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 > 地图 >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推荐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

(共 9441 篇)

  • 1、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汇总7篇

    作品这本书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被他的细节所感动。最好的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写出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它的标题为“《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篇1)

    一口气看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作品总是这么质朴、写实!

    哀民生之多艰,却也有着满满的温情!

    虽然一如既往的有困苦,有压抑,但是比《活着》还是好多了,起码都没死,不会压抑的人踹不过气来。而且本书对爱的刻画更加缓解了现实的残酷感。

    我都以为许三观会卖血卖死,竟然奇迹般地没有这么写,最后年老了,身体依然硬朗,一家人也其乐融融,算是手下留情了,没甩开膀子刻写生活的残酷!然而生活本身却不会手下留情,如阿方,如根龙,最终都是被残酷的生活给击垮!如若在现实中,恐怕结局也不会比这好多少!

    余华的作品从来不是为了歌颂苦难,在《活着》中,利用一次次的苦难刻写了一个打不倒的福贵,苦难不会击垮我们,能击垮我们的只有自己,意志崩塌了,希望破灭了,人也就废了!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也不缺乏苦难,生活本就如此,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在本书中,纵然有生活的苦难,有被迫卖血为生的残酷,却也掩盖不住爱的光辉!因为有爱,有温情,有希望,许三观在苦难中艰难前行,并最终挺了过去,熬过了黑夜得见黎明!爱与希望,犹如精神食粮,在生活中不可或缺!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篇2)

    放假一周,终于有时间看完了余华先生的《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是余华在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许三观的人靠着卖血渡过一个个生活的难关,而当他年老时,想要再去医院卖血,却得知自己的血无人可要时,许三观的精神终于崩溃了,他伤心地走在街头。

    《许三观卖血记》主要是围绕许三观的卖血经历而展开的,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单纯是因为好奇,证明自己身体强壮,没想到的是,他用自己卖血得来的钱娶了自己的妻子许玉兰。

    许三观的二次卖血是一乐打伤了铁匠家的儿子,许三观没有钱赔偿铁匠,于是,他又去卖了血,也正是这一次卖血,许三观得知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善良的许三观还是将一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许三观的第三次卖血是因为他的初恋情人林芬芳摔断了腿,他为了看望林芬芳,便又一次走进了医院。

    许三观第四次卖血是在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结束后,全国大饥荒,正当许玉兰为填饱全家人的肚子而发愁时,许三

  • 2、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大全)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本来这个题目想叫做被嫌弃的许三观的一生,后来想想,似乎也不太合适。他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最终也没有被生活所嫌弃。卖血,这个听起来有些惊悚的事情,贯穿着平凡工人许三观的一生。为了想娶媳妇,为了赎回被人拉走的家当,为了补偿昔日未娶到的女人,为了在饥荒年里嗷嗷待哺的一家四口,为了讨好那个贪得无厌的生产队长,为了那个不是亲生儿子胜似亲儿子的孩子治病。每一次卖血都带着他对生活的一点点期盼,把这当成了救命稻草。卖完血后敞开肚子吃的那一顿爆炒猪肝和黄酒,又像是生活亦或只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点慰藉。而他的一生也被时代的脉络牵引着,建国之初的清贫,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暴乱,三年饥荒的贫瘠,上山下乡的无奈。他每次流出身体的血,都像是被融入了时代的脉络中,牵引着他,也湮灭着他。本该是一个残酷又冷漠的时代,却被作者埋下了温情的伏笔。许三观的老实善良,对许玉兰虽埋怨但不离不弃,对一乐从内心的接受和奋不顾身,被命运捉弄压抑却忍受而不抱怨;许玉兰的泼辣热烈,虽然是个刀子嘴的女人,但是心灵手巧省吃俭用,为一家人操持一生;还有一乐的成长与懂事,二乐背着病重的哥哥风雪夜里赶回家,三乐二话不说掏出了所有收入给哥哥治病,还有借钱的方铁匠、给他送热茶的路人、夜里借小猪给他取暖的好心人、摇桨的来喜来顺……生活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在他的失去与得到中不断做着平衡。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许三观去接回离家出走的一乐,一边背着一边骂骂咧咧,却在儿子问他是不是要去吃面条的时候温和地答道:是的。他接受了这个不是他亲儿子的孩子,忍受着别人的嘲笑。他嘴硬,敌不过心软。还有许三观在去上海的途中从医院卖血出来,蹲在墙角下晒太阳的一幕,也无比动人。而最后的最后,生活终于宽待了他。在他被人嫌弃卖不了血以为再也没了应对灾祸的能力时,生活却告诉他,再也不需要了。被嫌弃的、在抗争的那些,都不需要了。因为阳光已经来临,似那一盘盘想怎么点就怎么点的爆炒猪肝,似那每一次都被温热好的黄酒。余华的文字功底、叙事能力真的让人惊叹,最近虽然也看了几篇以小人物为主的小说,但是他的文字更来得游刃有余,文字的立意与内涵更显深刻。正如国外的评论所说:“余华的天赋就在于,他能用悲悯的幽默冲淡残酷的故事,能轻松地处理痛苦的处境而对笔下那些没有文化的普通的穷人不加丝毫的嘲弄”。文章的深刻,不在于高高在上地嘲讽,而是能够弯下身子感受与共情。

