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闲人野士读后感 > 地图 > 闲人野士读后感,2024闲人野士读后感
闲人野士读后感相关栏目
闲人野士读后感热门栏目
闲人野士读后感推荐
闲人野士读后感

(共 4325 篇)

  • 1、 文人的形与神——老村散文集《闲人野士》读后感2500字

    文人的形与神——老村散文集《闲人野士》读后感2500字:

    文:笃实堂;老村说,“闲是我的精神困顿,野是我的生存尴尬……”,作为先生的忠实读者,我并不苟同。读先生其人其文,在他所谓的“闲人野士”背后,其实是大真大雅大趣大爱大格局。

    先说其人吧。有幸和先生促膝话茶,你就会发现,一个久居京城的著名作家,其衣着捯饬和待人接物,依然是那么的可亲纯朴,可亲得绝像一个邻居大哥,纯朴得让你忘记了他的声名。

    二零一七年初,我在微信公众平台《蝶语兰心》刊登了渭南一位教师刘世龙先生的《骚土》读后感——《人鬼是怎样炼成的》,后来看到关中牛老兄分享了他和老村相聚的照片,随手发了文章链接与他。牛哥也是有心人,把链接发了老村。

    我做梦也没想到,先生从牛哥处要了我的联系方式,给我和刘世龙老师各邮寄了一套他刚刚成册的六本精装小说和两本线装画册。打开包裹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每一本书扉页都有先生苍遒的亲笔签名,十几本书上面平平整整覆盖着两个白色帆布书袋,书袋上印刷着“老村文集”四个字。

    《孔子.学记》曰:“亲其师信其道。”我被先生对读者的认真、亲和所打动,像个虔诚的学生,践行着孔子的为师之道,一发不可收拾,扎进他文字的海洋里,看《骚土》,看《鹫王》,看《黑脎》。读完《黑脎》后,感觉身体里有一股沸腾的激流,怒不可遏,要喷薄而出。于是,我忍痛割爱,将未看完的其他小说暂搁置案头,奋笔疾书,于六月写就《黑脎:一曲西北汉子的赞歌》。好事的牛哥又发给老村文章链接。当天,平台收到老村赞赏文章的通知。

    老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真性情的男人。你投给他一篇文章的关注,他给了你一个世界的感动。

    这次先生回故里渭南办《塬上行》个人画展,我欣然前行参观画展,又得到他两本签名书,其中一本是二零零八年出版发行的散文集《闲人野士》。

    翻开浏览了几篇,我又郑重地合上。这不是一本站在路边看的书,它与周围的车流人流格格不入,需要静处一隅用心来读。我用两天时间读完《鹫王》,《骚土》和《黑脎》各用一天半读完,《闲人野士》是用了八天时间才读完,又用了两天时间再回顾。

    读《闲人野士》的感觉和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太相似了,是需要一字一句来咀嚼,反复品味的。

    我读出了文人纯正的追求。老村用《写作与生活》提倡,文人要有文骨。纯粹的文人,注重的是人的精神处境。文人面对贫困能安之若素,这世界对他,没有穿不破的壁障。《美人如幻影》里,他说,把文学的目的当做

  • 2、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一)

    这段时间读了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有感于先秦游士对道的追求精神。 《士与中国文化》论述的士和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是"士"和"道"的关系。而"士"的内在实质其实差不多是现代的知识分子,或者知识人,其内涵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而其外延,却一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发生着改变。"道"也如此,它既是"天道",也可以是"人道",可以是"政道",也可以是其他的承载着规律性或哲理性的思索。孔子说:"士志于道。"则将"士"这个群体从此与中国的"道"捆绑在了一起。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他们即使经济上微度贫困,却能‘无恒产而有恒心’,他们往往以道的承载者自居,抱着‘天下有道,则以道殉身。天下无道,则以身殉道’的理想主义。他们不是后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践行理想的行动派。他们认为道尊于势,现实生活中也不免以道从势,以道辅势。他们中的优秀者为王侯的师友,他们中最不济的在门下当食客,他们中狂放的隐居不仕,凤歌笑孔丘。他们深知‘天道远,人道弥’,却不愿放弃追求,留下这句流传千古的话‘行不能至,心向往之’。

