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800字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读后感1000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穷也要穷的有骨气——有感于电影《长江七号》


看完《长江七号》这部影片,我的心便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感受到了穷人的骨气,这种骨气不是普通的气节,而是一种坚定而不可摧毁的信念。

周敦颐曾说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剧中描写了过着贫窭生活的父子俩,在靠着捡垃圾和打工来维持生活的现实生活里,仅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片天地——儿子周小狄在贵族学校上学。在学校里,小狄受尽了冷遇。后来他偶遇外太空小狗,把它取名为“长江七号”。在一次事故中,小狄的父亲不幸身亡,“长江七号”痛下心来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小狄父亲的重生。影片中,父亲经常对小狄说一句话:“咱穷,也要穷的有骨气!”这是一句多么富有深刻意义和情感的话,它蕴含着父爱,包含了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他们是穷人,是无依靠的,但他们却用着常人所没有的骨气来与命运抗争。他们吃发霉的苹果,他们住简陋的房屋,他们生活在黑暗中,可他们的志向是新鲜的,是完美的,是光明的。对于他们来说,一角钱就是一缕阳光,一元钱就是一线希望,十元钱就是一份成就,一百元钱就是一笔财富。

骨气,是自我励志,表现在个人刚强不屈的气概;

骨气,是不甘落后,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

骨气,就是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

一个人首先要有骨气,再有志气,才能有所作为。因为骨气是本,志气是枝。我相信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一种不服输的意志,而这种意志也正是骨气。穷不要紧,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强起来,敢于奋斗,敢于挑战,你的所有理想和抱负都会变为现实。

穷人,往往都是处于劣势的,但支撑穷人生存下去的,唯是骨气。我们都知道一个叫洪战辉的大学生,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12年来艰辛的生活并没有把他压垮,他反而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还考上了大学,而他却没有接受别人的捐助。设想:如果他中途放弃了,他可能连考大学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他面对困难退缩了,这个家就可能会永远破碎。但他没有,这是因为他有骨气,有志气。

《长江七号》中的周小狄和他的父亲,也正是靠着骨气走过来的,他们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渴望有一天成为有用之人。但他们却没有渴望自己成为富人,因为骨气依然在他们的信念之中。

《长江七号》这部影片催人泪下,它感动了我,它影响了我,它让我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辛,穷人生活的困苦,它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感悟到了穷人的骨气。

穷不要紧,只要有骨气,经过努力,贫穷终究会改变的!


不同的爱——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


前不久,我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书。作者周传林把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将澳洲家长“无意”穷孩子的现象和中国父母的子女教育现状作了对比,传递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再富也要“穷”孩子。

书中记载,在澳大利亚最冷的月份,孩子们最多也只是在“短打扮”的外面罩一件绒衣,而后无事般的行进在寒风中。等太阳一出来,他们便脱去外套,只穿短衣、短裤、短裙。然而在中国,当树上的第一片树叶簌簌落下时,爸爸妈妈便给孩子添衣加裤。一旦雪花飘零,一个个更是被包裹成了“棉花团”。因为在中国社会,“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了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他们害怕孩子遭遇一点点挫折,因此万事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可是,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孩子怎么办?

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关于鹰妈妈育儿的故事。对于刚生下来的小鹰,鹰妈妈会把找来的食物放巢里,由着孩子们去争抢。这样,体弱多病的就会被强壮的啄死。待他们稍大后,鹰妈妈就把他们带到悬崖边,狠狠地推下去。那几个不会飞的自然被摔得粉身碎骨,而强壮的就展翅飞翔了。动物训儿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所以,在结束文章前,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请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放飞翅膀,遨游苍穹!


不同的爱——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500字


前不久,我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书。作者周传林把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将澳洲家长“无意”穷孩子的现象和中国父母的子女教育现状作了对比,传递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再富也要“穷”孩子。

书中记载,在澳大利亚最冷的月份,孩子们最多也只是在“短打扮”的外面罩一件绒衣,而后无事般的行进在寒风中。等太阳一出来,他们便脱去外套,只穿短衣、短裤、短裙。然而在中国,当树上的第一片树叶簌簌落下时,爸爸妈妈便给孩子添衣加裤。一旦雪花飘零,一个个更是被包裹成了“棉花团”。因为在中国社会,“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了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他们害怕孩子遭遇一点点挫折,因此万事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可是,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孩子怎么办?

