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记得当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天气很炎热,而我坐在图书馆有空调的自习室里,带着复杂的情绪一点一点的读着这本书。

毛姆笔下的这个人物似乎不像之前我们读过的书本里的男主一样,带闪闪的发光点。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而文中的“我”,不过是一个次要的人物,主人公是一名作家认识了斯特里克兰看似幸福的一家人,而有一天斯特里克兰为了理想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家,去巴黎画画。五年后,主人公再次他相遇,此时的他穷困潦倒,却依然可以从画画中找寻幸福,且毫不后悔,因为他是自由的,精神上能得到满足。后来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屿,并且娶了一名当地的土著姑娘,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最后,孩子死了,自己

也得了麻风病,在他死后还让自己的妻子把一幅伟作一把火化为灰烬,尽管主人公十分惋惜,却也理解他的追求。

刚刚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好像失去什么东西的感觉,让我不想再去思考,只想坐在图书馆的皮椅沙发上发呆一个下午。

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斯特里克兰他为了所谓可笑的理想抛弃妻子,去往另一个城市只为画画是值得让人唾骂的,记得他还说过: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读书笔记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作为一个女生对于他的想法也让我十分的反感,甚至有点抵触情绪,一般来说,对于男人爱情不过是个插曲,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女生是感性的动物会把爱情看做一生。可是我在内心也暗暗佩服他敢于不顾世俗礼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如今这个追求金钱的社会,每个人的理想读书赚钱,享受,还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理想,再或者有理想的人又有多少人能那样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奔赴?作者:小金鱼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000字:

对于此经典已早有耳闻,毛姆代表作之一啊,对于毛姆也是不甚了解,他的书仅读过这一本,各种书单上都有推荐,理由是,寻求灵魂、自由或者感到迷茫时应该读一读诸如此。

“一味盯着地面寻找六便士而不抬起头,你就看不见月亮了。”——毛姆

‘The ground was sixpence, but he looked up and saw the moon’

‘If you look on theground in search of a sixpence, you dont look up, and so miss the moon.’

这句话也成了句名言,被经常引用,书签上是这么写的,卑微的人格,躁动的灵魂,本心的召唤铺就一条伟大的不归路,诠释了主人公的天才之路和传奇人生。卑微无趣的现实与崇高、至上的理想,如果二者不可兼得,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书中将这一个问题递给了读者,让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来回答,主人公已经做出了他的抉择,你的呢?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每一个心怀梦想之人都应该一读再读的经典。

当我初读此书时,确有一种豁然开朗,寻求到了力量一般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它给人更强大的勇气,信念也更加坚定。作者是取材于真实人物,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但是讲述的是那么真实让人不相信这是小说。或许作者就是以写实的手法写的小说,不知书中有几分是真实的,或许满篇都是虚构的,但都不管了,他们主要的经历是相同的,并且,小说而已,假如锱铢必较,就失去意味了。

整篇文章,以作者的回忆的方式来叙述的,将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的生平故事串联起来,作为一个讲述者和见证者的身份,加以自己的感觉与感悟将故事丰富起来,以第三人的视角解读主人公传奇的一生。

“我承认,当初结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时候,我从来没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而如今否认其非凡的人就罕见了。”

整本书总的来说讲述了一个天才画家的诞生,就如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这样的名人伟人,对人类社会某一方面做出贡献或者有特殊的常人无法企及地才能,由于被当时的社会不认同,也由于自己的桀骜不驯,被世人讥毁、不容,等到他们迟暮之年或已为蚁孓之时才给他们应有的荣誉与尊敬,像梵高、叔本华、陶渊明、海子,还有好多艺术家、哲学家、建筑家都是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同一时代总有这样的天才之人的存在,他们的创造、思想或许已经比我们早了要一个世纪,只是我们不理解罢了,哈哈,凡胎肉眼能看见什么呢?你看见的是真实的吗?只要没有像猪一样的浑浊无光地眼睛就行。

