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 地图 >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相关栏目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热门栏目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推荐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共 5531 篇)

  • 1、 [荐]关于朱自清《背影》的读后感模板6篇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更多的快乐,读完作品,心灵也仿佛受到了净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就会写出不同的读后感,你知道怎样让读后感的开头更加精彩吗?以下的“关于朱自清《背影》的读后感”主题相关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整理的,还请您收藏本文!

    关于朱自清《背影》的读后感【篇1】

    朱自清的《背影》,并没有用华丽的文字来描述父爱,来描述父亲那肥大,令人心疼的背影,但却让读者们,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呢?

    朱自清仅用了朴实的笔触便写下这篇令世人赞不绝口的文章,是因为他的文章中带有炙热的心以及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在描述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那一镜头,是最让读者们看了心疼的地方,也正是因为朱自清将这一镜头细致的写了下来,让读者们纷纷勾起了往日的回忆。那浓厚的父爱。这一镜头,无疑是《背影》中的一大亮点。

    人们由于长期以来,接触了有关颂扬母亲的文集,便往往对父爱有所忽略。

    其实,父爱并不亚于母爱。母爱是细腻的,温和的,宛如春天的姿态以及气息。是温暖的,踏实的。然而父爱,则是略带严肃的。人,也往往会因此而沉浸在母爱中。

    父亲的爱,表面上多是批评,而内心深处则是因为爱子心切,爱子之深罢了。如果我们能仔细、冷静地对待父亲的爱,大概便不会对父爱有所质疑了吧

    文中,父亲的背影,让朱自清消除了与父亲之间的沉重的隔阂。从总体上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先抑后扬的。

    原先,作者在对待自己的父亲的做出的种种事情,是觉得十分可笑、荒谬的。当时,并不曾发觉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只感到他是一个不善言辞、身体肥胖的人。然而,父亲爬上月台的那一幕,令作者深深地感触到父亲的爱是伟大的。父亲的背影亦是伟大的。不然,他又怎会流下眼泪呢?

    之后的岁月里,我想他定不会忘却那一令人恸哭的一幕吧。

    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自己流泪了。从古到今,中国人都流传一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在此处,为何身为男子的朱自清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呢?

    这一处,在我看来也是一大亮点。朱自清身为男儿,但是在父亲的面前,他始终是他的儿子。当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那艰辛的背影,他又岂能不哭呢?父亲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如同雨点般,一点一滴地渗入他的内心深处,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那矮小肥胖的身躯在哪一科也定性成为高大挺拔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父爱。

    不错。父爱是伟大的。它与母爱一样,是能感化一切的。读完了《背影》,看完了《背影》

  • 2、 读感悟《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震撼了许多人的心,也让我为之动容。而当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时,顿时百感交集于心头。

    我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如果把他放到五四时期,顶多算个工人阶级。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抽烟,喝酒,打麻将。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他也与众多个扮演着丈夫,儿子与父亲的角色的人一样,对家人,对母亲,对孩子以及对工作都充满着责任心。虽然他有时回家很晚,甚至喷着满嘴酒气。但他仍然是我眼中最尽责任的丈夫,最有孝心的儿子,最疼我的父亲。

    我写过很多赞美母亲的文章,却将一个始终伴我左右的人忽略。这个人便是我的爸爸。他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也没有和我东西两别,有时甚至不说话因为找不到切入点。但是,他却能在我迷惑的时候为我解开迷题;在我沮丧的时候为我拨开头顶的乌云。

    我们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所以外人总以为我们感情不怎么样。但是,我们心知肚明:有一种名为亲情的东西,让我们心意相通。

    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时潸然泪下,但初读课文的我并不理解,以为朱自清只是为了渲染气氛夸大的描写罢了。只是一个背影而已。

    只是一个背影而已!

    而我,终于看到了我爸爸的沧桑的背影。他穿着黑色的工作服,两只手插在裤兜里。大步向前走着,貌似前面,就是一条阳光大道,他要去为我和妈妈搏一个光明的未来。

    那天,我们一家去和一些叔叔阿姨唱歌,爸爸唱的很高兴。看着爸爸涨红的脸,我真的好想哭。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爸爸,让我对你说一句迟到的:我爱你!

