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 地图 >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2024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相关栏目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热门栏目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推荐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共 9724 篇)

  • 1、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不仅如此,观看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启发。 我们应该将这些想法和见解记录在观后感中,写观后感时一定要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才具有感染力。您对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 篇1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季节,而春天也是一个收获感动与温暖的好时节。一年一度的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也如期在这明媚的春日举行,我们收获的不止感动的泪水,更多地是心灵的触动。十位平凡之人的平凡之事使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这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正能量,奏出了中国动人的感动之声。

    记得其中有一段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这样的朱晓晖,一个十足的孝子,她的仁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的坚强感动了我们每个人。

    这次的评选中,还有一个团队最令我感动,那就是中国援非医疗队。医者仁心,为了病人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同样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无疑他们是勇敢的,是无私的,是博爱的,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怀着医者的仁心,一心想着利用自己的仁术为远方素不相识的病人服务,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能早日恢复健康而日夜操劳,这足以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可以说,历届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

  • 2、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通用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通用”,欢迎你的品鉴!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

    令人期待的《感动中国20--颁奖典礼》落下帷幕,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心中五味杂陈,几度眼眶湿润。

    获奖者,有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洋;有为雪域高原送来温暖的邮递员吉美多吉;有身在市井却只身勇斗歹徒的吕保民;有捐出千万积蓄只为家乡发展的马旭夫妻;有坚守海岛32年尽职尽责的王继才夫妇;有临危不惧冷静应对绝境的民航机长刘传建等等。

    平凡的生活中亦可见不凡,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本心,坚持信念,因而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正如钟洋所说“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几年,而是一辈子。几十年如一日,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奉献给他人。

    虽然他们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巨大的正能量,温暖人心,使人观后心生感动。看了他们的事例,再想想自己的生活,相较下感觉我们好像生活在温室,生活中遇到的些许痛苦便不值一提了。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2)

    在吴天一身后,是许许多多跟他一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有的一生扎根在艰苦偏远的边疆、山村,默默守护当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奋战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在技术攻关和药械研发路上披荆斩棘;有的常年与蚊虫、钉螺、病毒打交道,用坚韧与汗水筑起防控疾病的铜墙铁壁……他们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他们都是可爱可敬、值得铭记的平凡英雄。荣光,同样属于他们。

    致敬英雄,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齐。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今天,卫生健康事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党员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用忠诚与坚韧,用专业与仁

  • 3、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8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8篇 ”,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篇1】

    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谓感恩,就是记得别人的好,给予加倍回报。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能真正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生命来自父母,教育来自学校,服务来自社会,工作来自单位。人的一生,时刻都在享受他人的付出。感恩之心很容易激活,只要幡然醒悟,只要记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工作单位的教诲之情,善待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之心就会充盈在心。

    __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

  • 4、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000字

    电影和书籍一样,都有着启迪心灵的作用,很多优秀的想法就是在观看的时候产生的,我们可以选择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有没有为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 篇1

    【无声世界】——半岁失聪,她通过读唇学会“听”和“说”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

    尚在襁褓的江梦南,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半岁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江梦南的父母毅然放弃教女儿学习手语,而是让女儿学习发音和唇语。

    最开始,小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每个音节父母都要不停地重复,“如果有音节只要重复上1000次我就能学会,那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江梦南直言,偶尔也会因听力障碍感到低落,但她总有办法开导自己:“我很羡慕别人可以轻松地和朋友聊天,可以打电话、听歌。每当这时,我就告诉自己,听不见也有听不见的好处,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在小学四年级之后,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

    【温暖有声】——为了从小的“英雄梦”,考入清华读博士

    小学毕业后,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2011年高考,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江梦南因无法听见播放的录音,只得舍弃听力部分,在少了占总分数35%比重的听力分数情况下,她依然顺利通过了考试。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

    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 5、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篇1)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印象最深的是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20--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20--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评委给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多么可敬的教师呀,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拼搏,为了能后代学到知识,他们付出了一切,却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深深打动并激励着我,我也是一名教师,在较优越的环境中教书,还时而有些抱怨,叫苦喊累,真是惭愧,今后我要立足本岗,脚踏实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篇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8这是个令人熟悉的数字,这一年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们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动了整个中国,让无数中国人记忆犹新。

    在2008年,发生了震动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来自唐山的农民,他们与汶川的受难者们素不相识,却从千里之外不顾一切感到这里,感到地震的前线救助受难者。当人们问起他们:为何如此做时?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唐山也曾发生过大地震,我们也感受过别人对我们帮助的温暖。所以我们想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淳朴的行动,而这一切让那些地震中的受难者们倍感温暖。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素不相识,慷慨救助。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同胞”的含义。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能为别人生活得绚丽而付出是不寻常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他们的行动为我们,为全中国写下了生命的意义。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篇3)

    今年的《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约而至,有哪些面孔让我们凝视?有哪些声音让我们倾听?有哪些瞬间让我们心动?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相同,但总有那么一些人,

