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书心得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或许你需要"读书心得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读书心得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两周前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写一篇读后感,我怕自己肤浅的认知不足以理解本书的深刻。但是有股力量催促着我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化诸文字。现在,端坐窗边,沐浴在晨光之中,码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和六便士》无疑书写的是一个关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故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象征以金钱和实利为核心的世俗的物质生活。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因为他们代表了最纯洁的生活状态,完全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生存的人。癫狂而伟大的灵魂总在最少数,大多数人是既低头寻找六便士,又不时抬头看向月亮。

“仿佛我突然闯进某个陌生的世界,那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并不能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书中这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常常被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束缚却不自知,年岁渐长不过是加固了那些模式。我喜欢阅读,喜欢聆听他人的话语,因为这常常让我看见不一样的世界,那里对价值及意义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当然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去听他们未出口的话语。

人生一世,似乎有许多选择,想来有无数种可能。可就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了那个不得不成为的自己。这不是悲观或者简单的宿命论,是他付诸行动所书写的一生。读者褒贬不一,以自己的价值观考量值不值得,他不在乎。

作者理性而睿智,只是静静解剖着人性。面对这场精神与现实的博弈,你选择什么?作者:林香玉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整本书其实就是介绍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的生平,如果不是读了书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谁又敢洒脱的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艺术这样虚幻的梦想,而且艺术家一般活着的时候是贫困潦倒,死后无人知晓,除非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书中的主人公在我看来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说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选择美好理想的代表_月亮,还是臣服于现实,弯腰捡起脚边的六便士。我们中国自古倡导中庸之道,理想和现实,不必一定做个选择题,我想,在享受现实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觉强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质享受,沉醉于精神世界,感觉有点类似修行。想起一句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过我想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精致,反而没有原始粗犷的美。就像一个人,吃了太多精致的食物,非但不会健康,还可能会生病。

精神也是一样吧,我们被各种精致的东西包围,让自己活得很体面,吃精致的食物,欣赏了太多加工的精致美景,精神也会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只要身体接触土地便可以获取力量,它的母亲是大地之母,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内心的不踏实,脚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与原始的土地隔离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钢铁森林中。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寻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作者:潇筱雨

读书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心得体会2500字


读书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心得体会2500字: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怀着矛盾的心情写着这些文字,竟不知道人可以矛盾到这种程度…我讨厌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他自私冷漠。然而读完这本书,我竟开始为他感动,为他震撼。对查理斯我谈不上喜欢还是讨厌,我也没办法准确表达我的感情。

我想,不知不觉这本书让我成长,为人性所震撼。《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所作的小说(当然,小说基于人物之上,不能等同)。

小说很简单,以第一人称回忆了“我”与查理斯的接触。小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在伦敦稳定平凡的生活、在巴黎的颠沛流离以及在塔希提岛上伟大的自我修炼。

2、“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我很矛盾,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情感,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矛盾。这矛盾不同于今天中午吃面条还是米饭这样的纯粹。该怎么描述,借用书中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于我的感受完全是这样,厌恶与钦佩同时发生在他身上。这是一种真正的处于内心的感受。

他确实是一个冷漠自私、不谙世事的疯子。他简直是一个疯子,这是我对他最初的评价。他抛弃了自己的家庭,无视身上的责任。让他放下这一切的理由是为了摆脱家庭的累赘、追求绘画。

也许你会认为他怀才不遇或从小画技精湛却因为贫穷被迫放弃了绘画……然而事实是,他并没有学习过画画,更不用谈技艺高超了。

思特里克兰德跑了。思特里克兰德夫妇身边的人不相信他是为了追求画画才逃离了伦敦的家,大家纷纷猜测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去巴黎是为了和那个女人一起生活。

这种猜测合乎情理。在巴黎的生活,老好人施特略夫帮助思特里克兰德,却总遭其嘲笑讽刺。勃朗什,老好人的妻子从厌恶到爱上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丈夫。最终自杀而亡。对此,思特里克兰德不以为然,他认为勃朗什的悲惨结局与自己无关,怪她自己太傻。

他与总是帮助自己的施特略夫的妻子同居,只为画她的人体。画作结束,同居也结束。

“上帝啊,这是天才。”

思特里克兰德漂泊到了塔希提岛,开始了原始生活,他同当地女子爱塔结婚生子。真正让我开始思考人性,是在这个原始岛屿上发生的一切。

他在这里创作了一幅幅伟大的画作。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绝症。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依然继续创作。眼睛瞎了之后,他开始画壁画。并且要求爱塔在他去世后把这座房子烧掉。

爱塔为之可惜,这幅伟大的壁画所有人都相信会惊骇世界。大概是思特里克兰德已经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创造多么美好,他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他习惯了。

3、“同任何一个正派女人一样,她真实地相信只有依靠别人养活自己才是规矩的行为。”

我这才开始正视他。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我所同情的那些人也并不是纯粹善良的人。离开伦敦,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爱上了别的女人。他只是为了追求艺术,他对于绘画的偏执,对于美的理解常人无法接受。

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可能就是我们当中的一个。看上去似乎热爱艺术文学,实则是浅薄的。在那个社会,阶级性显著。女人不以自力更生为荣,认为被人养着才是值得炫耀的事。

她在乎身边所有人的眼光,她虚荣地只和文人交朋友,这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

“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在巴黎,即便生活艰难、露宿街头也不贩卖自己的作品。外物对他来说,没有区别。老好人妻子的出现更加印证了思特里克兰德不在乎是否有人陪伴自己,性的饥渴在查理斯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者说,这叫他厌恶。

