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灯笼课文读后感 > 地图 > 灯笼课文读后感

灯笼课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课文《陈情表》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陈情表》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陈情表读后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篇二】陈情表读后感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 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一)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org)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4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情表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倘若陛下能满足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赤胆忠心,天地明鉴。李密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说服能力。他用一颗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陈情表》读后感10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情表》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现代的父母,经常为了子女的幸福而劳碌奔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领悟这份恩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是我父母经常讲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我懂了。

在数个月前,我家曾经因经济问题,而一度陷入贫困。或许外人可能认为我们家笨,但作为一个有情义的人,朋友有难我们必须去帮。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那段日子里,我体会最深的依旧是父母对我的爱。由于缺钱,我们的生活必须省吃俭用。每一顿饭虽然都比较丰盛,但这里却是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在一个星期五,晚餐桌上饭菜非常丰盛。一家人一边说笑,一边看新闻。突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到:“儿子,你上学时,我和你妈妈过的是温饱水平的生活,一条鱼分两顿吃;但你一回来,我和你妈妈都直奔小康了。”表面上这是一句说笑的话,但这里面蕴含的辛酸,我又何尝感受不到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酸,心中的刺痛一次次触动着我。

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物质的支持,还给予了我们精神支持,激励着我们前进。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父爱如山,父亲是我背后大的靠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渐渐浮现在他的脸上,父亲老了。父亲虽然老了,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始终未曾消磨。他每天依旧坚持运动,担负着家里的重担。每个周日,他总是想方设法的亲自送我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总不忘叮嘱我要认真学习,不懂要多问老师。他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父亲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强者。虽然我不太好斗,但不代表我不会进步。我在学习上依旧坚持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培养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不断追求进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困难总要想办法去解决,永不言弃。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15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情表》读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天底下唯至情最动人心魄----题记

不得不说,初读这篇文章,还真是没什么感觉!相反,绕口如同嚼蜡般难受。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为人尽孝、尽忠、忠义嘛!这种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干嘛说得那么煽煽动人,好像感天动地似的!

不过,读着读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顿时很沉重。开始的轻蔑支离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时,感到一阵阵清凉,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进退两难的官人。

李密,他虽为前蜀之臣,败朝之遗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极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怅难离,患得患失。祖母卧病在床,皇帝诏书特下,“前有虎,后豺狼”进退两难。毅然的,上书陈情言况……

六月失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他---从小便无依无靠,没了家眷。祖母亲,祖母养,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对那承墨的诏书,节节攀升的任命,他心动。但却止步不前,一心想着养育祖母,陪她安享天伦。官职,在封建社会无数人垂涎,但他一句话就拨了回去;权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话就压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变胜过所有。

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我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这个人了;最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些经历;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断。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觉就像是整个脑海不停在转动,晕乎乎的。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艰辛、困苦、忧愁、欢乐、期待,仿佛世间所有情感都被这一笑包容了进去……

感慨还是蛮多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小,虽然自己也有决断。但与他的果断相比,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气!看来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长。

对了,差点就忘了。李密他告诉我,百义当头,孝字为先。父母很重要,他们太重我们放不下,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方知后悔。

记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的!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400字


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讲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将作者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在忠孝两难全时,作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孝治国吗?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示着情的存在。古时早就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头土壤的感恩,只同时也是为自己明年的绽放的铺垫。

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安详的社会中,不穷,我们如图古人般生当有陨首,死当结草。我们为何不能如古人那样以孝为先?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融入这个大千社会吧!子女孝顺父母,这是法定赡养的义务,是我们身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彰显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标签。无论你曾经做得如何?物质赡养的如何?已成过往。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沉浮如电火石光,盛衰起伏,变幻莫测。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可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为什么榜,我们展示“孝”,并让“孝”落到实处,怀着孝心去感受。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情表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11篇


怎样让你的读后感更更富有高级感?不论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著作,优秀的思想都需要细心品味。把书中的关键词汇和主题记录下来,能帮助我们更快地领悟和理解书籍内容。若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笔者建议可以阅读一下“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 篇1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 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2

天底下唯至情最动人心魄。

——题记

不得不说,初读这篇文章,还真是没什么感觉!相反,绕口如同嚼蜡般难受。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为人尽孝、尽忠、忠义嘛!这种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干嘛说得那么煽煽动人,好像感天动地似的!

