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苏东坡读后感400字 > 地图 > 苏东坡读后感400字

苏东坡读后感400字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互联网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在北宋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凭借着冷静、沉着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灾难。而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先生,却大摆言论自由,殊不知别有心思的人,早己视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过后的失意来了。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一部分让我最为感动。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那一刻我认为他是个孩子。“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那时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摇头的模样,这个小丈夫。“他会努力地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地种地。”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农夫。集各种情境与一身的苏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还结识了很多道士和和尚,这段广纳友谊、闲云野鹤的日子让苏东坡产生了放弃官场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王安石的倒台为苏东坡赢得了归京的机会。据皇太后说“皇帝是悔恨中驾崩的”。深谙苏东坡治国之才的皇太后,一纸圣旨将苏东坡召回京都,并升至翰林学士。这让另一拔,对苏东坡有莫大敌意的帮派深感不安。新一轮阴暗的较量出现了。

章淳,一个曾被苏东坡称为“以后将杀人不眨眼的人”,就是这个人使苏东坡体会到了身心疲惫。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你每天要提防小人为自己备下的陷阱,真要不小心掉入其中,还要无止尽的解释,还自己清白,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如果这事每天都会依据不同程度出现,还有一个智囊团为了扳倒你而绞尽脑汁,你会做何感想。没错,逃离。一代文豪也是人,虽然他不忍心辜负皇太后对于他的信任,同时不舍子由,在犹犹豫豫之中回想第一次失意时生活的惬意简单与舒心,让苏东坡下定决心,离开是非之地,回归自然。与他的偶像陶潜一样,做一介普通的农夫。然而命运弄人。护身符的皇太后死了,小皇帝当政了。这个脾气暴燥、急功近利的小皇帝不可避免的被怀有居心的人利用,颁布了一系列的罢黜流放圣旨。一批三十多个朝廷曾经的重臣无一幸免,全被流放到海南蛮荒之地。

这次的流放条件非常艰苦,苏东坡当起了蛮荒之地的闲云野鹤。心灵得以宽慰的他并不埋怨国家。据说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几首千古经典就是出自这个时期。让人心寒的是此次流放,也成为杀害苏东坡的罪魁祸首。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苏东坡传》1000字​


导语: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下面十一五怎么小编为您整理的林语堂先生的读《苏东坡传》1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读《苏东坡传》1000字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曾说: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但只对苏东坡生平、才情多一些了解便知林语堂先生上述所言非虚。

谈及东坡居士,恐不喜其者少矣。其诗词书画,造诣少有人能及;其幽默达观,即便身处逆境,亦不以为意;其关心百姓疾苦,至一处为官,必竭力造福当地;其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其不畏权贵,每每对之戏谑不已;其平易近人,即令引车卖浆者,亦可成为知己。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著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读《苏东坡传》1000字

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欢他的缘故。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现在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真纯且有无尽趣味的《定风波途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怎能不意会--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种境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一种境界。不过现实中很少有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这是用充满洞察力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真纯和趣味!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

《苏东坡传》读后感:我眼中的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

李青

最近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行文中可以看到林语堂对苏东坡由衷的赞赏和喜爱。他认为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可是作者认为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作者透过苏东坡人生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可爱的、历经坎坷却时刻绽放人格魅力的苏东坡。读完后,感触颇深的是以下几点。

苏轼的关注度极高。他好像现代的当红明星,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且从皇帝到百姓,从文坛才子到闲云野鹤的和尚道士,都给予他极大的关注,这些关注是欣赏,是仰慕。于是有追星族欢迎他,追随他。苏东坡游庐山,在数百和尚中引起轰动。被贬惠州,附近五县的太守不断给他送酒食,有人甚至徒步两千里地来看他。在他贬到海南岛时,还有吴复古的道士追随。贬谪期间,所到之处,地方官员也慕名处处优待他。他的文章使皇帝也常举箸不食,即便被贬谪在外,新作也获得皇帝赞赏。这也引起当权者、政敌们密切“关注”,忌惮其影响力,于是有了嫉妒式的诋毁,无端的谣传,接二连三的打压。所以苏轼才有了“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的感慨。

