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3432 篇)
- 1、 《冬春的日子》观后感1000字 《冬春的日子》观后感 文/牧羊人 刘小东何许人也?也许单听这个名字很多人会很蒙圈,如果从百度里去索搜,叫刘小东的人名数不胜数。事实上我想说的刘小东是一名画家,至于他的画好不好,我想艺术界的人士自然知晓,我不太懂艺术,所以我想说的刘小东又不是讲他的画作。我想说的是这个人本身,一个画画的怎么就跟电影这么紧密,居然能让王小帅、贾樟柯这样的大导演以他为主角,为其拍电影? 1993年,那时候的改革开放刚开始,与其说祖国大地上春风满地吹,不如说一代人脸上的思想迷茫遍地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但他们知道美国的社会生活要比当下的中国更舒服,许多有条件的青年选择了出国。而更多的人留在了这里,刘小东便是其中之一。一位东北大地上,凭借自身苦读考上大学出走的青年,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当青年教师,与自己的恋人蜗居筒子楼,一尘不变的日子让彼此开始变的陌生不语。关于《冬春的日子》电影的内容我只想描述这样的一个开头。而我想说1993年关于影片之外的一些东西。那时候中国的电影都属于体制内,意味着拍电影一般都是政府出资主导。王小帅、娄桦这些高校毕业的青年导演很长时间正如《冬春》里娄桦说的没什么活儿干。《冬春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王小帅自己兄弟们凑钱折腾出来的一部作品,也是王小帅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胶带不仅粗糙劣质,全程采取黑白拍摄手法,演员找来自己的同学刘小东,娄桦等人,剧本就拍刘小东夫妇的生活。但这不足以阻挡他的才华挥洒。该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5年获意大利托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9年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么一说也许大概能知道,如果没有这部作品的诞生,或许就没有后来《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天长地久》什么事儿了。可以说作为画家的刘小东,在这部电影里也就没有了画家的个体身份。如果不是同学,兴许也就没有了刘小东什么事儿。《冬春》某种程度下在说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压抑感,但不得不说又具备了一个时代的共性。 时间来到1997年,一个叫贾樟柯的青年导演依然走在老前辈王小帅的老路上,凭借自身努力折腾出一部粗糙的电影《小武》,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引起国际影坛轰动。2005年,也就是离刘小东的处女作过去22年,贾樟柯再次找到刘小东,要为其拍摄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东》。我想
- 2、 春与冬的对话作文
读后感大全为您精选的“春与冬的对话作文”是众多文章中最为出色的。作文可以启迪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它的作用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优秀的作文能够获得高分,并成为其他写作者学习的模板。本文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春与冬的对话作文【篇1】在幼儿园干的时间足够长,认识的家长也足够多,虽然不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名字,但却百分之九十脸熟。剩下百分之十不脸熟的,定是“换班”接送孩子的。何所谓“换班”?指的是那些平日里接送孩子的家长因为突然间有了急事,赶不过来,便派家中其他家长拿着学生卡来园接送孩子,此意为“换班”。
其中有一位老哥挺有意思的,他是孩子的父亲,每天都会来接送孩子,几乎不曾间断。我说他特别有意思,是因为他特别健谈,能聊且会聊,才是话痨界的精英,不然我也不会格外关注他,因为我就是话痨界的精英。
下午四点五十左右,这老哥见我在这样的天气下,顶着炎炎烈日站岗,便凑到我身边,笑呵呵地跟我打招呼,“好啊,这天儿,你们也站岗啊?”
“工作需要,没办法,得干活儿啊。”我苦笑说。
“你这不是有伞吗?干嘛不打开呀?”他见我身后有一把合上的鲜红色的大伞,问。
“不爱用。”
“怎么地呢?”
