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 地图 >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2024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相关栏目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热门栏目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推荐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共 8145 篇)

  • 1、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1000字

    李镇西老师在《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中给出了教育可不可以要惩罚? 的建议,读完后我略有小感。

    近几年,媒体时不时曝出几个缺乏师德的老师,引得社会一片哗然,对教师也开始各种指责、规范,搞的老师连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惩罚手段都不敢实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学生放松要求。

    那么,教育到底可不可以要惩罚呢?

    书中,李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作为社会人,不遵守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

    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惩罚。

    我面对一群一年级的孩子们时,尤其肯定规则对班级的重要性,这也是符合6、7岁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轨迹――建立自己有秩序的世界。所以,再过去半年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们讨论了什么是规则,得出规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约束的我们的结论,就好比有了交通规则道路才能更加畅通。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制订了三条课堂规则,其中有一条上课说小话老师提醒还不改正的,超过三次,把当天学的内容抄写三遍,放学前完不成继续写。

    班级有了新规则,就会有学生来试探底线,这时候就要拿出当时说好的规则来惩戒了。

    第一次是王炜琦,当我放学前去收他的抄写时,他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我告诉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会在旁边陪着你直到你抄写完。于是,他的第一遍抄写是伴着豆大的泪珠完成的,还时不时看向我希望免掉惩罚,但我没有松口。他看出我的坚定就收敛情绪开始抄写第二遍,我夸奖他抄写的很认真,他抿着嘴偷笑,心情愉悦的完成了第三次抄写。任务完成还主动拿出《小学语文》花了六七分钟就完成了本课练习。我问他写这么快认真思考了吗?他露出得意的表情夸张地对我说:老师,我都抄了三遍了,课文都记在我脑子里了,肯定对,不信你检查看看!

    第二天,王炜琦上课状况果然有所改变,还会提醒旁边的人不要说话,他对大家讲:我真的放学没走抄完了三遍。

    还有最欣慰的一次是郭重言,那是他第二次被留下抄课文,但是我忘记收抄写了。当大家都放学站队了,他背着书包又回到了教室,我问他怎么不去站队?他说:老师你忘了我今天说话被罚抄课文了,我本来想跟着队伍出去的,但是想想这样做不对,你不是说要为

  • 2、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500字

    开学后马上就要再次接一年级,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比第一次有进步,至少不会那么手忙脚乱的。那么,第一天面对学生该做些什么?

    李老师认为:开学第一天,面对新生,作为老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中点点滴滴的闪光点,然后及时予以表扬。这是一种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班集体建设也是如此。 让学生对新的班集体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李老师认为可以试着做这么几件事: 第一,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第二,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第三,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第四,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第五,照一张全家福。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建议,我的思路活跃起来,结合学校情况,拟定出以下几项内容:

    一、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欢迎他们来到新环境,交到新朋友,成为一名光荣的一年级小学生。

    二、介绍班级文化。比如班级心愿箱、班级光荣榜、班级吉尼斯纪录等。

    三、通过游戏自主认识新朋友、新环境。

    四、开一个记者招待会。说说你的感受,初步和学生聊聊规则,建立规则意识。

    五、照第一张班级全家福。

    我非常认同李老师的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就是发现学生闪光点,在班里及时表扬并提倡某一个学生的优点,而不是说这里不对那里有错。

    我相信,环境最滋养人,如果能保持班级的赞扬之风气,那在此环境下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收到熏染,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00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 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00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 5、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林州市第三小学 秦中华

    一一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能力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这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度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

  • 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其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能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说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空气的气息,去享受花草的缤纷,让自己的感官灵动起来,打开心灵的门,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股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让自己静一静:今天的作业改完没?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

    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惟有静才不乱,惟有静才安宁,惟有静才会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 7、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有种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读了苏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的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教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冷淡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怕主人,要乐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己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书中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确实是每一位教师“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老师教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从学习的逆境中走出来,“后进生”普遍存在着“没眼睛,没耳朵”的毛病,他们对老师上课所讲的没用心听和记,在教学中,要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用眼、耳的频率,自然知识就记牢了。他们有些并没有智力上的差异

  • 8、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小编搜集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我相信您在阅读过作品之后,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读后心得。为了对作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可以把感悟以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

  • 9、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这两年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 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 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
  • 10、 《给教师的建议》21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21条读后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有感

    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所谓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看到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效率自然会非常高。那么兴趣的秘密何在呢?简单地说,便是学生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学生情趣盎然,因为喜欢所以课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才是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枢纽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兴趣还要保持住学生兴趣,才能使一堂课深深吸引学生,学生感兴趣了,就可以投入无限的热情,而这些热情便是他们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让我们不断充实、锤炼自己,关注学情,使学生对我们所任的学科充满兴趣,让我们的教与学变得更快乐更高效。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3

  • 2023-02-28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1-09-06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8

  • 2023-01-12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1-04-19

  • 2019-11-12

  • 2019-10-20

  • 2023-02-05

  • 2019-11-11

  • 2019-10-20

  • 2019-10-29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2024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