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易经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易经读后感1000字

易经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易经的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易经的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易经的读后感一:《易经》读后感

(2741字)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陰一,一陽一。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一陰一一陽一,一陰一中有一陽一,一陽一中有一陰一,一陰一一陽一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么多的专利知识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一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1:养一精一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2: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3: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

4: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5: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6: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7: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8:相亲相一爱一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9: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10: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11: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12: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13: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一团一体

14:柔顺谦逊一精一中求细----稳妥一操一办大事

15: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16:有备无患奉献一爱一心----分享快乐

17: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18: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19: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20: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21: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22: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23: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24: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聪明人

25: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26: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揽人才笼人

27: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28: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29: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30: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31: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32: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33: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

34: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

35:一爱一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36: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37: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38: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39: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40:养一精一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41: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42:乐善好施惠人惠己-----一爱一别人就是一爱一自己

43: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44: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他人

45: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46: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47: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48: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49: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50: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51: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5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53: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54: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55: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56:走出家们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

57: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58: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59: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60: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61: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62: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63: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64: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结晶。只能用这些来表达;我把上天所赐予的沧桑和考验,都铭刻在这如石头般的坚一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一爱一。它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无所不在。以一个昏昏噩噩的身影和无灯无烛夜自明的无我境界。也许到你死时也不会明白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们翻开这些曾经的思想,这些在漫漫长夜中并射一出的火花还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人们无法解释这黑暗划过的每一道光闪,令这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无边的痛苦。

来时欢乐去时悲,空往人间来一回。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往,也无欢乐也无悲。

易经的读后感二:易经读后感

(3677字)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一精一装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机会。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精一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总一精一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六十四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一陰一一陽一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一陰一一陽一,在一陰一一陽一两态中,再加上一个一陰一态或者一个一陽一态,使三个态的一陰一和一陽一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万事万物的类象,其中有千变万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学。看着里面的配图,以及对历史的简要介绍,我渐渐的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对神话产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经》,以及龙生九子等传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整理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者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是一门最高的哲学,不是算命学,所以路边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经学说。易经分为三种方式解释了整个社会三类人。道家的老子学说是易经中最难,也是最高的学问,它是代表社会最高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墨子是代表我们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易经成为哲学之3父。易经是一门预测科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经里有卦象,就是说8*8=64个卦象分别解释了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说卦是预测你现在可能会面临的一种生活的现象,不是本质;也解释了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在这里,人们都会把它解释成“命理“,“运气“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实,对于“命“跟“运“易经有很好的解释,因为卦只代表现象,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现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实的本质内容吗。

能解决掉你发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吗。能成为你心灵安慰的一种寄托吗。不能的!易经就告诉你一些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论以及墨子的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这些理论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经讲的卦象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预测到人生某些阶段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以及灾难的事情,但是要变的。“卦“根据你行为的方式以及实践的经历要产生改变的。易经中“易“本身解释就是“变“的意思。就是说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学习孔子的做人理论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论,一个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为,那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那就是高层阶级的领域,才能去学习道家的道理。学习易经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很多现象,然后好好总结研究,改变它,改变了这些现象,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改变了你的“运“。唯物主义哲学讲,“命”不可变,“运”是可变的。其实,“运”的不断改变,也能导致小阶段的“命”的改变。一陰一和一陽一总是处于一个平4衡的阶段,好坏循环往复!学习易经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能总拿那个预测现象来对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乱想,那什么“运”都不会来。积极的学习其中的一精一华,积极的吸收于利用,易经它只是能帮助你看到你将要发生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事物还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意志。

学习易经不是说我预测出来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结婚了。不是这样的,易经它是告诉我们万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极端的意思,解释为恰到好处。事物要符合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就象婚姻好坏,其两个人的结合,最好的结合是“门当户对“。这个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现在人不是要求这个,要求哪个,最终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可能一性一最大,婆媳关系也最容易融洽。为什么现代单身大龄青年这么多啊,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适合哪个位置,有些人经常说:宁缺勿滥!这种不符合规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学习易经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著作。《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5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你看,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陰一,一陽一。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你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说的好,就是一陰一一陽一,一陰一中有一陽一,一陽一中有一陰一,一陰一一陽一生万物!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一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学的课程是不能叫自然辩证法的,叫辩证法还可以。宇宙中唯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讲不通了,只有国家才有界,地区才有界,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东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东西,那就不对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的辩证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经》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适的。看过《易经》后变的非常乐观,不管什么样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我阅读《易经》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会慢慢好起来,这就是“穷则变”吧!又应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你春风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当你悲痛欲绝时,应该告知自己,新的历程即将开始;当你青春焕发却一无所有,别要忘了你有足够的时间与一精一力去创造一切;当你的事业初成却不堪一击,别忘了自己的能力正处人生之鼎盛时期;当你为自己的身一体与一精一力的衰竭而彻夜难眠时,别忘了你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一般人所不敢与之的;当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叹生之短暂时,别忘自己是饱经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当然,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变数,但我相信《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易经》给人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抗“迫害”能力特强,很多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读《易经》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理论的源头,没想到居然让《易经》深深地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过,我得感谢《易经》,给我如此大的一精一神力量去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易经的读后感三:易经读后感

(2731字)

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一生有如白驹过隙,十分短暂。我们应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而不虚度,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下面我仅就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一陽一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一性一。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一性一,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一性一。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易经读后感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挺起,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借着团校视频授课,有机会看了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惊讶。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听着他的阴阳说,感触很深,手指的活动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感觉到了手上的神经均与大脑相连,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亲让我多活动手指,当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该怎么让我的手指活动起来,因此有空没空就帮妈妈做做家务。现在了解了,原来他是想让我的大脑发育起来。想着老一辈人都有这种思想,他们没有读过书,更何况读易经,却知道的比我们读书人还多,我们还得借着他人的讲解才能理会到,不知道是他们的经验还是祖父辈人的潜移默化。不过这确实管用,手指经常活动,发现自己灵活了很多。

看着曾仕强的讲解,听着他的解读,理解了很多小时候父辈人的教育,因此现在要多活动活动,特别是手指活动,虽然大脑已发育的差不多,但相信还是会有助于大脑灵活。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

一日,与朋友小聚,听他说起最近《百家讲坛》里有曾仕强教授的讲座《易经的奥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外公家里曾经有过一本《白话易经》,出于对书的钟爱,喜欢触摸那种或厚厚的,或精致的书籍。那本书厚厚的,手感真好。里面的内容尽管是白话,但是还是有些艰涩难懂,也正因为此,对《易经》更加引发了神秘和敬重。后来也收藏过几本关于易经的书,但都大致翻阅,没有细读。

终于等到百家讲座讲完了,在网上搜集到相关视频,又买了一本书,对照书、看着视频,边听边看,边做记录,用了几天的时间,完整得听读完。也不由得获得了跟多感悟。再次打开曾经收藏的易经读本,明白了许多。

中国古代文化真是了得,当初如果没有焚书坑儒,今天的中国该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由此而论,中国7000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易经》的读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有着颇多的生活感悟。我们从读书中领悟到的道理是我们读后感的索引。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为你呈上“《易经》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易经》的读后感 篇1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爸爸那里。爸爸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直到高三暑假,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继续回味着。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同学能够借此对其里哦啊接一点儿。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易》是群经之首。按照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乃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可许多古圣先贤的智慧。《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算是一个)、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古。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八卦。但一提到八卦我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占卜、迷信等等。其实这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所误解。伏羲氏时期,人们主要靠打渔、狩猎过日子,这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天气的好坏。伏羲当时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状况。刚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可是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信任了伏羲,复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把它交给了大家。这一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最初,是通过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的,可是,后来慢慢觉得除了气象,很多与生活有福安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开发出来。也正是因此,文王才从八卦中演绎出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六十四卦,正是宇宙中揭开宇宙万物的六十四个密码,我们也称其为《周易》,但这个周字应该和周朝没有多大关系,而应该是周全,周到的意味。而这个六十四,也并非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应该是宇宙中的数。因为前者是死的,而后者是活的、会变动的。而且这六十四卦也正是有伏羲八卦完全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后人们占卜时用的就是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要清楚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科学。因为,它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它是一种事情发生什么结果的一种概率,而这个概率只有六十四分之一。其实,并不是逢事都要去占卜,它只是在我们遇到事情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参考。而这是我们也可以多画几个卦来作为参考,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一些。从这个方面讲,这六十四卦也确实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真正让《易经》拥有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赚没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他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伟大的著作够飞起来。但到现在,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吧。在今天看来,《易经》可以说是一门自然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伦道德才使得它得以完整。

《易经》的初步完成基本上就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之后,就是后人们对它的运用了。(当然,也有可能在今后也会有人在对《易经》加以补充)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不能一一列举说明,但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这便是吉、凶、元、亨、利、贞。

当我们看《易经》时,几乎每个卦的卦辞中都会出现这样则吉,这样则凶的字眼。其实易经中根本没有吉凶。而所谓的吉凶,就是:顺易理者,有所得(吉);违反易理,有所失(凶)。而这个易理,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自然规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又应该以自然规律为标准,而不能凭人的意念,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易经》中,开篇便提到了元、亨、利、贞,乃君子之四德也。关于元、亨、利、贞的解释有好多。在这里,我想就增教授的解读来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其实是当时的通俗用语。元,即开始,合在一起叫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也一定就叫开元寺了。亨,即为亨通、顺利。利,即利益,亨通之后当然要获利了嘛。贞,就是正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的意思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要小心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样办起事来才会顺利亨通,然后才会得到收益。可是当我们获益之后,就要看这利来的是否正当,若是正当的话,就会贞下起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地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觉得这就是《易经》教我们的很好的办事的智慧。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叫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它的阴阳两面,只不过这里的阴阳是变动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即自然规律,它正是阴阳所组成的。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有许多看法都与西方人有很大区别,可能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吧。在西方的文化霸权盛行全球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更不能被我们所忘记。建设文化大国,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的读后感 篇2

内容简介:《易经大全会解——易经的智慧》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智慧对于成就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本书对照易经中的卦象、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内容,将易学家的代表性阐释集在一处,可以说是一本易经智慧解读大全,十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易经全貌。

易经的智慧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是古老的智慧书,亦是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易经》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从易经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数理家领悟宇宙奥秘,军事家参悟兵法谋略,企业家亦从中找到经营方略……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作为人处世、规避风险的不二法宝。

易经的智慧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怀着一种心情前往,却将另一种心情带离.. 我不知道是否总有这种事件... 荀子一句话,彷佛点醒了很多:善易者不占.. 确实,《易经》讲的是世间万物.. 卦象的使然,涵盖万物,绝非占卜如此肤浅...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或许,真谛总是如此显隐.. 放在眼前,却需要自己寻求《易经》有太独特的地方......

