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这个夏天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这个夏天读后感1000字

这个夏天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10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1000字,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1000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00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00字

  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现实意义,处处透漏着一种灰色的幽默。所以就有这个题目。

  这本书是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写了作者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对各种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主人公驾着自己的一台车,为一个朋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简单的旅程,而这部车有个独特的名字就叫:1988,还是改装之后的一部车,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书名中的1988所谓何意,作者还讲述了这本书命名的一点波折,本来这本书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在这期间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想过要换书名,但却又找不到更合适它的名字,它运用了有一个比喻,个人觉得很符合自己有时候的想法:“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经为她想好了名字,并且叫了一年,忽然间隔壁邻居比你早生了一个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后,发现其实你内心已经无法更改。最后她还是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00字

  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现实意义,处处透漏着一种灰色的幽默。所以就有这个题目。

  这本书是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写了作者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对各种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主人公驾着自己的一台车,为一个朋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简单的旅程,而这部车有个独特的名字就叫:1988,还是改装之后的一部车,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书名中的1988所谓何意,作者还讲述了这本书命名的一点波折,本来这本书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在这期间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想过要换书名,但却又找不到更合适它的名字,它运用了有一个比喻,个人觉得很符合自己有时候的想法:“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经为她想好了名字,并且叫了一年,忽然间隔壁邻居比你早生了一个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后,发现其实你内心已经无法更改。最后她还是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一)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中国作家韩寒所着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一版于2010年7月6日【独唱一团一】刊发。小说延续韩寒以往的风格,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开创了韩寒公路小说的新概念,新品牌,较之之前作品有更鲜明的人一性一,更深的现实意义。

作品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一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一精一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象的念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此问世。

1988其实是个悲壮的故事,这本书以我与一个叫娜娜的女子相遇为开始,通过1988这部车为载体,开车上路,一路上见证了我们所在的社会里的千奇百怪。涵盖了各个阶层,当官的,上学的,教书的,做记者的,当编辑的,经商的等等。此后,故事里讲到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头也不回,留下孤单的我守着空荡荡的1988。1988是一辆报废的车经朋友之手,重新赋予1988生命,因为这台车产于1988,因此得名1988。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其中一段我和女朋友争论温水煮青蛙,表达了不同的世界观我认为温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觉得热,会自己跳出来。青蛙没有那么蠢,这就是现实。但是,后来的实验却是残酷的。我把火开到最小,我们看着青蛙在里面徜徉,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青蛙有些不安,变成了自一由泳,有些跃跃欲试,我对孟孟说,你看,它马上就要跳出去了,煮得再慢也都是这样,不要以为现实可以心改变你,不要被黑夜染黑,你要做你自己,现实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实不过是纸老虎??砰的一声巨响。孟孟赶在青蛙往外跳之前,一把用盖子扣住了锅,旋即把火开到最大,青蛙则在里面乱跳,。孟孟一手用力按住,一边转身直勾勾看着我,说,这才是现实。读到这里,我也是心惊胆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就在眼前,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个人是渺小的,也是无奈的。生活就是现实。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却可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增强我们的社会功能。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初衷,努力的向前。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温水煮青蛙的教训。

故事中的娜娜是这个社会的一种表象。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丑恶,虚伪的面具下面是一张张更低俗、更肮脏的嘴脸。生活中她承受着一精一神与肉一体的双重痛苦,但娜娜依旧单纯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她曾经想过去做其他的职业,可是除了出卖自己的肉一体她什么都不会做。她拼命的赚钱,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些可以说女儿几乎是她的全部,怀了一个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她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做自己这一行,送他去朝鲜读书。甚至为自己女儿将来不像自己这样沉一沦而不惜去死,也是她一直所执着的理想,是这个世界的希望。她告诉我们人应该诚实,诚实的去面对自己,不逃避,不放弃。因为我坚信,世界就像一堵墙,我们就像一只猫,我必须要在这个墙上留下我的抓痕??这话说的挺有想法,教会了我,要有见解。是的,是每个人都要有看待事物特质的见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接纳每个人的行为,而是去接纳他们背后的原因,去尊重他们。我们来到世上辛苦遭逢起一经,想要去证明自己来过,留下些什么给现实,每个人选择的不同,我们挣扎,顽强,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和理想抱负。无论是1988还是相一爱一十年,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深思考。我们个人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你得到的,你所拥有的能否让你快乐亦或痛苦。

