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伟大的博弈》读书笔记30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伟大的博弈》读书笔记3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伟大的博弈》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本书作者约翰.S.戈登。本书讲述的故事涵盖350多年的历史(1653-2011)。

现今的金融中心纽约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贸易前站,在当地荷兰裔商业精神的催化下逐步成长为一个繁荣的都市。

纽约最终成为世界性商业都市和金融中心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有紧密联系。“郁金香泡沫”体现了投机狂热的破坏性和荷兰人的商业精神。在新大陆的各个殖民地中,纽约最好的继承了荷兰人的商业精神,包括他们的投机文化。

北美新大陆的第一次金融投机活动是针对当时原始的货币---贝壳串珠进行的投机,这次投机揭开了北美350年的金融史。18世纪下半叶,两位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及华尔街的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密尔顿推崇市场的作用,而杰斐逊则憎恶任何投机活动。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新生美国进入繁荣期,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纽约资本市场的活跃。资本市场的繁荣催生了第一批专业证券经纪人。他们签订了著名的《梧桐树协议》---这一向被认为是纽约交易所的源头---本质上是一个价格同盟。

1791年出现了资本市场典型参与者、资本市场阴暗面代表人之一的内幕交易者。当时的威廉.杜尔成了此后300多年股市操作者们的鼻祖。伯尔,杰斐逊的忠实同党,建立了后来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而汉密尔顿创办了纽约银行。

1825年伊利运河修建成功,解决了美国西部开发潮中的交通运输问题。修建运河的经济效益引发了人们对运河股票的狂热追捧,启动了华尔街历史上第一轮大牛市。这轮牛市中出现了现代华尔街投机者的原型---利特尔。他靠囤积莫里斯运河的股票而一举扬名华尔街。

19世纪中叶,铁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铁路的巨大融资需求使得铁路证券成为华尔街投资的主要品种。电报的发明在改变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对华尔街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丹尼尔.德鲁是这个时代华尔街的超级玩家。

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引发了美国的淘金狂潮。1857年,华尔街上的银行和经纪商破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金融恐慌爆发了。

19世纪60年代,华尔街在南北战争的崔生下,走向了繁荣的牛市。在南北战争的4年中,华尔街的规模扩张了几十倍。库克引导北方政府发行战争国债,债券从私募走向公募。南北战争使华尔街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

经纪商们忙碌地穿梭在华尔街上,没有时间规律用餐,无意中造就了快餐文化。这一时期,华尔街上出现了一位典型的自我奋斗士英雄——范德比尔特。范德比尔特在华尔街囤积铁路股票,确立了他在华尔街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铁路控制权大战愈演m.i1766.com愈烈,他和同样老谋深算的德鲁及另外两个年轻的投机家:古尔德和菲科斯在华尔街共同演绎了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搏斗。

范德比尔特和德鲁集团的遭遇站是围绕伊利铁路控制权展开的。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腐败使得股市博弈的结果更多的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

在伊利铁路投机案中成名的古尔德和菲科斯开始酝酿操纵黄金市场,他们设法结识了当时的总统格兰特,并使这位对金融一窍不通的南北战争英雄相信:政府应该让黄金市场自由运行而不得进行任何干预。当如梦初醒的格兰特总统意识到自己被古尔德愚弄后,下令干涉黄金市场,但是已经太晚了。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市场崩溃不可避免的再一次导致了美国股市的萧条。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完成了规模宏大的工业化进程。1900年,工业股票迅速成为华尔街股票的主体。

这个时期,对华尔街和美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J.p.摩根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脱胎于南北战争时期粗放的华尔街,他把它迅速变成了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他创立的摩根银行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这个时代的海蒂.格林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她视钱如命,是华尔街历史上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格兰特总统退休后来到华尔街,这位幼稚的前总统和退休将军,受到华尔街老练投机家沃德的蒙骗而深陷泥潭。他的公司最终破产,只好靠写作回忆录来赚钱,这无意中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格兰特回忆录》。

