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安妮日记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安妮日记有感800字

读安妮日记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8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8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就像一位朋友所说,近些年来,沉迷于电子网络世界,不是自拔不出来,而是从未想过要去自拔。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翻过多少本能散发墨香的书本,更确切地说,不知道翻过多少刚过一半就置之高阁的散发着墨香的书本了。

在文华姐和淙淙面前还可以耍个赖,但在这些坏她们,所以,一定得把自己最基本的任务给完成了,所以,也就特意地为自己选了一本有故事情节的书,好让它引领一个好的开始,其实是更喜欢那个超凡脱俗的名字《莲花》。

书读了,泪也流了,为生命中每一个无法承受的绝望与悲哀的瞬间。脆弱敏感的主人公,脆弱敏感的文字,脆弱敏感的读者,一时间,为行走在生命边缘的庆昭的坚强与洒脱折服,感叹我们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和她一样忽地发现自己曾经执著过的很多都是不重要的;一时间,也为善生曲折的事业和情感征途而折服,莫名地感到,能屈能伸张弛有度的行走方法也会给人生旅途带来别样的景致。

一直揪心地咀嚼着文字,担忧与欣赏并行,批评和接受共存。终于知道了人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以偿的部分,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知道了可以努力必须努力,但也可以也必须学会接受一切包括不想接受的或无奈或残酷的现实。我想我还知道,一切经历都会自然而然地走过,最终,就像一名路人,平平淡淡地擦肩,平平淡淡地消失于茫茫人海,平平淡淡地走近明天的生活

有点儿相信,是冥冥之中注定我要看到这本书,而且是在这个时候这种心情下看这本书。读书过程中,我一遍一遍地把思绪从近一年的残酷现实中拼命拉回,用心推敲着书中每一个文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其中丝丝缕缕的感伤遏制不住地涌出来。

可能,我的字里行间不能给我本文的听者和读者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缺少催人奋进促人向上的动力,甚至会带来些许的哀伤,但是,我还是感受到了并强烈地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坦然面对来临的一切,无论悲喜,无论成败!学会在风雨飘摇中应对峭壁上的塌方,明白迟疑和停下就注定死亡。

如果有一天,我拿到命运判决书的时候,我也会笑着,去安排我生命中的墨脱之行,因为我觉得,在黑暗和光明的召唤下,我还是愿意投入光的怀抱!因为我觉得,留给关注我的人一个甜蜜的微笑,是我心中最强烈的渴盼!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篇一: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为生是为了死。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我觉得生命因生而更加丰富,更具意义。你可以选择你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死亡那样无法预知。

我不惧怕死亡,如安妮所说,死亡是一种超脱,超越肉体,凌驾于痛苦之上,向着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去。

像安妮一样,对一切坦然接受,我们终会得到穿越生命后的幸福。

【篇二:《莲花》读后感】

不,善生,我不需要成就。苏内河如是说。她反复向纪善生表示,他们是不同的,尽管他们是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朋友。我想作者想要通过这种冲突来深化人物的特立鲜明的性格以及命运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常在看书的时候哭泣-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感动,我听人说,人其实时越活越赤裸的,越成熟越具备付出深情的能力。同时,从17、18时才逐渐形成的观念及理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然,这得益于我对《莲花》的反复阅读。苏内河那么坦然的说出,她不需要成就。而《血色浪漫》里面的李奎勇在临死之前对钟跃民说的那些话再次印证了内河的坦然和正确性。我知道,这世上的许多人并不是像人想的那样,无知无觉的被利益驱使,最后到头来发现自己获得的时一场空。人其实是在与旁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外延出来的责任之中丧失自我并变成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他或许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配偶,爱人父母的半子女,子女的父母,朋友的朋友,老师的学生,最后,是社会的人。爱因斯坦及马克思智慧的揭露了这一点,在赞叹他们敏锐和智慧之余,不得不说,这是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悲哀,尤其是在现代,或者说,任何时候均无差别,太阳之下,确实没有新鲜事。

现在在大学里,确实比高中时闲散了许多,从而变得无所事事起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感悟这种空虚,昆德拉说,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跟没有存在过是没有区别的。然而事实上,我,以及所有同类的生命确实是只有一次的,人类除了肉体可以无限循环,确实无法留下什么。我发觉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对自己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没有自豪感,反而迫不及待的想与之脱离关系,这一点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毕竟是真心的觉得人类社会很伟大。

不过,我又很庆幸,属于我个人的观念变得日渐清晰,我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那是独立的理想,而不是被任何人、事、物胁迫,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开心,正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得知我将不会虚度它,这多么令我畅怀。许多人都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既然这是一种必然,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一种自己更愿意承受的痛苦来承受。所以我发现,我也可以不需要成就。一个人,若真的想怎么样,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的。

庆昭总是不相信与人的情感,这使我不太喜欢她。或许情感这种东西变得泛滥起来确实不太值得相信,或者因为遭受伤害而觉得它弱小、不可靠,而不再值得被信任,但我始终相信,真情实感是这世界上唯一无坚不摧、无坚可摧的东西。人可以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情况下,同时拥有这种维系,它们绝对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情感维系不被所谓的责任义务取而代之、遮盖本质,那么它也将保持其本身的真实性并不使人厌倦、疲惫、感到牵绊。看清这个事实,我知道我将要离开了。所以我快乐。

【篇三: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作文】

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

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

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

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

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

【篇四:安妮宝贝的《莲花》读后感】

几度哽咽。为生命中每一个无法承受的绝望与悲哀的瞬间。题记

翻开朴实无华的封面,安妮宝贝的《莲花》静静地躺在手心,摆出一副超然脱俗的姿态。

呢喃自语似的开头,极轻易地拨动了脆弱而敏感的心弦。目光开始在文字里探寻,最初以及最后的答案。

拉萨。日光城。两个不期然相遇的人,拥抱着各自的回忆静默在清晨的露天阳台。

文字原本是一剂毒药,庆昭却一而再欣然浅尝,并且甘之如饴。对于一个曾经拥抱过死亡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大把的浪费时间来得痛快。于是,她或者长时间闭起眼睛晒太阳。或者喝酒。或者像一片单薄剪纸般无声地经过纪善生的身边。她手腕上戴着的银镯叮叮当当响着,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在纪善生的眼里留下了淡淡的背影。

纪善生说他要去墨脱。边陲的一个小县城。因为,那里有一个约定等着自己。哪怕时隔多年,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他说,苏内河写信给我,说那里春天山花烂漫,漫山遍野,有上万只蝴蝶汇聚在那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里一丝一毫的美好。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道不为人知的伤痕。能够随时间愈合的只不过是最外面的一层硬壳而已,而内心早已溃烂成千疮百孔的模样。

对于庆昭而言,手术室的一切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当身体被插入导尿管的一刻,所有虚假的尊严倾然崩塌。死亡是真相,突破了表面的繁华。它终究让你明白,自己将会如何生活,如何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坠落的时间。