我最终接到了朋友,带着他的骨灰和娜娜的孩子,我不知道她去了哪,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但是我依然会前行。文章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可我在想我们要和这个世界谈谈,可是我们去谈什么好呢?是选择沉默。还是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还是在沉默中灭亡。我想沉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自己。人一生,究其短短几十年想要谈的事情很多,需要想明白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是在相对的时间中如何去想,如何去谈谈是关键。其实用你自己的方式,立马去行动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你就是在和这个世界谈,和自己去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二)

第一次读韩寒的书,读出了反抗,无奈与悲壮。这本书很现实很有思绪。现实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不异于现实,比较灰色,不黑也不一陽一光,现实本来就是灰色的,纵然你多么多么看不惯世俗的一切,但它还是在你周围一陰一魂不散。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了主人公路子野与一位一妓一女娜娜三天的旅程,另一条是路子野对于童年以及过往的一些回忆。

一妓一女娜娜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她怀孕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她却没想打掉孩子,而是想要生下来抚养她。她甚至已经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直卖身供孩子读书,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话还要送她出国。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开始攒钱,好不容易攒了两万块,一万用来生小孩,一万供自己10个月的开销,没想到后来却被罚款罚光了。尽管如此,她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作践自己,而是想通过努力工作换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绝路子野是本书男主角,同时也是全书中最怂的一个人。他无数次试图逃避自己身一体里与那些先行者应和的那部分超越现实为理想而活的子人格,却又不愿意屈从于由娜娜代表的阅人像阅兵一样多的保有尊严平实过日子的现状,于是他在两者间无数次反思、徘徊、往返、纠结。他崇拜有知识正直追求理想的丁尽哥哥,向往敢作敢为的玩伴,然而他向往的这些人都一一死去。他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揭露人们的丑行,但是却遭到其他势力的影响,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还有,他调查了女友的剧组,本来想揭露他们没有按时发工资的丑行,但是,反而让这个剧组红了。

娜娜和路子野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与社会一些势力的强大,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逃避,只能挺一起胸膛面对,也许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也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尽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守护自己的心,温暖他人。

最后的结局是,随着娜娜象征的现实世界与先行者们象征的理想世界被死亡的力量所统一,陆子野终于找到了直面真正自我的勇气,活出了热血青年应有的姿态,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那里不再有旅伴。正如陆子野自己说的,我发现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温的,我总是喜欢看见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希望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我总是发现,当我在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天生佩服他们,希望他们身上的血能够温一热我的身一体。他们替一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上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

生活就是现实。书中说生活就是一个婊一子、戏子,什么都是,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切,你可以用所有比喻去给生活下定义。但每个人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生活按照它不慢不快的节奏一步一步,好比一个幼孩,不可能一出生就满月,一满月就结婚吧。在此,我要给自己以及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朋友们说,纵然我们看不惯现实中的许多不好的东西,也不必也不能太过于仰望星空,因为星空是没有尽头的,谁也看不到,倒不如从即日启程,脚踏实地,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力让自己以及自己关心的人生活的好一些。虽然我无力改变现实,但这并不代表我向现实妥协,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会合理面对现实,我的生活要在现实中行进,直到老去。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个世界谈,有人谈的很投机,于是他生活的很好很辉煌,有的人谈的很不高兴,于是他生活的很惨很黯淡,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生活有多么美好,有的却觉得生活有多么潦倒,有人给力未来,有人自一杀现在。你想怎样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一)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中国作家韩寒所着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一版于2010年7月6日《独唱团》刊发。小说延续韩寒以往的风格,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开创了韩寒公路小说的新概念,新品牌,较之之前作品有更鲜明的人性,更深的现实意义。

作品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象的念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此问世。