1893年市场崩溃,引发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的爆炸。19世纪90年代是华尔街的转型期,1892年,纽约建立了一个大型清算中心,为经纪商的证券交割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这一时期,《华尔街的日报》的创始人道和琼斯将股市中主要的股票价格加权计算,得到了能够反映股市整体情况的一个绝妙而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道琼斯指数。刚刚问世的道琼斯指数只有40点,1906年首度突破100点,1972年首度突破1000点。同时,注册会计师首次出现并从此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1913年美联储成立,这一年成为美国金融历史的分水岭。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战争横才。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市中,汽车行业股票成为龙头股。亨利.福特开创了汽车时代。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和“大萧条”虽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惨痛经历,但也给美国经济和华尔街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法律,建立了监管机构,形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监管的基本框架。

二战催生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大繁荣。查尔斯.E.美里尔革命性地将连锁店的运营模式引入经济业务,并创建了美林公司。本杰明.格雷厄姆让此前只知道投机和坐庄的华尔街明白了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这个时代,包括一大批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出现在资本市场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尔街牛市结束,进入一个大变革时代,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1971年纳斯达克的成立敲响了美国步入新经济时代的钟声。纳斯达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就了微软、苹果、思科、英特尔、甲骨文、戴尔、雅虎、亚马逊、谷歌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并使得硅谷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摇篮。

1982年道琼斯指数第三次突破1000点,此后它再也没有跌破过这个数字。1987年股市危机期间,美联储对市场进行了救助。在救危行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格林斯潘。

这个时代华尔街的著名人物是:鲍斯基和密尔肯。20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进行得如火如荼,鲍斯基热衷于风险套利---对潜在的被收购公司进行投机。密尔肯开创了著名的垃圾债款市场。

2000年年初,纳斯达克指数已经突破了5000点。

1999年11月,克林顿总统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因《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形成的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大量依托于商业银行贷款的证券化产品被创造出来,次贷产品问世。

2001年9月,为缓解“9.11”事件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美联储开始采取连续大幅降息政策。

2004年8月,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2年-2004年,小布什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住房拥有率。2004年第四季度,全美平均住房拥有率达到69.2%,创美国历史最高水平。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信用市场的空前活跃中,华尔街迎来了一轮新的牛市。

2007年6月,全球两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全面下调超过100种次级贷款抵押债券的信用评级。次贷金融产品质量的全面恶化,引发其市场的剧烈波动。

2008年3-6月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下两家,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在华尔街全面爆发。

2010年7月美国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法》,之后华尔街走上了慢慢复兴之路。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并一举超越日本市场成为仅次于华尔街的全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不变的是人性——贪婪和恐惧。华尔街300多年历史,繁荣和衰败,世界上不会有其他地方的历史会像华尔街那样,频繁和千篇一律地重复自己,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投机者本身,几乎都没有改变,每次暴利与危机,演绎着人们对金钱的贪婪和恐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鉴于对自己的阅历与表达能力的不满,此篇只作为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以后有能力用自己的表达来写下对鲁迅先生以及李欧梵前辈所给予的阅读感悟。本篇着重于整理此书中的第二篇“鲁迅的创作”这一部分。

李欧梵先生在探讨“鲁迅的创作”时,主要从现代化技巧以及“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分类来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来探索《野草》,最后是简论鲁迅先生在杂文中透露的对“生活与现实的种种观感”。

(一)现代化技巧

在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现代化技巧的起点处,李欧梵先生先从“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所蕴含的现代性作为突破口,点出了鲁迅先生的在形式上“现代性”选择: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先对中国历来“重诗文轻小说”的文人传统进行了反拨;对传统体裁的继承,鲁迅先生爱好唐代及其以前的传奇、志怪等,因为这些文言短篇小说富于想象力,并且艺术上也不受儒家正统道德的约束,是“自由与简练的结合”。(中西结合,创新选择,从而在体裁上进行了睿智的融合)然后举例《怀旧》,借小孩子的口吻对以私塾教学进行了揶揄,以古文形式虚构了一个高度主观性的小说。