  • 3、 《许三观卖血记》(精选范文)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东湄小学朱玲丽听说余华的《活着》让许多人大呼唤起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抑郁,仿佛把心肝脾肺都要呕吐出来,仿佛对于这个世界只有消极可言。没看过这本书的我先入手了这本《许三观卖血记》,纯黑的封面,醒目的红字“余华”好似是那沾了血的手描绘出的黑暗中的一丝希望,又那么绝望。幸而许三观还是幸运的。这本书充斥着旧社会的人们的在今天看来的无知而产生的搞笑,与此同时又不禁他们的可怜。许三观在我看来,对于许玉兰是很大男子主义的。他用了自己的“本领”娶到了油条西施,生子后本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不允许,他们的命运也不允许。许一乐作为这场“悲剧”的核心人物,他是许玉兰与和何小勇所生,让许三观的世界观一些些崩塌,又一点点建立。可以说,一乐既是许三观人生的败笔,又是他这颠沛人生的全部。回归到卖血,每次的卖血,都是对许三观的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一次总结和反馈。在迷茫打拼中,他随着阿方和根龙的“指引”,用自己的力气,赚了来之十分容易的钱财,娶了许玉兰。在出轨时,用身上的血,去犒劳他上的女人,好在他只是一时起色心。在大跃进期间,他用自己的血,换来全家人能喝上热粥,带家人去胜利饭店吃一碗热腾腾的面。在二乐当兵期间,卖血给他的上级请酒饭,送礼物。在一乐生肺炎时,更是一月内卖四次血,差点把自己卖死了过去,命运对他们还是充满善意的,救活了一乐,也救活了全家。每一个阶段,许三观一点点发现,家庭对自己来说其实是最重要的。即使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即使许玉兰也有过片刻的不贞,即使三个儿子都不那么孝顺,他对家庭的责任就是他一生的责任。当许三观让许一乐去招何小勇的魂归来时,深切感受到他的矛盾,纵使那个人给自己带来过耻辱,他也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去救一条人命。许一乐的哭,许玉兰的哭,一个人的过错,需要两个家庭承担,然而许三观在那时又是冷静而理智。每一个的意外,都会让许三观的内心更加坚强,宛如被打上了石膏,抑或是被千锤百炼,体悟出人生的意义,有些事那么有所谓,有些事又有什么所谓呢,人在,一切都好。看到许三观在医院不要自己血时候同声大哭,不禁怜悯这个老人。一生以卖血来救别人,却不曾想过自己,即使两鬓斑白,卖血仍是他心底救人命,救家庭的唯一方式。是的,他还硬朗,他的身体,对他的家庭来说,永远硬朗着。且不说当时的医疗条件,许三观连续卖血,最终膝下有儿孙,三代同堂,历经文革大跃进,生活也算小康,他仍是幸运的。