对于纪善生而言,苏内河是一道始终无法趟过的河流。她汹涌澎湃,自成一派。画山画水却怎么也画不出她的骨骼。自从13岁相遇那一刻,他们就默认彼此为唯一的朋友。在他们的气质里,都有一种逼取便逝的苍老的天真,像被扔在深深海底封在瓶子里的灵魂。沉默而孤僻。

苏内河,一个从没有见过自己亲生父母却非常骄傲的孩子。她的母亲是一只翩翩的蝴蝶,有着接近传奇的生涯。终于在某一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而父亲这个字眼,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了她出生以来无法逃避的命运。因而她变成了一只小兽,不停地撕咬着自己,只为换取他人一抹关切的眼神。

因为陌生而好奇,因为好奇而靠近的两个人,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寂寥,还、有人懂得自己,还、有人愿意陪伴自己,不管去任何地方。

来。来。善生。跟我来。他经不起她低声的呼唤。如同受蛊惑的蚕,一口接一口吞噬下太多的惊喜。去海边嬉戏;去树林捉萤火虫;去从没有想过的地方发呆。而后,他们合衣背对背地沉沉入睡

在无数个青春年少的夜晚,他们一直在,一直在背靠背地温暖着对方。用一种倔强而感伤的姿势。

她成了他的眼睛,让他看到真实的世界有多么美好。同时,也让他看到残酷的世界有多么龌龊。

苏内河说,我需要感情。去填满心里的那个黑色大洞。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感情。她的声音看似轻若春风拂过,可带着太多的绝望与无奈。

很快,她爱上了一个大她20岁的男子,她的美术老师。如同飞蛾扑火般粉身碎骨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期许幻觉中的花好月圆。

私奔。末了,当所谓的爱情被现实毫不留情地打回原形,老师回归家庭。而她,则捂着鲜血淋漓的子宫抓紧纪善生的身体,说好痛。

无意间窥视了她身体的秘密的他,一夜之间忽然长大。他的脑子一片混沌。他看到另一个自己被人无情的践踏尊严。他想去为她拼命,他的母亲及时拽住了他的愤怒。

他母亲手里始终紧紧地攥着一根线,控制了他飞翔的方向。他无力挣扎。哪怕,他是一株倒映在河流之中的水仙,犹如淡淡的火光照耀着整个黑暗。

他的春天过早地结束在父亲离开的那一季。从此,他只为母亲而活着。他失去了自己。直到遇见苏内河。他的内心才慢慢苏醒。

可惜,此时的苏内河的神经已然彻底崩溃,因为那场没来由的感情。

时光荏苒。转眼沧海桑田。其间,她四处辗转,继续流浪。而他,过上了母亲设计中的生活,浮华如梦。再也没有人能够背靠背拥抱他僵硬而冰冷的心灵。

似乎,他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很多人,因为熟悉而陌生。因为陌生而离开。因为离开而最终淡忘。

但为什么,他的心上却再也停留不住别人的影子。即使是结婚多年的妻子,也因触摸不到他一星半点的灵魂,愤然离他而去。

在这个世间,总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那个无法靠近的人,那些无法完成的心事,那段无法占有的感情,在你暮然回首的时候只能无比心酸地去追忆,曾经的似水流年。

间或,他会收到她的信。写在任何一张可以找到的纸片上。一如当初般笨拙而幼稚。字里行间诉说着她眼里的世界。完美无缺。她说她要去墨脱当老师,因为那里美得无法诉说。

终于,厌倦了尘世间所有的喧嚣,纪善生收拾行囊踏上去寻找自己的旅程。

在拉萨,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客栈。他与同样厌倦一切的庆昭偶遇。两个寂寞的灵魂,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够了解彼此的心疼。于是一起默然踏上去墨脱的泥泞旅程。

历经艰辛后,终于抵达梦中的墨脱。无奈造物弄人。斯人已去。背对背拥抱,对纪善生来说,永远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哪怕他像失去自己的生命一样放声痛哭也无济于事。终于,他身体里某个曾经跳动的地方再也无法呼吸

也许,每道彩虹只能驾驭一枚晴日,每叶秋雨只能跨越一盏黑夜。而所有的雪花,为了春天的到来,只有无可奈何地一一殉情

【篇五: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

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

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

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

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

【篇六:《莲花》读后感】

肤浅如斯的我,点评她需要很大的勇气。作为一个拖拉的读者,读她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安妮说,她总感觉自己的文字是写在水上的,而我,借用她的这个比喻来说,我是也是在水上读她的文字,且读且忘且流走

面对她纷繁浓郁的描写,实在想不出来,哪种句子更适合这本小说。也许哪一种句子都不适合。

安妮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它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莲花一个很清冽的名字,带着佛禅的超脱,也代表生命的最深腹地,最隐匿的场所,更代表一种诞生清除污垢,趋向光明,是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我读它似乎有一个心灵的世纪,并经历了生命的不同起伏。甚至它帮我度过了一个艰难时段。我是读完庆昭手术后这一段,带着它给我的新鲜疼痛再上手术台的,说起来很有些稚气不脱肤浅的悲壮。但这是确实,我想着庆昭,一个在西藏破落小旅馆里每天煎药,长年等死、得了绝症的女人,一个孤傲的又不失平和的作家。不觉得肉体疼痛带给我的摧毁有多么难以接受。庆昭,其实流浪在这个旅馆。我对她的这种生命形式,很是羡慕了。勇气不只在这种等待里。宿命的流浪,小说的一个华丽丽的悲壮背景。

整本书用两根线串连起来。一条是描写他们去墨脱的旅途,一条是以电影回闪的形式,通过善生和庆昭的讲述,写他们各自的回忆。两条线重叠交织在一起。回忆如同幕后独白,一点点地揭开他们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串联起他们各自的生命轨迹,如同一片片破碎的叶片,最终,以作者的独特方式,完整地呈现,交给读者一棵大树。

曾意外地听到一个高中毕业女生对它的评价,未脱活泼稚气的她,打了个夸张的手势:这书好恐怖!我只记得它里面好多好多的蚂蟥,那蚂蟥那么长!