    爸爸,你是我的骄傲。

  • 3、 《朱自清散文》背影读后感

    星期六,我缓缓的打开《朱自清散文精选》,看了第一篇文章《背影》。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的小帽,穿着黑布的大马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每一次看到这几行文字,我仿佛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世界,看到了“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这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到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在父亲的眼里,儿子是很重要的。

    父母对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从我们一出生到咿呀学语再到走路,这一点一滴不是父母所哺育的吗?当我们在睡梦中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也许在为我们做早餐,也许是在帮我们准备学习用品,也许是在为我们清洗衣物。

    看到这篇散文,我忽然想到了孟郊写的那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写的是慈母缝衣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区区小草,母爱就如春天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我们都拥有像朱自清父亲一样的父母,整天为我们忙这忙那,一路的叮咛……可是,我们对这些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我们的父亲与朱自清的父亲一样,对我们关怀,宁可把坏的留给自己,都要把好的留给我们,宁可自己苦一点儿、累一点儿,也希望儿女能够过得快乐、幸福。他们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不计较干的任何一件事情,只愿默默付出。

    六年来,每一次离家去上学,父亲的叮咛一直都在我的耳边回荡:“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多吃蔬菜多喝水,冬天不要玩雪,会感冒的,要好好学习……有时间,记得给爸爸打电话.......”这些千叮咛万嘱咐对于我是多么的重要呀!父亲把他那一颗爱儿女的心都给了我。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华夏好儿女,都要爱国家,也要爱我们的父母。父爱是伟大的,我们更要用心去爱自己伟大的父亲。

  • 4、 朱自清《背影》赏析: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朱自清的《背影》,真美

    朱自清的《背影》,真美!

    美就美在,他的语言朴朴实实,自自然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修饰和渲染。

    美就美在,他写父爱,整篇文章却没有出现一个关心,爱护,伟大之类的词语。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很简单,我劝父亲不必送的时候,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请父亲回去的时候,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买橘子回来,要回去的时候,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走了几步又回头的时候,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就像是爸爸平日里的唠叨,藏着无限的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

    美就美在,他的写作手法新颖独特。他写人物,不像我们都从正面下笔,先写肖像、服饰或者姿态,然后写事情,而是选择了送别的特定角度,饱蘸深情,全力描写父亲的背影。第一次,父亲临别送行,为“我”买橘子,在月台上艰难的爬上爬下,打动了“我”的心,使“我”掉下了眼泪。第二次,父亲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越去越远,殊不知人越远而心越近。第三次,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父亲的困顿,眼前浮现出父亲的背影,以至于泪眼模糊。就像孟郊的《游子吟》,像烛光里的妈妈。

    美就美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藏着真挚感人的亲情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好像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为儿子做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做得那么认真、自然,为了照顾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毫不顾忌。真真切切的父爱,如春雨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生出无限的感动,于是,“我”和我们的泪很快就下来了。

    美就美在,他让我读着读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曾经背着我上医院,曾经用他的大手笨拙地为我扎小辫儿,曾经在我因为某事难过的时候,用他那满是胡茬的脸颊,逗得我哈哈大笑。美就美在,每次想到这些,就让我忍不住为父亲打个问候的电话,为下班回家的父亲倒一杯热茶,为劳累的父亲捏捏肩膀,捶捶腿。

    美就美在,他让我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提起笔来,也来写一写自己亲爱的父亲。

    朱自清的《背影》,真美!

