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义勇军魂观后感 > 地图 > 义勇军魂观后感,2024义勇军魂观后感
义勇军魂观后感

(共 7536 篇)

  • 1、 观《义勇军魂》有感

    观《义勇军魂》有感

    作者:文松

    星期五,学校组织四年组云看电影《义勇军魂》。听老师说,这部电影是在我们桓仁拍的,讲的就是保卫我们家乡的大英雄唐聚伍的故事。我们激动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真想马上看这部电影。

    电影开播了,果然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雄唐聚伍,不顾上级反对,冲破重重阻碍,毁家纾难,组建了一支叫做“义勇军”的抗日军队,并在桓仁建起了根据地,成功举行誓师大会,击退日军。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处是:同唐聚伍一起抗日的一些战友们,为了保证誓师大会顺利举行,在与日军交战时,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冲锋陷阵,最终取得了胜利。看到这儿时,电影院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久,这是对抗日英雄由衷的敬佩……

    看完电影,我被唐聚伍那坚持不懈,大无畏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然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常常和父母报怨吃、穿不如人……从没想过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同先辈们比起来,我显得多么渺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完善自己,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2、 义勇军进行曲读后感
    篇一:义勇军进行曲读后感 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往往会迸发出醒狮般惊人的力量,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拉开了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民族高昂的爱国热情。3年后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这首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神州大地上传唱开来;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我一直认为这首歌曲和这部电影是珠联璧合的完美绝配,每当听到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好像听到了当年中华民族的吼声。在我心目中有两首歌雄壮有力,一首是《国际歌》,再一首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毕竟是外国人作词谱曲,而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才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虽然词句简洁,但韵律大气磅礴,有历史的沧桑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已经到来,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一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的儿女能不能“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这个民族存亡的关键。假设回到那个“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的时代,我能不能和先烈一样投身到抗日的残酷斗争中去,的确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个人感觉在抗战期间“擐甲执兵”经受生死的考验恐怕难些,为抗战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可以。不过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没有办法证实我当时会如何如何。 生死的考验不是往常我们表表决心就行的,与敌人血战到底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勇气的形成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法国电影《老枪》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如何才能形成勇气和斗志,勇气在每个人身上的细微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太行山上》,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这一句话。郝梦龄将军的原话是这样的:“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剩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这个阵地。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不算完。出发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此阵地,决不后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共和国建立56周年,感
  • 3、 优秀读后感:由《义勇军进行曲》想到的

    由《义勇军进行曲》想到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是伟大的,然而,很多人虽然怀有梦想,也口口声声说:我是个中国人。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把自己作为了一个中国人,真正地为祖国奉献了呢?一个人的梦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就把它比为一滴水吧,一个国家的富强梦呢,是一片海洋,是由无数个数不清的水滴组成的,一个国家的梦,当然远远胜于一个人小小的梦,那些说自己是中国人的有多少个真正地为祖国的梦奉献了?牺牲了?

    每每举行升旗仪式时,心中便感慨万千感,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感那些英勇殉国的革命先烈;感那些远在海外的华侨同胞,仍在每一个日日夜夜中,牵肠挂肚地思念祖国国歌响起了,我们立刻端正了神情,严肃地唱了起来,这时,我感谢聂耳,这个一心为民的民族音乐家,虽说生命只有短短二十几年,却谱写了一篇篇激烈的歌曲,我很喜欢他。也爱他谱写的生命之歌。

