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 地图 >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读《习近平用典》有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近读《习近平用典》,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谁?答案是苏东坡。是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让我们借古人政绩观呼唤以民为本以廉为首的官员人格。苏东坡。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旅程,总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舍得抛弃、懂得忍痛割爱,脱去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物质和思想,剥去自己丑陋外衣,去除身上束缚,才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只有无所畏惧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美,才能长出生命的翅膀。苏东坡那种屡遭挫折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最喜欢他的所在。

苏东坡,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名字,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更是一个亦官亦民,为官为民的人物。在古代黑暗官场中,苏东坡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照亮着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的心。人格魅力,是一个领导者在工作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格,是一个领导者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不否认作为领导者大多都具备了胜任本岗位工作的才智魅力,但未必就有作为一个领导者具的人格魅力,而作为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必然在生活中得到表现,在工作中得到张扬。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些官员的蜕变,不是偶然的,蚁穴失察必崩大堤,小贿不拒定成巨贪。我们不难想象,那些把重金衬托的世俗人情,把逾越法纪的生活方式,当着潇洒走一回的领导人,等待他们的不是美好的世界,而是冰冷的锁链。

如果在工作决策中常常搞一言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就是因为一个贪念,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步一步堕入贪腐的深渊,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是的,它腐蚀的绝不仅仅是千丈之堤,而是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读《习近平用典》,既对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苏东坡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但一直坚持为官以民为本,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即使是在被贬后,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这与习近平对好干部的标准是非常契合的。

从这些典故引用中, 我们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乱用,有权不能任性。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做到依法行权,透明行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认清贪欲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的尽头是毁灭,只有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做到不看人头,不看来头,不看势头,不走邪路,不闯红线,严格依规办事,依法行政。才能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是的,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需要一种自警、自励的觉悟,需要遏制非道德的欲望。古人云:人正千夫敬,官清万人服,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慎独、慎微、慎友,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才能做好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如翠竹般立根原在破劣中,深入基层,在千磨万击中砥砺,在千磨万击中实践,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朴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让自己和人民大众心心相印,无缝集成,时常掸去身上的灰尘,端正自己的衣冠,时刻牢记创业至艰,守成至难的道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广大共产党人的身上重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习近平用典》读后感1500字


《习近平用典》读后感1500字范文: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好书之天下篇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贵溪发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自开通“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好书”栏目以来,平台已刊发90余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话中引用的经典篇章,让广大党员干部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坚持每天阅读专栏文章,已成为我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把思考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乐趣、一种有益的工作方式;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思践悟、卓有成效。

学习了“贵溪发布”3月2日推送的文章“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好书之天下篇: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让我感触良多。“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21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所作主旨讲话《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经典用语,源于唐代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一文,意思是说,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水是由点点滴滴长期积聚才长流不断的。两个“积”字,突出了量变的作用。不断的积累,山可高,水可长。其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这样的经典词句,比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铁杵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刘禹锡的“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与《荀子·劝学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乃一脉相承,更是一种升华。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注重日常积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学习工作是如此,干事创业更是如此,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集聚点滴努力,才能铸就成功。

塘湾镇取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塘湾镇历届班子及镇村干部的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全体塘湾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汇聚起磅礴力量,努力为塘湾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凝聚更多的人气、争取更多的机遇,读书笔记努力使量的积累再上新台阶,促成质的飞越。同时,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全省,放眼全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力争把塘湾打造成“文化名镇、旅游古镇、生态强镇、教育新镇、商贸重镇、宜居小镇”。

山积而高,重在日积月累;泽积而长,彰显上善若水。要做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实现塘湾镇跨越式发展。

一是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将在全镇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强化镇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重点打造大桥村、塘湾村、港西村、塘湾居委会等4个党建示范点;规范工程领域建设及干部作风建设等制度,突出党建引领,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提供扎实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以旅游发展为主线,进一步盘活资源提升塘湾人气。着力打造唐甸夏家谷酒文化旅游示范村及唐甸夏家至集镇门楼文化景观长廊;着力丰富塘湾古街旅游业态,对古街危房进行修缮,制定政策,激励各式原生态产业入驻古街,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古街、留在古街、爱上古街;着力构筑一座塘湾古村,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开发理源心学文化村、芦甸书画村、江坊水村、白果梯田民宿游、醉霞生态游等优质资源。

三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高标准建设唐甸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推进集镇居民小区改造整治、新区大道景观提升、集镇二期污水管网改造、古街文体活动中心及古街消防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与宅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建设富而美、特而强的新农村;重点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依法治镇”,确保社会稳定,营造安定祥和的宜居环境;重点强化督促落实,保证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用行动诠释“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的内在要义,奋力谱写富裕美丽幸福塘湾新篇章。