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关于鹰妈妈育儿的故事。对于刚生下来的小鹰,鹰妈妈会把找来的食物放巢里,由着孩子们去争抢。这样,体弱多病的就会被强壮的啄死。待他们稍大后,鹰妈妈就把他们带到悬崖边,狠狠地推下去。那几个不会飞的自然被摔得粉身碎骨,而强壮的就展翅飞翔了。动物训儿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不同的爱——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500字2024


前不久,我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书。作者周传林把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将澳洲家长“无意”穷孩子的现象和中国父母的子女教育现状作了对比,传递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再富也要“穷”孩子。

书中记载,在澳大利亚最冷的月份,孩子们最多也只是在“短打扮”的外面罩一件绒衣,而后无事般的行进在寒风中。等太阳一出来,他们便脱去外套,只穿短衣、短裤、短裙。然而在中国,当树上的第一片树叶簌簌落下时,爸爸妈妈便给孩子添衣加裤。一旦雪花飘零,一个个更是被包裹成了“棉花团”。因为在中国社会,“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了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他们害怕孩子遭遇一点点挫折,因此万事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可是,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孩子怎么办?

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关于鹰妈妈育儿的故事。对于刚生下来的小鹰,鹰妈妈会把找来的食物放巢里,由着孩子们去争抢。这样,体弱多病的就会被强壮的啄死。待他们稍大后,鹰妈妈就把他们带到悬崖边,狠狠地推下去。那几个不会飞的自然被摔得粉身碎骨,而强壮的就展翅飞翔了。动物训儿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所以,在结束文章前,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请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放飞翅膀,遨游苍穹!

《穷忙》读后感1000字-越忙越穷


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在中秋小长假,用看月亮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描述了美国底层人群的生存环境,反映了在繁荣盛世背后的另一面,穷忙族的生活没有随着国家蒸蒸日上有所改变,反而受身份、制度、疾病、苦工等各种因素影响,处在一个悲惨的境遇当中。在连环效应下,贫穷更是一种持续的、难于逾越的鸿沟。在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底层的下一代大概率会复制上一代的阶级地位,周而复始。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

高利贷陷阱: 贫穷意味着需要钱,但在他们微薄的收入攒下最后的一丁点积蓄却又被诱骗了出去,银行充当救世主的角色给予穷人贷款帮助,穷忙族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像掉进一个高利贷的漩涡中,被吞噬着。贫穷就像一个流着血的伤口,它会削弱穷忙族的防御能力,在抵抗力降低的同时,引来捕食者。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手段

教育的缺失:书里第九章讲到梦想,孩子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梦想:律师、金融、教师... 但是律师需要阅读技巧,金融需要数学知识。在穷街区,父母没有受过教育,不能正确引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时请不起好的老师,他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辍学、早孕,却看不到读书给会自己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偏见是摧毁弱者的

最后一根稻草

心灵的脆弱 : 一方面他们是一群坚强的人,他们熬过无家可归、牢狱之灾等各种艰难困苦。另一方面,在金钱代表力量的社会,本是微薄收入的工作之中,他们被贴满了标签,贫穷给人的感觉就像个人本身能力的不足,怀疑让他们丧失意志,厌倦了希望,从而变成透明人,直至放弃自我,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伪装,在表象之下,他们和婴儿一样软弱,心灵深处极易受到伤害。他们承认自己害怕打电话,害怕没有人回应,害怕递交申请,害怕参加面试。

被遗忘的边缘人群

机制问题:在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源分配系统、福利制度下,穷忙族会越努力越穷。一个很努力工作的底层和一个不工作拿着救济金的人得到的回报是一样的。穷忙是个没有出路的泥潭,拼尽全力地生存,却越陷越深,在教育、医疗、保险都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他们已经被遗忘在没有人能注意到的角落。

