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800字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4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你在写读后感时都会怎样写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4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苔丝的形象是哈代的一个杰出成就,她比哈代塑造的其他女性形象更富有热情、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富有高贵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被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她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可是在陈腐无聊的世俗偏见中反而被视为奸淫罪人,被看成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遭到残酷无情的迫害。
卡尔韦伯曾说:苔丝的故事是对慈悲的乞求,对宽容的渴望,对社会伪善的批判。哈代显然站在同当时的社会偏见完全对立的立场上,通过苔丝的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批判。苔丝在世人眼里,是一个罪人,一个堕落的女人,一个受人供养的情妇,最终又是一个杀人犯。但是在哈代看来,苔丝的一切天赋都是她最伟大的美质,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品德的高尚,把苔丝看成是一个纯洁的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偏见,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忠实上。但是,一切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都是同人类美好的理想完全对立的,是扼杀人性美的罪魁祸首。哈代通付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她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证明它的宗教和封建的性质。(本文选自)
哈代在描写苔丝悲剧的过程中,曾企图通过遗传理论、自然法则、悲剧预兆和因果报应来说明苔丝不幸的原因。但是,哈代敏锐的现实主义观察还是使他透过事物的表面,揭示出了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
在第十二章里,在苔丝回家的路上,哈代让读者同女主人公一起体验了宗教的、道德的、习俗的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压力。回家以后,苔丝生活在忧郁、孤独中。她面前仿佛有一条崎岖漫长的大道,但她自己只能独自跋涉,没有人同情,没有人帮助,孤苦伶仃地同命运抗争着。并且显而易见,苔丝的孤独感、忧郁、自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自我,来自她长期在社会集体意识中不自觉地形成的心理结构。苔丝给自己织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她不仅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其思想和行动也始终受到历史和社会意识的制约。因此,苔丝遭受痛苦的心理原因,归根结底仍然是当时的社会和时代,她的痛苦是遭到毁灭的农民阶级集体意识的典型表现。
从历史的观点看,苔丝从到亚雷家养鸡一直到棱窟农场种地的苦难历程,极其典型地代表着整个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遭到的悲剧性命运。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经营农业的迅速发展,威塞克斯这个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已经到了它最后的悲剧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民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经济上的彻底崩溃,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都不得不随之破产。苔丝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就是在这种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她家中的老马被邮车撞死后引起的家中经济生活的改变,表明农民已经不能在他们原来的经济基础上生存下去了。在小说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真正使苔丝无路可走的是她的贫困,无论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宗教的原因,都是同她的贫穷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内在的、外在的因素都在经济力量的制约下发挥作用。
苔丝是哈代通过观察概括出来的艺术典型, 她无法避免毁灭的命运,是因为她赖以生存的那块土地已经完全被资本主义占领,农民阶级已经最终毁灭。这就是历史的进程,就是苔丝命运的真正主宰。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闫伯羽的读后感


江宁实验小学 (五)11班 闫伯羽这是一只猫在生死之间飘荡的传奇故事。开头时知道他活了100万次以为是个有趣的童话,谁知心情越看越沉重……这本书讲诉了一只猫,一只漂亮的虎斑猫,他活了100万次又死了100万次,他被100万个人爱过,每当猫死了,他的主人都要大哭一场,可是猫一次也没有哭过。只有最后一次他哭了,并再也不想活过来了。猫曾经是一位爱打仗的国王的猫,每次打仗时,猫都能给国王带来快乐,但是猫不喜欢国王,讨厌战争!猫还曾经是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小女孩……的猫,这时猫已经不在乎死活了。因为他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都心生厌倦了,他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他成了一只“什么都厌恶、对所有的一切都漠不关心、都拒绝的猫”。直到最后,猫变成了野猫,他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他太喜欢自己现在的变化了,在他身边到处都有爱他想和他结婚的母猫。可猫看不起她们。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他们一起生了许多猫宝宝,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离开。只有他和白猫相爱的生活在一起。这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了。有一天白猫躺在他的怀里一动也不动的死去了,猫伤心的大哭起来,他哭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也安详的死了。他宁愿死去,因为对他来说,没有了爱,再浑浑噩噩地活一百万次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本平凡的画书,可是却有不平凡的故事。尤其是看到最后一页,猫嚎啕大哭的样子真的让人看了很感动。看完这本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自由才是最快乐的与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苔丝》读后感600字


