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2024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推荐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

(共 8462 篇)

  • 1、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600字 (4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在阅读了出师表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

    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

  • 2、 三国时期出师表读后感悟600字 (通用4篇)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您也许正在阅读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写出师表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怎么写出师表的读后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时期出师表读后感悟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出师表读后感悟600字【篇一】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

    实在是智!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实在是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三国时期出师表读后感悟600字【篇二】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语文书上的注释是这样写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也就是这“卧龙”。

    《三国演义》里是这样写的。

    我曾经像许多人一样,欣赏他的谋略,钦佩他的博学,也感叹于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诚然,他的功绩是那么显赫,但是写《出师表》的他,在我眼中,与往常有所不同。

    “陛下”,他是这样叫那“扶不起的阿斗”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 3、 诸葛亮出师表读书笔记600字

    闲余,重拾初中课本读了几册,曾学过的课文似懂非懂的,现在读来如故友相逢,心里涌起儿时在地里野炊烟那种过于熟悉过于怀旧的味儿,每一篇都勾起特别的感触。

    其中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又是一番滋味:既深深折服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军事上运筹帷幄的谋略,从《三国演义》中的历次战争中的每次事件都能一窥其旷世奇才,更令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对蜀汉基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贞精神。 刘备在时,一生惦念汉朝基业,恢复汉家一统成毕生所望,然而自知才智不济,但胸怀天下,也堪难能可贵,招揽天下英才以济自己不足,所幸茅庐三顾得到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既为刘备欣慰,也为历史所叹一一天缘其巧刘备而三国吗?隆中一对如预言一样竟描绘了后数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成了以后刘备事业的蓝图。诸葛亮纵怀有卧龙之技,也仍能居于一草堂沉静下去躬耕读书抚琴,不主动求仕,这与出世后的挥斥方遒相比,可见诸葛亮的内心世界是何等沉静,三顾茅庐正彰显了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真名士风范。历史不容假想,若能、刘备不顾或一顾茅庐,还会有刘备及以后的三国鼎立吗?还有替代诸葛亮的奇才出现吗?有隆中对如此审时度势的精准分析吗?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似乎就如隆中对为刘备谋了蓝图一样,也在那里定格了自己的命运一一忠于刘备,一生为刘备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再也没有个人的私情,自己限制了自己,从无贰心。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如果还有知遇之恩,而到刘备即将崩殂之时,刘备深知刘禅昏弱,不堪托汉重任,要托汉于诸葛亮令取而代之之时,诸葛亮绝无非分之念。想必诸葛亮早以洞悉历史,清醒自己的身后功名一一做一代忠良正人,不只是为禀史册,更是自己内心的诉求,也是对世人的身体力范,如对他儿子的教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4、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越想越远,就此搁笔了。

  • 5、 读出师表有感

    读出师表有感(一)

    【出师表】从古至今可以说是所有的忠臣学习的典范,也是诸葛亮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通读整篇出师表,最大的体会就是诸葛亮的深思熟虑以及心思缜密了。在整个的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就像是一位绅士的英国管家一样,将所有的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一个详细的列表。

    绝且,在这个列表当中,也是充当了一个闹钟的作用,将所有的能够想到的都挥洒其中。但是,虽然一切的安排都是如此的缜密,最终的阿斗还是没能够像预期的那样获得最后的胜利。其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恰恰就是诸葛亮的这一份缜密的心思。

    因为,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诸葛亮都没有将阿斗视作一个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对象。而是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手把手地教导着阿斗该怎么办。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阿斗并没有任何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诸葛亮提及的情况可能能够按照预先的计划逐步实行,但是一旦出现了计划之外的情况,整个的进程就完全被打破了。

    所以说,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大忠臣,但是却不是一位很好的教导者。他有着无人能及的智慧,但是他的智慧只是在于本身的行动当中。所以说,忠臣虽然是最大的智者,但是不一定是最佳的导师。从孔子的观点来看,执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现在广泛接受的灵活教学。但是,诸葛亮显然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所以,这位大忠臣最终也还是回天乏力。

    读出师表有感(二)

    【出师表】一文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伐魏前给皇上刘禅的一封谏文,文中内容振奋人心,表现出诸葛亮忠心报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他不求富贵,安贫乐道的品质。

    从不求闻达于诸侯者出,诸葛亮身为丞相,只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荣华,可见诸葛亮的品质,是历史长河中的所有忠志之士不能相比的。

    绝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中则可看出诸葛亮誓死忠于蜀国。此忠诚之心,世间罕见,虽然古今以来,也有如此臣民,但像诸葛亮这般,愿以死报于国家的,也是屈指可数,杳杳无几的。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即使死也要统一三国、兴复汉室、北定中原的远大抱负和志向。

    诸葛孔明对朝廷文官侍中郭攸之、侍郎费祎、董允等人和上将大督都向宠的称赞和劝后主重用他们的言语,则表现出武侯并非嫉妒能之辈,而是希望后主知人善任,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职位上,能报效国家,使国家兴旺昌盛,这足以表现出诸葛亮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君主陛下的忠诚和一爱一戴和他对贤能的器重,不国为他们能干就认为其会对自己