1988其实是个悲壮的故事,这本书以我与一个叫娜娜的女子相遇为开始,通过1988这部车为载体,开车上路,一路上见证了我们所在的社会里的千奇百怪。涵盖了各个阶层,当官的,上学的,教书的,做记者的,当编辑的,经商的等等。此后,故事里讲到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头也不回,留下孤单的我守着空荡荡的1988。1988是一辆报废的车经朋友之手,重新赋予1988生命,因为这台车产于1988,因此得名1988。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其中一段我和女朋友争论温水煮青蛙,表达了不同的世界观我认为温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觉得热,会自己跳出来。青蛙没有那么蠢,这就是现实。但是,后来的实验却是残酷的。我把火开到最小,我们看着青蛙在里面徜徉,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青蛙有些不安,变成了自由泳,有些跃跃欲试,我对孟孟说,你看,它马上就要跳出去了,煮得再慢也都是这样,不要以为现实可以心改变你,不要被黑夜染黑,你要做你自己,现实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实不过是纸老虎??砰的一声巨响。孟孟赶在青蛙往外跳之前,一把用盖子扣住了锅,旋即把火开到最大,青蛙则在里面乱跳,。孟孟一手用力按住,一边转身直勾勾看着我,说,这才是现实。读到这里,我也是心惊胆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就在眼前,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个人是渺小的,也是无奈的。生活就是现实。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却可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增强我们的社会功能。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初衷,努力的向前。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温水煮青蛙的教训。

故事中的娜娜是这个社会的一种表象。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丑恶,虚伪的面具下面是一张张更低俗、更肮脏的嘴脸。生活中她承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但娜娜依旧单纯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她曾经想过去做其他的职业,可是除了出卖自己的肉体她什么都不会做。她拼命的赚钱,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些可以说女儿几乎是她的全部,怀了一个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她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做自己这一行,送他去朝鲜读书。甚至为自己女儿将来不像自己这样沉沦而不惜去死,也是她一直所执着的理想,是这个世界的希望。她告诉我们人应该诚实,诚实的去面对自己,不逃避,不放弃。因为我坚信,世界就像一堵墙,我们就像一只猫,我必须要在这个墙上留下我的抓痕??这话说的挺有想法,教会了我,要有见解。是的,是每个人都要有看待事物特质的见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接纳每个人的行为,而是去接纳他们背后的原因,去尊重他们。我们来到世上辛苦遭逢起一经,想要去证明自己来过,留下些什么给现实,每个人选择的不同,我们挣扎,顽强,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和理想抱负。无论是1988还是相爱十年,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深思考。我们个人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你得到的,你所拥有的能否让你快乐亦或痛苦。

我最终接到了朋友,带着他的骨灰和娜娜的孩子,我不知道她去了哪,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但是我依然会前行。文章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可我在想我们要和这个世界谈谈,可是我们去谈什么好呢?是选择沉默。还是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还是在沉默中灭亡。我想沉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自己。人一生,究其短短几十年想要谈的事情很多,需要想明白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是在相对的时间中如何去想,如何去谈谈是关键。其实用你自己的方式,立马去行动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你就是在和这个世界谈,和自己去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二)

第一次读韩寒的书,读出了反抗,无奈与悲壮。这本书很现实很有思绪。现实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不异于现实,比较灰色,不黑也不阳光,现实本来就是灰色的,纵然你多么多么看不惯世俗的一切,但它还是在你周围阴魂不散。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了主人公路子野与一位妓女娜娜三天的旅程,另一条是路子野对于童年以及过往的一些回忆。

妓女娜娜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她怀孕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她却没想打掉孩子,而是想要生下来抚养她。她甚至已经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直卖身供孩子读书,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话还要送她出国。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开始攒钱,好不容易攒了两万块,一万用来生小孩,一万供自己10个月的开销,没想到后来却被罚款罚光了。尽管如此,她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作践自己,而是想通过努力工作换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而路子野是本书男主角,同时也是全书中最怂的一个人。他无数次试图逃避自己身体里与那些先行者应和的那部分超越现实为理想而活的子人格,却又不愿意屈从于由娜娜代表的阅人像阅兵一样多的保有尊严平实过日子的现状,于是他在两者间无数次反思、徘徊、往返、纠结。他崇拜有知识正直追求理想的丁丁哥哥,向往敢作敢为的玩伴,然而他向往的这些人都一一死去。他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揭露人们的丑行,但是却遭到其他势力的影响,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还有,他调查了女友的剧组,本来想揭露他们没有按时发工资的丑行,但是,反而让这个剧组红了。

