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纪伯伦疯人读后感 > 地图 > 纪伯伦疯人读后感

纪伯伦疯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

我是说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没有勇气走出这里,你们以为你们是疯子吗?你们不是…你们跟街上的混蛋没有什么两样。——肯·克西《飞越疯人院》

在迷幻剂发展的六十年代,在一所精神病院里的主人公布鲁姆·布罗姆登身材高大,与怯懦的性格成正比,而表面的怯懦性格下却有着丰富的思想。麦克墨菲的出场便与众不同,一个跳脱体质外的存在,与精神病院的其他病人的鲜明对比。

人死后几天未处理,随时而来的电击,药物,他们进入疯人院后从未唱过歌,因为不允许大声喧哗,急性病人的清醒与嗔痴,病人与病人之间,急性病人与慢性病人之间,大护士和医生护士与病人之间,对病人的所做所为,电击安眠药迷幻药,这所疯人院中注定没有人权,不,人权掌握在监管层的手中,又何尝不是施暴者的手中。

而麦克墨菲,一个不一样的存在,一个赌徒,进入疯人院,想要“飞跃疯人院”,疯人院的人们对于自由以及关怀渴望,大护士所代表的冷漠,冰冷,残酷的制裁者。制度化的大护士和反制度化的麦克墨菲的对比。精神病院,一直都是非正常的病态象征,其实某些意义上,一所医院也是一所缩小的社会模型,是一小部分缩影。

“一个人能够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发挥作用之前,必须学习在一个团体与人融洽相处,一个团体能挑出个人出格的行为,以便帮助他;一个人是正常人,还是疯子,都是由社会决定的,所以你必须符合规则。”这是书中所说的治疗性团体的语言,所为建立一个民主的病房。而在疯人院中所有的民主自由,反而是思想的掠夺和统治。

当所有人都在试图讲述经历时,而老皮特喊出的“我累了”却尤其的接近于内心和本意,也充满了勇气和强大的自我,当然,也遭受了大护士又一轮的摧毁。麦克墨菲最后的奋起一战大护士,被制服时,他让自己放声哭号。麦克墨菲为了人身自由与精神一直在战斗,读书笔记与大护士,与固定体制,他并不是为了自己在战斗,更是为了精神病院四十多的病人在战斗,只是当最后,他为之奋斗时,病人的怯懦深深伤害了他,所以他那唯一不像个清醒,固执,顽强的男人的时刻。以至于当他倒下时,他放任自己哭号。

受到惩罚后,脑白质切除,麦克墨菲空洞无物,像个玩偶躺在那里,布罗姆登用枕头捂死麦克墨菲。麦克墨菲虽然已死,但他的精神却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而最后怯懦的印第安人布罗姆登逃离了疯人院,回到了生长的乡村。

“在每一种情形下通常都有一个人你无论如何也不可低估他的力量”,这句话本是布洛姆登回忆过去时一个女人所说,我却想到了麦克墨菲,勇敢带领精神病院的人们寻找精神自由,自由。我们往往容易在惯性思维下低估一个人的力量,忽略一个人的潜力。而生活就是不能够给自己或者别人下定义,人生总会有无限可能。精神病院的病人们都还愿意在奋斗,只要你愿意为自己而努力。总会冲破牢笼。作者:西门大官人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悲剧之源_《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悲剧之源_《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代表作。虽然作品已经问世百余年,但书中的吉普赛少女艾丝美拉达依然楚楚动人,撞钟人卡西莫多貌丑心善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然而两人阳光明媚的日子最终因为两场不公正的审判而彻底终结,等待他们的只有万劫不复的黑夜,这两场不公正的审判也就成了悲剧之源。

卡西莫多在副主教弗洛罗指使下绑架艾丝美拉达未遂,被抓起来送上了法庭,这场荒唐的庭审深深地伤害了他。庭审开始了,主审法官竟然可以随意缺席,是否出庭要看其心情。主审法官不来,助理就直接代劳了,令人诧异的是这个主持庭审的助理竟然是个聋子。作者写到,耳聋对于一个预审法官来说只是轻微的缺陷,因为他照样终审判决,而且判得十分恰如其分。作者还用讽刺的笔法写到,“当一个审判官,只要装作在听的样子就够了,这位预审法官具有公正审判的天然优势,因为他的注意力是绝对不会受任何声音所扰。”

