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2024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范文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推荐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

(共 3535 篇)

  • 1、 西行漫记读后感2024范文2000字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不抢劫、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

  • 2、 西海固漫记 读后感(3)篇
    西海固漫记 读后感 第(1)篇

    正如联合国定论的那样,

    西海固地区是世界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奇怪的是,

    几百年来,

    硬是有人执拗地住了下来,

    祖祖辈辈,

    生生不息!

    我只能感叹这方土地充满无法解释的神秘,一定是冥冥中造物主点播了一些什么给这里,让一方人来固守它,它又反过来留住一方人。凝视着这一派无言景色,我静静地感慨。它们在我年轻时给我浪漫和健康,等我成年了它们又给我以艰忍。大草原使我酷爱自由,黄土高原使我追求信仰。时间只能沿着我的肌肤摩擦,我心中的纯真和热情始终未变。

    唤礼声阵阵入耳,

    悠扬地飘向远方,

    启示着人们去成功,

    号召着人们去赎罪,

    一些声音不会因为世道的改变而失去它原有的色彩,

    不会因为遵循人数的改变而改变。

    唤礼声的确是历经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也改变不了的宗教绝唱。

    清真寺,

    是一个地方的另外一个世界,

    那里没有噪杂的声音,

    没有外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没有自大自私的人 ,

    每个人都平等地进入一扇门,

    平等扣头,平等鞠躬。

    几乎和街面一墙之隔,仿佛隔着两个世界,一个喧嚣得不亦乐乎,一个宁静得如置无人之境;一个人声鼎沸,一个剔除杂音,只剩下悠然的唤礼声;一个充满现代红尘的滚滚物欲,一个却具有纯正意念的追求与超脱。两种状态两重天,小寺自甘寂寥,除了伊玛尼,一切与它无关。

    宗教可以创造奇迹,

    可以让一群人在贫瘠之地安然生存,

    宗教可以教人向善,向爱,向美

    他在引导人步入光明之地,

    他在引导人走向端庄之路,

    他以自身的魅力消除人心中的恶魔,

    把一切的美好留给自己。

    宗教的力量留住了一方人,使他们超越了贫瘠。贫瘠只是物质定义,而精神上他们却非常充实。也许是因为一颗喧嚣的心趋于平静,宗教的濡染使身心趋于洁净,礼拜隐去了它的晦涩和冷漠,平和地接受了我,我领略了它肃穆中透出的可亲。

    清真寺大殿顶端,

    新月高悬,

    和平鸽昂首眺望,

    注视苍穹,

    无声地呼唤和平与宁静。

    “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唯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古兰经》103:1~3)

    面西而立 扣问自己的心灵 心本善 神圣的芳香布满拜毯 高贵的信仰充实贫瘠的大地 万物生长 装点这神秘的世界 人本执 坚守自己原本的初心 追寻一条端庄而正直的道路

    我觉得,他们是神圣的。我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全部,任何一种表达可能都是不准确的、不合适的。

    死亡离我们很近,

  • 3、 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

    应广大考生需求,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优秀了一些作文模板材料,这篇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次从一个美国人的作品里了解到一段珍贵的历史.从埃德加.斯诺的四个月西北红色旅行,看到另一个侧面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

    另我震撼的是在基于当时的延安,在1938年,西行漫记的结束语,斯诺先生就语言,帝国主义反动派一定会被这个新生力量所埋葬.

    另外,也了解到当时共产党不但领导红军加强部队建设,还了解到党还认真做好根据地的行政建设工作,不断研究做好经济工作,发行货币,搞好商务流通.紧紧把握土地政策,以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论身份,不计前嫌,只要是共同抗日都是我们的朋友.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力量.从十几岁的儿童到年事已高的村民,都是生力军.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扬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写标语,唱快板,演话剧,每一名红军战士,后勤人员,都保持较高的革命思想纯洁.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和员工一个样,没有多少区分.共同远景就是建立了新中国,自己会种地的去种地,会做工的去做工.

    我想伟大的斯诺先生,正是基于当时解放区的情况,又和国统区的比照,才得出如此高瞻远瞩的结论.

    我们多么该认真的把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啊.

    由为您提供的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 4、 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

    《西行漫记》一书也是《红星照耀中国》,由埃德加斯诺所著,是一部报道性作品,是作者对西部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所写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大家一起来看看。

    在这个信息自动推送,碎片化快速阅读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慢慢地看一本书呢?