全书总共分为三部分,一、挣脱世俗的桎梏,追随内心呼唤去画画,二、与独具慧眼的他的伯乐之间的纠葛,第三、寻找最终的精神寄托,在岛上找到并爆发了大量艺术创作,死后被世人惊为天人之作,受到推崇与敬重。

一、冲破桎梏,抛弃昔日舒适令人垂羡的优裕生活,选择经受磨难,响应内心呼唤去追求理想。天才的性格总是与常人是那么的不一样,也正因为此,他要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因为他抛弃的是往日的舒适生活,需要很大勇气,还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坚定毅力。你或许很难想象有这么一种人,活了几十年,家庭和美,生活舒适,在世俗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而突然有一天,这个人,一声不响地选择抛弃他的半生所积攒的东西获得的一切,貌美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谐的家庭,还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充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只为了头脑中的一个想法,脑中的这个想法是得有多大的力量啊,可以让一个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木讷、平凡的中年证券经纪人,燃烧前半生的一切只为了投入后半生命运为其安排的角色。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开始引入,描写主人公人生风暴前夕的平静,未做出抉择之前的生活和性格还有社会关系,从他所描写中可见一斑。和所有人一样,作者刚开始结识主人公时也从未发觉出他有什么不同常人的天才之举过人之处,但当他做出那样出乎意料的事情时着实让他吃惊。从别人嘴里得知,他是和一个女人私奔了,这个女人披着同情的外衣百般暗示作者他是和一个茶馆女侍私奔了,而拒绝告诉经过和过多的信息,作者抱着好奇与之前主人公妻子的邀约如期到她家喝茶,起初还在犹豫要不要给她讲那些谣言,随着对话的深入,她似乎更愿意让他知道她的遭遇,博得他的同情以及对斯特里克的谴责,在她看来他指定是像别人所说的,他私奔了和一个女人去巴黎逍遥快活去了,只给她留下几百法郎,还有两个孩子,她在恐慌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度过,他养了他们17年现在一声不响的就走了,该怎么办呢?她的姐夫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巴黎和那个女人花天酒地却不管不顾家里的糟糠之妻,他很愤怒,以至于想要杀死他,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给予这个妇人极大的同情,而斯特里克之妻(以下简称斯妻),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女人那样即使他在怎么样,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他能够回头。她希望有个人能够帮她找到他,告诉他,劝他回来,她等他,她们都在家里等他,只要他回来,一切都照旧,谁都不会责怪他,他还是个优秀的丈夫,孩子的好爸爸,对他的一时冲动都会原谅,男人们都这样,她的姐姐也这么说,对新的东西感兴趣,而最终会对这个新女人厌倦,会再次回到妻子孩子身边,女人是这么懂男人这种动物。

可是是真的懂吗?假如不看后文,光听作者的所见所闻,和其他人的讲述,或许真实确实如此,这样的事已经不是鲜有的事了。那么究竟如何呢?

“我拿不准,她希望丈夫回来,是由于自己爱他,还是怕别人的飞短流长。我怀疑在她破碎的心中,爱情遭遇藐视的痛苦掺杂着虚荣受到损害的折磨.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里有多少善良。”

初到巴黎,带着斯妇殷切的期望,找到斯,让人意外的是,他的处境并不是她们设想的那样舒适惬意,潇洒快活,也压根就没有什么女人,他处在困顿贫乏之中,那,到底为什么呢?

作者也一头雾水,随着他俩的对话,一点点地揭开谜底,引人入胜的将读者紧紧吸引住。“上次见到他时,他修饰的整整齐齐,可是显得很不自在,现在邋邋遢遢,神态却极其自在。”

他已准备好将自己还有众人的愤怒诘责还有最后将她妻子的劝说一并带给她,不知斯听了之后有何感想呢?会不会像常人一样感到愧疚为他们担心呢?

