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孝经读书笔记 > 地图 > 孝经读书笔记,2024孝经读书笔记大全
孝经读书笔记

(共 2433 篇)

  • 1、 百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孝经读书笔记”,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百孝经读书笔记 篇1

    如果你问我,什么让生活更美好?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读书”。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如果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你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阅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仿佛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它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悠闲自在的感受,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昨晚,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躺在床上阅读,我看的是一本数学书,书上有一个篇章都是写变魔术的,我现学现用,想把这些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看。我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你们想一个十以内的数,把他乘9,得到的数十位和个位相加,一定是9!”爸爸妈妈凝眉沉思,似乎发现不了这个魔术的奥秘。“噢!我明白了!”爸爸茅塞顿开,立刻说出了这个魔术的原理,“其实这就是9的倍数特点,9的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的倍数,如果是十以内的数乘9,这样算正好都等于9。”我又把其他魔术变给他们看,卧室里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它还能建立起我们的友谊。三年级时,我们七八个同学一起开展阅读沙龙活动,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有一次,我们在一间咖啡屋里“漂流”图书。那时娜娅看的是我的书,她看得入了迷,忘记了旁边那瓶奶茶是刚上的,还热气腾腾的。端起来就喝了一大口,奶茶刚碰到她的舌头,就像喷泉一样喷射出来。我先是一愣,然后立刻去关心娜娅。帮她把身上的奶茶擦干后,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那本书。啊!那本书已经有好几页被奶茶喷湿了,那可是我最心爱的《十二生肖童话》!娜娅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书,连声向我道歉,还买了另一本我喜欢的书送给我。因为这件事,我和娜娅成了好朋友。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吧!

    百孝经读书笔记 篇2

    《孝经》出自孔子新居墙面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新居墙面始被发现。

    《孝经》在我国思维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位置,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传“以孝治全国”

  • 2、 百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10篇)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百孝经读书笔记,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百孝经读书笔记(篇1)

    《孝经》出自孔子新居墙面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新居墙面始被发现。

    《孝经》在我国思维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位置,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传“以孝治全国”之后,在绵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涵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全国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别。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由于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新居壁中,由于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法分析孝治思维。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宗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爸爸妈妈,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爸爸妈妈,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总算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别离为皇帝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则了不同位置的人的孝道规范。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位置和效果:“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六合之经,

  • 3、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孝经》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孝经,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资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 保其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它们的意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思是: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禄和职位,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 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禄和职位, 并能守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 要早起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孝经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 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 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 4、 《孝经》读书笔记1500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

    有人说: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将不再需要父母,甚至会认为他们很烦。有时候看看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你很难再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盼望着子女能早点回家,可是他们的子女却不知在哪里彻夜狂欢,古人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扬名后世彰显父母也被遗忘了,只有个人主义的安逸和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有时候我总是看着这个有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宽敞的纵横马路的城市发呆,总是在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钱塞给爸爸妈妈,让老人家坐在钱堆儿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

    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等你把钱挣到手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牙还能咬得动那些好吃的吗?等你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

    父母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所缺的应该是与子女们其乐融融的相处!他们所缺的是在他们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时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儿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时间每周按时和父母聚在一起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

    父亲节的时候你给爸买条鱼,工作再忙,你也要亲自给送去,爸会乐得嘴都合不上的;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买一双袜子,亲自给妈穿上,她眼睛里也会含着泪的

    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给爸妈去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能惦记着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

  • 5、 《孝经》读书笔记3篇
    《孝经》读书笔记3篇

    《孝经》读书笔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对体会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无价,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

    有人说: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将不再需要父母,甚至会认为他们很烦。有时候看看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你很难再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盼望着子女能早点回家,可是他们的子女却不知在哪里彻夜狂欢,古人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扬名后世彰显父母也被遗忘了,只有个人主义的安逸和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有时候我总是看着这个有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宽敞的纵横马路的城市发呆,总是在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钱塞给爸爸妈妈,让老人家坐在钱堆儿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

    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等你把钱挣到手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牙还能咬得动那些好吃的吗?等你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

    父母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所缺的应该是与子女们其乐融融的相处!他们所缺的是在他们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时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儿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时间每周按时和父母聚在一起……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

    父亲节的时候你给爸买条鱼,工作再忙,你也要亲自给送去,爸会乐得嘴都合不上的;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买一双袜子,亲自给妈穿上,她眼睛里也会含着泪的……

    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给爸妈去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能惦记着……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

  • 6、 《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

    《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

  • 7、 《孝经》读书笔记_孝顺读书笔记200字

    前几天,老师领着我们学习了《孝经》第一章,从字面上看,一定和孝顺有关系。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原来我猜的没错,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孝来写的。孔子和他的徒弟曾子在家闲聊,孔子说以前的先王都有着高贵的品质和孝顺的品德。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孝顺父母,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去损伤自己的身体,这是孝顺的第一步,其次要学习,要报效祖国,扬名于后世。

    学习过之后,我知道了古人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都是要孝顺父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增光!

