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学习读后感 > 地图 > 学习读后感

学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爱上统计学》学习笔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爱上统计学》学习笔记,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绪论:

统计学是描述一系列可用于描述、整理和解释资料或数据的统计工具和技术。

描述统计:常用于整理、描述所收集数据的特征。

推论统计:常用于用较小群体的数据来推论可能的较大群体的特征。

part1:基础

三种不同的集中趋势量数:均值、中位数、众数。选择哪个去描述数据取决于所描述的数据的类型特征。

两种不同的变异性量数:极差、标准差(方差)。

part2:冰淇淋和犯罪计算相关系数

(注:书中大部分讨论的相关类型均为皮尔逊积距相关,其特点之一是变量的属性是连续的。)

相关系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量化指标,其实际意义是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

对于两个以上的变量,需要用到相关系数矩阵。

决定系数:一个变量的方差可以被另一个变量的方差解释的百分比,数值上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区分关联与因果!关联是指变量之间存在共享特征,存在关系,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所以控制一个变量并不能使与之关联的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pS:这种逻辑错误常被人故意的用于诡辩中,辩论时需加以注意。)

part3:这就是真相理解信度和效度

信度:一个测试或者使用的其他任何测量工具对事物的测量可以保持一致性。本质是表示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

信度分类:

再测信度:检验时间是否在起作用。

复本信度:检验相同测试的不同复本的等价性和相似性。

内在一致性信度:用于确定测试中的项目是否彼此一致,都只表示一个维度、一个结构或一个关注的领域。

评分者信度:两个评分者对观察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序的测量。

效度分类:

内容效度:测试项目能代表设计测试要测量的总体项目的性质。

准则效度:评价测试是否反映现在和未来的一组能力。如果准则发生在现在,称为同步效度;如果准则发生在未来,称为预测效度。

建构效度:测试工具背后的基本结构或概念的有效性。

☆信度与效度关系紧密,在统计中共同发挥作用。

part4:你和假设检验你的问题

样本和总体:测量样本和总体特征近似程度的量数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越小,研究结论越具代表性。

零假设:代表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无关或相同。

①零假设是研究的起点,因为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零假设就被看作可接受的真实状态。换句话说,直到你能证明存在差异,否则你只能假定没有差异。

②零假设提供与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的基准,进而分析差异是由偶然性因素引起还是偶然性之外的因素引起。

研究假设:变量间有关系的明确陈述。按照其方向行的有无可以分为:无方向研究假设和有方向研究假设。

☆零假设与研究假设的区别与联系:零假设对应于总体,不能直接检验,只能间接检验;研究假设对应于样本,可以直接检验。

一个好假设的特点:

陈述句;

假定变量间的关系;

反映假设建立的理论和文献基础;

剪短并切中要点;

可检验。

part5:你的曲线是正态的吗概率与概率的重要性

正态分布

Z值:原始数据与数据分布均值的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结果。换句话说,Z值就是偏离均值的标准差的个数;不同的分布的Z值具有可比性。

part6:显著性的显著对你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统计学显著性:零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拒绝零假设所需承担的风险水平,其存在的根源是无法绝对地证明差异性是由需要检验的因素而非其它因素引起。

零假设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零假设永远无法被直接验证,因为检验总体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有推论统计。

第一类错误:在零假设实际上是对的情况下拒绝零假设,也就是显著水平。

第二类错误:在零假设实际上是错的情况下接受零假设。

统计显著性本身或内部是无意义的,除非所执行的研究具有合理的概念基础,可以由此推导结果显著性的意义。显著性的检验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每一类型的零假设都与特定的统计类型联系在一起,而每一种统计类型与特定的分布联系在一起。

如何检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的七个步骤

①陈述零假设;

②设置零假设的风险水平(一般为0.01~0.05);

③选择恰当的检验统计量;

④计算检验统计量;

⑤使用特定统计量的统计临界值表确定拒绝零假设所需要的值;

⑥比较实际值和临界值;

⑦如果实际值大于临界值,不能接受零假设;如果实际值没有超过临界值,零假设是最有力的解释。

如何选择恰当的检验统计量?