如果说《怀旧》是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的“习作”,那么《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了:日记体;文言“序”与白话正文的双重结构;狂人的“被迫害狂”心理的描写;人兽相混的象征手法;传统文化的吃人主义与人的进化的双重主题;谜似的结尾……从外部形式到内部主题思想,鲁迅先生彻底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总攻”,当然,《狂人日记》中交织的乐观与悲观以及双重结构中所蕴含的反讽(狂人虽“狂”,但最终“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的古文序将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呼吁一举推翻),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堪忧。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先生开始以小说方式展开了自己“为人生,且要改良这人生”的“启蒙主义”创作。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目的,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中国民族经验进行了融合,在探索自己灵魂的同时,也对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揭露与反思。比如经过虚构后的鲁迅故乡-鲁镇,既有鲁迅先生现实生活的原型价值,又有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体现,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在人物刻画艺术上,鲁迅先生很注意人物的外形描写,特别是他们的眼睛,并且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源多是复合的:“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此外,鲁迅先生还运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与“阶级分析”相结合展开了带有政治思想性质的分析,比如孔乙己这一难以区分阶级的混合形象:“站在外面喝酒的唯一的长衫顾客”,既不属于站在柜台外面喝酒的短衫顾客,也不属于坐在房子里面喝酒的长衫顾客,这就将孔乙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历史转折期的典型人物形象代表。再者,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还运用了“内在病的外部标志”这一技巧,将人物精神上的病以“伤疤”、“断腿”等具体性的残缺展现出来,以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效果。

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复杂艺术:首先是获得了一种多重讽刺的效果,比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他作为孔乙己当时境遇的见证人,对孔乙己是鄙视的;另外,通过小伙计,交代了他所见的看客对孔乙己的嘲弄;再者,小伙计的追忆叙述,说明他已成人时,对孔乙己的态度仍无多大改变。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就达到了三重讽刺的目的。另一重效果即拉开作者自己与读者对自己的联想之间的距离,运用“曲笔”,将自我置于反讽的位置进行说教与反思,这种主观紧张与客观距离的结合,形成了鲁迅小说现代化的主要之点。

内心的戏剧艺术的应用:典型案例是《在酒楼上》,主人公和叙述者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续的对话,在某种意义上,两人都是鲁迅自我的投影,是鲁迅安排的一次内心独白的戏剧虚构。类似的篇目还有《孤独者》、《伤逝》以及散文集《野草》。

象征艺术的运用:举例《药》,华家儿子生病,需要吃蘸了夏家儿子的血的馒头来医治,这两个作为象征的姓氏正好是“华夏”的象征,而二者在故事中的关系即---为了一个“中国之子”而使另一个“中国之子”无益的牺牲了性命,以此来揭露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隔膜与悲剧。另外两处就是坟上的“花环”与树上的“乌鸦”这两处象征,我们通常的理解都是认为这是鲁迅埋下的希望之笔,但李欧梵先生的理解却新人耳目,他认为“是”或“否”都是对鲁迅含糊结尾艺术的简单化,相反,他把乌鸦这一意象提到了一个宇宙的高度,即所谓“天地不仁”的衡量尺度,认为乌鸦只是自顾自地飞走了,并没有估计人类的希冀。

多样化现代艺术技巧的代表作:日记体形式的超现实主义文本《狂人日记》;人物描写《孔乙己》、《明天》;象征主义《药》;简短复述《一件小事》;持续独白《头发的故事》;集体的讽刺《风波》;自传体说明《故乡》;谐谑史诗《阿Q正传》;无情节的群众场面的电影镜头似的描绘《示众》;非正常心理的描绘《长明灯》、《弟兄》……

拓展阅读:韩南《鲁迅小说的技巧》;黄金铭《追溯的抒情:对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研究》

(二)“独异个人”与“庸众”

在探讨了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的现代技巧后,李欧梵先生又从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出发,将其分为了“独异个人”与“庸众”这两个人物谱系来进行探索。

“独异个人”---狂人;夏瑜;孔乙己;祥林嫂;吕韦甫;魏连殳…

“庸众”---咸亨酒店的看客;典型代表阿Q;《示众》中的集体看客;闰土…

这里着重整理祥林嫂和阿Q:

祥林嫂作为鲁迅笔下的“独异个人”代表,算是悲剧性最为浓厚的一个形象了,她并不具有鲁迅所说的“个人的自大”,而是一个受迫害者的“异类”。从婆家逃到鲁镇做工却不得;儿子的惨死却成为“看客”的消遣;悲惨的遭遇却被鲁镇人视为“败坏风俗”,从而沦落为做常人也不得的悲惨境遇中去,直至成为“祝福”的第一个祭品。这样的“独异”形象相较于吕韦甫、魏连殳,更加表露了鲁迅内心对时代环境的悲愤与控诉。(关于祥林嫂重复向听众讲自己儿子惨死的两次情节复述,李欧梵先生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圆熟技巧的体现,通过多次重复使听众厌倦,从而控诉庸众的无情。我从自己阅读《祝福》时的真实体验出发,认为此处还有鲁迅先生对读者的考验,因为我在读祥林嫂第一次的诉说时,还算是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到第二次重复时,在意识到眼前段落与前面的诉说无多大差别时,就下意识地选择了跳读,也正是由此,在不满听众的无情时,殊不知自己连小说中的听众也不如。可见鲁迅笔锋的深邃与犀利之处。)