娜娜和路子野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与社会一些势力的强大,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逃避,只能挺起胸膛面对,也许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也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尽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守护自己的心,温暖他人。

最后的结局是,随着娜娜象征的现实世界与先行者们象征的理想世界被死亡的力量所统一,陆子野终于找到了直面真正自我的勇气,活出了热血青年应有的姿态,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那里不再有旅伴。正如陆子野自己说的,我发现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温的,我总是喜欢看见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希望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我总是发现,当我在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天生佩服他们,希望他们身上的血能够温热我的身体。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上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

生活就是现实。书中说生活就是一个婊子、戏子,什么都是,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切,你可以用所有比喻去给生活下定义。但每个人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生活按照它不慢不快的节奏一步一步,好比一个幼孩,不可能一出生就满月,一满月就结婚吧。在此,我要给自己以及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朋友们说,纵然我们看不惯现实中的许多不好的东西,也不必也不能太过于仰望星空,因为星空是没有尽头的,谁也看不到,倒不如从即日启程,脚踏实地,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力让自己以及自己关心的人生活的好一些。虽然我无力改变现实,但这并不代表我向现实妥协,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会合理面对现实,我的生活要在现实中行进,直到老去。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个世界谈,有人谈的很投机,于是他生活的很好很辉煌,有的人谈的很不高兴,于是他生活的很惨很黯淡,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生活有多么美好,有的却觉得生活有多么潦倒,有人给力未来,有人自杀现在。你想怎样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450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450字
久仰作家韩寒的大名,一直想买一本真作来看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黄皮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开着1988驶上了318国道,在这不只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天气里。。。这是一部另类旅途小说,主人公在去监狱接1988再造者骨灰的路上结识了妓女娜娜。一路回忆起往事。刘菌菌.孟孟.丁丁哥哥.乃至配角的10号。最后怀孕的娜娜被查出了疾病,不能喂养小孩,得知后便不告而别。两年后我带着娜娜的孩子站在过道上,准备驶向另一个未知地。也或许,他的旅途从没停过。
韩寒一直想以另一种方式开辟小说,他也一向认为小说的文字和人物是次要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东西。《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起来中间的回忆毫无意义乃至就是多余的。但当你平定了情绪后,你会发现,讽刺的口吻下是对社会的揭露。
最受争议的便是妓女娜娜,本书女主角。许多人看到妓女这个代号甚至不屑于再动这本书,抱着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在一旁说道,说的什么?无非就是如何在外面玩弄着女人,在家却教育着孩子不要早恋的方法罢了。许多人感叹这本书的露骨情节太多,仔细想想,这是因为站在道德的方面还是嫉妒?指不定独自一人的时候还在家里打着电筒看。韩寒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想很多。为什么会有妓女?是社会的发展?那又何必阻止?或是这些人根本就走投无路!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文化。她们能干什么?政府又帮了她们什么?一味的打击,一成功便大肆宣扬,有给她们后路吗?
这本书还有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团体孟孟。一群为了出名在所不惜的人。孟孟是主人公的前女友。梦想当著名演员,被潜规则也不在乎,乃至后面还责怪主人公为何不把那段视频发到网上,那样她便可以名扬天下了。真可谓是名誉扫地也抵不过站在风口浪尖。这种人,很多。这些人比起那些妓女来,那个为了生孩子而努力工作的娜娜来说还不如。当然,孟孟最后也成了名镇一方的妓女。
倒回来,这本书是献给那些倒在路上的朋友和女孩们。好也罢,坏也行。总是陪伴过我们的,别在最后只会抱着他们的骨灰盒流泪。
我想,我也要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_1500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500字

我记得原来在高中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演讲稿推荐一本书,她问我,你打算推荐什么书?

我说,韩寒的《1988》。

她又问,那这本书你看了几遍?

