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2024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推荐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共 7899 篇)

  • 1、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在我经常读的的一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 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

  • 2、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暑期所读的是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本音乐类专业极强的杂志。这本杂志我征订多年,暑假期间就其对我工作上的帮助罗列一些我的感受。

    《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共分十个模块:音教畅想、稿源采珠、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高考指南、读者信箱、词花花、校园旋律、音乐小词典。其中的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音乐小词典这五个模块我比较喜欢,尤其对我平时的音乐教学也起到了辅助作用。这本杂志从音乐本体的审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策略、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开展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经验策略的实践与启示、中外音乐家、中西乐器的介绍、新歌推荐等数十个专题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和创造,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反思是兴趣的来源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而教师的反思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参与和反思这三方面,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如果没有了兴趣这个动力,音乐课就无法实现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直观演示、巧设疑问、故事穿插、游戏创设、情境演示等方法,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因此,努力激发、

  • 3、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

    这个很荣幸的参加了领雁工程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而我今天要写的读后感,就是在培训上推荐的一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先进行辅助的节奏练习,告知学生们歌曲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歌曲,但缺点是学生预先知道教学重点,很难活跃起来,甚至没有兴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能力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 4、 综合组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综合组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书,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

  • 5、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1000字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1000字

    (教师:时美琳)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找不到方向,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第三,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咏鹅》的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

  • 6、 音乐教育随笔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

  • 7、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一)

    音乐,本来应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但当它成为一门课 后,很多老师的课频频出现 走调现象,如何上出学生喜欢的音乐课?这是终日萦绕我脑际的问题。我认为在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要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整合、裁剪具体的课程资源,换言之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要重视常态课的研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表现,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行为规律,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和魅力舞台。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读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整套书,我思考、消化、提炼,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得到了一些感悟,这些感悟有助于审视我们音乐教学,促使音乐教学进一步优化。

    感悟:音乐要回归本质强化审美魅力

    讲到艺术的东西, 不管是语言还是音乐都离不开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要想使音乐课堂有魅力,必须在声音上狠下功夫。

    我们觉得,音乐课堂首先要感受到音乐的美,为追求美而学。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通过音响说话的语言,有它独特的句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规律。要想让人听得懂,我们教师先要清楚,增强敏锐丰富的音乐感觉。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要随时在表演的感觉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大礼堂里面上公开课,由于听课教师多,拿不拿话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细节。有的老师始终手持话筒上课。实际效果是拿了话筒,声音清晰洪亮,具有震撼感,不拿则自然真实,更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只要投入了,用心了,再细小的声音也能明辨。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听,让他们说,让他们演。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特定的舞台,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自信,激发和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艺术讲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致,一定要以其本身独特的美的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现列举我的课堂实录。

    牛肉和芹菜

    又到了我们的音乐时光。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真诚地交流音乐。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音乐,也很喜欢音乐课。我知道有些同学因为感受不到音乐的味道,所以不太喜欢音乐课。说到这里,班级且全校有名的调皮鬼徐陟、孙铮点点头。

    是啊,有的人喜欢吃青菜,有的人喜欢吃萝卜,各有所爱。你有没有不喜爱的菜肴?我问。

    肥肉!我看到就讨厌!有同学说。

    香菜!那味道刺鼻!还有同学说。

    徐陟说:我讨厌的是牛肉,因为我长得瘦。全班大笑起来。

    孙铮

  • 8、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一书,它是由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着,xxxx年8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着。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过去,我虽读过一些音乐理论但没有如此深刻的感触。第一,雷默的不断进取精神。坚持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不断的跟踪、消化,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他对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中。第二,雷默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态度。面对音乐教育界内部外部的质疑,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理认思潮的冲击和挑战,雷默并不是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对持与他不同观点的学者,雷默没有粗暴地批评或一味自我辩护,而是心平气和地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提出一种求同存异的融合主义立场,主张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将不同观点的合理部分融合起来。第三,雷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真心去探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灵魂,从内心认知国于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传播。第四,雷默的严谨治学的学风。书中加入了其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神经学。在自己深入研究后本着融合主义的态度对其进行引述、分析而运用不同观点时,不是将这些观观点简单化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极端状态,而是辛辛苦苦地把这些思想异同仔细区分出来。

