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一个人的小镇有感 > 地图 > 读一个人的小镇有感

读一个人的小镇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55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55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页在轻轻翻动,眼睛飞快地阅读着《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位孤儿安妮-雪莉,如何阴差阳错地来到马修兄妹家,热爱生活、喜欢想象又喋喋不休的安妮在绿山墙快乐成长的故事。

初到绿山墙的时候,安妮犹如一只丑小鸭,满脸雀斑,又长着一头红头发,使十分爱美的她,非常自卑。但是她那纯真善良的心与刻苦勤奋的精神,最终使她破茧而出。

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触良多。安妮,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甚至还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但是,安妮却能够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白天鹅。为什么呢?安妮的命运好?安妮的运气好?不!命运和运气有可能是她成功的功臣,但最大的功臣却是她的刻苦勤奋与她内心的美。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是不完美的。既然每个人都是一样平凡,那为什么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却依旧普普通通的呢?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努力,没有坚持奋斗。英国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人,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知道他成名前的学习环境呢?莎士比亚原来只不过是替人看管马匹的,剧院中的打杂工而已。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有空闲便从剧院的门缝和小孔里偷看戏台上的演出。他凭着这种执着的偷学精神,终于使自己闻名于世。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努力,只有奋斗,才能更接近成功,更接近完美。

五年级:郑可心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宁静之旅——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一个人的宁静之旅——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我是在读《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想起那个问题的。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某一个读书日,报纸上发起一个讨论:如果让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回答众说纷纭,当时我的选择早已不记得了。捧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个答案突兀地闪现:手上的这一本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我会选择“静”。这些朴实得有如黄土的文字里,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静到一低头就能看见长长的过往,静到能听见天地之间最清晰的心跳声。

我惊异于字里行间的灵气,而我得知作者只读过五年书后,我感到了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就像他脚下的土地,木讷无言却宽厚温存。那是宁静到极致后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嚣沉寂,一寸寸压低我的灵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风的私语和大地的呼吸。

刘亮程是村庄的儿子。他写狗。写马。写虫子,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蚂蚁搬家。写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对头的。写房子,他津津乐道着他曾荒废了不少时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门、土墙、墙边的树、树旁的烟囱和悠然的炊烟。写烟、写风景、写木老头;写梦、写死亡和新生。从冬天写到下一个冬天,写每一个人每一堵墙、每一块土皮都将归去的岁月,和天空。

他是整个村庄最闲的人,他也是整个村庄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垄上研究风的心情,他为一所房子担忧能否晒到阳光,他听见一朵野花吟吟的笑声像个傻瓜似的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来, 他觉得屋后的那个榆木疙瘩是村庄的头颅。

刘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视着大地的一切,同时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怆预言了生命中吹彻的风和一年年累积的冬日。他是一个随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飘荡在每一个司空见惯而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阵风、一场梦。

那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拿起这本书,在浮躁的世界里获得暂时的澄澈 。我愿意带着这个美丽的妄想,一个人在无边的海洋上流浪。


《请尊重每一个人》读后感


的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陈香佑也说过:“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睿智的人对话,没有书的世界像是没有阳光,黑暗又无趣,而书,正是那缕灿烂温暖的阳光;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老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书,是我一个要好的伙伴,陪我在欢乐中成长,书中的人物个个勇敢机智,书中的世界更是迷人。美好的童话书使我沉浸在无现的遐想中,神奇的科幻书带我去探索无穷的奥妙,历史书带我们穿越时空验证古老神秘的伟大传说·······

的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陈香佑也说过:“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睿智的人对话,没有书的世界像是没有阳光,黑暗又无趣,而书,正是那缕灿烂温暖的阳光;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我是一颗快要枯死的小草,那么书就是一滴清凉解渴的雨水,让枯干的小草迅速满血复活,还是那么翠绿,那么的挺拔。在我四年级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有个故事令我十分难忘。书名叫《请尊重每一个人》。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是它让我爱上了书。俗话说的好: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爱护别人的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爱护。无论自己身处何位,尊重别人与自我尊重一样重要。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并拥有自己的尊严,才能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读《一个人的KTV》有感


读《一个人的KTV》有感

稍稍了解娱乐圈的人都应该知道奶茶,刘若英。奶茶这名字是她师傅陈升取的,有一回陈升说,刘若英就像一杯奶茶!她虽然不算标准美女,但就像杯温暖的奶茶,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之后,奶茶也就叫开了。

