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 > 地图 >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2024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相关栏目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热门栏目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推荐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

(共 4098 篇)

  • 1、 《最沉重的土豆丝》有感_关于《意林》的读后感300字

    《意林》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拓展了知识面,也教会了我不少人生哲理,令我收获很大。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沉重的土豆丝》,里面讲到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她的父母从小对她要求严厉,小女孩儿感到非常孤独,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她考上中学后,因为学校离家远,她每天上学都要带午饭,每到吃午饭时,她和同学们免不了会谈论谁带的饭菜好,她会把结果写到日记里。后来小女孩儿发现只要自己记过的菜,隔上一两天,妈妈就会让它出现在自己的饭盒里,是爸爸妈妈偷看了她的日记,她感到非常生气,为此她很长一段时间不和家人说话。后来她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好。

    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都是无私的无尽的爱,但是他们都有犯错的权利,也有在人生中学习的权利。如果父母的爱能理解我们,我们的爱也能理解父母,那么这两种爱可以融会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宝贵也最美好恒久的财富。

  • 2、 炒土豆丝作文集合8篇

    创作是将记忆展现和表达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它是一种不断提高语言和文学技巧的过程。通过经常写作,我们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推荐了一篇有关“炒土豆丝作文”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您收藏本文!

    炒土豆丝作文 篇1

    今年,我已经十岁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大人了,虽说是小大人可我什么都还不会,所以我决定学炒土豆丝。

    说干就干,妈妈对我说:炒土豆丝要先削皮,再切成片,然后切成丝,之后泡在水中,因为怕土豆会发黑,最后把土豆丝放进锅里不停翻炒就行了。听了妈妈所说的话,我点点头心想炒土豆丝不就只有这么简单的几步吗,简直再简单不过了。

    于是我拿起土豆和刨子,削了起来这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到了第二步我拿起刀切了起来,可到了最后一小半的时候,我手可以扶的地方己经很小了,我有点怂,想要半途而废可我回想一下,如果我半途而废了,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于是我鼓起勇气切了下去,我的心忽然怦怦直跳,我慢慢睁开眼发现我并没有切到自己。

    最后的两步十分简单,我进行的井然有序,这道菜做得自然很好吃,因为里面包蕴着我的勇气。

    炒土豆丝使我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炒土豆丝作文 篇2

    今天我要为爸爸、妈妈做一盘好吃的、特别香的土豆丝。

    开始了,我先拿出了三个土豆,把它们洗了洗,便开始刮了起来。一开始我先左手拿着一个土豆右手拿着一个刮土豆的东西便开始削了。一开始很难刮,但刮着刮着便感觉比刚才刮的容易多了。但是刮了一会后我又遇到了困难有陷进去的部分刮不着。过了一会我终于想出了办法用手把它们挖出来。我试了试真的把陷进去的都挖了出来。准备好了以后我便开始擦土豆了。经过了我的精心擦以后,终于擦出了又细又长的土豆丝。然后,我拿出了一根土豆丝看了看,情不自禁的赞叹道:我擦的土豆丝真是又细又长呀!我开始炒了,先把油热了以后放了两勺盐,又放了一些蒜,最后再放上了那又细又长的土豆丝后便开始炒了。先把它们顺着锅边给翻过了,再把它们推来推去,然后再反复的做着这几个动作,直到看见土豆丝快要糊了的时候放上醋关了火就行了。以偶案头都死就做好了,爸爸、妈妈吃了香喷喷的土豆丝后后说很好,还说我都要和他们做的一样了。

    这次炒土豆丝让我知道了做土豆丝特别的难。

    炒土豆丝作文 篇3

    星期天下午,我又要求妈妈给我炒我最喜欢吃的土豆丝,这时妈妈开话了:既然你这么喜欢吃,我就教你怎么吵吧!毕竟求人不如求自己吗!

