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山河之书有感1000字 > 地图 > 读山河之书有感1000字

读山河之书有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封印之书·萤火森林》有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读《封印之书·萤火森林》有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在一个偶然之中,我看了《封印之书萤火森林》。
我只记得,看完了这本书,我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一会儿就消失了,可它就像萤火森林一般,虽然消失了,却是不会忘记的存在
一次,春果来到外婆家(茂山),在一天晚上,春果的爸爸和黑明山设计师去山上观察地形,可是很晚都没有回来。春果很怕爸爸被山神捉住了,便上山找爸爸。她在山上迷路了的时候,突然,神秘男孩苍空凛出现了,他救了她,叫她樱桃妹妹,和她在山上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他们在樟树小诺下约定每年初夏栀子花开的时候,他们都在这里相会,可苍空凛从此就像梦一般消失了十年后,茂山变成了开发区,只剩下山顶上的一小块被苍空凛取名为萤火森林的树林。但很快萤火森林要被建为新的体育场。而此时,苍空凛转学到了春果的学校,和春果并肩作战,保护萤火森林,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春果遇见了有些怪异的生物社黑崎亮学长,也渐渐地感觉到苍空凛给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奇怪。而学校里也接连地出现了生物社动物暴乱、后进生占据前一百名、鼹鼠破坏学校操场等怪事。萤火森林遇到了空前的毁灭危机,这个夏天注定不会平静!事实揭晓,没想到苍空凛在几年前分别时就因为救黑明山跌下了悬崖,而樊音为了得到一粒种子答应小诺假扮凛,因为黑明山的儿子存心报复,制造了各种事件,并将设计图公开,樊音向黑岐亮揭开了真相,但已经晚了,萤火森林已经彻彻底底的毁了,萤火森林集体自焚只是为了感动人类!最后,樊音代替了凛,守护他们的樱桃妹妹
我不禁掉下了泪,萤火森林是多么美丽啊,可是就这样毁在了我们人类手上就算是假的,可这却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不是么?我突然发现,我们人类的错误有多么严重,严重到严重到了甚至无法挽回的程度,连我自己都在深深的自责着,我记得
很多城市,原先都是依河而建的。西安,当年号称八水绕长安;天津,海河干涸了以后,人们引滦河水入津,如今滦河也干了;洛河,哺育了洛阳,生发出洛神,而今像溪水一样奄奄一息
城市里的人们开始搞起了人造河,抽地下水来补给河流。河床抹上水泥,岸边种上花草,就成了民心河,成为了为市民做的大实事之一。这些伪河流,这些流动的澡堂子,成了城市的无底洞,吞噬着大量的金钱,维护它们,比造一条的河流的成本还要高。可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一下那些所剩无几的、上天赐予我们的河流呢?
难道我们只顾自己享受,不去想那梦一样的大自然呢?
萤火森林,是一个美好而凄凉的故事,是唤醒我热爱自然的因素,就当我是被里面的春果感动了了吧,春果感动了樊音,也感动了我,相信,也可以感动你,也可以感动更多的人吧?
(编辑: )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山河之书》读后感1200字


