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 地图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202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范文大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相关栏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热门栏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推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共 5106 篇)

  • 1、 最新读书心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通用版五篇

    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时候,书籍可以教人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如果事前多些思考,那么事后就会少点遗憾。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书心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通用版五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篇一】

    这是20年前的文章了,文章说当时的中国学生欠缺格物致知的精神,但如今,我认为这种精神依然欠缺。

    文章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考试都得接近满分,而实际生活中会的东西很少,我就这样,学习考试不错,但生活独立能力基本没有。我也想改变,想学些生活技能,却又迫于学习升学的压力,每天有很多作业,根本闲不出时间。

    文章还说中国学生只是又抽象的思维理论,缺乏动手能力,我也是这样,什么乱七八糟的物理化学定理都背过了,但是是怎么得出来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看课本上的实验及插图去猜想,而不是去实验室亲自做试验,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学习进度紧,没空儿,所以,文章中说的实验应该积极动手,而不该消极观察我们就做得不好。

    文章中提到学习是为了适应一种社会制度,我想现在也是如此,因为历史政治中很多都是歌颂执政党的政策的。

    20年前,丁肇中就提出了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其实,在2000多年前,《中庸》和《大学》就早已经提出了,可现在我觉得还是略有欠缺。

    我觉得,学习的定理知识不仅仅考试的,是应该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对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这种精神我想中国也早晚会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篇二】

    学习了丁肇中先生写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不仅认识到了一个新名词“格物致知”,还得到新思考。

    这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为读者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告诉中国学生应怎样来学自然科学。

    这个20年前的文章,现在读来仍然有它的教育意义,所以才会选到我们的课本中。照丁肇中先生所讲,是因为我们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以致于在功课方面十分好,但在研究或其他需要动手的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我看来,丁肇中先生所讲一点也没错。

    确实,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它的弊病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创造创新能力。

    动手是需要不断练习的。现在,我们学校教育大多是老师

  • 2、 养眼就是养精神读后感400字(3)篇
    养眼就是养精神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手臂的拍打法

    用一只手的侧面敲击另一只手的手臂,范围是从肩关节到手肘,来回10次,手臂的内侧和外侧都要敲击。

    腿部的拍打法

    用手的侧面敲击腿部,范围是从脚踝到膝盖,来回10次,腿部内侧和外侧都要敲击。

    指甲的拍打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只手的指甲盖两侧,进行点捏,每根手指5次。

    手指晃动面部和头颈,眼睛肌肤齐焕彩

    这个方法也是要用到双手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指尖轻轻地贴在面部皮肤上,上下左右摇动起来。光把皮肤弄得起皱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摇动皮肤下的肌肉。

    肌肉放松后血液循环也会更顺畅,大脑、内脏乃至全身因此都活跃起来。

    用手指摇动皮肤,不仅能够缓解皮肤、肌肉及血管的紧张,使副交感神经变得比以前活跃,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而且能够调整自律神经的平衡。

    同时,摇动法还有助于提高其他锻炼法的效果。

    具体地,我们可以在6处位置采用摇动法进行训练。

    (1)眉毛上方。四根手指与眉毛垂直,轻轻放到眉毛上,上下摇动5次。

    然后,手指向着额头发际线一点点垂直移动,并在小范围内轻轻进行抖动。

    (2)眼睛下方颧骨位置。四根手指放到颧骨上,左右摇动5次。手指向着耳朵方向一点点水平移动,并在小范围内轻轻进行摇动。

    (3)外眼角和鬓角之间。四根手指按在外眼角和鬓角之间,左右摇动5次。

    这时候手指摇动的位置,要比(2)手指最后所在的位置高2厘米。

    (4)双手手指按在耳朵或头部感觉舒服的位置,上下左右各摇动5次。

    (5)单手手掌捂住脖子后的颈椎,上下左右各摇动5次。

    (6)双手按在脖子两侧,上下左右各摇动5次。

    指压眼耳大穴,疼得舒服眼睛才受用

    所谓指压法,就是按压眼睛和耳朵周围能够为眼睛提供氧气的穴位。

    在足疗按摩店等地方,按摩师通常会给客人进行强力按摩。

    养眼就是养精神读后感400字 第(2)篇

    若有以下行为或症状,则说明自律神经紊乱严重:

    1.连续数小时使用电脑

    电脑屏幕会放射出颜色和光,这给眼睛造成的负担是纸质书本的很多倍。一般来说,盯着电脑屏幕看30分钟,眼睛就应该会感觉疲劳了。不经过几小时的休息还能继续盯着屏幕看,则说明你的自律神经已经相当麻木了。

    2.没有感情起伏

    “最近都没什么

  • 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一)

    格物致知就是从探查物体而获得知识。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而致知,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亦将是而变得简单。国外的那些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双手来实践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的意义并没有被那些爱动手的实践者所淹没,而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格物致知的意义就被淹没了。

