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西风读后感 > 地图 > 西风读后感,2024西风读后感
西风读后感

(共 320 篇)

  • 1、 [参考范文]西风颂读后感1000字合集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西风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读完作品之后,不妨用笔把这些感悟记下来。读后感需要有丰富的体验。你是否正为写作品读后感而发愁呢?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西风颂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风颂读后感 篇1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生命的呼吸狂暴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感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雪莱自己说: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阿诺河岸的一个树林里,当日气温和煦,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泻下秋雨。如我所预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了西萨尔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雷电。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是诗人亲自感受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笔下的西风才如此真实、壮观!

    诗作共分五大部分。前三部分主要从正面直接描绘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第一部分,以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领起,既为全诗定下一个激昂的调子,又以速描式的笔法几笔勾画出西风的精神风貌。接下去以四节的篇幅描写西风对大地的冲击: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希望的种子被你送吹到冬床上,只等春天到来,昏醒的一切从梦中惊起,漫山遍野,将是姹紫嫣红,芳香扑鼻!诗人最后以不羁的精灵啊,你无处不行/破坏者兼保护者总束第一部分,为西风的形象再次描上浓浓的一笔。

    第二部分,诗人转换视点,转写西风吹卷下天空的变化:天空因为你而喧哗;流云像大地的碎叶一样被撕扯,有如狂女的头发,在你青色的气浪上到处垂挂,从至高的天顶一直到漠漠的天涯;你又把蒸气凝聚,如此坚实浩大,使夜厦的顶盖承受着你的全部重压,最终在厦顶轰然爆炸黑雨、电火和冰雹一齐迸发!

    第三部分,转写海洋。地中海万顷碧波,正沉醉于往日的风景如画和香气弥漫,你一下把它的美梦吹断;大西洋为你让路,劈裂成波的峡谷,浪的深渊;那海底的苔花泥藻一个个惊慌失措,吓得打颤!

    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任想象自由地驰骋,以三大部分15节诗的篇幅,诉诸于多种感官抒写出了西风的狂暴、迅疾、无所畏惧。赞美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枝败叶,赞美他以磅之气驱散空中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闪电,为黑暗的世界唱出葬歌;赞美他把大海唤醒,掀起汹涌的海浪,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

  • 2、 《西风胡杨》读后感

    《西风胡杨》读后感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这是什么树?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每天和沙子为伴,与狂风做友。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沙漠中。他用自己粗壮的身体,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沙。虽然斑斑盐碱深入骨髓,即使滚滚黄沙铺天盖地,可他就像一道坚韧不拔的屏障站在沙漠的前方。他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后方却是青山绿水的村庄。他将荣华富贵都给了牡丹,炎炎骄阳都自己抵挡。

    胡杨的命运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胡杨的坚韧、挺拔,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可拓荒与战争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现在,那些曾经被胡杨呵护过的上游人民却又拦水造坝,使胡杨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胡杨的这种为大自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为它遭受这样残酷的命运而感到可悲。我真希望上苍能够再赐点水给胡杨。

    我们保护鸟类、爱护鸟类的问题与《西风胡杨》中保护胡杨、爱护胡杨的问题恰如一辄。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乱捕杀小鸟使一些鸟类踏入濒临灭绝的地步。而《西风胡杨》中人们因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而使胡杨陷入生死存亡关头。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有句话说得好: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连胡杨都有千年的坚强,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最后的生命,用自己死后的意志,来捍卫着我们的健康。我们人类是不是也要想想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应该做些什么,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

    最喜欢这句: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这就是胡杨,西风胡杨!

  • 3、 《西风颂》读后感

    浪漫多情是雪莱,革命事业有雪莱,西风赞歌是雪莱,文学桂冠有雪莱;上天入地是西风,搅弄风云有西风,游送生命是西风,掀起大浪有西风;声势浩大是革命,改朝换代有烈士,一马当先是革命,无所畏惧有战士。看吧,那一阵阵西风已经肆虐而来了,那一个个斗士已经整装待发了,那一场场革命即将爆发了

    西风的力量是勇猛刚烈的。它驾驭着疾风呼啸而过,凭借着自己那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了世间一切的残枝败叶,然后温柔的将生命的种子护送到远方,将人间的希望传播到远方,将战士的精神弘扬到远方,将革命的力量传送到远方。张狂的西风啊,它在这阴暗的上空搅弄着漫天风云,在这荒凉的人世拍打起千层激浪,在这无情的大地上肆无忌惮的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废物与垃圾清理的干干净净。