  • 4、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优秀范文)

    从好奇到责任,从表皮到心灵,从莽撞到稳重,许三观一生的变化,亦是爱情的升华,亲情的凝结。从他短暂却又漫长的一生,透视着这个世界最真挚的情感。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余华的作品,总是用最简单而内敛的文字,朴实而深沉的语言,描绘着这个世界所折射出的真实而又内敛的故事,给予我们巨大的震撼,更让我们沉浸到这个描绘的世界中去,和所有的人物产生共鸣,发出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这就像夏日沉闷的空气,充斥在我们的鼻腔,挥之不去,但又深谙其存在。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1995年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用一种客观的语气,第三者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许三观在面临爱情、家庭、责任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侧面体现了这个社会背景下的真实状况,让我们在不自禁的难过和无奈中又感受到了温情和希望的转折。也正如法国杂志《读书》中所说:“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是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一颗普通的栗子,坚硬的外表下埋藏着甜蜜又软糯的内心,悄悄地惊艳所有人,给他们甜蜜、愉悦和温暖。

    看完这本书后,许三观是个怎样的人,似乎是浮现在我们大家脑海中的共同的问题。他和村子里的其他男人一样,都喜欢着漂亮张扬的许玉兰,心中幻想着和她结婚后的幸福生活;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对于卖血有着盲目的崇拜和尊崇,把它当作是对体力和身体结实的证明,渐渐踏上卖血之路;他也好面子,喜欢在卖血之后充当熟客似的在酒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点着这个他们默认的补血补气的“药方”;他也更是个温暖和顾家的人,懂得在婚后体谅自己的妻子,关怀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外人面前维护自己的家人,忙里忙外,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体质,才使我们看到了这个被塑造的入木三分、有血有肉的人物。

    整个小说以卖血为起,也以卖血为终。许三观一共卖过十二次血:第一次是因为好奇且为迎娶玉兰做打算;第二次是为解决一乐造成的事端;第三次是出于报复和极端的心理,让玉兰伤心难过,也为补偿芬芳;第五次是为了让全家可以在饥荒时期吃一顿饱饭;第六次开始就是为了重病的一乐筹钱治病;直到最后一次卖血,才是想为了自己庆祝,却最终没有成功。

    故事通读下来,让我们不禁泪流满面,为这个平凡的男人的不易和大度感到心惊,也为在这个荒谬的年代没有产生一个荒谬的人而感到开怀,让我们在暗淡的世界感受到了迎面

  • 5、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范文(读后感范文)

    法国《读书》杂志曾介绍说: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是外表朴实简洁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曾读过《活着》,而今又读了《许三观卖血记》,隐隐被这样的农民形象所震撼。人一生要遭遇多少苦难,走过多少分路,见证多少生死离别?该怎样在这样的绝境中默默承受,而又继续活着?富贵一直接受着死亡;许三观一直依靠卖血度过绝境。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再读许三观,再次被作者笔下的英雄许三观所震撼。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少年丧父,又失去了母亲,但是他的爷爷和四叔给他的爱一点也不少。在根龙和阿方的带领下第一次卖了血,拿了35元钱,并通过这钱娶了媳妇。想平静地过日子,但生活总是和这个家庭开玩笑,让这个家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每次考验都是以许三观卖血得钱来拯救。为了弥补儿子犯下的错,他尽管不情愿卖了第二次血。同时是为了报复许玉兰的出轨吧,他也出了一次轨,同时卖了第三次血。用许玉兰的话,我们两个这下就扯平了。

    尽管知道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却视若己出,就连绿了他的何小勇被车撞的时候,许三观尽管叫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在许玉兰要求他去救何小勇时候还说去救就是孙子。但是在对一乐说的时候,仍然包含了满满的善意,尽管那是个让他当了十几年乌龟的男人,他有无数理由让自己不去管他,同时也不会有人去指责他,他还是去选择了救人。他也是恨何小勇的吧,但是爱盖过了恨。