不过,读着读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顿时很沉重。开始的轻蔑支离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时,感到一阵阵清凉,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进退两难的官人。

李密,他虽为前蜀之臣,败朝之遗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极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怅难离,患得患失。祖母卧病在床,皇帝诏书特下,“前有虎,后豺狼”进退两难。毅然的,上书陈情

言况……

六月失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他---从小便无依无靠,没了家眷。祖母亲,祖母养,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对那承墨的诏书,节节攀升的任命,他心动。但却止步不前,一心想着养育祖母,陪她安享天伦。官职,在封建社会无数人垂涎,但他一句话就拨了回去;权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话就压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变胜过所有。

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我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这个人了;最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些经历;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断。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觉就像是整个脑海不停在转动,晕乎乎的。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艰辛、困苦、忧愁、欢乐、期待,仿佛世间所有情感都被这一笑包容了进去……

感慨还是蛮多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小,虽然自己也有决断。但与他的果断相比,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气!看来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长。

对了,差点就忘了。李密他告诉我,百义当头,孝字为先。父母很重要,他们太重我们放不下,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方知后悔。

记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最好的!

心有千千结……

陈情表读后感 篇3

一边是气息奄奄的祖母,一边是愤怒严厉的帝王。李密困窘两难,只得用两行辛酸泪写下一张《陈情表》。

常卧病榻的祖母老泪纵横,被疾病折磨得痛苦呻吟。李密只能在一旁忍泪,端药送水,恨不能为祖母分担一些病痛。他还记得自己年幼丧父,生母改嫁,是瘦弱的的祖母为他撑起一方天空;他还记得自己年幼多病,九岁不会行走时,祖母的关切与辛劳;他还记得自己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祖母的呵护与陪伴。

他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他那年迈祖母的。可是,朝廷特下诏书,一次一次授予李密显赫的官职。古代读书人一心只想踏上仕途,谁会能担任太子洗马却丝毫不动心?但朝廷三授官职,李密却三次推辞。郡县长官似乎比他还着急,三番两次登门催促。他哪里不怕惹怒了皇上,只是他一心想尽乌鸟私情,让祖母安度晚年。耳边似乎回想着帝王严厉愤怒的敦促,而眼前又躺着日薄西山的祖母,他内心的矛盾让忧愁紧紧锁住了他的眉头,帝王的呵斥又让踌躇徘徊的他不禁颤抖。他在《陈情表》中吐露心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当孝子,还是忠臣?这恐怕是个极难抉择的问题。他在表中说蜀国以孝治天下,又一再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只是他可怜的老祖母没了他就无法安度残年,他的心更是不愿废止奉养而远离祖母。他无可奈何,又不得不做决定。于是他提出先孝后仕来换取心灵的一片宁静。他的孝,恐怕会让那位阴险多疑的君主也流下感动热泪、让许多人汗颜吧!他在功名利禄和亲情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是现代人也难达到的境界啊。

李密未留下多少文章,但仅这一篇《陈情表》就足以让他在历史的河流中闪闪发光。倒不是他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只是他朴实而难得的真情打动了所有人。

他的这份真情,或许正是我们正在丢失的、宝贵的财富……

陈情表读后感 篇4

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陈情表》陈什么情,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

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

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 篇5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现代的父母,经常为了子女的幸福而劳碌奔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领悟这份恩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是我父母经常讲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我懂了。

在数个月前,我家曾经因经济问题,而一度陷入贫困。或许外人可能认为我们家笨,但作为一个有情义的人,朋友有难我们必须去帮。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那段日子里,我体会最深的依旧是父母对我的爱。由于缺钱,我们的生活必须省吃俭用。每一顿饭虽然都比较丰盛,但这里却是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在一个星期五,晚餐桌上饭菜非常丰盛。一家人一边说笑,一边看新闻。突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到:“儿子,你上学时,我和你妈妈过的是温饱水平的生活,一条鱼分两顿吃;但你一回来,我和你妈妈都直奔小康了。”表面上这是一句说笑的话,但这里面蕴含的辛酸,我又何尝感受不到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酸,心中的刺痛一次次触动着我。