三遍,我回答,其实我只看了两遍。

哦,老师很认真的跟我说,那你这本书理解的还不够深刻,一般只有把一本书读五遍以上才能对它要表达的东西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我。。。(牛逼)

这两天无意中从犄角旮旯里找到了这本书,顺便就读了一遍,确实有了些新的收获,但我想再读上两遍也不会有其他东西了,毕竟我现在能感受到的就这些,再说了,这本书本来也没有什么太深的东西。

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起码我是这样看的。虽然有几处很明显的在故意套用一些段子,不过总的来说还好,基本也能接受,书中传达的那种孤独和迷茫,在结尾后仍然像个乌云一般徘徊在我心头,久久不去。这种感受在本书中时常会有,真的是提供了不错的阅读体验。

书中的很多人物分了两个视角来写,像丁丁哥哥、刘茵茵、10号和临时工哥哥之类的,一个是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童年时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的他们,更像是一种符号,丁丁哥哥是”我”心目中最光明最美好的人,”刘茵茵”是穿蓝裙子的,我的梦中情人,”10号”是”我”的反面,他有勇气,霸道,”我”讨厌他的同时又很羡慕他,”临时工哥哥”就像大魔王,一直耍赖赢走我们的弹子,只有”10号”敢于反抗他,就像那屠龙的勇士,最后出了事,”丁丁哥哥”还会为我出头,帮我把失去的弹子都要回来。这时候的视角是单纯的,是片面的,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幻想,或者是期望。

另一个视角则是”我”长大后回想起这一切,并结合之后的经历,重新的审视这些小时候的玩伴。”我”发现,丁丁哥哥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他偷了摩托车,并威胁我不要告诉别人,刘茵茵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穿蓝裙子的梦中情人(虽然她确实有件蓝裙子),她只是个普通的,矫情并做作的女孩,10号也没有那么自信,他内心可能也隐含着自卑和羡慕,这等等等等。人性是很复杂的,比起小孩时代的单纯,成人的世界确实少了很多符号,可这些符号根本就不是符号,他们早就显示出了痕迹,只不过作为孩子的”我”看不到或者选择不去看到罢了。

关于爱情,文中写了两段,其实说三段应该也可以。头两段是刘茵茵和孟孟。

刘茵茵是”我”的初恋,像大多数男孩的初恋一样,”我”脆弱又敏感。天真、单纯的男孩初恋又怎么会成功呢?最终只能将这段感情冰封在自己心中。

孟孟,是”我”在身经百战之后谈的一个女朋友。这次”我”学乖了,不再轻易对人敞开心扉,做什么都带着一点防备,但最终还是在孟孟的攻势下慢慢融化,爱上了这个貌美的女孩。

他们爱对方吗?也许吧。可对于孟孟这种聪明懂事,又有野心的小女生来说,爱情也不过是个牺牲品罢了。

爱情,爱情,什么是爱情?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感情,可为什么就会有那么突出的地位,仿佛高高在上的样子,多少人对它抱有了不该有的期望,又在失望后对它发泄着没完没了的愤怒,明明是人看错了它,出事了却总是怪它。

第三段如果有的话,就是”我”和娜娜了。

萍水相逢,却又”相依为命”。

当娜娜说出那句”我只收10块钱”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妹子爱上主人公了。

虽然他们都不承认,虽然他们都很理智的不去捅破,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其实早就看的明明白白。

我这一段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鼓起勇气,说出来,是不是这事就成了?

然后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行。即使说破,对方也会否定,感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既然人家不愿意承认,捅破也没什么用。

