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挪威的森林3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挪威的森林3000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30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早就知道有一本书叫《挪威的森林》,其作者也被报纸大肆炒作,什么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又如村上春树这棵树,居然称颂:不读《挪威的森林》,不知什么是小资。
小资实在是近期的时尚,无论从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日常家居和服饰等细节,在白领、中薪阶层都大有市场。我所理解的小资,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吧!因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不是人人都可以标榜、追求和向往的。
繁杂的生活琐事,一直不离左右,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买了这本书送我:你可能会喜欢的吧。是的,翻翻序言,我已知肯定的答案。
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孤独、无奈是我迄今为止对于人生感触最深的部分之一。村上在其小说中的态度:把玩孤独,把玩无奈。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
看到此刻,合上书本,闭目静思。从十一二岁起就曾思考生与死的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无从下结论,更加迷茫。很想知道别人的内心是否也同样遭受着噬咬与困扰,除我以外的人又是如何表达、如何解脱!
自己曾何等地渴望与人交流,被人理解。回想以前,每每遇到一位较为心仪的异性,我便翻出自己的文字让其品评,热情无以复加;拉她一起欣赏粤语歌曲,毫无顾忌地在其面前高歌。因我真的喜爱那言简意赅的词、意犹未尽的曲,如同我的心声,照亮着我灰暗的灵魂。而实际上我得到什么呢?莫名的眼神,浅浅的笑,永远无法得到那种融入的默契。在她们眼中,好的看到了我的可爱,坏的大概是看着我相当可笑。
书中的主人翁:渡边、直子、绿子都是二十岁年纪。花季少年的内心却没有花的色彩,苍白中有浅淡的灰暗。这是我最初领悟的。二十岁的我也曾心中迷茫不已,只幻想能遇见一位成熟、年长的男子,深谙世故、意志坚强、左右逢源,深刻领悟人生真谛不是书本里的大道理,而是切身的体会,能作为我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下一步我该如何走。诚心诚意地寻找,次次都是失望、无奈。我终于明了,许多看似高深莫测的面孔后,心智是庸碌的、世俗的、毫无亮色的,而那些经历沧桑、痛苦的心灵却不知总结、升华,甚至是麻木的行尸走肉罢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竟不如我!我终于放弃了寻求外界的帮助,独自在黑暗中思考,纵使是孤独寂寞的,无人诉说的痛苦我已尝尽。
渡边身边的朋友,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永泽、初美、绿子,都是相当优秀的人,因其有思想,不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可是想得过多的后果却是他们相继死去选择了自杀。
自杀如同一场瘟疫,在年轻脆弱的心灵间蔓延、传染。永泽与绿子有着坚毅的性格和和令人佩服的适应能力。中国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不能忍受内心无法排遣的空虚和孤寂,在尘世之中生活对其只意味着痛苦和煎熬,于是自杀。他们选择了上吊古典而传统。
我深切地理解渡边此时的心境。他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在朋友死亡的阴影中,无法回避,于思念中绝望并得出残酷的结论: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是的,死亡很残酷,残酷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就像一阵风,刚刚还在这,说不见就不见了,什么都没了,但往前看去,好像还在。
把人生比喻为看风景吧。我喜欢这样一句话:人不能不知前行,但也绝不能为前行而进。生命中随意即是风景,只要你懂得。一切都由自己选择。
