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 > 地图 >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2024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范文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相关栏目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热门栏目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

(共 5840 篇)

  • 1、 在感恩中成长《爱的教育》读后感

    翻开书《爱的教育》。

    有一篇文章:一男孩他不好好学习,经常玩耍。一天傍晚,他奶奶对他说:你父亲看到会生气的。他觉得很丢脸,望了望窗户,发现下雨了。突然,电停了,奶奶去拿蜡烛,忽然,小男孩听到了脚步声,他问奶奶:听到脚步声了吗?奶奶摇了摇头,脚步声接近了,小男孩问,是谁?他的奶奶也看了看。一个男子冲出来威胁道:快把值钱东西拿出来,不许报警,否则.(男子拿出尖刀来)奶奶小声的说:在厨房里,奶奶见歹徒转过身体,便朝门口大叫:快来人呐 。歹徒转过身来,拿起尖刀朝老奶奶冲去,小男孩扑在奶奶胸前,歹徒跑走了,小男孩用虚弱的声音对奶奶说:奶奶,我会悔改的。奶奶点了点头,小男孩的声音越来越小,奶奶觉得很奇怪,转过身,看见自己的孙子背上插了一把匕首。小男孩慢慢的到天堂了

    虽然人有许多的过错,但是只要悔改,知道错误,但那个小男孩懂得感恩,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要在感恩中成长。

  • 2、 思悟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思悟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文/望江散人

    说心里话,对于心理学的书籍,是排斥的,总觉得理论、道理一套套,既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抱着这样的心态阅读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没想到却被圈粉。读完许久,内心是欢喜的,时不时在课堂上露一手,运用一下,有意外的惊喜,也圈了不少学生粉:老师,您看的那本是什么书?怎么这样厉害!

    一、思推己及人

    与朋友聊天,听她分享学校的趣事。她说最佩服他们校长,能把每周例会变成老师们期待的学会(学习的机会)。会议开始,他会把一周的工作及各部门所应配合落实作了布置;会议的结尾一般针对工作中的不足予以剖析,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会议过程中,则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与老师对话或分享他个人的所学所思所想。每次会后,老师们均能各司其职,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听完以后,窃以为,这只是他们校长的个人魅力。直到读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才知道,他是遵循了心理学上的系列位置效应: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这就是他效率又高,又让人期待的原因吧。

    于是,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在课堂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上课的前10分钟一定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能在检查作业、回顾批评中度过。课堂上,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保证每次学习时间不会太长。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学生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倍增,也能从学生嘴里听到数学学习很轻松很快乐!

    二、悟反思运用

    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许短期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时间一长带给学生的什么呢?那就是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还是只给学生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巩固当日所学?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也要讲究布白艺术。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回想平时与学生的交谈,尝试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而不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惟其如是,才能使成长中的学生把教师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从而甘愿接受其教育,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去年,

  • 3、 《巡逻好人》读后感3篇:爱这个繁杂中带着纯净的世界

    正是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有安全、有质量,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在一个地方巡逻,就为了出现事故时能及时赶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巡逻好人》读后感精选3篇:爱这个繁杂中带着纯净的世界。

    第一次遇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清新可爱的画风吸引。对于一个90后来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往事的美好被一一唤醒。

    伴着匆匆而过的时光,我们渐渐长大,早已经忘却孩童时期的我们坐在巷子口看书时的背影,那时候的书不多,但却格外珍惜。那时候的我们就好像书中的巡逻小队的孩子们一般快乐,幸福!我们总在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在胡同口疯闹,我们总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双手,我们总是那样天真,生活总是那般有趣。

    若你的童年和巡逻小队的孩子的童年一样,那么你一定会爱上它。你会搭乘这架时光机,飞回到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去找寻自己的身影。也许书里的某个人物就是当年的你,还会是你儿时的伙伴。带上这本书,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和书中的孩()子们去回忆我们逝去的青春。

    看过这本书后我时常感慨,少年的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注意?少年的我们怎么就那么容易分辨是非对错?比如,你帮助别人就是对,欺负别人就是错,根本不会去顾及太多。我们的对错很简单,我们的世界也简单,那时的我们,很纯真。这趟时光旅行并没有白费,现如今我们长大了,我们肩上的责任重了,但是也不能失去简单的美好。偶尔幼稚一下,放飞一只纸飞机,做上几个简易的手工,到文具店买上几只可爱的笔,在某个阳光洒向大地的午后,书写自己的心情。让时光静止,让我们看清自己。