“挡风呗,虽然打开伞,遮光了,可风也给挡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哈哈,也是。”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香烟,示意我,“来,弄一根。”
“可拉倒吧,我的哥,站岗期间你让我抽烟,你说,你是不是害我呀。”
“怕啥呀,这又没有领导。”
“现在是没有领导,我就怕刚抽没两口,领导一出来,正好把我逮个正着,可不冒那个险,太贵。”
“这么说,你挺怕你们领导啊。”
“我从来不怕领导,在我眼里也没什么领导,钱就是我的领导,咱不都看在钱的面子上嘛。没钱,哪儿那么多领导。”
“嗯,这话不错。”他见我执意不抽,也只好自己抽了。
这时,已经有不少家长刷卡入园,等待接孩子的时间到来。其中有一两个可能第一次来接孩子的家长,还特意来到我面前询问,能否提前接孩子。
我笑了笑,说:“四点半之前可以,现在不行了,幼儿园有规定。”
那位家长脸上露出的焦急神态,令我有些难受,但我却不能因为他违反幼儿园的规定。那位家长则自言自语,反复嘟囔,气急败坏,说什么“哎哟,这下可坏啦,上补习班的时间晚了呀”,指的定是给孩子报的补习班。
闻听此言,我的心已不再难受,反而回归了平静。心下对那位家长好不讥诮,“既然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上
- 3、 观看《暖春》有感
没有任何诠释能完整地表达出爱。爱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从降生到离世都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感触爱不是流星,付出瞬间的光热便消失不见。
爱是天幕中并不耀眼的恒星,没有流星的激情,却成全了永恒。爱不是繁花,璀璨了春天,却忘了四季中还有夏秋冬,爱是常青树,没有新鲜花的热情,却续写了明天。
爱不是归燕,春夏温暖的家,到了秋冬便只能人走茶凉。爱是恋家的麻雀,没有燕子的美貌和才能,却坚守了那个简陋的家,一辈子。
爱是什么?
苍穹中传来铿锵的回声:爱,是内心深处,贮存了千年的眼泪!
《暖春》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主要讲一个小姑娘,父母双亡,后来被别人领养。她的后妈后爸经常虐待她,她就逃了出来,逃到另一个村子,被一个好心的老爷爷救回家,老爷爷含辛茹苦地把她培养成了大学生的感人故事。
电影看过好多遍了,可那感人的一幕幕还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爷爷为了小花上学,下海雨天去砍柳条卖钱,结果因雨打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醒过来。小花伤心极了,我也已经泣不成声了。还有一次,小花利用放学的时间去捉蚂蚱,蚂蚱可以治婶娘不生小孩的病,她把一座山周围的蚂蚱都捉光了,她的纯朴感动了婶娘,俩个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是爷爷一家给了她温暖。上学后,小花总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大学,为家里争了光,为村子添了彩。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这世界上,尤其是农村,像小花这样的孩子还大有人在,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影片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暗下决心,将来做一个热心的人,学好过硬的本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暖春,就是温暖的春天,那不正是电影《暖春》里那位慈祥的老爷爷吗?
一个衣着褴褛的小女孩在空旷的原野上奔跑着,她手里的风车不停转动着,好象在述说着一个个凄惨的故事。忽然,小女孩摔倒昏过去了。好心的农民把她抬到村子里,问村长怎么办,村长想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办。这时,一个衣着朴素而干净的老人站了出来,说要收养这个孩子。
老人就这样,他不顾家庭的贫苦和儿媳的反对,坚持要收养小女孩。女孩的名字叫小花,她的父母去世了,继父继母虐待她,后来,直到她奶奶也去世时,她才逃了出来。小花会做许多事,洗衣、洗碗、做饭。但是,婶婶不顾这些,好几次把她送走,小花不敢回到原来的家,又跑了回来。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令人感动的镜头却很多。忘不了,小花为婶婶生孩子而去抓蚂蚱;忘不了,爷爷和小花在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忘不了,村
- 4、 教师读书笔记《冬去春又来》
最近,我阅读了铁皮鼓老师的《《冬去春又来》成长日记,细细品味,获益良多。
随着铁皮鼓老师的日记我仿佛又走进了校园,走进了一位班主任平凡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这本书记录了铁皮鼓老师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一所私立学校)一学期工作的经历,从某中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班级一学期的历史,也是他个人一学期的工作记录。