《易经》的读后感 篇3

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易经》的读后感 篇4

既见君子,元亨利贞——《易经与老子》读后感2500字:

这本书,其实是胡兰成先生在报刊上的文章,原是中文写成,翻译成日文发表。由于原稿遗失,小北先生便从日文又翻译成中文。行文风格倒是与胡兰成有个六七成的相似,然而这样翻来翻去,难免失却最初的味道。并且颇有一些句子翻得不是很通。不过会意即可,无需强求字斟句酌。难得的是,封面是由陈丹青先生题的字。

如果这本书算是《易经》读后感,那么我所写的,只能勉强算是读《〈易经〉读后感》之后感了。并不讨论太极阴阳、小畜吉凶。

其实完全不通《易经》。单单是看文字,也是只认识大部分而已,有些字索性看得面面相觑,仿佛理应熟知而偏偏认不出来的故人,真是惭愧得想要掩面躲到桌子底下。承蒙滕大师点拨多次,然而资质驽钝,非但没有恍然大悟,反而越发糊涂起来,并怀疑自己的项上长的并不是那颗自以为聪明的脑袋,而是一块榆木疙瘩。

是故即使读了这本书,更多的,是明了了作者读《易经》时的跌宕自喜,对于《易经》本经的感悟,倒尚未见得深厚许多。诸君中多有识之士,还望宽宥这篇胡言乱语,一笑置之即可。

1.关于宗教和哲学

很奇怪,生活在迷信的环境里,却从小就对各种宗教免疫。总觉得宗教是懒人的信仰。毕竟相信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是由于某种神灵所为,比相信其背后存在复杂抽象的科学,要容易得多。人类都是免不了喜欢走捷径。

万叔认可坊间的说法:理科走到极致是数学,而人文学科走到极致是哲学。不过他老人家认为,哲学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是宗教。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如何诞生?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解释我们所看到或者目力无法看到的这个世界。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殊途同归而已。然而科学最无能为力的,就是如何去解释人的精神和意志。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用数学、物理学的方法去探寻宇宙的起源和终结,却无法回答为什么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科学可以发现规律,却无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这规律是这规律,而不是另外的样子。

而哲学弥补了这个空缺。

2.关于占卜

并不是很相信占卜。尽管在心虚忐忑的时候,会希望窗外的喜鹊叫声是吉兆。然而非要说发生在千里之外数年之后的某件事,与眼前的爻乂龟板竹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难以说服我。占卜的任何结果,都是随机事件之一而已,而对于单次的行为,概率又没有任何意义。生辰八字与紫微斗数也是不信的。宁愿相信世间所有生命物或非生命物都有自己的磁场,相互作用相互干扰,或有特定规律与走向,但因为个体的一念一息,有着万千的可能性。

幸好《易经》的占卜,并不是告诉我们,一卦既出,吉凶已定。而是告诉我们,“人生有着余裕,世事变化还多着呢。”

算卦先生往往先天花乱坠讲些人云亦云的话,到了关键处,又喜欢故弄玄虚,来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其实何谓天机?

“一曰知警,二曰妙悟。…凶之预感为知警,吉之预感为妙悟。”

这种预感,并非未卜先知,并非什么神秘的第六感,而是对于自身与自然联系的感知与敬畏。但现代人这种知警的本能,已被重叠的知识所覆盖。人类依靠机械去探索太空、高山、深海,然而最精密的机器,也许都比不上海豚自然演化的超音波。

3.关于点线

中国的文章、绘画、书法,都是有着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的布局结构。美与数学有着难以言说的联系。八卦亦如是。

“《易经》重视位。卦爻之位,阴阳的交错,是几何学的。”

即使从未看过《易经》的人,见到八卦的画法,只怕也要惊叹,两种线条的排列组合,竟然如此美而玄妙。不同的卦象分布在不同的方位,又代表着不同的时空和机缘,偏偏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和演变。

胡兰成则赞同一个说法:宇宙间的一切运动皆是点与线。而《易经》的阳亦可看做—,即数学的点;阴则是——,即数学的线。线是点的演绎,最短的线在两点之间,其中有太极,即是0。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天下万事,归根结底,不过是如此简单质朴的道理。

飞哥曾说起他读书的心得:读书不见得要一字一句,有些内容是可以用“航拍”的视角去看的。这也是点线面的道理。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却不曾想,读后感.从面回归到线,从线还原到点,亦别有一番滋味——物理学界的还原论,也是这个原理。只是此等境界,非游刃有余者不可得。一方面要靠练习,另一方面只怕也要靠悟性了。

3.关于天命与历史

《易经》里说:“天地不与圣人同忧。”正如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中国人总是习惯说“凡事天定”,然而想到自然夏花冬雪、历史兴衰罔替、人生颠沛流离,竟是从一开始就写好了剧本容不得更改的,即使嘴上说着“乐天知命”,却何尝甘心逆来顺受?

“历史从来就包含有限与无限。有限的一面是历史的形态,无限的一面是历史的机能。”

“凡最好的东西都是偶然的。…好文思与数学上的发现,皆非顺理成章,而是断续飞跃的。国家大事历史上天命移易之际,即非连续的,而是飞跃的革命。”

说的都是必然和偶然。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然争执不休:生命的诞生,地球的形成,乃至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到底是必然的结果,还是偶然的意外。不过科学家们大都相信,让我们眼花缭乱的这个宇宙,埋藏在万千规律和公式的背后,应该是极其简单的原理。大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niversalprinciple,类似于《易经》里的天命。

现代福祉社会的人们,早已不知“畏天命”这一句。不知是件好事,证明我们已经无所畏惧去追寻终极真理?还是件不那么好的事,因为我们太过自以为是。

4.关于阅读

“近来于《易经》,死心塌地的读。”

这个“死心塌地”一词用得极妙。在我看来,不管读书是为了做学问,抑或只是兴趣,总要凝神静气才好。自然,这种动不动就容易皱着眉头板起面孔的态度,屡被滕大师大摇其头。在他看来,无论什么书都是好玩的,也是可以玩的,因为文字里有着许多起承转合拆并聚散的趣味。哪怕只是放在那里,盯着书的封面发一下午呆,也是好玩的——谓之“坐忘”。

只是我眼中的“死心塌地”,更多意味着心无旁骛。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喝茶、饮酒、吹风,甚至嗑瓜子、吃冰糕、啃个兔头猪脚。然而每个字印到脑子里的时候,并无功利之念,只是自喜。

如今连认真看一场文艺片都鲜少机会的时代,我很难告诉你,读书是一件怎样喜悦与贞静的事。只是希望这样的欢喜,还留在现实,不仅仅只是回忆。

语言是个神奇的东西。我们需要语言,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却又时常感到语言的无力,甚至束缚。母语属性,造成了逻辑的暴力,我们囿于其中不堪其苦,却往往没有出路。

而读《易经》,更加觉得语言文字的虚无,所以是需要一点“气”的。这气,必然不可像孔子的端然肃谨,也不可像庄子的逍遥不经,大约最好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加一些老子的悠然玄妙。

最后引用滕大师的一句话: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自然有它的好,只是之前且把无知当做了骄傲。

《易经》的读后感 篇5

老师一直推荐,让我们看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本来不屑一顾,今天试着看了,真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一直错误的认为《易经》只是一部八卦书,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但没想到里面蕴含着如此众多的内容!真正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我觉得,《易经》与地球人大学这个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后者更需不断完善!而且,前者是古人所作的精髓,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理解、借鉴和运用,而后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现代社会的信息,虽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认为,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像有些爱国主义者推崇的那样完美无缺,而且,世界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所以,如果西方文化的精华,新时代的新信息也能融入其中,那就是现代人的《易经》了!

《易经》首先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据曾教授所述,学习《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中一个便是求同存异,这是在全球化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是否读过《易经》,当年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支持,相信现在有这个理念,中华文化也定会源远流长!

第二个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三个方法:1、仰视2、俯视3、广角。仰视就是要抬头看天,即关注外界;俯视就是低头看自己;广角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点上。这和任老师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谋而合,但是顺序不同,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第三个,最令我感动,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并不是我们推崇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被人们永记心中,获得永生!所以我觉得,地球人大学的理念要被人理解,要流传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所用才能被人所记。

总之,《易经》里面有好多深刻的意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前没听老师的话,早点去读,真是一大遗憾啊

《易经》的读后感1000字


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易经》的读后感”。在阅读书籍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自己的见解,在我们看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写下心里的感受吧,别让那些闪烁着的思想光芒无处安放。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的读后感(篇1)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陪着我一起读经典,妈妈即使在怀和生弟弟的时候也从来没间断过,现在我们读完了《易经》《孝经》《大学》《老子》《孝经,国风》《百家姓》《三字经》《德育启蒙》《千字文》《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弟子规》《中庸》《成语接龙》《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增广贤文》《孙子兵法》《少年儿童诗词启蒙》《庄子》,现在我们正在读的经典:《诗经,小雅》《孟子》《文学启蒙》

我妈妈更是把《易经》读了149遍,《老子》读了160遍,《孝经》100遍,《大学》100遍,《黄帝内经,素问》10遍,为我和弟弟做了好榜样。现在我也在挑战100遍,现已通读了七遍。

刚开始读经典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让我们读经典,我很反感。我曾经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的孩子都不读经典,为什么偏偏让我读?妈妈很淡定的说:孩子,妈妈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是要学圣贤,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人,特别是《易经》更是教我们如何做幸福的人,用变易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对妈妈的这番话还是朦朦胧胧不太明白,但我也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她希望我和弟弟更优秀,更出类拔萃。

坚持读了一段时间后,我是越来越喜欢上读经典了,特别是《易经》我读起她朗朗上口,美妙无比,我读完《易经》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美妙诗句。

《易经》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做;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我想易经应该是我的老老老老……老祖宗了吧!

读《易经》让我明白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的人;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圣人,是无论做高官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幸福的人。这也是妈妈让你们读经最大的心愿,愿你们今后可以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幸福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顺眼的人。

感恩我们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好的经典,让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营养,我和妈妈还会继续将经典读下去,我要为天地立命,为往圣继国学,为天下开太平,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易经》的读后感(篇2)

看了曾仕强先生写的《易经的奥秘》,吃惊不小,易经的最高追求居然不是大吉大利,而是无咎!咎是过错之意。人一辈子当然不可能不犯错,但尽量不要犯大的过错。

曾先生告诉我们,易经中的吉凶观和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我们所指的吉与凶其实就是好与坏,而易经中的吉与凶对应的是得与失。顺应自然就能得,也就是吉;反之就会失,也就是凶。是故,拔苗助长谓之凶;日上三竿鼾如雷,夜半歌声冲云霄同样是凶,我想。

为什么易经的最高追求不是大吉大利呢?曾先生的分析令人信服:“大吉大利有什么用?吉的后面一定是凶,因为吉凶是连带的。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也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比如你做生意,如果生意很好,那你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赚不着钱,但却有时间看电影。这就看你自己要选哪一个了,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都要,而所有不好的`事都跟你无关,有一得必有一失。”基于这样的认识,曾先生提倡别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尽力。

曾先生还写了本书——《胡雪岩的启示》,字里行间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

《易经》的读后感(篇3)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内容极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多爻辞;这是伏羲氏与周文王的贡献所在。二是“传”,原是为经作注解的,称为“十翼”(翼为辅助)。《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经典。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读过易经,而且对那本中国最难懂书有敬畏之心而不敢随便尝试去看的人,以本书为入门还是不错的,因为很浅显,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但是读到后来会觉得很啰嗦……其实里面很多的话不过就是把白话说一遍然后告诉你每一卦或者每一爻为什么会是这么奇怪的解释,为什么莫名奇妙地会有猪啊羊啊的跑出来,为什么这个就是凶那个就......