这是事实。在通往墨脱的道路上,道路艰险难以想像,充满了原始森林和雨水浸泡的山路,泥石流,和随时都可以倒陷的塌方,塌方下是险峻的河道,日夜奔腾不休的雅鲁藏布江随时可以吞没任何生命。庆昭,带着一种任生命放逐、流浪的宿命感,陪同一个陌生男子善生,去一个只有地图上才有的地方,西藏的最深腹地墨脱,寻找一个叫内河的女子。她的勇气,她的坚韧,让我从内心里叹服。几天的长途跋涉,她的不辞辛劳,让她失去了性别,失去了女性特有的一切气息,和应得的恩宠。真正脱离了现代生活。也许,最浓郁,最真实,最自然和最宿命的气息,都只能从森林里获得。巨大的蚂蟥是陪同他们一路的最忠实的朋友,在一天的跋涉之后,人的双腿失去知觉,浑身湿透,到达小旅馆,坐在火旁,它们就从你的衣领里,头发里,裤管里圆滚滚地钻出来。被叮咬过的地方有时会流出新鲜的血液,想像一下,实然从头发里流出一条温热的红色小溪,生命有时就是这样,真实而又不自知。

我相信,任何人回头看这段路程,在这样的一种经历过后,都是终生不可忘。人怎样才能做到理直气壮地再活一次?就是一定要亲身经历一回死里逃生。

除了流浪在墨脱的路上,安妮的重墨也同时洒在了对内河的描写上。

内河,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不知父亲是何人,母亲在国外,寄住在亲戚家,衣食无忧。过早地接受一个小孩不应该接受的现实。

我想说,她委实是一个艺术的诗人,她的整个生命,都在探索、搜寻、挣扎、拒绝和沉沦中磨炼,锻烧,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却乐此不疲。而善生,成绩好,表现好,长相受人尊敬,出身也端庄得无可挑剔,一个在人人眼里那么优秀的男孩,却被这个女子俘获了整个生命的信任!他们相遇在十三岁那年,她是新转学来的他的同学。她与谁都合不来,除了他;他与谁都没有共同语言,除了她。就这样,两个孩子相识,相知,无休无止。她带他到一个新鲜的世界,让他见识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印像。她读很深奥的书,买回来一大堆一大堆。她带他贪玩,逃学。她夜宿他的小屋,当他的面编织辫子,浑身散发幼兽般的气息。早上又翻墙去上学,车铃声声,嘻嘻哈哈,两小无猜。

她在十几岁那年突然爱上她的美术老师,并且引诱他与他私奔,最终他因承受不了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愧疚,回到了他妻子孩子身边,却因她失去了工作和亲人的信任,离婚,失业,重病,再死去善生陪她去杭洲堕胎,他也由此看到了一个改变他婚恋观的可怕景象,他第一次看到的女人身体的私处,竟然是内河那因别人而流血的,残破的身体。

自此,他以后的岁月中,没有办法接受任何女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美女如云围绕,没有;结婚了,优秀富有的妻子荷年,也没有。无奈,再婚,抢走人家相爱好几年的情人,也以离散结束。他的感情路,再怎么无心,再怎么无辜,也于无声之中伤害着最爱他的人。

有一天晚上,她带他钻过小树林,看到了改变他们生命的画面,她们看到了罕见的景象:成千上万的迁徙中的蝴蝶群。在迁徙途中,不断地有蝴蝶死去,成为齑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惊心动魄的景象里,蝴蝶证明了生命的虚无,瞬间定格了她的心理年龄,止于十三岁。

我犹能有很深印象的是,私奔回来,两人身败名裂,她却跑去美术老师那里,求他和她重新来过,却被他打得崩溃的景象。我更不能忘记,在他弥留之际,她应她的要求,千里迢迢地赶来见他最后一面,面对这个曾深深伤害她的男人的离世,她仍是发了疯一般地号啕大哭

她的一生,如一颗河蚌,集聚了一生的伤痛,只在此时爆发。

女人,再怎么爱与被爱,也是受伤的对象。只是在爱面前,不要贱卖了自己的尊严。可是内河的贱卖也这样的理直气壮与令人同情。

最后,他们到达了墨脱,回头看来时路,感慨万千,像死过一次他们见到了内河,是两年前的内河

她死了,用一只蝴蝶的形式,很开心地走了。就在善生梦见她的那天两年前的七月十五。他其实早就知道。

莲花,这清透超脱的象征。墨脱,如同西藏的莲花,只有通往它的腹地,才可以找到。生命亦如此,隐藏在最隐蔽的真实所在。所以,我存在着,我追寻着,我在不在你的生命里,其实并不重要生命犹如万千蝴蝶中的一只,出现或者消失,没有可以过多在意的理由。

一切都会成虚无!

【篇七: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很高兴有人愿意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地借书给我看!也很高兴在书中看到一方写有书主人字的纸,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馈赠,是一种绝妙的礼物!慢慢品味,眼有余香!

安妮宝贝,《莲花》。看了第一章便扯起了我无限的思绪,忍不住买了纸,记下这瞬间的翻飞,希望能与人共享。

她进入了手术室的描述是那样真实而又坦然,却也隐含着一种生病的残酷,当人被用某种工具解剖时,是赤裸裸的,没有一丝虚假的尊严,我只是一个躯壳!妈妈进入手术室时的紧张,对我的依恋;我在手术台上任其挪取在安妮宝贝的文字里一一回忆起来。

她父亲的死,又使我很自然地想到已然不存在的舅舅。感慨,怀念,痛惜。再无巡回的途径。亲爱的舅舅,你在另一边还好吗?我宁愿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样我的思念也有依托。我和小弟一样地想念你,想念曾经的你!

西藏的神秘是我向往的!

第二次拿起这本书,便迫不及待的一口气看到底。说不清是文字的冷静吸引着我,还是探险似的旅程让我无法放下,抑或是人物特殊的交流方式让我无法割舍。也许兼而有之吧。

善生,内河。我无法断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情感。善生,内河他们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他们是善良的,却也是自私的。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善生、内河的心里或许只有彼此,却没有爱情,没有肉欲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感情啊!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心有灵犀。却又各自在世间寻觅属于自己的快乐!

故事结尾,梦到善生割腕自杀,是因为孤独吗?是世间再也没有可以沟通的心灵了吗?他们是为彼此而活着吗?我也愿意善生是死了,要不,留下的有生之涯将是如何的孤独寂寞?这种孤独。这种寂寞。又岂是麻木的人群所能了解?这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病又岂是能轻易医治的?

活着是为了什么?

庆昭是幸福的!这个勇敢,独立,不慕名利的女人,让人看到活着是幸福的,快乐的!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在孤独的人生路上也要学会寻找快乐!麻木地幸福吧,亲爱的人儿!

不幸福,何以遣有生之涯!

【篇八: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读安妮宝贝的书,总是同样的心情,很压抑,很低沉,无法让人高兴起来,不管是八月未央,彼岸花,还是莲花。

安妮宝贝总是以她细腻的笔触,跳跃的文字,神秘的气息,来演绎一段段悲伤的爱情,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表现爱情的崇高呢?