贫穷是一个怪圈、悄悄侵入人们骨髓,书中提到因为贫穷住在破旧的公寓里会让孩子哮喘加重,于是家长要叫救护车,但是他们会付不起医药费,导致信用纪录就此被抹黑,于是他们的汽车贷款利率因信用大幅提高,只好买一辆不好使的二手车,因此这位母亲无法准时上班,晋升机会和赚钱能力也因此受挫,于是她只好窝在一件破烂的房子里。一个原因导致了许多后果,这些后果又形成了原来的成因。一轮循环,取决于从哪个贫穷的环节开始。贫穷本是一切的原罪。

分享

脱贫也许需要很多条件,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改变自身思维能力,用尽一切力量脱离恶性循环的人生轨迹。尽管还有很多解不开的结,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李跃茗酒荟

冯骥才先生有一篇不像杂文的杂文,题目是《富人区》,说它不像杂文,是因为通篇没有一句辛辣的讽刺,也没有一句冷峻的分析议论。它只是以征询对富人区是否嫉妒的形式,通过对话揭示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仇富。尤其是南方人的那句: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让我们闻到一股子血腥味,让人不寒而栗。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这便是它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缘故吧?

我不想对该文评头品足,只想说一说国人的仇富心态。

首先,我认为国人仇富有其历史渊源。

千百年来的阶级剥削,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分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贫富悬殊的写照;为富不仁在国人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杀富济贫成为悠久的阶级斗争传统;富人的富以穷人的穷为代价;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方式,肆意宰割奴隶生命的阶级压迫;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其次,国人仇富有其现实的因素。

你可以看看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有的是靠贪污腐化,侵吞公私财物,权钱交易富起来的,有的是靠弄假作假,坑蒙拐骗富起来的,有的是靠杀人越货,欺压百姓富起来的反正都是暴发户。他们富起来之后,为富不仁,挥霍无度,有几个臭钱就无法无天。体面的外衣掩盖不了他们肮脏的心理。

再次,国人仇富也是其民族素质的表现。

在中国,富人总是站在大众的对立面的。南方富人区门口有保安,还养着大狼狗,穷人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扒一扒头。富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为什么不敢让人看一看呢?美国,日本的富人区人们可以随便进出,供人观光。

美国人,日本人见富思齐,羡慕富人生活,和人家交朋友,向人家学习,参观富人区催人奋进,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我们的国人视富如仇,嫉妒人家,红眼病发作,恨不得杀了人家,民族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就必须消除这种激化社会矛盾的不安定因素。唯一的途径就是从制度改革入手,让民众在踏上致富之路的起点上公平,过程中公正。决不是让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先富起来。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和前面看过的那一本《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有点相像,都是讲历史的,两位作者都著作颇多,都注重而且专注于写通俗史。这位作者覃仕勇,并不像《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的作者张晓珉一样出身于北京大学,而是一位广西作协的会员,因此,写作风格也颇有不同,考据起史实来,更注重细节和来龙去脉,他的史观在充满理性的同时,对个别人物用墨的时候也相对爱憎分明。

他的史观颇有意思,比如:历史的发展,虽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即使在偶然性事件中,也包含有必然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以此为切入点,洪承畴在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是,我们终究不能以既成事实来评定之前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否则,就会出现李永芳、范文程、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等民族败类属于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英雄,而志在保疆卫国的袁崇焕、卢象升、史可法、郑成功等大英雄则被斥为反对国家统一的反动分子的荒诞结果。把既成事实全都一股脑儿地定义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则研究历史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历史的科学,在于从历史的必然性中找到偶然性事件,并通过做偶然事件的分析,总结成败得失,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的这一点思想,是我以前所未听闻过的。他的意思简单来讲,说的就是,明朝大臣洪承畴兵败后,投降了清朝,并成为了大清肃清大明余孽、快速统一中国的马前卒得力干将,从当时的时代、以及中华文化的角度上讲,他是汉奸,但是从后世人的角度,从加快国家统一、减少百姓因战乱而经受的苦难、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维度来看,他是大功臣。真实从历史上看,应该着重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不能够或者至少应该减少用后代人眼光去看待个人。