《易经》的读后感(篇4)

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易经》的读后感(篇5)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挺起,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借着团校视频授课,有机会看了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惊讶。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听着他的阴阳说,感触很深,手指的活动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感觉到了手上的神经均与大脑相连,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亲让我多活动手指,当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该怎么让我的手指活动起来,因此有空没空就帮妈妈做做家务。现在了解了,原来他是想让我的大脑发育起来。想着老一辈人都有这种思想,他们没有读过书,更何况读易经,却知道的比我们读书人还多,我们还得借着他人的讲解才能理会到,不知道是他们的经验还是祖父辈人的潜移默化。不过这确实管用,手指经常活动,发现自己灵活了很多。

看着曾仕强的讲解,听着他的解读,理解了很多小时候父辈人的教育,因此现在要多活动活动,特别是手指活动,虽然大脑已发育的差不多,但相信还是会有助于大脑灵活。

《易经》的读后感(篇6)

《易经杂说》读后感1000字:

南师的《易经杂说》,讲解通俗易懂,循循善诱,使初读者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中国人的一般观念,说道《易经》就想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江湖术士,好像学了《易经》就能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其实不然。

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是主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潮,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向前追溯这些思潮的来源,便是“易”。

“易”的意思是变化,将“易”字分开来看便是“日”与“月”。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如时间的流逝、日月的运行,这就是变化的法则。古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爻来解开宇宙运行的法则,囊括了为人处事的法则,这也正是古人的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颇深。

“易”的本意,宇宙星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易的卦象告诉我们,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变过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易经杂说》中说:“《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步步改变。同样,当生活中出现某种问题、冲突或者矛盾时,要清楚这些问题也不是突然涌出的,而是往日一点点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慢慢积累起来的,若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防微杜渐,同时,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对于人来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诗书,气才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渐变的道理。

分宫卦象图的变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这就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所以,“一切东西从内变开始”。同时不可否认,外卦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卦的变化,即外影响内,就像今天常说:“你成为今天的你,定是因为一些事的发生。”所以才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内在充实了,思想观念端正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改变外部的环境。

本书引人入胜,透过南师渊博的知识,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师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络逸闻,探玄寻秘,教我们如何读懂《易经》,从而学以致用,趋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

《易经》的读后感(篇7)

易经致用精义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我当年是在沪江买的这本书的。因为感情较深,所以还是发个评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周易的书籍一窝蜂地涌向了书店。但就像所谓的“禅学智慧”“人生策略计谋”之类的书籍一样,多半是披着周易外壳的故事集罢了。空谈甚多,参杂着俗不可耐的世俗心计,励志之言。如粪便般污秽。连智慧的边都不沾。离易之大道远矣。最先接触开新先生的著作,是那本《易学与人生成败》。正因为那本书,对易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执着热情。对易学的理解,也深入了很多。受益极深。可谓是我的入门书籍。后来为了深入探究易道的运用之道,就买了这本《易经致用精义》。果然没买错。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有关易学的理法,更是详实地写下了有关占筮的实践操作方法及要领。简易,却无比深邃,引人深思,而且清晰明了,没有含糊之词,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思路,与实践效果,都令我耳目一新,大为振奋。所谓“大道至简至易”,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作为易学的入门读物之一,觉得当是较为合适的。国学,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新先生的著作,或许未必是最辉煌的。却独一无二,不失为一家之言,好易者不妨一阅……

《易经》的读后感(篇8)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仕强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

恐要见笑。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引用曾仕强中文网-百家讲坛素质教育探索发现奥斯卡陈安之余世维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

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二:就是曾仕强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引用曾仕强中文博客-百家讲坛素质教育探索发现奥斯卡陈安之余世维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

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其他对于曾仕强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1600字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1600字
有一天,我翻开了台湾大学教授曾仕强所著的《易经的奥秘》,随着书页的翻飞,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妙语莲花,《易经的奥秘》逐步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它就像是一部揭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让我心豁然开朗,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变得理所应当。
最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台湾教授曾仕强先生《易经奥秘》的第三讲何谓太极,讲到阴阳合一的道理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相传孔子有一位弟子曾经与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童争论一年三季还是四季?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评理!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答曰:三季。童子高兴得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弟子不解,遂问师傅:师傅,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哪里知道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傅的教诲。 其实这故事是说做人不要与他人争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争论的结果十之八九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如果因为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批评得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使他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自然而然会怨恨你的胜利,即使是口服,但心里并不服。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三季人,何必总是要争得面红耳赤?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并非一个世界的人,又如何会有个对错?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与施工单位(前维保单位四建)一起去查看翠城花园15栋某业户家中大厅天花四角及中间的吸顶灯处漏水问题,经过数次多方面的排查,施工单位基本确认该问题为楼上业户家中洗手间沉池二次排水堵塞引起,而楼上业户家中有一位自称有多年土建经验的年长者,不认同施工单位的判断和施工方案,并与施工单位大声争论不休。我从他们的争论内容中得知,长者以前是普通的土建工人,且以前他建过的房子洗手间是没有沉池的。我想了一想,觉得这样争论下去很难有结果。就请施工单位先离开,然后告诉楼上业户《民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建议业主可以多找几家维修单位判断,尽快解决漏水问题。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该业户还是通过服务中心找原施工单位(前维保单位四建)维修,漏水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同时,我也得到了楼上、楼下两家业户的认可及感谢!
是啊,生活中处处能碰到三季人,时不时感到憋屈,搞得人每天闷闷不乐。今日明白了三季人的道理,何必要生这些人的气呢?他们本来就缺了一个季节,咱又能同他理论个什么出来?
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书中的第11讲乾坤人生内容,我觉得也很值得阅读、思索。内容里提到乾坤绝配,您想学习更多相关文章吗?请添加马云微信号:mayun446每天为您更新励志,销售,管理,商战案例,等经典文章,免费学习.此微信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欢迎您的加入!乾代表一个成功的开拓者,坤就代表一个优秀的配合者。《三国演义》里面最脍炙人口的除了桃园三结义以外,那就是刘备跟孔明的绝配。各位想想看,孔明如果没有碰到刘备,那他这一生的才华就埋没了,我们就不知道有孔明其人,尽管孔明受了很多的罪,最后是死而后已,没有完成心中的宏愿,但他那个过程会永远留存下去,他一生的价值会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他就非常有意义。当然,如果刘备没有孔明的话,他也就是带着几个兄弟闯荡江湖,最后也什么都没有成就,也很可惜。所以,刘备和孔明这组绝配是各得其所。
这一讲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团队精神。我们小组领导经常强调我们在工作中分工不分家,要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若仅凭自己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只要协同合作很多困难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需要自己负责的事就要一马当先,极力担当;需要自己配合的事就要诚心支持,高兴地成全。我们在处理客服的工作中,通常会遇到有些问题就算自己想尽办法也没有任何进展;但是换另一个同事去处理,事情又会很容易地得到妥善解决。所以,团结协作是多么的重要,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后感)
读罢合书,吾为中华文明的深邃而叹为观止,不禁心生向往,《易经的奥秘》以智慧点亮人生,其中的丰富和韵味包罗万象,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点的读书心得。我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思索,去实践,感受书香润心香。

有关《易经》读后感精选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有关《易经》读后感精选》,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易经》读后感(篇1)

易经致用精义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我当年是在沪江买的这本书的。因为感情较深,所以还是发个评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周易的书籍一窝蜂地涌向了书店。但就像所谓的“禅学智慧”“人生策略计谋”之类的书籍一样,多半是披着周易外壳的故事集罢了。空谈甚多,参杂着俗不可耐的世俗心计,励志之言。如粪便般污秽。连智慧的边都不沾。离易之大道远矣。最先接触开新先生的著作,是那本《易学与人生成败》。正因为那本书,对易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执着热情。对易学的理解,也深入了很多。受益极深。可谓是我的入门书籍。后来为了深入探究易道的运用之道,就买了这本《易经致用精义》。果然没买错。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有关易学的理法,更是详实地写下了有关占筮的实践操作方法及要领。简易,却无比深邃,引人深思,而且清晰明了,没有含糊之词,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思路,与实践效果,都令我耳目一新,大为振奋。所谓“大道至简至易”,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作为易学的入门读物之一,觉得当是较为合适的。国学,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新先生的著作,或许未必是最辉煌的。却独一无二,不失为一家之言,好易者不妨一阅……

《易经》读后感(篇2)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爸爸那里。爸爸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直到高三暑假,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继续回味着。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同学能够借此对其里哦啊接一点儿。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易》是群经之首。按照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乃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可许多古圣先贤的智慧。《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算是一个)、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古。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八卦。但一提到八卦我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占卜、迷信等等。其实这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所误解。伏羲氏时期,人们主要靠打渔、狩猎过日子,这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天气的好坏。伏羲当时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状况。刚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可是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信任了伏羲,复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把它交给了大家。这一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最初,是通过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的,可是,后来慢慢觉得除了气象,很多与生活有福安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开发出来。也正是因此,文王才从八卦中演绎出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六十四卦,正是宇宙中揭开宇宙万物的六十四个密码,我们也称其为《周易》,但这个周字应该和周朝没有多大关系,而应该是周全,周到的意味。而这个六十四,也并非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应该是宇宙中的数。因为前者是死的,而后者是活的、会变动的。而且这六十四卦也正是有伏羲八卦完全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后人们占卜时用的就是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要清楚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科学。因为,它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它是一种事情发生什么结果的一种概率,而这个概率只有六十四分之一。其实,并不是逢事都要去占卜,它只是在我们遇到事情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参考。而这是我们也可以多画几个卦来作为参考,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一些。从这个方面讲,这六十四卦也确实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真正让《易经》拥有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赚没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他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伟大的著作够飞起来。但到现在,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吧。在今天看来,《易经》可以说是一门自然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伦道德才使得它得以完整。

《易经》的初步完成基本上就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之后,就是后人们对它的运用了。(当然,也有可能在今后也会有人在对《易经》加以补充)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不能一一列举说明,但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这便是吉、凶、元、亨、利、贞。