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物质的支持,还给予了我们精神支持,激励着我们前进。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父爱如山,父亲是我背后最强大的靠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渐渐浮现在他的脸上,父亲老了。父亲虽然老了,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始终未曾消磨。他每天依旧坚持运动,担负着家里的重担。每个周日,他总是想方设法的亲自送我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总不忘叮嘱我要认真学习,不懂要多问老师。他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父亲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强者。虽然我不太好斗,但不代表我不会进步。我在学习上依旧坚持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培养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不断追求进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困难总要想办法去解决,永不言弃。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 篇6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除了读到《陈情表》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之外,我还读到了令君王都为之动容的忠孝之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陈情表读后感 篇7

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在读了无数遍文章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而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

李密详细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说自己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表明祖母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他希望自己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直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而且,我现在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表读后感 篇8

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

虽然时隔了千年之久,再读“陈情表”,李密当时那种矛盾两难的境遇却仿佛仍旧历历在目,那种毅然决然尽孝的拳拳之心依旧让人感怀不已。

违背皇帝意旨,固辞而不就职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为侍祖母刘,敢冒陨首之险,上“陈情表”于晋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陈情表”全篇更是没有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添加矫揉造作的粉饰,也没有隐瞒侍母之心。李密丝毫不怕龙颜大怒,丝毫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才打动了晋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赏。

反观我们现在,别说是对祖母了,有的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老人靠拾垃圾为生,子孙满堂却无人赡养,更有甚者对自己的父亲大大出手。 这一个个违背人伦天性的事件刺激人们的眼球,更触痛心灵!

当我觉得这个社会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灰暗时,我读到了《陈情表》。这无疑像太阳将我心中的阴霾驱散,使我看到了远际的希望。一个不讲孝道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它注定不能长久。我也更愿意相信,一个不懂得报恩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本能。

人们常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但李密那拳拳孝心却如同火车的汽笛声,响彻云霄,永远激荡在人们的心中。

陈情表读后感 篇9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混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陈情表读后感 篇10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陈情表读后感 篇11

刚背会了李密的《陈情表》,我觉得家里有小孩的都要让他背会,我的人生经历不过才三四十年,所见所闻可以说相当有限。但在这短暂三四十年里对我内心冲击最多,力量最大,让我最痛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孝”。近到亲戚朋友,远到父老乡亲,少年时风风火火,中年时意气风发,但是能够安享晚年的……

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便是“孝”。读了《陈情表》后,更是临表涕零。《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一个人,六个月大就没有了父亲,四岁母亲被逼改嫁,九岁还不会走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姐妹,连一个近一点的亲戚都没有,只有一个祖母扶养他,而祖母又多病,离不开汤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衣食无忧,住的是高楼大厦,出门汽车代步,入室空调暖气。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为什么还有人有哪么多的忧愁?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因为李密很孝顺,又有文化,当时的太守推荐他为孝廉;后来刺史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因为祖母生病无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别下了诏书,封他为郎中;没多久又让他做太子的待从。他都上表说明情况,不去就职。

这个事情如果放到现在,或许会有人说他傻。放着朝廷大官不做,在家里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对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李密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很简单的道理,这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试想人如果和动物一样,父母老了就把他们推到荒郊野外,听任其自生自灭,那人还是人吗?人何以称为万物之灵?乌鸦尚知反哺,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呢?曾子说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够自己谋生的年龄阶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发奋图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百善孝为先,饮水要思源,愿我们家家户户都母慈子孝,幸福美满!

李密《陈情表》的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一】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

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模板11篇)


真正的读后感是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按自己的框架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更为体系的思考,大家可以去看作品这本书,相信每个读完的人都会受益匪浅。读后感能让自己多回忆书中的内容。下面由我们给大家来分享《陈情表》读后感,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陈情表》读后感 篇1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能够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应对当朝的高官厚禄,应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应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应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我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礼貌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坚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2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读后感 篇3

读了《陈情表》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役中,父母被擒,将被处死,他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虽说汉高祖时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的不孝却是令人唾弃。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亲情、爱情、友情……又酿造了多少人间遗憾和悲剧!但是,大浪淘沙,人间必将迎来更加和谐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愿这动人的歌声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永远流淌在你我心田……

《陈情表》读后感 篇4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 篇5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6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7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现代的父母,经常为了子女的幸福而劳碌奔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领悟这份恩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是我父母经常讲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我懂了。