    若你还正直青春里的少年,请你看一看巡逻好人。队长郝占稳会让你学会稳重和踏实。身为队长的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保护队员并且帮助别人。孝顺懂事的邬安常会让你更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米贝明和雷贺会让你明白调皮的孩子并不是都讨人厌,只要你心存善念,知错就改那你还是好孩子。当然若你像徐邱骆一般做了坏事不仅不仅不知悔改,还理直气壮的话,那么你的朋友都会离你远去。巡逻好人的小队遇到了许多人,也帮助了许多人,他们用亲身经历教会你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忘了自己本应该尽到的职责,不要因为贪玩而耽误学习。

    无论你是多大的年龄,你都会通过这本书找到新的自己。路上行色匆匆,夜晚霓虹灯起, 无论多忙,都要好好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繁杂中带着纯净的世界。

    一看这书名就是一本正能量的书,所以我就迫不及待的

  • 4、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教育中的守护与传承探微

    《周国平论教育》一书由周国平所著,作者通过对我们今天教育中的弊病,呼吁我们教育回归尝试,回到教育的基本,这是对我们今天教育的一个启示,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教育中的守护与传承探微。

    去年10月的一天,通过与杨校商议,我选择阅读《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并成为了一名领读者。写到这句话,现在的我仍然感到震惊!因为顺应天性,我最好的发展是跟着导师读书,比如跟着杨校读《吾国教育病理》。可是赵老师鼓励我做领读者,为了不辜负她的期望,也为了有一点属于个人的事情可做,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这本书的领读。

    我所理解的领读就是自己带头,引领大家读书。既然是引领,就读得更加扎实深刻一些。而且现在我觉得这个选择真好,它助力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这种感觉是多么地自然而美好啊!

    当初我们的美好愿景是:读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生活。通过共读做一名清醒的有理性思辨的教育人,通过我们的关注与思辨,探讨与践行,争取在体制变革中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东师大出版的《周国平论教育》分为【守护人性】和【传承高贵】两本书,从去年10月开始,除寒假及特殊情况外,我们安排每周读一辑,要求组员认真研读,每周二晚上抽出1个钟头,由1位书友领读,小组成员集体线上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成员普遍感觉到了共同体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愉悦,收获到心灵的丰盈,体验到共读生活的美好。

    下面重点谈谈我个人阅读这套书的感悟与收获

    第一:名人的引领。周国平作为一位哲学教授,对教育有着自己真知灼见,他惜字如金,语言简洁优美,如出水芙蓉,让人如沐春风。如同与一位年长的智者谋面:他的谆谆教诲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干涸的心田,他的哲思犀利深刻,令人敬佩。尤其是他关于教育的论述,常常锋芒毕露,高屋建瓴,让我们这些教育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得到一种清新而隽永的灵魂洗礼。

    文字之美,贵在乎准。我喜欢笔者的文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文本中,力求带给人流畅简约之美。特别是之前的我,寡言少语,讷于表达,通过阅读,通过与大家的探讨交流,不仅打开了我的思路,而且开启了我语言的天窗,似乎有了源头活水,我的文字也渐次萌发,让我畅享恣意表达的愉悦!

    第二:阅读的启蒙。周教授作为一位哲人,给人的感觉却如同一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细数自己读书写日记的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要求我们:做一个读者,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

  • 5、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常晓丽

    本学期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面的一条条教育效应让我读后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过程中,总能想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片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教育书籍。现将我感受深刻的几条教育心理效应分享给大家。