法官如果耳聋,那么对于当事人的任何言辞表达都无法听到,如何裁判就完全随心所欲。况且卡西莫多也是聋子,聋子法官审判聋子被告人,这样的庭审有何公正可言?法庭上聋子法官问些不伦不类、荒唐透顶的问题,两人之间的对话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庭下哄堂大笑,最终卡西莫多被判决罚款、鞭打、示众。卡西莫多被公开处罚的时候受尽了屈辱,也因为艾丝美拉达的帮助感受到了人间大爱,这些都为卡西莫多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卡西莫多经历的是场荒唐的庭审悲剧,那么艾丝美拉达就是被屈打成招的悲剧。天真的艾丝美拉达与浪子军官弗比斯约会时,嫉妒成恨的副主教弗洛罗用刀将弗比斯刺伤并嫁祸给艾丝美拉达。艾丝美拉达被送上法庭之后,法官们进行法庭调查,然而调查却是一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风格。

法官们对旅馆老婆子“金币变枯叶”的鬼怪说深信不疑,还煞有介事地审问艾丝美拉达的山羊。最终法庭得出了调查结论,即艾丝美拉达与着魔的山羊共谋,勾结阴间的势力,谋害并刺杀了侍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这样的调查结论不可谓不滑稽,在事实查不清、证据全没有的情况下,欲加之罪自然何患无辞,鬼神论调不过是块漏洞百出的遮羞布而已。读后感

当恐怖的铁鞋穿在艾丝美拉达的脚上之后,可怜的少女还在喊冤,但是当铁鞋收紧,伴随着一声惨叫,难忍痛苦的艾丝美拉达只得招认一切指控,等待她的只有在花样年华里走向死亡。

《巴黎圣母院》中的这两场庭审令人印象深刻,充分反映出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对人性的荼毒与摧残。雨果通过对这两场庭审生动全面、细致入微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司法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不公正的审判对被告人来说就是无尽灾难的开始。这两场庭审如同设置了一个时空隧道,让我们能够触摸野蛮司法年代的血腥。《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值得司法工作者们认真品读,让文学与历史的镜子照亮司法前行的道路。作者:刘勋

悲剧的艺术_《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_《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无论是在小说,还是诗歌,亦或者是文学理论都取得了无比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位优秀的长篇小说家,正如我国柳鸣久先生在北京文化界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大会的开幕式上的致辞:“在小说中,他是唯一能将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都处理的有声有色,震撼人心的作家。他小说中丰富的想象,浓烈的色彩,宏大的画面,雄浑的气势,显示了某种空前的独创性与首屈一指的浪漫才华。”

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始终充斥着雨果的整个作品。在《巴黎圣母院》中他同情着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教会的黑暗,谴责统治阶级的暴政和法律的不平等。“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是儿?童羸弱。”这就是《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所映射出的社会的完美写照。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也是无与伦比。雨果塑造的卡西莫多是心灵和奉献之美的象征,夏多佩队长是形体美的表现,弗洛罗副主教是教会的化身。在他们中间,雨果让一个年轻,天真,纯洁的美丽少女处于了这三个本性迥异的人物中间,去做一个女人相当困难的抉择。而比这更高明的是安排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比埃儿.格兰古瓦,我们的诗人,哲学家。

《巴黎圣母院》围绕着四个主要人物展开,详细他们与爱斯美拉达的爱恨情仇。所以这部小说被暗中拆分成了许多部分,独立成文。但是有一个人物贯穿了整个文章,那就是我们的诗人格兰古瓦。

比起一个这场闹剧的参演者,他更像是一个观测者,看着这怪诞,奇趣,巧合,典型浪漫色彩的闹剧。就像当副教主提议让格兰古瓦牺牲自己去营救与自己摔罐成亲的妻子,遭到了诗人的拒绝。又像是当了最后,发现自己只能拯救爱斯美拉达这位美丽少女和嘉莉,一只通人性的母山羊