他讲述了亲人们是多么的痛苦无助,妻孥饱受旁人非议,一切世俗道德猛烈的叩击着他心脏,由于他的离开。

而令作者感到惊讶的是,他很淡然的承认他的做法给他们造成的伤害,但丝毫没有愧疚的意思。

“本来我准备说服、打劫,以及劝告、忠告和告诫,需要的话甚至责骂、发怒和讥讽。然而在罪人对罪行坦然承人时,规劝者还能做什么呢?”

“这实在不近人情”

“我看也是”

“你似乎毫不羞愧”

“一点也不”

“女人的头脑也太简单了!爱情。总是爱情。他们以为男人地离开就是因为想要别的女人。你是不是以为我也应当是这么个傻瓜,要做已经为一个女人做过的事?”

“那么,以上帝的名义发问,你为什么离开她?”

“我想要画画”

似乎令作者也认为是不可信的,以为斯在糊弄他,提出了各种相关的疑问,他也一一作以回答,似乎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画画。

“你不在乎人们把你视为彻头彻尾的恶棍吗?你不在乎妻子儿女沦为乞丐吗?”

“完全不在乎。”

天呐,按常人的想法,这个人这是已经走火入魔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会存在的,只是我不曾亲眼见到而已。

“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混蛋。”

“现在你已经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咱们去吃晚饭吧。”

他们愉快地吃饭喝酒时,对于美女的投怀送抱,斯表示强烈的厌恶,并拒绝,当我对他表示不解与惋惜时。

“我在伦敦能得到所有想要的女人。我来到此地不是为了这个。”

在作者回去的路上,对他再次解读,这时已不再是最初的愤怒,他在思考。“我怀疑在他的心灵中,是否存在着某种根深蒂固的创作本能,这种天性为他的生活环境所掩盖,却一直在恣意增长,犹如肿瘤可以在活体组织中长大一样,知道终于占据他的全部身心,迫使他无法自持地付诸实行。”

但是他的画作实在是不能让人苟同,同行们对他的画作地蔑视,一文不值,但他并不气馁,无视同行的见解。

2018.2.14

“在跟他打交道时,正是这一点是我惶惑不安。当人们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时,多半是在自欺欺人。他们通常所指的,也就是在确信没人会知道他们的奇想时自行其是,最甚也就是在由于周围亲近的人支持,才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

“然而,渴望认可大概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一个违反常规的女人,一旦暴露于恼怒的规矩发射的飞石箭矢之下,会比任何人都快的跑到尊严体面那里寻求庇护。而对于声称毫不在乎任何众人看法的人们。我绝不相信。这是无知之人的虚张声势。他们所指的不过是,他们深信没人会发现自己的轻微过错,也就不怕别人对小过错加以责备了。”

这段话猛烈地叩击着我的内心,我也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自己是否也是这样一个无知之人地虚张声势,情感牢狱,生活在群体中,怎么可能逃脱的了大多数人遵守的道德准绳和规矩、生活理念,是那么地难,就是父母那一关你也是过得很艰难,或许这样一只无形的大手把离经叛道的人一个个抓回来,才使这个社会稳定,按照正规走下去,有效率的更快的运转下去,产生更多的产品,我开始怀疑,这貌似越来越现代越来越富裕的社会是真的好吗?

二、在巴黎地斯特里克兰(与唯一一个认为他的画作是伟大作品地他的伯乐之间地纠葛。)

“任何离群的念头,尚未形成就会被它打消。它迫使人们把社会利益置身与自身利益之上。”

斯特里克兰将要挑战这一切,作者的任务失败了他要回去怎么交代呢?

和想象地一样,面对希望的破灭,猜测又一度油然而生,到最后不得不相信的时候,斯妇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异常地坚定不再乞求他的回来,也不想要原谅他,她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利用她的聪明和众人同情的帮助,她能够养活自己和孩子,也正如斯所说,没有他一切还是可以生活的很好的。

斯特里克兰与画家迪尔克的相遇是悲剧呢?还是命中注定?

