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大明王朝观后感 > 地图 > 大明王朝观后感,2024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相关栏目
大明王朝观后感热门栏目
大明王朝观后感推荐
大明王朝观后感

(共 5311 篇)

  • 1、 大明王朝观后感模板

    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为你编辑的大明王朝观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当我们在闲暇之余观看电影的时候,作品中的情节触动了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想法。这些想法和思想值得我们去为之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

    大明王朝观后感 篇1

    谁断送了大明王朝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在中国历史上,崇祯皇帝的人生悲剧是最惨烈的悲剧,崇祯皇帝的悲剧性结局也最令人同情和惋惜。因为,他体现了悲剧美学的精髓和特点:一个人遭受到了他不应当遭受的厄运,承担了他不应当承担的罪孽。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先人们和朝廷官员们的种种荒唐、腐败、恶行等等全部的罪孽都必须由他来承担。尽管崇祯皇帝聪明、睿智,有胆识、有决断,有力挽狂澜的魄力,有突出重围的挣扎和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也就是说,他有着一切伟大帝王所具备的资质,但是,他却成了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他必须要承受他不应当承受的丢掉江山的罪责,他必须下地狱,这就是他的宿命!崇祯皇帝的人生悲剧落下了大幕!他自负过,他也自责过;他清醒过,他也糊涂过;他成功过,他也失败过。最后,他勇敢地、冷静地、充满了反思意识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德国哲学家尼采讲过,对于悲剧人物来说,“当不可能骄傲地活着时,就骄傲地死去。”奋斗了一生的崇祯皇帝,面对大顺农民军攻进北京,他既然不能骄傲地活着,他就选择了骄傲地死去。尼采还说过:“自由赴死和死于自由,当肯定自己已经不合时宜了时,就做一个神圣的否定者,这说明,他已理解了生与死。”崇祯自由地选择了死,也死于了自由。他用死,用长发蒙面,来表示他的自我否定,来表示他的自责和羞愧,来证明了他人格的高贵和尊严!这样的死仍然是生命的胜利、人格的胜利。他通过死,通过自我否定而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崇祯的人生,是抗争后的失败,是失败后的不屈服。这样的失败,不是真正的失败。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崇祯的生命承受了他远远不能够承受的灾难,这种超重的承受,既是他的灾难,又是他的胜利!所以,尼采才说:“失败了的事情,正因为它的失败更应当被人尊敬!”崇祯的人生诚然是一出悲剧,但是,他能够把他的人生当作悲剧来演!他演得轰轰烈烈、威武雄壮,演得灿烂辉煌!他演得一悲到底,直到悲剧的大……

    大明王朝观后感 篇2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

  • 2、 大明王朝观后感1000字通用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大明王朝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大明王朝观后感。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从观后感中可以看出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此时不如将观赏作品时的心得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大明王朝观后感 篇1

    用了将近二十六个小时看完《大明王朝1566》上、下两部书,书评拖了两三天,不知道该如何写,大概是书评写太少了。这部书看完后觉得还可以,脉络清晰,人物个性鲜明。豆瓣上本书有9.3分,同名电视剧有9.6分,很高了。嘉靖帝朱厚熜,即明世宗,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嘉靖帝统治中后期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好道教,信任方士,导致明朝国势日益衰微。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爆发“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嘉靖帝移居西苑修玄。本书 写的就是嘉靖帝移居西苑修玄后的事。

    嘉靖给我的感觉就是,他虽然不上朝,但是对朝廷上的事了如指掌,喜欢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严嵩,能二十年把持内阁也是相当不容易,可惜有个不太省心的儿子。他党羽密布,权倾朝野,在家产被抄没、儿子被砍头之后,无家可归,也是可怜。

    胡宗宪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抗倭战争胜利,他忧劳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可惜这么一个国之栋梁,最后还是因为严党的原因,死于狱中。

    杨金水是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干儿子。心机深重,有冷酷的一面,却又不乏人性之温情,他对芸娘的好,是真心实意的。吕芳最后带他离开的时候,告诉他终于不用再装傻了,也是莫名心酸。

    海瑞,应该算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了,他正直清廉,不畏皇权,确确实实是一心想为民做好事的清官。但有时,我又真的是难以理解,甚至有点讨厌他。特别是在对待他的母亲和妻子的态度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妈宝男”。对百姓,他尽心尽力;对海母,他言听计从;但对于妻子和孩子来说,他绝对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可怜了海妻!