作者系塘湾镇党委书记舒绣华

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有感精选

2017年度新战士 杜家乐

读《习近平同志致南开大学入伍新生》后有感

(杜家乐)

泱泱华夏,赤子之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个和平却不安宁的时代,有无数评分的人展现出了自己伟大无私的已面,南开大学的8名大学生穿上军装,投笔从戎,毅然决然地踏入军营。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的是无悔人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说的那样,他们是值得鼓励与称赞的时代先锋队,用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去报效祖国,他们是值得肯定的,他们都是祖国的骄傲。

他们是时代的领军人,即将加入军队与我们并肩作战,他们是榜样,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知识,充实自身在学识与技能上的缺失,我们将是战友、是兄弟,一起在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道路上浴血荣光、越走越长。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批人,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站在人民的身前,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2017年度新战士 曲鹏冲

用热血为国封疆

(曲鹏冲)

小引:参军报国是一种义务吗?不,那是一份梦想。

古有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弃笔从戎报国志;今有南开学子“暂别校园,投身军营”携笔参军爱国情。从校园到军营,这并不是简单的环境转换,而是梦想的一种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的那样:“南开学子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是的,在这个喧闹纷乱的当今社会,总会有那么一群有志青年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纵使青春短暂,即便年华将逝,他们也不忘初心,将青春献给祖国,把热血洒在疆场。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弃笔从戎”并不一定是一种豪情,但“报国参军”定然是一番壮志。

同样是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同样是入伍参军的热血青年。我对南开八名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感同身受。虽然从小我就有身穿军装的愿望,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我迟迟未将梦想付诸实现。记得那是一个阴沉的午后,“南海争端”掀起了全国守卫疆土的热浪,唤醒了我心中那沉寂已久的从军梦想。又是一个沉霾的清晨,“萨德问题”再次引发了华夏捍卫主权的狂潮,点燃了我心中早已按捺不住的报国热血。我不想再等待,祖国需要我;我不想再徘徊,祖国需要我。这个世界并不安定,党和人民应当捍卫。七尺之躯,怎甘安逸度过,铁血之志,必当投身报国。都说当兵苦,但那又何妨,苦难当头,方显男儿本色,这一副铮铮铁骨,祖国若要,给她便是。满腔热血任她洒,忠心铁骨凭她打。

对于刚刚入伍的我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仿佛也是在鞭策着我自己,它坚定了我的信仰,也放飞了我的梦想。它不仅是对我们爱国之心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报国之志的鼓舞。在这片红色大地上,若要一展才华,军营是最华丽的舞台;想要百炼成钢,部队是最难得的熔炉。新训期是军人打下基础的黄金时期,也是磨砺自我的重要阶段。我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奋力前行,精武强能,百折不挠。敢于吃苦,不怕受累,在军营里挥洒豪情;绝不抛弃,永不放弃,在训练中磨砺自己。我自豪,因为我穿上了这身军装,听党指挥,让青春迎接那战斗的洗礼;我骄傲,因为我穿上了这身铠甲,忠于祖国,让生命经历那汗水的磨砺;我珍惜,因为我穿上了这身戎装,忠于人民,让人生写下无悔篇章。

哪一只雄鹰不是在空中翱翔,搏击长空,越飞越高;哪一柄宝剑不是在熔炉中冶炼,千锤百炼,越炼越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男儿的气节与梦想,在军营的号角中飘扬;男儿的热血与豪情,在部队的红旗上绽放。

2017年度新战士 刘超

心得体会

(刘超)

“志士渴饮匈奴血,八千里路云和月。”背刻精忠报国的岳飞医生都奉献给了大宋王朝;“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面对腐败的大清王朝,明知是死,邓世昌将军依然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主席用他豪迈的胸襟和伟大的智慧,打败了侵略者,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每当读起这些豪迈的诗句,总有一种参军保家国的冲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决然地报名,携笔从戎;天津消防,一支向着光荣革命潮流的部队,我我便在这支部队穿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军装,要在这支部队开始我的军旅生涯。

今天,部队组织学习了一篇叫《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入伍新生》回信的文章,感悟良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个字活用的当下,伟大的强军梦越发越近,中国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得越发举重起来。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新生代的军人,我也决不负总书记的嘱托与期望,争取早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争取早日炼成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部队的生活很充实,从早到晚的合理安排,让我的生活作息变得越来越有规律,“令必行,禁必止”铁一样的纪律让我越发感受到“军人”两个字的含义;未来很遥远,但是无论何时都忘不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携笔从戎保家园”,既然选择了军营,就是选择了担当,选择了奉献。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刻苦训练,争取早日考上军校,早日向江东父老传递我的喜报,也早日为守护祖国报效这片神州大地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参军保家国,立志战沙场。携笔投军旅,拳拳爱国心!