铁皮鼓老师与他们班上的许多学生不断地谈话,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他第一次开始有了一种研究的眼光。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我看来,铁皮鼓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正是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铁皮鼓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他在努力探索的是一种尊重与引领的师生关系,即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引领的责任。我相信他对学生的精神感染一定会在学生未来的人生历程中显示出积极的影响。
读着铁皮鼓老师的这本日记,我自然而然想到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虽然他工作在中学而我在小学,在许多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他是值得我学习的。也许你不一定能够从书中找到什么拿来就可以用的技巧,但你一定能够因这位班主任的探索而受到启发,甚至心灵的震动。
铁皮鼓老师在书中写了一封《给读书会的同学》的信给我提了个醒:好久没好好读书了。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的确读书需要坚持,而且是长期不断的坚持。选择读书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选择读是其实就是利用每天半小时的时间来为我们的心灵争得空间,使它不会过早地干涸。
从铁皮鼓老师的成长故事中,还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皮鼓老师说他和其他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样的,对于教师的执着是一样的,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的,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他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他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还写成了书。
教师成长为什么需要写作?有一名加拿大学者在其书中是这样论述的: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将思维成果跃然纸上。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如果我们常常抽出一些时间来写下教育的点滴,我想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我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三年多的年轻教师,也许
- 5、 观看《暖春》感想 (400字)
我们班利用两堂思品课观看了《暖春》,《暖春》的主人公是小花,她是一个农村的孤儿,在村子里有一位好心的爷爷把她收留下来,她带着一个风车,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玩,因为这是她死去的奶奶给她制作的。她爷爷每天砍柳枝挣钱给她挣学费,她到了上学年龄,她对老师说:老师,您能用铅笔给我判作业吗?老师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用红笔判,而你为什么让我铅笔判?小花声音有点咽地说:我只想让爷爷少砍点柳枝给我买作业本。老师收下那枝短短的铅笔头答应了她的要求。小花长大后考上了大学,在回家乡的时候,在家乡看到小孩们放风筝,她心里想:我要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是这个村子把我养大。
我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心里不由自主想:我们多么幸福,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等许多人的爱,而她却是在村子里长大,享受不了这多人的爱,我要珍惜现在幸福的时光,好好学习,不辜负家人对我的期望。
妈妈的话:我没有看过《暖春》,看了睿睿的日记,她能从中受到教育,我很高兴,知道珍惜,有机会我也要看看《暖春》。
- 6、 小森林 冬春篇观后感影评
《小森林 冬春篇》是一部来自日本的电影,影片首播于2015年的2月份,主要由桥本爱、三浦贵大和松冈茉优等主演,画面精致唯美,网友们的评价是怎样的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分两天看完了夏秋篇和冬春篇,感情也跟着起起伏伏。
刚开始看的时候,在想,大热的李子柒,向往的生活,是不是就跟这部剧一样 - 迎合人们内心对与世无争的向往,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可是看看现实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从漂亮的画面,完美的剪辑中得到慰藉。
不用告诉我这不现实,不用告诉我农村的生活没有想象的美好,不用告诉我夏日炎炎蚊虫叮咬电力不足民风强悍,不用告诉我走在路上会有野狗突然咬你一口,不用告诉我漫漫长日中干农活或者打着盹并没有那么美好。