《山河之书》读书笔记200字
现在大多是从网上摘读一些快餐文化,很少静下心来通读一本透着墨香的书。近日,一友人向我推荐余秋雨先生的《山河之书》,于是从网上购来一本,读来确有酣畅淋漓之感。
余秋雨先生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山河之书》中,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余秋雨的《山河之书》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然现象,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过这些现象,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就与以前或偏重于时代精神的激扬,或沉迷于个人感性生活的抒发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开辟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的艺术空间。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中国的山水风古迹,更加人道主义,更加深刻、透彻。《都江堰》中,作者认为,都江堰比长城要伟大得多,长城是雄伟的,但更多的是排场,背后是让人惊悸的残暴。而都江堰是质朴的,它造福千年,永久地滋润和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掩盖历史的创痛和丑恶,指出了长城背后的残暴,(读后感)而肯定了都江堰的实用与贡献。
从文章的题目中便可见一斑。譬如《莫高窟》、《都江堰》、《三峡》等,众所周知,这些著名景点作为一种人文构建,既可以使人从视觉的角度来感受其宏伟、高大之美,也可以使人从文化的角度来感受到洪厚、庄严之美。这些人文景观以其特殊的文化地位和实用性为世人所瞩目,它们是独具特色的景观,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一种豪放的雄伟、是一种奔腾的力量。他们可因其大而振奋人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余秋雨的散文是情与景的交融,灵与肉的碰撞,而使得艺术审美者在体味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的同时,也会明显的受到他思想的浸润与牵制,你会一起和他感同身受到好与恶、荣与辱,血与泪的情感宣泄,这是一种共鸣现象,这期间除了倾听到作者的痛苦,激荡、欣喜的心声之外,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荡感。而这些情感的波动也正源于对崇高的体验。这是美的升华。在《道士塔》中,我们一方面为道士王圆篆因愚昧和贪婪而使莫高窟中的经文、锦帛流失海外而对其切齿。一方面又因清朝官吏只注重贪图个人享受而对莫高窟不管不顾、听之任知,而对其痛恨有加。直面历史百感交集,然而在痛定思痛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被空前强化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袭上心头,以至于使艺术的审美者脸红心跳、热血沸腾,这时在其意识形态当中个人的得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升腾了民族大义、民族气节。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之书籍简介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之书籍简介

我把后半生定位于教育和写作,即便是写作也是关于教育。对我来说教育既是使命也是理想,然而我对教育又是恐惧的,因我从未从事过教育,也不懂教育,既然如此,教育别人前,总须懂得教育,不然又何以教人?

于是便有了恶补的想法,一则立志终身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二则研习中国蒙学的教育方法和教材,三则了解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经验。

对于第一项,非一日之功,只能徐图渐进;对于第二项,目前在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古籍资料中;对于第三项,则有现成的书籍可以阅读。

在此我想向已经或者即将从事教育的朋友和老师们推荐由孙培青老师主编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

此书以历史脉络为轴,从原始社会中国教育的起源一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制度、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学说等,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历史和沿革、道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将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分享阅读中的体会和感悟,希望与更多学友一起研读探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教育别人之前让我们更懂教育,以期找到适合当下幼童,乃至青少年的教育方法。

此书累积印刷27次,印数达271600册,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素谦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


我个人觉得,看一本书,就像我们听歌一样,都是在寻找共鸣,我想这也是读书爱好者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吧。挪威的森林讲的人的“孤独”,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乱交朋友罢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一)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许时日了,总想写点什么,昨天一以为我对村上的作品理解颇深的朋友就书中几个精彩片段向我发问,我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于是答应她重拾秃笔把我的理解写给她看,于是又有翻开此书的机会。

在我看来,永泽是代表一类“没心没肺”的人,他的一套关于人生的理论以及自己所谓的成为“绅士”的行为规范带有太多让人触之心凉如冰的冷色,不消说是亲身历练,只是多注目一眼也会让你迅即染上某种病症——刚强者一杯温水即能恢复如初,柔弱者则久久地囿于其中不能自拔。我不愿面对这本书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边两人所构建起来的让人忧郁的关联让我决绝地认为这个世界所给我们的指引着实黯淡无光,死亡倒不失为一种精神释放的绝佳去处;二是永泽这个太“硬”又带点灰色调“炫”了一点的角色,委实让我阅之如梗在喉,虽然他的话有时对人性的嘲讽往往一语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入木三分!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笔触去缅怀六十年代的动荡,无聊,压抑,彷徨,消沉,以及对爱情的无望,时空的更迭便生出高于事件本身的幻象。

在二十世纪的时空对于我们来说还只是将来时时,人们总想着到了二十一世纪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世纪的钟声敲过以后,人们失望地发现,身旁只是多了几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消失殆尽,但有希望总是好的,生活总是不断地在给你机会。一则笑话云:一对穷人夫妇,一日得到神仙帮助,可满足他们三个愿望。饥饿的农夫立即说要是有根香肠吃就好了,话音刚落,香肠出现了。他的妻子见他就这么浪费了一个愿望,都快气疯了,遂诅咒他,让这根香肠长到他鼻子上去。她的愿望也实现了。故事的结局也就是第三个愿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该死的香肠。这个笑话在我看来是如此残忍:你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这个机会。闲下来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给我三个机会,我的愿望是什么?第一个念头是我要健康要快乐,远离失意。细想一下,却发现这些愿望受亦舒张爱玲小说影响太多以致过于苛求:我现在并非不健康,一口气可打四个小时网球;也不乏快乐的时刻;没有失意的衬托,我的得意和快乐岂不乏味?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二)

