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 > 地图 >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2024幸福的鸡蛋读后感范文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相关栏目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热门栏目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推荐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

(共 4388 篇)

  • 1、 幸福的婚姻 读后感(3)篇

    幸福的婚姻为何?幸福是相对的,而婚姻是一种关系。婚姻是否幸福,关键是两个人是否合得来,然后有着感情基础、去赞美,去欣赏。

    生活本来就是繁琐的日常,日常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批评和鄙视。这些是不幸婚姻的源头。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沟通

  • 2、 优秀读后感《做个幸福的教师》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优秀读后感《做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随想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或许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为了西部的贫困孩子受到教育,为了西部的开发,发展,他很苦但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而南方老板的人生价值却是低成本,短时间,高利润,可能为钱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缠万贯而永不满足,于是他很不幸福.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 3、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幸福的颜色

    什么是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道理,每一个人切身体会的幸福都不相同,但是那一种甜都是那么的相似。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幸福的颜色,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直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她的身份很特别,军医、外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作家,她曾在西藏阿里工作生活长达11年,在与天地对话,生死靠近的过程中,她一次次更接触到生命的本相。幸福也是如此,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恰到好处。

    这本书的封面有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还有我们熟悉的两篇文章《提醒幸福》、《精神的三间小屋》。

    001 幸福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唯有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毕淑敏说:不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唯有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幸福是一种感觉,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会被赋予不同色彩。可能会是一望无际澄澈的蓝色,也可能是早起看到跳出山间的那一轮红色,可能是生活中平淡如水的白色,说不定也是静洒书香的黄色,也可能是拥吻的粉红色

    幸福的味道可一层层叠加,熬制成汤,贮藏成酒,久久飘香。

    作者记录的一件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几个高原上工作的小姑娘很无聊,想知道黄连的苦能背多少葡萄糖的甜平衡。结果是将黄连碾碎,添了许多葡萄糖,仍抵消不了黄连的苦。

    人生的苦也是如此,如若将苦碾碎,像祥林嫂那样每日拿出来咀嚼,生活中弥漫的全是难以言喻的苦楚,眼前只有昏暗。

    所以,停下留恋苦楚的脚步,奔向幸福,只要去发现,幸福颜色无限。

    002 心动

    好久都没有心动过了呢?

    物欲横流的万千世界中,五光十色的灯光,狂躁嘶吼的声音,应接不暇的新闻,买不完的东西。诱惑太多,看似自由,反而太多的自由,让心没有空间去喘息,我们有什么时间去喘息呢?

    让一个乡村小孩来回答一个问题,生命必需的三件物品,他脱口而出,火、水和粮食。

    我们往自己的家里塞了许多东西,可如果真的静下来思考:这是生命的必需吗?如果没有它,你可以生活吗?

    回答往往是肯定的。没有了这件东西,我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如今我们要买买买呢?当然充斥耳目的广告的诱惑,更多的是内心的空虚,心理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空虚,总需要一点东西来填满。

    当时的欲望的确被装满了。可之后呢?我们忘了我们身为人的本能,让满足充溢于胸的本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 4、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承认要对自己负责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讲诉了没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既然自己做了决定,就要自己负责。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一切,也要有坚定的信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承认要对自己负责。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

    积极主动,是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第一个习惯,那是我才领悟到,原来在刺激和回应之外,我还有第三种选择,我可以选择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想法回应整个世界,最重要的是回应自己的孩子时,要反复不断地告诉他,无论他是谁,身体状况如何,无论他多调皮,我都会爱他,看见他,和他在一起。

    最近发现这本好书《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第一章是关于选择的,边读边想自己这四年半的时光,有些时候明明有选择,却被自己困住。

    自己对自己负责

    就拿做妈妈这件事来讲,很多妈妈都有某些时刻,特别讨厌自己的孩子。可孩子不可能塞进肚子里,我们只能大步向前,尽管内心有恐惧,也要勇敢的往前走。

    因为我们在选择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干脆积极应战。

    在养育孩子的这几年中,我切实感觉到是因为孩子,我才看见了我自己内在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是来拯救我的神,尽管偶尔会让我歇斯底里,但如果我有能耐,我的能量就会越来越高。

    我从语言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要,我能做到。记得在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为了给他更好的环境,我把他送在距离家里电动车需要10几分钟的地方,周围人充满了不解,我偶尔也会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后来我就把自己这个选择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我想要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能做到的就是每天早上送他去上学。

    这其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动力,就再也不困惑了,别人终究是别人,跟我无关。

    没有人天生会做妈妈

    龙应台在她的书中曾说过: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从这句话中,足以看见做母亲的伟大。

    做妈妈这件事,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是因为意外做了妈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是我本身的抗拒,让自己很难融入妈妈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我不成熟,所以让孩子小的时候整日为我担忧。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母亲,在自己孩子的眼中,无论母亲长什么样子,都是最美的。可我们看孩子的眼光,却充满了挑剔和不满。我时常感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是天使宝宝,能够吃完睡,睡完吃呢?为什么我