颓废的文字中总是充满血腥,崇高的爱情产物总是医院里冰凉的手术台,总是血淋淋的阵痛和人性的堕落。

书中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纪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苏内河。苏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而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爱情就是背靠背,纪善生与苏内河从十三岁认识开始,就认为对方是唯一的朋友,每一次见面,同室而居,都是背对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尽管两个人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两人一直深爱对方。苏内河先是同中学美术老师私奔同居,导致身败名裂,堕胎宫外孕,后又与公司上司同居,然后欧洲寻母周游世界,与法国人匆匆结婚又匆匆离婚,最后躲进墨脱支边教书。纪善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发展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小女儿,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觉得和妻子貌合神离,只得离婚隐居在家。直到两年前接到从墨脱传来内河因护送学生而跌入雅鲁藏布江的消息,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爱,决定遵守承诺,去墨脱看望内河,尽管她已经死亡,化为莲花。在拉萨的小旅馆,遇到了庆昭一个过时的作家,两人结伴翻越丛林雪山去墨脱看望内河。途中,庆昭和善生仍然同居一室,却相敬如宾。庆昭被善生的深情打动,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然而他们注定要各奔东西。一个平常的夜晚,善生偷偷离开了庆昭,在盛满水的浴缸中割腕自杀,在阳光照耀下,寂静无声地死去。

三个主人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自的创伤和阴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徒步探险,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旅途,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发现爱就是背靠背,是无法逃避的。

读《宝贝,宝贝》有感800字


粉红色的封面,一个天真的女孩,扎着一条马尾辫,在乡间的小路上,望着天空幻想着有一天他能够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刚看到这本书时,使我想起了当年周国平先生所著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以哲学的悲恸打动了无数人。这本《宝贝,宝贝》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

本书记录了女儿啾啾从婴儿到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欢乐与忧愁。啾啾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女孩。她稚嫩的话语和举动常常让我忍俊不禁,却已经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成长和她对父母的爱,也教育我们应懂得关心、回报父母,并触动了每个人心底那片最纯净的地方——那个无忧无虑,充满幻想却又经常闹笑话的童年。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业透露了周国平对这个宝贝的十分深沉却又细腻无比的爱,他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关爱这个孩子,并记下她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让他觉得丝毫的劳累和厌烦,他是用心在感受并享受着和女儿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并且他认为好好地照顾女儿是现在最重要的事,其余一切都必须无条件地让路。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他用爱谱写着啾啾生命的乐章,用智慧描绘着啾啾成长的彩虹,用伟大播撒着啾啾灿烂的明天。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他们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从未停止过操劳和担心。父母的每一缕白发,哪一丝不是为我们而白﹔每一道皱纹,哪一道不是因我们而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出生到现在,他们总用他们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青春,付出了时间,付出了金钱,付出了他们所有的爱。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爱我——

有一天早晨明媚,让人觉得好象夏天已经到来,因此,我只穿了一件短衫就上学去了。妈妈就对我说:“彩云,今天这样热是不正常的,等一会儿可能就会变冷的,你还是多穿一点去上学吧!也可以把长衣放在书包里带着去上学。天一冷就把长衣穿上。”我不听妈妈的话倔强地走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中午天色变暗,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温度明显下降,我穿得少,直感到冷。浑身上下不听我的指挥,不停地打起了哆嗦来了,我只好躲在了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和几个同学挤在一起。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教室外面走来,隔着玻璃窗,我看到来人正是我的妈妈。她腋下还夹着一包衣服,匆匆地走向教室门口。我立刻迎上去,激动地叫了一声“妈妈”。妈妈迅速把衣服给我披在身上。这时,我看到妈妈下身的裤子已经全部湿透了,好象刚从河里走上来一样。我问妈妈:“你在上班,怎么可以出来给我送衣服?”妈妈说:“天冷,你穿得那么少,不送会害你生病的。我跟老板请了一个小时的假,现在要赶回去上班,争取补上请假所少做的工作。”

我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心里升起了一个高大的母亲的形象——伟大的母爱。

爸爸对我的爱却又是那么无私。小时候,我很早就一个人睡在一个房间里面。然而我的睡觉相道却非常错,睡不到半夜被子就会掉到地上,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被子掉了,我这个人就会感冒。爸爸知道以后,每天半夜总会起来两次帮我盖被子,特别是冬天,爸爸从热被窝里出来,只披了一件棉衣就走过来给我盖被子。有几次,我正好醒过来,看到爸爸一边给我盖被子,一边身子冷得发抖。一夜下来,爸爸早上起来显得没精打彩的。有时,他还感冒了。但是爸爸却说:“大人感冒不要紧,吃一点药就会好的。小孩感冒那就糟糕。你感冒还不如让我感冒。”你看我爸爸就是这样对我好的。

爸爸妈妈这样爱我,在他们爱的海洋里,我会成为一条快乐的游鱼,游向美好的未来。现在的我,也终于明白了,父母的爱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成长的原料,也因此,我们也应该爱父母。或许,我们所回报的不及父母为我们所付出,但是,有时候,只需要一句关心的话语就可以让父母高兴一整天,要知道,父母并不是贪婪的,父母也是需要爱的。

所以吧,从现在做起,用关心去呵护父母,用爱来回报父母!

读安妮宝贝《二三事》有感


盛开在过去的烟花

——读安妮宝贝《二三事》有感

时光是一条流淌着的幽深河流,在岸边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在仰望一场注定消逝的烟花。和记忆一起,走向荒芜。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一群人的爱恨痴缠,这只是两个人的二三事罢了。以淡漠的口吻叙述,用绝望的忧郁书写,两个女子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交织在一起,太过相似的灵魂,仿似将一生的心力,在那时光惊艳,在那时光熄灭。用尽牺牲来获取救赎,在每一个岔路口,等待。人生在世,经历苦痛磨难,最终成长,不过就是一个记得与遗忘的过程。爱与恨,说到底只是一个欲望纠缠。而这纠缠,无所谓对错,代表的不过只是人生在前行。生活,最终亦会变得平淡,静默。庆山的笔调从来如此,如同午夜幽寂的咖啡馆,在蓝调的余音中,细品一杯苦涩的咖啡。淡淡的香气,和,寂寞的心。

一个关于遗忘或者记得的故事。记忆渐渐消失,在一片苍白中,她们握着双手,湮灭在袅袅青烟之中。时间是刻刀,记录生命,也留下疤痕。也许人只有在颠沛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我们开始对回忆着迷的时候,也许只是开始对时间着迷。站在一条河流之中,时间是水,回忆是水波中的容颜。看到的不是当时。而总是当时之前,或者当时之后。这细微的距离上面,有无法探测的极其静默的秘密。这秘密的寓意,属于此时此地。总是有一种心碎之感,因为所有的一切,在发生的同时即告消失。

爱与恩慈,从欲望纠缠直到无爱的淡薄和甘心承担。她们的爱情在分离和复合中直至完整。一个死去,一个新生。那些生命中的男人,如同莲安所说:"我们是站在河对岸的两个人,摇着船儿来河中心相见,发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我丢了浆,回不去。而你留着浆,丢下我在河中央,自己摇浆回去。起初我会惶恐,会不安。你亦会回头看,但是却不愿划回来。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我学会了游泳,自己游回去。我会感激那条河,感激那个离我而去的人,让我多了一项生存的技能。"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恩慈。爱是永无止息。