    另外,我读完此书后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初中音乐课程大量安排了艺术欣赏内容,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在书中雷默以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就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一些建议:理想的教师应是鼓励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

    1、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与他人合唱

    2、用乐器演奏各种曲目,独奏并与他人合奏。

    3、即兴创作表演旋律、变奏和伴奏。

    4、在具体指导的范围内作曲并改编乐

  • 9、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一)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着,它是一本纯教育理论书籍,其中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连贯、深入的哲学思考。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但是,如果认为音乐欣赏课只要一味让学生聆听,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解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雷默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向来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根据雷默的表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的非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成为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为其它非艺术教育的目的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哲学观点的指导,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困惑的状态,有时不自觉地遵循一些本质上反音乐教育的哲学。当然,雷默也没有否认音乐应当为非音乐的目的服务。雷默认为,只要能合情合理地保持充分的音乐性和有效性,音乐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为一些非音乐的目的服务。如果因为那些价值不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而拒绝为其服务,那就过于讲究纯正性了。雷默不否认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和纪律,但他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并不提供纪律和教授道德,这样做的是音乐。比如,一个孩子在练习一首曲子时,必定会遇到许多要求,只有对这些要求作出让步,他才能真正体验音乐并使音响捕捉到需要捕捉的东西。这个让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经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纪律,从而做到有道德。如果我们在此过程中用说教来强调纪律和道德,忽视音乐本身对纪律和道德的自觉要求,这样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归入反音乐教育中去。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如同迷路的航行者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二)

    音乐,本来应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但当它成为一门课后,很多老师的课频频出现走调现象,如何喜欢音乐课?这是终日萦绕我脑际的问题。我认为在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要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整合

  • 10、 《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读后感

    假期中,和几个朋友小聚,聊起了一些工作上的事。因为我们几个朋友都是音乐专业的,所以都有同感。现在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我不得不反思,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孩子们了。然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地唱。

    闲空里读了《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这本书让我对收益很大。该书聚焦疑难问题,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有支点。告诉老师现阶段教师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该书作者教研员将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疑难问题,把目光聚焦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给予了我们老师教学疑难方面的指点。特别是一个个案例的分析让我有了更多教学上的方法,让我了解怎样优化歌唱活动中的每一环节。可以用多种手段来切入。学习一首新歌,有多种方法开始进行切入。比如,《洗手绢》可以从出示图片开始;《跳绳》可以从玩游戏开始;《小青蛙找家》可以从讲故事开始;《其多列》可以从学习节奏开始。让我更清楚的了解歌唱课教学设计与其他类型的音乐教学设计一样,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与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选择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评价。歌唱课的教学内容分析主要要我们教师明白:面对教材教什么,面对学生能学什么和怎样学。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喊着唱、并认为这样才是认真的表现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做为万丈高楼的第一层此时歌唱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在现实中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片面地认为:我多教学生唱几首歌就完成教育任务了,却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教会他使用筷子吃饭远比喂学生吃饭来得实际而有切实意义,所以在低年级歌唱教学的我按照此书介绍的方法学习大胆实践,得到了较好的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功,孩子们有了良好的课堂习惯后音乐教学如鱼得水,学生的进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学生一起唱歌。我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虽然不是一定要培养什么歌唱家,但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歌唱要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知道唱歌的呼吸和平时的呼吸是不一样的,了解歌唱者的生理学,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让他们从小沿着正确的学习道路前进并坚持到底,说不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1-03

  • 2019-11-04

  • 2023-01-15

  • 2019-11-11

  • 2019-10-20

  • 2019-10-12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1-18

  • 2019-11-11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10-01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12

  • 2021-09-2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02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2024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