当我们看《易经》时,几乎每个卦的卦辞中都会出现这样则吉,这样则凶的字眼。其实易经中根本没有吉凶。而所谓的吉凶,就是:顺易理者,有所得(吉);违反易理,有所失(凶)。而这个易理,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自然规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又应该以自然规律为标准,而不能凭人的意念,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易经》中,开篇便提到了元、亨、利、贞,乃君子之四德也。关于元、亨、利、贞的解释有好多。在这里,我想就增教授的解读来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其实是当时的通俗用语。元,即开始,合在一起叫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也一定就叫开元寺了。亨,即为亨通、顺利。利,即利益,亨通之后当然要获利了嘛。贞,就是正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的意思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要小心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样办起事来才会顺利亨通,然后才会得到收益。可是当我们获益之后,就要看这利来的是否正当,若是正当的话,就会贞下起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地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觉得这就是《易经》教我们的很好的办事的智慧。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叫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它的阴阳两面,只不过这里的阴阳是变动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即自然规律,它正是阴阳所组成的。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有许多看法都与西方人有很大区别,可能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吧。在西方的文化霸权盛行全球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更不能被我们所忘记。建设文化大国,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读后感(篇3)

既见君子,元亨利贞——《易经与老子》读后感2500字:

这本书,其实是胡兰成先生在报刊上的文章,原是中文写成,翻译成日文发表。由于原稿遗失,小北先生便从日文又翻译成中文。行文风格倒是与胡兰成有个六七成的相似,然而这样翻来翻去,难免失却最初的味道。并且颇有一些句子翻得不是很通。不过会意即可,无需强求字斟句酌。难得的是,封面是由陈丹青先生题的字。

如果这本书算是《易经》读后感,那么我所写的,只能勉强算是读《〈易经〉读后感》之后感了。并不讨论太极阴阳、小畜吉凶。

其实完全不通《易经》。单单是看文字,也是只认识大部分而已,有些字索性看得面面相觑,仿佛理应熟知而偏偏认不出来的故人,真是惭愧得想要掩面躲到桌子底下。承蒙滕大师点拨多次,然而资质驽钝,非但没有恍然大悟,反而越发糊涂起来,并怀疑自己的项上长的并不是那颗自以为聪明的脑袋,而是一块榆木疙瘩。

是故即使读了这本书,更多的,是明了了作者读《易经》时的跌宕自喜,对于《易经》本经的感悟,倒尚未见得深厚许多。诸君中多有识之士,还望宽宥这篇胡言乱语,一笑置之即可。

1.关于宗教和哲学

很奇怪,生活在迷信的环境里,却从小就对各种宗教免疫。总觉得宗教是懒人的信仰。毕竟相信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是由于某种神灵所为,比相信其背后存在复杂抽象的科学,要容易得多。人类都是免不了喜欢走捷径。

万叔认可坊间的说法:理科走到极致是数学,而人文学科走到极致是哲学。不过他老人家认为,哲学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是宗教。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如何诞生?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解释我们所看到或者目力无法看到的这个世界。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殊途同归而已。然而科学最无能为力的,就是如何去解释人的精神和意志。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用数学、物理学的方法去探寻宇宙的起源和终结,却无法回答为什么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科学可以发现规律,却无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这规律是这规律,而不是另外的样子。

而哲学弥补了这个空缺。

2.关于占卜

并不是很相信占卜。尽管在心虚忐忑的时候,会希望窗外的喜鹊叫声是吉兆。然而非要说发生在千里之外数年之后的某件事,与眼前的爻乂龟板竹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难以说服我。占卜的任何结果,都是随机事件之一而已,而对于单次的行为,概率又没有任何意义。生辰八字与紫微斗数也是不信的。宁愿相信世间所有生命物或非生命物都有自己的磁场,相互作用相互干扰,或有特定规律与走向,但因为个体的一念一息,有着万千的可能性。

幸好《易经》的占卜,并不是告诉我们,一卦既出,吉凶已定。而是告诉我们,“人生有着余裕,世事变化还多着呢。”

算卦先生往往先天花乱坠讲些人云亦云的话,到了关键处,又喜欢故弄玄虚,来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其实何谓天机?

“一曰知警,二曰妙悟。…凶之预感为知警,吉之预感为妙悟。”

这种预感,并非未卜先知,并非什么神秘的第六感,而是对于自身与自然联系的感知与敬畏。但现代人这种知警的本能,已被重叠的知识所覆盖。人类依靠机械去探索太空、高山、深海,然而最精密的机器,也许都比不上海豚自然演化的超音波。

3.关于点线

中国的文章、绘画、书法,都是有着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的布局结构。美与数学有着难以言说的联系。八卦亦如是。

“《易经》重视位。卦爻之位,阴阳的交错,是几何学的。”

即使从未看过《易经》的人,见到八卦的画法,只怕也要惊叹,两种线条的排列组合,竟然如此美而玄妙。不同的卦象分布在不同的方位,又代表着不同的时空和机缘,偏偏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和演变。

胡兰成则赞同一个说法:宇宙间的一切运动皆是点与线。而《易经》的阳亦可看做—,即数学的点;阴则是——,即数学的线。线是点的演绎,最短的线在两点之间,其中有太极,即是0。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天下万事,归根结底,不过是如此简单质朴的道理。

飞哥曾说起他读书的心得:读书不见得要一字一句,有些内容是可以用“航拍”的视角去看的。这也是点线面的道理。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却不曾想,读后感.从面回归到线,从线还原到点,亦别有一番滋味——物理学界的还原论,也是这个原理。只是此等境界,非游刃有余者不可得。一方面要靠练习,另一方面只怕也要靠悟性了。

3.关于天命与历史

《易经》里说:“天地不与圣人同忧。”正如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中国人总是习惯说“凡事天定”,然而想到自然夏花冬雪、历史兴衰罔替、人生颠沛流离,竟是从一开始就写好了剧本容不得更改的,即使嘴上说着“乐天知命”,却何尝甘心逆来顺受?

“历史从来就包含有限与无限。有限的一面是历史的形态,无限的一面是历史的机能。”

“凡最好的东西都是偶然的。…好文思与数学上的发现,皆非顺理成章,而是断续飞跃的。国家大事历史上天命移易之际,即非连续的,而是飞跃的革命。”

说的都是必然和偶然。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然争执不休:生命的诞生,地球的形成,乃至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到底是必然的结果,还是偶然的意外。不过科学家们大都相信,让我们眼花缭乱的这个宇宙,埋藏在万千规律和公式的背后,应该是极其简单的原理。大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niversalprinciple,类似于《易经》里的天命。

现代福祉社会的人们,早已不知“畏天命”这一句。不知是件好事,证明我们已经无所畏惧去追寻终极真理?还是件不那么好的事,因为我们太过自以为是。

4.关于阅读

“近来于《易经》,死心塌地的读。”

这个“死心塌地”一词用得极妙。在我看来,不管读书是为了做学问,抑或只是兴趣,总要凝神静气才好。自然,这种动不动就容易皱着眉头板起面孔的态度,屡被滕大师大摇其头。在他看来,无论什么书都是好玩的,也是可以玩的,因为文字里有着许多起承转合拆并聚散的趣味。哪怕只是放在那里,盯着书的封面发一下午呆,也是好玩的——谓之“坐忘”。

只是我眼中的“死心塌地”,更多意味着心无旁骛。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喝茶、饮酒、吹风,甚至嗑瓜子、吃冰糕、啃个兔头猪脚。然而每个字印到脑子里的时候,并无功利之念,只是自喜。

如今连认真看一场文艺片都鲜少机会的时代,我很难告诉你,读书是一件怎样喜悦与贞静的事。只是希望这样的欢喜,还留在现实,不仅仅只是回忆。

语言是个神奇的东西。我们需要语言,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却又时常感到语言的无力,甚至束缚。母语属性,造成了逻辑的暴力,我们囿于其中不堪其苦,却往往没有出路。

而读《易经》,更加觉得语言文字的虚无,所以是需要一点“气”的。这气,必然不可像孔子的端然肃谨,也不可像庄子的逍遥不经,大约最好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加一些老子的悠然玄妙。

最后引用滕大师的一句话: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自然有它的好,只是之前且把无知当做了骄傲。

《易经》读后感(篇4)

一日,与朋友小聚,听他说起最近《百家讲坛》里有曾仕强教授的讲座《易经的奥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外公家里曾经有过一本《白话易经》,出于对书的钟爱,喜欢触摸那种或厚厚的,或精致的书籍。那本书厚厚的,手感真好。里面的内容尽管是白话,但是还是有些艰涩难懂,也正因为此,对《易经》更加引发了神秘和敬重。后来也收藏过几本关于易经的书,但都大致翻阅,没有细读。

终于等到百家讲座讲完了,在网上搜集到相关视频,又买了一本书,对照书、看着视频,边听边看,边做记录,用了几天的时间,完整得听读完。也不由得获得了跟多感悟。再次打开曾经收藏的易经读本,明白了许多。

中国古代文化真是了得,当初如果没有焚书坑儒,今天的中国该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由此而论,中国7000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易经》读后感(篇5)

易经杂说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南怀瑾先生自称所述与常人有异,或言与正统阐述所不同,实则未必,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如观一部《菜根谭》,被儒解、道解、释解的版本颇多,究其根本不过一笔记而已,如严氏家训差不多,内容更杂一点,范围更广一点——更何况上古三大奇书之易经呢?南怀先生对儒学专研是比较深入的,再来释易则并非相悖,正如子曰:假我五十年学易,则彬彬矣。圣人对易之推崇却叹生命将尽,不能尽心。而此书与其它又有不同,并非以卜者来讲,更多是上升到哲学高度。而在通常人的眼中,易经应该是很玄学的,问卜的根源。若如此,则五行阴阳之说必须掌握,才能解。再加之术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不同,纷繁演绎,奥妙无穷。有时天真的想,这东东如此神奇,是否是天外来物?周钦文有本《周易预测全书通解》,也算是我的易经启蒙书,天干、地支、纳甲,最喜欢的是五行之说,并非简单生克,更有相乘相侮,如金克木,若是春天,木旺,则土死,从而金囚,那么金便无法克木,木则反侮之。那本书则更多停留在“预测”二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天性和优良基因,否则人类社会难以进步,以易经为蓝本的预测学说可谓光彩照人,与国外之星相学更严密、更系统。既为杂说,则并不是循序渐进地系统讲解,有统筹部分,有细节部分,但并不是从头至尾的注释,所以还不适合初接易经的人,若读本书,需要对易经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南怀先生的博学自非我们这些小辈们能将其说运用自如的,信手一笔,可能多少墨点都将我们蒙倒了,还是要另寻其它工具书。书中提到了邵康节,这是一位术数学的大人物,代表成就为梅花易,他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国内名气最大的邵伟华,自称是其子孙。整书的探究是很精到的,如果全面系统就好了。前日在公交车上看有人在看,其实此书非其它书,要静中细观,方有所悟,动荡之时,噪杂之中焉有所得?我更倾向于此人装腔作势,招摇而已。姑且不论文王拘而演周易,就其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每个六爻乘以六十四,得三百八……

《易经》读后感(篇6)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内容极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多爻辞;这是伏羲氏与周文王的贡献所在。二是“传”,原是为经作注解的,称为“十翼”(翼为辅助)。《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经典。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读过易经,而且对那本中国最难懂书有敬畏之心而不敢随便尝试去看的人,以本书为入门还是不错的,因为很浅显,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但是读到后来会觉得很啰嗦……其实里面很多的话不过就是把白话说一遍然后告诉你每一卦或者每一爻为什么会是这么奇怪的解释,为什么莫名奇妙地会有猪啊羊啊的跑出来,为什么这个就是凶那个就......