    最近花了一个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时的时间,重读了《西行漫记》这本书,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红军早期革命纪实报道。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今陕甘宁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纪实报道,先后在当时的国内外报刊连载,后来集结成书。

    书中描绘了当时的地理人情,刻画了很多朴实的红军形象,也描述了许多红军早期革命的历史事件。跟我们历史教课书上的内容对比,就像是看一场电影大片那般畅快。

    关于书名,还有些小的曲折,书名第一稿是用英文写的,翻译成中文时,为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背景下掩护身份、便于传播,才起名《西行漫记》。

    第一,它附有大量当时拍摄的人物照片。

    这是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因为这些照片无法重拍,无法修饰和篡改。这些照片也是从其他书籍和渠道无法获取的。在这些照片里,有党和军队的领袖,有普通士兵,还有很多普通的群众。

    而奇妙的是,如果用当时的眼光来看,后来新中国的主席和开国元勋们,从照片上看跟普通士兵和群众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还没读书,光是浏览这些照片,就会让人游走于现实和历史之中,有着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画面感。

    第二,因为它的成书时间是1937年,它描写包括党和红军领导人在内的各色人物所用的语言,完全没有建国后书籍那种避讳正直领袖的语言风格,而是极其平实的语言,读来就像在看一幅幅素描画像。

    比如,书中描写脱掉长裤乘凉和捉虱子的领导人,描写笑容憨厚的彭德怀和朱德,描写一个叫向季邦的小红军被人取外号像鸡巴的故事。当你沉浸在这些故事当中,你会发现,那些开国领导人和革命先烈,也如我们普通人一样,在炮火冲天、战斗你死我活的革命岁月,他们也有狗血的儿女情长和生活的鸡零狗碎。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作为普通人,看罢这本书,会有一种超然应对现实各种困难的豪迈感在胸中油然而生。

    第三,书中有多名新中国

  • 5、 《西行漫记》读后感
    《西行漫记》读后感 单位近期倡议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我静下心来回想,自己工作十多年了,间中或有读书,但大多是读过就算,并不曾作过笔记或感想。于是在重新读了《西行漫记》这本书后,便有了写些文字的冲动,重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着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了,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遍。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着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做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作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言中的"赤匪"。 对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我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他在一九三六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关键性的一年,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她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农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真挚的热烈的情感,从而对于在革命战争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吗?斯诺就是这个身体力行的人,他排除万难,力尽艰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应证了这个事实 这本书总共分为十二章。根据作者来华的时间顺序,所经历,采访的一系列事情以及中国红色革命的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很的多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听到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历史书上所读到的那样的简明扼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就拿书中第五篇《长征》来说吧,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二,三,四,五"围剿"中,由于某些同志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外加上战略上的失误,使江西苏区这块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书
  • 6、 《西行漫记》读后感 5篇

    《西行漫记》读后感一

    在家里书架的最上面,有一本封面早已泛黄的书,封面的颜色是已经褪色的橘黄色,一个吹军号的红军战士侧身像成为封面的主角,这本书就是《西行漫记》----一本我父亲小时候的书。当我得知这次作业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个红军战士的侧影--尽管我还是在高一的时候读过它。也许,曾经读过的这本书,还藏在记忆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刚读这本书,对它的名字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叫《西行漫记》呢?难道不知道还有一本赫赫有名的《西游记》吗。后来上网查资料得知这本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其实应该是《红星照耀中国》,尽管《西行漫记》这名字更诗意,我还是觉得前者更贴切些。 细读这本书,仿佛跟随作者的足迹,来到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年代的久远,让我们难免对有些文字感到生疏,可是这丝毫不妨害斯诺告诉我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斯诺仿佛是带着一张白纸来到中国,而他笔下的周恩来、 彭德怀、林伯渠,直至毛泽东本人,都好像是在那白纸上画下的绚丽墨卷。这些此前国民党通缉令上的人物,突然之间活生生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让人迷醉。这些红军领袖的个人魅力,也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以各种形式去同情或追随共产党,并为之流血牺牲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斯诺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扎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反映出当时当时的社会情况,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 7、 西游漫记读后感

    西游漫记读后感(一)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英文名《allstaroverchina》)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着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了,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变。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着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做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

    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了,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中学历史书上所学道的那样的简明扼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就拿书中第五篇《长征》来说吧,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二,三,四,五围剿中,由于某些掌权着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外加上战略上的失误,使江苏区这快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书上了解到。但是对于围剿的各种战略,以及当时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江西区共产党员的对策,这一切一切都在此书这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果说我们所读的历史课本是一间房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房里面的家具,很具体,很形象,很实在。 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面队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犹如电视剧里面的惊险万分,但是确实千这万却。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一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事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但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的红军。接下来的是巧夺大渡河。这环节主要不是渡河的经过了,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少数名组之间的关系了。红军当时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还要应付骁勇善战的土着居民,独立的黎族人民,桀骜不驯的黎族人民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族人征服过,同化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但毕竟是红军,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作为,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