  • 5、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

    推荐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只看了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其中有一点很赞同: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饱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我们以汉族自居、自傲,我们总是以推翻以满人统治的清朝政府而自鸣得意觉得这是历史上一大留芳百世的青史,这种民族正统论常常令我们看不清许多不可违避的历史事实,蒙上了心智的汉族人,又会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去对那不属于汉人统治的历史进行贬头贬尾,也许这也是我们的前人留于我们最有民族感,历史感,但也是最蹩足的批评艺术。

    我们汉人其实是最学不好哲学的,因为哲学让我们明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汉人却沉溺于民族正统论不能自拔,常常是世间唯我是大的的偏执理念作祟,所以那种所谓的侵权侵族会随着自然条件而反射般地投影在脑子里,那种民族的正义感也因此义愤填膺,挑拨着众多的汉人反清复明。其实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者,从未正眼看过一代皇帝康熙的英明善断,英勇神武;从未真正看清在历史受到参改的必然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博学多才、始终保持着无比亲和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指点江山,其实历史的改变是必然的!任何的荒诞颓废的政权,终于是会被开明充满生机的新政权所代替,所以反清复明者,最终也反不了清,当然更复不了明!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所以,汉族人的民族正统论,也被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辗得粉身碎骨,辗得毫无颜面!当康熙用大文化观收买了汉族文人的心的同时,其实也是汉族文化接纳一个非汉族民族统治的开始。所以康熙是聪明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中国不是汉人的中国,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的中国的古代历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的汉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

    通过承德的避暑山庄,透视了一代清朝盛世的敏华见证了一代清君的叱咤风云与艰辛创业,所以余秋雨在书中说: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皇帝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那个更高明些呢?而确实康熙也用自己的一生修筑着一座

  • 6、 读《背影》随想400字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背影》随想400字

    今天,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顿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主要写了:朱自清祖母不幸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可见朱自清家里的经济状况.这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啊!为了给祖母办丧事,父亲到处去借钱.办完丧事后,朱自清要去北京读书,父亲把他送到火车站,还给他买了一袋朱红色的橘子,并嘱托儿子在路上要小心,看着儿子走了,才放心离去.读了《背影》,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就像文中说的:这时,我看见了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了下来.是啊!因为作者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所以他不禁鼻子一酸,留下了泪来.连我看到这里都哭了!对啊!父亲是爱我们的,是疼我们的.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总经理,他的公司有在四川那边,所以他的工作很忙.他每个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在四川,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回来看我,星期一一早便又去了四川.爸爸是爱我的,每次我考的好爸爸就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只要不高于600元).一天,我去给冉黎冰过她十一岁生日.要走解放碑那边去.虽然路途不远,但是他还是很担心.我看着他那不放心的样子,笑着说:干吗呀我已经十岁了,去解放碑算什么小菜一碟.我还能一个人去龙湖呢!别吹牛了,这样吧!爸爸开车送你,行吗爸爸回答.干吗呀我说,锻炼锻炼我嘛!也给你省些油.爸爸仍然坚持他的意见:可是就在我和爸爸商量的时候,突然,隔壁的曾小芸打来电话,说她也要去给冉黎冰过生日,要和我一起去.这下放心了吧!我和曾小芸一起去.我对爸爸说.爸爸对我说:好嘛!但是你要特别注意:你们两个不要分开,连上厕所也要一起去突然,我的心里感到非常难受,鼻子一酸,泪马上就要留下来了.我被爸爸感动了!可是我使劲憋着,不让泪水留下来.在这一件事里,我真正体会到了父爱.

  • 7、 爱到深处无怨尤-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泪,在不经意间悄然划过脸庞。这泪,也许是因为拜读了朱自清先生催人泪下的散文而流,也许是因为懂得了含意深远的道理而流,也许是因为看见了父亲苍茫无力的背影而流,也许是因为忆及了感人至深的往事而流。就在泪掉落的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

    正如朱自清先生所写,父爱的确是一种不能只用只言片语便能囊括的深沉而又伟大的感情,《背影》设色淡冷,笼罩着感伤、寂寞的气氛,全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佝偻苍老的背影,恰如其分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也许朱自清在看过父亲寄来的书信后,泪如泉涌,浮想联翩,情寓于中,发之于外,便写出了这篇不朽之作。作品催我落泪的地方有二:一是关于父亲买橘子时背影的描述;二是父亲信中的话语。因为描述的是父子之情,往日父亲待我的好,便如电影镜头一般纷呈脑际。往事如烟,但亲人之间无私的挚爱,是令我怎么也忘却不了的。