奶茶的师傅陈升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音乐制作人,奶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他的助理,有文艺气质的奶茶便恋上了她的师傅。然而,陈升已有家小,无法回应奶茶。在恋情尚未开始之前,奶茶已经失恋,自此开始了漫长的单恋之旅。形单影只。奶茶说,她理想中的恋人应该能够在精神上了解她,在坚持了那么多年之后,直到奶茶41岁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丈夫,也算苦尽甘来。很佩服奶茶的坚持,也很羡慕她的归宿。

我算不上文艺青年,只是喜欢看一些小文章,能够稍稍体会出作者的感情,自己也略带些小伤感气质,更重要的是,我大龄单身,也不愿意将就,只想等那个聊得来的人出现。曾经参加过两次相亲,都很失望,觉得自己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隔了十万八千里,也便不愿意继续了,现在也是孤孤单单地一个人生活。奶茶走在了我的前面,我很迷茫,不愿意将就,也孤单,于是,我很想看看奶茶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下载了奶茶的文集《一个人的KTV》,花了点时间读了几篇小文章。

文集记录了奶茶生活、工作和情感的点滴,语言质朴、温馨,还带了些伤感。《一个人的KTV》讲了她一个人唱K的经历,宣泄完了,却也泪流满面。这种孤单的场景,孤单的宣泄,孤单的落寞,真的沁入心脾,侵入骨髓,我懂她,我知道奶茶的眼在流泪,心里估计已经冰冻了三尺。《今年桂花不飘香》是纪念祖父的文章,孙女和祖父、祖父和祖母、祖父和桂花树,一幕幕场景承载了一家人的相守之情和离别之苦。看哭了。《梦》,辨不清是奶茶的梦衍生的故事,还是奶茶自己幻想出来的故事。讲述了奶茶看到了老年的自己,通过少年心里的声音"What a lonely lonely oldwoman !"揭示出老年奶茶的孤单。然而,老年奶茶说,她不寂寞,因为她心里有一个关于爱的秘密。关于爱的秘密?多大的秘密呢?爱过别人,也被别人爱过?可是,这都已成过往,现在依然一个人,能做的只是遥望抓不住的彼岸。这不是孤单又是什么呢?孤单的人啊,只怕唯有幻想才能让她们暂时地远离孤单。可这正是因为太孤单了啊。《落叶》也是奶茶的回忆。里面有一段质朴、温馨而让人难过的画面。我想起曾经有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说,秋天树上的叶子是听声音掉落的。说完便拍起手,果然叶子一片片落了下来。男孩要女孩跟着做,女孩害羞而骄傲,死不肯举起手经过很多个秋天,男孩已不知去向了,女孩独自经过那条路,抬起头来,又看见那些树上的叶子,想起了那一幕。她突然拍起手来,一声,两声,啪啪啪啪!数不尽的拍掌声。突然,她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只因为满天散下了绵绵层层枯黄的回忆。真的好残忍。

原来,奶茶的幸福都在回忆里。

《Magic hour in Canada》和《鲑鱼头》记录的是生活的一些小细节,简单而自娱自乐。从奶茶的这两篇文章中,我看到奶茶应对单身生活的手段,说得好听点,就是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没事儿找事儿做,屁大点事儿都当成天大的事儿,自然也就能自娱自乐了。幸福的人读不出这两篇文章中的孤单。当然,这也只是孤单如我的理解而已。

单身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孤独久了会变得敏感,然而,这些人还不能过多地沉浸在悲伤中舔舐那份蚀骨的孤单,不能纵容这悲伤蔓延,否则很容易承受不住心中的悲苦,迟早崩溃掉的。奶茶是聪明而幸运的,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奶茶还有忙碌的生活将她从悲伤中拉扯出来。虽然我没有同奶茶一样的明星光环,也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但是我有一颗爱八卦的心,喜欢看书(以前是网络小说,现在有点厌烦了,开始喜欢古典一点的小说),我也有一份还算体面,自己也还算喜欢的工作,能够将自己暂时地从孤独悲伤中解放出来,即便我也会时不时地感到孤独。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单身生活,也不愿意将就,也便如奶茶一般生活吧。只是希望,自己的等待能够等来一个稍微完美的结局。如若不然,这一辈子注定悲苦,注定体验百年孤独。三毛曾经说过如果有来生的话,于我而言,即便有来生,我也是不愿意的,我只想说,就此消失吧。