有了爱情的火花,但却不能去发展和维持。

这么一想,我就觉得很难受,真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倒也有些开心的事。

我终于知道丁丁哥哥是怎么死的了。。。

《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来看看我心中的史铁生


关于地坛我所有的回忆都在这了,连同我的朝暮 连同那双过早被剥夺的双腿

我常于阴沉处出现,也偶然间于晴朗处打坐

我常年隐匿在这茂密的树丛 以便 将多余的我连同我的躯体,灵魂一同隐匿

于是我没再去理会顾盼的母亲

没理会四十九岁的母亲怀息着怎样的沉痛担忧

他来到这园内,于我的车轮间寻觅

是怎样的倔强 怎样的骄傲 拥护着我 去以小小的沉默,折磨我那智慧而坚强 的母亲

至今我坐在那棵旧树下,闭目凝神,仍捧着一颗悔恨的心

我于离开地坛和去往地坛的路上,琢磨上帝高超的编剧

我常常看到一对情侣,亲昵的 古朴的 从这园子的四季走过。涂抹了园子的暮色后,便急匆匆的离开 直到晚年而归 那份昨日的亲昵仍斜跨在男人的肩膀

我们没有相识,见或不见,都是这旧园的过往

我常常看到一位练歌的年轻人,我们相识于别离

大概是他已被美好的运气接纳,掺杂着曼妙音色的歌声和我的笔一同来,如今他走了,我 独自遗留在这。

命数如此,美好的运气终将不至。

我常常见到弱智的美丽少女和他的哥哥 我常常见到一位优雅的女工程师

他们于彼时 短暂穿过这古园的悠长岁月

成为我生命剪影的一部分 剩下的 全由地坛独独占去

我于任何时候都能来到地坛

阴天伴着阴沉而来,晴朗时抑不明快

大雨滂沱我携尘而来 带着悠悠的怨气 带着落魄衰败

当我于张狂的年纪失去张狂的姿态 地坛 宽容的接纳了我残缺的心

我常于此处发出诘问,我为何而生,何时去死

我或许是苦难病痛的收容所 可我笔耕不断 以此填补步履到不了的彼岸

我或许是上帝苦设的局 或许是芸芸众生不可标记的点

我 终归是我 我 向死而生 我 涤荡巨变

我把全部都托于地坛 将心路历程与我的车轮印一同留于地坛 把我青年的倒影留在这里 把啧叹怒吼狂骂 缝补在我坐过的树下 把一个青年所不堪承受的痛苦 寄给地坛的云雨 再把以后的彻悟 读给土地

地坛 只需让我的双脚踏进这片土地

便给予了一个苦难的人 全部的福泽恩赐

再见时

八千里云与路

唯有文字担此重任,证明生命曾经在场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2000字


以至于一路上我们都在调侃它,最终,却被它调侃了。韩寒的第一部公路小说,弥漫着一辆破车的汽油味儿和一个单纯的妓女的柔软香,一路颠簸绵延,直到这个圣母玛利亚一般的妓女获得了自己的宿命。这个叫陆子野(路子野)的男青年,曾经以为自己是不死鸟一辉,不小心把我是不死鸟一辉这么辉煌的一句话说成了我不是死鸟一辉从而被剥夺名号,落寞很久之后又被冠名以黄金圣斗士然后天天被打,很多年以后,他才知道自己谁也不是。

他曾经爬上小学校的旗杆,在迎风飘扬手脚酸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穿蓝色裙子的女生,他在人群中寻寻觅觅许多年,终于借查眼保健操之便,重新找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女生,确定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爱上的人,可是这个女生对他说,你是反革命。

我真的不知道,韩寒想说的,是对一个国家的爱,还是对一个女生的爱。正如韩寒所说,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多少男孩曾经梦想着自己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能够驾驶者心爱的车,载着自己的心爱的女人上路,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破车和孕妇。但是韩寒载着的,不是一个孕妇而已,是他用来写博客的世界观。青蛙被温水煮得很烫的时候,忽然从锅里跳出来,陆子野的丁丁哥哥说,你看,这才是现实。后来陆子野的第一个女朋友在路子野家里煮了两只青蛙,就在它们要跳出来的一刹那,猛地盖住了锅盖,路子野看着砰砰乱跳的锅盖,心惊肉跳,后来他心里怀揣着两只青蛙,爱上了这个女人。

就当他忘记了怀里的青蛙的时候,就在他对她说的话越来越多,而她的聆听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年轻的充满理想的女演员给他送了一份美好的礼物她的制片人拍摄的小视频。