生之繁华直至荒芜。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但这选择里没有对错的道理,也无幸福的标准。只是代表生命的时间。不断行进,并终究走向静默。良生终究告别了莲安。在彼时,与世隔绝。繁华浮世,不沉浸其中,走在边缘静默观望,不说出内心的欢喜与凄楚。就像走在岸上看花开花落,贪恋良辰美景却心怀谦卑,故不让自己久留,只愿做个过客。后来,她遇到了盈年,她甘心向生活妥协,或者说将一颗心沉的更深,深到好像一场镜花水月。过去的种种终究飘落成雪,在温暖的春日晶莹璀璨,了无踪影。

有些人生来便带着生命的诸多欠缺,犹如一种原罪。

生活似乎是虚假的,却又这样真实,并重重包裹,让人喘不过气来。

似真似幻,生命这东西就是这样朦胧。证明存在的是记忆,但记忆就像是一场烟花,绽放过河就是一片黑夜。时间的大手拨弄着记忆,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你连熟悉都只是假象。过去蒙上纱布,模糊真切,触手可及,却又远在他方。

我似极力在这个世间寻找某种丢失的东西。并隐约觉得在做的是一件注定会失望的事情。心里清楚结果,欲念却执拗推动。贪恋不甘,我这样唾弃,又这样固执追寻。放不下的是曾经,放得下的是自己。

温煦的阳光晒得人有些发懒,只觉得心里洞明而平然。躺下来,脸枕着墓石,闻着这植物和泥土的味道,闭上眼睛。我们都会睡去。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生,筱忽过完了大半,不过是二三事,如同世间流转起伏的情缘意志,并无什么不同。

那,不过都是旧的事。

无锡分行:王位

天堂——读安妮宝贝


看安妮的文章总是突如其来的阵阵冷汗,背部发毛,内心惊异。

一次次的冲击着灵魂,像是一次次揭开内心中隐秘的,禁忌的伤疤。那种直露,使我的脑海嗡嗡作响,回荡是坠落的沉醉还是超脱的清醒,我不知道。在爱与恨、生与死中,我看到的是人生中另一座天堂。

蜕变

她说,当一个人快死亡的时候,他会经历潮状呼吸,那是生命停止之前最后一段呼吸,汹涌极了,像大海的声音。

她说,苏,你不会听到这些。你听到的大海的声音,是有生命力的,是幻觉中的。而我听到的声音,是属于死亡的,是真实的。

是折翅的天使坠落人间。在忧虑中挣扎,如此纯洁,如此无助的疼痛。我的心不由一阵紧抽。是啊,死亡的潮状呼吸,最后的挣扎,真实而伤感。我总是想,死亡是什么感觉,是灵魂的知觉在躯壳中慢慢脱离,蒸发,消失;是陷入无边的黑暗中奔跑嘶叫直到筋疲力尽的倒下;还是在白茫茫中看见无数的影子闪过--那是生前记忆,在记忆中隐见着天堂

我不知道,我曾眼见奶奶在最后的挣扎中离去,是如此平静,又是如此突然。我坐在她身边,内心茫然而无措,看着那乌黑的面孔,额头发紫,双眼微闭。直到突如其来的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然后突然停止,回归平静。我空洞地望着一系列动作,意识到这个生命将永远离开时,心脏猛烈而凶狠的跳动,像要跳出身体。

安妮写道:死亡是真相,突破虚假繁荣,它终究让你明白,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看自己,如何探测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鱼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存。

升华

她说,我们其实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无望的事。

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

这世上,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残缺与痛苦。我们无法选择,有的只是面对,只是接受,这是与生俱来的。如同《莲花》中的善生与内河,如同安妮说,她写到的只是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就如同写到不同种类的死亡,苦痛和温暖,是一种心灵的历程。

善生说:但是很多人蒙住眼睛,以为自己会一直无损而长寿,甚而不朽,他们相信自己手里永远都有时间,可以肆无忌惮,做浪费和后悔的事情,总是认为能够再次获得机会。

是啊,很多人都蒙住了自己的双眼,看不见时间的流逝,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自己的真实,如同善生的本身。

我说:善生,你没有体会到父爱,甚至看不见母爱。有的只是母亲的强权与压迫,有的只是母亲设计的人生与希望。于是,你隐忍着,隐忍着真实的自己,隐忍着爱与渴望。直到冷冻自己的心。于是你拒绝了爱,拒绝了所有想爱你的人,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把自己隔绝于世人,你用世俗的物质来麻痹自己的感情,直到最后有的依旧是痛苦。就像内河所说,善生,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

内河说,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的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

我想,内河,你终于接受了自己,接受了心里所存在的空缺,你曾一样因缺乏而追求着情感。但你不同于善生,你把自己浮在世人面前,追求着他人的爱,来填充内心的空缺,可你的空缺向黑洞一样,吸取了你的一切,包括身体,包括岁月。

在你付出巨大代价得到真理时,我们依旧陷入,不可自拔。

《圣经启示录》中,安妮写道: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

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

海也不再有了。

《安妮宝贝》读后感800字


对《安妮宝贝》的文字接触的多了,自然体会到了这些文字带给自己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份心底的喜悦与认同。
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那是一些忧伤的文字,可是我感觉忧伤的文字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读到的文字有时候就会让自己的灵魂得到短暂而真实的释放。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她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心底的追求,对现实的抵抗在别人眼里她们实异类似一群让人感觉可怜的孩子。但是仔细想想就是这些异类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好多人的追求呢?只是好多的人没有勇气释放自己的想法,一切在现实的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现实的无奈、悲哀、切身的利益扼杀了自己的想法。尽管不承认也会在心里羡慕那些勇敢的异类。也许也只会在黑夜吞噬了白天的一切丑陋的时候才会轻轻释放自己心底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呼喊的声音,让自己的灵魂得到片刻的真实和宁静,自然的走进梦里继续着自己的追求。
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向往生活的一种映射,折射出每个人心底的那份真,我向往那种洒脱、自然、也许在别人眼里甚至有点低调的生活,一切只是为了拒绝一种侵蚀,侵蚀心灵的东西太多了用文字来维护自己心底的那份真。
认同他的每一个文字,享受每一分真实的感动,认同他对生活、爱情、旅游、写作的看法。偶尔也会期待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也会变得那么真实,不再为了取悦别人而虚伪的活着,用一张真实的脸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不再整天承受着追求那些所谓幸福的痛苦,追求到了才发现自己不习惯享受这种幸福。
以上所有的一切也只是凭空想想而已,该怎么生活还是看现实怎么安排,只有到时候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并解决。

