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 地图 >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2024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相关栏目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热门栏目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推荐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共 5058 篇)

  • 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你不妨看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篇1】

    陈家亿

    看过感动中国后,我不由得深思: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他们为什么能以个人之力感动整个中国?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杨振宁先生。在1957年时,杨振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斩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先生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可是杨先生低调地说:“我的一生最重要的奉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作用。”原来杨先生感动中国的是奉献给祖国的一片纯真。

    感动中国的人物,有五位科技人才,一对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夫妻,一位奥运冠军,一位香港媒体人,一位朝鲜老兵,一位身残志坚的清华高材生。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他们都在倾力奉献,用自己有限且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平凡且有意义的人生。

    是什么,让感动中国的人物将朴质的热爱和不懈的坚持,给了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他们所肩负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从何而来?

    我发现他们都拥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只要国家需要,我愿奉尽一切!”这,是中国5000多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泱泱大国的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是引领我们一起向前进的伟大精神。

    看完感动中国后,我看到中国并不只是杨振宁一个科学家在奋斗,中国还有千万个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奋斗;我看到中国也并不只是苏炳添一个人在赛场上飞奔,还有我们整个中国也一直在砥砺前行……

    我眼前浮现出了许许多多中华儿女努力奋斗的画面,我知道感动中国,不会只留给我们无限感慨,它会激发我们将感动付之行动,不懈奋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篇2】

    看了“感动中国”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简单的却富有深刻含义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只有十个人的事迹介绍,但我们的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人也有很多。专题片中的感动人物有: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仍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好市民方俊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届90仍然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 2、 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9篇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现在人们往往选择观看影视作品作为主要娱乐方式,写观后感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记录观看体验,我们应该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我们怎么写出一篇特别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

    rainbow

    中国人,你真了不起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又拉开帷幕,2月17日晚,与家人一起观看《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读最美的文字,致敬每一位英雄。当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再次进入我们的脑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再次涌上我们的心头,一阵阵感动再次打湿我们的眼眶。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更是我们的英雄。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让我们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有太多人、有太多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忘怀、让我们感动落泪。这一年,有太多人、有太多事,温柔了岁月、温暖了人间,在艰难岁月中写尽了人间大爱。这一年,有太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感动中国、震撼你我。

    “人民英雄”张定宇,不顾自己患有渐冻症的身体、不顾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爱人,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始终迈着艰难得步伐,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每次看到他的蹒跚步履,我们都会默默落泪。快递员汪勇,在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日子里,身为小小快递员的他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成为了守护白衣天使的使者。面对未知的病毒,谁能没有恐惧、谁能不会害怕呢,但他忘却了自身的安危,一心只想竭尽所能为白衣天使做好服务。消防员陈陆,2020年,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他坚守在抗洪一线,全力抢救被困群众,用身体抵挡洪水的冲击,用双手守护一个个生命,成功转移了一个又一个被困群众,却不幸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公益校长张桂梅,她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自学校成立以来,已有1645名山区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从大学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她改变了山区女孩的命运,更改善了她们的家庭生活水平。当代“愚公”毛相林,他坚守偏远山村43年,带领贫困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花费7年之久铺就了一条“绝壁天路”,并带领村民成功脱贫致富,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他们只是无数平凡英雄的杰出代表,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听党话、跟

  • 3、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特意为您整理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 实际上,写观后感和写读后感有相似之处,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算是优秀的。你知道作品名观后感应该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撰写吗?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篇1)

    吴梦梦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一晃二十载转瞬即逝。回望历史,一个个发光的名子,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呈现在公众面前。他们用毅力克服困难,用双手创造幸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

    英雄来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一双脚。‘互为手足’的29年中,他们相互扶持,将一双儿女养大,又用辛勤劳作成为村里脱贫最早的一批人。他们身在困境当中,并没有抱怨过生活,反而化困难为动力,用双手创造幸福。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江梦南从小丧失听力,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走出了偏远的家乡。朱彦夫用枪杆子,笔杆子,锄杆子书写精彩人生。他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生都在坚守。他们感动了新中国。他们身上坚强乐观,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年复一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越来越多。他们用‘中国精神’推动着历史的一步步前进。愿大家手牵手,心连心,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篇2)

    近日,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里面讲述了十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伴随着樊锦诗的脚步,我仿佛来到了那个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说起莫高窟,相信大家都会情不自禁想起抬头一望满眼的飞天,工艺精湛的贴金画……而这背后也蕴含了樊锦诗的默默努力。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大西北戈壁荒漠。那时,房子是土的,甚至水都是咸的,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她却选择了留下,顽强地坚持下去,这一坚持就是50余年。如今,本该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她,仍在为敦煌奋斗!当我看到她为敦煌操劳十分疲惫的背影时,心中无比震撼,敬佩与感动的泪水奔涌而出。樊锦诗的精神照耀神州大地!