《易经》读后感(篇7)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精装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机会。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总精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六十四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阴阳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阴阳,在阴阳两态中,再加上一个阴态或者一个阳态,使三个态的阴和阳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万事万物的类象,其中有千变万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学。看着里面的配图,以及对历史的简要介绍,我渐渐的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对神话产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经》,以及龙生九子等传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整理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者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是一门最高的哲学,不是算命学,所以路边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经学说。易经分为三种方式解释了整个社会三类人。道家的老子学说是易经中最难,也是最高的学问,它是代表社会最高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墨子是代表我们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易经成为哲学之3父。易经是一门预测科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经里有卦象,就是说8*8=64个卦象分别解释了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说卦是预测你现在可能会面临的一种生活的现象,不是本质;也解释了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在这里,人们都会把它解释成命理,运气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实,对于命跟运易经有很好的解释,因为卦只代表现象,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现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实的本质内容吗。

能解决掉你发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吗。能成为你心灵安慰的一种寄托吗。不能的!易经就告诉你一些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论以及墨子的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这些理论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经讲的卦象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预测到人生某些阶段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以及灾难的事情,但是要变的。卦根据你行为的方式以及实践的经历要产生改变的。易经中易本身解释就是变的意思。就是说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学习孔子的做人理论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论,一个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为,那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那就是高层阶级的领域,才能去学习道家的道理。学习易经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很多现象,然后好好总结研究,改变它,改变了这些现象,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改变了你的运。唯物主义哲学讲,命不可变,运是可变的。其实,运的不断改变,也能导致小阶段的命的改变。阴和阳总是处于一个平4衡的阶段,好坏循环往复!学习易经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能总拿那个预测现象来对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乱想,那什么运都不会来。积极的学习其中的精华,积极的吸收于利用,易经它只是能帮助你看到你将要发生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事物还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意志。

学习易经不是说我预测出来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结婚了。不是这样的,易经它是告诉我们万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极端的意思,解释为恰到好处。事物要符合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就象婚姻好坏,其两个人的结合,最好的结合是门当户对。这个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现在人不是要求这个,要求哪个,最终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关系也最容易融洽。为什么现代单身大龄青年这么多啊,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适合哪个位置,有些人经常说:宁缺勿滥!这种不符合规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学习易经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着作。《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5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你看,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你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说的好,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学的课程是不能叫自然辩证法的,叫辩证法还可以。宇宙中唯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讲不通了,只有国家才有界,地区才有界,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东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东西,那就不对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的辩证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经》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适的。看过《易经》后变的非常乐观,不管什么样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我阅读《易经》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会慢慢好起来,这就是穷则变吧!又应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你春风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当你悲痛欲绝时,应该告知自己,新的历程即将开始;当你青春焕发却一无所有,别要忘了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一切;当你的事业初成却不堪一击,别忘了自己的能力正处人生之鼎盛时期;当你为自己的身体与精力的衰竭而彻夜难眠时,别忘了你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一般人所不敢与之的;当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叹生之短暂时,别忘自己是饱经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当然,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变数,但我相信《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易经》给人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抗迫害能力特强,很多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读《易经》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理论的源头,没想到居然让《易经》深深地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过,我得感谢《易经》,给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易经》读后感200字


国人的思维方式:实体式思维模式,关系式思维模式。

实体与关系,彼此不同,但又相互融合,万事万物拆开来是关系,合起来是实体。整个世界中所有的现象,归为八卦。

换算八卦,就可以了解宇宙中各种关系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变化,不是性质上进行分析,而是数理上进行计算机换算,很严密,很数理,很量化。

《易经》,是中国人关系式实体思维模式的体现,是中国人在用数学化的思维看世界。关系式实体思维模式,是《易经》的核心。

读《易经》有感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陪着我一起读经典,妈妈即使在怀和生弟弟的时候也从来没间断过,现在我们读完了《易经》《孝经》《大学》《老子》《孝经,国风》《百家姓》《三字经》《德育启蒙》《千字文》《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弟子规》《中庸》《 成语接龙》《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增广贤文》《孙子兵法》《少年儿童诗词启蒙》《庄子》,现在我们正在读的经典:《诗经,小雅》《孟子》《文学启蒙》

我妈妈更是把《易经》读了149遍,《老子》读了160遍,《孝经》100遍,《大学》100遍,《黄帝内经,素问》10遍,为我和弟弟做了好榜样。现在我也在挑战100遍,现已通读了七遍。

刚开始读经典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让我们读经典,我很反感。 我曾经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的孩子都不读经典,为什么偏偏让我读? 妈妈很淡定的说:孩子,妈妈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是要学圣贤,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人,特别是《易经》更是教我们如何做幸福的人,用变易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对妈妈的这番话还是朦朦胧胧不太明白,但我也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她希望我和弟弟更优秀,更出类拔萃。

坚持读了一段时间后,我是越来越喜欢上读经典了,特别是《易经》我读起她朗朗上口,美妙无比,我读完《易经》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美妙诗句。

《易经》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做;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我想易经应该是我的老老老老。。。。。。老祖宗了吧!

读《易经》让我明白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 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 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 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的人; 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 圣人,是无论做高官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幸福的人。 这也是妈妈让你们读经最大的心愿,愿你们今后可以做个幸福的人! 幸福的人,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幸福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顺眼的人。

感恩我们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好的经典,让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营养,我和妈妈还会继续将经典读下去,我要为天地立命,为往圣继国学,为天下开太平,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易经》读后感,整部《易经》只讲3个字:上、止、正


孔子读《易经》心得


孔子读《易经》心得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专权,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铲除宦官,由于机事不密,何进反被宦官所杀。图为十常侍。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在解释《易经》第六十卦节卦时,孔子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在将近五十岁时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将近五十岁学习《易经》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详细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当时的书,用漆写在竹简上,以皮带串订,称作韦编,孔子反复阅读《易经》,串订的皮带断了三次。

孔子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易经》第六十卦节卦初九的爻辞是: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不出门庭,不会有过失。孔子在《易经系辞上传》引申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祸乱之所以发生,往往是有人出言不慎导致的。君王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有才能的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会招来灾祸,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灾祸,所以君子应言语慎密,不可以随便发言。

孔子所言不虚,在中国历史上,因君不密而失臣和臣不密而失身的事情屡有发生。

汉灵帝不慎

议郎蔡邕被奸臣害

东汉末年,外戚当道,宦官专权,灾异频发。汉灵帝刘宏深感忧虑,下诏问君臣有何对策,议郎蔡邕上表直指天下不宁是外戚当道和宦官专权所致。

他说皇帝的乳母赵娆和外戚霍玉、程大人等人招权纳贿,提醒汉灵帝应高为堤防,又说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污受贿,非但不能重用,还应加以贬斥。

蔡邕同时还向汉灵帝推荐可以重用的大臣,他说廷尉郭禧纯厚老实,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这些人宜为谋主,每逢大事应咨询他们的意见。在这份密奏中,蔡邕不忘提醒汉灵帝: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汉灵帝看了这份痛陈时弊的奏章,忍不住连声叹息,因为他觉得像蔡邕这样敢直言的大臣实在太少。看完之后,汉灵帝没有把蔡邕的奏章放在秘密之处就去更衣,结果给宦官曹节偷看了。

这样一来可不得了,曹节马上把蔡邕写的情况告诉其他宦官,事情很快就泄露出去,被蔡邕提到过的奸臣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想尽一切办法陷害蔡邕。不久,蔡邕便遭飞来横祸,被仇家诬以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死刑,在得到其他大臣相救后才减死一等,被发配朔方。

在发配朔方的路上,仇家仍穷追不舍,派刺客在路上刺杀蔡邕,幸好当时的刺客良智未泯,他们被蔡邕的人格所感动,谁也不肯去刺杀蔡邕,才使蔡邕逃过了这场大难。

以上为君不密则失臣的故事,下面讲一个臣不密则失身的真实事例。

宋申锡泄密

被贬开州牵连百人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两大难题。唐宪宗和唐敬宗甚至被宦官秘密杀害,到唐文宗李昂上台后,杀害两任皇帝的凶手仍活跃在皇帝身边。宦官王守澄等人尤其专横跋扈,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招权纳贿,肆无忌惮。

为了铲除这些为非作歹的宦官,唐文宗曾与翰林学士宋申锡秘密商量,宋申锡提出逐个击破,渐除其逼的策略,唐文宗觉得宋申锡沉厚忠谨,可以托付大事,便提升宋申锡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提升宋申锡为同平章事,即宰相的职位。

宋申锡出任宰相后,提拔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还把与皇帝密谋诛杀宦官的事件告诉了王璠。没想到王璠不够慎重,把秘密泄露出去,被王守澄等人知道了。王守澄、郑注等人马上想方设法陷害宋申锡,他们叫神策都虞候豆卢著诬告宋申锡密谋造反,企图立漳王李凑为皇帝。

王守澄亲自把诬告信交给唐文宗,唐文宗不知是诈,信以为真,十分愤怒,贬漳王李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受牵连者近百人,后来宋申锡死于贬所。

贺若敦刺舌出血诫子慎言

一般人遇到对自己不公的事,往往免不了会有怨言。但在官场上,怨言说出口后,只会对自己更加不利。

南北朝时北周的军司马贺若敦,认为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不亚于任何人,眼看与自己同时出道的人都当上大将军了,自己仍任军司马一职,难免憋了一肚子气。

在与陈朝军队交战的湘州之役中,贺若敦全军而返,他以为会受赏,但被上头责以失地无功,将他除名为民,忍不住对上面派来的使者口出怨言,结果惹怒了上级,征还,逼令自杀。

在临死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志平江南,今而不果,汝必成吾志。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说完用锥刺弼舌出血以诫之。只可惜贺若弼并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在灭陈的战役中,贺若弼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贺若弼与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功,隋文帝对两人都予以重赏。

后来,杨素、高颎等人出任宰相,贺若弼仍停留在领军大将军的职位上,他又觉得不公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终于惹来牢狱之灾,虽然隋文帝免了他的罪,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但从此以后再也不任用他了。

「必备」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易经读后感”,敬请浏览。

书籍是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读了作品,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百态,我们需要抓住当时的感悟,写出一篇优质的读后感。关于写作品读后感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经过搜索整理,编辑为你呈现“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1】