    在读过《聂耳传》之后,我对聂耳的敬仰又增添了几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人民的音乐家正好就出生在了这个时代,在亲眼目睹了日本皇军对中国的烧杀抢掠、奸淫逼迫后,由感而发,奋笔疾书地写下了许多爱国歌曲。他当然也是有梦的,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的梦:希望中国人民拿起武器,英勇抗击日寇。这是一个梦,为什么和我们不同呢?答案是:聂耳是一心为国地创造了这么多歌曲,为了不向屈辱低头,他可以绝食甚至自杀。而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中国梦?当革命先烈们长眠地下时,我们在干什么?崇洋媚外,追求韩流,甚至专门买外国货,现在,有不少人表示:中国制造的,算什么东西,美国的那才叫一个好!一看到madeinchina的商标,简直就象看到垃圾一样,令人作呕读到这些话,我常常暗暗落泪,先人们的中国梦是何其地美!而现在人的梦,却早已被胭脂俗粉、艳装美彩给掩盖住中国梦,和每一个人的梦是分不开的,大家必须赶快将梦凝聚,不然终有一天,我们会后退,梦之海一旦干涸,我们又将回到了大清王朝忍受火烧园明园、东亚病夫的耻辱。

    国歌,大家一定很熟悉,这几乎我们每天都唱的歌,就是出自聂耳之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心的长城字字铿锵有力,引人奋发,这首伟大的史诗,你知道是在一个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写成的吗?那时,聂耳因参加抗日,被日本鬼子抓走了,软禁在幽暗的地牢里,与他同样可怜的,是一个叫田汉的人,他也是积极的爱国分子,两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双手被坚固的铁链锁着,只

  • 4、 《护国军魂传奇》观后感

    昨天看完了《护国军魂传奇》,看到了书文和恪武兄弟的结局,和猜想的一样。

    看了很多次的片尾,两人到死都没有能握到一起的手,令人叹息,每次我都希望是我猜错了。但当真实的结局出现的时候,悲伤是必然的,却觉得也只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感情上都是最好的。

    悲剧才是最让人难忘的。

    书文说:“我们兄弟注定要生死一搏。”(大概是个意思)他们是兄弟,血脉相连却要生死相搏。命运让他们加入了不同阵营,而他们又是同样忠诚于自己的阵营,他们只能对立而不能比肩。

    他们用武力逼迫对方放弃,他们都不会放弃,这对兄弟太过相似,同样的执着同样的倔强。

    当恪武一拳拳击打在书文身上时,他的心里一定是在流血的,他一遍遍的呼喊着:“为什么,为什么……”

    书文说:“我想看一眼,将军所说的民主,共和的世界。”

    “民主,共和……”恪武大概并不太明白这些意思,他也没有机会再去了解它们的意思了。

    恪武死在了唐宽的枪下,一声大哥,是他留在这世界最后的句子。书文也被唐宽手下乱枪射杀了,弥留之际,他向恪武伸出了手,距离并不遥远,但已是永远都无法触碰的鸿沟。带着这样的遗憾,兄弟二人离开了这纷乱的世界。

    恪武要比书文更加悲哀吧!或许我不该这样来比较。他那双没有合上的眼睛,大概很长时间我都不会忘记。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恪武,太冷血,太无情了。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他和书文一样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只是他所信的东西是错误的,才有了那样悲哀的结局。不过,仅仅是那份坚持和执着就值得敬佩了。

    他们的最后一幕,蔡锷将他们的手握到了一起,用嘶哑的嗓音说了一句,兄弟。

    但愿黄泉路上他们能比肩而行,再没有前世的隔阂。

  • 5、 边疆军魂观后感范文(系列3篇)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吗?能发现一部中意的影视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 下笔来,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深度思考自己的认知,观后感就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编辑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边疆军魂观后感范文”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边疆军魂观后感范文 篇1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来源。20xx年8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70年前,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各族儿女秉承“老西藏精神”前赴后继,雪域边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西藏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900亿元、青藏铁路、川藏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复兴号开进了雪域边疆……一系列可喜的数据,闪耀着“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教会我们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社会过程的进行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最终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全体党员要自觉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适应新时代需求,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自觉维护干群关系团结,为群众着想。其次还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群众交往交心,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望,做群众喜闻乐见的贴心人,知心人。