    明朝的理论家――王阳明,空有一幅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爱动手实践的爱好,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又一次,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就决定要格院子的竹子,他就搬了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面,看着竹子硬想了七天,却并没有很好的答案,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只考自己的头脑去硬想,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因为头痛受不了,而失败。明显,他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社会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竹子的结构或它的生长过程,就必须得用手去把叶子切下来,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绝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坐在板凳上空想,袖手旁观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中的成果。

    实践不是毫不选择的测量,它需要事先的准备与计划。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以作为整个实验的明确中心,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实验者的眼力、毅力和勇气。

    我们不能盲目的接受权威,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让人能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二)

    这是20年前的文章了,文章说当时的中国学生欠缺格物致知的精神,但如今,我认为这种精神依然欠缺。

    文章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考试都得接近满分,而实际生活中会的东西很少,我就这样,学习考试不错,但生活独立能力基本没有。我也想改变,想学些生活技能,却又迫于学习升学的压力,每天有很多作业,根本闲不出时间。

    文章还说中国学生只是又抽象的思维理论,缺乏动手能力,我也是这样,什么乱七八糟的物理化学定理都背过了,但是是怎么得出来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看课本上的实验及插图去猜想,而不是去实验室亲自做试验,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学习进度紧,没空儿,所以,文章中说的实验应该积极动手,而不该消极观察我们就做得不好。

    文章中提到学习是为了适应一种社会制度,我想现在也是如此,

  • 4、 《“两弹一星”精神》读后感400字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几代科技人员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结果。他们把生命置之度外,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发达的中国!

    科学家们头顶烈日,脚踏温度达60摄氏度的地面,不叫苦,不叫累,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他们的毅力难道不值得我们赞颂吗?

    我国科技杰出代表邓稼先为了原子核的诞生,放弃了美国种种优厚的待遇,仍回到祖国。他为了早日使原子核诞生,在试验场和戈壁大漠过了十年的单身生活。为了原子核,他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这种精神我们不应该学习吗?

    虽然现代生活有了很好的改善,但我们仍不能失去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刻苦钻研难题,应该不畏艰难险阻,像一匹匹骏马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再荒废年华了,不能再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勇于攀登。

    同学们,现在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遨游太空的现实,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让我们一起努力,勇往直前,为祖国增添灿烂辉煌!

  • 5、 科比自传《曼巴精神》读后感400字

    《曼巴精神》是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自传,也是他对自己篮球生涯的惟一一次全面总结。这是一本存有大量科比笔迹的出版物,科比的亲笔手书贯穿全书始终,足见科比对这本书用心至深。本书以曼巴精神为主旨,将带读者进入科比的精神世界,发现这位篮球史上传奇球星的成功秘密。

    读完这本书,深深地为科比这位篮球巨星所折服,他的成功不止依靠他无与伦比的天赋,更是来源于他对成功的执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收获,你必须懂得付出。这是一句科比在书中经常穿插的话,而他也的确将其贯穿在的他的生命中。2010总决赛后,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科比反问道,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每一个成功者的共同点就是:天赋不明显落后于别人,但在勤奋上远远走在他们面前。

    天道酬勤,强如科比,在自己的人生中依然将勤奋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向你致敬与学习,学习你的曼巴精神,学习你那对成功的著和为成功付出的百倍努力。

  • 6、 《小鸟的精神》读后感 (400字)

    前几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令人反省和感动的文章——《小鸟的精神》。 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小时候很喜欢动物,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把它关进了自家鸟笼里。过了一会儿,作者发现一只大鸟飞到了鸟笼旁,嘴里还叼着一颗果子,原来,这是小鸟的妈妈,它飞来给小鸟喂食。作者很高兴,因为他觉得由小鸟妈妈来喂养它,总比人类养好得多。一连几天,大鸟都带着果子来喂小鸟……可有一天,作者发现小鸟竟然死了!他心里很困惑,明明有小鸟妈妈给它果子吃,得到了悉心的照顾,为什么还会死呢? 作者问了一位动物学家,学家给他的答案令他很吃惊。鸟妈妈给宝宝吃的果子是有毒的!它们认为,即使是死亡,也比失去自由好得多。从此,作者没抓过任何小动物,他也教育儿子,不要抓小动物。 看完这篇文章,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叹气,或许是因为被鸟妈妈的那种精神所感动。 我想,人类何曾不是这样。如果一个有精神、有尊严的人,被一个人无端地限制人身自由,他会怎么做?是任由他处置,还是选择像小鸟一样“有尊严的慢性自杀”?无疑是第二种。 如果我们人类能设身处地地为那些失去自由的小动物们想想,失去自由的滋味好受吗?既然不好受,那为什么要去剥夺人家的自由呢?自由对于一些动物来说,失去了自由,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每个无辜的生命都自由吧,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奔跑和嬉戏……

  • 7、 雷锋精神耀荆楚 (400字)

    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顶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钻劲、一个是挤劲、这就是雷锋精神。一个是挤劲、这就是雷锋精神。