  • 3、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

    【篇一:沉重的翅膀读后感】

    读大学时一直想读的一本书就是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只是一直都没有找到,直到去年在拉阔书吧上看到有电子版的,就下载来,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从过年开始直到最近才断断续续的读完,因为那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时代,有很多那个时代特有的名词,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时代。

    张洁《沉重的翅膀》最初发表于1981年,1984年修订后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反映国情、倡导改革想必是当时文坛肩负的使命,作品于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及旧一套的权力、政制模式仍在主旨着国民思维的年代,作者能够大胆地表达这些想法,精神可嘉。相信作品面世后所引起的争议也早在预料之中。

    八十年代初,经济开始试图冲破积年的重负,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之时,作家们也在努力冲破历年生成的思维定势。经历过文革时期草木皆兵、步步为营式的压抑,如今要解除思想负担,改变习惯,回复到自由无束的漫想中去,这需要时间。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且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郑子云,这位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作为优秀的高层领导干部,郑子云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多病,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又驱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图从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将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激烈较量中,放在新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叙说他那悲壮的斗争历程。

    我喜欢里面洋溢的热情,以及针对一些问题,那些敢于面对和解决的人。虽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是文学就是这么好,也许作者根本没想来表达什么,而我们,却可以想一想,其他的事情,受到一些启发和引导。?感谢作者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认真思考下,在这么大的一个社会下,我,在做些什么。?还有当我们这个时代过去了,会留下些什么,扎克伯格?范冰冰?艳照门?任志强?

    【篇二:《沉重的翅膀》读后感】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公正最权威的评判者,它总是无情地淘尽那些污泥而留下金砂。

    张洁同志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发表已有十七年了。作品荣获了我国文学最高奖矛盾文学奖。

  • 4、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

    篇一:沉重的肉一身读后感 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一身》中题为《沉重的肉一身》的那一篇。喜欢刘小枫特有的,用于哲学散文的湿润的文笔。那种需要逐字去领会,推敲其中逻辑推理和品味文字迂回曲折的阅读感觉,是与读亦舒小说的畅快淋一漓完全不同的。慢慢地看,有些地方还需要反复地跳回去重新解读,这种凝滞的感觉就像拉长了的盛宴,每一次咀嚼都有完全新鲜的味觉享受。 《沉重的肉一身》谈到关于男人对女人选择的一性一伦理,谈到身一体和灵魂感觉的地位对比,以及个体差异等等。文中反复提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及这个故事的源头故事——“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坐在十字路口,面对着两个女人: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能给男人带来的是一性一和生活的逸乐,代表着生命之轻;而阿蕾特带来的是辛劳厚重的身一体感觉和生活经历,她引导男人通向生命之重——所谓的“美好”。赫拉克勒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选择代表着男人对于不同生活、不同伦理的选择。这个论题被男人们唠叨了数千年,发展到昆德拉的版本,就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萨宾娜和特丽莎的故事。在刘小枫的解读中,昆德拉似乎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中“人民-意志”的因素,将男人的一性一漂泊由寻求女人身一体感觉的不同以及背后隐藏的生命意义的不同,进一步演绎成探求历史规律下趋同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似乎托马斯的行为写进 三流色情小说中不过是拙劣的风一流韵事,而经过哲学化的处理就变成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政治一性一反抗……这些逻辑让我感觉极其可一爱一,是我看到的对于男人动物一性一的滥情的最新鲜也最富丽堂皇的解释。 不过话说回来,最后文章里谈到了托马斯的选择,或者说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或者说是昆德拉心目中男一性一群体的选择。托马斯的一性一漂泊终于止于特丽莎:他在一个又一个女人的身一体之间游荡,寻找每个女人身一体中那百万分之一的差异,而最后,他发现了特丽莎与所有个体的不同——这是一个他愿意与之共眠的女人,而且他的灵魂开始排斥特丽莎以外的女人的身一体……这里文章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关于差异的个体。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化了。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说明不过就是他一爱一上她了——在他阅过无数个差异的个体之后,他找到了一个拥有自己最在意的特点的那个个体。当然如果文章里说得像我的语言这样直白和浅薄,大概就该放上言情小说货架了,不过我还是愿意用我这样的

  • 5、 读后感1500字《沉重的肉身》

    《沉重的肉身》是刘小枫的作品,最初接触这本作品是通过好朋友的推荐而开始的,记得当初讨论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传播学课堂上,是由《蓝白红》三部代表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电影而引申出来的。

    《沉重的肉身》与《红蓝白》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一样,都是在人类伦理道德与现实基础等之间所展开的论述。

    对于这部作品的感想,在它的引子叙事与伦理中,就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及体会。

    对于叙事,望文生义的理解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来达到目的。而当叙事与伦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来陪伴伦理,以自由的叙事来激发和达到个人的道德自省。

    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似若有若无、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或者是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折时,个人会不自觉地想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即便那只是一种自己想象出来的生活空间,但却是可以以此拾回被生活的无常抹去的自我,而这便是叙事为个体所带来的人在时空中的存在感。