读《宝贝,宝贝》有感


读《宝贝,宝贝》有感

第一次看:

准备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在看《宝贝,宝贝》,可是就像是打磨时间一样,觉得可看可不看,因为找不到那种切身做母亲的感觉,毕竟宝宝在脑子里,那种陪在身边养在身边的感觉还没有,所以看着看着就那么半途而废了。

第二次看:

暑假偶尔会逛逛湖州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很大,三楼还有一个自修室,有免费的空调还有看书的安静氛围,每周还有新书推荐,这时《宝贝,宝贝》鲜红的封面一下映入眼帘,我捧起就看,可惜的是这本书因为是推荐版本不能外借,也就只有在图书馆看看,因为不是很方便,还是没有看完,更别提感触了

第三次看:

快要生产的时候,回学校一趟,校长送我和方航琼各一本《宝贝宝贝》,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欣喜不已,但是无论坐着还是躺着,160斤的我,想要专心致志的看书已经是太奢侈的事情了,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翻翻停停,书还是没看完。

第四次看:

生完宝宝后,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让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脑海里《宝贝宝贝》又跳了出来,这一次我准备认认真真看,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妈妈了。那么来谈谈这本书吧

为何书名用两个宝贝?周国平说,第一个宝贝是父亲对女儿的爱称,是小爱。而第二个宝贝,囊括了生命的神奇、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还有陪伴生命伸展枝干,开花结果的心路历程。周国平说:这是一个普通父亲为他所爱的女儿写的一本书。

书的初衷:

宝贝,我要你记住,你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我之所以写你,不是因为你多么特别,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在写你的这本书出版以后,你也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变得特别。当然,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与别的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我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作家。我不是作家,也一定会写这本书,只因为我是你的爸爸。

我深深地被这段话感动了,是的,我是一个妈妈,我不敢奢望孩子以后要多么出众有才华,也不期望他会飞黄腾达,但我希望带给他欢乐,童年的欢乐。

书的形式:

一开始,他以日记的形式,把发生在女儿啾啾身上的好玩、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连同她的语言。在记录到40万字2024后,他决定让它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现。周国平说,不管别人写不写,我必须写。我只想叙述平凡的生活,叙述平凡生活中的一个珍贵片断。在今天,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所以,我这本书未尝不是一个呼唤。

在这本书里,周国平记录了和女儿平时生活的一些片段。他陪女儿玩,玩她想象中的游戏,玩过家家,特别投入地和她玩,他就是个大玩伴。周国平认为对孩子的教育用不着刻意,刻意是很傻的。 玩的过程就是让她快乐,玩当中她更主动,她会想更多的花样,而他,是顺应她,她有什么想法积极推动她去完成。周国平对女儿的教育原则是自由,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不要人为地设计一种目标,捍卫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了这个他宁可舍去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一点很多父亲是很难做到的。

每每看一篇,心中都会有无限的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细腻的父亲,他描写的每一部分都是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情,连我这样的母亲看了,都不得不佩服,一个父亲的角色交给我们他的经验和养育的知识,我心里是无比感激的,又是有那么一些羡慕的,周国平老师能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坚持拥有这样平和的心态,我怕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会改变这样的初衷,会变的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追求分数,追求所谓的素质教育,新房子已经开始在装修了,有一个角落是设计师安排放钢琴的,先生说:一个朗朗,害了多少孩子,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家长,随他好了,也许他会有不一样的追求我认可了,虽然钢琴是我的梦想,读师范的时候我就梦想自己拥有一架钢琴,可是一想到宝宝以后要用小手指这样苦苦的练琴,放弃玩耍的时间,也许这只是其中一件事情,我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放弃这样放弃那样,把他变成一个木偶和玩具,不敢想了,我不想做这样的母亲,所以我认真地看周国平老师的书,想从中领悟的深刻一点,让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平常心,童年多么宝贵,我只想陪伴他,给予他我的爱,让他健康和快乐,这样就够了,爸爸妈妈们,也要看看这本书,听听自己的心声。

读后感大全:读安妮宝贝《清醒》


我喜欢借着一束柔光,细品它,找回那个离开了烦嚣的、真实的自己。

题记

是在一个夜晚和它遇见,简约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带着一点好奇,我借着店里的灯光用一夜的时间读完了它。起初只是草草的浏览,仿佛平凡无奇,目录上对每一章的命名更让我觉得这像是作者生活琐碎的记录,零零散散。那时候的它所能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字里行间透着的丝丝缕缕、浅浅淡淡的忧郁,有些凉,真实细腻中藏着些什么。

第二次见到它,是在表姐家,夏日停了电的晚上,无聊至极的我无意中发现了它,借着烛光重温了这本书。第二次读才发现书的作者是安妮宝贝,也早有耳闻安妮文笔的尖锐颓废

绿叶硬朗青翠,花瓣洁白芬芳,浓郁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实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栀子花给人的圣洁柔美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高傲面貌,竟有些像作家托尔斯泰这般坚毅高洁,民国才女秋瑾这般从容果断,人亦似花,花亦像人,人和花的高贵在于都灵魂。书中不乏这样的句子,突然觉得夏日的夜晚,有了这本书的陪伴,倒也不觉得闷热。

后来一次读它,那是一个周末的深夜,因为沉迷网络父母大吵一架,我关掉电脑跑进洗手间禁不住泪水的潜溢,然后关上房门趴在桌上,突然想到一句话生命让我感到压抑,我却选择了缄默眼前的书本考卷铺张开来,像一条冗长的小路,他们说,它是可以让我走到成功的捷径,我任凭着命运的摆布。窗外清冷的月光伴我一夜未眠,带着一点苦涩,我再次翻开《清醒纪》。

当我睁开眼,已是拂晓时分,书滑落在地。我不知自己何时入梦,但我却肯定着,脆弱敏感的心,是在这本书的抚慰下安然睡去的。它像一片阿司匹林,使心中被繁嚣所伤隐隐作痛的伤口止痛消炎;像一片薄薄的冰膜,让复杂城市中那颗浮躁的心降温沉淀。

顿悟,沉浸在城市的红灯绿酒中的我们已无法自拔,被过多的荣耀与金钱诱惑的我们迷失双眼,原本那个真实的自己反而被自己亲手弄丢。脱离了现实的假面,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这才是最真的自己,也许我们真正要的,就只是在看清世界的假面、自身的伪装后,安静坐在窗边,品一杯清茶。

然而清醒的人不代表能够控制自己,他看到问题,挣扎得剧烈,反倒失去某种定向之后的简单与安稳。安妮用她尖锐直接的文笔,把你推到悬崖绝壁边让你自己去看,看自己的处境,看向自己的灵魂深处。然而她也警惕我们,清醒固然重要,但无需太过清醒,只需记住始终不能迷失自己,记住自己最原本想要的。