  • 6、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模板

    当我们欣赏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时,观看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也在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后感将零星的感悟总结起来,撰写观后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养成写作的好习惯。究竟怎样才能写好有关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篇1】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范文【篇2】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翻阅历届获奖名单,这些科研巨擘们无不是心系国家命运,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伟业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业尤其能体现这一点。经历战火纷飞年代的顾诵芬,自年幼起便种下了航空梦,21岁开始便将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他意识到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他带领团队,把中国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两位院士把个人命

  • 7、 观“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有感600字

    摸索中华民族的脊梁,用感动沾湿的泪来无言屹立!感动你我的中国,尽在你我感动的不言中。这短短长长的两个小时,掠过的不仅是时间,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德馨敲击心头无尽的震动……

    老人的一生,朝有爱情,午有爱心,暮有关爱。她的名字里头,一笔一画似乎都浸了爱、刻着情,回头看看,农村的水渠、桥坝、良田、孩子们……她带领着人们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们开着路,人民迈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也不断感动着。下一代的我们也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扬溢着自已的青春——义捐骨髓的邵帅,不也正是我们蓬勃向上的缩影吗?因为有爱,我们的心中才会迸发出信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也正是为了我们生长的土壤而盛放。我积极加入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劳动、义卖、义濱等来募捐善款,把它们运用到身边的“待帮助”中。不仅如此,时时存善,友好待人,这“爱”便更使我们在这成长中生机勃勃。

    用爱,感动自已;存善,感动行动。中国感动,感动中国,有爱才有中国……

  • 8、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

    我们在看见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时,会悄然打开我们的心扉,优秀的电视节目通常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精神上的收获,经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自己收集更多的素材。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编辑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2)

    遥想2020庚子鼠年,一派惊涛骇浪: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南方洪涝肆虐泛滥但是却有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赴汤蹈火。我们现在的静好岁月,是他们用生命所守护的。我真想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一声:感谢有你们!

    张定宇,你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着为患者多赢一秒。与你同行的战友看惯了你的走姿,以为那是你的常态,谁又会知道你已患了不治之症。看着那痛苦的患者,你中流击楫,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家的伤痛!于是,你毅然选择坚守。可祸不单行,你的爱妻不幸感染新冠,你想照顾妻子,却又产生了心理矛盾。终于,你站在了大众这边,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你亮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一面。当歌声

  • 9、 写作借鉴:感动中国2022颁奖典礼观后感(740字)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都被老师要求写过观后感。在观看了的作品后,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优秀作品中永远不会缺少细节,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作品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写作借鉴:感动中国2022颁奖典礼观后感(74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感动中国2022颁奖典礼观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里面有很多让我动的人和事。有热爱祖国的科学家钱伟长爷爷,有三次进入火海救人的英雄教师王茂华和谭良才,有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获奖者洗脚妹——刘丽,她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没有读多少书,所以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她立誓:要让更多没有钱的孩子读到书。在工作和生活中刘丽省吃俭用,连一件漂亮的衣服都舍不得买,更别说化妆品了,但是她却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那些贫困的孩子,帮助他们安心读书。我以前一直认为捐钱帮助别人都是一些有钱人做的事。而一些生活不富裕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怎么会长期捐钱帮助别人呢?看了刘丽的故事,我很感动,她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么伟大、无私的人,在感动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跟钱的多少没有关系,而是看你有没有爱心。

    刘丽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只有人人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中国2022颁奖典礼观后感【篇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8这是个令人熟悉的数字,这一年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们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动了整个中国,让无数中国人记忆犹新。

    在2008年,发生了震动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来自唐山的农民,他们与汶川的受难者们素不相识,却从千里之外不顾一切感到这里,感到地震的前线救助受难者。当人们问起他们:为何如此做时?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唐山也曾发生过大地震,我们也感受过别人对我们帮助的温暖。所以我们想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淳朴的行动,而这一切让那些地震中的受难者们倍感温暖。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素不相识,慷慨救助。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同胞”的含义。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能为别人生活得绚丽而付出是不寻常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

  • 10、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白宇超 助学拾荒,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人物感动我的 清贫不失善良;年迈不失活力。他,一个九旬老人,没有温床暖枕,没有子孙绕膝,有的只是对失学儿童的怜爱和为孩子们圆上学梦的执著心。他的名字是——刘盛兰。 陈雨露这样评价他:“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的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问世间能有几人,风烛残年却节衣缩食?布衣褴褛却倾其所有?形单影只却从者如流?病困交加却矍铄伟岸?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学。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老人用来包钱的布块时,充盈在眼中的泪水无法抑制的决堤——那块发黄的布里包裹着零散的硬币,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张笑脸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风中困苦的生活。 也许他比受助者还要清贫,但却比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贫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贾才能扶贫。慈善与名誉绝缘、与地位无关,而是用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将善良的本真诠释到极致,刘盛兰就是这样的人。 善举往往一时易做,一世难得。面对着星星之火,行善之风终会燎原。总有一天小悦悦的惨剧不会发生,扶与不扶的问题无需纠结,“人之初,性本善”感动中国的意义正在于唤醒那一颗颗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 2022-12-16

  • 2022-12-1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12-21

  • 2023-01-13

  • 2022-12-22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2-12-16

  • 2023-01-04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2-12-03

  • 2019-11-02

  • 2022-12-27

  • 2022-12-19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12-15

  • 2022-09-08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11-02

  • 2022-12-10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2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2024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