在数个月前,我家曾经因经济问题,而一度陷入贫困。或许外人可能认为我们家笨,但作为一个有情义的人,朋友有难我们必须去帮。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那段日子里,我体会最深的依旧是父母对我的爱。由于缺钱,我们的生活必须省吃俭用。每一顿饭虽然都比较丰盛,但这里却是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在一个星期五,晚餐桌上饭菜非常丰盛。一家人一边说笑,一边看新闻。突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到:“儿子,你上学时,我和你妈妈过的是温饱水平的生活,一条鱼分两顿吃;但你一回来,我和你妈妈都直奔小康了。”表面上这是一句说笑的话,但这里面蕴含的辛酸,我又何尝感受不到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酸,心中的刺痛一次次触动着我。

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物质的支持,还给予了我们精神支持,激励着我们前进。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父爱如山,父亲是我背后最强大的靠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渐渐浮现在他的脸上,父亲老了。父亲虽然老了,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始终未曾消磨。他每天依旧坚持运动,担负着家里的重担。每个周日,他总是想方设法的亲自送我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总不忘叮嘱我要认真学习,不懂要多问老师。他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父亲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强者。虽然我不太好斗,但不代表我不会进步。我在学习上依旧坚持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培养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不断追求进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困难总要想办法去解决,永不言弃。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 篇8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面对当朝的高官厚禄,面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面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面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己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文明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保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9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除了读到《陈情表》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之外,我还读到了令君王都为之动容的忠孝之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陈情表》读后感 篇10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11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陈情表》读后感(通用13篇)


阅读有着不可抗拒的魔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似乎可以超凡脱俗,一同穿越时空。当我们读完一篇作品时,那些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的语句也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为了锻炼意志,增强写作能力,每天写读后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但如何才能让读后感的开头更加精彩呢?今天,作为阅读推荐读后感大全,我特别推荐这篇题为“《陈情表》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它能够给您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帮助!

《陈情表》读后感 篇1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陈情表》读后感 篇2

从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朋友的关爱……然而《陈情表》中的李密从小便遭遇了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长期卧病在床,李密端茶匙药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新朝的优厚待遇,他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选择继续的侍奉祖母,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放弃了高官厚禄。自古以来,圣人提出“忠孝”为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所以“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始终是“忠”在前,而李密却选择了“孝”。“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李密能以“乌鸦反哺”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之人,对年老多病的祖母不离不弃实为可贵。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忘根本,报答亲情。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3

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

虽然时隔了千年之久,再读“陈情表”,李密当时那种矛盾两难的境遇却仿佛仍旧历历在目,那种毅然决然尽孝的拳拳之心依旧让人感怀不已。

违背皇帝意旨,固辞而不就职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为侍祖母刘,敢冒陨首之险,上“陈情表”于晋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陈情表”全篇更是没有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添加矫揉造作的粉饰,也没有隐瞒侍母之心。李密丝毫不怕龙颜大怒,丝毫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才打动了晋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赏。

反观我们现在,别说是对祖母了,有的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老人靠拾垃圾为生,子孙满堂却无人赡养,更有甚者对自己的父亲大大出手。 这一个个违背人伦天性的事件刺激人们的眼球,更触痛心灵!

当我觉得这个社会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灰暗时,我读到了《陈情表》。这无疑像太阳将我心中的阴霾驱散,使我看到了远际的希望。一个不讲孝道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它注定不能长久。我也更愿意相信,一个不懂得报恩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本能。

人们常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但李密那拳拳孝心却如同火车的汽笛声,响彻云霄,永远激荡在人们的心中。