易经杂说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南怀瑾先生自称所述与常人有异,或言与正统阐述所不同,实则未必,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如观一部《菜根谭》,被儒解、道解、释解的版本颇多,究其根本不过一笔记而已,如严氏家训差不多,内容更杂一点,范围更广一点——更何况上古三大奇书之易经呢?南怀先生对儒学专研是比较深入的,再来释易则并非相悖,正如子曰:假我五十年学易,则彬彬矣。圣人对易之推崇却叹生命将尽,不能尽心。而此书与其它又有不同,并非以卜者来讲,更多是上升到哲学高度。而在通常人的眼中,易经应该是很玄学的,问卜的根源。若如此,则五行阴阳之说必须掌握,才能解。再加之术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不同,纷繁演绎,奥妙无穷。有时天真的想,这东东如此神奇,是否是天外来物?周钦文有本《周易预测全书通解》,也算是我的易经启蒙书,天干、地支、纳甲,最喜欢的是五行之说,并非简单生克,更有相乘相侮,如金克木,若是春天,木旺,则土死,从而金囚,那么金便无法克木,木则反侮之。那本书则更多停留在“预测”二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天性和优良基因,否则人类社会难以进步,以易经为蓝本的预测学说可谓光彩照人,与国外之星相学更严密、更系统。既为杂说,则并不是循序渐进地系统讲解,有统筹部分,有细节部分,但并不是从头至尾的注释,所以还不适合初接易经的人,若读本书,需要对易经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南怀先生的博学自非我们这些小辈们能将其说运用自如的,信手一笔,可能多少墨点都将我们蒙倒了,还是要另寻其它工具书。书中提到了邵康节,这是一位术数学的大人物,代表成就为梅花易,他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国内名气最大的邵伟华,自称是其子孙。整书的探究是很精到的,如果全面系统就好了。前日在公交车上看有人在看,其实此书非其它书,要静中细观,方有所悟,动荡之时,噪杂之中焉有所得?我更倾向于此人装腔作势,招摇而已。姑且不论文王拘而演周易,就其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每个六爻乘以六十四,得三百八……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2】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内容极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多爻辞;这是伏羲氏与周文王的贡献所在。二是“传”,原是为经作注解的,称为“十翼”(翼为辅助)。《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经典。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读过易经,而且对那本中国最难懂书有敬畏之心而不敢随便尝试去看的人,以本书为入门还是不错的,因为很浅显,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但是读到后来会觉得很啰嗦……其实里面很多的话不过就是把白话说一遍然后告诉你每一卦或者每一爻为什么会是这么奇怪的解释,为什么莫名奇妙地会有猪啊羊啊的跑出来,为什么这个就是凶那个就......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3】

易经致用精义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我当年是在沪江买的这本书的。因为感情较深,所以还是发个评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周易的书籍一窝蜂地涌向了书店。但就像所谓的“禅学智慧”“人生策略计谋”之类的书籍一样,多半是披着周易外壳的故事集罢了。空谈甚多,参杂着俗不可耐的世俗心计,励志之言。如粪便般污秽。连智慧的边都不沾。离易之大道远矣。最先接触开新先生的著作,是那本《易学与人生成败》。正因为那本书,对易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执着热情。对易学的理解,也深入了很多。受益极深。可谓是我的入门书籍。后来为了深入探究易道的运用之道,就买了这本《易经致用精义》。果然没买错。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有关易学的理法,更是详实地写下了有关占筮的实践操作方法及要领。简易,却无比深邃,引人深思,而且清晰明了,没有含糊之词,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思路,与实践效果,都令我耳目一新,大为振奋。所谓“大道至简至易”,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作为易学的入门读物之一,觉得当是较为合适的。国学,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新先生的著作,或许未必是最辉煌的。却独一无二,不失为一家之言,好易者不妨一阅……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4】

看了曾仕强先生写的《易经的奥秘》,吃惊不小,易经的最高追求居然不是大吉大利,而是无咎!咎是过错之意。人一辈子当然不可能不犯错,但尽量不要犯大的过错。

曾先生告诉我们,易经中的吉凶观和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我们所指的吉与凶其实就是好与坏,而易经中的吉与凶对应的是得与失。顺应自然就能得,也就是吉;反之就会失,也就是凶。是故,拔苗助长谓之凶;日上三竿鼾如雷,夜半歌声冲云霄同样是凶,我想。

为什么易经的最高追求不是大吉大利呢?曾先生的分析令人信服:“大吉大利有什么用?吉的后面一定是凶,因为吉凶是连带的。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也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比如你做生意,如果生意很好,那你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赚不着钱,但却有时间看电影。这就看你自己要选哪一个了,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都要,而所有不好的`事都跟你无关,有一得必有一失。”基于这样的认识,曾先生提倡别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尽力。

曾先生还写了本书——《胡雪岩的启示》,字里行间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5】

老师一直推荐,让我们看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本来不屑一顾,今天试着看了,真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一直错误的认为《易经》只是一部八卦书,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但没想到里面蕴含着如此众多的内容!真正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我觉得,《易经》与地球人大学这个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后者更需不断完善!而且,前者是古人所作的精髓,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理解、借鉴和运用,而后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现代社会的信息,虽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认为,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像有些爱国主义者推崇的那样完美无缺,而且,世界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所以,如果西方文化的精华,新时代的新信息也能融入其中,那就是现代人的《易经》了!

《易经》首先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据曾教授所述,学习《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中一个便是求同存异,这是在全球化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是否读过《易经》,当年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支持,相信现在有这个理念,中华文化也定会源远流长!

第二个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三个方法:1、仰视2、俯视3、广角。仰视就是要抬头看天,即关注外界;俯视就是低头看自己;广角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点上。这和任老师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谋而合,但是顺序不同,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第三个,最令我感动,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并不是我们推崇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被人们永记心中,获得永生!所以我觉得,地球人大学的理念要被人理解,要流传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所用才能被人所记。

总之,《易经》里面有好多深刻的意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前没听老师的话,早点去读,真是一大遗憾啊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6】

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7】

一日,与朋友小聚,听他说起最近《百家讲坛》里有曾仕强教授的讲座《易经的奥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外公家里曾经有过一本《白话易经》,出于对书的钟爱,喜欢触摸那种或厚厚的,或精致的书籍。那本书厚厚的,手感真好。里面的内容尽管是白话,但是还是有些艰涩难懂,也正因为此,对《易经》更加引发了神秘和敬重。后来也收藏过几本关于易经的书,但都大致翻阅,没有细读。

终于等到百家讲座讲完了,在网上搜集到相关视频,又买了一本书,对照书、看着视频,边听边看,边做记录,用了几天的时间,完整得听读完。也不由得获得了跟多感悟。再次打开曾经收藏的易经读本,明白了许多。

中国古代文化真是了得,当初如果没有焚书坑儒,今天的中国该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由此而论,中国7000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8】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精装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机会。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总精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六十四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阴阳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阴阳,在阴阳两态中,再加上一个阴态或者一个阳态,使三个态的阴和阳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万事万物的类象,其中有千变万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学。看着里面的配图,以及对历史的简要介绍,我渐渐的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对神话产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经》,以及龙生九子等传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整理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者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是一门最高的哲学,不是算命学,所以路边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经学说。易经分为三种方式解释了整个社会三类人。道家的老子学说是易经中最难,也是最高的学问,它是代表社会最高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墨子是代表我们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易经成为哲学之3父。易经是一门预测科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经里有卦象,就是说8*8=64个卦象分别解释了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说卦是预测你现在可能会面临的一种生活的现象,不是本质;也解释了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在这里,人们都会把它解释成命理,运气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实,对于命跟运易经有很好的解释,因为卦只代表现象,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现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实的本质内容吗。

能解决掉你发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吗。能成为你心灵安慰的一种寄托吗。不能的!易经就告诉你一些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论以及墨子的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这些理论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经讲的卦象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预测到人生某些阶段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以及灾难的事情,但是要变的。卦根据你行为的方式以及实践的经历要产生改变的。易经中易本身解释就是变的意思。就是说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学习孔子的做人理论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论,一个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为,那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那就是高层阶级的领域,才能去学习道家的道理。学习易经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很多现象,然后好好总结研究,改变它,改变了这些现象,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改变了你的运。唯物主义哲学讲,命不可变,运是可变的。其实,运的不断改变,也能导致小阶段的命的改变。阴和阳总是处于一个平4衡的阶段,好坏循环往复!学习易经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能总拿那个预测现象来对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乱想,那什么运都不会来。积极的学习其中的精华,积极的吸收于利用,易经它只是能帮助你看到你将要发生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事物还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意志。

学习易经不是说我预测出来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结婚了。不是这样的,易经它是告诉我们万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极端的意思,解释为恰到好处。事物要符合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就象婚姻好坏,其两个人的结合,最好的结合是门当户对。这个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现在人不是要求这个,要求哪个,最终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关系也最容易融洽。为什么现代单身大龄青年这么多啊,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适合哪个位置,有些人经常说:宁缺勿滥!这种不符合规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学习易经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着作。《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5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你看,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你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说的好,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学的课程是不能叫自然辩证法的,叫辩证法还可以。宇宙中唯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讲不通了,只有国家才有界,地区才有界,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东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东西,那就不对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的辩证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经》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适的。看过《易经》后变的非常乐观,不管什么样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我阅读《易经》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会慢慢好起来,这就是穷则变吧!又应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你春风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当你悲痛欲绝时,应该告知自己,新的历程即将开始;当你青春焕发却一无所有,别要忘了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一切;当你的事业初成却不堪一击,别忘了自己的能力正处人生之鼎盛时期;当你为自己的身体与精力的衰竭而彻夜难眠时,别忘了你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一般人所不敢与之的;当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叹生之短暂时,别忘自己是饱经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当然,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变数,但我相信《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易经》给人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抗迫害能力特强,很多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读《易经》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理论的源头,没想到居然让《易经》深深地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过,我得感谢《易经》,给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通用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书中漫步,品味诗与远方。阅读了作品之后,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着自己的内心感悟。写读后感可以促进我们对这本作品的理解。我们要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有请驻留片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推荐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1)

今天把《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看完了,大概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包括在地铁里的时间。这本书讲的道理比较浅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以前我还买过一本《周易入门》,可是好像有点看不懂,就没继续看下去。据一个同学说,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也是本不错的书。哪天有时间找来看看。

读完曾仕强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观念得到了纠正:

一、阴阳相对立。其实易经中的阴阳是不可分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卦有好坏之分。以前我认为有些卦是好的,有些卦是不好的。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大过,初看好像是犯了大错误,是凶险。但是大过也意味着改革和冒险,如果度过了险关,就会有一片新天地。对于创新来说,有时候必须要度过大过这一关。

三、易经是用来算命的。其实易经讲的是自然规律,是演化,是过程,而不是算结果。算命其实是周易的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你算出了结果,那么如果是好结果,你要不要继续努力?如果是坏结果,你难道要等死吗?你算的是心态,是调整的方式。易经的作用绝不至于算命。