    追求,不考究缘由和结局,忽略过程中的悲伤和喜悦,剩下的就是迷惘。迷惘从何而来,又何以适从呢?读过很多遍诗经国风中的《蒹葭》,伊人的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可望不可即,诗人顺流而下又逆流而上,千回百转的求索,使整首诗篇弥漫着未知结局、似淡却浓的迷惘和锲而不舍、坚定从容的追求。迷惘和追求是相伴相生的,就像光亮之下有光和影,爱情之中有爱和恨,为人处事有狷狂和中庸一样。

    《围城》里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情怨痴缠,在几个城市之间迁移,和诸多名不副实、脸厚心黑的知识分子谋生。追求保暖、情爱和精神有所安宁的方鸿渐,忽然意识到爱情、婚姻实际上是被人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不论是攻城还是守城,战死沙场还是声名远扬,最终一切都指向虚妄。而城在那里,永远有人争夺和守卫。陷入迷惘之中的方鸿渐不知如何面对这样的婚恋、事业和人生,所以故事的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吵架了,他没有追上去把女人哄回来,也没有出发去找赵辛楣,而是看着那个慢了几个点的自鸣钟发呆。

    迷惘之不可逃避,正如追求之不甘放弃。我不喜欢方鸿渐谋生谋爱谋理想的善良有余,杀伐优柔,也不能接受他看到爱情、婚姻、人生真相之后的逃避和消

  • 3、 《跟陈士渠学自我保护》读后感
    《跟陈士渠学自我保护》读后感 曲城烨 《跟陈士渠学自我保护》这本书便是从很多方面让大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的。 陈士渠是我国著名的防拐骗专家,央视节目《等着我》、《今日说法》等节目 特邀嘉宾。5年来,解救妇女儿童10万余人,抓获人贩子5万余个,多次获得“全国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六大主题,计5万余字。里面列举了许多的案例,及其破解方法和许多拓展知识,比如12110紧急短信求助,“它是一种辅助性的,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的呼救方法”;“如果情况允许,最好还是拨打110”;“可使用某某县某某街某某路某某小区某某楼某某门牌号”讲的非常详细透彻,别人一看就会懂。 读完这本《跟陈士渠学自我保护》后,我有许多的想法,第一,我很惋惜,惋惜那些无缘无故被别人杀死的人,更怜惜那些犯罪的人,他们大多年纪轻轻,却因冲动害了别人,害了自己。我很怨恨,被荼毒的还有很多年少无知的孩童。《跟陈士渠学自我保护》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百读不厌。

  • 4、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篇一: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著作简介:

    《士与中国文化》集结了余英时先生十二篇历史研究的论文集,也是共12章节,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1100字。由于是论文集,可能在逻辑上有不连贯的地方,但总体脉络还是十分清晰。研究知识分子比较著名的还有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和许纪霖的《知识分子十讲》。

    作者简介: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 930 年生于天津。1 950 年至1 955 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 956年至1 961 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余英时在中国内地比较广为人知的作品有《士与中国文化》《中国知识分子论》等

    余英时研究的重心是思想史,并且格外致力于从不同历史阶段的个案出发寻求中国文化内在理路的连续性和价值的再发现,在当代海外学者中,余英时是受中国传统史学影响较深的,他的论著呈现出一种文人情怀和学者风范相结合的风貌,这种治学气质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关注中,这也是他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士与中国文化》彰显了这个特色。

    作者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了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访谈时如是说(研究背景):

    “我开始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深厚兴趣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史观正处于一个反传统的模式。中国整个过往被负面看待,即便中国独特的发明,也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对照之下,被诠释为偏离普遍文明进步的正轨。当时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认同感到完全迷惑,自然毋庸赘言。”彼时的余先生,在世界和中国都对中国传统质疑之时,开始研究这样一个主题,心中难免有不平之意吧?