    随时代变化,家里吃不上饭时,许三观又去卖血带家人去吃面。起初他并不想带一乐去,但当一乐在大街上叫着谁带她去吃面谁就是他爹时,他又心软了。我想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打倒这样一个温暖坚强的人吧。

    许三观爱自己的妻子,文革时候冒着别人的指指点点给妻子送饭,晚上给站了一天的妻子泡脚。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弥补一乐的错去卖血,为了儿子们生活好一点再次去卖血。尽管他得知了阿方卖血卖败了身子,根龙因为卖血死在了他眼前。但是为了孩子他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卖血。这就是本书最动人之处吧。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最后许三观的嚎啕大哭,伤心于自己再也没有帮助这个家度过困难的法宝了。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无助于失落,真正的击溃了这个一直坚强的男人。

    总的来说,许三观是平凡的,只能通过多次卖血,以生命来衬托这个家的延续,来对抗生活的绝境。他是那个时代农民的化身代表。象征那

  • 6、 许三观卖血记(优质范文)

    《许三观卖血记》是我读的第一部余华的作品。

    两年前我走进书店,随意一瞥,被那排整整齐齐排在书架上纯黑书皮的书所吸引,什么样的书会用纯黑色做封面呢?我很好奇,便径直走去拿下一本,那是《许三观卖血记》。

    书的开头直接写许三观年老痴呆的爷爷对许三观说,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卖血,他便好奇走入医院,这是他人生首次卖血。

    许三观一生共卖出了十二次血,由好奇到最后的无奈,由卖血治病到卖血救命,由血到泪,事情都是被现实给逼出来的。“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仿佛成为一种庄重的仪式。

    纵使在那个温饱都保证不了的年代,纵使许三观为生计为生存艰难奋斗,他都保持高度幸福。正如余华所写:“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纯粹,人心淳朴善良。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到的福。

    大饥荒时,许三观一家五口连着57天喝那稀得不能再稀的玉米粥,家人已面黄肌瘦,他便用“嘴”做菜:“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放进锅里,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许三观一本正经的“做菜”把三个孩子馋的流口水,让凄苦的日子有了温情。

    贫穷饥荒,一场革命。一盘炒猪肝,二两温黄酒。许三观用自己的血液和生活的信念,生存、生活。为了平等,为了尊严,为了爱。故事的发展就像慢慢展开的卷轴,不张扬,只是细微地表达诉说着。让人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乐,又在苦乐中带着绵长的温情,仿佛经历了他的生活,会觉得心酸却无奈。

    许三观哭了,那是希望撕裂的声音。血头嫌他年老不再接受他的血,他担心家中再出变故,无法靠卖血摆平,他觉得自己没能再为家中创造价值,于是他嚎啕,无知、无奈……我小心翼翼地读到了末尾,长舒一口气。幸好,结局不是那么悲惨,但一种怅然若失感油然而生,有些苦涩悲凉,若细细回味,又透着许多温暖。不管是许三观为许玉兰在饭底下藏红烧肉,还是二乐背着一乐雪地狂奔,还是许三观挥手嘱咐两个萍水相逢之人,卖血要隔三月以上,都让人感到艰难时代人性的温度。

    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你觉得日子安稳,一定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许三观便是那个负重前行的人。每个人的人生或明媚或昏暗,或平庸或跌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它有温情有感动有释怀,你转角不

  • 7、 观《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许三观卖血记》观后感

    以前见别人总提三观,自己有特别强烈愿望去观摩一下。。

    今儿就看了,看完了感慨颇多,真想每一行都写上自己的批注,写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三观。。

    是的。许三观的一生可谓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他的壮举就是卖血。他靠卖血成了家娶了亲,又靠卖血来支撑家庭一次次渡过难关。。

    开始会觉得许三观的生活就是一出笑话,别人说卖血是强壮身体自己也竟会相信这种鬼话,还在卖血前喝水之说,对什么都不去思量就思想随从别人,开始时有点痞子或者是白痴的味道。。