关于阿Q,李欧梵先生认为阿Q标志着鲁迅用小说探索国民性的结束,这句总结也恰好体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庸众的典型性:怯懦、贪心、无知、无骨气、骑墙、欺软怕硬以及著名的“精神胜利法”。在“大团圆”中,阿Q作为一个孤独的受害者被庸众围观的情节,鲁迅先生在《示众》中又一次对庸众“看客”进行了集体的描写,这是对中国庸众的典型叙述,使我们再次想起鲁迅先生有关庸众观看剥羊的比喻:“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了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在此以李欧梵先生对鲁迅小说中的两类人的总的状况的总结作为结束:

“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是那努力导致的只是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所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

(三)《野草》之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关于《野草》部分的探讨,我认为李欧梵先生的观点略乱且零碎,可直接阅读孙玉石的《野草研究》,更全面系统,此外还可参阅李国涛《野草艺术说》、闵抗生《地狱边缘的野花》、石尚文、邓中强《野草浅析》、李希凡《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

但李欧梵先生对《野草》的综述总的来说,梳理的还是很中肯的,此处全段引用:

“诗人的内心自我,陷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的绝路上,开始进行一种荒诞的对意义的求索。他认识到,在他长久求索的终点,并无什么至高的目的,只有死。当他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框架中寻求确定存在的意义时,发现“现在”也并无其他重大意义,只是一个不断的时间之流,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诗人痛苦的情绪,可视为在希望和失望之间的不断的挣扎。当他到达最黑暗的底层时,他在每一级找到的都是虚空;就在这最虚无的时刻,他决定依靠着从身内看向身外,依靠着确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走出这绝境。

但是在这关系中又有另一种矛盾。在独异个人与庸众的相对中,前者的行动除非和后者相关便没有意义,而后者并不了解他的意图。于是出现了奇怪的“复仇”逻辑。这是一种爱与恨、轻蔑与怜悯之间的紧张的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牺牲:独异个人只能成为某种“烈士”,对庸众实行“复仇”,或是拒绝他们以观赏自己的牺牲而取得虐待狂的快感,或者作为一个固执的战士,对庸众进行无休止的战斗直至死亡。不管她选择的是战斗还是沉默,孤独者总要为那迫害他的庸众而死。”

另,对于《野草》的喜欢,全书背诵都不为过。

(四)杂文中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鲁迅的杂文,我入手最少,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远远不足,所以这一部分只是从李欧梵先生引用的几段杂文中一窥了鲁迅先生的锋芒、矛盾与坚持,希望自己能逐步深入拓展相关研读。作者:芒果之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000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000字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因为这句话,我翻开了张德芬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原以为就是本励志书,里面讲了女主角若菱和一位智慧老人的故事。第一次读你可能无法理解所有的内容,需要细读,反思,内化。甚至需要把书中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就是女主角若菱,会如何处理,要具体,细化,可衡量,于是开始读懂这本书了。我做笔记的时候去掉了故事情节,把核心的内容剥离出来,整理编辑:

1.我是谁?

书中女主角若菱和老公大吵一架,车子熄火后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问“你是谁”?这是书本的开头,若菱无法回答,因为她从未想过。老人告诉她第一个道理:人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并让若菱回去好好想想再给出答案。若菱再次见到老人,老人给出了答案——“爱(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喜悦、和平”。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权力、财富、健康,目的还是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我们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这些,为什么几乎是人人落空?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如何得到爱、喜悦与和平首先要认识真实的自己。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欲想得到快乐,必开始考虑我是谁?好员工,好朋友,好父亲,好老公,好女婿,好市民,仔细想想,这些都是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老人没有给出答案,其实是留下了一个第三者看自己的视角。

2.快乐和喜悦的差别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3.如何才能得到爱、喜悦与和平?