2017年度新战士 扈印航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八名大学生回信之感悟

(扈印航)

近日来一封信在各个阶层广为传播,尤其是在军队之中。今天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读解了此信,看完这封信之后我感悟很深。这封信虽然内从不长但句句精辟,其内容引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之重视尤为可见。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发展飞快,已然成为世界之大国。祖国之强盛可谓国富民强,但这么一个大国没有一直精悍的部队是守不住的,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块肥肉。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一只不能保护自己的纸老虎,所以更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强大的重要性。我国现如今已然位列世界强国之林,兵强马壮,所以我们更要保证我们祖国的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先人用鲜血的生命打下的江山,到现在需要我们用知识、智慧与力量来保护我们的祖国。保家卫国不分边界,不分民族,我们生长在同一片天空下,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来捍卫属于我们的一方热土。然而作为现代化社会不同以往,不能再只依靠一腔的热血和满身的力量,更需要精湛的技术和充满知识的头脑,所以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投笔从戎,走进军营为祖国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另一片战场散发出自己别样的光芒,作为一名当代大学毕业走进军营的一名列兵,我在此呼吁更多有志青年奔赴军营,在这里开启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这里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觉得这句话不是很恰当。“当兵精彩一生,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才是对一名合格军人正确的理解。我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继续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负军队对我的培养,努力做好自己,做一名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今年9月是第十二个领导人员读书月。在项目开展领导人读书月活动中,我接触到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可谓是品读经典,锤炼党性。从此,我深深被它吸引,被它的每个故事吸引,被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从中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共收入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对内篇包括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文以载道,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每一位中国人应当学习和遵循的。开卷有益,困意全无,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应该具有怎样的自我修养,对于自己领导整个集体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廉政与勤政的楷模,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其中,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是作为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廉洁奉公,勤于政事,是领导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坐标。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廉政意识,做到严格自律,坚决抵制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要提高自身觉悟坚定信念,增强免疫力。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学习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做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政,不舍昼夜。只有做到勤字,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不断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领导干部既做到廉政,又实现勤政。勤政务实是领导干部的兴业之基,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更不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无所作为。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三要:

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职责,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把责任意识贯穿于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要坚定信仰、公道正派,求实创新、履职尽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要践行真抓实干、扎实苦干的精神,坚守一股不甘人后的决心、一种比学赶超的信心、一身拼搏进取的恒心,坚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融入群众一体,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前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书籍是我们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工具。读书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在第十二个领导人读书月中,读到《习近平讲故事》一书。这本书用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对自己的领导岗位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如果不学习,就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就做不好工作,学习永远是第一任务

项目领导班子人员是项目的主心骨,是整个队伍的的排头兵,是项目发展的领头雁。可见项目领导责任的重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做事,兢兢业业,要真真正正地把份内的事干到好处,干到实处,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突出执行力,对安排的工作要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

作为一名项目班子成员,我要学会细心,细致入微。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体现意识,细节体现水平。很多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细致造成的。只有在每一个细小环节上都做到心细,养成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才能使自身的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必须做到脑勤、嘴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只有勤奋才能更好地丰富自身的素养,才能更快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廉洁奉公,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要牢记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要求,深刻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克服侥幸心理,严守各种防线,坚持廉洁从俭。让廉政理念入脑入心,筑牢了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在实践中刻苦磨练,经受困苦的洗礼,使艰苦奋斗、崇尚节俭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做到公私界限分明,不义之财莫取。加重自律,管住自己,不要贪图小利,见钱眼开,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场艰苦奋斗的精神。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1921年,在****南湖的红船上寻找光明的先驱们,举起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开始书写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从被别人侵略的黑暗中逐步走向光明走向独立,从开始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贫困国家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农业第一大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从贫困走向富强,从迷茫走向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于当前国内外的形式特点,围绕着治国理政、国内外交等多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观点,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编成书,仔细阅读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新促发展,描绘新蓝图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书中也以大量的篇幅,从多个方面体现了改革的总体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多方面的改革思路。改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改革再难也要推进,要有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决心。那么从自身来讲,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当今多元化的需求当中,想要在金融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也应当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像当前公金部门推出的“招财猫”、“公司一卡通”、“票据池”等业务都是创新的体现,也正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推出符合客户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我行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激流勇进,所以要坚持改革创新的思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彰显为民情怀

每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都于农业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也提到了自己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岗位之间的锻炼,也正是这样才对中国国情了然于心。从字里行间也能够感受到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怀。总书记也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治国理政应当如此,在工作中更应该如此,作为企业来讲,其企业文化当中包含有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这是以人文本的重要体现,产品的涉及推广过程中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迎合客户的需求这是以人文本的体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才能更加长远。

