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2024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范文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推荐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共 4204 篇)

  • 1、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15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书名:《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作者:秋叶大叔 书读了很多,但最后却感觉收获不大,脑袋空空如焉?尤其时间一久,很多书连内容都记不清了? 这就是读书方法不正确带来的问题,就如秋叶大叔在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提到的“容器”和“搅拌器” 的区别。 盲目读书就好比把自己变成容量有限的容器,要想进来新东西,只能扔掉旧东西腾出空间。 而高效读书就好比搅拌器,重新组织不同的内容,搅拌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这就是读书过程中的“消化-内化-输出”: 动笔书写记录,是主动消化,内化读书内容的开始; 而输出是检验内化的程度,其方式可以是写书评,可以是读书分享,做思维导图等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关于高效的读书方法,大叔提到10个:通读法、树读法、图读法、框读法、炼读法、逆读法、抄读法、仿读法、诵读法、闲读法。 在我看来,以上大多数方法比较适合专业领域和实用类书籍,以主题阅读为主,来提升个人见识和技能。 总结如下: 主题阅读,即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内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 首先利用通读法,选几本入门经典书,反复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即你日后的阅读大纲。(你想要在这个领域学到什么) 以上大纲就是树读法中提到的树枝,按照这些大纲,依次读搜集到的每一本专业书,为你的“树枝”填充更多的“枝丫”,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剪掉那些你认为无用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也不相同: 1,框读法、图读法——读“硬书”(口碑好,内容多或思想含金量高)或对自己有一定难度的书 框读法即先梳理本书框架,比如秋叶大叔列举到的方法: 作者的创作和时代背景、 本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解决方法你是否赞同 遇到这些问题,你如何解决 等等…… 列框架的目的和树读法类似,就是让你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之后,可以用炼读法——把作者的逻辑提炼成自己可以清楚讲述的观点; 或者图读法——用思维导图等将作者的思维画出来,用输出来促进内化。 2,抄读法——“大牛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总会碰到水平高出我们太多的作者,此刻可以直接将书中精华内容抄下来,找机会反刍吸收。 3,逆读法——“传道书”(作者貌似牛或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 在对这个领域有一定了解后,遇到书中一些你不同意

  •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便是我们与其他人区别的方式。同样的,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儿童都需要我们教育者去认真对待。一个儿童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个儿童就是一本意义隽永的书,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庄华涛老师的《学生是一本书》,以一个个真实而特别的教育小故事,以入微的观察、移情的理解,带领我们去了解儿童的内心与个性,并以此为前提进行转化教育和加以反思,全书传达出“师生相互磨砺、相互作用而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充满人性温情的教育智慧。

    全书共分为五辑内容,每一辑都感觉直击人心,同时也让我们去反思自身。正如书中所讲“虽然这种琐碎教育缺少了系统性和普适性,但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认识”,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第一辑名为“入微·做儿童心理的及时雨”,“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防范意识,儿童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心理安全的氛围,听其言观其行,才有可能读识并懂得儿童,从而帮助他们成长。”是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防范意识,即使是再小的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人,都会有一个接受的时间。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吵闹不能太过于严厉,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接受自己。

    第二辑“育心·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未完成的人,教师只有眼到、心到、口到,随时发现他们细小的问题,随时小心,细致的擦拭儿童的心灵,才能让他们更健康、更阳光!”孩子都是纯洁如白纸的,这个时候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显得更加重要,对他们的关爱、鼓励等等也非常重要。同时真正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有耐心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一定是民主的老师,和气的老师。

    第三辑“见人·比对与错更重要的”,“教育是琐碎而富有个性化的,简单的对错是非不足以解决事情其复杂性。要把儿童置于现实中来读,读他们的生活世界、性格特征和时代印记,如此,才能培养出完整的、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能苛求他们都十全十美,对于有不同特性的孩子需要用不同

  • 3、 读后感1500字《澜本嫁衣》

    从未像阖上《澜本嫁衣》时的感觉那般,心底有着无限的落寞与沉重感,既想让故事继续,又但愿不要再有其他的悲伤,就此搁浅或许更让人深沉。

    如果非要定义,这最多只能是一本属于具有更加悲痛剧情的书。但不得不说,七堇年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毫不忌讳地用最直白的言语把一些难以启齿的丑陋暴露,不禁令人心惊以致虚脱。叶一生,叶知秋,两个性情大相径庭的半路姐妹,一寸一寸铺就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她们像是一出舞台剧上相隔甚远却又紧密相连的主角,与点缀在黑暗布景之中各式各样的配角周旋,最终坠入深渊,却似乎与任何人无关。一切都只不过是些别人残酷的过去,留下来的是我们所谓的思考。