作者在描写慈禧的时候,则颇重笔墨,写了很多慈禧的坏话,主观倾向性稍强,比如描写慈禧属羊偏喜欢吃虎慈禧太后的海量陪葬品慈禧为何要光绪帝称自己为亲爸爸慈禧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

虽然我也很不喜欢慈禧,甚至于痛恨她的尸位素餐,致使中国在最关键的时候,步步落后。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再恨再恼,也不可能坐时光机回到历史的当时,去篡改它。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审时度势、换位思考,以正确的历史观完善我们当下做法。

昨天评过《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是一根用于串珠子的绳子,那么《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则是很多由小小故事组成的珠子,其中,甚至罗列了很多我以前并不了解甚至了解不全面的朱玉。从中,我了解了文字狱的兴起和与皇权相关的具体缘由,洋枪队首领华尔从哪里来、怎么死的来龙去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故事和不输文天祥的民族气节......等等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历史故事。对清朝当时权贵们思考的角度、出发点以及思考方式,亦有了更多了解。

这本书,确实也挺不错的,下次短途出差的时候,可以再翻出来读一读。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格林童话的《穷人和富人》,令我深有感触。文中主要讲述的是:上帝到人间旅行,一天晚上,他累了,想找户人家借住一晚。上帝先来到富人家,任凭他怎么说,富人就是不同意;于是上帝又转身来到穷人家,刚一敲门,穷人就让他进屋过夜,并为其准备了食物,让出了自己仅有的床给上帝过夜,上帝深受感动,并帮助穷人实现了三个愿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穷人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尽全力帮助别人,最后终得好报;而富人时时为自己着想,以致不愿意帮助别人,最后赔了马儿还被人耻笑。

我喜欢书中的穷人,因为他们有爱心,他们不但让上帝借宿,还为上帝提供了食物。我讨厌书中的富人,因为富人总是想:“如果每个敲门的人都到我家过夜,那我就只好睡到路上去了。”我希望自己做一个象穷人那样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我也会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因为世界需要爱,相信好人终会有好报!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1000字


在南加州大学GOULD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1000字:

本讲是2007年芒格在南加大给200多名法学院毕业生所做的演讲,他讲述了那些帮助他成功的诸般道理,并希望“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以下这些精微的道理帮助芒格取得了巨大的世俗成功,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

道理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道理2.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

道理3.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你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芒格说,人类社会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我理解学习的方法包括关于知识的辨别,理性判断,综合应用等等,是凌驾于具体学习什么之上的,是对认知操作系统的升级。

道理4.拥有跨学科的心态,不断的实践跨学科的方法。

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他们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并能够自动的运用它们。特别地,我们还必须允许在头脑里存在着完全相背的想法,依然能够正常生活。

道理5.反向思考

“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芒格的口头禅,再摘录一遍。反向思考经常能够在面对复杂系统决策时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个千头万绪的麻烦事儿,也许其反面会非常简洁。芒格指导学生们用反向思考的方法,去发现什么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从而去避免它们,一些简单的答案包括:

懒惰、言而无信、极端强烈的意识形态:

芒格讲了一种避免意识形态影响的铁律,他说“我没有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的反驳我的立场”,很难做到,但请记住这句话。

自我服务偏好:

又名自利偏差,我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不仅如此,自利偏差还会由于归因的谬误而出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倾向。芒格说妒忌,怨憎,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

变态的激励机制的驱动:

避免变态的工作关系,避免那些强制加班的公司,避免跟着你不崇敬的领导。我觉得应该加上一条,避免认为变态的激励机制是合理或者必然的。

道理6.将不平等最大化能够收到奇效:

如果你是篮球运动员,你的表现排名第六,教练只会让表现最出色的五位球员享有几乎全部的比赛时间,你只能作为陪练。生活中你是否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不公平待遇?

如果你是教练呢,你会做出什么决策呢?再问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在50位轮流做手术的医生中抓阄抽一个来给你的孩子做脑外科手术?

所以道理再简单不过,你必须做到最优秀,才能编织起一张托升你的信任之网。道理7.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的很出色,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还有就是一定要非常勤奋。

芒格用班扬《天路历程》中真理剑客的话来结束演讲,“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作者:Iveryoung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穷人和富人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