在这个庞大无垠的世界上,装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我们被囚于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沉浸于诱惑的柔阱,忙碌于应付每日繁重的工作功课,可细细想来,我们是不是忘了初衷?我们要的,真的是无法超越的成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利荣誉吗?得到这些之后,我们真的会幸福吗?抑或,迷失的真实自我的我们,根本等不到顿悟和成功的那一天。其实,往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个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自己。别迷失在灯红酒绿、舒适萎靡的世界里,为了梦想和我们自己,请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和那个当初真正想要达成的梦想。

请一束微光,找回真实的自己。

读雪莲花有感


读雪莲花有感

雪峰千里绵延,洁白层层重叠,在雪线之处,一朵雪莲于风中摇曳舞动,涌动出满目的孤傲和圣洁。我牵枣红色的军马,立于她的面前,身后是广袤的博尔塔拉草原,四周万千苍松如万千绿剑,挺拔直破苍穹,喷涌着成长的不息和无畏。我时常在梦里会出现这样同一种景色,我想这是对一种逝去的回首,是对故昔的凝固,是对一段时空的难忘。

人生过处,总有许多难忘和不舍。如此书的序者刘同新,曾是我的老首长,对他的军事才能和睿智,和善的处事能力,对生活的豁达等等几十年来难以忘怀。前几年携妻女到北京,老首长开车带我们游玩景点,偶尔还会和年轻人要飙飙车,顽童的性格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激情。如今虽退休在家,但喜文弄墨玩微博游山水,多年军营生活的深厚积淀依然荡漾。又如本书以较大篇幅介绍的王宏伟,我在部队时他在电影队,虽只见过几次面,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勤奋深铭于心,也曾享受过他的歌声。一方水土养一方圣物,他是博尔塔拉高天洁水献给东方艺术殿堂的一块瑰宝。那块土地、那段时空造就了无数穿透岁月的人事物,实在是难以胜举。

言归正传,当叙《雪莲花》一书的作者徐明。1984年徐明从江苏常熟入伍到博尔塔拉某边防部队服役,也许是前世几百年的缘份,我有幸和他在同一个边防站共享那段岁月。当时他在连部工作,业余时间喜好写作新闻。他的勤奋刻苦是我一生中所少见的,他的第一篇新闻稿我也曾看过,那只是一棵小草。如今拜读他的《雪莲花》,我看到的是一棵大树,结满硕果果香怡人的一棵大树,文字成熟,感情丰满,我想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一个有志者。我们许多人也曾有过和他同样的经历坎坷,但缺乏心的苦行,缺失一种热爱的敏感,所以徐明成就了今天的徐明。对他来说,故乡的桑木梓树和异域的一草一花是没有区别的,大海的气息和高山的脉动一样能让他的灵魂飞扬,这是一种永远向上的人生理念。他用阿拉套山、博尔塔拉大地、一段历史为支架,构筑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又用他的灵敏捕捉无数溢情的人事物,甚至一个马灯一条老牛也不放过,然后精心堆码于这个空间,筑成了一个大厦。

以我个人的感悟修养是不敢谈论艺术作品的,但这次明知不当为却大胆妄为一次。常言道:艺术是不分民族和国度的,但我认为每一种艺术或作品其最大的影响力是有一个群体的。就如花儿一样,最推崇她的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地的民众。我常想徐明是军魂授意下去到博尔塔拉的信息员,而徐明的《雪莲花》就是献给在那个年代曾有过守疆经历的将士和今天战斗在边疆的勇士们的一道精美珍品。

读风中的莲花有感作文700字


读着小禅的文章,如同回到清幽旷远的古代,旧时意象,刹那繁华,汴京残梦,俱上心头。那,是难以言说的清凉味道。明明是红尘里炽热的爱恋,九死无悔的情劫,在她的笔下化作隐忍的中锋,不露声色穿行于天地间。那是以古诗词的情怀,投身苍凉的人世,如机器般生冷的现实,因此变成了一支曲。

风中的莲花,是由一篇篇精美的短文组成的,犹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穿成的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简短而精美,蕴含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启示。

小禅说过,她终于明白,在红尘中,不必要活得这么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不必要的那些得失而苦恼而沮丧,过一种禅意的生活,那才是生活的上品,只有那样,我才能看到春天虫子的蠕动,闻到空气中花的芳香,看到天空中鸟的飞翔。

我品味着小禅的这一番话,回味着,感受着。风,在吹着那些荷,残荷,那些半凋的莲花,它们昂着头,在风中,轻轻地吟唱,我想那风中的莲花,就是以最简单的心,最简单的形式在过自己的生活x我们也一样,要用最简单的形式,获得最深厚的精神深度!

其实真的每天都是灯红酒绿,即使每天都是纸醉金迷,即使每天都是忙碌的和繁杂的,只要心中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这日子就是快乐和不同的。时间带给每个人的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样去支配它感受它,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简单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渐渐地,我理解了,我一定要努力地学习和生活,像对待春天一样,有一颗禅意的心,在滚滚红尘中,只有这样才能慢慢修炼成一朵花。

风中的莲花这本书还告诉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生活中徜徉,感悟人生的真谛。

它告诉我,即使每天都在pk台上,只要感到幸福就可以拍拍手,不可能每一次自己都失败,要保证人生晋级成功,就要付出汗水,而每一个时刻,都做好了上pk台的准备,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它还告诉我,人生有很多偶然,有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上帝给你的任何一个机会,那每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正是那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写了我们的一生。

张晓雅

永远有多远——读安妮宝贝《七月和安生》有感


有人说安妮的文字像一挤吗啡,在疼痛中给人快慰。很赞同。

永远有多远。很古老的一行字,却没有那想尺子量得的答案。正如安生和七月的距离。

在学院的操场上,安生选择了七月,那个幸福的人,她一身的追逐的对象。清纯的七月很安生很快成为最好的朋友,但友谊不敌追求,不同的生活最终让他们各自疏途。终于有一天,安生为了心中的理想,踏上漂泊的不归路。遍身鳞伤的安生在最后发现,自己追求的是一场空,上天给自己的依然是孤独。在临死前倔强的安生痛哭着对七月说,为什么安生不能够做七月。可又有谁能回答,永远到底有多远。

读《宝贝》有感


宝贵的亲情

——读《宝贝》有感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 张恺宁

在午后的美妙时光里,我最大的享受就是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坐在椅子上悠闲的翘起二郎腿 ,轻轻的捧起一本书,咬文嚼字得读着。有一部短篇小说,它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是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余光……

它的书名叫《宝贝》,诉说了一个叫易扬的男孩子,他的爸爸酷爱古董,天天都去古董跳蚤市场淘回一些古董。爸爸把它称之为最心爱的“宝贝”,把家里的所有地方都放置了许多。后来易扬的妈妈生了病,易扬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只是爸爸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爸爸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请来了一个行家,卖掉了这些易扬眼里的“破烂”,爸爸眼里的“宝贝”。