城里打拼的人没有太多时间,即便这本文集还有其他关于奶茶生活的文章,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心力去细细品味,只能在临近下班之前匆匆结束了了解奶茶的路途,也只能匆匆记录下自己心目中了解的,那个不完整的奶茶。

奶茶已经用不着我祝福了,我便祝福天下单身的姐妹们,早日等来心中的那一位。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导语:一个人的朝圣的叙述的平缓甚至说是缓慢的,但它很真诚而真实,有很多智慧的感悟,每个人的灵魂都只能独行,人生,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朝圣,步履不停。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一:

平凡人见证奇迹,英雄缔造奇迹。87天,627英里,一个退休老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出发,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随即克服大量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穿越英格兰,以其执着和勇气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段传奇。然而,当我们跟随《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的笔触,抛开纷杂与浮华,一步步揭开明亮的光环下所隐藏的真相时,却渐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不仅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甚至,按当下的流行说法,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loser,木讷寡言的他不过是凭着一份最单纯的初衷,以最为质朴的方式在回报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与歉疚。正如那个《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成功是因为简单。

终其一生,即便是在完成了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后,哈罗德都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面对他人的无助,于是,生性善良的他就只得按捺住悲伤,别过脸去逃避现实,也由此在继没人要的儿子之后成为失败的丈夫和缺位的父亲。人生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个岔口的不同选择都指向千差万别的结果。在荒凉的晚景中最不经意的回望,也能瞥见灰暗来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一千万种其他可能。于是,那些蛰伏的思绪渐渐奔涌,那颗早已日渐麻木的心也开始悸动。正如著名诗人狄伦托马斯的诗句: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路上的哈罗德因为一个简单的目的出发,却从萍水相逢的路人身上找寻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终于在花甲之年收获了想要的人生。

627英里,不仅是用脚迈过的距离,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灵和回忆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许是当身体放归大自然时,心灵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记忆,更容易从逝去的岁月中寻回隐匿的自我;也许是因为扩大的视角、开放的交流容易让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学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只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而放弃其他一切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作者以明暗交织的写法将哈罗德的身体之旅与心灵之旅相结合,交替表现,而当哈罗德站在旅程的终点时,其空间上的旅行更像是作为心灵之旅的背景而存在,或者说,是心灵之旅投影到现实空间的一个映射。当那个愈加自信、笃定、坚强的哈罗德重新站在妻子莫琳面前时,找回幸福的婚姻只是情理中的必然。

也许,你依然要说,《一个人的朝圣》只是虚构的故事,627英里终究不是现实。可是,请记住,虚构的故事也有其意义,就像加油站女孩所说的如果我们都不趁着现在偶尔疯狂一下,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来吧,接受不可能,一杯执着加几滴疯狂,生活会更加充实而快乐。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二:

一个人的朝圣,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对信仰的追求,从而对心灵的荡涤,主人公可是一位僧侣或是信教徒,感觉好像他们才能更好的诠释朝圣这个圣洁的词语,但其实不然。

故事的起点发生在英国最南部的一个小镇,而主人公也不是什么僧侣或是信教徒,而是一个普通酿酒厂的退休工人,而所谓的朝圣其实是主人公哈罗德要徒步纵跨整个英格兰去看望他一位以前的同事,而这位同事也不算是深交。听上去有点滑稽,不是至交也算不上是知己,却要为了做一件如此疯狂的事情,主人公的妻子莫林很是不解,难道他们之间真的没有爱了。故事到了这里也就引发贯穿全文的一个交点,主人公的家庭关系。一起生活四十多年的老夫妻,本应早已相濡以沫,可是却出现了二十年的隔阂。原因起自小说中一个不曾出现的人物,他们的儿子的戴维。

主人公哈罗德在接到奎妮的信后,先是万分激动,毕竟几十年未曾见面了,而后又是万分悲痛,因为奎妮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而面对好友如此突如齐来的问候,哈罗德有点不知所措。在回信过程中,遇到了全书的一个关键人物加油站小女孩。是这个小女孩的故事给了哈罗德启发,也是这个小女孩的信仰,让退休后无所事事的哈罗德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于是哈罗德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毕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初期,哈罗德遇到了不少麻烦,没有足够的徒步旅行的装备,导致了身体乃至到心理的重大阻碍。不过一路上哈罗德遇到了不少陌生的帮助,起初人们也会觉得他的行为很可笑,但是继续坚持下去的结果,却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和关心。哈罗德开始喜欢与陌生人交流,从他们的交流中他能感受到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欣慰。而此时留在家中的莫林,起初的态度是相当反对,甚至是不相信他能走多远,伴随着哈罗德旅程的继续,这种态度悄然改变着,并且打破了以往的沉寂,开始互相关心,但是也一直在担心哈罗德对自己的感情。