在上述七个步骤中,关键是第三步。可供检验的方法太多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种。一般情况下根据检验变量间的关系还是检验多个变量或者群体的差异、分析变量个数、分析群体个数、是否接受多次测试等采取以下不同的检验方法:

①相关系数的显著性的t检验;

②回归,因素分析或典型分析;

③非独立样本的t检验;

④配对测量的方差分析;

⑤独立样本的t检验;

⑥简单方差分析;

结语:此笔记隐去了大量的公式,全因我觉得记公式费力不讨好,在看书的过程中,对于纷繁复杂公式的推导我也是一带而过,因为我觉得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数学家的事情,可能这也是我大学以来所学的大多是工程应用所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金融学》读书笔记


所谓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状态,是凡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就必然存在资金紧缺和资金宽余的对立面。金融学研究的就是资金在这两者之间流动的规律,以及如何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实现流通。

从动物世界到原始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作者详细地解释了所有权的由来。所有权的明确界定带来了市场交易,这种交易由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到多方认可的扩大交换再到形成共同认可的等价物,货币由此诞生。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实物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就像黄金一样。代用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代替黄金发挥货币职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成黄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大增加而黄金数量有限引起的。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黄金越发地不足,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以信用为基础,就像现如今国家发行的纸币一样。

商业银行,其本质是充当资金宽余者和资金缺乏者之间的桥梁。人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予以一定的利息;然后银行又把用户存款的一部分放贷给资金缺乏者,收取一定的利息,此间的利息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现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涉足基金、证券等金融市场,以谋求更高的收益,同时伴随的必然是更高的风险。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由国家立法赋予它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强制性要求其他商业银行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储备金,以保证存款用户的可兑换性。

为保证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性,对应的诞生了金融监管,比如像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就是分别监管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的国家监督机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容易出现阻碍资金流通的现象,就像各国的金融抑制政策。有些时候为了确保经济的安全,必须进行金融抑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如何实现金融自由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除了上述这些方面,书中还涉及到许许多多其他的概念。比如货币的时间价值、外汇与汇率、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投资银行、保险市场等等,这些概念是如此之多,我再一次感受到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浩如烟海。我也无法一次性的把他们总结出来,他们不知道钻进我脑海里哪一个角落,或许等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动跑出来。对金融学的初探让我打开了一扇从前一直被我忽略的门,我决意进去一探究竟。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读了《向孩子学习》这一本书,有这样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校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校”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何谓心理学》学习笔记


有人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里,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无疑,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话了。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的科学。

最近抽空看完了石晓燕所著的《何谓心理学》,感觉收获良多,改变了我看待自身和别人的看法,让我更好地了解自身和别人。我上学期已经看过《何谓学》系列中的《何谓逻辑学》,觉得此系列的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所以此次我还是选择了该系列。

part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然而一直到19世纪末,受生物科学的影响才开始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许多人对心理学的内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其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其研究范畴与内容不断扩充与更迭,而称谓如故,因而容易使人望文生义。

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对心理学的误解与纠正:

1、去心理咨询的人并不都是心理有问题,心理学家既研究变态心理,也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2、心理学家不可能一眼就看穿对方在想什么,只能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人的内心世界,但百分百正确是不可能的。

3、释梦只是心理学流派之一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大多数心理学家都不会使用和涉及催眠术。

4、心理学并不是骗人的东西。虽然它与传统的科学如物理、数学等相比缺乏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着太多主观的东西。但是,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确实是一门国际性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前者主要研究个人所具有的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而后者则是从人的本质是社会的这个观点出发,认为人的心理本质上也是社会心理,社会生活决定人的心理,社会关系控制着人的心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如出一辙。

人们接受刺激,然后做出反应,最后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的行为模式,心理影响并调控着每一个环节,所以说行为是内在心理的外显,所以可以通过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去了解其内在心理。

part2: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心理学历经艰辛跋涉,终于走进了科学的殿堂。那么科学领域的老大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新生儿的呢?

因为心理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所以凡是跟人有关的都会与心理学存在关系。所有的科学无一例外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众学科与心理学之间必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学这个新生儿在老大们的搀扶帮助下渐渐的走到了今天。这也是心理学分支众多、与各学科交叉甚广的原因之一。

part3:心理学的历史

作者在这部分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家对心理学的贡献的例子。然而,里面却出现了许多我原以为跟心理学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科学家,比如:达芬奇、笛卡尔、莱布尼兹、帕斯卡、康德、休谟、牛顿、伽利略、达尔文、赫尔姆霍兹他们都是在各领域有建树的伟人。或许这正是心理学与众学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真实写照吧!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看的《爱因斯坦传》,作者已经不记得是谁了。作者在里面评论道:科学、哲学、艺术就像是一个三棱锥的三个侧面,当你处在某一个学科的底部的时候,你不会发现与其他二者的关联。然而,当你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你到达顶点的时候,三者就合而为一了。我姑且在这儿把众学科(当然包括非自然科学)都比作棱锥的一个侧面,相信其道理也是一致的。这也是触发我有意地去接触各学科的最初观点。

如果上面的假设是正确的话,那么就可以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是会相互促进的!从这个角度看,教育体制下的文理分科确是有点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了。