    在读完《背影》的片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情系所在——父亲的背影。几个月前的一天,父亲刚刚当上单位的领导,也许是因为连续的过度操劳,也许是因为睡眠不足,那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为我做好夜宵后又钻进了书房,过了一会儿我想让他为我送杯水,一抬头忽然发现他已趴在写字台上睡着了,那一刹那间,我的泪便涌了出来。他的背影,像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山峰,雄浑而又厚实,我好想为父亲披上一件外衣,好想让父亲到卧室去睡,却又怕惊醒了他。我就那么静静地站着,凝视着父亲沉睡的背影——那里,曾经是我仰望高处的台阶;那里,曾经是我幼时嬉闹的乐园;那里,曾经是我病中的安慰……

    父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伟大的,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你身后站着的父亲。在你无助无奈之际,他那慈爱的目光便如佛光一样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充满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父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他的关爱和呵护会帮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舟。

    你从未见过父亲就要流出的泪滴,相反他转过头去把泪水藏起;你从未见过沉重的负担把父亲的双肩压弯,相反他的双肩任你靠着哭泣。

    因为爱他,我时常感到漫溢的幸福,也时常感到难言的酸楚;因为爱他,我既品味着生活给予我的宽容,也咀嚼着它给予我的惶恐;因为爱他,我怕他对我失望,怕这喜欢捉弄和折磨人的生活又不怀好意地抛给他额外的艰辛,加速消耗他的青春与生命,我只有拼命地努力、再努力……

  • 8、 笔墨生香,纸上开花——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写一个妙句,绘一片美景,传一段佳话。他的笔下能开出怡人的繁花,他的散文有瑰丽的色彩,他的构思也别举般匠心。他的笔墨可生香,他的纸上能开花。朱自清,你不愧是文学巨匠。

    你的荷塘,别具一格。

    曲曲折折的河面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每欣赏到此,月下芙蓉的样子便涌入我的脑海,又想到她婀娜多姿的形态:菡萏害羞躲在荷叶后,荷花怒放尽展身姿,温柔的月光轻抚每一朵莲,朦胧月色笼罩水面。我迷失在在如诗如画的字里行间,仿佛闻到了莲的香,听到了河水的潺潺,使我联想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场面。荷塘啊,你是那么美,又那么惹人醉。

    你的春景,栩栩如生。

    你的笔下,春是个不失生气的淘气孩子,春又是为美丽大方的佳人。你笔下的物是充满生命的:草可以探头,树可以炫耀,周围的景物还可以睁开双眼。你的《春》美丽又可爱,绿绿的、偷偷地、悄悄地、软软的这么多的景物竟一一呈现在你的笔下!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作文,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雨来临,我也迫不及待跑到檐下,欣赏那花针般细,牛毛般密的雨,也想冲进雨中和雨共舞,看那薄烟漫上人家的屋檐,更像留在老屋听得那春雨声。春雨啊,你是那么妙,有那么惹人愁。

    你的背影,令人深思。

    我不喜欢父母的背影,因为它会让我不舍与担忧,会让我想起你笔下父亲的背影,即使笨重又不失小心,即使匆忙又不忘问候,因此,我特别难过父母的背影,他给我的,只是不舍的记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站台买橘见真情,我读到这儿,总忍不住叹息。我的父亲也是如此朴素,也总是关心他的孩子。我越长大,和他的沟通越少,但他的关心却如酒愈久愈浓烈。我要搬东西,他即使腰不好也会咬牙帮我搬走,我学习上有需求,他省吃俭用只为满足我的需要。有事从窗户看到父亲在楼下拖着行李箱去工作时,我都会触目伤怀,背影留下的,只是自责与不舍。背影啊,你是那么冷,又那么令人哀。

    我佩服你的文笔,一字一句都那么生动细腻;我叹服你的构思,一段一篇都如此清晰严谨。我读你的散文,听你的心声,问你那笔墨的芬芳,看你那笔上的繁花。

  • 9、 读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有感

    读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有感

    《论雅俗共赏》最早是由观察杂志社于1948年出版,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本书。书中国共产党收录文章十四篇,有三分之一谈诗歌,谈朗诵诗。