名太高,对苏轼而言是一种负累。

苏轼性太直。盛名之下,彰显才华的诗作反倒成为政敌进攻他的利器,既然屡次祸从诗起,是不是可以三缄其口,将笔墨束之高阁呢?不,因本性的率直,他总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对他而言,写作是抒写性情的乐事,而且具备心中情思,皆可畅达的能力,有所感慨必然行诸笔端。于是,面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弊端,他写诗,上书;在别人明哲保身之际,他却不顾利害,写下抗暴诗;乌台诗案,有惊无险后,他又诗如涌泉,写完后再感叹自己不可救药;游玩过桥(军事要隘)也要作诗“长桥上灯火闹,使君还。”这一出口可能带来两年劳役。甚至因为性子直率,面对腐儒程颐,他说出“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的玩笑话。总之,性格使然,一吐为快,思想不停,诗文不止。

苏轼心态达观。苏轼的一生有如过山车,抛得很高,落得很低。他曾一举成名,壮志凌云,曾身居清要,名动九州,他也曾锒铛入狱,一贬再贬,穷困潦倒。在坎坷的人生中,他原本开朗乐观的性格更加达观超脱。我想达观超脱可以理解为雨霁晚霞红的那种宁静之美吧。我非常认同林语堂先生分析苏轼达观心态时用的 “解脱”一词。所谓解脱即心情宁静。“做到心情宁静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经历了乌台诗案,经历了一贬再贬,苏轼不断思考后,他已然抛却了最初的恐惧、恼怒,平静地对待命运的安排,以一个超凡脱俗的田舍翁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读传记《流放岁月》时,感觉苏轼的人生道路是越走越悲凉,然而,苏轼呈现出的却是越走越达观的心态。途中,在山顶的阁子里,腿感到疲惫,他悟道“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不妨熟歇。”精神和谐了,所有的遭遇也云淡风轻了。他练瑜伽,烤羊脊,酿桂酒、橘子酒、松酒,做“浮马”,研究炼丹、制墨……生活对他重重压迫,他却以热情对待生活。

苏轼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他人生跌宕起伏的种种况味也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他的人生态度却非常值得借鉴。即便是普通人,也有各自的人生烦恼,有想追而追不到的名利,有求而求不得的成就,有面对挫折时的无所适从,我们不妨也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超脱些,豁达些,用心的生活,将当下过好,过充实。

-完-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次挑灯夜读,还是上大学那会干的事。那时宿舍晚上11点断电,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熄灯后只得跑到楼道借着路灯临阵磨枪,天冷时还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时过经年,最近竟又为了一本《苏东坡传》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读书机会甚少,更难得一本书读两次,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在几年前读过之后让我念念不忘,特意买来再次拜读。这本书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两个人的原因--主人公苏东坡和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之天纵才情已不必多说,书中妙手着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诗不少见,但书中引用的诗文都结合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借诗人之口自然吟咏而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更觉鲜活可感。

东坡先生生性豁达,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机会和他举杯共饮,寻幽探胜,当他在月夜孤舟上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叹时,孰能不神往?这是和东坡先生同时代人的幸运,但他们也是不幸的,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几十年,对黎民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动荡和灾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苏东坡个人而言,急剧变革的时代和积极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运从一开始也就已经注定。数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与通变之争,苏东坡历经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一度穷困到无炊米度日。作为元佑党人的精神,他为民请命,忠言直谏,抗争不息,却未曾有丝毫妥协与退却。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与入世的钢丝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汤汤,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一曲“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成千古绝唱。

面对多面的、立体的苏东坡,细数其功无疑是徒劳的,往往挂一而漏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天才可以感知却无法琢磨。读苏传,其实是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心灵的伟人生活,即便诗人已作古,但他留给我们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却如江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回到题目,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才子--林语堂。老实说,这本书和现下主流文学风格相去甚远,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来自于它的纯粹。诚如作者所言,他写这本书只是“以此为乐”,当然也是源于他对苏东坡的喜爱。