三、作风建设,顺民意、赢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并且出台了八项规定,并以此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提出“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得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得到整治。在党中央的要求下,作为银行从业人员,行内部定期开展合规学习讲堂,同时总行法律合规部颁布了“十项禁令”要求每个员工认真学习,在办理业务的过程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坚守合规底线,严格要求自我。因为只有作风扎实了走的才能更远,更稳。

四、重担当,尚实干

书中有句话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担当精神,在工作中不能好高骛远,而要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在工作中迎难而上,打牢自身的业务基础,不断在磨练中砥砺前行,提升自我。

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也会像以上所说的那样来严格要求自我,承担起自己肩头的重任。最后也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衷心的祝党生日快乐。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史,从中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展现的理论勇气、雄韬伟略和历史担当,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特有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让我从内心深处增进信赖拥戴。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就是一部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一部苦难辉煌的革命史、一部矢志不渝的求真史,客观详实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理想信念、丰富实践经验、卓越领导能力,为我们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提供生动的教材,从学习中切实增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xx大大以来巨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核心为我们掌舵,使我们有了主心骨,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离我们更进一步了。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教育,要发自内心地增强对党的领袖的崇敬之情,要用实际行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要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向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担当的务实情怀看齐,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办好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实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从习近平总书记成长之路 学习积蓄厚实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四个阶段,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有一种信仰薪火相传;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有一种磨砺百折不挠;三是习近平总书记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有一种奋斗脚踏实地;四是近平总书记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我党领袖有一种梦想强国强军。

四个阶段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学习近平总书记成长之路,也就懂得了基层工作所积蓄蕴含的厚实之力,基层工作可以为干部增强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增强解决农村问题的能力,中国农村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就是要解决好中国农村的发展困境,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治理农村的岗位平台,磨炼了干部的心性和意志,也为发展农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增强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农民的拥护就是执政之基,基层干部要重视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构筑良好的沟通平台,紧密联系、团结农民群众;三增强促进农业发展的能力,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归根结底要靠农业的发展,基层干部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更能深入推进农业的加快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要学习习主席脚踏实地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下乡当知青,到20xx年xx大大召开时的工作履历,可以发现这44年中,他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领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般军官到军委主席,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历经几年、都扎扎实实、都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正是经过一步步丰富而长期的实践锻炼,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一经站上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岗位,就立刻展现出非同凡响的伟人气魄和领袖风范。这种气魄和风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以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周围的力量,一种能够鼓舞和感召13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戮力奋斗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党的核心!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作为普通党员,我一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农行深圳宝安支行 肖强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近期拜读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深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的力量,那种不逊于千军万马的力量。

此书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部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用语,书中类似生动深刻的"习近平总书记语录",被分别收入成"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4个部分,并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是一本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一本让我进一步领略中央治国理政的内涵思想和读懂中国的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阅读完此书,我陷入掩卷暇思之中、沉浸在语言美词句佳之中、沉思在总书记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之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这一儒家思想来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真谛。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不但"外行"很难领导"内行",即使是"内行"也需要终身学习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如果仅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作为农业银行的干部员工,在我们无法成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时,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服务于这个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也不乏诗文的引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引经据典篇。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是古代议论文和典故而非诗歌。而国学经典所体现的并非文采而是哲学。能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定有其能支撑其流传至今的智慧之所在,有其仍能指导当今的客观规律之所在。正如书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我们来说,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无论处理多大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客观规律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不仅要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历史,也要跟着总书记学哲学,用更大的世界观去洞悉世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了更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就会更容易地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再总是用自己短浅的目光去衡量世界并因而烦恼不已,耗费过多的精力。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务实,去学习,去自我革新。书中亦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期,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这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不断革新自我。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更要根据所学的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理论应用实践。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为我们展现了总书记丰富多彩的语言以及驾驭语言的精湛艺术。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儒家思想到"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古语文字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俗语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汇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从"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的连接群众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连接社会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连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时刻连接着地气;从"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外交智慧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国家智慧到"人心就是力量"的群众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更蕴含了丰富的智慧。

当然,高超使用语言的艺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伴同优良的思想作风自然获得的,它必须刻苦的学习,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语言的使用体现文风、党风、政风问题,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为人民办实事的情怀,再加上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才能形成优良的、实事求是的文风。习近平总书记犀利而又易懂的语言、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平实而又真诚的风格蕴含着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大众性的引领力量,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来自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作为一名现代商业银行的干部员工,我们应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需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问道有回声,承诺必办结"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农行的干部员工,我们更应有深厚的修养,我们更要做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受得起吹捧经得住屈辱"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集思广益,统筹大局,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讲透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用富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平易近人的生活语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人们日常实际生活的"无缝"对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树立了出了里程碑式的典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我读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信心,而信心是动力的源泉。我坚信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我们作为农行人要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行梦而奋勇拼搏。