《陈情表》读后感 篇4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5

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扎根沃土的大树才能参天耸立。书是朋友,读经典文学作品使我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深刻的感悟。文学经典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是孤苦绝望的希望。在文学经典中,我看到了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的项羽,听到了文豪苏轼高吟“千古风流人物”,嗅到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的醇香,更闻到了李密“乌鸟私情”的至孝。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奉养祖母的要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达了李密至孝之情,感人肺腑。李密面临着锦绣前程与侍养祖母的抉择,他依然选择了后者,他是亡蜀的降臣,不应招会招来杀头之罪。有人说他傻,放弃美好前途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不懂得轻重之分。他真的很傻吗?我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至忠至孝重于泰山,值得歌颂。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到周末,从浙江磐安县城到冷水镇的30多公里的路上,人们都会看到一辆奇怪的电动车,骑车的是带着眼镜的青年,身后坐着他的老母亲。60岁的她患了严重的痴呆症,为了照顾母亲,陈斌强去上班都会带上母亲。5年的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儿子的担当,更为我们书写了一篇人生的范文。百行孝为先。黄香,9岁那年母亲病故。他怀着悲痛之心,悉心照顾父亲。天气热时他就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天冷时就先进被窝躺着,待被褥暖和之后,再请父亲入睡,如此年复一年,流传的是一段感人千古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总是在其父面前数落王祥,因而他失去了父亲的`关爱。继母朱氏常常想吃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结冰,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在冰上祷告,突然间冰裂,冰缝里跃起鲤鱼,王祥非常高兴,拿着它侍奉继母。王祥卧冰求鲤的孝心之举感动了许多人。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孝敬父母是义不容辞的,父母对我们的爱重如山,深似海。其实父母要的不多,仅需要我们的孝顺和关爱,我们要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关爱父母,用真心挽起父母那衰老的臂膀,陪他们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陈情表》读后感 篇6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如是说。那么,我就很惭愧了,我的学生更是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读完了都没哭,连沉痛的表情都没有。这样一篇被称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佳作,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泣涕零如雨,真是暴殄天物。

这能怪谁呢?

读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死去活来就孝了?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我可以很负责任为国家提供考核国民道德素质评定标准,只要三篇文章就够了。《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谁读此三篇文章不落泪,谁道德素质不及格,别说升官,做人都无望。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读千遍。如不是要求背诵,可能读一遍就够了。

我之所以不想再读它,是因为,孝不是此文的核心,孝是借口,是避难很好的借口,或者说是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的很好借口。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如果说,李密以奉养祖母刘为理由拒不为官,似乎说得通,因为李密在当时的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并曾经被举为孝廉。如果说只为这个,又有些牵强,以为李密曾在蜀汉为官多年,历职郎署。当初能奉养,现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李密的身世的确很惨,父母早早离他而去,或辞世,或改嫁,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九岁不行,身体严重先天不足。无兄弟,甚至想有一位能走动的亲戚都是奢侈的。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外无极功强近之亲也就罢了,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就不免有些夸张。李密是做过官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小官,郎署至少也是省级干部。连服侍生活起居的小童都没有,这官做得也太寒碜了吧。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意图是,我都惨成这样了,你就放过我吧!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话不仅仅是溢美之词,我怀疑说的是反语。晋武帝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昏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生活上,荒淫无度,宫内罗致宫女万人以上,造成社会荒淫奢侈,给西晋王朝的短命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孟子老早就教导我们要伸之以孝悌之义。我们又知道,统治者让自己的百姓都做孝子,孝子的成色越足,忠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他们的后院却常常起火,为了争夺皇位,杀父弑君,手足相残,清洗要臣的事屡见不鲜,家常便饭。以孝治天下,本来就是一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识分子在乱世当中如果说还能有一点值得夸耀的话,那就是名节。士可杀不可辱,李密自轻自贱到如此地步,是让我大跌眼镜的。当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密好像在讲,我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的人,给点时间,给点空间,哪有刚死了丈夫就急着改嫁的,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根本就不想要贞节牌坊,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你着什么急呀,一遍又一遍。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让我很难做。

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真,谁解其中味?

《陈情表》中,处处表现着李密先生的无奈——在强权面前,作为微小个人的无奈。做官么?不想。给现代民主社会,一个不想做官的人,很简单,不报名参加竞选即可,没人会把你绑架到竞选现场强迫你做总统的。可当时不同。朱棣“篡位”之后,为了让普天之下读书人及百姓承认其“合法性”,硬是要大儒方孝孺替自己起草一份“告全国人民书”。方孝孺不干,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便灭了他的十族。有人劝谏道,不能杀方孝孺,给帝国留下点“读书人的种子”。朱棣坚拒,杀之。

司马炎征召李密,并非朝中无人做那个太子洗马,抑或没其他人乐意做,想做的人海了去了。很简明的目的,他以及他的政权,需要树立一个标志——不只残酷打击,还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的,只要你不瞎捣乱。所以,去不去给太子的马擦身子洗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李密表态,用这样一种隆重的形式,认可新主人,表达对新政权的效忠。

司马炎平定蜀汉后,为了笼络人心,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权,实施了以孝治国的策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要树典型。树谁呢?当然是李密。因为李密不仅是蜀汉旧臣,而且是闻名全国的大孝子。树李密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推行治国策略,表明皇帝的英明,又可以笼络以李密为代表的蜀汉旧臣。李密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在蜀汉“历职郎署”的高级知识分子,蜀汉政府的高级官员。皇帝几次三番的下诏督促李密到朝廷就职,然而,李密也是几次三番的抗旨不遵。要知道,违抗圣旨,对抗朝廷,那可是天大的罪过,是要掉脑袋的。李密是要以命抗争吗?