谁不知道呢?我只是想躲一下。
所以,看到女主在冬春篇说,我不想因为在城市呆不下去而回到小森,我觉得这是对小森的不尊重。我才觉得,这部电影真好看。
真的有人那么那么向往农耕生活吗?不是的,我们只是想躲一下。
我们知道乡村除了美景和干净空气,也会有看天吃饭的无奈,也会有入不敷出的尴尬,追求自给自足也会是一件疲于奔命的事情,黑暗和烦恼,不会因为环境而改变,一切都照旧守恒。
但陶渊明也会向往桃花源,乌托邦的存在也是人们疲惫不堪的思想稍微休息一下的地方。躲一躲,也许能喘一口气。抹把脸再继续对现实的无聊打斗。
可是陈奕迅还是会教训我们说:别说你还好 没什么不好 你就怨日子枯燥 没什么烦恼 恐怕就想到 什么生存意义想到没完没了 你给我听好 想哭就要笑 其实你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 新的刚来到 那旧的就忘掉 渺小的控诉只是证明生活 并不无聊。
教训的真是彻头彻尾啊。
都市人用ipad,智能手机,大屏电视看完李子柒,看完向往的生活,看完小森林。满腹向往的打了高分,说,有一天好想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啊。
都市人看看阳台种的花草,怎么长得这么慢呀哎呀。然后都市人收拾起明早上班的包,盘算好明天上班要穿的衣服,确认好闹钟,发个朋友圈说:天呐明天又要上班了好焦虑。再刷刷知乎微博豆瓣,没什么新鲜事了,睡觉吧。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对了,下周末要是有空,去个菜市场然后好好做个饭,好好享受一下慢生活吧。
听说,五十岚大介在创作《小森食光》(《小森林》上下两部的漫画原著)时,起初并不是使用这个名字,而是《被抛弃的市子》。相比之下,这个名字相比《小森食光》更合我意,少去了一些市场化的元素,与主题也
- 7、 《小森林 冬春篇》观后感800字 《小森林 冬春篇》观后感 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写到: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 市子在小森林的生活正是如此写照。躬耕山水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箪食,一瓢饮,自在舒心。汗涔涔的夏日,喝着自酿的冰镇酸米酒;丰收的秋日吃着香味浓郁的核桃饭团;白雪皑皑的冬日,圣诞蛋糕再好不过;万物生长的春日少不了鲑鱼意面。 如果是你,会愿意和市子一样,离开大城市的wifi和空调,回到淳朴的乡村吗?答案不言而喻。我们都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忘了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市子回到小森后除了工作外,几乎包揽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她的耕种范围广泛,除了水稻之外,还有胡萝卜、洋葱、西红柿等各种蔬菜;冬天结束了就要储备来年冬天的食物,如此周而复始,毫不懈怠。而小森也不是世外桃源。世俗的烦恼并不能因为偏僻之地而免除。土生土长的小森人吉子是市子的好朋友,她想把发芽的毒土豆放在上司的水中,我的上司就懂得琢磨自己身边那点人际关系。明明就是开个会,没完没了的拍老板马屁,会上还有别的公司的人。装得好像很有本事的样子,大包大揽地接活,把自己逼到死角。然后,居然把账算到旁边人身上,一副理所当然的嘴脸。气死我啦。失败了就怨别人,成功了都算自己的。他就是个毫无责任感的肤浅小人。看吧,每一个成年人都要面对职场烦恼,生活中不如意十有八九。根本无可逃避。 市子又是为什么回到小森呢?厌倦或者是逃避,除了小森,似乎无处可。冬日,吃烤红薯时,市子同吉子聊到都市生活:收到账单时才发现生活中处处要花钱。慢慢意识到不能餐餐泡面,开始在泡面盒子中种植胡萝卜,等待生根发芽。在超市打工时遇到心仪的男生,为他做了妈妈独家的煎蛋。却听见男生拿着其他女生送的围巾跟同伴抱怨,与其花时间织围巾,不如打工买些实用的礼物。市子听过后心里应该是悲凉的吧。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织的围巾和一蔬一菜做出的食物怎么能和标准化生产的物品相提并论。再深刻的原因并未多着画面。但是,不难想象小村姑娘在都市里遇到的种种困难。所以,她回来了,孤独但并不寂寞的认真生活着。然而,如同她一直不愿意建大棚种西红柿一样,她也没有久居的打算,也无非是努力的活在当下罢了。又一年春天到来,她渐渐读懂妈妈的长
- 8、 观看大冬会开幕式后有感——大冬会读后感作文
观看大冬会开幕式后有感大冬会读后感作文
大冬会-----展示了黑龙江人民的风采!
大冬会开幕式给我极深的印象,这里反映出了黑龙江人民的风采。
1、点火显示的24意味着是大冬会开了24届了,设计的非常有特点。
2、文艺演出的小提琴合奏展示着哈尔滨的音乐之都特色。
3、琴音乐波尔卡,反映着哈尔滨市啤酒之城的特色。
4、小女孩表演的东北大秧歌更是黑龙江人民的喜欢之特色。
5、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专业表演更是黑龙江冰上运动的特色表演。
6、吉祥物冬冬给人的印象真是和谐、亲爱、动人,既有孩子们的天真,又与大冬会极为合拍,新颖别致,文化层次极高。
总之,开幕式展示的所有都是黑龙江人民的形象、地方风俗、文化,这是对黑龙江的一个极好的宣传机遇,也说明了黑龙江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使大冬会增光添彩!!!
这是我的对大冬会总的感受!