    本书由于时间问题,,我暂时并没有看完,但是都大概看了下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本书的导读和简本,我把本书分为6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士”一词的起源,本义,并告诉我们在古代早期“士”由低微的贵族,逐渐演变成庶民,以及“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格局的奠定才最终赋予了“士”延续至今的本质含义。

    第二部分,主要以汉代的循吏为切入点,阐述了代表着“士”的循吏身上的双重身份,即治理政务的“吏”的身份,以及主动教化的“师”的身份。在这里

  • 5、 读《叶天士传奇》有感

    读《叶天士传奇》有感

    天赋异禀,少年神童

    叶桂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叶桂的父亲中年得子,家里人都很高兴。在一岁时他抓周时,只抓了脉枕,叶桂的祖父、父亲都为此而感到高兴。认为是天意,在私塾读书时,老师见他聪慧,给他了表字天士。由此可见他在学习上的天分,真可谓是神童。

    正是叶桂在儿时的天赋异禀,加上他后天的努力,为他日后的成才做了铺垫。他的天赋和儿时良好的教育,以及中医世家环境的影响,是他成为大师所具备的重要因素。儿时的叶桂,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而且可以日诵千言。他十二岁研读伤寒,十八岁临证处方。良好的国学功底,为他日后研读中医经典,以及处方用药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他开创温病学,提出温病卫气营血辩证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天赋异禀,是一位中医大师横空出世的客观因素。中医界有这样的俗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可见国学功底和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个学中医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精勤不倦,遍访名师

    叶桂,十四岁丧父,父亲对他的教导,毕竟是有限的。父亲去世后,他就立志学医,他谨遵父亲的教诲,后拜父亲的大徒弟朱桂祥为师,开始跟临床、抄方。后师傅朱桂祥为了让叶天士更好的学习中医就介绍到自己的表亲哪里去学医,他先隐姓埋名,从不以名门之后自居。人家见他刻苦用心便倾囊相授,悉心教导。后听说山东的刘一针针灸技术精湛,便辞别家人,远赴山东学医,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又拜妇儿科大师王子接为师学习妇儿科,还曾拜访志成大师学医。正是他的刻苦努力。遍访名师,他曾先后拜了十八个人为师。正是他的虚心好学,这让他能够得到各家的真传,所有老师对他都是倾囊相授,从不有所保留。他的优秀的品质,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的求学的途中,他总是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从不退缩。今天对于我而言,我更需要这些优秀的品质。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家甚多,这更需要我去虚心学习。也只有努力刻苦的学习,才能够走进中医的大门。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中医的路不平坦,也许荆棘丛生,但是无论前途如何,既然选择了就当走下去。先贤曾经为我等做出了榜样,我等定当以先贤为师,志为良医。

    医德至上,仁心仁术

    叶桂他不仅擅长针灸,而且他还精通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杂症他都的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仁爱之心,也正是他的仁心仁术使得在江南一带,成为一代名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叶天士行医到一处,一孕妇难产不下,他

  • 6、 野天鹅读后感500字:野天鹅读后感

    读了野天鹅这个故事,我读懂了有一个国王,他有十一位英俊的王子和一个女儿艾丽莎。但是王后得病死了,国王新娶了一个王后是一个恶毒的女人。恶毒的王后把十一位英俊变成了野天鹅。又把公主送到了乡下。

    在乡下的公主总是看到十一只野天鹅,但她一点儿也不明白那是他的哥哥们。转眼公主15岁了,公主不但聪明漂亮而且温柔善良。国王十分想念王子和公主。

    公主想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哥哥们,于是她就开始行动了。公主来到了漆黑的森林里,她走啊走,遇到了一个老婆婆。公主问她是否看见有十一位王子飘过那里,老婆婆说她只看到有十一只天鹅在河边她们等了很久,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她们最后看到了十一只天鹅。当太阳一落山,他们立刻变成了十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告诉小公主他们中了继母的魔法,只有夜间才能恢复人形。婆婆告诉公主只要找到荨麻,然后织出十一件披风,披在那十一只野天鹅的身上,他们就能够得救了!公主千辛万苦采集荨麻,被人误以为是女妖,当她要被处死的时候,十一只天鹅团团围住了她,公主抛出了织好的披风。十一位王子的魔法解除了,哥哥现出了人形,大家最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兄妹十二人从此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继母实在是太狠毒了,公主的坚强勇敢我们向他学习,不要向继母学习他的坏!