易扬迷惑不解,他问爸爸:“为什么你要卖掉呢?这些曾是你的宝贝啊!”而爸爸只是尽量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你才是我的宝贝!”……

是啊,正如作者彭学军所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心心念念的东西,可是又有什么宝贝能胜过亲情呢?亲情犹如空气,缭绕在我们周围,平淡的日子里并不能让人感觉得到。可没有它,我们又如何生存得下去呢?”正如易扬的爸爸,他心心念念的东西便是古董,到了家里全是古董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视古董为“宝贝”,可又有什么宝贝能胜过亲情呢?亲情的确在平常的日子里感觉不到,只是在妈妈生病后,爸爸猛然醒悟到,没有什么宝贝能和亲情比,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宝贝”……

我觉得,易扬爸爸的做法是对的。我喜欢他。他在沉迷于古董时突然醒悟了,知道宝贝不再是古董了,而是他亲爱的妻子和所爱的“宝贝”,儿子易扬。亲情才是他所需要的宝贝!

这时,我才意识到亲情是多么的重要!亲情是温暖的,亲情是美丽的,亲情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亲情你虽然看不见它,但它时时刻刻都围绕在你身边。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能感受得到它。其实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照顾都是因为亲情的包含。喊你一声“起床了”,是亲情的力量在闪现;当你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他们的目光一直盯着你直到你安稳的踏进了学校,父母才会把目光从你身上移走,放心的回去。这时,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有了亲情,才有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这本好书,这些知识,都是伟大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书,增加知识,陶冶情操。让我的人生因书而更加精彩!

读《我可以抱你吗,宝贝?》有感800字


读了《我可以抱你吗,宝贝?》一文,我的感触很深。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家很善良的人的幸福而又痛苦的生活。

一个原本在福利院受人欺负的女孩,因为她不漂亮,甚至还可以用丑字来形容,所以在每次福利院对外开放,可以来收养de孩子的大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她,然后从她身边走过,从不会再看她第二眼。有一次可以收养(yang)孩子的时间到了,女孩没有站在门口,而是在后林和福利院阿姨们玩捉迷藏。“三、二、一。”“我要张开眼睛了!”随着女孩稚嫩的童声,她睁开了眼睛,这是,林子里静得出奇,阿姨们不知去了哪儿,只是看见一个陌生又长得很漂亮的阿姨走过来,她的淡蓝色长裙随着风儿摆动,一头乌黑的长发在风中摇荡,简直像个仙女,女孩有些惊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阿姨加快脚步,上前一把抱住了女孩,自言自语道,我总算找到你了。女孩惊呆了,瞪圆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被人收养了,差点惊叫起来。得到院长奶奶的同意后,女孩被这家姓王的人家收养,并取名王点点。

点点来到新家后,爸爸妈妈都很疼她,妈妈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她,每天睡觉前还给她讲故事。点点使劲眨了眨眼睛,不敢相信自己能有一个这么温馨的家。这样幸福的生活过了几个月,妈妈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爸爸妈妈都十分开心,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可小女孩点点很害怕,怕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就不喜欢自己了,她球十个月的时间慢点过,给她再多一些幸福,可是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妈妈临产的时间,手术灯亮起,爸爸在手术室门口转了好多圈,急得满头大汗,随着婴儿的题库,手术室的门也打开了,妈妈生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取名王保保。保保小时候十分聪明,可不知为什么她突然得了自闭症,爸爸妈妈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为此,爸爸妈妈天天吵架,爸爸认为妈妈不应该再多花钱,而妈妈一心想只好保保,便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他。

家里一天不如一天,爸爸几次想劝妈妈放弃,可妈妈却总是淡淡地回答:“他总有一天会好!”爸爸因为受不了妈妈这样,就和妈妈离了婚,虽然妈妈十分伤心,但是为了保保,就同意了。离婚后,爸爸带走了点点,妈妈则带着保保。妈妈为了保保有好的环境,就搬家去农村一个空气新鲜、景色优美的村落。点点因为放不下妈妈,就去找他们,可是他们搬家了,点点找不到,心里很着急,但是经过爸爸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他们。当点点和爸爸来到那个小村庄时,发现保保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本书让我明白母爱的伟大,她可以为了儿子,辞去高薪工作,回家全心全意照顾他。也许保保只有一点进步,可母亲就因为他的一点进步而欣喜若狂。

母亲的付出、风险,一定会让保保好起来!

读《你是我的宝贝》有感 (800字)


《你是我的宝贝》是一个是孩子、家长都能感动的一本书。主人公是个小孩,名叫贝贝,他还有一条狗叫妹妹,让我们一起走进主人公的生活吧!

贝贝是个唐氏综合症患儿,有轻度的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贝贝两岁时,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母亲难以承受这种生活的打击离家出走,贝贝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慈爱宽容的奶奶以顽强的毅力训练贝贝,力图使贝贝成了一个自爱自立有尊严的人。奶奶的努力没有白费,贝贝长了一个心地淳朴,乖顺善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但不幸事也随之而来,贝十岁那年,奶奶因心脏病去世,使贝贝一下子成了个孤儿。贝贝的命运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尤其是小区水电维修工李大勇。大勇是个八零后小伙子,平时做事有点不靠谱,然而却深喜爱上了贝贝的单纯透明,一直关注贝贝的成长。贝贝在福利院待了一段时间后,舅舅、舅妈带着他们的孩子小胖从农村来到城里,和贝贝生活在了一起。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外加一条名叫妹妹的大狗,彼此之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舅舅、舅妈的小小私心在贝贝的无暇心灵的映照下逐渐得到了洗礼,而李大勇也在贝贝的同时自身得到了成长,逐渐成熟起来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哭了,哭了好久好久,心里在想:贝贝真的好可怜,但却没有影响到他,凭着他的善良单纯让大勇成熟了起来,舅舅、舅妈也在他无暇心灵的映照下得到了洗礼,而他自身也完完全全成长了好多,也让我明白不要看智障儿童的生活,但他们的背后却是如此的善良、勇敢和单纯。

这本书的作者是黄蓓佳奶奶,我也看到了她写的一段话:一个智障儿童,就是一块透明的玻璃,一面光亮的镜子,会把我们生活中种种的肮脏和丑陋照得原形毕露。在纯洁如水晶的灵魂面前,人不能虚伪,不能自私,不能狭隘,更不能任何恶念。善与恶本来是相对的,一旦善良变成绝对,恶也就分崩离析,因为它无处藏身。这段话真的对我启示好大:智障儿童会把我们善良和虚伪这两面给找出来,而找出虚伪是,你往往躲不掉,而你的虚伪和狭隘更可能会痛苦一辈子,让你难受一辈子,让你不得安宁一辈子。

江苏苏州太仓市经贸小学五年级:快乐柠檬茶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安妮日记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