    后来仔细一想他所在的时代不就那样子吗!没有出头鸟都是随大流,没有现在所谓的个性张扬,没有所谓的个人主张和追求。。

    可是后来我却被她折服,其实他才是最懂生活得那个人,懂得疼爱自己的亲人爱人。。

    生活中了不就是这样吗?简简单单的相爱,彼此之间的争吵翻脸的对方在遇到困难是都会挺身而出,鼎力相助。。

    在故事的结尾被三观得父爱深深感动,却有不禁自言自语的在骂他傻,骂他不懂得珍惜自己,他不懂只要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扛过一切的理由。。

    感受最深的是他在饥荒的时候,给孩子们做的美味佳肴,就仿佛在眼前,给了这个没有生气的家活下去的希望。。

    他一生卖血都为了别人,连为自己的一次炒猪肝都卖不得血(医院嫌弃他年岁太高),想想也是,我们一生中多少次为了亲爱的人伤害了自己,没了自尊,这些却都埋在心里,不愿言语。。

    而最后孩子们还不理解,有时候懂得和报答也就是那么简单,就像三观那样说的,在坟前哭两声,平日里能够想想他,这就是一个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做到的!!

  • 8、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

    《许三观卖血记》是着名作家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的作品中,《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想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被翻译成英文、韩文、德文和意大利文等在国外出版。

    余华用温情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真实而又平淡的故事,把读者的心灵深深地震撼折服,甚至让读者热泪盈眶,比如我。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高潮,有些情节可以说是很可笑的,但是又觉得那是属于哪个时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许三观和许玉兰的糊涂婚姻仅仅是因为可笑恶八角三分钱和许玉兰父亲的封建思想,当许三观知道徐玉兰的不贞时气急败坏,一反常态,不再唯妻子命是从,看着方铁匠搬自己家东西时,帮忙不说还特别卖力,对于养了九年的一乐,心情十分复杂,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始终走不出他是别人儿子的阴影。许三观会对一乐说:如果你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你。多么辛酸的一句话,这事个怎样的命运,让一个平凡的男人承受如此之多的无奈和痛苦,他的内心也要承受多大的煎熬!

    当我读到许三观用卖血的钱带全家人去胜利饭店吃面条,除了一乐,因为他说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只能吃一个没有手掌打的地瓜时,我很心疼,很怜惜一乐,甚至讨厌许三观的无情,他闭着一乐去找何小勇做亲爹,何小勇打他、骂他,一乐伤心难过,多么可怜无辜的一乐!他一路向西,越走越远,没有人是他的亲爹,当许三观找到一乐时,他背着这个不是他儿子的儿子,看着一乐委屈可怜的小脸,许三观的心终于动容了,也许真正的亲情并不来源于血缘关系,而是无私的付出。一乐很孝顺,除了许三观的话谁的话也不听,许三观不计前嫌让一乐为惨遭横祸的何小勇叫魂,那一幕,一乐和许三观一个屋上,一个屋下,他们的对话感染了我,那才是父子之情。也许是从他卖血带全家到饭店吃面条开始,也许是从他和一乐屋上屋下对话开始,也许是从他冲进何小勇家,拿刀在脸上,然后指着所有围观的人说: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亲生儿子开始,许三观的形象慢慢地高大起来,我也慢慢地被他感动了!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用卖血来对抗生命中的苦难,丈量苦难的长度,他就像是一个扁担,挑起了家里所有人的苦难,他是一个为家担当所有的好父亲、好丈夫。

    读到最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许三观,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跟龙,一个是阿方。根龙左后卖血死掉了,阿方身体不好,许三关

  • 9、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

    相比《活着》,本书又延续了作者悲式幽默的风格,将人物的立体感与简单形象深深刻画在读者的脑海,全文一口气读下来着实享受,无任何的多余词汇,整个故事架构完整,意想不到的结局——从哑然失笑的状态到最终的释然面对。无论人物、故事情节,从一而终,相得益彰。