四、命是不可把握的。其实,时也,命也。命并非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要靠你自己去造,种什么花,将什么果,这就是命。因果规律就是命。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2)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挺起,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借着团校视频授课,有机会看了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惊讶。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听着他的阴阳说,感触很深,手指的活动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感觉到了手上的神经均与大脑相连,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亲让我多活动手指,当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该怎么让我的手指活动起来,因此有空没空就帮妈妈做做家务。现在了解了,原来他是想让我的大脑发育起来。想着老一辈人都有这种思想,他们没有读过书,更何况读易经,却知道的比我们读书人还多,我们还得借着他人的讲解才能理会到,不知道是他们的经验还是祖父辈人的潜移默化。不过这确实管用,手指经常活动,发现自己灵活了很多。

看着曾仕强的讲解,听着他的解读,理解了很多小时候父辈人的教育,因此现在要多活动活动,特别是手指活动,虽然大脑已发育的差不多,但相信还是会有助于大脑灵活。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3)

看了曾仕强先生写的《易经的奥秘》,吃惊不小,易经的最高追求居然不是大吉大利,而是无咎!咎是过错之意。人一辈子当然不可能不犯错,但尽量不要犯大的过错。

曾先生告诉我们,易经中的吉凶观和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我们所指的吉与凶其实就是好与坏,而易经中的吉与凶对应的是得与失。顺应自然就能得,也就是吉;反之就会失,也就是凶。是故,拔苗助长谓之凶;日上三竿鼾如雷,夜半歌声冲云霄同样是凶,我想。

为什么易经的最高追求不是大吉大利呢?曾先生的分析令人信服:“大吉大利有什么用?吉的后面一定是凶,因为吉凶是连带的。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也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比如你做生意,如果生意很好,那你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赚不着钱,但却有时间看电影。这就看你自己要选哪一个了,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都要,而所有不好的`事都跟你无关,有一得必有一失。”基于这样的认识,曾先生提倡别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尽力。

曾先生还写了本书——《胡雪岩的启示》,字里行间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4)

老师一直推荐,让我们看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本来不屑一顾,今天试着看了,真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一直错误的认为《易经》只是一部八卦书,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但没想到里面蕴含着如此众多的内容!真正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我觉得,《易经》与地球人大学这个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后者更需不断完善!而且,前者是古人所作的精髓,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理解、借鉴和运用,而后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现代社会的信息,虽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认为,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像有些爱国主义者推崇的那样完美无缺,而且,世界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所以,如果西方文化的精华,新时代的新信息也能融入其中,那就是现代人的《易经》了!

《易经》首先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据曾教授所述,学习《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中一个便是求同存异,这是在全球化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是否读过《易经》,当年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支持,相信现在有这个理念,中华文化也定会源远流长!

第二个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三个方法:1、仰视2、俯视3、广角。仰视就是要抬头看天,即关注外界;俯视就是低头看自己;广角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点上。这和任老师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谋而合,但是顺序不同,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第三个,最令我感动,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并不是我们推崇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被人们永记心中,获得永生!所以我觉得,地球人大学的理念要被人理解,要流传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所用才能被人所记。

总之,《易经》里面有好多深刻的意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前没听老师的话,早点去读,真是一大遗憾啊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5)

易经的奥秘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易经》对于东方人心理来说是一本非常复杂的著作。它古老。古老的距离现代文化已经遥远的不能太遥远了,文字的含义、语法的构成与断句已经发生变化,写法也由繁体变为简体,曾经意义深远的方块字今天只是沟通和记录的工具了,因此《易经》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的晦涩与陌生,读起来经常会发生字义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结论。它简洁。《易经》把人作为宇宙的一分子来考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关系,注重整体对于局部的掌控与影响,又不排斥个体的奋斗,把这种最为深奥与复杂的关系用最简单的语言和图画来表述。但是千年的时光流逝最简单的真理被层层代代解读变成庞大的东方世界与宇宙观的体系,最简单的本质呈现最复杂的表征,令世人解不断理还乱。作为东方哲学之源的《易经》也成了迷信与算卦的葵花宝典。它近在眼前。《易经》时时刻刻显身于东方人的言行之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几乎都可以从《易经》找到根源,它已经深深的融化在东方人的血液与基因中,可谓“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反之我们也在举一反三的用实际行动、实践结果来印证它、丰富它。曾仕强教授的这本《易经的奥秘》从易经的根源给我们还原它所表达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给予我解读易经的工具与钥匙,虽然可能与曾教授根据这些卦象解读的世间现象出现迥然不同的答案,但是至少我有了清晰的思考与思路,有了自己的判断原则,不会再对《易经》无所适从、无从入手、迷茫甚至恐惧。也许我永远不会弄清《易经》的奥秘,但我能够正视奥秘,《易经》就是人生,随着岁月的增长,回首来时路,《易经》的奥秘已然逐步自动解开。人是自然的一分子,物质与科技的极大进步使的人类有了移山填海的能力与无限雄心,相反也使人类离自然渐行渐远,人类已经很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很少为自然的魅力而心醉不已,“城市使人类生活更美好”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句自欺欺人或者物质狂妄的空话,因此《易经》也离我……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6)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陪着我一起读经典,妈妈即使在怀和生弟弟的时候也从来没间断过,现在我们读完了《易经》《孝经》《大学》《老子》《孝经,国风》《百家姓》《三字经》《德育启蒙》《千字文》《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弟子规》《中庸》《成语接龙》《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增广贤文》《孙子兵法》《少年儿童诗词启蒙》《庄子》,现在我们正在读的经典:《诗经,小雅》《孟子》《文学启蒙》

我妈妈更是把《易经》读了149遍,《老子》读了160遍,《孝经》100遍,《大学》100遍,《黄帝内经,素问》10遍,为我和弟弟做了好榜样。现在我也在挑战100遍,现已通读了七遍。

刚开始读经典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让我们读经典,我很反感。我曾经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的孩子都不读经典,为什么偏偏让我读?妈妈很淡定的说:孩子,妈妈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是要学圣贤,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人,特别是《易经》更是教我们如何做幸福的人,用变易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对妈妈的这番话还是朦朦胧胧不太明白,但我也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她希望我和弟弟更优秀,更出类拔萃。

坚持读了一段时间后,我是越来越喜欢上读经典了,特别是《易经》我读起她朗朗上口,美妙无比,我读完《易经》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美妙诗句。

《易经》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做;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我想易经应该是我的老老老老……老祖宗了吧!

读《易经》让我明白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待的人;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圣人,是无论做高官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幸福的人。这也是妈妈让你们读经最大的心愿,愿你们今后可以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幸福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顺眼的人。

感恩我们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好的经典,让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营养,我和妈妈还会继续将经典读下去,我要为天地立命,为往圣继国学,为天下开太平,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7)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爸爸那里。爸爸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直到高三暑假,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继续回味着。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同学能够借此对其里哦啊接一点儿。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易》是群经之首。按照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乃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可许多古圣先贤的智慧。《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算是一个)、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古。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八卦。但一提到八卦我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占卜、迷信等等。其实这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所误解。伏羲氏时期,人们主要靠打渔、狩猎过日子,这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天气的好坏。伏羲当时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状况。刚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可是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信任了伏羲,复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把它交给了大家。这一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最初,是通过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的,可是,后来慢慢觉得除了气象,很多与生活有福安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开发出来。也正是因此,文王才从八卦中演绎出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六十四卦,正是宇宙中揭开宇宙万物的六十四个密码,我们也称其为《周易》,但这个周字应该和周朝没有多大关系,而应该是周全,周到的意味。而这个六十四,也并非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应该是宇宙中的数。因为前者是死的,而后者是活的、会变动的。而且这六十四卦也正是有伏羲八卦完全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后人们占卜时用的就是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要清楚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科学。因为,它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它是一种事情发生什么结果的一种概率,而这个概率只有六十四分之一。其实,并不是逢事都要去占卜,它只是在我们遇到事情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参考。而这是我们也可以多画几个卦来作为参考,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一些。从这个方面讲,这六十四卦也确实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真正让《易经》拥有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赚没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他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伟大的著作够飞起来。但到现在,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吧。在今天看来,《易经》可以说是一门自然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伦道德才使得它得以完整。

《易经》的初步完成基本上就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之后,就是后人们对它的运用了。(当然,也有可能在今后也会有人在对《易经》加以补充)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不能一一列举说明,但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这便是吉、凶、元、亨、利、贞。

当我们看《易经》时,几乎每个卦的卦辞中都会出现这样则吉,这样则凶的字眼。其实易经中根本没有吉凶。而所谓的吉凶,就是:顺易理者,有所得(吉);违反易理,有所失(凶)。而这个易理,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自然规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又应该以自然规律为标准,而不能凭人的意念,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易经》中,开篇便提到了元、亨、利、贞,乃君子之四德也。关于元、亨、利、贞的解释有好多。在这里,我想就增教授的解读来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其实是当时的通俗用语。元,即开始,合在一起叫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也一定就叫开元寺了。亨,即为亨通、顺利。利,即利益,亨通之后当然要获利了嘛。贞,就是正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的意思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要小心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样办起事来才会顺利亨通,然后才会得到收益。可是当我们获益之后,就要看这利来的是否正当,若是正当的话,就会贞下起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地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觉得这就是《易经》教我们的很好的办事的智慧。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叫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它的阴阳两面,只不过这里的阴阳是变动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即自然规律,它正是阴阳所组成的。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有许多看法都与西方人有很大区别,可能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吧。在西方的文化霸权盛行全球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更不能被我们所忘记。建设文化大国,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8)

《易经》在大多数人心中总是显得很神秘,因为它总是和占卜、算命联系在一起。《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是一部千古经典,它汇集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其中第一卦就向世人展现了人类自强不息的道理。“乾”,象征天,代表原始、亨通、和谐、贞正(元、亨、利、贞)。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解释便为: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其精华就在于君子当自强不息!