如今,新时代的新事物承载于信息之上,以其强大的衍射能力充斥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大而杂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很容易被混杂其中的垃圾信息误导。不畏浮云遮望眼。时刻不忘加以修身,加以养德,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正确的航向上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肖强,农行深圳宝安支行员工,热爱阅读,喜欢在空闲之余,左手端一杯香茗,右手捧一本好书,品茗品书,茶香书香,享受在文字间游走,在篇章中思索的乐趣。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一经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部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7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不仅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政治素质提供了生动的范本,也为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连日来,反复品读此书,深受教育和感染,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一、矢志不渝的理念信念。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插队落户,一干就是7年。这是他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但知青时的习近平并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吓到,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逃避退宿、畏惧不前,而是主动过好“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一个个关口,勇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磨砺中增长了见识才干,锤炼了意志品格,夯实了信仰之基。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从那里起,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奉献的集体人格,就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7年”。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培养了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7年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生活历练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总书记后来的整个成长、成熟、成功乃至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7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扎扎实实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校正好人生的坐标原点,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培养坚定执着的信仰追求,在经受艰难困苦中锤炼成长。

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以人民利益至上。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今时代,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根本追求,始终心系群众,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句话落到实处。

三、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等,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贫困边区走访与人民群众谈话时,不仅说话接地气,也总能说到点子上,说到人民群众心坎里;他在发表讲话、演讲时,也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的学习积累密切相关。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四、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7年知青岁月“让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使我拥有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身置于群众中,会使我感到非常踏实,非常有力量。”正是在那段岁月,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村里吃水困难,他就带领村民打了一口吃水井,冬天下到水里往外挖泥土和石块,站在刺骨的冷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他下决心办沼气,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烧柴的大难题。他给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有效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了5大块“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的耕地。他还办了一个代销店,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青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间,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过去一到春天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一时间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他上大学离开的时候,群众都舍不得他走,十多位村民一直送他到延川县城,依依惜别。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不同场合讲过这样一些掷地有声的话:“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五、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在梁家河村父老乡亲眼里,知青习近平具有敢说、敢做、敢担当的性格特点。为了解决村民的照明和燃料问题,青年习近平决定到四川取经学办沼气,一些观念保守的老年人直接反对:“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要带领社员们在村里打淤地坝,有人议论:“搞不好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要办代销店,有人担心被扣搞副业的帽子,如此等等。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青年习近平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讲规划,讲道理。村民们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不搞形式主义”“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评价,都是梁家河的乡亲们用来赞誉青年习近平的。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那样,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的那样,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作出业绩,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近日,根据部机关党支部要求,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百姓、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把青春挥洒在黄土高原,在知青岁月里打磨人生。细细品味,启发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我们青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崇高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强的理想信念,就能抵御住各种风险诱惑和困难考验,就能以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的姿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6岁,是全国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又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但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抵触,没有怨言,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与群众一起干。我们当代青年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定自己的脚步,树立正确的理想,立足于自身岗位,不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

我们青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学思悟践、知行合一的高尚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那种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恶劣条件下,依旧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读书,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坐下来看书。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想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伟大的时代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当代青年人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始终坚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拜人民为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我们青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人民、服务于民的伟大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七年岁月中,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一块吃、一块苦、一块干,村民接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帮助了习近平总书记,村民的质朴和善良感动了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着乡亲们,用自己的奉献回馈着老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用七年时间,扎根中国最基层,贴近中国最底层,与普通农民朝夕相处,在服务群众中了解了农民、了解了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他的奋斗历程是青年人不负韶华、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生动案例,是青年人勇担历史使命,关心人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生动表达,是青年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光辉典范。青年是树立远大目标和筑牢思想基础的最好时期。时代在呼唤,我们没有理由不向前。风劲帆满,远航正当时!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范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按照课程安排,我代表第七组学员就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悟和大家学习交流。

根据党校的学习安排,我认真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进行了阅读,读完全书,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之情。下面我讲几点感悟。