  • 6、 出师表读书笔记400字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刘禅上的建议以及对现在局面的分析,整篇文章充满了他对蜀国的热爱,充满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大建议。第一条,是听取臣下的意见。不可以援引不恰当的比喻寒了臣下的心,甚至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第二条,宫禁侍卫,各府幕僚都是一个整体。要赏罚分明,作恶的人要受到惩罚,忠诚的人,要奖励。 第三条,亲近贤臣远小人。只有这样,才能,统御天下。 在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才华横溢,为汉室一统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这三条建议,我们也可以用在现在的生活上。第一,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有可能是正确的,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第二,虽然我们不能给别人定罪,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不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第三,要远小人近君子。如果我们一直和不好的小人坏人玩,有一天你也会变坏,和好人玩,你也会变好,这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7、 《出师表》读后感2000字

    【出师表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代表作【出师表】。

    【出师表写作背景】

    【出师表】写于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国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了过来。这时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蜀国决定北上伐魏。诸葛亮在出征前写了这篇奏表给刘禅,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宏大的政治理想。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

    【表的意思】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奏章。表明精忠报国之心。

    出师表,在三国志中原为疏,在三国演义中写作出师表。(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晋、陈寿。

    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提的是建设性意见,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的是批评性意见。它属于议论文。而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它与奏疏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言情的成分,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陈述的是忠臣报国之情,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乞养祖母、辞官不做之情,它属于散文。

    在古代,奏议类文章划分得很细。《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读后感】

    【出师表】大量地运用了对偶句。同时也几乎形成了格式化的表达方式。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在这二段中,我们可以提取

  • 8、 《出师表》读后感400字

    《出师表》读后感400字: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刘禅上的建议以及对现在局面的分析,整篇文章充满了他对蜀国的热爱,充满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大建议。第一条,是听取臣下的意见。不可以援引不恰当的比喻寒了臣下的心,甚至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第二条,宫禁侍卫,各府幕僚都是一个整体。要赏罚分明,作恶的人要受到惩罚,忠诚的人,要奖励。

    第三条,亲近贤臣远小人。只有这样,才能,统御天下。

    在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才华横溢,为汉室一统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这三条建议,我们也可以用在现在的生活上。第一,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有可能是正确的,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第二,虽然我们不能给别人定罪,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不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第三,要远小人近君子。如果我们一直和不好的小人坏人玩,有一天你也会变坏,和好人玩,你也会变好,这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者:朱胡子涵

  • 9、 关于出师表读后感模板精选

    一本好书对于智慧而言,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在阅读完作品这本书之后,作者的文笔让我折服。当我们读完作品后,光思索还不行,我们需要认认真真的写下来,写作品读后感时有什么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吗?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出师表读后感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出师表读后感模板 篇1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

    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

  • 10、 出师表读后感150字
    出师表读后感(篇一)

    一听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就会不由自主想起诸葛亮来,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是表达了一对君臣之间的感恩图报之情,《出师表》不知打动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来一直在他们中间传诵,激励着他们奋发有为……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经艰难坎坷,终于建立了蜀国。两年后,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十六岁。诸葛亮统率蜀军北京,驻军汉中,准备讨伐曹魏,夺取中原,光复汉室。刘禅昏庸懦弱,诸葛亮颇有后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希望刘禅继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匡扶汉室,统一天下。

    文章中有两句,说尽了诸葛亮的一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是蜀国的顶梁柱,他的这番陈词,慷慨而情深,大义而忠烈,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既是报知遇之恩,也是尽为臣之责,意在劝谏刘禅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严明法纪,已完成刘备的未尽之业,统一中国,可谓用心良苦。

    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更看出的是那份竭尽为蜀汉效忠的心愿,满篇尽是治国之宝鉴,而情牵其文,感人肺腑,动之以深情,晓之其大意,而且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陈述自己匡扶汉室的决。我想,诸葛亮能成为我们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为他的忠义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历来以诗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于历史典册,而且灿烂于文苑,焕发出精神的.光芒。这里面的君臣之间的忠义,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万代的人民,让这个名臣成为智慧与忠义的化身。

    出师表读后感【篇二】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北伐中原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奏表,这份奏表中包含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他用婉转的语气为刘禅提出了三条极为有关键的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论,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当时天下三分,蜀汉力量薄弱,又由于刘备讨伐东吴时折损了四十万大军,可是内忧外患。南有少数民族的判乱,东有吴国虎视眈眈,北有魏国强敌。那时国力衰弱,诸葛亮身为一国之丞相,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临死托孤的恩情,决定出师北伐,上奏《出师表》。

    刘禅是一位无能懦弱的君主,诸葛亮在北伐前不放心刘禅,叮嘱道,亲览人,远小人。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刘备多次谈论,后汉因近小人而衰败,西汉因进览臣而兴盛。亲贤远侫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 2023-01-22

  • 2023-05-15

  • 2023-05-18

  • 2022-05-02

  • 2019-10-19

  • 2023-02-02

  • 2022-04-30

  • 2019-09-19

  • 2023-06-02

  • 2023-04-10

  • 2022-05-16

  • 2023-03-13

  • 2023-02-15

  • 2023-04-26

  • 2022-05-02

  • 2022-04-30

  • 2021-05-12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2-05-02

  • 2022-02-24

  • 2023-05-11

  • 2023-03-27

  • 2023-05-08

  • 2019-09-21

  • 2022-12-13

  • 2023-04-19

  • 2022-04-12

  • 2019-10-24

  • 2022-04-30

  • 2023-04-05

  • 2023-05-24

  • 2022-05-01

  • 2019-10-24

  • 2023-05-28

  • 2021-05-12

  • 2023-03-29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
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出师表的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