  • 5、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先从自己开始

    《幸福的种子》一书由松居直所著,告诉我们如何共读图画书,引导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充实的人,这是值得很多家长一读的书籍,在面临教育这个问题,再厉害的父母也需要好好学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先从自己开始。

    大人看书时,目光习惯随着文字走,通过文字来了解其中的意义即使看图画书,大人也是从文字去了解故事的内容,根本没有注意图画里画了什么

    孩子和大人不同的阅读方式

    这可以说是一语中的我早期的读书情形。让我想起了奇迹小宝宝初次见面的系列绘本,初次见面绘本是低幼系列,内容设置多半是通过第一页的图画去引导孩子想象第二页会出现的内容,就像是第一页发问,第二页解答。我很明白,低幼书字少,这样的内容篇幅不长不深的设置是顺应低龄捉迷藏式的见即得的发展阶段,但即便是明白这个道理,当时的我,仍然无法读好这类型的书,甚至很困惑,没有文字,我要怎么去表达这本书的内容?如此看来,我便是没有了解到松居直老师所说的:画里有话。以为把书的字读完,把页翻完,就是给孩子读书,这大概是所有父母都理所当然认为的。但,唯一值得我为自己和我、儿子庆幸的是,即便没有深刻体会绘本的道理,我也没有放弃给孩子读书。

    想起刚开始找实践对象时(绘本故事会),跟一些朋友有一些交流,但交流结果却让我感到痛心。这些父母的普遍回应是:听故事要好好坐着才可以听,我的孩子才1岁+没法听故事;我的孩子虽然上幼儿园中班了,但他不能坐好听故事还要带他去听故事很麻烦;没关系,我的孩子随便养养就好这些想法是不是很熟悉,当然,我并不是责()难这些朋友,毕竟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还是依托在各自的家庭价值观上,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随意更改。

    但是,我仍然很难想象,在今天,还有父母对读书抱着孩子愿者上钩的心态。

    说到这,不得不提母亲们都很关注的,父亲在阅读中的角色,松居直老师在本章中呈现的父亲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书,阐述父亲的重要性、父亲的影响力、父亲怎么做,反而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回顾,让已为人父人母很久的你,思索在今后的抚育过程中:我作为爸爸在什么时候可以加入呢,我作为妈妈和家人该在什么时候退场呢、甚至是不是可以自己制作一本绘本呢。爸爸的图画书这个标题,值得细细斟酌。

    为孩子制作成长相册,为孩子报读画画班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会去张罗拍照地点、体验画画机构课程,但是好像并不会首先想到(我自己也不会首先这样想),亲手为孩子绘制一本独一无二

  • 6、 《粥店的鸡蛋》读后感

    时间:2012年8月5日书名:《粥店的鸡蛋》地点:家作者:邓冒锦

    内容: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与右边那家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

    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家粥店。

    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

    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作文。她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

    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鸡蛋,不爱吃的就要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很少。

    意义: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把第一信息所左右,这正如右边的小店中,让你选择加还是不加鸡蛋,在左边的小店,是加一个还是加两个鸡蛋,这是第一信息的不同,所以决策也不样,聪明的人常用此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 7、 《萝卜、鸡蛋、咖啡豆》的读后感500字
    《萝卜、鸡蛋、咖啡豆》的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萝卜、鸡蛋、咖啡豆》这篇文章,很感人。这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女孩向她父亲诉苦,他的爸爸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把萝卜、鸡蛋、咖啡豆放入水中煮,让女儿观察其变化,结果是萝卜软了,鸡蛋硬了,而咖啡豆却散发出香味,据此,父亲启发了女儿,使女儿走出误区。

    这个故事中,清水代表着我们的生活,萝卜、鸡蛋、咖啡豆代表了三种人;这火就是生活的煎熬。原来看着坚强的萝卜变得软弱无比,原来看着软弱的鸡蛋在经历了生活的煎熬后,一颗流质的心变得坚强了,而黑黑的咖啡豆在生活的煎熬下不但让自己变得芳香扑鼻,而且让自己的环境与生活芳香扑鼻。人也一样,同样的环境,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及为之付出的努力。

    联想到自己学英语,曾经也是面对豆芽菜般的英语,丈二脑袋摸不着头脑,因头疼背书而扬言要“放弃英语”,不过现在的我也没有像萝卜一样给彻底打垮,只不过有点接近萝卜,如果不加把劲读英语,以后我就会一蹶不振,在以后,我要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比如背书时不开磁带听之类的,我想只要这样做坚持听读,我也许就会像上文中的鸡蛋一样,一点一点的硬朗起来,变得刚强。

    希望自己将来即使做不了咖啡豆,也要像鸡蛋一样,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要有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精神,打好基本功,相信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会有无数的艰难和挫折,你将怎样面对呢?你是想成为萝卜、鸡蛋,还是想成为咖啡豆呢?也许你的心里早已有了答案。愿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道路上勇敢、坚定,让梦想成真!