    为了守护敦煌,樊锦诗和

  • 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1篇)

    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观赏一部优秀作品就像是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籍,受益匪浅,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会被心得感悟所影响。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经常写观后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下面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相关内容主题,是由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篇1)

    滴答,滴答,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本应阖家团圆,相聚一堂的日子,却因新形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到外肆虐而搞得人心惶惶,但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却仍有一部分人坐上了前往武汉的专机,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

    武汉原本热闹的街道只有廖廖几辆汽车驶过偶尔有一两个行人匆匆的走过孤寂的街道,留下一片片残夜随风飞舞。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放弃了休假,主动请缨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去。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谁愿自己的生命匆匆结束,可是那些在战争一线的医护人员、研究者与许许多多为了武汉人民安危的人们却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共赴武汉,为的是保护他人的生命健康。他们绽放出了最美的韶华,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奋斗是他们的姿态,坚持是他们的态度,勤奋的汗水衬托出他们最美的模样!逆行者的背后是什么?是守望,亦是希望。逆行者来做什么?在武汉最清冷的时刻,最危难的时刻,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亦然来到了武汉,为的是什么?是钱吗?是荣耀吗?是地位吗?都不是,为的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他们仍然选择逆行而上,他们签下“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愿书来到了武汉。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奋斗,84岁的钟南山钟老先生再次挂帅亲征,建设者们加班赶工,他们的爱温暖了疫情下的人世间!

    记忆随着风又飘回了2003年那个春天,还记得那时钟老说的话,“把所有重症患者送到我这里来!”然后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他们治疗;还记得那时那些为了救治病人而染上“非典”的医护人员们;而今,钟老再一次挂帅亲征,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医护人员们再次团结一致,与这场无声的战争做抵抗!17年前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主力兵,17年后他们亦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主力兵!

    人间大爱,势必属于他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致敬于最美的逆行者!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篇2)

    2020的春节格外不同。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地席卷了九州大地: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迅速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医疗机构的

  • 5、 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

    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你有过写观后感的经历吗?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场好的作品,通常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将感悟写成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篇1】

    这世界因为他们而不同。

    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洗礼,这些奋斗者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让人为之震撼,他们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但他们满腔的热情、毅力与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

    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上的敦煌,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莫高窟也在此生根发芽。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都饱含着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沙尘风蚀,窟内许多珍贵的壁画已残破和变色。为了让敦煌莫高窟重焕光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可让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关于莫高窟,我曾经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读到过,那时对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特别神往。后来在上海中心与敦煌莫高窟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参观了等比例复制的洞窟,那别具特色的穹顶,婀娜多姿的飞天,还有一些充满想象力的童趣壁画,都让人叹为观止。我那时才知道,随着大批游客的实地到访参观,每一次游客进洞时,空气的流动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比一千年前的壁画,如今的莫高窟壁画色彩消退、日渐模糊。而现在,在樊锦诗奶奶带领的“敦煌守护人”潜心研究和保护下构建了“数字敦煌”,也让我们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离接触这座历史的宝库。

    樊锦诗奶奶为了这份信念,半世纪的沙吹,心归处还是敦煌。敦煌是个谜,是个梦,但它更是樊锦诗的命。她的坚守、她的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作为一名当代学子,我们也应责任在肩:一桌一椅读天下书,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传承。

    向所有《感动中国》的奋斗者、奉献者们致敬!

    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篇2】

    看了“感动中国”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简单的却富有深刻含义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只有十个人的事迹介绍,但我们的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人也有很多。专题片中的感动人物有:默默奉

  • 6、 有关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精选

    电影那无与伦比的细节描述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且真实,作品中的情节触动了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想法。何为观后感?我们观看完某部影片或连续剧、展览馆后,内心获得的感悟和思考而写出来的文章,写观后感要确定写作的切入点,切忌泛泛而谈。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篇1

    这世界因为他们而不同。

    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洗礼,这些奋斗者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让人为之震撼,他们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但他们满腔的热情、毅力与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

    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上的敦煌,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莫高窟也在此生根发芽。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都饱含着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沙尘风蚀,窟内许多珍贵的壁画已残破和变色。为了让敦煌莫高窟重焕光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可让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关于莫高窟,我曾经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读到过,那时对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特别神往。后来在上海中心与敦煌莫高窟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参观了等比例复制的洞窟,那别具特色的穹顶,婀娜多姿的飞天,还有一些充满想象力的童趣壁画,都让人叹为观止。我那时才知道,随着大批游客的实地到访参观,每一次游客进洞时,空气的流动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比一千年前的壁画,如今的莫高窟壁画色彩消退、日渐模糊。而现在,在樊锦诗奶奶带领的“敦煌守护人”潜心研究和保护下构建了“数字敦煌”,也让我们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离接触这座历史的宝库。