    一直单方面地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多于劣的。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所有我倾入所有的信任,不停地让自己相信存在着的不堪是无奈的,是无法选择的。当有一天,原本清新舒畅、令人安心的文字被突如其来的另一种字符赤裸裸地揭开了自己不愿相信也难以承认的真相的那层如同蝉翼的薄纱时,尴尬也许是最好的遮盖,遮盖阒静之下默默破裂的纯真。

    与自我意识相悖的世界,令人不敢苟同,不敢面对,算是麻木吗?如果是,那我被困在所有安好里太长时间了。不知道为何,在看罢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翻离了之前的轨道,是好是坏,无从知晓。看着镜中的自己,陌生又熟悉,辨别不了虚实,只想沉默。

    对于自己没有像叶知秋那般过早地感受人生而庆幸,庆幸我有她心心念念的寻常,也庆幸我可以在适时的年纪做着该做的事,没有旁人能颤抖地给予心疼的悲伤。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为它不好就不敢走进它,这是知秋即将离开之际,告诉一生的。我不愿想象知秋的眼神,因着现在的我正如还伫立在那时的叶一生一样,什么都不明了。不否认,我缺少一种勇气,就像所有不幸都是相似的轮回,其中总免不了伤及了他人与自己棱角,混杂着泪水与心碎,夜一般覆盖了一些真切的时日。

    总觉得自己与叶一生很相像,但我比她幸运太多太多,同样的是默认了自己的现状,没有出格的想法,也没有应有的梦想追求,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所谓的原则,虽然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些什么。我胆怯,怕改变,怕不确定,怕回不了头的深渊。世间有太多的伤痛,飘飘洒洒,也不见得找到落脚的地方,判断一个人,不是纠结他到底过了多少日子,而是看他此刻真正距离死亡的步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抹掉了那些还未蒸发的痛楚,似擦去尘埃般简单,但我好像老是忘了等它们落下。

  • 4、 《终身成长》读后感1500字-颠覆认知的一本书

    如果你想要了解清楚成长的机制,我建议你读一读此书。

    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这本书读了好久,现在想想,还是有必要写一写读后感的,整理一下思绪。

    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读只是知道整本书是关于讨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哦,对了,当时之所以去读这本书,是因为终身成长这几个字比较吸引我。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我看来,显而易见,尤其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太过啰嗦,整本书都在反反复复介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各种故事,各种案例,各种研究。说实在的,我确实很佩服国外作家他们的那种研究的我严谨精神,关于这一点,在中国大部分作家的著作中,所见甚少。

    这是我只字不差地阅读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财富自由之路》,是李笑来老师写的。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现在想来,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不我欺。

    整本书是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两种迥异的思维模式的探讨。这事我第二次只字不差地阅读过后的整体印象,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我感同身受。

    所谓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简单说就是不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这类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断地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谓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简单说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相信努力的价值,这类人典型的特点是不需要向别人向社会证明自己,成功从来不是什么终点,成长是他们的刚需。

    这事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吗?不过,这两种思维模式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共存。绝大多数人是两种思维模式共存的,有的人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很轻易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到底是什么模式在决定你的人生。

    为什么我会感同身受呢?因为这本书关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描述,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击打着我。是啊,这本书有特别多的故事,关于思维模式对于我们孩子教育的影响、对于一个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影响、对于家庭关系的影响,还有对于各类人的影响,对于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的影响,分析地简直是入木三分。

    这一次我是抱着完全不同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结果我也学到了完全不同的内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的心理我都有:从上学时候开始,总是希望别人夸赞自己聪明,希望从别人的口中说自己的好,那些说不好的话本能地屏蔽掉。考试成绩但凡有一次考不好,就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我的人生也就是失败的。一次考试考的好,整个人

  • 5、 我喜爱的一本杂志《少年博览》 (1500字)

    知识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知识就不懂得人类有史以来生命的曲调。而知识就来源于书。我爱读书,最喜欢的是《少年博览》,它一个个小故事永远留在我心里,是我成长的记忆,它编织的世界是那样生动而美丽。

    《少年博览》共分5个栏目。《新闻频道》的小记者新势力从七十年前的红小鬼写到舞台上电视各路明星,特别是暑期奉献节目,从三山五岳写到宝岛台湾、祖国风貌;好望角,带我们领略大江南北的风光;校园侃侃吧,既有趣又好笑。《探索频道》的纸上谈兵向我介绍炸弹之父的传奇;国宝档案让大家寻觅历史的星光;美食美客让人口水直流。奥秘集中营里小童星,他们具有艺术想象力和感染力。他们刻苦学习,几乎将自己所有空余时间都花在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舞台上。奥秘集中营里不仅小童星,还有海陆空的军人们,他们在军演上金戈铁马扬国威。《才艺频道》中法官预科班教会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利;爬格子俱乐部引人入胜;科学爱挑战遍寻古今中外创造者的奇思妙想,梦想家让想象力展翅翱翔,科学家却埋头苦干,让想象变成现实;穿越科技任意门,让人浮想联翩。《娱乐频道》的动画剧场让人暴笑如雷;志伟童话吧让我们读得津津有味;笑话笑画中既有连环画又有文字笑话,连环画中的主人公都是小动物,它们和人一样会说话、会干活、会处理事情,它们短小精悍,让人捧腹大笑。《成长频道》的成长维生素感动人心;阳光信箱有趣无比,心灵日记使我陷入沉思。我对自己喜欢的《少年博览》有着无比的痴迷和热爱,它可以让一个人勤奋到忘情的程度。