在路上哈罗德不断回忆自己的过往,起初是加油站女孩的启发支持着他前行,后来是对奎妮的美好期盼,还有对家人深深的爱。哈罗德回想很多美好的回忆,这让他开始慢慢了解为什么会和莫林发展成这种境况和儿子戴维的冷漠。哈罗德开始和陌生人交流,渐渐的,哈罗德事迹在新闻和报纸上开始散播,一个民族英雄就要诞生了。人们把他这种行为表述成了对于社会的一种朝圣。慢慢的,开始有人加入了这次旅程,人数越来越多。才找到感觉的哈罗德,被人群包围着,步伐却渐渐慢下来,发觉这似乎已经不是他的初衷,在他犹豫离不离开人群的时候,这些追随者却已经离他而去,先人一步的到达了贝里克。在这期间,莫林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来到了哈罗德的身边,可是没有说服他回家,也没有说服自己留下来。但是此时他对哈罗德的感情也经回到了从前,只是这几十年的隔阂还一时没能消除。还有一个疙瘩没有在内心深处解除。

在离开人群的日子里,哈罗德彻底失去了方向,身心疲惫到了极点。他想放弃,想回家,回到莫林身边,而此时莫林却支持他继续走下去,因为希望就在眼前了。哈罗德挂断电话后,继续行走着。因为先行者的到达,也带走了所有的关注,一路上哈罗德开始了真正的孤独。咬紧牙关硬撑到了里贝克。而此时家中莫林正在招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加油站的小女孩。女孩一直在反省自己,是自己误导了哈罗德,可是也让莫林真正的看清楚了自己。明白了原来这多年的隔阂是因为自己太思念已经去世二十年儿子戴维。他把戴维的死怪罪于哈罗德,可是最终才明白怪罪的应该是自己。于是他前往里贝克,去看望哈罗德。

此时的哈罗德正在里贝克的疗养院里探望着奎妮,奎妮真的坚持下来,等到了哈罗德,可是却不能在与哈罗德用言语沟通了。奎妮的境况触目惊心,可是哈罗德还是相信他能看见,能听见,今天他所做的一切。奎妮走的很安静,像一个孩子一样。哈罗德和莫林见面了,两人没有了以前的隔阂,更像是初见的时候。一场历时八十七天的旅程,让两个人重新又走到了一起,安度晚年。

对于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似乎很长了,可是真正读完后,似乎每一篇的内容,每一天的行程都牵动着你的心。

在这部暖人心脾的著作中,哈罗德的行为实在让钦佩,读着读着就会消除起初的不理解。

揪心的行程,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而这份困难却战胜不了几十年那份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依托。没有比这还纯真的友情了,没有比这还伟大的友谊了。而对于哈罗德自身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挑战,一种对人生的挑战,是对自己妻子,对自己家庭的挑战,对社会的挑战。他最终站到了最后,而给他最大支持的除了对奎妮的愿望,还有就是自己的妻子开始的反对和最后的支持。莫林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哈罗德能完成这样一种壮举,一直相信他会突然某一天因为坚持不下去回来,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丈夫。可他还是被自己的丈夫感动了,没有等到他回来,就已经发现没有丈夫的存在,自己是那么的不堪。即使两个人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一但分开的时候,所有以前的情愫都会迸发出来,包围着她,侵吞着她。所以爱不是相濡以沫,是一辈子的相守。

一个没有出现的人物,却贯穿着整个小说。不可不谓作者的心思细腻,一路上的行程,不光是主人工事物的鉴赏,更是主人公人生的回忆。主人公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才拨开云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笔者的这番思路,故事既有坎坷,一路上行走的危险及心理的崩溃,也有温暖,主人公寄下的明信片,买下的小礼物,和妻子的通话,还有那初衷的激动和结尾的平静,相得益彰,怎么能不吸引读者的兴趣。