- 9、 电影《小森林冬春篇》观后感影评欣赏
《小森林冬春篇》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剧情电影,相信不少朋友都或多或少的看过,影片主要由桥本爱和三浦贵大等出演,讲述了主人公市子回到自己的老家以后利用自然的各种食材制作料理的故事。很多网友对这部电影都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小森林冬春篇》,是我找来下饭的片子。
以前,我喜欢拿搞笑的综艺或者电影下饭,但现在越来越get不到某些综艺的笑点了,只能跟着配音特效尴尬地笑笑,象征性地扯动一下嘴皮。后来我就想说找一些讲美食的片子下饭,因为这种片子的情节没有太强的连续性,可以随时暂停,避免在饭后依旧想看下去而耽误了其他事情。
《小森林》系列虽然听说过很久了,但还从来没看过,那天就找来看了看。
拍得都是很简单的食物,看得我只想扔掉手中的外卖盒。但更打动我的,是每份简单食物背后蕴藏的辛苦和心意。以及一段妈妈写给女儿的信。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但是每次,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陀螺,从某一个角度看,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其实,多少会偏上一点或下一点,如果是那样也还好,也许,人本身就是陀螺,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陀螺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在吃的时候听到这段话,很容易就又想起了自己正在执行的减肥计划。说实话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坚持跳操17天了,有两次甚至是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克服了心里两个吵架的小舌头从火炉旁抽身出来运动。
但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不再过于在意体重的增减,而是更在意坚持运动这件事情本身。
我曾经减肥失败过很多次,这次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就目前来说确实是我坚持得最久的一次。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坚持跳操30天,并每隔10天拍一次全身照片,看看身体的变化过程。
以前我也用过节食减肥和一些减肥产品,但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反弹。而最有效也是最费力的办法我一直都知道,其实就是运动,而我却一直很难坚持去做。
我总是喜欢走捷径,也因此吃过不少亏,也总是很想在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快速地得到想要的结果。可生活不是计算机,不是你输入了相应的程序代码或者清一清内存就能加
- 10、 [热门]冬牧场读书心得
感言是指我们发表感慨或者心里面的一些想法的文章,当经历了一些触动人心灵的事情之后。都会去发表一些关于自己最真实的感言,感言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冬牧场读书心得的内容均为栏目小编收集和整理的,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冬牧场读书心得 篇1《冬牧场》是李娟第一部长篇纪实散文,2010年她跟随熟识的牧民居麻一家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度过了近四个月的荒野生活。在书的后记里她提到本书的起因是因为参与了《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计划,也提到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应天时、自律谨慎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亡。或许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而又广阔的牧场也将会被抛弃。
阿勒泰应该记得李娟,冬窝子也记得她。她把风雪捏在手里攥成了故事,但在观察这一切时又坦诚得想个孩子。她的字句像是风吹过的沙地,有种干净粗糙而又真实的质地。她写新疆牧民就是诚实地与牧民一同生活、放羊、受冻,就是被戈壁滩上的风吹黑皮肤,诚实得让人感动。
阿勒泰之于李娟就像史铁生之于地坛。不同的是李娟在《冬牧场》里找到了一种生活和文学更加融为一体的方式,因为长时间身处阿勒泰的冬季牧场,在严苛的生活环境中她主观上已经把文学和生活的边界模糊化,书中所述就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所见就是荒野上风雪的声音、牛羊归圈的声音、煮奶茶的声音,就是这各种声音杂糅后的回响。这种回响带着生命沉重的呼吸、不应被任何华丽过分修饰的辞藻遮盖。
书中对牧民艰苦生活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牧民早上赶着羊群出发,在沙漠里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才赶回来。最冷的时候离家还有百十米时像是走不动了一样,下了马就地躺倒,再慢慢坐起来,抬起腿碰一碰麻木的双脚。羊粪块垒成的地窝子也是后来才有的,以前的哈萨克牧民的冬天就住毡房,那里四面八方都是冬天。贫困的小孩没有衣裤,裹一张羊皮过冬。上了年纪的牧民因为关节炎不能安眠,夜里不时起来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烟,即使在睡梦中也会因为病痛无意识地呻吟。路过的牧民曾对李娟说:“你觉得我们哈萨克受的罪还不够吗?”虽然如此艰辛,人民依然坚忍又快乐地生活,或者说唯有这样坚忍又快乐地生活才能抵御这样的艰辛,才能度过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寒冬。现代生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古老的游牧民族,戈壁的地窝子里有了太阳能电视,年轻人抱着手机不放,孩子们想着继续学习以后去城里生活,到房子里干活。
自然是否能够补充人类取得的进
-
2019-09-20
-
2023-03-27
-
2023-01-12
-
2022-12-20
-
2022-12-1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3-02-1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3-24
-
2019-09-19
-
2019-11-02
-
2023-04-12
-
2023-05-24
-
2023-05-08
-
2019-09-28
-
2023-04-10
-
2022-01-01
-
2023-06-22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5-29
-
2023-06-03
-
2019-10-11
-
2022-07-15
-
2019-11-06
-
2021-08-31
-
2022-03-11
-
2021-08-20
-
2022-08-24
-
2019-11-11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