    作者以许三观卖血为主线来衍生故事情节,再而用故事起承转合,如果说《活着》是一部拼尽全力的悲剧,那《许三观卖血记》更像是一部令人惊悚的轻喜剧,从最开始引入人物许三观——一个现实社会中贫穷的送茧工,没有和其他故事里一样高层次、富有的背景人物,只有和多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普通人一样的角色,被现实生活推着往前走,更迅速将读者带入情境。 内容形式上,从自然灾害导致生活所迫,到家庭的琐事引发的危机,再到友情在心里所埋下的种子,才造就许三观一次次的冒险,用卖血去换钱,而在那个时代下,人们卖血就能赚到比平常工作多不知多少倍的钱,这却是对于当下社会无比深刻的讽刺。前文有相对轻松的生活场景和对话,如许三观和许玉兰的对白:“我生孩子时,你是不是在外面哈哈大笑,“我没有哈哈大笑,我只是嘿嘿地笑,没有笑出声音”,文字描写及形象展现相对轻松和诙谐,包括在许一乐是谁的亲生儿子这个话题上,何小勇和许三观的表现和处理方式都激起并满足了读者们的生活感官,容易引起共鸣。 故事情节上,印象最深的还是许三观卖血救命的那段描写,一路卖血到用血续命到买血再卖血重重波折,是令人惊悚和心疼的,这过程中从喝冬季河里的冰水,到逼自己吃盐,到抽血时的突然休克而不得不输血救命,我们都可以看到许三观骨子里对救儿子心切和爱,和一个父亲的职责和信仰。 起初我对于许三观这个人物的评价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懦弱的亡命之徒,不是一个好父亲和好丈夫,所有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消极和抱怨和对生活的逃避。后面我们看到他和一乐的真诚的相待、相处;看到了他在命不保下拒绝别人多给的300毫升血的做人原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于妻子被批斗时智慧冷静和关爱;对于最终终于可以在生活中足以生存时,面对逝去的友情的缅怀和敬畏。 “我只要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许三观说:“我这辈子就是今天吃的最好”,足以表现出许三观对生活、友谊、家庭都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面对一切周遭和现实生活所迫,他给与了自己对于孩子、妻子、朋友他最大的能量,它让我们始终相信希望在前方,他不是所谓的亡命、懦弱之徒。以上这

  • 10、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500字2024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是著名作家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的作品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修改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被翻译成韩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英文等在国外出版。

    一、对《许三观卖血记》的整体感觉当我第一眼看到《许三观卖血记》这个题目时,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就应只是写一个普通的卖血故事。但我看完以后,小说又给了我很多惊喜,因为小说本身就揭露了很多人的善良、丑恶等感情因素,也写了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体现了真实的人性,从中我们能够很好的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缩影,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职责,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十分多。正是这些特点使小说总是令人爱不释手,越往下看,我们就越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人生总要找一个寄托,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由卖血所引起的思考在卖血之前,许三观和根龙、阿方都会去拼命地喝水,一向喝到肚子又胀又疼。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将身上的血冲淡,这样身上的血就多了。还有许三观劝来顺、来喜卖血时的一句:这身上的血就是井里的水,不会有用完的时候这两处都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使小说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也使我们更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另外,许玉兰喜欢一脚跨坐到门槛去把自己的家丑全部抖出来,以为这样她心里就舒服了、就平衡了,她不明白别人都是在看她的笑话,这也是她的愚昧之处。卖血,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国文革时期离此刻也只但是40年时间。小说向我们披露了40年前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卖血。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老婆,第二次卖血是为了偿还一乐砸破方铁匠儿子的脑袋的医药费。自然灾害的那一年,为了让三个儿子和许玉兰不用再喝玉米粥,许三观再次卖血,让全家人吃上面条;二乐在乡下插队,为了讨好二乐的队长,好让他能早日调回城市,许三观又卖了两次血,请二乐的队长吃,给二乐的队长送礼;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许三观最爱的还是许一乐,对他也是最好的。一乐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没有钱,许三观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卖血,一路卖到去上海,为了救一乐的命,他能够连命都不要,隔三五

  • 2019-10-17

  • 2019-11-06

  • 2023-02-15

  • 2019-09-20

  • 2022-04-12

  • 2023-04-10

  • 2022-02-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2-27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3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2-14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7-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1-07-06

  • 2022-03-16

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2024许三观卖血记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