  • 8、 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一

    我站在书架旁,翻开了这本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读了后给我不想放下它。爱不释手。被书中的一切深深的吸引。 主要写了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西方新闻记者采访红色中国。他带着无数当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与西北地区与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众多领导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他得眼中,像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为人民而奋斗有许多不理解。而老百姓则是那么的纯朴拥护。

    埃德加·斯诺以他热情、真实地笔触,记录下中国渐渐强大的的点点滴滴。大到像毛泽东的领袖。人物的语言、红军的故事、小到老百姓纯朴的神态。让读者真实的感受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红色中国。我十分的由衷的敬佩埃德加。斯诺这个“(洋鬼子)”他能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乱的中国,来到战争前线,写下了这本书。我不仅认识了埃德加。斯诺这个人。他向全世界介绍那神秘的中国,向全世界讲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我也通过读这本书了解了中国党,知道革命的胜利是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学好本领。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

    西行漫记读后感作文二

    书橱里,有一本已经泛黄的书——《西行漫记》。现在正是南京解放60周年,爸爸就把它推荐给我看,希望我能明白当年在艰苦环境下一些烈士的精神。而我刚看了一点,就一下子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细细咀嚼,不由的感叹起来。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其中《红小鬼》这一章中说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岁就当上了红军,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会有一个少年先锋队的模范连,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十几岁的少年。

    我们现在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就拿吃的来说吧!在那时,吃的东西很少,经常用树皮和树根来充饥,而现在呢?不管在家还是在饭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费啊!在那时红米饭、南瓜汤就是美食了,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

    在那时,因为革命的信念,每个人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没有一点松懈。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安

  • 9、 《西行漫记》读后感1500字

    《西行漫记》曾在大学时就听说过,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写的中国报告文学。光听到记事报告文学就感觉枯燥、乏味,不是感兴趣的内容,迟迟未看。也许是记得好多同学们曾看过,自己未看是个小遗憾,于是,2019年初某天,与我家木头(以后介绍木头是谁噢)逛郑州古玩城时,旧书摊上看到书封时,毫不犹豫收了。

    4月初,当我们仨(康桥、vicky、池好)决定挤出各自的空闲时间,一起做些什么时,有个疑问,这是创业么?嗯,最起码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然后,某周六的早晨,木头送孩子上课外班,我呐,遛过狗、浇过肉、喂过龟,空气清新,窗外鸟儿鸣叫突然想看《西行漫记》。周日晚,合上书本。mg,这本书就是一个从第三方的角度看,苏维埃政府(假设她是企业)创业之初到底是什么!

    简要背景:

    红区,苏维埃政府(共产党)控制区;白区,国民党控制区域;国共内战中,抗日统一战线未组建(西安事变前),白区对红区的信息完全封锁更详细信息请脑补历史课本、政治课本。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外国记者进入红区采访,完全以第三方角度(没有被洗脑)看创业之初,一个组织如何存在的。

    进入红区,到处衣食紧缺,人们郁闷么?(思考创业之初,团队的基础是什么?)

    用原文解答。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解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怎么实现的?红区的文化宣传,一是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是,带有宣传性质的扫文盲教课书,普及到儿童、妇女、士兵、指战员等等红区的各个角落。

    同样的,在快节奏的生活、高信息量更迭、攀比式需求的当下,成人焦虑、孩子迷茫、老人孤寂,大多缺乏安全感,无法判断何为正确,什么是专业。在这个环境与背景之下,我们行家保确实显弱小。无妨!我们就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买保险的人们,也为卖保险的人们,哪怕是小事情,只要是对的,一点点的做一起成为行家的过程,就是存在,是宣传。更是我们行家保最终要实现的:用自己的专业,影响更多人享受专业,行为专业。

    被四面封锁,只能从白区买入所需要物品,如何解决经济存在?(即创业之初,未赢利,团队如何继续?)

    时任苏区经济师林祖涵(林伯渠)的解答,以下摘录原文。建设自给自足的经济;预算定得很仔细,尽力节约。这整个地区(当时约有奥地利那么大),我们目前的开支每月只有32万元。不论从货币还是货物的价值

  • 10、 西行漫记读后感3000字

    【篇一:西行漫记读后感】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朝气勃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1-11

  • 2019-09-19

  • 2021-03-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4-15

  • 2019-10-19

  • 2021-04-16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0-06-08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1-23

  • 2021-04-0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3-04

  • 2019-10-09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
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2024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二西行漫记读后感6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