圆圈最中心就是我们生命能量的来源!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个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也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4.吸引力法则

如果一个人充满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原理:每个人的思想、能量都带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

5.潜意识里找到我是谁

离开老人,若菱开始寻找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原来人类的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这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

老人以一幅马车的画代表人生,马车前进靠这匹马,马自以为有权利决定怎么走,它说:我觉得左边脸一紧,我就转向啦。若菱明白了这匹马就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选择,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m.i1766.com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那么马车夫代表了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自动化导航系统。但是真正发号施令的却是坐在后面的乘客。他要往南走,这个车夫不会往北走。这个乘客就代表真我,也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

潜意识的例子: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方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就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6.身体是构成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重新和身体联结

与身体对话,联结最佳的方式就是静坐冥想。静坐冥想的方法就是专注呼吸。身体是我们寻求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做联结。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7.放下担心,天底下只有三种事

放下小我的执着心,管好自己的事,别理他人的事。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8.破解情绪障碍,学会臣服

不是对人臣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情绪上,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因为事情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若菱发现被老公欺骗,背叛,感觉愤怒和绝望。老人告诉她:我们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拒绝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生活给了你一个体验和成长的契机让你通过这个考验。若菱没有和事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没有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一切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改变自己。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有一天早上,老公主动道歉,挽回感情。

9.老人留给若菱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动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在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物都是一件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这封信是整个故事的高潮,犹如写给我们大家的,让我们在小家碧玉一起遇见未知的最好的自己。

《私募的进化》读书笔记3000字


《私募的进化》读书笔记3000字: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籍叫《私募的进化》,主要讲述18家有代表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成功经验,这其中既有经历市场牛熊考验的10年老牌私募,又有新兴策略浪潮的先锋。最顶尖的私募投资者说什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书中的七点精华投资理念。

1、价值投资就是研究企业本身

学生时代因为拾得了一些浅显的技术面分析技巧,恨不得每天都“炫耀”自己会的那一点对K线图的了解,试着炒股,跟风买入,涨了便沾沾自喜,跌了就哑口无言,对于一支股票我近乎只知道它的名字,连官网都不曾去浏览。这种“投资”约等于打老虎机,全靠随机。

如今正式从事A股的研究才摒弃了以前愚钝的想法,基础面的分析是贯穿整个股票选择、何时买入、何时卖出等关键决策的根本支撑。

景林资产对于股票的投资基于“圈画布局行业——锁定个股,定性定量构建价值坐标——价值落地”的流程,虽然资本市场变化无常,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去设置好买卖的时机与量,但这样“自上而下”的分析或者说选股(股票池),就是很专业化、很实在的步骤了。将投资做成实业,是用心投资、踏实管理资产的体现。

2、风控是投资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风控是容易被个人投资者忽略的一条重要规则,特别是二级市场,人们往往没有风控的概念。“决策一定要先做好风险预算——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不在于你一时挣多少钱,到最后是比谁还活着,道理很简单,硝烟过后,剩下的财富将由活着的人分享”,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风险是你不照顾好他的感受,他也不会照顾你的感受。少亏和不亏是赚钱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合规也是私募经营额底线,随着监管愈发严,不合规的私募即使做大,也必然会被清理出历史舞台,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已有例可循。在安全的范围里盈利是长久并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

3、第二层次思维的价格投资

“第一层次思维单纯而肤浅,第二层次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市场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我们作为主动管理者,活着证券研究者,需要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世诚投资一直坚持深度调研,研究员平均每人每年拜访上市公司超200次,公司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降低投资风险,并将潜在的预期收益扩大化。

若是浅显地分析行业和个股,投资者只能得到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若要跑在市场前端,还需要非凡的洞察力。

4、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

林园选股有个铁律,即一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要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要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其中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是尽可能地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真正帮投资者赚到该赚的那部分钱。

全市场覆盖并不应该成为公司的重心,公司应认清自己在哪些行业上有相对优势,只做自己最懂的行业,才能有把握超越市场。让一名优秀的长跑队员同时参加长跑赛,烹饪赛和同时参加这两项,很明显,在参加自己擅长的领域更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人的精力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众多行业,譬如大众消费、智能制造、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选择自己拿手的来分析,才是真正的优势。