    西风的使命是双重的。雪莱说过,西风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西风将这一冬的颓废之气吹拂的鸟无踪迹,将这一地的萎靡之气扫荡的一干二净,将这一季的腐败腐烂消除的无影无踪。待到来年,东风来了,温暖来了,朝气来了,希望来了,万物就会重新苏醒,生机就会重新显现,光明就会重新笼罩大地,希望作文就会重新充满人间。西风啊,你的躯壳虽然是透明的,你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可是你的灵魂却是真实的,你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当你席卷而来的时候,你就会把革命的火苗点燃,让这熊熊的革命之火蔓延到每一个人中,延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雪莱在高声赞美着西风,在深深迷恋着西风,在不停向往着西风,在永久追求着西风;雪莱在真心支持着革命,在真情向往着革命,在努力追寻着革命,在坚持打响着革命;雪莱在用心歌颂着战士,在真心鼓舞着战士,在奋力充当着战士,在勇敢演绎着战士。

    对于革命,雪莱是积极的,是拥护的,是倡导的,是推广的。在雪莱心中,革命之火就如同西风之力一样,是猖狂的,是无惧的,是肆虐的,是强大的,是热烈的,是年轻的,是勇猛的,是势不可挡的。在雪莱眼中,革命会所向披靡,扫除一切罪恶与颓废,清除一切黑暗与腐朽,摧毁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催生一切新事物与新力量。

    雪莱的这一场西风颂让人荡气回肠,雪莱的这一种西风精神叫人深深折服。雪莱一直在强烈地爱着西风,迷恋着西风,向往着西风,追寻着西风,所以在世人眼中,西风就是雪莱,雪莱就是西风,他们二者早就已经融为一体,难舍难分了。

  • 4、 西风颂读后感

    西风颂读后感(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西风颂中脍炙人口的名言,被几代革命人作为座右铭。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对雪莱诗选中《西风颂》这首诗歌,感触颇深。作者以激昂的语调描述了西风的形象,从而将西风塑造为一个敢于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代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雪莱曾自己说过: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诺河岸的一个树木里,当时天气温和、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斜下秋雨。如我所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着西萨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闪电、雷声。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雷雨交加的西风,是生命的呼吸、是诗人的感受,体验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笔墨下的西风才如此的真实、壮观!读到这里,真有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作共分为三大部分,主要从正面直接描写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在经历了严冬的历练之后,人会变得更加有韧性,这自然是冬天的严寒带给我们的考验。也可以说,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人生的另外一个侧面的样子,以免我们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这句: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是啊!一切都要有一个好的目标和希望,人类才能进步、向前。

    西风颂读后感(二)

    《西风颂》是秋天的歌,是时代的声音。19世纪初叶,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诞生,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还处在自发阶段,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还很强大,神圣同盟的魔影正在到处游荡着。大地还没有苏醒,寒冬还在后头。所以,《西风颂》不免带有婉转而忧愁的调子。但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雪莱对革命前途和人类命运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定代替黑暗。从总的倾向来看,《西风颂》的旋律又是猛烈、刚强的。诗人以天才的预言家的姿态向全世界大声宣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

  • 5、 西风东土读后感

    西风东土读后感(一)

    日本是中国之药

    集贤小学刘传宏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小学英语老师,近年来先后翻阅过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追故乡的人》、《西风东土》,这些几乎都是大部头,其中《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有50多万字、600多页,厚重如砖头,与其篇幅相匹配的是其思想的厚重,给人诸多启示、感受颇深。这本书是2014年熊培云去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研学日记,作者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评论认为,书中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部打开中国未来之书。