    正如伊壁鸠鲁说过的一句话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谋求它。如果说,幸福是伦理学的基本主题,那么,叙事就是谋求幸福的关键途径,那既可以是关于幸福或不幸的知识,也可以是幸福之中的时空。叙事可以沉淀于过去,可以基于当前,也可以放眼于未来。

    正如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一样,每一个人都是被出生的,因为没有个人可以让自己的出生成为主动式的过程,而,每一个人需要做的,只是用主动式的道德行为来改变被动式出生中的缺陷。

    这里的事实便是与伦理学的关联,人的生命起点不在于自己而在于父母,偶然造化所成就的诞生,并不能由个人去选择美丑、富贵、坚韧或软弱、明朗或抑

    郁、聪颖或愚昧,但是个人却可以通过主观意愿对自身进行改造。

    而从生(也就是先天的)到死,期间的经历,大致就是肉身的和精神的经历了。而《沉重的肉身》讲述的就是身体的感觉,伦理学中关于偶然生命的幸福及如何获取幸福,关键就是:个人命运、幸福及德行,这都是围绕着个人如何处置自己的身体。

    其中一个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讲述的是赫拉克勒斯在面对肌体丰盈而柔软,脸上涂抹,着装光彩焕发,有女性独有的走路体态的卡吉娅和质朴、恬美、气质剔透、仪态端庄、身穿白袍,并且自称是神明的伴侣的阿雷特这两个女人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苏格拉底的叙事,表明了前者所带来的感官上的适意、丰富,和享受就成了邪恶、淫荡,后者的辛劳、沉重和美好就成了美德、美好。我们可以换种说话,生命的

  • 6、 负重前行的沉重

    短暂的一天就这样又过去了。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让我感触很深。文章的名字叫《脚印》。

    路承载着脚印,脚印延伸着路,这条路会一直通向成功的大门。

    这条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不平的。它上面布满了荆棘,泥泞和迷茫。既神秘,又艰辛。

    我们只有拥有聪明的才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顺利的通过这条路,开启人生的大门。

    现在的我们就站在这条路上。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我相信这扇人生的大门已经打开,它正向着我们呼喊,等待着我们的到访。

    前进吧,努力吧,我们的人生要辉煌光彩。

    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才会越清晰。负载越重,留下的脚印才会更深刻。

  • 7、 《会唱歌的土豆》读后感

    我今天在网上看完《会唱歌的土豆》这本书,心里激动万分,真希望能随着吉丽娜他们一块去探险,走过辽阔的草原,穿越纵横险峻的天山,经历古堡之夜的阴冷,毒蝎叮咬的痛苦,悬崖余生的后怕,遭遇狼群的惊险当他们终于发现土豆会唱歌的奥秘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真为他们高兴,同时深深地佩服他们的探险精神。

    是啊,大自然有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古今中外,许多伟人都具有探险精神:李时珍走遍名山大川,尝遍百草,写出了《本草纲目》;徐霞客游遍大江南北,考察河流山川,写出了《徐霞客游记》;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外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全人类,他们的一生也就是探险的一生,这种勇于探险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当我兴冲冲地把想法告诉爸爸时,他却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探险与冒险只是一线之隔。我陷入了沉思,试想:如果阿墩摔下悬崖,如果丹丹中毒身亡,如果他们走不出迷谷只要其中一个实现,那就是不可弥补的悲剧,将给家庭带来多大的痛苦啊!这次探险就毫无意义,就是最大的冒险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不能盲目模仿,不能走过头,否则就会走向反面。人是要有一点探险精神的,但探险不一定要冒险,应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科学的考察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敢于解决问题,,勤动脑筋,其实也是一种探险精神。

    没想到看了这本书能懂得这么多的道理,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的话:只有勇于探险的人,才能攀上科学的高峰,莽撞和冒险对科学是毫无意义的。 让我们学习书中吉丽娜他们的勤于思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探险精神,但不能盲目模仿,我们做事要有目标,有计划

  • 8、 亲亲土豆读后感

    感悟美,读懂美,人的目光才纯净,心灵才圣洁,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题记

    淋雨一直走,是道阳光就该暖和,人都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聆听着美妙的旋律,让我想起了故事的主人公,小说中每个主人公都犹如一个小太阳般给予每个读者不同的温暖。

    说起主人公,我不得不佩服编者,这本《亲亲土豆》反映出的爱多姿多彩;有兄弟姐妹之爱,有友爱,有纯洁的爱情,有普遍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一种无声的大爱等。这些千回百转的爱交织在一起,读起来如沐浴春风,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如身临其境,跟小说的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体会那些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际遇。

    当我拿起书看到亲亲土豆四个字时,就对着本书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所以不得不佩服编者用词的灵活与精妙。土豆,本来是一种人们众所周知的东西,然而在前面加上亲亲俩字,无疑增添了几分幽默感与兴趣味,使土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看来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负载了人的情感,也就像插上了翅膀,是可以在天地间纵横驰骋的!