在作者阐述各位科学家对心理学的贡献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他们如此的多才多产,能够同时在这个多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必然是无数的辛勤付出!

part4:心理学的流派

科学心理学的始祖冯特开创了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其流派命名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墨菲曾说过: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冯特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的都是经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间接经验,心理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时说:这花是红色的。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关心的主要是花,而不是正体验着红色这一事实。在冯特看来,看花时的直接经验不在于这一现象本身,而在于对红色的体验。因此,直接经验是经验本身。正是这种直接经验形成了意识的基本状态或心理要素。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也着力将复杂的心理复合体分解为一些简单的心理元素的组合,研究心理元素是如何组合成复杂的心理复合体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此流派反对构造主义流派的观点,吸纳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都是用来顺应环境的工具,是一种极端的生物学化的心理学。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着重去研究一个人(或是其他生物个体)在适应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活动起着怎样的作用。

行为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创立,此学派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称其掺入了很多被测试者主观的成分,根本称不上科学。此流派认为人们只能去研究那些外在的行为表现,极力推崇俄国心理学家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作用,认为只要有了条件反射,想要人们成为什么样子,他们就能成为什么样子。华生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后来的行为主义者们修正了华生的思想,没有再把意识排除在外,此类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一手创建,阿德勒和荣格受到其极大的影响,然而最终却都背离了弗洛伊德,另立门户。精神分析学并非来源于心理学,而是产生于精神病学,其很多理论观点都来源于多年来对自己的病人的观察记录。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于性本能的冲动而产生的。在他眼中,任何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他人生历程上所经历的所有事件,他所作出的所有行为,都被染上了性欲的色彩。因此,精神分析学派也被认为是一门泛性主义的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有缺陷的,于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填塞着自卑感。每个人都会产生想要补偿这些缺陷的愿望,为了摆脱自卑的苦恼,变得比别人更加优秀,更加卓越,人们就会做出各种行为。换句话说,人们的行为就是为了消除自卑,使自己变得卓越。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把所有的行为都染上性欲的色彩,他所理解的人们各种行为的动机要更加宽泛,不仅包括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想法,虽然这样避免了片面地思考问题,但是却又陷入解释模糊的困境。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批评行为主义总是拿动物和小孩子来做实验,实际上是幼稚心理学;而精神分析则总是拿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病人来研究,结果只能是伤残心理学。在他们看来,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正常的人群,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好的推广出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证实。

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学说,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长发展是因为他具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产生各种动机,是因为他存在着不同的需要。需要被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罗杰斯强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别人都积极地支持自己。如果我们想要自己成为的样子与我们实际上的样子很接近,也就是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符合,我们就会达到自我和谐。一旦一个人的自我不和谐,他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地给予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他形成自我和谐的自我观念。

part5: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指出我们的言行并不是由清醒的意识决定的,在意识之外有比意识大得多的非理性力量,我们的行为归根结底都逃不出这些非理性力量的掌控。于是,人们最后发现,我们不仅不是宇宙的主人,也不是万物的主人,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弗洛伊德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看法,他因此既备受吹捧,被称为伟大的科学家,又惨遭诋毁,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无论如何,弗洛伊德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的梦都有它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理活动。他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说法,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或者是理智不让我们去做的那些事情,都会通过梦的形式达成。梦所表达的意义分为显意和隐意。显意就是指梦本身的内容所表达的意义,而隐意就是说被梦的表面内容掩饰了的做梦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观察梦的显意很难分析出做梦的人是怎么想的,进行梦的解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隐藏着的梦的隐意。之所以存在显隐之分,是因为做梦的人对自己的愿望有所顾忌,不愿意坦然承认,而希望换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即使在梦里,人们也没有忘记用一个面具来伪装自己。这不得不让我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不停的伪装呢?即使是在梦里。难道人类诞生之初就有这样的萌芽吗?细细想来,或许其根源是动物性的伪装以求生存吧,就像动物的保护色一样,毕竟人也是动物。

人们所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最近一两天的事情,还可以是遥远到儿时的事情,只要其印象足够深刻的话。当然,在梦里这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常常会被伪装成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假如这些事情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话。

梦的伪装由以下四种作用共同作用而成:凝缩作用、转移作用、象征化、润饰。凝缩作用的意思说的是梦的隐意往往是冗长而丰富的,但是梦的显意却显得简陋而粗略,其原理类似于通信中的压缩编码。(我又意淫了~得好好复习通原了)转移作用指的是有些情节在我们梦中占据重要的篇幅,而实际上的解释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看吧,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真实的意图,再一次的伪装了自己。象征化说的是梦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就像是文学中的象征手法。润饰就是说,当做梦人在陈述他们的梦的时候,多半会有意无意地把梦里的情节加以修改,甚至添枝加叶,使听起来比较合理。