“其最为悲哀之处在于荒诞不经。这些事越是可怜凄惨你就越是想笑。”

悲剧性性格的人,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中也存在,老好人,就像《芳华》里的刘峰。然而他却具有发现艺术珍品,发现天才的慧眼,即使自己不是个非常出色地画家,他对他奉为天才不忍伤害,主动去帮助他改善条件,斯却对他百般羞辱,最后,他不顾老婆反对,把病重的斯接到家里照料,最后老婆也爱上了斯,并要跟他走,他假如赶走斯,他势必会跟着他,那个生活环境,穷困潦倒没有经济来源,他是那么爱着她,犹如斯妇之前的选择,决定原谅她,他不忍她受苦,竟然选择搬走,给他俩创造条件,并给与经济支持。荒唐可笑啊,斯也是太可恨了。作者: 李某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0字

梦想和面包,有矛盾吗?

很久之前就知道《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想要去借阅它。或许正因为没有认真了解过它,对于书名总是特别好奇。究竟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图书馆遇见了《月亮与六便士》,(题外话:在图书馆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我要找的那本书,总会意味遇见其他有趣的书籍。)但是我没有立即就拜读了这本书。而是和其他书放在了一起,一直到借阅时间过期了,我也没有看。当我拿回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神差鬼使的我还是又重新的借阅了《月亮与六便士》,才认真地阅读起来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魅力?

那便是一旦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我不擅于去评价作品的艺术性,或者深层次地去挖掘个中的含义。我只能就读后感还谈谈我的感受。

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缓缓地向我们道来了故事。

主人公克兰德原本拥有着看似幸福,平淡安稳的生活,但在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了所有,与所有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去追寻他的绘画梦想。妻子克兰德夫人派了作者去游说他回来时,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与抱歉并拒绝回归原本的生活。克兰德夫人在认清事实之后,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身处在他乡的克兰德病入膏肓之时,有幸得到一位平凡的画家的赏识并且将他接回家照料直至他康复。可是克兰德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私通,最后画家的妻子决定要追随克兰德,但因为得不到克兰德的怜惜最后自杀身亡。画家原本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没有任何抱歉之意的克兰德也流浪到了与世隔绝的岛上,重新开始了娶妻生子的生活。

有人说克兰德他像着了魔似的,有人说他是受到了神的感召,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义无反顾,丝毫也没有后悔当初出走的决定,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同场合的诱惑之后,冲出世俗的樊篱,走向了他心中艺术的至境。作者似乎在描述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遇,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探讨艺术与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

这是阅读之后产生的思考。看似没有矛盾的存在,也又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排斥与对抗。

有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梦想与面包之间没有矛盾。他会因为成功实现了梦想,所以极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这一类人都会特别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他们生存着的世界,对于未来总是充满着信心,那就就是大写加粗地表达着对生活积极乐观,正能量。

有的人是幸运的,尽管他不是因为梦想的成功才带来的优质的生活。但至少他的生活没有扼杀他的梦想,只是不能在他觉得最正当的年纪的时候去追寻梦想,去实现它。他们暂时放下心中的乌托邦,努力着,奋斗着,直到有一天有了足够的能力又重新拾起那从未忘记过的梦想。虽然晚一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样热爱生活。

有的人是不那么幸运的,梦想与面包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也就谈不上矛盾。那为什么还是不那么幸运的?因为选择了面包就必须放弃梦想,读书笔记m.i1766.com摘抄,选择了梦想就必须放弃面包。正如那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不那么幸运莫过于源自他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圆满的欲望。

有的人是不幸的,那便是为了面包磨灭了梦想。如果说不那么幸运的人总拿“不得不”当做借口,那么不幸的人会告诉你“这才是现实!”或许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把没有了梦想的人归类于不幸?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苦恼了很久,最后给出答案是:人们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总会寻找来这个世界的意义。换种表达方式,便是我们总在寻找人生价值。不管是意义还是价值,都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为什么会因人而异,我想那便是每个人的梦想或许多多少少都有点不一样吧。所以我们才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而当我们磨灭了梦想之后,我们活得都是一样的。因为需要生活,所以上班工作,回家吃饭。在我看来,这是不幸的,因为找不到价值与意义。