很有没有这种平静的感觉,感觉自己正在注视着哈罗德的整个旅程。在遇到麻烦时,自己也会跟着紧张,遇到开心的事,自己也会跟着开心。朝圣的一路上,自己像是也走在路上,在路上看见了主人公那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也看到了友情的高贵,也看到了亲情的伟大,荡涤一个人的心灵。朝圣是一个人的一种向往,更是一种期盼。不是说走在路上的才是朝圣,一只脚总是会迈在另一脚的前面,心路上的境遇才是真正的旅程。没有向往,没有期盼的道路上,我们重复的只是动作,而到达的目的地可能还是在原地。真正的朝圣应该是放任自己的心灵,找到真正的栖息后,才开始的所作为,才开始的心智的成熟。

一个人怎么样去朝圣,随心走在路上,向往和期盼就给我们指明方向。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三:

好久没有完整的读过一本小说。刚开始一个人的朝圣只是平缓的叙述风格吸引着我,喜欢雷秋乔伊斯 对风景细致的描写,喜欢主人翁在耳边轻轻细语的感觉,喜欢想象他在看到这些文字时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罗德的平静生活是从邮寄一封给朋友奎尼的信开始的,那时我只能看到哈罗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点祥和,并不能感受到哈罗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认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罗德的神经,儿童时期的阴影时不时的袭击着哈罗德,不懂得如何去爱导致哈罗德对生活诸多躲避,一路上,哈罗德回忆着童年对爱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后对妻子莫林和儿子戴维的所作所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罗德给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罗德的丧子之痛,才明白为什么莫林和哈罗德产生了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结尾为什么哈罗德会张开双臂在雨中挥打对回忆呐喊: 不要 。为什么会无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语: 原谅我,原谅我,原谅我让你失望。

心路历程啊!哈罗德刚踏上旅程时几经挣扎,徘徊在放弃的边缘,又因为一些小启发,让哈罗德重拾自信。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不正是和哈罗德一样吗,选择的,疑惑着,徘徊着,又坚定着。第18章开始,哈罗德是坚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地图、手电筒、胶布膏药送给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记在脑子里,手表,银行卡邮寄回家,,哈罗德轻装上阵,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赘,欣赏沿途的风景,思考过往的人生,温和的对待相遇的人们。这是我不能及的,我还无法卸下外界的诱惑,甚至有时会因此而感到苦恼。

小狗的加入,朝圣者的加入,正如哈罗德所说,什么人都有。他们搅乱了哈罗德的步伐,旅途充斥着矛盾和商业的气息。哈罗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单,唯有夜里独自徘徊才能让心得到自由。读这段时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许会选择离开他们一个人上路,但哈罗德却是感激并觉得有责任保护他们,直到朝圣者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包括最后小狗的离开,哈罗德终于又一个人了。又一次经历了失去,这让哈罗德想起了父母的遗弃,儿子的孤独,妻子的怨恨,哈罗德崩溃了。我一度怀疑结局是不是哈罗德和他父亲一样老年痴呆,那该多么的残忍啊!幸好,哈罗德只是精神上极大的痛苦,对现实中自我彻底的否认,对徒步意义的极度怀疑进而导致了他如行尸走肉般的行为。终于哈罗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双帆船鞋。这时没有欢呼,不是兴奋,相反倒多了许多惆怅,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这样的,这符合常理,比如我们辛苦了半学期,考了个高分,以为会很兴奋却没有高兴。考证书,得奖学金,拿奖金都好像是这样的心情。所有为什么会有 过程很重要 这句话了。我们应该在过程中多快乐些,到了结果,人总是开心不起来的。

丧子之痛如何放下,我无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谅和理解了哈罗德,也放过了自己。结局是他们回忆第一次在舞会上的一见钟情,还有他们笑到肚子疼。到底是怎样的一句话呢,能让俩个人笑的如此开怀?书中是这样写的:你说得对,连好笑都算不上。哈罗德边说边用手帕擦眼睛。有一会他好像正常了。那就是爱的威力。其实最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一定是我们太快乐了,所以才觉得那么好笑。

我喜欢灵魂跳跃时的感觉。

一个人就一个人读后感


每本书总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图。

无论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时候把光亮翻坏,还有过去的日记里,都看得出来:这几本书都一定是鼓励和治愈到了这几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刘同的书就总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好像字里行间都会跟你说“大家都会这样,没有关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这一本也不例外。