    书中的太监,吕芳的精明、黄锦的老实、陈洪的圆滑狠辣,都写得很精彩,就不一一说了。除此之外,还有齐大柱、高翰文和芸娘、沈一石、张居正等等,也不一一写了。

    大明
  • 3、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在书中看到了现行玩弄权术之现状:

    1.你猜,你猜,你猜猜看。嘉靖皇帝心中已有决断,但是从不直言。“他已经悟到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允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让内阁说去,让司礼监说去。让他们揣摩着自己的圣意说去。”

    2.清流浊流之说。“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折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发人深省,清流浊流,实质就是权术,相互的制衡。某个时间段、某个事件需要浊流来来打压清流,到一定程度,又需要清流抬头来制衡浊流,用人不可全是清流,亦不可全是浊流,各有其长处。只不过,如果不是用人者,只是单纯的身为清流或者浊流不也是一种哀伤,不过又有谁可以跳出这个身份不入流?

    3.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发人深省,人生,有此“三思”而后行,就已经是不平凡的人生!

  • 4、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体会

    在书中看到了现行玩弄权术之现状:

    1.你猜,你猜,你猜猜看。嘉靖皇帝心中已有决断,但是从不直言。“他已经悟到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允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让内阁说去,让司礼监说去。让他们揣摩着自己的圣意说去。”

    2.清流浊流之说。“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折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发人深省,清流浊流,实质就是权术,相互的制衡。某个时间段、某个事件需要浊流来来打压清流,到一定程度,又需要清流抬头来制衡浊流,用人不可全是清流,亦不可全是浊流,各有其长处。只不过,如果不是用人者,只是单纯的身为清流或者浊流不也是一种哀伤,不过又有谁可以跳出这个身份不入流?

    3.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发人深省,人生,有此“三思”而后行,就已经是不平凡的人生!

  • 5、 《大明王朝纪事》读后感500字

    一直对明朝有着独特的感情,在我眼里,明朝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丝毫不逊色于盛世唐朝,或许它反而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惊叹一个出身于赤贫阶级的农民一手建立了颇具色彩的大明朝的同时,又不禁为明朝在其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手中消失无影而唏嘘。

    作为明朝的开朝皇帝,朱元璋的这一生为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可以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朱元璋父族一系虽世代务农,但他的母亲和外公却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他很多以后作为一个君王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在往后的政治生涯中,人们往往能看到他在处理重大事务上的果断与敏锐的判断。这个伟大的政治家,在创立基业的过程中,也提高自己的文学造诣。“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与黄巢异曲同工的《咏菊花》充分显示了这个只读过两年私塾的放牛娃与生俱来的一种个性与霸气。

    读完这本书,心情是异常沉重,人类社会是不断往前进步的,并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以后发生的事也许是朱元璋最不愿看到的——明朝灭亡了!当朱由检在皇宫中左手掩面,右手挥剑,一边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边喊出那最著名的话“你们为什么要生在我帝王家”时,内心的那种伤痛定是无以复加的。祖上的罪孽最后都由这个可怜的帝王承受了,最后心灰意冷地吊死在景山寿皇亭旁的一棵槐树上,悲惨收场。

    综观明代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史,无论是名君还是贤臣,能将清醒的头脑、公正的心保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古时如此,现在仍继续,我时常想是不是权高位重后,人就容易迷失自己呢?回过头想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人毕竟是人哪,这世上真正做到超凡脱俗的又能有几个呢?能在这本书中和这些帝王、人臣们再次握手,在他们身上感受到教益与快乐,我也应满足了。

  • 6、 大明王朝1566读书笔记500字

    在读《通鉴》之际,被高人(也是一位明史专家)强烈推荐看本书。于是最近暂时放下《通鉴》,插阅这套上下两册的《大明王朝1566》。

    没想到看完之后,一阵阵感叹心酸涌上心头。 其实很久以前就听过有部同名改编的电视剧,据说当时不知因何原因,电视剧播出没多久就再也没播过了。 看完之后,我也大概猜到是什么原因了。 嘉靖,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这真是一位十分特别的帝王。他常年修道,推崇无为而治,但却对权力的把控炉火纯青。表面看似毫不关心,但实质上却连任何一个大臣的家里发生的小事情都了如指掌。这种近乎变态的权力掌控,一再让嘉靖深感得意。然而,却掩盖不了明月之下黎民百姓的痛苦生活。 严党也好,清流也好,斗来斗去,受伤都只是老百姓。什么国库亏空,关心的只是自家宫殿的修建罢了! 难得出一个海瑞啊!多么刚直不阿,断案如神。但假如,背后没有裕王的支持,他能走上历史的舞台吗? 在黑暗中出现的星光,到底是希望之火苗,还是不过回光返照的瞬间? 难啊!其时明朝走了两百多年,积弊已然重生。一个海瑞救不了,再来个张居正也枉然。 当然这是从大局而言了,从他们个人角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士者必然的态度。他们做到了,但后来者又在哪里呢? 历史之镜一直就在那里,我们看也罢,不看也罢,江河明月,千古依然在。