我们不必强求李密先生向方孝孺同志学习,也大义凛然一把,连累“祖母刘”老人,耄耋之年惨遭牢狱之灾,甚至血染夕阳红。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妥协。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走向的自由。所以,我个人对李密先生的选择,表示有限的理解。对李密先生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只是有限坚持——表示有限的敬意。同时,对李密先生在“严峻的政治形式下”找到充分借口的能耐,以及忍痛挥洒华言丽辞的能力,表示有限的佩服。

李密,只能那样选择,他有他选择的自由。《陈情表》只能那样写,没有别的更好的写法。要谴责,也只能谴责“不顾他人感受”的暴君司马炎,逼得李密先生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假话。非但要说,还要说得漂亮,漂亮得一塌糊涂。呜呼!

所谓社会的人道与进步,落到最终处,不就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个人感受”么?而所有残酷专制的起点,也往往从剥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开始。

《陈情表》读后感 篇7

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

读第一自然段,他命运如何坎坷,我不同情;读第二自然段,他选择如何艰难,我不同情;而读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却无法不为之动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读到这里,我知道,作者早已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换取一次报恩的机会。

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陈情表》读后感 篇8

读名篇《陈情表》,能够让我们反思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

“百行孝为先”。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他的《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是不幸的,但祖母却用自我的温暖让这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相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理,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我的祖母,他坚决地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明白,“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感恩诗篇。

孝敬和感恩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个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我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以往告诉人们:“感恩即灵魂上的健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人如是说。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孟佩杰,就是用她的行动践行了这一古训,孟佩杰父母相继去世后,由养母照顾,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幼年的她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待奉养母的重任,养母照顾了她3年,她却要照顾养母一辈子,不离不弃。孟佩杰被距家百里的大学录取,由于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养母上学,悉心照顾养母。这位平凡的女孩,在我们看来,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孝子的担当,更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有人说,“感恩”的昨日叫明理,“感恩”的今日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试问:千年华夏礼貌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气节又将如何秉承?如今社会道德滑坡。行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目光,和从前大不一样,低头匆忙赶路的,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几乎是呆滞的;拇指一族,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那目光有时是旁若无人的,却几乎是隐晦的,没有探索和发现的眼神。冷漠的眼冰封了付出的热诚,仅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学会感恩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陈情表》读后感 篇9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读后感 篇10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 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11

凡幼年失怙者,往往在青年之后便会发迹,不是官运亨通,仕途畅达,就是学业精进,名动千秋,或者财源茂盛,极尽豪华.古者如孔子、孟子、李密、欧阳修,范仲淹,岳飞等等,不计其数。近者,因本人足迹视眼有限,名人显士,一概不触,单就身边与我同龄一二人言之:一是我幼时同村的郑发,他十五岁高中最后一年的上学期,也就是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他父亲挖耐火矿被矿石砸伤,不治身亡,他是家中老大,下有四个弟弟,其寡母尊其夫临终遗言,“腾云(郑发小名)一定要读下去。”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他考了317分,比我整整少40分,我上了师范类大专,他考入地属中专——涟源地区供销学校.那时候,专业人才稀缺,他一毕业便分到麻阳县计委,尔后入党,其后几十年,仕途畅达,官运亨通,现在听说是某大局局长,二十年前,他便在一次回乡省母时与人说:“现在我不愁无人给我送钱送物,我只考虑自己能不能接。”他手可通天,人一隔壁县任职,手却伸到了他的祖籍之县,几个小弟均是在他的提携下,城里置地购房,乡里还享受低保。

二是我出外打工后华茂的同事陈风,也是十五岁失父,后考入师范中专,毕业后分入一中学教书,草娶了一个普通人家女儿为妻,并育有一女,如此,便基本注定了他的贫民一生,草根一族了,可是,鬼使神差,他却被一女中豪杰爱得死去活来,此女子便是易琼,她工作不让须眉,又是一相父教子之能手,尤其是精于理财,目光远大而敏锐。陈在易的辅弼之下,一路稳打稳扎,顺风顺水,搭乘房地产刮起的狂风,适时买卖,几个来回,竟赚得盆满钵满,现已在深圳站稳脚跟,立家置业,业已跻入有产阶级之行列.几次酒后,他放情自抒,“现在我就是不做,也可安享晚年了,我两口子现已制定了一个规划,每年起码出远门旅游一次,或国外,或国内,日子可以休休闲闲地过了。”相较于我这个与之职业同类,甚至当年起点比他略高的人而言,现已是天上人间了。