    一、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每个人都有一个接受心理打击的承受度,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起到反作用,那位牧师演讲的没完没了,一开始准备捐钱的马克.吐温最终选择从募捐箱里拿走了两元钱,这就是因为牧师不懂超限效应造成的。这使我想到在以前学生犯了错误时自己的一贯做法,就是批评教育,孩子犯了错是要批评教育,但要将批评教育做到最好效果还得遵守超限效应,孩子在犯了错误时为了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他讲道理,给他讲这么做的危害,一开始孩子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时间长了,你总是重复以前说过的一些话,他就不耐烦了,随之产生厌烦的心理,对你说的话不以为然,充耳不闻,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超限效应,在教学中也一样要遵守这一效应,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每节课前半节孩子们都可以表现得很积极,可是如果我们在孩子感到疲倦的时候还继续讲下去,不去进行一些小游戏或者巧妙转变一下教学方式缓解孩子的厌倦情绪,他们就很难坚持到下课了,还有课堂上我们为了给孩子讲清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道理会絮絮叨叨的讲解很多,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有时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以后本学科的学习。

    二、要想吃肉,必须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认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可以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活动,而不喜欢费时费力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甚于写作业,喜欢玩游戏甚于做家务,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了——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也就是说在孩子对我们提出“过分”的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先让他完成一项我们希望他完成的任务来满足他的“过分”要求,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预先的目的了。反过来,孩子如果可以完成我们规定的任务,我们就必须给予其适当的奖励,这样当我们再向孩子提出我们想要孩子完成的任务时,他才有动力去耐心做,这就牵涉到拿什么当奖励的问题,这个奖励对孩子吸引力越大,孩子在完成你规定的任务时就会越有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喜好心知

  • 6、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1

    俚岛中心完小张艳

    一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在手,犹如老朋友会面,熟悉的春风感扑面而来。蕴藏智慧的墨汁香,让我欲罢不能。这有趣的语言、吸引人的实验、育人的技巧,再一次冲刷我的认知,撼动我的神经。看目录,一个个高大上的词语厌恶实验、认知失调、德西效应离我们那么远,可静下心读来,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验。正是这些我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小现象,抽丝剥茧出大智慧,冶炼出教育的真知灼见。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项专门的心理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里,观察发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答;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总的说来,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人们在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加工作欲望,有时反而降低,甚至变成二者之差。这表明,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不难发现,德西效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尤其对我们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喜欢老师或家长许诺的格外的奖励:你完成这个,我一定奖励点什么。在物质奖励的诱惑下,虽然小孩子貌似学习态度积极了,但长此以往,会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退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紧韧不拔的意志,而不是一味地靠外界的物质奖励和刺激,来维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我掩卷深思,从德西效应的教育案例中我也得到了一两点启示。我们在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多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让他们真正从内心上喜欢、感兴趣,激发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才能不去计较有没有给予表扬和报酬。俗话说的好: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是王者之道。额外的附加条件,不能永远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力,反而会减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

  • 7、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1

    王静

    每月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是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契机,3月份的读书交流很多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这些突发情况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读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及指导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启迪。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1.思维定势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的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维定势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三乐,但正确答案应该是小明,因为题目中明确说到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因此可见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学生经常受做题经验的影响,照搬或机械套用某个公式或解题办法而常常张冠李戴或者舍近求远。因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的影响。

    2.连锁塑造效应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从不愿意做家务,为此妻子很是苦恼。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启发,终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改变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而下班时她故意晚回家一会儿,并给丈夫打电话我现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丈夫觉得这很简单,就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回到家后热烈的拥抱了丈夫,并对他的行为大加夸赞。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进电饭煲,要求丈夫放进电饭煲并插上电源。丈夫觉得这并不以前麻烦多少,于是每天还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饭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

  • 8、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读后感

    忙里偷闲,认真拜读了领导推荐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编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面数以百计的心理效应对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善意的提醒,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平时的日常琐事原来都有心理效应的存在,这本书好像洞悉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把所有的现象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归纳了出来,同时指引我们如何去做。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回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何尝不是再犯如牧师同样的错误呢?当学生无意或有意做错事时,当学生因粗心经常出错时为了确保他能够记住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苦口婆心的讲解这样做的危害而学生则听之任之,收效甚微。读罢《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一章,心中豁然开朗。殊不知,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作祟。是啊,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宽容他,理解他,少批评,变换角度、方法,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批评应有度,在表扬学生时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否则会过犹不及。表扬,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表扬也要适当,要注意度,过度的表扬可能会出现反面的效果。

    同样在课堂教学上同样也应避免超限效应认知超载。 如果老师上课拖堂、布置作业太多,就会犯认知超载的问题。这些不应随时提醒我们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理念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导学育人的对策宝典,它更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我们少走弯路,为我们指点迷津,《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已俨然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不可多得的枕边书。