尘世中太多的人只顾低头匆匆前行,忘了欣赏。压力下的世界变了形,仿佛被魔镜笼罩般只显出功利的一面。不知何为目的地的痴愚旅人,他们从未停下细想过自己此生的价值和目的。因其不知而不思,从而终老一生,昏昏碌碌。或者如同永泽、绿子之类,因其顽强的生命力,知道如何排遣,寻找寄托,以世俗的或浅薄的事务淹没自身的空虚,也能维持肉体的延续。但是,但是!木月、直子、初美,他们脆弱又唯美,虽有聪颖的性灵,美好的身体,冰清玉洁,却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对于他(她)总有一些事情是想不通的。英雄在与命运抗争时仍然软弱无力,更何况他们!我黯然神伤。
《悟空传》中玄藏的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我也总有想不通或无法理解的时候。每逢此时,心潮起伏,情绪失态,易喜易怒,无从发泄,无法自控。曾经以为,能有爱,投于爱人的怀抱,狂热、失落、悲伤就会远离,我就会平静。由此书的点化,终于明了:纵然安静,仅是一时的情感慰藉,心灵是永远不可能得到解脱的。
人格存在了无法弥补的缺憾,只有选择死亡,于人于己才是有益的。直子深情地爱着木月,木月仍抛下直子死去。渡边倾心爱直子,仍不能理解直子,不能左右其思想,虽恨不能以己替换她,但仅能默默陪在她身旁,看着她一步一步离自己越来越远,走向死亡,心痛难控又爱莫能助。他们的爱对于所爱的人是无力的。
人心中的宁静,以及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快乐,往往并不取决于他身处何地,或他已经获得了什么或即将获得什么,只在于他的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生命是美好的,心灵却是孤寂的。活着,为什么?又为什么而死?或者两者之间本没有区别,天堂与地狱在两者之间流转。不要刻意阻拦,拦下的是躯体,已死的是心。人生就是悲哀和无奈。如何摆脱世俗的困扰,克服内心中的焦躁不安?降低内心的标准,不奢求他人真正理解,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满足吧。不要同情自己,永泽说,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这部小说散发出浓郁的忧伤。需要什么,一切又为什么,怎样开始,又怎样结束都无关紧要。不祈求,不选择,无欲无为,只有这样渡边才得以苟且活过今生吧。
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也描述了多次的性经历与体验,我惊异于村上的文笔是如此的清新、自然。看过太多小说中性描写,多是刺激、龌龊、肮脏、恶心、令人不快的,这里看到的只有干净、温暖、人性的自然流露。我甚至看到了一种芬芳一生的感觉。就连绿子的粗口也让人感到其天真、可爱。直子为渡边的口交,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娴静、温柔、善解人意的少女形象。也许最后渡边与年长其十九岁的玲子发生性关系的情节为多人不齿,而这是我早就料到的,在书中第一次提及玲子时。身体是自己的,是可自主的,只要是内心真情,自然需要,无关他人,没有那么多的禁忌,这种较为前卫的两性观应与春树是相通的吧。
记得好久以前,《读者文摘》中一篇小文章:一位少女与情人初次交欢后,说:有身体真好!由衷地赞叹两情相悦的惊喜和美好,灵与肉结合的快感。是的,只要相互吸引、欣赏,抱着真诚态度,一切发乎情,就顺其意吧。一切违背人本性的东西都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性爱是否有情感的芬芳也许人们不再计较,而只是对肉体的感觉越来越熟捻,而对于情感的感觉却越来越冷淡。肉体的芬芳是情欲的促发,而情感的芬芳是心灵的花朵。你能理解下面这句话吗?我们不是为了一种感情的理智而活着,但是生活中一定有理智的感情。
初读的感觉是悲哀。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
若你尚未读此书,建议你不妨试试,读之,你心底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通和释放,最软弱的部分得到鼓励和慰藉,最孤寂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定,最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也许并不合于你的胃口,但了解一下那些焦虑、苦闷、迷惘、困惑、无奈和悲哀的心灵,甚至可能摇撼你身上长眠未醒的自身的一部分,在精神的废墟上聚拢起零星的希望之光。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在这个假期我重温了村上春树的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再次看到村上春树用他那平静的语言讲述着渡边已经逝去的青春,看到青春中的生与死,死与性,性与爱,坦率与真诚,直子孤独的灵魂在迷茫中徘徊,最后选择了死亡,留给渡边的是茫然苦楚,在城市中浑浑噩噩,直至在绿子那里寻得某种可以使他排除无奈的镇痛剂,让他活下去。书中的人物或多或少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作者的文字直抵人心,情感的纠葛,不容于社会大众的困苦一一在自己的眼前展现,体会书中人的人生。邂逅与这样优秀的著作不失为自己的荣幸。