《一个人就一个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样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赏外界,书里是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人从应该到可以到就一个人。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单独,只是在有了身边一切之后还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能够很好地度过一个人的时间。好像也正是因为现在的我还没有真正体会那么多,还对即将到来的“远行”有恐惧,所以对这本书更有兴趣,觉得还是能够从中得到鼓励,也可以看到学习到,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是怎样的。

书里好多章节太容易让人泪目。“从不后悔遇见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运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们故事的后续;“友谊旅馆”中的妈妈,儿子对她从误解到后来长大理解接纳;写奶奶的情节,其实也像《寻梦环游记》里一样,真正的亲情和爱,没有忘记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都在,一直都是……这些故事都真实动人。现实的故事可能是更能打动自己,从书里可以了解到别人的生活还是很奇妙的事情,诚恳又真挚的文笔更是让距离更近,还是能够从他的书里找到“嗯嗯嗯,是是是”这样的和谐,好像每一句感叹都是自己发出的,好像也是因为这样的和谐,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力量。“相遇不是幸运更像是注定,相爱不是随意是结伴远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鱼粉,像以前想吃高邮的咸鸭蛋一样,原来文字都还可以那么馋人……好看好看好看!

书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的信,手写的字好清秀,这一次也不会再把书翻坏。还有好看的书签啊,哈哈。书里有句话是“只是循着文字,就能回到过往的日子”,这也是我想写下日记,不管是本上还是备忘录里,在未来也都可以再回到现在的某一天,能够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来的新路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尽量减少日后因偶尔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翅膀——读《隐形的翅膀》有感


在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双翅膀,它可能是隐形的,也可能是显现,当我们有了那双翅膀,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当看完《隐形的翅膀》时,我哭了,哭得真真切切,哭得实实在在。一个还是婴儿的女孩,一场火灾,夺去了她的双臂,由于太小,医生都说没有救了,可她的父亲不放弃,那个女孩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且考上了研究生,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家庭。

是什么原因,让她活下来?是什么原因,让她对生命不离不弃?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坚强?是什么原因,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发现,自己有一双常人看不见的隐形的翅膀!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翅膀,因为是隐形的,所以人们并不知道,也没有去发现它,可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就好比人类的潜能,只有去挖掘它,才能利用它的价值。可那些对生活充满厌恶的人,是永远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可以带你去飞翔、去追远!

几年前,由于一次语文考试的不及格,我几乎想放弃学业,出去闯一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离开家。而父母对我也冷淡好多,好似每天都变着法儿为难我一般,我那时似乎经历着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朋友的离去、父母的责骂、老师的刁难生活充满灰暗,直到有一天,我的心被猛烈振撼了,原来以往的依靠只是一个梦而已,也是这个梦让我变得脆弱。之后,我上课不再迟到,作业不再抄袭,为生命不断努力着。无意中,听到张韶涵的那首《隐形的翅膀》,柔美的歌词再一次激发了在逆境中的我,经过一次次的冷眼相看,一次次的嘲笑讥讽,这一次考试,终于打破了我那段时间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我似乎再一次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有父母爱、有朋友关心、有老师赞美的时代,却又似乎失去了什么,是从前的欢乐?还是从前的梦?

因为那双隐形的翅膀,给了我力量;因为那双隐形的翅膀,给了断臂女生希望。这双隐形的翅膀一定给了不少人希望,不知你是否已得到那双隐形的翅膀,但我希望你能够明白:真正希望,就在你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你不用去得到任何人的帮助或施舍。

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了远方

读后感662字:【尊重】尊重每一个人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动作,都能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读《尊重每一个人》这篇文章,我的心深感震撼,德兰修女在演讲中说:“穷人没有钱,没有地位,但不缺少互相帮助和体谅的爱心。这正是穷人的伟大之所在。只要愿意的话,我们每个人,即使是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对他人献出爱心,对他人有所帮助。”乞丐可以,作为学生的我们不是更应该可以吗?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有爱心的人,不也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吗?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上课专心听讲,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与同学团结友爱,不取笑戏弄,是对同学的尊重;回到家时,与父母打声招呼,是对长辈的尊重……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人人相互尊重,才能成为和谐的一家人。

尊重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尊重自己。人在困境中最需要朋友的帮助和关心。要热情地对待同学,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满腔热情地为大家做事,无论大小事,只要是集体的事、同学的事,就应该积极地去做。同学学习有困难,你主动去帮助,他一定很感激;同学们托你办事,即使你一时办不成,如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他也会对你有好感。要想同学喜欢你,你必须记住助人为乐是处世之道。要想同学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读《最后的辉煌》后感