人过五十,不识《易经》皮毛者亦是一算命先生。我过五十后,愈益相信天命,相信因果报应。

我相信幼时受大难者,成年当亨达;小时享至福者,中景或晚景必凄凉;嗜杀成性者,必死于非命;贪财图货者,终两手空空;见色起淫者,妻女必报;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倚势凌人者,必临门衰祚薄,门庭长草之殃。行善者,必有平安之福;作恶者,必应天遗。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我相信人生一世皆公平.君不见和绅、石崇前半生富可敌国,享尽奢华,却均死于非命,财货充公;明朝福王朱常洵几十年极尽人间之福,却成为农民军的福禄宴品。

吴三桂杀人无数,死后子孙灭绝,襁褓中婴儿也不免其祸;君不见洪秀全享尽人间之福,其子九岁便拥五绝色美女,而洪秀全天不予年,其子十六岁便遭凌迟。一人权势福禄太过,必用家族灾祸相抵,一人受尽人间惨苦,子嗣必承其未享之福。

才能卓绝者生前多灾多难,死后当留芳百世,如司马迁,岳飞;奸轨狡顽之徒生前逍遥猖狂,死后当遗臭万年,如秦桧,李林甫.

纵观历史,放眼现时,仰视环宇万物,俯察尘土众生,到头来,无不是一个公平。日被月替,月遭日没,水被土淹,土遇水冲。羊吃草,羊喂狼,狼死养草终养羊。

不必羡慕奢华,不必仰视权贵,平平淡淡才是真,亦是真正之福。

《陈情表》读后感 篇1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之中而忘了给父母一声亲切的问候,也许你很久没有牵过他们的手,更没有注意到他们头上的银丝。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很深,李密从小的遭遇就不好,生下来才几天,父亲就去世了,四岁的时候母亲改嫁,李密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的,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走路,既无伯叔也无兄弟,孤孤单单,但李密从小就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跟祖母刘氏的感情很深,可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卧床不起,李密伺候饮食汤药,从未离开不管。到了秦朝建立,李密受到朝廷的重任,先是被推举为孝廉,后被举荐为秀才,这时候,李密因无人照顾祖母,辞谢而未能从命,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为洗马,李密又上书报告皇上,辞不赴任,但是诏书急切严厉,郡县长官不断逼迫,李密想要为朝廷奔走效劳,可是祖母刘氏已经九十九岁了,年迈多病,于是李密又上书讲述自己无法去的原因。

在上书中写到,他感激朝廷的重任,但是家中祖母在等着他尽孝,进退两难,处境实为狼狈,“如今我已是个亡了国的卑贱俘虏,还受到朝廷的重任,宠爱优渥,怎敢另有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不会太长久,朝不保夕,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我,祖母没有我就无法熬过风烛残年,我与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年事已高,实不能离家远走。”最后,他恳请皇上成全他的愿望,或许祖母能够侥幸保全余年,活着该当献出生命,死也当结草报恩,陛下被他这般孝心打动了。

人,应常常怀着感恩的心。《陈情表》告诉了我们孝心的重要性,让我们重新领悟“百善孝为先”的真谛,给我很大的启迪,及时尽孝吧,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放弃某些机遇来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每个人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中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了感恩,是为了将无以回报的点滴铭记于心。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孝顺父母就应该从点滴做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哪怕是一个微信,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体现孝心。人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孝心无价,愿以生命奉献,死也要结草图报,忠情之情一片孝心,令人感激涕零,这种朴素、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凡凡,不需浓妆艳抹只需本色,会让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不留遗憾,能孝顺父母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要让自己成功的速度快过父母老去的速度,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趁时光还在,父母未老。

《陈情表》读后感 篇13

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 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爸爸要照顾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经常感冒、发烧。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了灾星(当然,后来不是这样。)。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经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高中,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望自己的外孙有出息。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课文《陈情表》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灯笼课文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