《苔丝》读后感600字
不要错过了美好,不要蹉跎了岁月。一一题记
读《苔丝》是在旅行中,每次出远门我都喜欢选择一本小说带上,因为我总认为在不连贯的时间里,读小说要比读散文,能让自己投入一些。看风景本就是闲散的漫步,用一本小说贯串整个旅程,是最佳的佐料。
在前十天的旅行中,我读了苔丝一书。想起写读后感的原因,是深秋的菊花。书中的一首小诗,让我提笔写下。作者哈代的《最后的菊花》:
悠长的夏季中太阳总高叫,
催促着轮生的绿叶鲜花,
说它为花儿们竭力效劳;
可为何始终没唤醒了它?
寂寞的花!来迟了,她的娇艳,
它早已蹉跎完季节的荣华,
莫奈何它只能瑟缩在风前,
一任那狂风和暴雨吹打。
背诵过很多关于菊花的诗词,而这一首不同的最后的菊花,让人有了悲观的色彩。
诗人惋惜着菊花的蹉跎,埋怨她为什么整个夏季不趁着阳光灿烂的季节开花,却拖延到了深秋,只好一任那狂风和暴雨吹打了。
整本书中都在叙写苔丝的错过和蹉跎,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对错过时机的惋惜。多少阴差阳错,苔丝的悲剧人生。
也因此在这深秋时节,切莫错过花季,而零落成一句心中的惋惜。
苔丝一书,积极的呼吁社会理性化、合理化、灵敏化,用以减少阴差阳错带来的痛苦,也提醒了读者,要当机立断,不要让可能的幸福从手中溜走。
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
那就花开时赏花,相爱时真挚,同行中携手,不要错过了美好,不要蹉跎了岁月。(读后感)
一起去看花吧,带着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上尉的女儿》读后感1400字


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学的兴盛,往往是诗歌在前,小说在后。这种现象有时表现于一个较短的时期中,而有时则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俄国古代文学在17、 18世纪和19世纪初叶,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普希金以百川归海之气势,继承了俄国以及欧洲文学的传统,为俄国诗歌制定了从语言到格律的一整套体系,使之达到美的顶峰。这时, 俄国进人需要小说的时代了,于是这位伟大的有历史眼光的文学巨匠又毅然而光荣地承担了创造俄国小说这个重要的任务。普希金晚期这种从诗歌向小说的转移,体现了俄国文学向更为广阔深人的领域进军。高尔基说,俄国散文是从普希金开始的,这话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世界文学史上少有这样的作家:集两个文学时代的成就和伟业于一身。普希金正是这样。了解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必须认识这一点。我们应当改变过去的一种印象:似乎普希金只是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小说家。(本文选自)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是普希金小说创作以及一生全部创作中最后的一部。这也是文学史上的一首天鹅之歌。《上尉的女儿》结构匀称,布局周密,情节曲折,语言质朴而优美,叙述上更是简洁、明净、清澈、凝练。这部小说为后来的俄国小说定下了格局,树立了典范。难怪果戈理会说,和《上尉的女儿》相比,他的以及他所读到的那些俄国小说都只是一碗油腻的菜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尉的女儿》的简洁特点。全书不过八万余字,却能全面深人地写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矛盾斗争,而且生动真实地塑造了一系列属于社会各阶层的各有特征的人物形象。作品毫无任何枝蔓,它通体完整、匀称。它叙述得简洁而不令人有概略感,反而觉得具体而真实。比如,我们几乎读不到什么有关男女主人公格利尼奥夫与玛莎恋爱过程的描写,然而我们却感到这一对情人的接近和契合是自然而然的。《上尉的女儿》的这种简洁明快的文风,令人当然会想起普希金的诗歌,这实际上是诗歌语言在散文中的运用。俄国小说从开始发展时,便有了这种简洁的根基,难怪后来的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师,都拥有简洁的本领。即使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这些长于写鸿篇巨制的小说大家,在他们对每一个情节事件的具体处理与描述上,也都体现了这种本领。
读这本小说时,请读者留意它的形象体系和人物配置。书名是《上尉的女儿》,但玛莎本人并不是描绘的重点,男主人公格利尼奥夫是情节线索的联结者,但也不是作品中诸多人物形象的核心。这部作品通过他二人的这场奇遇性的恋爱,所要展示和歌颂的是俄罗斯人民。作者在小说中,竭力地描写了一系列普通人的形象。这里有下层军官米罗诺夫上尉,他的妻子瓦西丽莎,女儿玛莎,格利尼奥夫的忠实仆人萨维里奇,那个被人割掉耳朵舌头的老巴什基尔人,以及作者略略写到的普加乔夫叛军和自山要塞中的许多下层群众。主人公格利尼奥夫本人虽是贵族出身,实际上也属于普通人一类。他们都是平凡的俄罗斯人,他们代表着俄罗斯民族,在普希金笔下,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的忠厚而善良。当然,在这一系列人民群众形象中,小说所描写的核心人物是普加乔夫。他实际上是作品形象体系的中心,普希金正是为了写他,才写这部作品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普希金在其一生创作中集中注目于俄国历史上的两个人物:彼得大帝和普加乔夫。这从他的全部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也证明了普希金是一个多么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也说明普希金认为普加乔夫这个人物在俄国历史上作用重大。