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一句响当当的名言,激起了我对诺贝尔爷爷的敬佩。

他,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德歌尔摩。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共取得129项发明专利,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和他的家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实验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亲被炸成残疾,他自己也曾被炸得满身鲜血。但是在科学的崎岖的山路上,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终于到达光辉的顶点。在晚年的他,更加把自己的所有遗产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一大进步。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理想是人类的权利。如今,诺贝尔爷爷已远离我们而去。可他却留下了他的光和热散布了每个角落。作为后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对,就是寻找那些光和热。现在的人,总是想着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光的动力。为了日后人类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腾飞吧!

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寻找光和热,并且把他们奉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用你的心去感染每一个人 ――读《秘密花园》有感 (1200字)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秘密花园》这本书,我觉得我收获很多。

故事的剧情很简单,但又充满了意义。主人公玛丽是一个脾气十分暴躁,相貌平庸,并不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但同时,她又是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在一场突如其来瘟疫中失去了爸爸妈妈,她先是被送到神父家,后来又被她在英国的姑父收养了,在那里,玛丽的交第一个朋友是她的女仆,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玛丽又交到了知更鸟这个朋友,渐渐的,玛丽变了,她喜欢上了友谊这个神奇的东西。不久,玛丽又交到了怪老头这个好朋友,在知更鸟引导玛丽找到了一个神秘的花园的钥匙,玛丽就对这个花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知更鸟的带领下,玛丽找到了常青青藤下秘密花园的入口,又在新朋友狄肯的帮助下,让花园渐渐有了生机,后来,玛丽认识了性格喜怒无常柯林少爷,在和他的相处中,玛丽会心平气和地与与柯林交谈,但在柯林不讲理的时候玛丽也会大声的、暴躁的批评柯林,后来,在玛丽的努力下,柯林又恢复了健康,也让柯林学会了勇敢面对事情和体谅他人。在三个孩子的共同努力下,秘密花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当然,在他们齐心协力整理花园时,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懂得了团结。玛丽的姑父看到也已康复的柯林,也变了

失去双亲的玛丽不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还用自己的乐观坚强感染了柯林这是玛丽乐观。如果你只有半瓶水了,你是选择说天啊,只有半瓶水了!,还是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呢。了呢?心态截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玛丽选择乐观的面对,她觉得她至少活下来了;柯林呢?他却不停地说自己快死了,他为什么不想自己那么久都没死,那就一定会活下去呢?

这就像我小的时候,常常自己吓自己,感冒发烧却常以为自己快死了,总是使劲的哭闹,总是用悲观的思想看待事情。但在看过《秘密花园》这本书后,我不再这样了,而是用一种快乐的方式看世界。我们可能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选择,是悲观看待,还是乐观面对。

在故事中柯瑞文老爷想用封锁花园、埋掉钥匙来阻断自己对亡妻的思恋,可最后他只不过是当了一次痛苦和悲伤的阶下囚。这告诉我,阻断自己对快乐的渴望,并不会使自己得到宁静,却会来痛苦和悲伤。既然如此,和不打开心扉,去追寻只属于自己的快乐呢?

快乐也是需要勇气和友谊的。玛丽找到她的朋友狄肯的时候,便不再暴躁,而是渐渐快乐起来,而玛丽她要是没有勇气推开柯林的房门,也不会收获柯林这个朋友。玛丽要是不鼓起勇气和柯林争吵,柯林也不会快乐并康复起来,难道不是吗?

《秘密花园》这个故事所描绘的世界是快乐的,是五彩斑斓的。尘封已久的花园被玛丽打开后,变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同样,改变自己的思想,用乐观的精神去看待,去发现世界,总比每天无休止的痛苦、悲伤、哭泣好得多得多得多。

来吧,朋友,在自己的心中寻找秘密花园吧,那里开满快乐的鲜花,那里到处有鸟儿歌唱,那里有美丽的彩虹等你欣赏,来吧,朋友,来发掘自己心中的快乐吧,让我们一起沐浴阳光,一起踏上云朵,一起去发现快乐,一起去发现秘密花园,一起去领略和追寻大自然的魅力和其中无数的快乐

请不要漠视你心中的快乐,不要让它像秘密花园一样尘封。

来,让我们举起手中快乐的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绚丽多彩的秘密花园!

六年级:月可诺诺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55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一个人的小镇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