  • 8、 《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孝经》读书笔记1000字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

  • 9、 读《百孝经》有感附百孝经全文

    读《百孝经》有感附百孝经全文

    文/陈兆昌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 , 一件是行善 , 一件是行孝 .... ....

    《 百孝经》 , 原称为百孝篇 , 是由先人遗留下来 , 之后白水老人重新汇整成整篇为八十四句 , 每句皆有至少一个孝字 , 总计有一百个孝字 , 因此现今称为 [ 百孝经 ] , 从经中浅显易懂的字句中 , 把孝行之道表露无遗 。

    再读《百孝经》,颇多感慨,其中“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孝敬父母如敬天,孝父孝母孝祖先”,“生前行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狂然",“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等句段,不失为经典力作,将永久留给中华儿女并奉行之。

    孝为何解?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在儒学伦理里,父母必须照顾好自已的子女,将他们抚养成人,相应地,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也必须作出回报,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孝"。

    孝是人性,亦是本性。人不可失人性,即不可不孝。人与人之间,以我之见,孝则集中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爱"。孝就是对父母长辈的爱。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是我对《百孝经》最基本的理解,但愿能与诸位贤达共勉。

    附 :百孝经全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 10、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一)

    最近参加了几次家庭伦理道德讲座,听了娄全民老师宣讲善法和孝道,深受教育和裨益的同时,得到了几本中华传统经典,看了其中一本【孝经】。读后深有感触,觉得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国民需必读此书【孝经】。唯如此才能实现人人和谐,家家和睦,户户平安其乐融融的局面,创造出一个暂新的中华民族太平盛世。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更推而广之,阐述了统治者和官吏们应以孝道治理天下,方能使天下百姓心悦诚服。可见(孝)是安身立命行道的根本,也是治理国家的大经大法。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赖【孝经】明教化。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孝经】的纲领,它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立历代孝治的法则,定万世政教的规范,因此被列为【孝经】的首章。

    这一章是说;有一天,孔子闲居在家,他的弟子曾参在孔子的坐席旁陪侍着。孔子对曾参说;从前圣德的帝王都具有忠孝仁一爱一等,至高无上的美德,以及不偏不倚的行仪来治理天下,如此一来,才能顺应天下百姓的心,使百姓们能和睦相处,相亲相一爱一,君臣民上下一心,不会有不满怨恨的心。你知道这些至德要道是什么吗?

    曾参听到孔子的问话,恭敬地离开座位站起来,谦卑的回答说;弟子愚昧鲁钝,怎能明白先王至德要道的意义?孔子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从孝道衍生的。你坐下来,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的身一体是父母所赐给的,应该好好一爱一惜,不可以有任何损伤,这是尽孝的开始。进而要修身养一性一,实践正道,自然能名扬后世,父母的名声也会因子女的德望而光荣显耀,这样才算是孝道的完成。所谓尽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其次是忠心的侍奉君主,最后是成就本身的德业。【诗经,大雅,文王篇】第六章记载着;时时缅怀祖先的美德,继续遵行,才能使祖先的德泽永远绵延不断。

    孔老夫子在这一章里;通篇向我们讲述了【孝】的重要一性一,讲述了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无不将孝道做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和安身立命的法则。

    中华民族从三皇五帝直到清王朝结束,历代帝王选贤与能,无不以孝道为尺度,来选拔任用各

  • 2019-10-20

  • 2022-02-12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5-1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09-20

  • 2022-03-18

  • 2021-09-13

  • 2021-12-06

  • 2019-09-19

  • 2022-02-09

  • 2019-09-20

  • 2021-10-09

  • 2021-11-09

  • 2019-09-20

  • 2021-11-24

  • 2021-09-14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2-10

孝经读书笔记
在读书的时候该如何做笔记?孝经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2024孝经读书笔记、孝经读书笔记范文和精选孝经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