作者:会计1604 姜耀霖

呼兰河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让萧红有了如此回忆。起初是被《呼兰河传》这个名字所吸引,在大学语文老师的介绍下,想去了解一下萧红的世界。只有读了这本书才真真明白“风土人情”这个词语,从风土写出了人情,又从人情写到了世故。每天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起书,仿佛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走进呼兰河这个村子。

在哪个年代的边城,人们的生活也不过是书中写到的“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的过着。”因为生活的安逸,在人们眼里呼兰河的火烧云变化多端,有趣生动,让呼兰河人民的黄昏时刻有了填补空闲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夜晚应该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丰富吧!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熬夜一整晚,在灯红酒绿的街道喝的伶仃大醉。

作者:会计1604 杜欣磊

读书《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


读书《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

《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有着典型的村上春树写作风格,其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但并不消极,而是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

村上很擅长对故事环境、情调、韵致和气氛的描写,笔调轻灵,描写细致入微,引人入境。比如:“这是初秋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云如枯骨,细细白白,长空寥廓,似无任何遮拦。风的气息,光的色调,草丛中点缀的小花,一个音节留下的回响,无不告知我秋天的到来。”只简单几笔,就把初秋的韵味写出来,给人一种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现场感。

村上春树的这部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是因为他的文字能触动人心,能引起人的共鸣。比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它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意失望”;“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派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扎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像这样的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引人共鸣,令人深思。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跟书中所描写的时代如出一辙。物质的极大丰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撞融合,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各种压力的不断加压,令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惶惶度日。中年人终日疲于奔命,年轻人选择自闭、孤独,在偶像剧、电子游戏中消遣自己。前途,只是一片迷雾,看不清,摸不着,只是茫然的活着。

《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是对濒于瓦解的家园意识的伤怀的修复,传达现代人的现状,点化人们的情感方式和生命态度。要想完成自我救赎,就必须要付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在救赎别人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救赎。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终极意义。作者:绿野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心得赏析20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心得赏析2000字:

《挪威的森林》久负盛名,有人说它是言情小说,有人说它是色情小说,村上春树说它是现实小说,读罢此书更赞同村上春树的结论。

虽然这本书是写主人公大学期间经历的事,但更适合有些经历的人来读,比如说经历过大学生活、工作过、或已经结婚成家。当然,这本书的内容和挪威并无直接关系,《挪威的森林》是一首在文中几次提到的让人黯然神伤的曲子。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以主人公‘渡边’37岁的年龄回忆以前大学时经历的种种,而作者写此书时38岁。在有过一定经历与阅历后,回头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审视自己的青春,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优秀小说家的作品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想传递自己的思想。有过一定阅历再读此书,更能产生共鸣,更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小说的感情线是渡边的爱情。主人公渡边在青春懵懂时和一个温柔可人的女孩恋爱并发生关系。在渡边唯一的朋友木月’死于抑郁症后,渡边考大学时选择了远离家乡的一所大学。渡边的第一任女朋友打算留在原来的城市求学,两人和平分手。那时的渡边不懂爱,和第一任女朋友分手时毫无感觉。

渡边最刻骨铭心的爱给了直子。而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而木月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因木月的缘故,他和直子原本就相识。直子也因为‘木月’的死而选择到远离家乡的大学读书,巧合的是和渡边在同一个城市,只是没在同一所大学。在读大学一年后,渡边和直子在公车上不期而遇。直子也有抑郁症,她深深的爱着木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深深地习惯木月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和木月从小一起长大,天天相伴,木月死后后她无所适从,直至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渡边深深的爱着直子,一直试图去理解直子并尽己所能帮助直子走出抑郁,甚至打算同直子一起生活、结婚。

在大学期间,渡边遇到了的绿子,那时直子因为抑郁症住进了疗养院。绿子个性洒脱,性格阳光,喜欢抽烟,言语粗鲁,虽家庭贫困但每天斗志昂扬。绿子也被渡边的气质深深吸引,与男朋友分道扬镳。渡边起初对绿子不以为意,后来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绿子。直子死后,渡边不堪忍受痛苦,放逐自己去像流浪。在渡边想通后打算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他第一个联系的人是绿子。那时他二十岁,大学还没毕业。从小说的开头来推测,渡边最终也没有同绿子在一起。

青春时期的渡边,第一场恋爱无知懵懂,后对直子爱而不得,而后被绿子的新鲜感吸引。中年之后才发现初美这个类型的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小说除了感情线外,还有若隐若现的事业线。渡边按兴趣选择了戏剧相关的专业,但并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或许这也和当下大部分大学生相似。话说回来,谁的青春不迷茫呢?渡边从大二开始,边上学边做兼职养活自己,很多大学生都有过上学时做兼职的经历,读到此处恐怕会会心一笑。渡边在37岁时乘飞机到了德国,同空姐交流时操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他在大学里也修了德语,从经济层面讲,他的工作及生活水平不会太差。

事业线的暗线有渡边大学时代的朋友永泽。永泽是个颜值和智商都超群的人,非常自负、极端理性,甚至有些冷血。他学习能力极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会一门外语,考取外务省(类似于中国的外交部)的公务员易入反掌。永泽和绝大部分大学生不同,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人生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在规划之中。之所以说他冷血是因为对恋人初美的态度,他从来没有结婚打算,甚至在和初美交往的同时和几十个陌生女孩发生了关系,完全不顾及恋人初美的感受。初美在受伤中分手,两年后自杀。

事业线的暗线还有渡边大一时的舍友“敢死队”,他的爱好是地理,最喜欢地图,梦想的事业是将来能绘制地图。虽然“敢死队”的笔墨不多,但梦想和事业搭边的人确实是单纯而快乐的。

玲子这个人设在小说显得有些难以形容,是”女同性恋“的受害者,被一同性恋诬陷后被大众误解而导致精神病发。她痊愈后留在疗养院工作,后接纳直子并致力于帮助直子恢复。直子死后,她走出疗养院重新回到正常的世界当中开始全新的生活。这或许是作者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法吧,借精神病人之口说出社会舆论的可怕。