    《少年博览》每个栏目中的文章都使我沉醉其中。成长频道是我最喜欢的。《记住生命中的掌声》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他9岁的孩子来到北京,他们要在北京寻找一个梦想。父亲高价联系了一个有名的钢琴老师,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可老师却说孩子的脑子比一般孩子笨,反应也慢。一场争执之后,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准备带孩子离开北京。当晚,孩子有了一个机会,学校要举办晚会,让他弹一首钢琴曲,孩子正气在头上,就是不愿意弹。不久,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小观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着:弹吧,你弹得最好听的那天晚上,他弹了几首中外名曲,在连绵不断的掌声中,他做出了一生的决定:一定要实现自己的钢琴梦。孩子凭着过人的自信成为了钢琴家,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天才的朗朗。这个故事意义深刻,使我懂得要实现梦想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成长维生素中的《真英雄不求名》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衣服打皱、皮鞋还有

  • 6、 我最欢的一本书《简爱》 (1500字)

    在我的书柜里有几十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简爱》这本着作,这本书是我11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买的,开始我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但我在上6年级的时候,看到了在第9课有关于这本书的文章,我就找出了这本书看了看,看了几天就看完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甚至许多生活细节,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历,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青女子的奋斗经历,抒发了自己心中的积素。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

    人人都是平等的,可是,有一些人就是因为金钱、利益和地位而被熏黑了心,让原本善良的人一个个面露丑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打一段文字: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也许我并不是很明白这一句话的含义。但是,我还是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简爱对自己的尊严的坚持。

    如今,再度捧起《简爱》这一本书,依然能够给我许多的感慨。每一次,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简爱,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用心读下来的英国小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绝对不仅仅只有这一点。也许它会成为我毕生难忘的一本小说!

    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感谢《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它不仅创造了文坛的一个神话,更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了简爱这个不卑不亢,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姑娘。

    六年级:梁可心

  • 7、 一本书心得感悟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一本书心得感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本书心得感悟【篇1】

    书,如何走进你?

    我们都知道:阅读,很好;阅读,要多。

    我买书是从不手软。书架上一排排的书,各种各样,看着就心情舒畅。而这边,又是一箱书寄到。心里天天想着、念着今天看什么,明天要看什么。但可惜的是,那几本书还一直安静地躺在那里。

    于是,我困惑了。我喜欢书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要阅读的动机是充分而强烈的。那么,为什么我离阅读却越发远了呢?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是书?还是我?

    在这个时候,《如何阅读一本书》跳入了我的眼睛,钻入了我的耳朵。看到书名的一瞬间,我惊恐万分——阅读是有方法的,而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想起那些半途而废的书,难道是我阅读的方法有误?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果然收获颇丰,不禁后悔之前那错过的时间和书籍。

    这是本什么书?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有骨、有肉、有血。肌肉包着骨头,血液在其间流动,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书是盛装而来。作为一个阅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一本书,用它的名字、副标题、目录,用它“母亲”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以及书衣上出版者的宣传文案向我们介绍自己,我们能够知道作者向我们传递的讯号,大概了解到“这是一本什么书?”。但我在阅读中常常忽略这些直接、明确的讯号,以致于阅读完一本书,也无法说明“这是一本什么书?”。而这将对未来的阅读造成很大的障碍。

    如何与你相处?

    弄清楚了你阅读的对象,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阅读想象文学,阅读故事、戏剧与诗,阅读历史故事,阅读科学与数学,阅读哲学书,阅读社会科学,这本书都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比如说,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理想上来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想想那些搁置一边的故事书,还真都因为各种

  • 8、 一本书的深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在纳粹疯狂迫害的恐怖中,一位少女用日记记录了可怕的一切。

    这个未到花季的少女,迫不得已躲进了密室。在花一般的年龄,她却要接受这黑暗、动荡的年代,这公平吗?枯燥的空气、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各种行为动作受到压制,黎明前的黑暗,怎么这么长?怎么那样不公!怎么如此令人难以接受!没有一个人可以忍受。黎明真的会来吗!我暗暗的问自己,从心底祝福安妮

    密室中的生活枯燥压抑,但是决不能放弃希望!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然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转动,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此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颗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密室中经过了无数个漫长的日日夜夜,安妮由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少女,但悲剧还是降临在了她的身上。最后,她在16岁之前的三个月离开了人世,对安妮来讲,或许死亡是一种解脱吧!