这次读书,在自己的读书群里邀了三人一起读,当我读到很想分享讨论的地方,才知道他们两个没有读,有时间读书真是一种幸福。

主人公喜欢徒步旅行、游泳、看书,喜欢一个人做事,这点很像自己。原来主人公喜欢读书,也是因为农活累人和自己比较懒的关系。小时候我给爸爸说,我不爱干活,爸爸说没有一个人爱干活。

绿子一直说主人公说话意思,有一次还说像亨弗莱•鲍嘉说话,自己周围要是有一个说话有意思的人,那该多好!每个人的话都是汉字组成的,只是每个人的组合方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这个组合方式怕是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那就其实是喜欢一个思维奇特的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书里角色的思维方式能学习么?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读书作用的文章,讲得就是书里人物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的传给你。

书里直子住的疗养所里精神不正常的人,我倒觉得是正常的人,而疗养所外面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某一种精神病患者,只是我们不肯承认罢了。疗养所里的生活就像一个部落一样,每个人没有坏心眼,都很真诚!真诚有生存的土壤。主人公很真诚,我在想在我们的环境中他能否存在?我觉得他会被扭曲的只剩下尸体!现在把老实和笨划等号,说你老实其实是委婉说你笨,所以大家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实,努力学的聪明,聪明后真诚越来越少了。

1969年日本繁华而冷漠的都市,仿佛我们身边的城市现在在演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来越完美,却把心雕刻得越来越粗鄙,把社会变得越来越繁华,而心却在这种繁华中渐渐落寞。直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无法生存,只有绿子这种亦正亦邪的才能存在。直子就是一种理想,读着的时候给人希望,指引生活的方向;绿子才是生活榜样,值得每个人学习。

我看见了自己。与渡边相似,我对生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提倡顺其自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导致朋友寥寥无几。但就是这样的自己,也平稳地走过了三十年,并且将继续淡然地生活下去。读完《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结的悲戚惆怅,同样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三)

一页一页地翻动书页,内心早已随着情节时而激动,时而落寞,直到合上书本,才有些许不真切——与这个世界接轨。

我是理解书里的人的,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我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早已不能置身于外。

关于性与爱,关于虚幻与现实,关于我说得出和我说不出的抽象的东西。

直子的美好——当然指的是渡边君认为的美好,根本在于她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一个需要依赖,吸附另一个个体生长的人,一旦认准某一个,便是执着的开始,没有终结,这里面有一种偏执的情感。所以木月的自杀,使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断了。其实,世界没给她留活路的。

她的美好的身体是这世界赐给她的一副毒药,伴着生,夹杂着死,死即使她本身。渡边被她吸引了,这是天性,这是必然。没有人能拒绝性本身和柔弱如直子,以性为生命动力的渡边尤甚。没有欲望,就没有悲剧产生。

直子的怀疑,不安,恐惧源于没有人愿意不要求你做任何事地爱你,包括渡边。然而,直子要,她要一辈子,没人给得起,所以她走了。是必然,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她的性格,便是她的命。

渡边即是作者本身,狂欢中寂静,疯狂后落寞,冷静中掺杂着欲望,欲望突破冷静。因为他自得其乐,所以他没死。

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下场,整本书充满了烟火味,你可以回避,然而它是真实的,却不是人生的常态。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四)

人有欲望,有向往,二者既要通行,更坚固的站在了对立面。

心里有一份牵挂,那是心灵的支撑,你永远不知道失去后会是什么模样,倘若你有一颗积极的心灵,那么我祝愿你成功。

就像该书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每一人都活在自己的森林之中,有的人静听鸟鸣婉转的啼叫,近看骨朵婀娜的争芳,沐浴在人性的阳光,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不失一丝惬意;也有人一头扎进浑浊的泥淖,一边慨叹人世的不公,一边在无尽的孤独里把酒做苦。无论如何,愿世人倾听自己的心灵,自得一份萧然。