  • 7、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1000字

    终于读完了这部豆瓣9.5分的神作,简直太精彩,让我欲罢不能啊。 这部明史就是一部厚黑史,充满了权力的斗争,不愧是中国古代版的《权力的游戏》。任何斗争都不是单一的党派之争。前期的严嵩派和裕王下的徐阶为代表的清流派,高潮处的帝王中央集权下的各势力明争暗斗,末尾处张居正改革的伏笔。所论不在乎帝王的驭臣之道,平衡之术。 严嵩,徐阶,严世蕃、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海瑞这些历史一代或名臣,忠臣,奸臣,直臣均跃然纸上。嘉靖虽二十年不上朝,却有指点乾坤的运筹帷幄。以前明代男神第一是张居正,这部书过后有了第二,就是胡宗宪。谋国之臣,心怀天下,怜悯百姓,深谋远虑,实是令人佩服。 开篇为了弥补国库缺失,在浙江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由此引发故事的人物线与斗争线。简单来说,就是宫里,政府以及严嵩派都缺钱用,于是把主意打到了西洋通商。而蚕丝不够产,就只能苦江浙百姓了。这时的关键人物浙江直督胡宗宪,实是令人敬佩。虽属严嵩派,却知人善任,实心用事。用戚继光,逐倭寇于国门之外,东南得定。修海塘,减赋税,鼓励纺丝经商,百姓赖安。头脑清晰,心系国家百姓,却又不忘记恩师的提拔之恩。眼光长远,知内忧必招外患,在他指导下戚继光对抗倭寇的数次大捷,令人骄傲。胡宗宪曾说: 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着实有打动我,重情重义,不忘记恩师提拔之恩。同时也说明作为上位者,用人的重要性。下面的人用好了,各司其职,可用为刀也可用为盾,其为管理之道吧。 以前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海瑞罢官之案。读此书,对海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鲜明的海瑞形象: 果断,坚韧,固执,心怀百姓。是个直臣,清官,好儿子,却不是个好丈夫,好夫妻。对母亲的愚孝,对妻子的冷淡,让我无比心疼同为女人的海妻。敢于上书痛斥嘉靖,为这沉闷的大明王朝打了一记猛拳。众人均想留其性命,大概也是因为他做了许多人不敢说不敢做的事情吧。这样一把不畏生死的刃,可谓是上位者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 还有一点格外让人印象深刻,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从古至今,苛捐杂税,或苦百姓,或苦中小创业者。利益相关,未曾幸免。 老朱家的皇帝,其实个个都很聪明,偏偏除了前两个勤劳些,其他有木匠,炼丹,几十年不上朝专心和大臣斗气的,真是笑喷。

  • 8、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一)

    刚刚看完的一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这本书从朱元璋儿时开始,细致描述了明朝开国皇帝的人生起伏和心路历程。开始几页你也许会感觉书中对朱元璋的描述完全是出于作者臆测,没关系,很快作者就罗列出了大量的史料和古文以证明他的描写完全是元末农民的生存常态,让你不得不信服。整本书中穿插大量的古文和史料用以佐证,将一个鲜活的朱元璋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明白了,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上皇位,以及登基之后的执政理念,都是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的。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于朱元璋有一个比价全面的认识,对于明朝,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于我们的民族,有一些比较深刻的反省。

    下面摘录书中非常有意思的几段和大家分享:

    中国文化的贫穷基因

    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枷锁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地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总结的贫困文化的特征我国从古代直到解放前都具备。如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估计寿命,较低的教育水平,为生存而进行长期奋斗,典当,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向往权力,大男子主义,只顾眼前,不信任政府,软弱无能,对地位差异敏感而缺乏阶级觉悟等等。这种贫困文化使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他们视野狭窄,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他们的困难。

    虽然是自学成才,但朱元璋的诗文通脱自然、朴茂雄强,颇有可观之处,请看他是如何在《皇陵碑》中描述自己的三年流浪的:

    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依碧,听猿啼月夜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浙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若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二强。

    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民族。也许是因为在这片人口拥挤的土地上生存异常艰难吧,中国人把所以的智慧都用在了捉摸人上。老子、论语、菜根谭、增广贤文、厚黑学,林林总总,无非是讲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中国人的谋略文化特别的发达,中国人防范人和算计人的