5、逆向投资,在低点和黑天鹅出现时加仓

看个股的估值是否够低,便宜是硬道理。羊群效应使得大部分投资人看涨买涨,看跌卖跌,通常赚得很少,赔得很多,像二八效应一样,读书笔记把钱乖乖交到剩下20%得人手里。如果买入的时候股票特别贵,那么意味着将来必须找另外一个出价更高的傻瓜来接盘。然而,投资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能总指望别人当傻瓜。

然而,股价暴跌的负面效果如果带来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因此找准恰当的时机,低价买到被低估的股票是小部分拥有洞察力的优秀投资者跑赢市场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6、追求可持续的价值与高质量的成长

“在卓利伟看来,市场短期是无效的,但长期非常有效,股价在长期看就是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反应,因此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内容是对产业发展大趋势和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的判断与把握。”前面提到,评估一家公司,应该从基本面开始,那么如何切入呢?应该是又四个逻辑框架,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

这四项可谓是基础面分析的核心了。首先从社会思潮、群体心理、甚至正经关系等大格局去看问题,因为这些宏观政策或是经济效应一定会大面积影响某些产业的发展和盈利,大方向一定是要判断正确的。

其次,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驱动因素与竞争要素是发生变化的。另一方面,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格局和特点,精准的行业定位和分析是帮助决策的不二法则。

然后,再到一个企业,看一个企业的业务首先还是要看其战略布局、业务方向是否符合社会大潮与产业大方向。就算一个公司很厉害,但逆势而为的话,依然没有赢利点。

最后,财务分析是对一家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的展示,一个优质的财报内容代表了一个公司真正的格局。例如说,主要股东的变化是否频繁,小的规章制度、职工福利设置是否完善,因为一家公司如果在细节方面都处理得很好,那么在大方向上一定更认真细致;或者公司是关联方交易比较多还是自主发展的客户较多,这也表明这家公司的收入来源较稳定等。虽然财务报表是历史的呈现,表面上是跑在了大盘的后面,实际细细研究会发现公司很多本质的问题和格局。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7、金融是一个讲究积累的行业

做设计、艺术、文学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做科研需要专研能力,而做金融需要具备积累的能力。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或许你不是做科技的,但因为做了金融,涉足科技行业,你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把科技行业的来龙去脉,行业地位,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了解到位,不断地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常识,这也是投资有趣的地方。

投资方法:从分歧中获益——多基金经理制下的策略磨合

相较于单一基金经理主导的公司,多基金经理制下,投资视角更加丰富,头脑风暴的优势不言而喻。充分发挥其个人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刻意调换基金经理,而是交由市场进行选择,公司一方面提供良好的投研团队支持,另一方面建立统一风控要求,只要不触碰风控,基金经理有充分的自主权。

团队合作永远好于孤军奋战,每个人的独到见解和思想碰撞一定能创造出更多价值,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石,也是效率和质量的保证。

因此,成熟的私募投资,一定是团队协作的后果。

《私募的进化》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包含又不限于以上的内容,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喜欢点姐分享的这本书的朋友们,可以在闲暇时间去找来这本书细致的阅读一遍,当然大家有任何感兴趣的书籍内容都可以在我们微信后台留言告诉我们。

人生不仅仅有诗和远方,就像我们边际投资不仅有深研方向和助您成功的梦想,希望我们公众号每一次的改变和努力都可以给您带来新的体验。作者:点姐,MUMA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文:看淡秋水;“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也是初中古文启蒙教育的篇目。原文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读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的翻译是这样的:

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

目前网上认同这种翻译的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可见这是一个通用版本。

我个人认为,作为古文的启蒙教育,这样翻译也大致上说得过去,因为毕竟不是做学术研究,同时也照顾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一点的去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一、要准确翻译古文,首先应了解作者的思想特征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是学习,这个没有争议。但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学”的内容是有特指的。

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希望了解的所有未知知识以及我们没有掌握但是想掌握的所有技术,它既包括学习政治理论、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学习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的技能、才艺等等。

但是,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诗、书、礼、乐等传统典籍,也就是学习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

孔子思想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有等级的仁爱观念和“入世”。有等级的仁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入世”是他对社会的态度。这两个特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由于孔子非常强调人是有社会等级的,所以他很轻视对一般的生活技能的掌握,认为这不是“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比如,在《论语·子罕》中,他说:

吾少贱也,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意思是说:我少年的时候非常低贱,所以掌握了许多卑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

他又说:“吾不试,故艺。”(同上)我没有当官,所以才学会了这些技能。他把生活技能等称为“鄙事”,认为这不是一个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当官”的人该去做的事情。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是多么高兴的事情,相反,他认为他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学的。

所以在这里,这个“学”不能宽泛地理解成学习一般的书本知识,或者是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习”的本意是鸟儿频繁试飞。所谓的频繁试飞,是指雏鸟刚刚练习飞翔的行为。这个试飞行为的本身,包含了实践的意思。小鸟站在窝里无论翅膀煽动得如何优美,如果不离开自己的鸟窝去真正地实践飞行的技巧,也是检验不了自己到底能不能飞得好、飞得高的。

前面我们说了,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那么,在这里如果把“习”字翻译成温习或者复习,就不是很准确。

在孔子眼里,一个人如果把学到的治国理政的本领施展出来了,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习”字应该是实践的意思,而不是“温习”或者“复习”。

三、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字义的不同

汉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既有继承也有区别。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朋”翻译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朋友。但是在古代,“朋”跟“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经常连用而已。《易·兑》中说:“君子以朋友讲习。”虽然这里是朋友连用,但是它的“朋”是“同学”的意思。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为朋”,即跟从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同志为友”,即是说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称为“友”。

还有一些字,虽然表达的是同一种状态,但是在程度上却不一样。比如“不亦说乎”中的“说”和“不亦乐乎”中的“乐”。“说”通“悦”,是内心愉悦的意思。“乐”的意思是开心、快乐。两个字虽然都是说愉悦、开心、高兴,但是表达快乐的程度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内心很愉快,但是不表现出来,被称为“悦”。

有特别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整个人已经控制不住地喜形于色,甚至是手舞足蹈了,被称为“乐”。

(pS:“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网上有人说在周秦的时候,它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作副词用。但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时”的解释是“时常”。《说文解字》中,对“学而时习之”中的“时”的解释,也是时常、经常。另外,我在《古文观止》中也没有发现“时”字特指“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说法。比如,《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中,“时”字就有“诛求无时(时间。无时,指没有确定的时间)”、“以来会时(按时)事”、“未知见时(时间)”、“其暴露,则恐燥湿之不时(定时)而朽蠹”、“司空以时(平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按时)螟馆宫室”等用法,其意义跟现在差不多,并没有特指。所以,个人觉得,在这里“时”字解释成“时常”或者“经常”是正确用法。)

四、翻译要符合常理

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看似通顺,其实并不符合常理。一个人之所以要反复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么是他已经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要么是以前就没有学透,没有理解清楚。而这个反复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人值得开心愉悦的。因为,一次就记住或者弄懂一个知识,远比需要花时间反复复习才搞懂要开心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孔子的意思是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经过思考,得到新的领悟,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有关于思考的提示吗?或者说根据文意能找到关于思考被省略的依据吗?都没有。这句话讲了四个状态:学(学习)、时(经常,时常)、习(实践)、悦(愉悦),并没有说关于思考的事情。假如说有通过思考得到了新的领悟而让人愉悦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并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不也是很愉悦的吗?”

在古文翻译中,补出原文中无需说明而故意省略的内容,这是可以的。比如,在“人不知而不愠”中,“人不知”后面是省略了宾语“我”的,翻译的时候就补出来:“别人不了解(我)……”。

但是,对“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翻译,大家都没有补充“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这不是大家疏忽,而是原文中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不是|“温故而知新”,那么,单纯的、反复的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觉得非常愉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有,把“朋”字理解成普通的“朋友”的意思以后,翻译成“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也并不是普遍成立的事情。对好客的人来说,有朋友来确实开心,但是对不好客、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来说,是否真正开心就未必。另外,朋友的关系是有亲疏、厚薄之分的。好朋友、知己过来了,自然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如果仅仅是点头之交的普通朋友来了,或许会客气的接待,但是未必会达到“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程度。

五、全文翻译

如果把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有朋友从远方来……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给人的感觉是在分别讲学习的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成为君子的一个标准,而这三件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说有,就是孔子告诉了我们三个不同的生活常识而已。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段话应该这样翻译:

学到本领后能时常进行社会实践,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伟大的博弈》读书笔记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