一、肯读书,善学习

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不仅学习政治、经济、哲学,还学习军事、古典文学等大量的书籍,在本书p56页中提到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依然起着作用,发挥影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一些必须具备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的学,踏踏实实的学。王琳老师以及朱玉莹老师在授课以及开场白和总结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老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借用书中一段话形容他们,总是充满自信,谈笑风声,越听越觉得有味道,有特点,有内容,越听越爱听,越想听。这种学识,这种修养,是她们多年磨一剑的结果,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二、真抓实干、巧干,实干的基础上加巧干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里人踏踏实实地干,齐心协办搞好工作,有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科学分配工作,从修建沼汽池、铁业社、代销点等工作一点一滴的做起,其中两段话感触颇深,p65中提到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p332页中提到一定不要轻视工作中的那些小事,做大事的人都是以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起来的,而人的情操也是从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我给大家讲两个细节,七组学员新材料产业园区的戚春林主任作课堂笔记的时候,每页都在左上角或右上角标注序号,给我很大的启发,这就是巧干,很多同志不知道笔记怎么写,写多少,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时我兼任财务科长,也找到财务工作怎么干的突破口,从细节做起,巧干会干,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为我树立了榜样。另外早上克老师授课的时候,讲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时候,只有戚主任讲到读Yao,这也是他踏踏实实地干,认认真真学习的结果。

三、沉下心来,行稳致远

重温书中两段话p417页,走山路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越是遇到困难,越不能着急,一定要慢下来,稳下来,才能克服困难,走得更远。行稳致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p117页,把一个干部真正沉下去做一个村的工作,了解情况并处理一些问题,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真正落下去,确定能比较实际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那时候就开始沉下去工作,和现在提出精准扶贫也是有联系的。

针对纷繁复杂的办公室工作,只有心沉下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踏踏实实地干,认认真真地干,改进工作方法,会巧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竭尽全力努力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后,我将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为契机,立足自身岗位,踏实工作,挥洒汗水,为荥阳经济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我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年岁月的一点感悟,同时感谢市委党校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如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听“习近平寄语“有感 (450字)


做人要有勇气,不能碰见生活上的拦路虎就退缩,勇于挑战就有胜利的机会,退缩则一点儿成功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做人要讲诚信,答应的事情就必须得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三思,不要轻易答应。不然,他人都会对你有一定的看法

做人要懂励志,经得起种种风雨,走得了千山万水,在自己催动下,鼓舞下,自己才能长见识,才能成功!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做人要会深思,在做大事时,要会运用深思这点。所谓三思而后行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会深思,不论大小,这也叫做细心。

做人要有追求,当然,做人必须必备这一点,美好的追求将是你走向成功之前最好的开端,将是你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做人要绝私心,每一个人都会有私心,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私心膨胀,自己一定要会制止欲望,不让自己一错再错下去!

六年级:朱苏湘

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汲取精神养分 锻造无悔青春

29名受访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于是,这样的一本口述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发行了。它是我们一面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镜子,更是我们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此书给了我青春的答案,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干作风。我将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锻造自己无悔青春。

以苦干实干精神为青春筑梦。青春没有实干,梦想就是空想。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带领一个村的群众修灌溉井、修沼气池到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全面小康社会,一步一个脚印,他用实干精神诠释了党员的本色。基层很辛苦,也能锻炼人,我们基层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党员干部“大走访”,切切实实做实事,让青春年华在奉献中升华。

以爱民为民精神为青春着色。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时,得知一个老党员的老母亲过世了,习近平和一起插队的知青前去看望,因为顾忌当地的忌讳,先是征求了家属的同意,然后才去给过世的老人恭恭敬敬的鞠了几个躬。这体现了习近平对待群众的细心和关心,更体现了习近平对基层群众的尊重和热爱。一句“近平真是个好后生”,真实的反映了基层群众对他的认可和肯定。“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这就是总书记一直以来秉承的工作理念,也是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践行的工作目标。

以艰苦奋斗精神为青春聚力。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一系列讲话和回信中,我们可以深刻感知他在艰苦奋斗中锤炼的意志品质。在成长和奋斗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有哀伤,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一代人,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勤奋好学精神为青春加油。总书记“在窑洞里的时候,就在炕桌上、抗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40多年了,知青的珍贵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之中,但绝对没有褪色。发展,对于青年人来说,未来之路虽有困惑,但注定会越走越宽广;攻坚,对于青年人来说,前方征途虽有荆棘,但注定会越走越光明。贯穿于这个过程的,有一份永恒的坚守,叫做不忘初心,有一个常新的镜子,叫做榜样力量。对标看齐,方能补齐自己短板,愿年轻一代的自己,能在基层一线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刚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有很多感触,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下,一个是梳理自己所得所感,第二个则是想跟更多青年朋友推荐阅读这本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2017年8、9月份出版的,印象很深,当时是由团中央带领广大青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特别是青年干部,可以说是推荐必读之书了,这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本人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初没有特别在意,也就没有做到相关的学习要求,现在想起来很惭愧,如今有机会我借到这本书,利用一些时间,很快读完了,并且很有感触。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相反作为一个工科男生,对科技和本专业的相关内容更感兴趣,所以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让我的同学、研友不太理解,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不合时宜,我能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还在任的学生干部,有很多事情,并且还要上课,在这个时期其余时间只能全部用来考研复习,才不会被别人甩在后面。我借这本书的初衷原本是换换心情,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稳定,对复习有很多好处,后来逐渐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不仅没有选错,而且我还“赚大了”。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字数在31万字左右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的前身是16年11月到17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刊出的采访实录。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全部以采访实录为内容的书,里面共有19篇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含“当年的知青”、“当地的村民”和“各界人士”共30人左右,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种种经历。