  • 7、 吴士平《师韵藏禅》读后感

    吴士平《师韵藏禅》读后感

    陈建军 锦州市实验学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有着容清纳浊的博大胸怀,它从不轻视溪流与小河的细微,从不嫌弃泥沙和杂质的污浊,而是一直在默默地接纳与净化。吴老师书中强调教师也要拥有大海般的胸怀,"宽容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

    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接触到的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就现状来看,他们确实比较"难管",有的时候我会被气得直跳脚。所以,对于我这样功力尚浅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才能将自己修炼到家呢?读了吴老师的书,我有了一些收获,那就是要做一个宽容的老师。那么,如何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呢?

    1.做一名宽容的老师,要理解学生。

    这里,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是的,我们都曾年轻过,也或多或少都有叛逆的时候。书中,吴老师自述小时候的自己是粗野的、是淘气的、是叛逆的、是散漫的,这些看起来有些"自黑"的介绍其实是在找回自己当学生时的表现和感觉,以便于更好地将心比心。

    想想看,小时候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难道你就没有上学迟到的尴尬?难道你就没有忘带作业时的懊悔?难道你就没有回答不上问题时的焦灼?难道你就没有因特殊原因而考试失利?我相信,这样的情况,我们上学时或多或少都遇见过。所以,适时地问问孩子原因还是必要的,否则孩子的委屈找何人诉说?

    我任教四年级的计算机课,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提出"三个带"的要求,即带鞋套、带书、带笔。然而某次上课,某个班竟然有7名同学不带鞋套,虽然四年级每个班人数都直逼80,但是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之下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实属不该。我当时很生气,接连问道,"我上课是怎么要求的?你为什么不带鞋套?"孩子们可能是被我的语气震住了,竟没有一个敢直视我的眼睛,其他的孩子也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动不动。连回答问题都不敢,这个时候的我无疑更加愤怒。

    在这样的僵持之下,我倒是最先"醒"过来的,为了惩罚这几个孩子,我给其他同学五分钟自由练习打字的时间,而那七个孩子则只能在座位上坐着不准动。惩罚结束之后,一节课再无风波。然而,下课的时候,七个孩子中的一个男孩子走到了我身边,和我解释了没带鞋套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前一天去姥姥家睡的,没提前装在书包里。想想我们平时还有忘带手机、忘带钥匙、钱包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不小心忘带自己的东西就不能理解一次呢?所以,我又适时地

  • 8、 《野风车》读后感

    在一个星期天,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字叫《野风车》,这本书里最令我难忘的就是《阿雏》和《埋在雪下的小屋》了。

    《阿雏》主要讲的是阿雏的父母在一次去看电影 的途中被淹死了,大狗的爸为了自己,把阿雏的父母推下了水,阿雏从此怀恨在心。阿雏长大后成为了当地的小霸王,专干坏事。别的孩子也只能听他的,否则就会被阿雏打。有一次,阿雏为了报复大狗,把他放到了一个孤岛上,没想到把自己也被困住了,在这以后的几天里,阿雏一直照护着大狗,最后因为捉一只鸭子而丧命。

    还有一个故事叫《埋在雪下的小屋》。它讲述了大野、林娃、森森和雪丫四个孩子在雪山上追小白鹿的时候,累得刚走进一座小木屋时发生了雪崩。他们以大野为首领,在黑暗中摸索到一张椅子将它拆了,做成了板子开始挖雪,直到挖得筋疲力尽还是坚持挖雪,饿得通过吃雪,并靠大野坚持能出去的信念,林娃身上的一块腊肉、雪丫的念诗和森森生病时的安静在黑暗中度过了十天的世界,最终迎来了胜利的希望。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这四个孩子的精神打动了,想到他们在雪屋逆境中虽然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但是他们以勇敢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着自己直到挖开被雪掩埋的小屋时,想到我自己,平时一遇到难题,就救助别人,这是不行的。我以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要努力去克服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9、 野天鹅读后感作文300字:野天鹅读后感

    读完《野天鹅》,我明白了这个童话故事通篇都是围绕小公主舍己救兄这个主题展开的。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小公主的十一个哥哥因受魔法的迫害,变成了十一只野天鹅。为了营救哥哥们,小公主只有用荨麻编织成披风,让哥哥们穿上,哥哥们才能恢复本来面目。这谈何容易?