他所追求的是精神灵魂上的另一种东西。他感情同样充沛,只是这些都完全体现在他的画作上。他是个性的,他是一个天才。艺术与生活在他眼里是矛盾的,可是在塔希提岛上,他得到了宁静与平衡。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到哪儿去我也到哪儿去。”

在塔希提岛,他追求着更深刻而自然的灵魂,在这座原始岛上,没有人觉得他怪异。他安心的创作着。这么一路走来,死后终于被人们认可。爱塔爱他,我思考爱塔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而他的太太和勃朗什却不能相伴到老的原因是什么,她理解他,更可贵的是,她接受他。爱情容易,可是接受一个人的一切却不容易。爱塔从不要求思特里克兰德改变,他画画,她帮他买画材。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后,我想他的内心真正被爱塔打动过。他也是平凡人,有血有肉。

4、我尚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也不知道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

他是一个天才,所以他的举动注定与众不同?

他不需要俗世间的一切。他无视温饱、无视人情世故、无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无所谓亲情爱情。

他一心画画,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是一个偏执的疯子。他追求的只有月亮。他从不在乎六便士。这世上又能有多少人像他一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们大都和书中的第一人称“我”一样。望着月亮,也想捡六便士。我们都同情弱者,可以轻易无视那些有伟大创造力的人当下没有利益的追求。

我们把弱者的失败置于欺凌者的头上。我们都庸俗,我们大都无法抛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缥缈的境界。对于讨厌的事情,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对于热爱的事情,也不能决然地去追随。

我们都是矛盾的...我有点羡慕思特里克兰德。他有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并且敢于追求。我不相信大部分人会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去追求灵魂所向。但是《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小说还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有些人最初所追求的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金钱、地位和名利,即使他们抛弃家庭也会被人们理解。有些人所追求的东西则有悖主流价值观,他们会受到指责与不解,最后真正能坚持下去的没有多少人。

这正是我钦佩思特里克兰德的地方。在无法看到的结果面前,大多数的我们无法坚持。即便如此,还是希望少数的我们保持初心,追求梦想。也希望我们不要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坚持所爱。

至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真正能成功的人则少之又少。成功的定义取决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外人没有资格评价。

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该怎么平衡还是慢慢摸索吧。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600字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600字

2018年,第五本读完的书为《月亮和六便士》,作者为: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该部小说的原型为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

为什么会读这本小说呢?一是,朋友推荐说这部小说不错,二是,无意中看到网上评价不错。其实,刚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读进去,一直到第三章,才开始进入状态,直到我读完整本书,我又回过头去重新读了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小说描述了斯特里克兰不顾世俗的眼光、贫穷的纠缠、疾病的折磨;坚定、顽强、执着追求艺术道路的过程。读完这本小说,我认为作者描述了一个追求心中月亮(或者可以理解为理想)的画家,放弃了六便士(或者可以理解为安稳的生活),铸造了不凡的人生和不朽的作品的故事。

从刚开始的不太懂,到后来的一口气读完,我的读书心得为:一、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奇特,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画家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并且语言很朴实;二、在画家斯特里克兰追求其艺术的道路上,贫穷,嘲笑,捷,疾病一切一切的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对于他来说,只要能画画,一切足以,可以感觉到内心的宁静满足。画家斯特里克兰或者是画家高更给予我的启发是:要找到心灵中真正热爱的事物,然后用尽全力去追求,遵从内心。

我还特意搜索了保罗·高更的画作。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当然,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自然也是读不懂这些传世作品,但是,通过《月亮与六便士》,我从侧面了解了高更追求心中月亮的那份坚毅铸造了这些作品。

最后,我记得在小说结尾描述: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斯特里克兰将一幅画送给库特拉斯医生的水果画,我在网上找到了高更的这张水果画,不知道是否对应小说里描述的那张水果画。

作者:炯炯太囧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范文:

【摘记】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饰他们对他作品的鄙视,但是施特略夫却很能赚钱,而这些人把他的钱包就看作是自己的一样,动用时是从来没有什么顾虑的。他很大方,那些手头拮据的人一方面嘲笑他那么天真地轻信他们编造的不幸故事,一方面厚颜无耻地伸手向他借钱。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含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钱就好像从小孩儿手里抢东西一样;因为他太好欺侮,你反而有点儿看不起他。我猜想,一个以手快自豪的扒手对一个把装满贵重首饰的皮包丢在车上的粗心大意的女人一定会感到有些恼火的。

【感悟】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但是也恰恰成为人们利用的对象。当下,多少人把别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加珍惜,甚至一边嘲笑着他们的愚蠢,一边利用着这份善意满足私利,所以那些尊老爱幼、帮助弱者的美好品德变成了“凤毛麟角”,因为人们会渐渐接受这样一个道理:这不再是一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你所施出的善意很可能会变成毒刺刺向自己,所以人本能地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在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的时候,哪怕插在裤兜的双手早已沁透汗水,也不愿伸出援手。

本来,善这种东西就是不求回报的,唯一需要等价交换的不过是一句“谢谢”,但现在,人们唯一的希望大约会是不纠缠,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希望每一份善良都能被真诚以待,每一份给予都能收获一份感谢。愿者善意能够一呼百应,心口相传。作者:谢欣蕾

相信《读书心得之《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