第一卦中,作者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叫乔治的德国教师,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一沓本子,是50年前幼儿园一个班孩子写的春季作文,题目为《我的未来……》,稍稍略读,他便被50年前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迷住了,他决定把31本本子重新发挥到同学们的手里……

这个故事大家都读过,而我最欣赏的是那位内阁教育大臣所说的那段话:“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是啊!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多么深刻的名言!很显然,成功实现梦想的关键就是不放弃梦想,可以将一个梦想保留50年,以50年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然而,不放弃梦想也好,付出心血也罢,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那份坚定与执著,那份自强不息!惟有自强不息,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易经〈乾卦〉》告诉我们——惟自强是成功之道!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9)

易经杂说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南怀瑾先生自称所述与常人有异,或言与正统阐述所不同,实则未必,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如观一部《菜根谭》,被儒解、道解、释解的版本颇多,究其根本不过一笔记而已,如严氏家训差不多,内容更杂一点,范围更广一点——更何况上古三大奇书之易经呢?南怀先生对儒学专研是比较深入的,再来释易则并非相悖,正如子曰:假我五十年学易,则彬彬矣。圣人对易之推崇却叹生命将尽,不能尽心。而此书与其它又有不同,并非以卜者来讲,更多是上升到哲学高度。而在通常人的眼中,易经应该是很玄学的,问卜的根源。若如此,则五行阴阳之说必须掌握,才能解。再加之术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不同,纷繁演绎,奥妙无穷。有时天真的想,这东东如此神奇,是否是天外来物?周钦文有本《周易预测全书通解》,也算是我的易经启蒙书,天干、地支、纳甲,最喜欢的是五行之说,并非简单生克,更有相乘相侮,如金克木,若是春天,木旺,则土死,从而金囚,那么金便无法克木,木则反侮之。那本书则更多停留在“预测”二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天性和优良基因,否则人类社会难以进步,以易经为蓝本的预测学说可谓光彩照人,与国外之星相学更严密、更系统。既为杂说,则并不是循序渐进地系统讲解,有统筹部分,有细节部分,但并不是从头至尾的注释,所以还不适合初接易经的人,若读本书,需要对易经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南怀先生的博学自非我们这些小辈们能将其说运用自如的,信手一笔,可能多少墨点都将我们蒙倒了,还是要另寻其它工具书。书中提到了邵康节,这是一位术数学的大人物,代表成就为梅花易,他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国内名气最大的邵伟华,自称是其子孙。整书的探究是很精到的,如果全面系统就好了。前日在公交车上看有人在看,其实此书非其它书,要静中细观,方有所悟,动荡之时,噪杂之中焉有所得?我更倾向于此人装腔作势,招摇而已。姑且不论文王拘而演周易,就其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每个六爻乘以六十四,得三百八……

易经读后感范文分享(篇10)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精装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机会。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总精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六十四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阴阳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阴阳,在阴阳两态中,再加上一个阴态或者一个阳态,使三个态的阴和阳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万事万物的类象,其中有千变万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学。看着里面的配图,以及对历史的简要介绍,我渐渐的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对神话产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经》,以及龙生九子等传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整理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者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是一门最高的哲学,不是算命学,所以路边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经学说。易经分为三种方式解释了整个社会三类人。道家的老子学说是易经中最难,也是最高的学问,它是代表社会最高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墨子是代表我们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易经成为哲学之3父。易经是一门预测科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经里有卦象,就是说8*8=64个卦象分别解释了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说卦是预测你现在可能会面临的一种生活的现象,不是本质;也解释了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在这里,人们都会把它解释成命理,运气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实,对于命跟运易经有很好的解释,因为卦只代表现象,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现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实的本质内容吗。

能解决掉你发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吗。能成为你心灵安慰的一种寄托吗。不能的!易经就告诉你一些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论以及墨子的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这些理论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经讲的卦象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预测到人生某些阶段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以及灾难的事情,但是要变的。卦根据你行为的方式以及实践的经历要产生改变的。易经中易本身解释就是变的意思。就是说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学习孔子的做人理论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论,一个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为,那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那就是高层阶级的领域,才能去学习道家的道理。学习易经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很多现象,然后好好总结研究,改变它,改变了这些现象,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改变了你的运。唯物主义哲学讲,命不可变,运是可变的。其实,运的不断改变,也能导致小阶段的命的改变。阴和阳总是处于一个平4衡的阶段,好坏循环往复!学习易经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能总拿那个预测现象来对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乱想,那什么运都不会来。积极的学习其中的精华,积极的吸收于利用,易经它只是能帮助你看到你将要发生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事物还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意志。

学习易经不是说我预测出来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结婚了。不是这样的,易经它是告诉我们万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极端的意思,解释为恰到好处。事物要符合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就象婚姻好坏,其两个人的结合,最好的结合是门当户对。这个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现在人不是要求这个,要求哪个,最终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关系也最容易融洽。为什么现代单身大龄青年这么多啊,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适合哪个位置,有些人经常说:宁缺勿滥!这种不符合规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学习易经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着作。《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5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你看,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你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说的好,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学的课程是不能叫自然辩证法的,叫辩证法还可以。宇宙中唯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讲不通了,只有国家才有界,地区才有界,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东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东西,那就不对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的辩证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经》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适的。看过《易经》后变的非常乐观,不管什么样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我阅读《易经》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会慢慢好起来,这就是穷则变吧!又应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你春风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当你悲痛欲绝时,应该告知自己,新的历程即将开始;当你青春焕发却一无所有,别要忘了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一切;当你的事业初成却不堪一击,别忘了自己的能力正处人生之鼎盛时期;当你为自己的身体与精力的衰竭而彻夜难眠时,别忘了你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一般人所不敢与之的;当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叹生之短暂时,别忘自己是饱经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当然,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变数,但我相信《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易经》给人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抗迫害能力特强,很多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读《易经》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理论的源头,没想到居然让《易经》深深地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过,我得感谢《易经》,给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易经读后感范文系列6篇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当读完作品后,我们内心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读后感实际上就是记录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感想。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整理的“易经读后感范文”,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1】

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2】

《易经杂说》读后感1000字:

南师的《易经杂说》,讲解通俗易懂,循循善诱,使初读者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中国人的一般观念,说道《易经》就想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江湖术士,好像学了《易经》就能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其实不然。

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是主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潮,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向前追溯这些思潮的来源,便是“易”。

“易”的意思是变化,将“易”字分开来看便是“日”与“月”。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如时间的流逝、日月的运行,这就是变化的法则。古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爻来解开宇宙运行的法则,囊括了为人处事的法则,这也正是古人的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颇深。

“易”的本意,宇宙星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易的卦象告诉我们,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变过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易经杂说》中说:“《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步步改变。同样,当生活中出现某种问题、冲突或者矛盾时,要清楚这些问题也不是突然涌出的,而是往日一点点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慢慢积累起来的,若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防微杜渐,同时,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对于人来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诗书,气才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渐变的道理。

分宫卦象图的变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这就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所以,“一切东西从内变开始”。同时不可否认,外卦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卦的变化,即外影响内,就像今天常说:“你成为今天的你,定是因为一些事的发生。”所以才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内在充实了,思想观念端正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改变外部的环境。

本书引人入胜,透过南师渊博的知识,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师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络逸闻,探玄寻秘,教我们如何读懂《易经》,从而学以致用,趋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3】

内容简介:《易经大全会解——易经的智慧》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智慧对于成就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本书对照易经中的卦象、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内容,将易学家的代表性阐释集在一处,可以说是一本易经智慧解读大全,十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易经全貌。

易经的智慧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是古老的智慧书,亦是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易经》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从易经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数理家领悟宇宙奥秘,军事家参悟兵法谋略,企业家亦从中找到经营方略……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作为人处世、规避风险的不二法宝。

易经的智慧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怀着一种心情前往,却将另一种心情带离.. 我不知道是否总有这种事件... 荀子一句话,彷佛点醒了很多:善易者不占.. 确实,《易经》讲的是世间万物.. 卦象的使然,涵盖万物,绝非占卜如此肤浅...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或许,真谛总是如此显隐.. 放在眼前,却需要自己寻求《易经》有太独特的地方......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4】

今天把《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看完了,大概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包括在地铁里的时间。这本书讲的道理比较浅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以前我还买过一本《周易入门》,可是好像有点看不懂,就没继续看下去。据一个同学说,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也是本不错的书。哪天有时间找来看看。

读完曾仕强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观念得到了纠正:

一、阴阳相对立。其实易经中的阴阳是不可分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卦有好坏之分。以前我认为有些卦是好的,有些卦是不好的。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大过,初看好像是犯了大错误,是凶险。但是大过也意味着改革和冒险,如果度过了险关,就会有一片新天地。对于创新来说,有时候必须要度过大过这一关。

三、易经是用来算命的。其实易经讲的是自然规律,是演化,是过程,而不是算结果。算命其实是周易的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你算出了结果,那么如果是好结果,你要不要继续努力?如果是坏结果,你难道要等死吗?你算的是心态,是调整的方式。易经的作用绝不至于算命。

四、命是不可把握的。其实,时也,命也。命并非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要靠你自己去造,种什么花,将什么果,这就是命。因果规律就是命。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5】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内容极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多爻辞;这是伏羲氏与周文王的贡献所在。二是“传”,原是为经作注解的,称为“十翼”(翼为辅助)。《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经典。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解读易经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读过易经,而且对那本中国最难懂书有敬畏之心而不敢随便尝试去看的人,以本书为入门还是不错的,因为很浅显,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但是读到后来会觉得很啰嗦……其实里面很多的话不过就是把白话说一遍然后告诉你每一卦或者每一爻为什么会是这么奇怪的解释,为什么莫名奇妙地会有猪啊羊啊的跑出来,为什么这个就是凶那个就......

易经读后感范文【篇6】

一日,与朋友小聚,听他说起最近《百家讲坛》里有曾仕强教授的讲座《易经的奥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外公家里曾经有过一本《白话易经》,出于对书的钟爱,喜欢触摸那种或厚厚的,或精致的书籍。那本书厚厚的,手感真好。里面的内容尽管是白话,但是还是有些艰涩难懂,也正因为此,对《易经》更加引发了神秘和敬重。后来也收藏过几本关于易经的书,但都大致翻阅,没有细读。

终于等到百家讲座讲完了,在网上搜集到相关视频,又买了一本书,对照书、看着视频,边听边看,边做记录,用了几天的时间,完整得听读完。也不由得获得了跟多感悟。再次打开曾经收藏的易经读本,明白了许多。

中国古代文化真是了得,当初如果没有焚书坑儒,今天的中国该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由此而论,中国7000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读《易经的奥秘》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

提起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他经营的松下电器至今依然声名显耀,他本人也被誉为“经营之神”,然而有谁知道,他的管理哲学就是中国的《易经》。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由于哲学上的局限性,已走到尽头,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这种危机,求得发展,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文化,于是以中国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开始大放异彩。

《易经》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则客气地称其为“群经之始”,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关于《易经》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它看做中国古代占卜用书,在我看来未免太片面了。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在当今社会竟然受到那么多中外人士的热切追捧,它对我们的个人事业和企业成长究竟有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就把自己学习和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易经的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其中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就是在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易经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六十四卦更是耐人寻味。《易经》乾卦告诉我们:不论你是身处“潜龙勿用”阶段,还是已达“飞龙在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下都要懂得适时调整和应对。乾卦的卦辞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元、亨、利、贞,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我感悟到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好的品格,还要懂得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懂得固本培元,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执行力和控制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乾坤卦的这句卦辞成为了炎黄子孙做人做事的准绳。它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我们做事就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土地的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我们做人就要象大地一样,要积累道德,才能承担事业。历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行,如孔子,几乎达到了忘记吃饭、忘记忧愁、忘记年龄的地步,他激励学生们要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清华大学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正是对易经文化精粹的传承。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的竞争说白了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构造。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而《易经》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我们更应该汲取其优秀基因,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乾德如天高,坤德似地厚。翻开报纸,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做为个体,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学了《易经》我们就会明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一件事情达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的方面,一个人倒霉到了极点就会开始走运,自古荣辱周而复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握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呢?

《易经》说:“踩到地面上的薄霜便可以知道冰雪寒冬要到了。”我也经常以此教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洞察力和警觉力,要有预见性,很多不好的工作习气也不是一朝一夕偶然产生的,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学习《易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参透,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读后感《易经的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易经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