    一、认识日本:第一手资料

    我没有去过日本,对日本的印象大都来自于儿时看过的电影、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年轻时读过的小说和近年来追过的抗日神剧,这里得到的信息大多让人强化仇恨,有些细节含混不清,抗日神剧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有弱化、混淆是非之感。最近读过美国人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那部书被称为研究日本的《圣经》,另一本是央视记者白岩松的《岩松看日本》。前一本书作者本人并未到过日本,其中对日本和中国的分析,“深刻但政治功利色彩浓厚”,有些观点让我一个普通读者都感觉偏颇;后一本平实、客观但有一些浮光掠影,《西风东土》可以说满足了我关于日本的“种种想像”。作者在四个多月的访问研学期间遍访日本各个阶层包括市井百姓、各路政客、学者教授,探寻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思想流变,从人性、媒体、经济、心理、社会历史渊源等多种视角分析这个菊与刀的民族。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指导我们认识日本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更为全面清晰、客观深刻的了解。

    二、和魂汉才:向中国学习

    作者认为日本是东亚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无条件尊重和臣服强者,向强者学习。唐朝的中国是全世界文明的核心,大和民族以朝贡国身份派来大量遣唐使,全面学习甚至照搬照抄中国的文字、音律、建筑、农桑、服饰、饮食、国家体制、政治制度。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日本像婴儿追求母乳般贪婪吸收中国的先进文明。有记载说当年的遣唐使东渡中溺死大半,明知前路风险重重、九死一生,仍然前赴后继。从中国学到的文字让今天的中国游客走在日本街头会误以为没有离开故乡;仿照中国千年废都长安建造的奈良、京都依旧保存完好的

  • 6、 《白马啸西风》读后感1000字

    昨天在什么教育大会上我就猝不及防地看完了《白马啸西风》,我应该是第二次看了的,第一次应该是我初中沉迷于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看的,那个时候沉迷于打打杀杀这部剧看的潦草也就记得最后那一句,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当时就觉得,这个小说好短啊,里面人也好少,我竟然还都记得名字,人也没有混乱掉,也不武侠,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很酷很酷的。

    我是难得会读二遍书的人,这次读二遍就单因为不记得读完过一遍。

    故事里,李文秀她放弃对抗住男主父亲的不同意,并没有坚持和男主在一起,虽然上帝视角看的我觉得她真的是很爱男主的,她做了偶像剧女主都会做的事情,她放手了撮合男主和女二在一起了,因为她拿的不是偶像剧女主的剧本,她就真的如愿了,男主和女二带着所有人的祝福快快乐乐在一起了,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一样。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她回到了中原,回到了江南,但也只能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

    我觉得结局是悲剧的,故事最后,女主没了男主的爱,含泪吃男主和女二的狗粮,可能真的没人比她还惨了,但我看的却迷之心安,可能因为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吧。就像我小时候听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结局总就总告诉我说,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我就很不爽,我就死活不信他们在一起不吵架不打架,没有什么七年之痒、小三诱惑出轨和劈腿、恶婆婆刁难和全家族反对什么的,每次我就都会追问之后呢?之后呢?这故事一定没完。就像金粉世家如果就停在22集金燕西和冷清秋结婚就大结局我想也不会喜欢这部剧的,对我来说,可能最真实的结局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吧,啊,我可真是个恶毒的人啊。

    不知道是年龄大了还是怎么了,我就越发觉得自己拿的就根本不是偶像剧女主的剧本,没什么条件任性,没什么条件不去争取,不去坚持,坚持了都很可能不成功,不坚持就更是炮灰的,这里面女主很爱男主,但是她放弃了,亲手把男主推向女二,男主也很真实了,没有像何以琛一样苦等七年洁身自好,没有像f君那样心心念念好多年,多年之后物是人非仍然还有当年那份情愫。就觉得这个剧情真实的让人想哭,现在就越觉得人不作死都会死,更何况不断去作死,没有光环加持的人生其实就是很难的。

    话说女主和养她的计爷爷是不是也有点点感情线啊,那这岂不就是养成了,太罪过了,罪过罪过,我还是当成普通的亲情看待吧,但是我真的觉得金庸在暗示有感情线的。

    我觉得我写的好不好啊,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没关系

  • 7、 《西风烈》观后感

    《西风烈》观后感

    高群书从不讳言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尊崇,这种态度要比给我几个亿美金我也能拍出《阿凡达》的论调值得尊敬得多,起码老高尊重、相信专业并向专业努力。《西风烈》标榜的就是一种西部警匪片,要做硬派警匪开山之作,把西部、警匪、动作等类型特点都高调地标榜出来,是运作团队看准了内地对简单火爆动作片的追捧,《敢死队》的2亿多票房就是证明。