  • 9、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7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700字

    从王朝的兴衰看零和博弈的困局(一)。古代集权制国家始终面临这一困局,朝代的更替、阶层的兴衰、党派之争莫不是零和博弈的游戏。

    陷入此困局的原因可能是:博弈的对象和收益很清晰,陈洪挤掉吕芳就能成为老祖宗,斗倒严党就能瓜分他留下的势力;社会传统认知中儒家信奉克己,道家信奉无为,释家信奉看破,皆是从压抑自身需求来适应外部资源的匮乏,所有观点都建立在资源有限,每个人只有降低自己所需,才能使社会和谐得逻辑上;整个社会技术生产技术的发展滞后,导致生产力远远低于整个社会的需求,摆脱零和博弈所需成本太高;统治阶层通过零和博弈的获益成本远远小于创造生产力拉动全民进步。因而社会上层共同认同了零和博弈这一套规则,底层被统治阶级也只能跟随这场博弈并往往成为最终博弈的牺牲品。

    在这一套零和博弈的逻辑下,大部分人的行为就变得好解释了。

    先看皇帝。皇帝作为整个社会最核心的节点,看似最有权势者,但是皇帝的核心目的往往是要去平衡零和博弈,哪一方单独收益都不是皇帝希望看到的,皇帝要的是整个网络的平衡,零和博弈的目的在于结束博弈和胜利,而皇帝却不希望这场博弈结局,因为当博弈结束时,也意味着胜利一方的势力已经不受控制了。因而皇帝的使命往往是个他所处的环境相矛盾的。更遑论皇帝自身也是一个人,也有些各种社会身份,这些身份也影响着他去平衡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因而皇帝往往是最受压抑的角色。人格强大的皇帝可以把这种压力转换为对外的战争,而柔弱者抗拒者就会采取极端手段逃避这种压力,譬如嘉靖;

    再看皇亲(先睡午觉了,挖个坑以后补上)

  • 10、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800字

    这部书 从倒严开始写起 先讲以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几人为首的清流派,为浙江买田,织丝一事,请出了海瑞。作者文笔很好2,故事情节安排的也好,不像正史,让人看着太单调乏味,有故事情节辅助,但又不一味以情节奇巧取胜,没有太偏离史实,历史人物也大多符合性格,除个别有些情节捕风捉影外(比如暗喻张居正与世子生母李妃一事),大体上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书了。对哦你好“历史小说”的喜爱,源于几月之前看的《大秦帝国》和《万历史十五年》,对明史,张居正,海瑞几人也好奇有之、喜爱有之,疑惑有之。这本书里,有我多队对海瑞“先生之风,上高水长”的敬佩与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为民请命的品质的赞美,有对王用汲朋友之义,李时珍医病一医国的喜爱,有高拱的振聋发聩,有徐阶的左右为难,有裕王的仁厚,有李妃的见识不凡。更有嘉靖,这个人啊,时时刻刻把控着臣下的一言一行,凡事都逃不过他的法眼,独断专行,以把控别人为乐趣,让别人猜度自己的旨意,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又体现出一位君主的独到之处。不是个好君父,是个好皇帝吧。君父,以天下为任,关心终生疾苦,而皇帝,只用管好自己一人,让臣子,让百姓尽力来讨好自己就好。再说其他几人,胡宗宪,知人善任,尽忠为国,不管是非曲直,不说严嵩二话,报知遇之恩,这是他的人品。赵贞吉,这人不太讨喜,把官名看的太重,沽名钓誉,官场上,严党这样,连名也不博,一味迎逢上意,搜刮民脂民膏,所以惹了一声身骂名,万万年之后史书上也是“奸臣当道”,被后世唾骂。但作者又将严嵩这样描写,写他老态龙钟,写他为人处世,写他晒书,写他种菜。只能说,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善恶都在一念之间,严嵩被皇帝拉来做挡板,然后自己也管不住底下一堆人,最后落得不得善终。赵贞吉至是有一点底线与原则的,只是不够刚毅又太重权。其实这里面,不重权,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的,怕只有海瑞了。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1-04-24

  • 2021-04-30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1-06

  • 2021-05-02

  • 2021-04-2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13

  • 2021-05-01

  • 2021-04-23

  • 2021-04-2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2-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7

  • 2023-01-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1-30

  • 2019-09-20

  • 2021-04-22

  • 2023-01-12

  • 2021-04-30

  • 2022-12-19

  • 2019-11-04

  • 2023-01-17

大明王朝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大明王朝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大明王朝观后感、2024大明王朝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