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 > 地图 >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相关栏目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热门栏目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推荐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

(共 7523 篇)

  • 1、 偶读《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感2000字

    偶读《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感2000字

    slay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立足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现实影响。

    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1.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判断一个种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动形式。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就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存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其内在的尺度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而现实的人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生理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和心理需要(属于更高层次需要)两大类。一般来说,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更高需要的基础。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牢牢以生活化为重心,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就必须要有具体的生活准则来指导”。就个体而言,自身的生存需要,决定了对生活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加强生活实践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服务。

    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是先天就会的,而是通过教育实现的。生活化的实现,更离不开教育的作用。真正的教育应是一种既教人以生存手段和技能,使人更好的把握现实世界,又教人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使人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适应现实世界,从而生存的更好。

    2.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起的积极作用。

    人是有追求的动物。即一个人活在现实生活中,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去追求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过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以此作为参照和标准,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首先,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 2、 读《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有感

    读《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有感

    胡梦瑶

    这个暑假,阅读了北京师大檀传宝教授的教育著作《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受益匪浅,现择其一、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本书是檀传宝教授记录自己以往的讲座,包括:德育的概念与理念,德育实践建言,大时代的德育,公民教育的鼓与呼共四辑。重点讲授了德育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层面德育实效的提高提出了系列建议。

    檀教授由小的德育讲到大的德育,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进行了分析。德育就是人的道德思想品格。它与人的心理健康、政治教育、经济生活、法制教育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这些方面对道德品质有影响,而德育又能促成各方面更好发展。德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檀教授还指出,现在的德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强制灌输。谁对谁错,必要立场坚定。即使思想不通,生吞活剥也要生硬接受。但是,道德教育者如果肯多花费些心思,将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审美化的改造,道德教育或许也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人的歌谣。这时,德育再进入学生的视野,学生还会有如被填鸭式的不适感受吗?总之,轰轰烈烈的,大张旗鼓的德育“灌输”必须回归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

    世界上如果有一个最高美的话,那应该是教育之美!美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学校艺术学科教学所承载的责任,更多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审美化改造。将显性的艺术审美教育和学科渗透式审美教育以及隐性的环境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合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当然,作为学校教师,思考更多的则是如何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让德育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些审美手段,就可以使我们的德育变得有趣、生动而美妙,相信用审美武装的德育过程,其境界一定是美好或是美丽

    教育教学活动的审美化,并不是很远的事情,而应该是在当下,如果我们愿意,马上就可以!正像檀传宝教授所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我欲美,美斯至矣”的勇气和实践。

  • 3、 读叙事教育学有感
    读叙事教育学有感 听过刘老师的讲座,非常敬佩。光光的脑袋,严肃的表情,诙谐的语言,总是能让人在快乐中感受到他的智慧。暑假一到,跟孩子的距离密切了,自己变成孩子眼中的“保姆”,她则自我形容,是保姆养的猫。我既不想成为保姆,也不想她成为猫,就赶紧拜读了刘老师的《叙事教育学》。希望能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秘方。读完之后,无论是从教师职业还是从教育孩子都有收获。 《叙事教育学》源自于刘老师上的一门课。是以课程为契机,教案为形态,以学术方法为精神,撰写而成的一本书。内容上分析了大量的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他以叙事教育为主线,将这些内容串起来。就像一个大师在一堆散乱的珍珠里,串出了夺目的项链。让人想起来,如果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它就会给你奇迹。叙事教育学,是相对于理论教育学,不讲道理,只讲故事的教育学。出色的叙事教育学恰恰只是保持故事的文学性、艺术性而有意或无意地担当起教育的任务。由此可知,“叙事教育”实际上就如同德育中的“隐性教育”。在德育的教学中,可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在介绍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时,卢梭开出一个返回“自然教育”的处方,重点是通过“消极教育”来实现”身体教育““情感教育‘”和"意志教育"。“身体教育”实现强健的体魄,情感教育实现“自爱”和“怜悯”,意志教育保护儿童的善良天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消极教育是指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完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现代教育的现状与这些观点在许多地方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 4、 《教育学》读书笔记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 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用,将道德性格的养成生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儿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体现在他这本《

  • 5、 教育学读后感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

  • 6、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科学的各门学科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早在40年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大力倡导手脑结合,并在其教育实践中加以贯彻,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以为,手脑结合是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而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2):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
  • 7、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导语: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训的基本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xx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 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

  • 8、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范文

    读教育学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2024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

  • 9、 教育学著作读后感

    【篇一:教育学著作读后感】

    谈到《教育学》,我似乎一点都不陌生,上师专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参加工作后又培训过一次,升本科时还培训了一次。次数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认为并没有能真正把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在实践当中,参加工作十年了,面对一个个教育难题,自己还是无所适从。为了让自己对教育这门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教育学》,细细地品读,希望它能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翻开这本显得有点陈旧的书,又看到那个问题,教育学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原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社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教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共同存在、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看到这里,我心头涌起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因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感觉是无尚的光荣。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真的应该投入整个身心去认真地工作,不仅仅是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曾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为在新课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讲课而彷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现在觉得真不应该,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着往下读,这本书又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学生素质及培养、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自己对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又得到了一次回顾,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对教育这门科学的新认识: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一丝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开启过一处美不胜收的精神世界之门,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其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执着地思考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肯定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话语告诉我们,原来良好的教育讲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缚,不是钳制,它需要释怀,需要解放。这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

  • 10、 教育学专著读后感

    教育学专著读后感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5-07

  • 2019-11-11

  • 2023-02-14

  • 2023-05-15

  • 2023-02-21

  • 2019-10-09

  • 2022-04-11

  • 2023-02-13

  • 2019-10-29

  • 2023-05-29

  • 2019-10-24

  • 2023-02-09

  • 2023-02-09

  • 2019-10-29

  • 2023-03-22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3-02-10

  • 2023-03-15

  • 2023-02-11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2-24

  • 2023-02-09

  • 2023-03-13

  • 2023-03-13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3-02-04

  • 2023-02-23

  • 2019-09-25

  • 2021-12-09

  • 2019-09-23

  • 2021-11-06

  • 2023-02-07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
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大全,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2024,更多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