《红与黑》读后感1400字


于连是司汤达呕心沥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整部《红与黑》的核心,离开这个人物,《红与黑》的魅力就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社会典型,于连属于法国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王朝复辟时期,是被排斥在政权之外的中小资产阶级才智之士的代表,这类人受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熏陶,为拿破仑的丰功伟绩所鼓舞,早在心目中粉碎了封建等级的权威,而将个人才智视为分配社会权力的惟一合理依据。他们大都雄心勃勃,精力旺盛,在智力与毅力上大大优越于在惰怠虚荣的环境中长大的贵族青年,只是由于出身微贱,便处在受人轻视的仆役地位。对自身地位的不满,激起这个阶层对社会的憎恨;对荣誉和财富的渴望,又引诱他们投人上流社会的角斗场。
显然,于并不是完人。他的感情并非纯洁无瑕,他的行为和思想充满矛盾。但正因为如此才是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更多地表现出的,是资产阶级个性中最有活力、最有进取性的一面。他属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那种精力充沛、敢作敢为、具有顽强意志和冒险精神的类型,这种人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对来世的恐惧,生活对于他们是一场残酷的搏斗,要么为荣誉、地位、财富及一切现世幸福而生,要么粉身碎骨而死。在《红与黑》中,这个人物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种种新观念的代表,他的对立面是腐朽落后的复辟势力。他以平民阶层的平等意识对抗封建等级观念,以个人价值对抗高贵的出身,他对自身的价值有充分的自信,并认为有权要求自己的社会地位配得上他的价值。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因为这个人的成功意味着等级制度的破产和个人价值的获胜。他高傲,敏感,时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宁愿在家挨父亲的拳头,也不愿到贵族人家当奴仆,关心和谁同桌吃饭,胜于关心薪金的多寡。他的全部生活目标就是要摆脱低贱的地位,登上社会的顶层。这种不甘屈居人下的思想,支配着他所有的情感和行动。甚至他的两次爱情,最初也都是从战胜蔑视的心理出发的。他崇尚绝对的自由和独立,认为人应当拥有对自己的一切权利,个人的行为只需接受自己心灵的指挥,只要认为自己的目的正当,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任何习俗和社会法规对他都失去了约束力。他只承认自我,只考虑自我,既不顾及传统,也不考虑道德。他只对自己负责。或者说,他心目中只有一种道德,那就是:肯定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去恋爱,为抗议对自己的侮辱而杀人,最后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拒绝乞求赦免……总之,于连的全部心灵都体现着一种与封建观念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一种以个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决定了他和那个行将灭亡的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也决定了他无可挽回的悲剧命运。作者以这个人物作为生气勃勃的平民阶层的代表,并以他的受压抑和抗议来揭示1830年七月革命的因。虽然这一类型人物作为个人并非不可收买,并非不会堕落,但作为一个被压抑的阶层,却注定是贵族社会的对抗力量,在他们当中总会不断产生丹东和罗伯斯庇尔。(本文选自)
于连之所以比一般的个人给予人更强烈的印象,显然不是道德力量引起的美感,而在于他是一种信念和力量的化身。特别因为周围充斥着世纪病患者的一片呻吟,这个形象就显得格外突出。他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个性,而是司汤达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的 英雄。
从上述观点出发,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必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正面英雄形象,代表着正义的呼声。尽管这位英雄我们今天看来未必伟大,当年在司汤达心目中却绝不渺小。即使这个人物的行为并非无可指摘,他却是作者所赞赏的那种勇于为自己的幸福去冲锋陷阵的人。他敢于蔑视封建等级和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以个人的价值及两次不道德的爱情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挑战。

喜欢《《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4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