弗洛伊德把性定义为一种包罗甚广的生理机能,它以获得快感为终极目标,而生殖只不过是它的次要目的。他认为性冲动包括所有可以用爱这个笼统的字样来形容的念头,哪怕只是亲昵的或友善的冲动。由此来看,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就是个体生存本能、性欲本能和死亡本能。

在人格结构理论方面,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指的是自己原始的样子,充满了各种生存所需要的原始冲动。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部分,也就是现实中的自己。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也就是社会道德、好坏对错的分辨。本我就像动画片里面的魔鬼,而超我则像圣洁的天使,自我在魔鬼和天使的不断争斗中达成妥协,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part6:心理学研究的作用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例子来阐述心理学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现在简要列举如下:

1、社会刻板印象。这种现象在社会上随处可见,指的是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山东人都很豪爽大方,重庆妹子都是辣妹子,广东人说普通话都不标准(还好我的普通话水平没有拖我们广东人的后腿。)诚然这种固定的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来判断,在与别人交往时尽量不要被刻板印象影响。

2、责任扩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旁观者越多,人们心里有一种想法就越强烈:有人会去帮助他(她)的,我就不必去了。人们普遍指责社会大众的冷漠无情,却较少去研究其背后的心理活动,其实可能并不是他们冷漠无情。假设只有一个人碰到这种突发事件,实验证明是有绝大多数人会伸出援手的。心理学的研究为此类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3、习得性无助。动物一般在多次尝试失败会就会不再尝试,即使机会再来,也不再振奋了。对于人类而言,就要克服这种现象,生活难免困难与挫折,成功还是需要自己主动去把握的。

4、法庭上证人的证词真的可靠吗?在排除证人故意说谎的情况下,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事件的记忆效果受效果、事件细节、情境因素和事件严重性的影响,同时取证的方式也会对证人有很大影响。也就是说,证人说的并不是绝对真实的,虽然他没有想着说谎。这一发现动摇了以往法律上把证人证词看成判案的重要依据的看法。其实证人不是故意扭曲事实,而是无意识使然。

5、反复曝光效应。反复暴露在哪怕没有意义的符号面前,也会让看到这些符号的人产生熟悉感和愉快的感觉,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利用此效应来增加产品的销售量的。你是不是也中招了呢?

还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影响的教育方式,莫扎特效应影响的学习方法,过度理由效应对物质奖励有效性提出的质疑

心理学流派众多,呈百花齐放之象。随着心理学各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我相信终会有大一统的一天,就像爱因斯坦孜孜追求的大一统理论一样。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1000字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1000字:

很少看介绍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这是第一本。看完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个读书笔记,用作者的话说,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办法是能够学以致用。写个读书总结,就当是读书效果检验吧。

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概念,他认为各个学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有学科之间存在关联性,认为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知识看成是一个体系,在书中他用“结构、模型以及高速公路”来表示。

结构就好象是一座城市,模型是城市中的各个建筑,而高速公路则是把城市中模型连接起来的通道。相对于我们的知识体系来说,每个人掌握的所有知识是结构,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是模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就是高速公路。如果我们把现有的知识看成一个整体,通过不同的关联点,把所有知识串连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记忆知识。

其次,作者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六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以及测试。

不论是老师教授,或是自己学习,我们需要获取并且理解这些知识。

拓展阶段,就是作者所说的建立高速公路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或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比如我们可以用图表法、联想法、比喻法等等,将我们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拓展。横向拓展是在知识的周围建立联系,比如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情与别一件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事情相联系。而纵向拓展是指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模式在其它的知识中也会见到,比如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纵向拓展就是在建“高速公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拓展阶段如果掌握的好,我们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使我们在应用阶段有更好的表现。

对于知识的理解,我们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纠错阶段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们的整个知识网络体系而言是一个修剪过程。读书笔记我们需要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同时我们还需要删除一些不存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反观点的书籍或文章,或者把结论放到现实世界中进行观察等方法进行纠错。

对于知识的稳固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学以致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二者相辅相承。

整体性学习的步骤并不是线性的,也可以往复进行,比如拓展之后进行纠错,纠错之后又重新回到拓展阶段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判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断地进行各阶段的练习。

作者还总结了一些高效学生的关键点。如能量管理,保证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充满活力。绝不拖延,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量,制订计划,不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假学习”状态。

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过程,也许刚开始应用这些方法会降低效率,但随着练习的增多,熟练程度的增加,知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越来越牢固,我们在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时候,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书不厚,但是收获很多,学习确实是有方法的。好了,现在我要去试着应用书中的方法掌握知识,我去学习了。作者:段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爱上统计学》学习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