  • 9、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二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二

    我女儿小时候不爱吃虾,你跟她怎么说,这多么有营养,总不见效。一次,我们吃酱爆香螺,用牙签一个一个挑着吃,她非常感兴趣,吃了很多,我们非常高兴。回来以后,我买了一盒牙签,每次吃虾的时候,给她用牙签扎着吃,渐渐地,他特别喜欢吃虾 。

    原来只是这样做了,没有考虑太多,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心理效应在起作用,这就是牙签效应,其本质就是改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人类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以获取较好的效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影响,甚至也在自主不自主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来处理问题。尽管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但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效应,对孩子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才能触及到灵魂深处。

    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鲇鱼效应后,我感悟颇多。

    鲇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鲜活的沙丁鱼,渔民们如能将活的沙丁鱼带到市场,不仅能吸引人们争相购买,而且还可以卖出高价。为此,许多渔民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总不成功。然而有一条渔船让沙丁鱼成功地活了下来,由于该船船长将其视为秘密,不准船员外泄,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其做法。待他去世后,奥秘才被揭开。原来他们在鱼槽中放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鲇鱼,当刚捕捞上船的沙丁鱼放入鱼槽后立即发现了鲇鱼,非常紧张,于是左冲右突,跳跃不停,这么一来,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被运回渔港,从而使人们大饱口福,也使渔民有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

    科学家计算过,倘若地球上的鱼一年之内产的鱼仔都能成活,都能顺利长成成鱼,可以把地球上江湖河海都塞满,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从鱼仔到成鱼,要经历千百次的自然和自身的淘汰。最优秀的和最适应的才能留了下来。自然界要维持其自身的平衡功能,都是在各种压力下完成的,否则生物就会逐步退化。孩子的成长也应该如此,当有的爱对孩子来讲是不愿承受的负担时,就可以要求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里承担不同的责任,适当、适时的压力也是孩子成长的强大动力。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脆弱,这是因为我们进行的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做得的不够,以此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面对挫折的忍耐能力太差。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大家想一想,在我国是什么

  • 10、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读后感:审视教育中“罪”与“罚”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读后感:审视教育中罪与罚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这本书以一种新视角看教育,以一种批判的眼光看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正视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以追求教育的合理状态,最终让教育处处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揭示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学生是有生命,有血性,有思想的人。所以,作者说,老师不能当园丁,园丁一走到花园里,对着那些植物,只看一眼,就是咔嚓一声,参差不齐的枝叶变整整齐齐了。然后拿起一枝早已准备好的竹竿,一边比量,一边伸出大剪刀,刀锋一过去,就无一枝独秀了,而是齐刷刷地一般高矮,好看吗?当然,真是整齐又美观。可是,活泼可爱的学生能被这样去修理吗?

    虽然现在一直在倡导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说得多好啊,可是那种被动的,唯老师就对的思想仍然深深的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在教改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不一定是来自教学过程的实施,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生的观念。有一次,我私下里与几个学生聊天,她们说:老师,你让我们自主学习,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学,而且也学不懂。我们还是喜欢你给我们讲,我们听得特别清楚,很容易就懂了。当时,我还很兴奋,因为这说明我讲得生动又仔细,学生很喜欢。可是慢慢的,我就发现,每次课堂效果特别好,可是一到考试就见分晓了,用学生的原话来说就是: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我就在思考:不管我讲得多生动,不管学生听得多认真,他们在听的时候只是记住了这道题,而他们自己的大脑却没有去思考,他们在自己的大脑里没有形成思路,他们只拥有机械记忆,所以哪里会举一反三,哪里会学一而知十呢?

    我们经常谈的话题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学习,自己得出某些结论。可是我们却忘了那些自进入教室以来就当接受器的孩子,在此时,他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学习,怎么去探究。所以,我们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时候,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转变学生学习的观念,让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去探究和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权利。这就需要老师的支持。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奴性教育中,变得自卑和胆小,他们甚至没有勇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不同,害怕错误,害怕老师失望的表情,甚至是鄙视的眼神。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收回所有阻碍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言行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2

  • 2019-11-11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2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
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2024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爱的教育中囚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