在这样一种创作动机下,写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隽永耐读。作者不是隔岸观火,读者就容易置身其中,着了迷的人好像和这本书订立了某种盟约,只要一翻开书就身不由己地紧随内容的铺陈或喜或悲,及至读到苏东坡去世一节,终于忍不住掩卷长叹。

叹息未已,忍不住又翻开继续往下读,再翻页,书行此处戛然而止--读者肯定会嫌不过瘾--书也许可以续写,但人生没有续集,世上断不会再有第二个苏东坡式的人物了。不过,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在千年前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昨天一时兴起和友人夜访月湖,兴尽归来已是丑时。随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谓有东坡遗风而窃喜。及至翌日,信笔而书,千字乃止,是以为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导读: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二: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欢他的缘故。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现在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真纯且有无尽趣味的《定风波途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怎能不意会--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种境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一种境界。不过现实中很少有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这是用充满洞察力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真纯和趣味!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

篇三: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后感 1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 1000字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苏轼以他坦荡的胸怀, 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刚因诗文而遭逢牢狱之灾,诗人的身份已融于苏东坡的血液深处,释放的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而另一首诗里嵌有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窃禄一词却源于一份写给曹操的信件,写完这首诗,苏轼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正确的,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处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的岭南,依旧可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气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解。

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笑罗什的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 1000字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1000字范文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

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

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伪装。

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用英文写的,有多个译本,我看的是张振玉的译本,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传记。

首先,林并没有将苏东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实叙写,娓娓道来,偶尔还加以调侃,如苏的长子出生时,他说,幸亏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忧期间可就落人把柄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形象。其次,本传旁征博引,除了苏的生平文字资料,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识,让读者清楚,苏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是处于什么考虑的。

另外本书的趣味性也很强,作者尽量还原历史,把当时的情景描得绘声绘色,特别是苏在杭州的生活,无论是干劲十足地为百姓谋福利,还是惬意的游山玩水,都令人心向往之,还有很多历史故事,苏与奇人异事往来的趣事,还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语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堂先生理解为“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很形象,也加深了对苏的了解。

但也有不足之处,像对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的个人评价上,很多人认为是本传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觉得有失偏颇、对这个影响苏至深的事件,花了三个章节叙写,但几乎都是贬义,我觉得对这件事,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说王安石为国家一大害。我听过性不可以善恶论也,更何况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可取之处,这里作者的主观意识太浓。

读一本好书,有如品一杯茗。很多美妙的感觉一瞬即逝,不可一一而述,但心充盈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欢上了苏东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让我勇敢面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失利,最后卷土重来,再次大胆追求梦想。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开始只是因为喜欢苏东坡,想通过此书欣赏到苏子更多的精彩诗篇。对作者林语堂却是一无所知。没想到,大师林语堂+大师苏东坡,这一结合,简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传世佳作《苏东坡传》便诞生了。

《苏东坡传》被誉为二十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完成了这部著作。正本书用白描的手法,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点滴,尽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苏子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伟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苏东坡的无比的仰慕与敬仰。

我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向着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极高的王国维,可是这几位作家终因只向往美好,而无法承受现实生活的残酷,自绝于尘世。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放地度过,但是,苏东坡依然乐天、活得潇洒自在。林语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与苏东坡极其相似。而且林语堂与苏东坡就连个人情感都极其相似。在书中得知苏东坡一直暗恋他的堂妹,却由于是同属一个姓,有悖常伦,而无法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这位大才子,敢于对皇帝说不的苏东坡,在伦理面前低了头,把那一腔的恋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还倾心为之写诗悼念,痛心不已。林语堂也有一位思恋一辈子的女人,八十岁那年,他在《八十岁自述》里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我总在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我很想这样来理解这两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艺家,他们都对美尤其怀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爱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们创作的源头。徐志摩在对林徽因的极致爱慕下写出了《再别康桥》,林徽因为徐志摩写出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语堂,苏东坡,他们虽放荡不羁,追求超脱,自由,但是他们更是对爱负责人的人!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的奇才并不是单单指他写有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千古名句。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清醒与坚持,导致他被困于党争,频遭贬黜。然而他却在写给弟弟子由的信里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贬官的经历来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一种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苏东坡跟大多数被贬的诗人不一样,他每次遭贬,总能在被贬地活得有滋有味,被当地的黎民百姓爱戴甚至是崇拜,因为他始终没有唉声叹气,没有抱怨怀才不遇,而是积极投入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在杭州任太守时,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统、医院等公共健康和卫生方案,疏浚盐道,修整西湖,热心赈灾,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苏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比起李白的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不得志是不是更快乐,更有成就感呢?