    当我翻开书时,发现每篇小说都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我的眼球,令人爱不释手又恨不得马上读完消化掉。不过真正触动我心灵的一句话是秀色一文中的,在没有水的地方,你还指望谁有廉耻!这是一个巧妙的悖论,说这句话的正是一位纯洁美好如花盛开的姑娘,也许对她来说,这是不顾廉耻的表现,可是她的不顾廉耻又为了谁的将来有廉耻可顾呢?所以,这个姑娘原本就是一村子的尊严,一村子的青春。不仅没有谁忍心指责,而且我们也只能想到用一个词去形容:壮烈!这种看似荒唐的交易实在让人尊重,也实在让人揪心地难过。这是面对生存的考验,这是小我和大我的较量,这是小爱与大爱的殊死搏斗。正如一个母亲为了民族存亡而献出自己的儿子,你能说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秀色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先前因为缺水而掩盖的美丽迷人的景色,美丽迷人的秀色女人将因为有水了而形成真正的秀色。此外更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有尊严有担当有爱心的生活。

    再说说少女小渔吧!小渔善良纯净的本性不仅洗涤了弱势文化处境下的龌龊与屈辱,而且沟通了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不同境遇下的人,而江伟那样的自私,蛮横,不仅于事无补,只会造成恶性循环。不管种族与种族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其相处之道归结起来,不还是善良与爱吗?透过小渔让我懂得了上善若水起,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

    淋雨一直走,是颗宝石就该闪烁,人都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随着歌声的结尾,小说

  • 9、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1000字

  • 10、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1000字

    在读《沉重的翅膀》以前,我曾经接触过不少描写七八十年代生活、经历的作品,有宗教问题、情感问题、农民问题,自以为对那个蝉蜕的时代已经足够了解了。谁曾想,这一部《沉重的翅膀》又一次让我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改革,这是一个让我们不懈阅读,探求新知的根源,然而也是非主旋律的少数话题。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历经艰难,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也该需要有人来写写了。张洁动笔较早,涉及较广,深度足够,所以一举成功。

    《沉重的翅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重工业部和所属工厂的整顿改革为背景,描写了从正部长、副部长、司局长到记者、工人和普通群众对经济改革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生活状态。小说以强烈的爱憎写出了改革泛滥时期新与旧、文明与愚昧、解放与僵化、改革与守旧的冲突。虽然没有多少跌宕的情节,故事也不出奇,却于一种真实质朴的氛围中透露出高昂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

    作者张洁基于对现实生活及改革过程的感知,成功的塑造了郑子云、陈咏明、叶知秋、田守诚等不同身份地位的形象,他们都有着成熟独立的思想,极力维护自己的信仰或利益,在以郑子云和田守诚的新旧势力的悲壮斗争中,作者浓彩重墨的描绘了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着力表现他们始终必须面对的传统意识(普通官员、群众)、左倾思想(副部孔祥)、明哲保身心理(汪方亮)、惰性心理、世俗观念等惯性心理的严重挑战,在一张无形的网中左冲右突的情况。

    郑子云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他是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是当代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他生长于战争年代,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信仰和高度的理论修养,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深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最高原则,是最优秀的高级领导干部。他的个人性格像极了《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在自己所涉及的领域内游刃有余,然而却始终有一本难念的经,那便是家庭问题。这也验证了那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和夏竹筠干瘪枯燥的婚姻,和工作中屡屡碰壁的状况,使他身心疲惫,以致最后一病不起。他力图从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一条新路。因此,郑子云便有了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的内心。

    改革难,写改革也难。作者的创作力与表达的真实性、感人性,让我惊异。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将此书献给为着中华民族振兴而忘我工作的人们的心愿,也读到了她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折射和反思。

    当时的社会,正处

  • 2019-11-14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5-11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7-03

  • 2022-02-24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10-16

  • 2023-03-28

  • 2019-09-20

  • 2022-01-29

  • 2019-09-20

  • 2021-05-03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1-24

  • 2019-11-12

  • 2022-03-14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10-19

  • 2023-06-05

  • 2019-09-20

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2024最沉重的土豆丝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