虽然这本书中有关于性的赤裸描写,但它确实是一部关于心理成长的书,引导读者思考有关“死亡”和爱,思考人生应该如何度过。现实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同命运抗争,偶尔孤独,然后继续活着,继续爱着。大部分的岁月里会有迷茫,却能在某些瞬间成长。时间在走,每个人都不能停留,无论年龄几何都要继续长大。

打开这本小说犹如摊开了一幅技艺高超的工笔画。小说中对场景的描写细腻又传神,从触觉,嗅觉,听觉出发,让读者深感身临其境。小说中排比句较多,读起来上口又有意味。作者擅长讲故事,笔触敏锐,正因为如此,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小说中每个人都个性显明。

这两年读过太多的鸡汤书籍,总感觉太过浓稠油腻又营养过剩。偶尔读本小说,则像端上来一盘新鲜可口的蔬菜色拉,爽到停不下来。作者:贝拉赵

读书之《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00字范文:

这本书其实我还没读完但是读了前半部分,其实我总是觉得日本小说家都喜欢较长的开场白开场说明(虽然我认识的就那几个),但是后面的情节也确实是引人入胜。我总是认为作者都是以自己实际生活经历或者周围的人及其故事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也会在看的时候猜想那个是作者自己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就这一点让我深陷小说之中。

这本书实际上我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听说过了,但是看着前面的铺垫却是觉得平淡无味(可能是受到以前看的国产爽文太多变得不懂得欣赏),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我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心浮气躁的人了,所以我沉下心去看了这本,顺便把其他的也下下来了,可能你会奇怪我为什么不用实体书,其实我以前也是挺喜欢的纸书的味道和手感,只是太难拿,而且我买过的书也不会再重温,毕竟书这种东西重温还不如在记忆中回味的滋味更深。

还有我发现这书里面很喜欢用“国家+物品”的形式来描写事物,这样好像看的很有品格对作者来说,对部分喜欢这个风格的人,喜欢这样的人还很多。

书中目前我之了解到几个重要人物,主角大概就是男主,直子(其实我很难记住小说人名字,但是主角在剧中常常提起,而且直子这个名字也很好记),还有绿子。配角大概就男主的基友,还有一个富二代,他们我不太记得名字。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混乱,直子原本是基友的女友,但是基友以外去世后直子就像失了魂,很长时间后才和男主联系,可能女主和男主之间没有感觉到情侣之间的感情,但是却一直在一起,我感觉女主其实没有爱了,只是将男主当作替代品暂作消遣,而男主确实带有感情爱直子,即便如此直子也没有这样说,两人总是在闲逛,在咖啡店自看自的书,说实话这样的情侣是否存在我也无从得知,能否称得上是情侣也无法说明。然而在一次直子生日的晚上两人关系发生进展之后,直子就忽然失踪。在之后的联系上,直子自称自己不正常,在疗养院,之后男主在长久的写信等待后去了疗养院寻找直子。我只读到这个地方。

在直子失踪的过程中,男主在餐厅认识了绿子,两人同在一个戏剧课中的的同堂同学但是两人毫无联系,大概是男主上课独特的行为导致绿子自己前来搭话,绿子自身也是开放活泼的女孩充满活力,但是她家里却不像她的性格,没人做饭她只能自学并且拿零花钱去买厨具,从小

还有一个已故的能在好友前能说会道,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维持与直子还有男主三人关系的中心,最后分离,即使他依然在世我也认为这种关系难以维持。

原本有个奇葩的舍友,喜欢一些非主流(不是杀马特)的东西,每天准时起床做早操,但是他喜欢干净的风格影响了男主,使得他们宿舍和其他宿舍产生不一样的干净的景色。同时男主也很喜欢和女孩们谈论他,称他为敢死队,每个人都会为之而笑,但是我觉得略显嘲讽,因为每次被男主拿出来谈论时都会惹人大笑,实在让人感觉不真实。

后面又认识一个因书结缘的富二代精英,有着完美女友却依旧过着花天酒绿的生活,男主也跟随他,夜不归宿。

怎么说呢,这本书的人物塑造的很立体,很有特点,即使是配角我也能清楚记得是怎样的人。故事的细节也是很多,也不是无意义的描写。我看了一半认为是佳作,但是网上却喜欢吹捧这是个神作,虽然很好看但这样说也是很过分。一个作品,应该拥有应得的评价,高了是过誉,低了是诋毁。

同时我也很喜欢绿子,比起直子,她没有直子的阴郁感,直子总是有种病怏怏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看直子那段我也总感觉天气很阴森即使实际上是大太阳又很晴朗,绿子让人又爱又心疼,但却不敢去担心,坚强的不像女孩,现在来说描写的绿子让我甚是喜爱。作者:栗子园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挪威的森林30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