    让世界铸剑为犁:和平、和谐。也许这就是安妮的祈祷,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简单的理由吧。

    放眼望去,一群白鸽正展翅飞起

  • 9、 向你推荐一本书

    向你推荐一本书 五(4)班 熊挹扬 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书是大树上那又大又甜的红苹果。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我很快乐。现在,我要向你推荐一本书——《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这本书讲的是:小男孩正也是个胆小爱哭的一年级大个子,小女孩秋代却是个勇敢大胆的二年级小个子。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小男孩正也跟妈妈闹别扭后,独自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一片草地上采了许多美丽的紫斑风铃花。秋代和正也的妈妈也找到了正也,秋代和正也都在无意中长大了……

    令我最感动的是,正也在去找紫斑风铃花的路上,他曾有无数次想哭,想退缩。但,是秋代——那个小个子女孩对他说的一句话使他坚持了下来——“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正也想到了秋代,想到了井村朔子(秋代的好朋友),想到了妈妈,想到了爷爷,想到了……这些人使他的信念更加坚定,从而使他采到了美丽的紫斑风铃花。

    这本书读完以后,我被正也的坚定感动,也被秋代的勇敢感动。一股暖流在我心间流淌,一种力量在我身上蔓延!它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坚强,让胆小的人变得勇敢。

    读读这本书吧,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 10、 一本书心得精选

    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可以将我们实践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你知道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吗?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一本书心得,欢迎你的品鉴!

    一本书心得(篇1)

    《哈利·波特》,短短的书名就这样刻在我记忆里。我一度沉浸在里面了。事实上,一直都是。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个男孩,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拥有魔力,在霍格沃茨渐渐成长,渐渐成熟,从懵懂无知到战胜伏地魔,从最初的鲁莽到勇敢且不畏惧死亡。他从楼梯下的碗橱走来。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个女孩,从麻瓜界撩开魔法世界的面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冷静不停解决着两个莽撞男孩闯下的祸。

    从对魔法界的好奇无知,到立足于此并拥有自己的家庭;从一个自尊心强的女孩,到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她从麻瓜牙医家走来。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位女性,她一直都只是一个反派配角,但在最后关头为了确认儿子的安全,用生命下赌注,义无反顾地背叛了黑魔王,让哈利拥有打败他的机会。她从永远纯粹的布莱克家走来。我想着是否有一个古老的城堡,里面有着四个不同的学院。如狮鹫般勇猛而不顾一切,那是如火的格兰芬多;如狗獾般忠诚而不畏艰辛,那是如土的赫奇帕奇;如青鹰般公正而睿智博学,那是如风的拉文克劳;如银蛇般聪明而拥有野心,那是如水的斯莱特林。

    我可以说上一整天。也许有人说我太过狂热了。是,也不是。我渴望于原版原著、各种周边,也曾相信,或者说是安慰自己,11岁那年找我的猫头鹰一定是迷了路。但很快,我学会冷静,学会去寻找书中更深层的含义。有很多人说我幼稚,依旧抱着一本童话书不放。可你知道什么是童话么?那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艰辛的过程,美好的结局。也许第一部是,但越到后面,便只能称之为科幻与魔幻结合的小说。实际上,它无法拥有准确的分类。《哈利·波特》不仅充斥着人性的交杂,还渗入了哲学的东西。随着哈利的成长,一部比一部现实,让我们在迷雾里看清了很多东西。这不是我们心底能有的童话,这是另一个世界。我承认,罗琳所给予的结局太过童话。铁三角笼罩在主角光环之下,几乎每个结局都是他们的胜利。略微牵强的同枚芯魔杖,让哈利用“除你武器”就能对抗“阿瓦达索命”咒。他从战争中走来,最终所获得的胜利,是以许许多多人的牺牲为代价。

    但我一直以为,让他和伏地魔同归于尽是最好的结局。我也认为,罗琳所给予的描写太过偏心。格兰芬多是所谓的正义

  • 2023-04-06

  • 2021-09-03

  • 2023-03-08

  • 2023-04-0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3-02-02

  • 2023-03-31

  • 2023-04-04

  • 2023-01-23

  • 2023-02-19

  • 2023-05-26

  • 2023-06-01

  • 2023-03-05

  • 2019-09-20

  • 2021-04-12

  • 2023-03-0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23-03-26

  • 2019-09-20

  • 2021-09-24

  • 2023-02-25

  • 2023-02-16

  • 2023-05-13

  • 2019-09-20

  • 2023-04-03

  • 2023-01-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1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2024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教您怎么写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