  • 8、 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6篇

    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篇一: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记得毕淑敏在这篇文章中写着,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的确,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你躲不掉也不能躲。

    每当看到天真地想着美好结局的我们,大人们总是说:生活不是童话。但其实童话世界也并非我们想像地那样美好,正如书中所说,即使是心地善良的白雪公主,也难免遭到后母恨,大多数的童话总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苦难构成的。之所以说他们美好,大概是因为每个童话总是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生活在童话生活中一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是,永远坚信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与其愁眉苦脸地抱怨,倒还不如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打个比方说,如果两个人同时走在天旋地转的沙漠中,两个人都没有水和食物,如果有一个能活过来,那一个人一定是坚信乐观的人。因为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能有好的结局,他一定不会放弃,会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那么他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就会更少一些。反之,如果他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一味地用自以为理智的头脑来思考,那么他在无穷无尽的苦难中终有一天会因他那理智的思想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或许,盲目地乐观并不是那么地理性,但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乐观的头脑会比一个理性的头脑有用的多。

    其实苦难并不可怕,它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在苦难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人逃过一劫,我们应该迎难而上,经历苦难,克服苦难,最后获得成功。

    篇二: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廖佳仪

    《幸福的七种颜色》是由心理学家毕淑敏的作品。这部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更加的理解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

    我们总是生活在提醒中:考试取得好成绩了,别人提醒你不要太骄傲;每当阳光明媚时,别人总提醒你记得带伞,怕等会儿下雨……提醒后面所接的名词代表的总是灾难或不快,但是幸福却没有人提醒,幸福是需要自己心里去感悟的。

    "你幸福吗?"如果你这样问一个人,她或许会回答:"幸福?我怎么会幸福?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做家务,为孩子准备早餐,还要送孩子上学,送完孩子上学我又要匆匆的赶往工资上班,每天响个不停的业务电话快把我烦死了,下班接完孩子还要回家洗衣服,这是幸福吗?"

    或许也会有另一种回答:"纵使生活再苦再累,我都很幸福,因为我感谢上天给我一次生命。"

    这是两种观念的回答,一种悲观,一种乐观。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生活其实都一样,但是你眼中的

  • 9、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一) ——陈聪明 人生自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是人间常事。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情绪,谁都希望每天都能过得幸福。然而许多事情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也正因此人们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从而导致心情的波动。《放下的幸福》告诉了我很多,它说幸福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 这是一本平静心灵、清净浮躁、摒除暴戾之气的佛学好书。这是圣严大师最后的遗作,也是圣严法师毕生修行中总结的智慧。有些看似最平常的开示语,却是我们最需要解除的疑惑,也是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的真理。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既幸福。 “五毒”是佛学说法中的贪、嗔、痴、慢、疑。贪,就是贪心。嗔,就是生气。痴,就是颠倒是非、烦恼与愚知。慢,就是自负。疑,就是怀疑。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有的情绪,而且是负面情绪。它们常常给我们的生活蒙上黑暗,让我们看不见未来,摸不着世界的精彩。这本书则是让你看清事态,教会你控制好负面的情绪,清除你的疑虑,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我看这本书时,很多平时看不清想不通的事情都解惑了,心情也轻松了很多。当然,情绪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控制的。不是说一看了这本书就能获得幸福,是要去领悟、去学习、去努力。有时候 即使我们理解,可能还是会对难以预期的事情感到恐惧。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发生,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 。 人是有智慧的,理应可以化解情绪,如果能进一步不让自己产生情绪,那就是圣贤。社会总会给我们造成压力,不过我们不能让这种影响继续损害我们的身心,应该及时去化解这种影响。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二) 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充实,读了很多本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下的幸福>>这本书。这本书中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励志。教会了我们人情世故,让我们学会怎么做人做事。 没有姓名,只用他她代替,只讲事情,是说道理,这样的一本书,教会了我们。书中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有让我愤怒的地方,有让我恨的地方但就是这样才让我懂得了要知恩图报,
  • 10、 《教人幸福的生活》读后感
    《教人幸福的生活》读后感 最近在读北京中关村一小刘畅校长的书《教人幸福地生活》,摘录引起共鸣的部分段落。 在我看来,教学首先是一种乐趣,我喜欢在文本中找寻前人在书写中留下的人生痕迹,我喜欢看着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发现文字本身的美丽趣味和文字背后那无限的意境!教学还是一种智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学更是一种艺术,因材施教,近取譬论,触类旁通,打开思维的窗扉,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生命拨节生长。 爱心永驻。 教师要成为一个博爱的人,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有尊严的、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人。这个爱,不是溺爱,是一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爱,这个爱,可以慈祥,可以严厉,可以澎湃,可以内敛;这个爱,是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及时给予最温暖的抚慰,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到位的纠正;这个爱,是有教无类,是因材施教,是弱智固之,强者削之,是要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之。有了这些真挚的爱,才有了教师职业最深远的意义。 “教育从关注细节入手” 人的行为在细节上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自然、真实地流露。人正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也最容易从细节中接受教育。学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行为中的无意识行为更明显,作为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德育细节,在关注学生无意识的细节中捕捉教育的良机,从细节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能指望瞬息间扭转孩子们某些错误的观念,但我们有义务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当导向成形成习惯,化为常识的时候,观念的扭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3

  • 2019-10-1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4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
幸福的鸡蛋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幸福的鸡蛋读后感,2024幸福的鸡蛋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幸福的鸡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