    “老西藏精神”教会我们向先进看齐。

    两袖清风,鞠躬尽瘁的孔繁森;奉献毕生,殉职西藏的王喜贵;大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一批又一批的先辈和英雄将热血和青春洒满雪域边疆的每个角落,他们就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应向先进看齐,向优秀靠拢,在自己岗位上,用“老西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西藏精神”教会我们要甘于奉献。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基本体现,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奉献中体现出自己作为党员的人生价值。常思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把职业当事业,把责任当己任,把实干担当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一棒接着一棒跑,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基层党员应有的样子。

    砥砺奋进七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精神的光芒和力量。从“五位

  • 6、 《王牌部队》观后感:奏响新时代军魂 (集锦4篇)

    “我们今天没有,将来一定会有”,现在的努力就是为将来做铺垫。《王牌部队》看了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思考:我们的使命是什么?那么,你看完《王牌部队》有什么感悟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王牌部队》观后感:奏响新时代军魂》,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牌部队》观后感:奏响新时代军魂(篇一)

    中国观众的审美正在逐步提高,没有人喜欢被当成傻子。一再强调李云龙和赵刚,不仅让看不过瘾的观众失望,还会吓走很多喜欢肖战和黄景瑜的年轻观众,得不偿失。

    一部好剧,如果想在观众心目中做口碑,就得脚踏实地,在剧情和演技上下功夫,而把宣传搞得太离谱,则很容易陷入高开低走的坑里,自己害了自己。

    必须承认,这部《王牌部队》还是很有营养的。

    上到师长,下到小兵,一个个都金句频出,说出很多振聋发聩的话语,促人深思。比如一开始,王师长就明确指出,演习和实战一样,军事现代化不能按部就班,国际环境倒逼我军必须打破常规,主动变革。

    而负责实践的参谋长,团长,股长,连长,班长,还跟不上首长的节奏,不断地强调军事纪律的重要性,认为步调一致,战友之间互帮互助,才能得胜利。

    几乎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直接写成学士论文,在军事论坛发表。

    连顾一野这样的新兵蛋子,也因为有老爷子的熏陶,不断闪现出学院派的光芒,对我军的军事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果然军队是一座大熔炉,不仅盛产军事家,还盛产哲学家。

    要知道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指战员能够说出那些高水平的话语,不管对错,都算是可喜可贺。

    我甚至把那些金句记入了我的读书笔记,觉得那些话能让人受益匪浅。

    但是,我的脑海中又不得不产生出另外一个问题:让1983年的我军指战员,一个个都有这样的理论水平,真的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么?

    对这个问题,我不做解答,相信各位看官自有明见。

    《王牌部队》观后感:奏响新时代军魂(篇二)

    花露水事件宋建设敲山震虎,然而宋法海法力再大也镇不住少男少女相互爱慕的心。顾一野夜晚展开白底碎花绣着花边的手帕,看那上面娟秀的字迹组成的语句,闻着那花露水味道的香气,钢铁少男的心终于被柔化了,春花秋月连同诗情画意一同涌入,形成的巨大力量推动他手抄了惠特曼的自我之歌诗集,并在小树林,亲手送给江南征。

    话说有了贼心的少男,还一改高冷男神形象,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吓唬喜欢的女孩,再吃点皮肉苦补偿。点赞!

    (野猪表示干啥都看上

  • 7、 见义勇为-读水浒传有感

    最近四个星期,我阅读了《水浒传》这本书。

    我最喜欢鲁智深,他十分聪明机智、勇敢,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他见义勇为的行为。金翠莲父女被关西欺辱后,油轮落到了买艺来维持生活,鲁智深知道这件事后,救了他们父女两。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鲁智深一样见义勇为的人。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一个小女孩不当心掉入了河里,正巧,一个中年男子看见了,但听说这位这位中年男子不会游泳,这时,他跑进了一条小巷里,我刚开始以为他要走了,这女孩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跑了出来,还拿了一条绳子。他把绳子扔给那个小女孩,让小女孩抓住绳子,把她来了上来。中年男子的机智聪明。勇敢救了小女孩。

    我还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小女孩自己过马路,却没有注意到一辆汽车向她驶过来,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快速地跑了过去,抱住那个小女孩穿过了马路,难道那位年轻的小伙子不勇敢吗?