    《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朱先生有其独特的用意。用现代"论雅俗共赏"的立场解读传统,充分体现了俗人或常人的立场,更体现了人民的立场。同时,书中各篇论文都体现了人民立场,也向着人民说话。

    雅俗共赏,语出自明代孙仁孺 《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具体讲的优美、通俗,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是雅文化和俗文化的最高境界。

    学者刘双平说,人类文化是多元共存、丰富多彩的。从总体上看,可以分成两大类:"俗文化"和"雅文化".所有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文章、艺术都属于"俗文化",如新闻通讯稿、报告文学、民间艺术团体的各种表演等。雅文化又可分两类:"曲高和寡"之雅和"雅俗共赏"之雅。雅文化要保持其生机与活力,就应从小众走向大众,为大众服务,让群众喜闻乐见,做到"雅俗共赏".雅文化如果只为"小圈子"服务,脱离群众、脱离生活,注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书中的《百读不厌》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指出,人要多读经典,也要多读诗、文章、小说等。诗文的"百读不厌"主要是靠声调,因为人们的吟诵,可以让诗文给人以别致的感受。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是靠故事或情节。在现代文艺里,让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也很多。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茅盾先生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余华先生的《活着》。这些作品让人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虽然"百读不厌"以趣味为主,但还是要积极向上的纯正的趣味才能长久流传的。

    书中的十四篇论文,让我受益匪浅。如《歌谣里的重叠》让我知道 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并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歌谣有又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见出重叠的重要来。重叠为了强调,也为了记忆。

    顾颉刚先生说过:对山歌因问作答,非复沓不可。……儿歌注重于说话的练习,事物的记忆与滑稽的趣味,所以也有复沓的需要。(《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上)

    "复沓"就是重叠。这对于现代人写诗

  • 10、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两篇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两篇

    父爱无言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爷爷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受到父爱如山般深沉,用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够。

    《背影》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那是朱自清二十岁那年的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办完丧事,送儿子北去。送站中,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还有那种隐忍的爱,让儿子几次落泪。

    每当我读到“父亲是个胖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句子时,都极为感慨,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父亲的爱。也许这些小细节极其平常,但从中表现出的情感却极其珍贵,每每想起,父亲的背影就出现在儿子晶莹的泪光中,不能忘怀。

    我的父亲亦是这样,他从不会对我多说什么,但我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父亲的身影。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带我去逛庙会,那里人山人海,即使我使劲踮着脚看,也还是什么也看不到,父亲便让我坐在他的肩上。父亲个子高,但在人海里也只能看到人头,坐在他肩上的我,却可以轻松地看到庙会中的各种有趣表演。那时候,我只知道吵着要父亲“架高高”,现在我才慢慢懂得了无言的父爱。父亲不善言辞,但却把我爱在心尖。

    直到现在,父亲每天晚上睡觉前,总会来到我的小屋,为我调亮小夜灯,帮我掖好被角,亲亲我的额头……夜里,他总会醒来一次,过来看看我的被子有没有踢开,睡得是否踏实……

    光,无声,照亮了大地……

    爱,无言,温暖了心田……

    五5 项佳琳

    人间至爱,舔犊情深

    ——读《背影》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章不长,一读之下却令人感动不已。

    文章是先生回忆他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件往事。那时他家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父亲为生计四处奔波,很是忙碌。但在那样不如意的情况下,依旧不放心要远赴北京读书的子。为他跑前跑后,亲自送行,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不舍。最令人动容的是父亲蹒跚地跳下月台,穿过铁道,为儿子费力买桔子做零食的一段,更是把一位爱子心切的慈父形象刻画得令人动容。

    文章是先生两年后在家中思念父亲时写下的。字里行间处处都透着他对父亲晚景凄凉的心痛和相隔两地的浓浓思念。演绎了一段令人读之见泪的父子深情。

    读到先生在泪光中思念父亲的背影,我就不禁会想到爷爷的身影。在上学以前我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后来奶奶要到姑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4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朱自清背影有感,读朱自清背影有感大全,读朱自清背影有感2024,更多读朱自清背影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