    在采摘荨麻时,手被灼成许多水泡,她强忍疼痛日夜不停地编织披风。荨麻用完了,又悄悄地去墓地采摘。因犯禁即将被处死。处死前,又不能为自己辩解。因为在第十一件披风完成之前,只要从她口中说出一个字,哥哥们就得全都丧命。

    当她被押赴刑场时,还在不停地编织披风。当柴堆即将被点燃时,她最后编织完最后一件披风。随即,她一边抛出十一件披风,一边诉说自己的清白,在说明事情的真相之后,十一位王子的魔法被解除了,兄妹十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小公主在危险时刻首先想到的是亲人,这种舍己救兄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 10、 野风车读后感

    【篇一:野风车读后感】

    《野风车》是著名作家曹文轩所写的。这本书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想让你哭,你就得哭,想让你笑,你就得笑。我对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很喜欢,但我还是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1篇介绍给大家吧。

    《阿雏》:阿雏从小就没有父母,变从小就东一家西一家的吃。阿雏今年上五年级,村里的孩子都怕他,这里没有不听他话的孩子,大狗是阿雏的尾巴。阿雏恨极了那个被他称为杨老头子的杨老师和老周五。由于大狗嘲笑他,他便让大狗吃生活--带他去荒丘,然后自己跑掉。从此,大狗不再是阿雏的小尾巴,也不再听从阿雏的所有命令。后来,阿雏被开除了。他整天游手好闲,有事没事就惹点祸,让自己找找乐子。后来,阿雏愁准了机会,把大狗带到了芦苇滩上搭了一个草棚,后来有人喊大狗,却没有一个人喊阿雏。阿雏感到十分绝望,但在大狗生病的时候,阿雏还为他找野鸭蛋。村里的人找到了大狗,现在,人们都去找阿雏,阿雏,阿雏这个故事讲完了,我的泪水也随之落下了。也许,如果当时阿雏的父亲和大狗父亲一起死的话,也许阿雏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仇恨的孩子,但是,阿雏最终,没有让大狗死,还救了大狗,说明他也不是什么特别让人害怕的孩子,也有了转变。

    这就是大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他有一股吸引力,不知不觉,你就会被他吸去。

    【篇二:野风车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曹文轩的小说《野风车》。

    这本书非常好看,其中包含了十四篇精美的短篇小说,有的幽默有趣,有的感人肺腑,还有的让我摇头叹气。

    我最喜欢本书的最后一篇《埋在雪下的小屋》。这个故事讲了大野、林娃、森森和雪丫四个小伙伴,一起上山去捉野鹿。谁知遇到了雪崩,他们四个都躲在了一座空空的、被雪埋住的小木屋里。在漫长的一个星期中,只能靠雪和一罐偶然捡到的梨罐头充饥。但四个坚强的好伙伴,并没有放弃一线生机,不停地挖雪,终于又重见天日。四个伙伴的团结互助,与死神对抗时的坚忍不拔,令我感动。尤其是雪丫在黑暗中讲给大家的那些天真烂漫的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文轩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景色,文字都是那么的宁静纯美。我特别喜欢曹文轩用的比喻,是那么的新奇,但又那么传神,让我赞叹不已。曹文轩的文字也特别的细腻,比如书中的《十一月的雨滴》,对赌场的描写生动细致,简直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包括《野风车》《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根鸟》《红瓦黑瓦》《细米》《狗牙雨》,我已经看完了前四本,希望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1-02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6

  • 2022-01-01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3-02-18

  • 2023-04-27

  • 2023-01-21

  • 2019-09-20

闲人野士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闲人野士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闲人野士读后感、2024闲人野士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