这本书的情节也给我了很大的冲击,不仅是爱斯美达斯的悲惨结局,还是副主教对情欲的丧心病狂和卡西莫多对爱情,善良,忠诚的执着和忠贞不渝。

当卡西莫多在哭泣,眼望着那河滩广场。当只见她被吊在河滩的绞架上,远远看去,她的身体还在她白衣衫下颤动,做着她最后的挣扎。当卡西莫多发出一声悲鸣,哽咽着说,那都是我爱过的啊!。我的心都是一阵颤动,难受不已。这就是是雨果小说的魅力所在。我想起在两年前听过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依旧合适。

“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STALK

《院志》读后感800字


院志读后感800字

一本红色,厚厚的《院志》放在办公桌上,我拿起翻了几页,便再也放不下手。

于是,我坐在电脑前,坐了几个小时,一点一点道出那些迸发在神经里的思绪。

荣誉军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豪的名字。代表着勇敢的牺牲,奉献的热血和无私的精神。

为了让革命功臣安心疗伤,安度晚年,荣军医院营运而生。作为全军第一所荣军医院,是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由老一辈革命家何长工同志在延安创建的。自1938年2月建院,80年来,荣康医院先后收治残疾军人2万余名,既有老红军,老八路,抗美援朝反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受伤致残的革命边区劳模和各个时期的先进人物。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若不是荣康医院的同志们历经周折,多方搜集资料,从繁杂琐碎的片段中整理出完整的医院发展史,我们又怎能知道峥嵘岁月留下的痕迹。阅读这部《院志》,我对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荣誉军人的关爱更加感激,为我能到荣院工作更加自豪。

虽然我不是护士,不是医生,不能亲自面临荣军服务。但我早已被那些历史尘封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不管是守墓一辈子的张顺京,还是十三岁参加革命十六岁就因公致残的女同志罗桂生等等的荣誉军人。每次看到他们,我都想到从别人口中听来的感动。我多么希望,读读罗桂生在轮椅上出版的小说《寻梦记》、《枫叶续语》、《那年那月那些事》……

从痕迹累累到崭新容貌,从古老破旧的建筑到日新月异,从简单的医疗设施到先进的设备,荣军医院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院志》的出版,通过历史记载对荣誉军人的崇高敬仰,传递正能量,又记录着荣军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红色,厚厚的《院志》深深的震撼人心,如浪花里飞出的水珠,一颗颗圆润透明。如碧空的眼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让我在枯燥的工作中,奋起敬业的火种。面对渴求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面对一贯的平凡,我们从容不迫。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我们一往无前。

院办推出的“医养结合”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推进措施有了扬帆之力,有了腾空之魄。愿“医养结合”,成为“大健康”观念的力量和信念。也愿医院领导似领着群山赶跑的忍者,似拖着风帆靠岸的智者,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带领荣院与时代的较量,带来更美好的家园。作者:青青

我们仨读后感书评2000字


我们仨读后感书评2000字:

1、“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一句话道出一个年迈老人都痛失至亲的无助,我们仨失散了,家人已不在,家不再是家,只是一个暂居的客栈。

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本书,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思念化成如此强大的力量,在现实到梦幻,深入骨髓,又平静如夕,超乎寻常的坚毅和勇敢面对,大多数都颓废了时间,虚伪了人生,离思念越来越远,在未知的不安与焦虑中远目极望,寻找失散的梦魇。

3、钱钟书24岁和杨绛结婚去英国牛津留学,他说自己“拙手笨脚”,此话不假,24岁分不清左右脚、用筷子像小孩一样抓、到了牛津就摔掉了大半颗门牙。想想杨绛真是妻子+保姆角色,她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隔三差五的来汇报做坏事了: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东的桌布;砸了台灯;弄坏了门轴……全靠杨绛出院之后一一修理好。

4、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生活中的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钟书先生笨手拙脚,常常“做坏事”,然后告诉杨绛先生,杨绛先生就会告诉他,“不怕,我会修”,总感觉两个人的身份职能反了。而杨绛先生胆小,一个人不敢走夜路,钟书先生又会交待圆圆要照顾好妈妈。两个人都是文学中的泰山北斗,生活中又像是两个小孩,需要别人的看顾,而圆圆就是那个看顾他们的“老妈子”。反差萌太可爱了。