1968年底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出现。正在北京八一学校读初中的习近平还不满16岁,没有到去插队的年龄,却执意要随高一两届的学生去陕西省延川县插队,最终分配到了梁家河生产大队,开始了他在黄土高原上的七年知青岁月。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过四关”、“坚定执着”的入团入党、在赵家河搞社教、修厕所、打坝,成为梁家河大队支书后办沼气、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

这本书所描绘的情景,都具有很鲜明的时代背景,这七年处在“文革”期间,老实说,我对这段历史细节知之甚少,这本书很大的充实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清晰的看到当时国情在最基层、最贫困地区的真实表现。简单概括总书记当年的成长变化就是,从一个为了减少“迫害”牵连选择去陕北插队的年龄最小的普通知青,成长为所在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一心努力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的大队支书。接下来结合部分内容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是我们现在真的很幸福,在“文革”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国家又是如此的落后,在那种环境下更多的老百姓还在为温饱所发愁,他们中的青年可以接受的教育可想而知,而真正的知识青年则要放下书本,到农村去“受苦”,相比之下我们接受的教育,所过的生活要好太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情况就更为困难,由于他的父亲习仲勋无端遭到迫害(遭迫害前为国务院副总理),他被冠以“黑帮子弟”的身份,这样的“黑帮子弟”有不少,他的情况又是其中最严重的,这可以参考总书记在访谈中回忆当年知青出发的情景所说的话。如果说别人做事情从零开始,那他就是从负数开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不是告诉大家去找艰苦的环境锻炼自己,而是我们要利用今天美好的生活更好的去奋斗。

第二点感受是没有人生来伟大,但每个人都有改变的际遇和机缘。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初那种“迫不得已”和七年的陕北时光正是总书记的“机缘”,而在此期间他从一个普通知青,通过坚持自我磨炼,转变为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村民改善生活的大队支书,读书笔记就是他抓住的“际遇”。我们现在不用为温饱发愁,但是未来怎样与现在息息相关,可能我们的机缘和际遇在大学之后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大学不去磨炼自己,损失的就太大了,我作为大三学生能看到的会更多,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完全拉开了层次。没有人生来伟大,当年从梁家河走出去的习近平,谁能想到如今成为了我们党的总书记,和自己同一个起跑线的人,可能速度要比自己快,但这不是让我们就此放弃的理由。

第三点感受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一生。这本书几乎受采访的每个人都提到了总书记这七年是怎样学习的,他初到梁家河就带了一箱子的书,正如老乡所讲“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常常是劳动完了看书到深夜,有时候忘记了时间,同住一个窑洞的知青们都很佩服。还有就是阅读一本书为主,以其他参考书籍辅助来读,我对这点感触比较深,这就像是课本里有一个知识点不清楚了,我们现在多会去网上拓展知识面类似。当时那个环境,知青们想要学习就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自学了,并且还要挤出时间,一想那时吃不饱饭,还有强度很大的劳动,真的是不容易。这种学习习惯不用想也知道将会贯穿总书记的一生,所以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诗词、典故信手拈来。那个时代总书记尚且如此,我辈青年如何?

第四点感受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青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七年对他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这本书中有全方位的体现,比如从生活环境较好的北京到生活环境艰苦的陕北黄土高原,让当时的总书记真正的了解了国情,了解了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并且通过这七年干的那么多不容易干的事,也让他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多多少少会有这七年的积淀。在采访原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同志的实录中,有提到总书记说过的“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理解,还有采访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同志的实录中,四个方面概括的陕北7年对总书记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也是非常的直观。我们现在是大学生,可能小学、初中和高中,我们的视野主要在课本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基础知识上,而到了大学,我们处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里,更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三观,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成长环境,“系好大学这粒扣子”。

其实感受还是挺多的,比如了解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背景、知青们的真实生活、文革期间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状况、陕北这片土地的神秘色彩……对我来说这就像是个新的“小世界”,用文字难以描述。包括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让大家看到我怎么理解,只是希望有人通过我知道了这本书后,自己去阅读,去领悟。我写完这篇文章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想到的都写到,我也没有好的文笔,那些优秀的文章里“我们应该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我也写不出来,但这篇文章却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我很感谢我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种种经历,我认为我系好了大学这粒扣子,这也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粒扣子,接下来我剩余的大学时光献给了考研,差的就是这最后一个“结果”。