    然而《敢死队》能用一群暮年英雄打造出洋溢雄性荷尔蒙的火爆刺激的纯爷们儿动作片,《西风烈》虽然口口声声要大干一场,当你带着蠢蠢欲动的荷尔蒙来到电影院才发现,不那么容易high起来。平心而论,《西风烈》影片本身下了不少功夫,四个警察、两个逃犯、两个杀手,广袤西部,千里追杀,人物关系并不简单,导演尽力让每个人物都能立得住,夏雨和杨采妮饰演的逃犯身上浓重的悲剧感撑起了影片的主线,而来自真实人物的四大名捕也赋予勇猛、莽撞、冷静等等性格特点,但作为一部动作片,导演对节奏的掌控导致观影时入戏实在是慢,当我看到差不多2/3处的时候,一个大格局在冷风如刀的苍凉西部伸展开来,我才触摸到影片的质地。在此之前,只有几场动作戏能让人兴奋起来,尤其追车一场戏,节奏紧凑,场面调度时的远近景和剪切都相当到位,显示出导演的不俗功力。而在动作戏的前后左右,文戏的拖泥带水导致剧情一直缓慢前进,本来一个紧张抓人的故事,绷紧的弦都在缺乏节奏的剪辑和场面调度中给慢慢消耗掉了。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动作戏的节奏更需要张弛有度,用文戏来铺垫剧情、营造气氛、制造情绪,然后在动作戏中得到爆发,把矛盾解决,而本片的文戏和武戏相对分裂不说,动静之间对人物的掌控也有些问题,主角段奕宏在片中的交代一直停留在符号状态,跟其他三个人的对手戏对人物形象的树立都帮助不大,而在预告片中就凸显的他与吴镇宇的对话,想要突出宿命感,却又文艺范儿十足,而且这个动作男没有足够的动作戏来塑造硬汉。吴京颇有突破,与倪大红的对手戏让影片增添了不少幽默感,而吴京的角色的年轻冲动和倪大红角色的老练冷静也都对比鲜明。杀手的角色对于吴镇宇再适合不过,一身自己置办的行头加上角色的凶狠狡诈让吴镇宇如鱼得水,可惜没有给力的对手,没有紧凑的节奏,吴镇宇已经尽力掩藏了自身的香港气质,依然有点孤立无援。

    广袤苍凉的中国西部大地本该上演诸多英雄传奇,然而人们印象中的西部动作片实在屈指可数,《双旗镇刀客》和《天地英雄》也把故事背景设置

  • 8、 读《西风凋碧树》有感

    读《西风凋碧树》有感

    这本书是政治兴替启示录丛书之一,是写宋代的兴衰历史,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东京汴梁、 惊涛裂岸、半壁河山、 拍遍栏干、 雾失楼台、 谁宾谁主。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宋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

    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这中。

    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大宋帝国那样,自一开始就弥漫着衰亡的气息,让人感到压抑、悲愤和失望。帝国的根基先后受到北方辽、金诸国强大的军事威胁和冲击,处于动荡不安的境地,最终在蒙古铁骑的冲击下,走向灭亡。本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跨越从五代丧乱、宋祖立国到南宋灭亡近三百年的时空,挖掘了大宋衰亡的内在病因:军事上从战而不利到丧失信心到一味求和;政治上从锐意改革到意气用事到私欲横行;心态上从宽厚仁爱到自感平庸到寡廉鲜耻——这一切都再现了大宋王朝自身的无奈、无能、无聊以致无所作为的衰败轨迹,给人以“寒鸦催斜阳,西风凋碧树”的落寞苍凉之感。

    程颐总结“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一是“百年无内乱”;二是“四圣百年”——开国之后的4位皇帝都比较开明;三是“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换代的时候兵不血刃,没有惊扰民间;四是“百年未尝诛杀大臣”——100多年里没有诛杀过一位大臣;五是“至诚以待夷狄”——对周边蛮族采取怀柔政策。由此可见,宋代确实是别开生面的。

    宋代通知的疆域远远无法与汉唐相比,但宋代继承五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北方有前后相继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十个割据政权,北宋结束了这种上重叠的分裂局面,它的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是前朝所难以比拟的。

    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分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不有变。”日本学者左竹靖彦把它概括成社会构造的变化,中国从以农村为主导走向以城市为主导,也是文化状态的变化,从宗教气息很浓,走向一