我很羡慕那些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永远都在实现价值与意义的路上。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永远在寻找价值与意义的十字路口。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或许有,或许没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00字:

故事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直到最后一部分一口气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彻头彻尾地错了。作者将大放异彩的最后一部分放在让人意兴阑珊的伦敦篇和巴黎篇之后,确实很容易失去大部分读者。实际上作者采用的是“双行体撰写的德育故事”,仔细推敲之后,我才发现之前被我猛烈抨击的斯特里克兰的行为的矛盾之处是如此不值一提,因为在整本书的主题之下,这里的所有角色皆是主角。斯特里克兰有时候只是一个活在人们记忆碎片中的线索,但有时候他本身又变成了重要角色。他不仅仅串起了这些类似命运的人的轨迹使其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同时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月亮与六便士”之间选择的结果。

契诃夫说:“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在读到小说的最后一部分时,我意外的发现作者对于那些只出现了一两章的人物都进行了过于详细的人物描写。这仿佛就是在暗示读者:看啊,这个人与众不同,以至于“我”在周遭一大群人当中只愿意和他聊天。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理论三原则中提到:“任何值得一读的小说都是‘有目的’的…

任何一幅严肃的生活图景都包含论点。”小说中提到的所有的人物,都在精神与物质上面临着一项抉择:查尔斯在安逸的经纪人生活和追寻艺术梦想上面临着抉择,布兰琪在爱自己的丈夫和斯特里克兰之间面临着抉择,亚伯拉罕在如花美眷、年入百万与贫穷但风光旖旎的亚历山大港之间做出了选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最后看到的是这些人选择了内心激励自己的欲望。

布鲁诺船长说:“只不过他表达那种欲望的方式是绘画,而我的则是生活。”能过上自己神往的生活,能实现人生最大的愿望,除了强大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还有另一个因素——“对上帝的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我们早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船长如是说。作者:代诺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我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喜乐湾读书会”某一期的主题定的是这本书。我为了参加这次活动特意买了一本,并在活动开始前读完了它。也有人觉得羡慕他能够真正的放弃世俗的一切,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且实现了梦想。我比较认同的是《有书快看》给的标题。其实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的。

我也曾经因为枯燥的996生活而懊恼,总是想要抛弃一切找个乡间小镇隐居起来,每天种种花草看看闲书,自给自足,过着诗一般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网络上一些类似《小森林》的生活方式的视屏,简直快要钻进手机里的庭院。但事实上当我真的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过李子柒那样的生活,我并不能过的像她那么好,也不见得比现在我的状态好。至少我没有克兰德那么坚定和洒脱的放弃绘画之外的一切东西。很多朋友也是说等我老了我就如何,等我退休了如何。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挣扎到快要窒息的地步,因为人本能的反应就是烫手的杯子会丢掉。

田园生活不过是反射出一个安逸的,平静的生活,不需要面对尘世的叨扰,不需要借助拥挤的交通工具,不需要蜗居仅容得下一张床的小房间。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为什么年轻人还是更愿意挤进不相信眼泪的北上广呢?

真正生活在农村就真的没有人打扰吗?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得必要舍。克兰德可以顶住一切舆论的压力,愿意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高薪的工作,读书笔记在舒适的大床房和破旧的简陋出租屋的比较中,他能够选择肉体上痛苦的同时心安理得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且毫不犹豫。当然这是他的选择,他给自己选择一条他自己觉得最舒适的路。

而我们既然现在的能力不足以能够让自己可以很好的在农村生活,就好好的过好现在的日子吧。但是如果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快要让自己窒息了,换一种生活方式也无可厚非,不试试怎么知道明天更失望呢?哈哈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放弃自己最煎熬的那部分,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勇敢的去追寻吧!作者:知世

相信《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