刚刚看推送了解到,前几天出版了一本名叫《梁家河》的书,共10万字左右,分为四个部分,有兴趣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最后我想用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大标题与大家共勉——“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把它理解为不忘初心,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的初心究竟是什么,那就抓紧时间向自己证明吧。

读一本好书,受益终生。作者:宋梓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有感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近期,我仔细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访谈实录,尽管我自己离开农村基层的工作已经三年有余,但从这些充满青春气息和泥土芬芳的文字中,从他人讲述的这些故事中,仍然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共鸣。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从走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大多都是迷茫的,信仰、理想、青春都在高高的房价中如支离破碎的梦幻,我随着大流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村官,所以最后考上了大学生村官的我,感觉也只能算是找到了一份工作,根本谈不上现代版的“上山下乡”,因为对于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我先天怕狗,报到那天县委组织部发的T恤上印着鲜红的“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八个大字,却让我想起可能面对着满村乱窜的土狗,让我深深的感到恐惧。

农村基层真的艰苦吗?我认为是快乐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1955年12月毛泽东主席对《大李庄乡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批示中的一句话,自此开始,广大知识青年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热潮。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这七年的时间,尽管书中的人们诉说了当时身在山中的种种困难,但我读到的是他们扎根农村的热情、建设祖国的豪情和在阳光下的快乐。梁玉明走进窑洞抖动裤腿他们笑了,消灭掉一盆酸菜后他们笑了;蘸着酱油吃瘦肉时候他们笑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也笑了,当我与一同报到的伙伴们一同下村、在深夜里值守秸秆禁烧岗位、一起吹牛打屁的时候,农村基层真的很快乐,所谓的艰苦,也不过是调节剂而已。

农村基层真的忙吗?我认为真的很忙,但忙不是没空学习的借口。习近平在梁家河并没有忘记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当时,我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我的第一位领导,在我们到岗工作的第一天就告诉我们“学习是头等大事,既要学习农村的工作方法,也要准备考出去,你们不能也不可能干一辈子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在前村官在后,说明你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其实我们也并不知道能不能考出去,但是遇到这样一位通情达理又鞭策我们的领导,实在是一等一的幸事,于是我们也玩命的学习。

农村基层能锻炼我们什么?我认为是精神。年仅17岁的习近平“敬爱的父亲已经受到了九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困境,习近平没有消沉,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事,做村官期间借着政策的东风带领群众创业,成了我们几人之中第一个靠着自己的力量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煞是让人羡慕。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在村官期间能吃苦能战斗受得了几番磨砺,他也并不会有这样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在奋斗中快乐,国庆假期找他出来小聚,他也坦陈,对那段时光是磨练、是成长,也使得他现在更加珍惜妻儿、珍惜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曾经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我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应该了解你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其次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地把工作落到实处。现在看一看周围的同事,大多是在农村入的党、在农村明白了信仰、在农村了解了群众、在农村找到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充分证明,广大的农村群众才是我们走上社会后最好的老师,即便以后离开了农村基层的工作,也能让人受益终身。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篇


读《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1)

它是一本多个受访者口述历史及其细节的采访实录,受访者包括曾经与习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当地村民以及当时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了习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同时,这本书也拉近了普通群众与大众领袖间的关系,在思想、人格等各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实践出真知,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梁家河村支书的时候,做了一系列题便民惠民的事情,比如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等等,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人民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如书中的一段话我们选习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作敢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干部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这是我们基层团干部要认真学习的地方,多为青年干实事,干好事。

读《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当年的知青、村民的访谈实录合辑,其中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只有真实的回忆和生动的细节。但从这些朴实的讲述中,我收获良多。

第一,继续深入学习《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知青岁月反映了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起点和成熟过程,了解他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第二,继续深入学习《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虽然年纪很轻、阅历尚浅,但陕北农村艰难的生存条件、农民贫苦的生活震撼了他,教育了他,使他从那时起就树立了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第三,继续深入学习《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一步锤炼意志品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习近平总书记在插队期间可谓生活环境艰苦、政治处境恶劣,但他从未怨天尤人、消沉堕落,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磨练,在困境中完成了蜕变,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第四,继续深入学习《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一步提升个人修养。访谈录中,许多知青和村民都提到习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酷爱读书,在艰苦的条件下和繁重的劳动中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大家应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追求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读《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发动机。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锻造我们的心智和心志。七年知青岁月,是习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就要经受苦难的考验,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七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

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习近平插队期间,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他勤奋好学、夜以继日。他读的书中,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本质,历史能帮助他看清发展规律,文学能帮助他丰富精神世界。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

矢志不渝是民生福祉的保护伞。为群众做实事,是习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实事求是,了解当地实际,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法,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喜欢《读《习近平用典》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少年读史记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