    樊锦诗奶奶为了这份信念,半世纪的沙吹,心归处还是敦煌。敦煌是个谜,是个梦,但它更是樊锦诗的命。她的坚守、她的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作为一名当代学子,我们也应责任在肩:一桌一椅读天下书,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传承。

    向所有《感动中国》的奋斗者、奉献者们致敬!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篇2

    谁也没想到,2020年的春天会举步维艰,姗姗来迟。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年初一的一场大雪,本以为她是一份厚礼赠予苍生万物,是个好兆头,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场猝不及防的病毒来袭,并疯狂地生长,迅速蔓

  • 7、 [荐]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通用8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荐]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篇1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49年就读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一年级,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二年级,195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读三年级时赴苏联留学。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院士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院士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院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篇2

    “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事实上,学术界习惯于把他排在历史前十甚至前五。

    杨老对物理学的贡献可以说历史上是排的进前十的。yang-mills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跟为了某个国家研制武器相比实在是另一个尺度的贡献。

    历史级别的伟大。什么叫历史级别?历史级别就是:拿你去跟牛顿、爱因斯坦相比。

    杨的成就明明是华人在物理领域最高了吧。

    杨振宁真的太伟大了。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世界级贡献。

    至少目前在美国人心中是这样,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是在世的爱因斯坦(可能有些夸大)。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确实很伟大,目前在世的物理学家里就数他最伟大。

    物理学家按照贡献排名,第一梯队是牛顿、

  • 8、 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阎肃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阎肃,弦歌感人事迹了。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看完这次颁奖盛典,心中感慨万分,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昨晚举行,已故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当选。

  • 9、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观后感

    身边总有一些人,会让你感动;总有一些人,让你感同身受;总有一些物质,能够填满你的心房。在我观看完《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后,有一种名为“感动”的东西,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最能打动我的,是一个1991年出生,和我们一样都是九零后,一个恪守孝道平凡的女孩子——孟佩杰。

    命运的坎坷,使他从小就失去双亲,被养母刘芳英领养后,命运的捉弄又使养父离开了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年仅八岁的孟佩杰就靠着她那柔弱的身躯与无限的爱,照顾起因病瘫痪的养母。十二年来,这四千多个日子,编织成她人生中最美好也最艰辛的过往。转眼的孟佩杰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当她走上颁奖台时,黑色的马尾,粉红色的羊毛,没有昂贵的晚礼服,没有精心设计的发型,更加没有美丽别致的高跟鞋。有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孩装扮,但却包含着一颗感动了中国十三亿人的孝心,说出了一番朴实动人的言语。她说:“一天一个电话,是妈妈要求的,也是我想要的。”看到这,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谁能懂得:为人子女的我们,无论走的多远,飞得多高,也走不出母亲的心,飞不出母亲的牵挂。一天,也许只要一个电话,一句:我很好。就可以让母亲放下那颗牵挂的心。父母的心与我们始终是靠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

    再来看看自己,自叹不如啊—时常跟父母顶嘴,总是让父母为我们担忧。父母头上那几根刺眼的白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曾经也想让父母笑口常开,却总弄得他们眉头紧锁;也懂得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却总让他们远离了笑容。当看见他们失望的神情,我们的嘴角,再也上扬不起来。我们的一切,牵动父母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呢?俗话说: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跪羊图》古往今来感动了无数人,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深似海,而我们做得再多,比起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只是犹如沧海一粟。孟佩杰对养母都能爱到这般田地,那我们呢?孟佩杰用爱感动了中国,用孝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颗。我们一天天再长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少了唠叨,少了关怀,少了他们的疼爱,到时的我们只有低头叹息,后悔自己以前为什么没有孝敬他们了。现在不把握住时光,好好孝顺他们,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才知道自己以前拥有那么多的幸福吗?孟佩杰,谢谢你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盏灯:这个世界,惟有爱,能冲

  • 10、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2000字通用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来总结作品吧。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品的核心内容,并且加以学习吸收。那么你会写作品观后感吗?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篇1)

    3月3日晚八点,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他们登上央视领奖,颁奖辞让人泪目。

    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张顺东1974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他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1993年,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张顺东:生活不是说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一双儿女渐渐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每天天不亮,村里人还在睡梦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领贴补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张顺东说:勤劳奋斗去干活,是一个丈夫应该去做的,更是一个父亲应该去做的。

    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但同时,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继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二人更加珍爱对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亲相爱。李国秀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2017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盖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

  • 2023-03-06

  • 2022-05-12

  • 2019-11-02

  • 2023-01-16

  • 2019-11-02

  • 2022-12-16

  • 2019-11-02

  • 2022-12-3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4-08

  • 2019-10-28

  • 2021-08-05

  • 2023-02-20

  • 2022-12-21

  • 2019-11-02

  • 2023-04-09

  • 2023-01-19

  • 2022-12-17

  • 2022-12-16

  • 2022-12-28

  • 2022-12-15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1-08-0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2024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