失去并不可怕,但就怕有一天只剩你自己的时候你忘记了生活,忘记了如何跟他人交往,甚至忘记了你自己,是的,你要面对很多:现实,欲望,梦想。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人尽可以被欲望打败,但不能躲避现实,可以享受孤独只要别让自己失望,总要拿出自己的骨气,自行料理悲伤却又不会失去前行的渴望。

我不知道,高洁灵魂是否真的胜过欲望,你尽可以忍受孤独,但你终究敌不过溃败的想往。那是悲悯的人心,更是残败的灵魂。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为逝去人痛哭流涕,最终仍要记得,你还活着,你仍然要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爱你。

总之,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读《挪威的森林》800字心得体会(五)

用了将近八个小时粗略读完这本书,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因为最近面临一场极其重要的考试。我本应该专心复习。可就像渡边彻说《了不起的盖茨》那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几年前看过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记得一贯的日系风格,安静,哀伤。随着阅读的深入,记忆便像泉水一样叠涌而来。想起了秋风徐徐,渡边和直子在没有边际的原野漫步的画面。我特别喜欢看完一本书,然后再看由书拍摄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着看一遍。比如,看过文字版的《致青春》后,就会看电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电影版的《情书》,然后迫不及待的阅读文字版的。明白吗?就是这个意思。

在书中,木月永远留在了17岁,直子永远留在了20岁。文字里充斥着自杀,迷茫,孤独,无奈,以及性。我总觉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云雾遮住了,有一种阴冷,严肃的气氛,好像永远都没有晴天。主人公都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别人进不去,他也不出来。

这是孤独,不是孤单。

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是宿命,是心灵的独一性。孤单却是可以解决的,有人陪着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样就不至于一个人孤零零。

孤独是心,孤单是形。

草草读过一遍,许多地方都没能好好品味。只觉得自己被书影响到心情压抑,所以匆匆扫了一眼后记便赶紧出门。一路步行到空旷的地方,好让脑袋里的阴霾散去。夜暮时分,天边出现了像草莓果汁一样红的晚霞,心情渐渐平复了些。

《那不勒斯的萤火》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是经由一位挚友而得知的,前几天看完了。感觉还是挺纠结的,好人好的不太完美,也没有善始善终,坏人坏的并不彻底,最后却又得到了救赎的机会。我不想在故事上费太多口舌,我只想谈谈命运。

我的那位挚友曾问过我:人生是注定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还有没有必要去挣扎,顺其自然是不是就行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可为什么总是跳不出这个坑,看不到希望,就像孙悟空永远出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如果真是如此,那还不如不折腾的好。这样的推断,都似乎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顺其自然,不要折腾。我那时用薛定谔的猫来解释命运和未来的关系,命运是否注定,这是永远不可知的,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在你行动之前是不确定的,在你行动之后则会逐渐明晰。然而,在我内心深处,却越来越开始觉得,命运似乎是注定了的,但是对于其中的个人而言,有的人是注定需要折腾,有的人是只需要等待,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都在把自己导向注定的未来,那么该不该折腾呢?我的答案是听从内心的选择。

我的人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谷,那时的我正是青春年少,头发和胡子一样茁长成长的年纪,但是这段低谷,让我开始对整个人生产生质疑,甚至想要去终结,并认定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虽然没有真的终结,可是我那些年却真的放弃了选择的权利,而是随波逐流。现在的我,再回顾当时,感到的是无比的遗憾,我在最该折腾的时候选择了放逐。失去了很多次选择的机会,如果人生重来,我会去奋力的争取这些机会,每一个机会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选择,这么轻易的放弃,所留下的遗憾,每次想起,都会非常惋惜。人生不是游戏,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每一天,每一次机会,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

说句题外话,我现在就处在一个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结果基本已经注定了。而且距离结果的到来越来越近,但我仍然认真对待这个阶段剩下的每一天,我要确保这段日子发生的事情,不留遗憾,都是我的选择,与其盯着那个所谓的结果,不如好好珍惜这份幸运。另外,很多故事的彩蛋都是留给那些认真坚持到最后的人的,这也是那位挚友教给我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封印之书·萤火森林》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山河之书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