  • 9、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读后感
    品纳兰-----读《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有感 李亚芳 读你,如品一杯香茗,清新淡雅,回味无穷; 读你,如赏一枝翠荷,香远益清,沁人心脾; 读你,如 聆 一曲天籁,清凌超脱,悠扬婉转。 就是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你,了解到了你。你的每一个细节都令我留恋,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心动,你的每一句言辞都令我折服。我相识于你,相知于你。有时我为你和青梅竹马的表妹在绿苑园中‘相逢不语’而难过,有时我为你俩‘杂芙蓉着秋雨’而高兴,有时我会因听到你和表妹无奈分离后“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见卿”的苍白呐喊而凝噎。表妹身在深宫,心系于你,你身在相府,名声远播,却无人相知。你,她,原本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却不想都成了孤独的一份子。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飞过去,穿着典雅的古装,开导你,安慰你,也来一次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穿越!这样,也许你就不会因失去表妹而伤的这样深,以至于导致如正在腾飞的巨龙般的你而含恨离去吧……毕竟你有太多不舍! 终于,你从失去表妹的心病中走出,人生中的另一段华丽隆重上演。仕途中你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通志堂经解》,再一次震动京师,令康熙折腰。情感中,你应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的千金卢氏。那是一个温柔娇美的新娘,你不禁被这位新娘的美色挑动的心旌荡漾。读到这里,心中的愤懑之情油然而生。或许是对同胞的表妹而不平。但那只是一时的。慢慢的,我不再气愤。你是一个多情的人,但你不是一个忘情的人。我知道,你无奈的将表妹尘封在心中的暗匣,永远的掩埋在记忆的深处,镌刻在你的骨髓之中。毕竟,那是你的初恋。表妹也不会怨你因为在你们的爱情里,是没有理由的。那不是背叛,毕竟你们身在红尘,身不由己。 婚后的生活你幸福美满。妻子温文尔雅,善解人意。渐渐的抚平了你心灵的伤痕。你爱他,他爱你。你懂他,他更懂你。他知道你不为名利,向往自由,甚至知道你有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她更愿意你俩白日在舟上放歌,看花开花落,听蝉啼鸟鸣。晚上相依相伴,耳鬓厮磨。也使你的生活少了些许寂寞。然而,随着名声的远扬,康熙,一代天皇,近乎无情的禁锢你在他的身边。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位置,就这样轻易地折断了你那双渴望自由的翅膀。但,这不是最令你难过的。毕竟,你生活在这个城府很深的北国。你懂得,身处的位置和心灵的远方相离很远。谁让,你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爱妻怀有身孕的消息令
  • 10、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800字通用

    好电影往往是深入人心的。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着这部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观后感是我们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不过写作品观后感时该找何种角度呢?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呈上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篇1

    作为一部反映陕西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电视剧,该剧一经播出反响强烈,引发了广泛热议。该剧选材独特、剧作扎实,凸显了陕西革命先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出色贡献,传承了陕派电视剧的红色经典和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将“陕西故事”讲述得颇为精彩,成为了一道醒目而靓丽的红色风景。

    首先,该剧立足于讲述陕西故事,以西安城里梁家、秦家、李家三家人父辈及子辈的人生选择和命运交集为故事线索,以辛亥革命以来至1949年西安解放为历史背景,颇为全景地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陕西的革命历史。

    其次,该剧采取了家国同构的叙事手法,虚实结合,以虚构表现为主,故事建构和情节设置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使得人物的命运颇具戏剧张力。

    再次,剧作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令观众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家族中选择跟共产党闹革命的一方,还是选择国民党三民主义的一方,或是中间力量,同情革命的一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合情合理,形神统一。尤其对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的表现都具有较好的说服力。

    最后,该剧制作颇为精良,在战争场景、城市街景、人物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均颇为考究,体现了当年历史环境的真实感和质地感。同时,该剧的美术考究,保证了历史真实和观赏效果的统一,总体上显得大气磅礴而不失细节考究、气势恢弘而更具视听张力。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篇2

    9月27日,市民防办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片名红旗漫卷西风出自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正如诗中所言,长征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党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

    影片描述了,红军在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同志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

  • 2019-10-28

  • 2023-01-1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1

  • 2022-03-24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西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西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西风读后感、2024西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