5、看《我们仨》时我时常会想起清朝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文人夫妻的情调生活,有异曲同工之感。沈复是古文人,生活更讲究,他夫人在夏天,会把茶叶放在荷花蕊里,第二天取出来泡茶,和《红楼梦》特像,感觉那茶定有奇香。而杨钱夫妇在英国待的时间长,饮食习惯已西化,钱钟书最喜欢喝英国的牛奶红茶,国内买不到印度“立普登”茶叶,“我们用三种上好的茶叶掺合在一起作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特将原文摘录于此,让大家感觉杨绛含而不露的大家闺秀文风,细评之下生活情趣展露无余。“拙手笨脚”的钱钟书会给自己的老婆做早餐:烤面包、煎鸡蛋、煮醇香的红茶。杨绛吃过之后一定夸做的非常好,越夸钟书越积极,这就是智慧。

6、这本书内容本来起源于钱媛,应是钱媛为第一人称。但是此时的钱媛已经由于脊椎癌晚期没有余生来写下文了。由她的母亲带着她的遗憾写完这本书。杨绛先生虽改变了以她自己为第一人称书写,但是根据钱媛的思路下去,故可以看到刚开始是记录的是钱媛的出生(与钱媛日记相符),这是母亲爱女儿、尊重女儿的表现。

7、在最后两个人生病之际钟书看到杨绛时还能调侃她以安慰她,看到他们才可以安心入睡;钱媛生病之际写下牛儿不吃草,欲想报娘恩,故采忘忧花,借此谢娘生的感人诗词,自己不能进食却还担心母亲吃不饱睡不暖。看得我心头又热又痒。

8、看杨绛先生的照片是慈祥的奶奶样,面带微笑,淡然中透露着亲切可人,无法想象她先后失去女儿跟老伴的十八年光景,是何以煎心熬过来的。用她自己的话说_是留下来打扫现场的,的确她做到了,不然没有当下这本满含思念的文集。

9、在这本书里,我领悟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交流,他们爱的动容且不做作,这无疑是家人相处最高的境界。至于时事的动荡,所谓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也远比此番年轻人要从容淡定,这便是至今都仍需钻研恶补的处事心态。

10、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用朴实的语言像我描绘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缩略版的一生。从圆圆呱呱坠地到生命走到尽头,许多事情只从字面去看,不去想,无法体会其隐藏的艰辛,和经历的磨难。但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没有丝毫的抱怨,而是知足感,一家人能在一起固然美好,每天可以嬉闹一起,悲苦一起,同甘共苦,仿佛再冷的宿舍都有了温度。

11、也许世间家庭都如此。妈妈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她的一日三餐,害怕她只有一个人就随便应付着吃饭,不按时吃,或不认真做,吃点挂面就了事了。后来我在大学里,我又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每隔三天就要给她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觉得不舒服,一个人是否无聊,嘱托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反过来,妈妈又会问我在能不能吃得饱,和同事相处能否处的来,叮嘱我不要和别人发生口角,要愉快的相处,认真的工作。我们都是彼此的小孩,要互相照应。

12、种种小事在我们看来是很普通平淡的,可能我还没有到怀旧的年纪,看了这本书我们应该对生活小事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又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对身边之人都心存感恩之心,没有什么事比得过生老病死。

13、杨绛先生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经历战争,而后新中国成立,三反,文革,所有的苦难在文中都一笔带过,这是一本属于我们仨的回忆录,所有的事更贴近于生活,让看到的是更多是一个怀念已逝亲人的老人,哪怕物是人非,一段段往事依然铭记于心。

14、他们远离名利,名利却主动要来找他们,包括江青总指派人来关怀他们,要他们住钓鱼台、出席国宴、任职等等,都被以身体不适为由一一推了,“无官一身轻”,平安渡过“文化大革命”。不仅如此,在文学创作上也远离雷区,不写小说了,用文言文写一百三十多万字的《管锥编》,故意用文言文而不用白话文,就是让那些搞运动搞主义的人看不懂,最后还是用繁体字刊印发表。钱钟书是他们家“格物致知”的大文豪,杨绛便是那个睿智含蓄低调的军师。作者:周莉莉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纪伯伦疯人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