陆子野载着姗姗或者说田芳或者说娜娜,在某条国道的夜色里驰骋,我就看见我年少时曾经仰慕的那个少年,像少年啦飞驰。

他是多么地意气风发,不长不短的头发在额前飘扬。他说他喜欢的人都很热血,不知道是自己喜欢热血的人,还是被他喜欢了就热血了。丁丁哥哥骑上摩托车,陆子野问他去做什么。丁丁哥哥说,我去和他们谈谈。我说,你和谁谈谈啊?丁丁哥哥唇边露出微笑,急切地说,这个世界。我说,哇噢。

后来,他抱着拯救1988的人的骨灰,把它们撒在江里,就像是撒落所有人的骨灰,丁丁哥哥,10号,还包括娜娜。最终那些骨灰落在他的衣服上,他掸了掸,却又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始终笼罩着他。

时间过了凌晨3:30,我在迷迷糊糊的夜色和清晨的一丝清凉中始终没搞明白丁丁哥哥是怎么变成骨灰的。

看了豆瓣评论我才知道,原来丁丁哥哥是死于那个六月。韩寒说他很想念他的那些女孩,不带们,不管她们解不解他的风情,也不管他解不解她们的衣扣,说出这么操蛋的话的男人,最终想说的,其实是他被世界解了衣扣。

每次看见网上有人义正言辞地说韩寒背后某个强大力量的时候,我就觉得好笑。

这么说话的人,大多数都是中年男人,他们总以为这个世界被另外一些中年男人支配着。

每次听见饭桌上有人质疑韩寒的意见领袖身份,我就觉得食欲下降。这么说的人都是一些意见领袖,我们这些文艺青年和他们那些愤怒青年听从这些人的意见,可是他们听不进去别人在说什么。我从没认为韩寒是一个意见领袖,也从没觉得他背后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要说有,那大概就是想卖书的路金波。这个陕西人我见过,他就是想卖书,而且吃饭的时候很温和。

我看见的,不过是一个有点叛逆有点哀伤的男青年,爱过一些姑娘,写过一些杂文的赛车手。你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他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并被我们这些女青年热爱一下呢?我的同事采访过他,据说他百毒不侵很难接受采访,于是我的同事惴惴不安好几天,通过很多渠道试图联系他,终于找到韩寒所在的赛车公司,结果当天韩寒就对这个公司竖了中指。

我当时就对这个青年崇拜得满眼含泪,并在心中泛起许多关于《杯中窥人》和《三重门》的记忆。那些文字已经不再重要,我只是怀念我能看一本小说就喜欢一个人的日子。

听说这个世界只有六度,我只要通过最多六个人就能顺利链接到韩寒。不过我真没想到姬十三已经认识他了,还和他一起录过一期电视节目。韩寒也终于在我心目中立体了。他从一个在《萌芽》写出一个杯子泡了一个纸团然后及看出世间冷暖的短文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对这个世界不愠不火把愤怒煮成无奈和哀伤的男青年。当然这些年很多人都变了,比如郭敬明从一个写出《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好端端的少年,变成了我在机场偶遇都不敢去认的粉白男青年。比如曾经给了我八月未央的哀伤的安妮宝贝变成了一种文体,一种谁碰一下都尖叫的文体。

再比如说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的今何在,变成了一只和土豆吵架的猴子,然后又变身成为一只言辞犀利抨击时政的猴子。再比如一路狂奔向前奔跑的大角也终于成为一个短发副总裁潘海天。再比如我想象中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姬十三幻化成了一个如花少年,又变幻成了中国最牛逼的科学传播团队领袖,以及,我亲切的哥。再比如一个忧郁阴沉的愤怒青年韩松变成了我的领导,又变成了一个无助得让人想帮他收拾办公室的男中年。

这些年,刘慈欣从一个神坛上的精神依托变成了一个可以半夜发短信骚扰的人,当他在成都的会场里说现在说些还有什么用的时候,我变得不知所措,完全忘了自己问了什么问题。

很感谢这些人,在我最懵懂的时候,成为了我的阅读对象。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他们变了,还是我变了。不过这世界似乎没有变,当我哀伤地读出韩寒的一股隐藏在文笔最深处的哀伤的《萌芽》气质的时候,我也只能哀伤了一下。

喜欢《《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这个夏天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