    有一天深夜11点多,运输连高士祥指导员回来,见雷锋还坐在连部埋头读书,就说:雷锋啊,学习好,也要休息好,都快半夜了,明天还要出车,快睡吧。

    好。雷锋一边答应,一边拿起了书走了出去。连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不知雷锋什么时候又返回来,仍然坐在那里埋头看书。

    高指导员披上衣服悄悄走到他身后,见他正在书边写读后有感,高指导员拿起他读过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翻着看,越翻感到雷锋读的多么用心、多么仔细,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勾画出了一些学习重点,还随时写下读书感悟。高指导员被感动了,怎么会有如此坚持而执着的人,我的眼前浮现出雷锋刻苦学习的画面与他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有雷锋精神照耀着我们,荆楚的子孙,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我相信我们可以让雷锋精神照耀整个荆楚大地!

    五年级:郑小潘

  • 8、 《雷锋精神》读后感400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雷锋精神》这本书,了解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光荣的一生。我深深地被他“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感动。

    我敬佩雷锋,是因为他有一种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精神。雷锋所在的军营里,有一位名叫小韩的大块头,他自以为身强力壮,常常欺负挖苦雷锋。但雷锋不以计较。一次,小韩不小心把硫酸洒一滴在裤子上,裤子被炼出了一个洞,雷锋趁同志们全睡了,就偷偷把烧踊的裤子补好了。小韩知道了这件事,眼里含着泪水向雷锋道歉。雷锋笑道:“还提那事干嘛!”此后,他们俩成为了好兄弟。雷锋在这件事中表现出了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之美,一种仁爱厚德的成熟之美,一种自尊自爱的风度之美。

    我敬佩雷锋,更因为他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入伍前,仅有200元积蓄,但他把100元捐给了公社,另外100元捐给了灾区。雷锋在部队当战士时,常以战友的名义为急需用钱的战友老家汇款,而自己身上的衣服地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用臧克家先生的名言来形容雷锋一点也不为过。雷锋短暂的一生犹如一颗眩目的流星划过夜空,但那雷锋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雷锋用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入伍时所立下的“对人民如春风般温暖,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的誓言。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 9、 《小鸟的精神》读后感400字

    前几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令人反省和感动的文章《小鸟的精神》。 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小时候很喜欢动物,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把它关进了自家鸟笼里。过了一会儿,作者发现一只大鸟飞到了鸟笼旁,嘴里还叼着一颗果子,原来,这是小鸟的妈妈,它飞来给小鸟喂食。作者很高兴,因为他觉得由小鸟妈妈来喂养它,总比人类养好得多。一连几天,大鸟都带着果子来喂小鸟可有一天,作者发现小鸟竟然死了!他心里很困惑,明明有小鸟妈妈给它果子吃,得到了悉心的照顾,为什么还会死呢? 作者问了一位动物学家,学家给他的答案令他很吃惊。鸟妈妈给宝宝吃的果子是有毒的!它们认为,即使是死亡,也比失去自由好得多。从此,作者没抓过任何小动物,他也教育儿子,不要抓小动物。 看完这篇文章,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叹气,或许是因为被鸟妈妈的那种精神所感动。 我想,人类何曾不是这样。如果一个有精神、有尊严的人,被一个人无端地限制人身自由,他会怎么做?是任由他处置,还是选择像小鸟一样有尊严的慢性自杀?无疑是第二种。 如果我们人类能设身处地地为那些失去自由的小动物们想想,失去自由的滋味好受吗?既然不好受,那为什么要去剥夺人家的自由呢?自由对于一些动物来说,失去了自由,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每个无辜的生命都自由吧,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奔跑和嬉戏

  • 10、 《精神丰碑》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读了《精神丰碑》一书,这本书中有许多感人的篇章,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见义勇为篇中的《“应为我是班长!”》,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学生。在班级里,林浩成绩优秀,一直担任着班里的班长职务,是老师、同学们的好帮手。在地震来临时,林浩和他的同学们正在班里上数学课。突然,教学楼摇晃起来,大家意识到了,是地震!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都迅速往楼外撤离。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一声巨响,教学楼忽然倒塌了,林浩和两位同学重重的压在了下面,渐渐的昏迷过去了。

    当他醒来时,听到身边的女同学在哭,他大声说:“不要害怕,别哭,我们一起来唱歌吧!”。两小时后凭借娇小的身躯,他几经努力艰难地爬出了废墟。但一想到刚才身边被压的同学,他又毫不犹豫的钻进废墟,冒死将那两位同学连拉带拽的成功背出了废墟。事后,小林浩被送往医院检查,在场的大人纷纷赞叹道:“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他平静地回答道:“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也许,在他眼里,这就是一班之长应该做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动万分,10岁的小朋友,竟然面对死亡,毫不惧怕,令我佩服!想想我自己,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平时遇到一点小,就退缩,往往半途而废,惭愧啊!今后,我要以小林浩为榜样,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坚强,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1-07-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02

  • 2023-01-17

  • 2023-02-17

  • 2019-10-2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大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2024,更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