    我以后要向鲁智深和电视里的中年男子、报中的年轻小伙子学习见义勇为的可贵精神。

  • 8、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读后记 本书是**大学与新县红色历史文化合作研究项目的一份成果 长期以来,河南省最为全国人民人所熟知的革命先烈只有杨**、彭雪枫和吉鸿昌,而吴焕先烈士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红二十五军军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却因牺牲得太早,其光辉的形象、短暂且辉煌壮丽的人生,一直默默无闻,湮没在历史的云烟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因此,如何从历史的云烟深处,把这个英灵呼唤出来,还原其光彩夺目的本来面目,彰显其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是留给党史研究者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吴焕先烈士作为我们怀念革命先烈,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出的"珍宝"之一,是民革**大学主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俊杰同志从事党史军事革命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1985年毕业于**大学历史系,一直以来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从事党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二十余载,打下深厚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他在对吴焕先同志进行长达数年的研究过程中,广泛借阅收集并整理有关材料,经过严谨考证,深入发掘,书写《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再现了吴焕先同志的英雄原貌,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贡献与价值。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着,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相当强,又是一部借用电视剧体裁展现革命历史人物英雄风范的电视剧作,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既描绘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革命人物众生相,又再现了吴焕先同志一生笃信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的光辉形象。笔者在本书付印出版之刻,有幸读之,如痴如醉,沉湎于吴焕先烈士英雄事迹中不能自拔。读后感觉如饮**,急不可耐地书写读后记以表达对作品的敬慕之情。其突出特点有三: (一)、资料翔实,考证严谨。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作者既注重正史的记载,又考察了当事人的传记作品,同时以地方史志作为补充。其考察的主要历史文献、人物传记和学术着作达数千万字之多。其中历史文献和回忆录主要有:《卓越的青年将领》(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专辑)、《红二十五年长征纪实》、《**豫**革命根据地》(1--4卷资料集)、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程子华回忆录》、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忆徐海东》、张国涛《我的回忆》等;人物传记主要有:《功
  • 9、 观后感:《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富贵的一生,由少爷变成穷人,由好赌变得恋家。第一人称的叙述让观众感到自己更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那么你知道《活着》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活着》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着》电影观后感1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电影观后感2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

  • 10、 观后感: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知道电影圆明园观后感有哪些内容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圆明园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火烧圆明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当可恶的八国联军即将把这座万园之园的烧毁时清朝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站起来奋起反抗呢?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引以为荣……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疯狂的掠夺园里的珍贵瓷器﹑珠宝玉器﹑经典书卷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这些赃品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用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_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对这群帝国列强咬牙切齿!现在我们看到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了.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所有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痛心.

    为什么帝国列强敢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_科技_历史的国度上这样肆无忌惮的践踏_破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软弱?我觉得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落后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而外国人有洋枪洋炮一个顶俩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中华民族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_科技飞速发展.外国人再不敢侵略我们了这还不归功于我们的党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奋斗更应该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一份力量!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2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3-02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 2022-02-28

  • 2022-08-30

  • 2022-03-22

  • 2022-07-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14

  • 2022-04-06

  • 2022-04-06

  • 2022-04-02

  • 2022-04-05

  • 2022-03-31

  • 2022-03-31

  • 2022-02-23

  • 2022-02-25

  • 2022-02-28

  • 2022-03-03

  • 2022-07-05

  • 2022-07-13

  • 2022-02-15

  • 2022-02-17

  • 2022-02-17

  • 2022-02-18

义勇军魂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义勇军魂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义勇军魂观后感、2024义勇军魂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