苏东坡绝对还是一个时尚达人!别以为现在练瑜伽,跳广场舞就很时尚,人家苏老早在九百年前就开始琢磨瑜伽术与养生术了。他在被贬地勤练瑜伽。他说他控制呼吸,大约脉搏跳五次算一循环,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炼者,计算自己的呼吸圈,还说自己的有一段时间呼吸控制吸气吐气的比率规则完全自动化了。这该是一位多么前卫可爱的读书人呢!

林语堂说:读苏东坡的生平,我们一直在追察一个伟大思想和性灵的人生足迹,而他只是在尘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暂的印记。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忆,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快乐,这些都是万古不朽的宝藏。

我想说: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来读读苏东坡吧,一定会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宝藏的!

推荐阅读:
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嬉笑怒骂的故事
嬉笑怒骂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
如泣如诉的故事
东坡抄书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读后感25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0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0(一)

上次挑灯夜读,还是上大学那会干的事。那时宿舍晚上11点断电,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熄灯后只得跑到楼道借着路灯临阵磨枪,天冷时还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时过经年,最近竟又为了一本《苏东坡传》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读书机会甚少,更难得一本书读两次,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在几年前读过之后让我念念不忘,特意买来再次拜读。这本书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两个人的原因--主人公苏东坡和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之天纵才情已不必多说,书中妙手着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诗不少见,但书中引用的诗文都结合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借诗人之口自然吟咏而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更觉鲜活可感。

东坡先生生性豁达,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机会和他举杯共饮,寻幽探胜,当他在月夜孤舟上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叹时,孰能不神往?这是和东坡先生同时代人的幸运,但他们也是不幸的,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几十年,对黎民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动荡和灾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苏东坡个人而言,急剧变革的时代和积极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运从一开始也就已经注定。数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与通变之争,苏东坡历经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一度穷困到无炊米度日。作为元佑党人的精神领袖,他为民请命,忠言直谏,抗争不息,却未曾有丝毫妥协与退却。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与入世的钢丝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汤汤,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一曲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成千古绝唱。

面对多面的、立体的苏东坡,细数其功无疑是徒劳的,往往挂一而漏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天才可以感知却无法琢磨。读苏传,其实是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心灵的伟人生活,即便诗人已作古,但他留给我们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却如江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回到题目,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才子--林语堂。老实说,这本书和现下主流文学风格相去甚远,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来自于它的纯粹。诚如作者所言,他写这本书只是以此为乐,当然也是源于他对苏东坡的喜爱。

在这样一种创作动机下,写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隽永耐读。作者不是隔岸观火,读者就容易置身其中,着了迷的人好像和这本书订立了某种盟约,只要一翻开书就身不由己地紧随内容的铺陈或喜或悲,及至读到苏东坡去世一节,终于忍不住掩卷长叹。

叹息未已,忍不住又翻开继续往下读,再翻页,书行此处戛然而止--读者肯定会嫌不过瘾--书也许可以续写,但人生没有续集,世上断不会再有第二个苏东坡式的人物了。不过,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在千年前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昨天一时兴起和友人夜访月湖,兴尽归来已是丑时。随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谓有东坡遗风而窃喜。及至翌日,信笔而书,千字2020乃止,是以为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0(二)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org)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相信《《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苏东坡读后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