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 地图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02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相关栏目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热门栏目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推荐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共 5197 篇)

  • 1、 冲突与解决读后感

    本书诠释了在危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立场、观点,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以及透彻的分析传达给读者的就是具有操作性的现实态度、本能意识、以及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本书至少可以成为危机与冲突处理的一个指导手册,一个现实工作指南。

    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事——某位同学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他所答应的事,原因是太忙,处理急事,家庭纠纷……·明知上司的判断会造成损失,你还在犹豫是否应该指明……是选择沉默,还是面红耳赤地对质?一定还有介于逃避和争吵这两种的另一种处理方法,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再讨论、解决的是相同问题,很可能代表你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要学会把违规问题分析到根本点上,必须靠耐心和判别轻缓急的能力及其准确程度。首先,花时间分析问题。其次,思考时,必须决定什么才是最困扰你的问题。第三,简明扼要叙述问题,最好一句话能够概括完整。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可能降临我们身上的可怕情形时,我们完全失去了事实的判断力,可能结果的严重性扭曲了我们的机率观。当一个可能的结果非常糟时,我们往往把它描述成必然,而非可能。

    读了这本书我更理解了“先从自己着手”的原则,开口之前,先思考该处理的是“什么”冲突状况,以及“是否”要处理它。绝大多数突如其来的、意外的情绪爆发其实是长期受折磨苦恼而保持沉默的结果。

    不论是在家中,在工作场所或是在竞技场上,任何侮辱的言词都是不对的。有效的问题解决者避免在脑海里编织阴沉的情节,这样才能为整个过程营造有益的气氛。(秦明祥)

  • 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600字

    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200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是一名颇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在1993年写了一篇30页的论文《文明的冲突?》,引起学界和政治界广泛讨论,并影响至今。后来亨廷顿将其有关理论,辑录成影响深远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笔者所读版本乃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2010年。

    在这本书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一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将由七大或八大文明所决定: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二是伊斯兰文明可能与中华文明联合,对西方文明造成威胁。所以,亨廷顿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文明冲突”的世纪,“文明是终极的人类部落,文明的冲突则是世界范围内的部落冲突。”尽管人们无法甘心接受他的观点和结论,但二十余年以来,亨廷顿所预言的现象正在成为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当前所有文明最有可能达成的一种价值观(共识),以期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超越种族与国界,倡导各民族平等互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要消除意识形态的分歧、忽视各民族之间文化、信仰与宗教差异、无视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异同,而是在充分承认这些差异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寻找消除或减小这些差异的解决途径,超越个人、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在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信仰之上建立人类共同遵循价值原则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庞晋)

  • 3、 世界秩序读后感(3)篇
    世界秩序读后感 第(1)篇

    五星推荐。这是所有关心国际关系同学的必读书籍,是上个世纪全球最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博士于92岁高龄的呕心力作,其对于各国生存发展及国际关系的战略思考严谨且极具现实参考价值。是一本可以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如何从400年前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形成的欧洲均势秩序观,到中东“一个帝国,一种信仰,一个世界主权”的伊斯兰教观和亚洲多样化文化下的不同秩序观,以及二战后崛起的美国“代表全人类”世界观的冲突交融下走到今天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

    全书以“秩序”和“自由”关系展开。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区(大到足以影响全球均势)接受并执行的理念。基辛格博士认为“任何一种世界秩序体系若要持久,必须被视为是正义的,不仅被各国领导人所接受,也被各国公民所接受。它必须反映两条真理:第一,没有自由的秩序即使靠一时的鼓噪得以维持,最终也会制造出反对自己的力量;第二,没有一个维持和平的秩序框架,就不会有自由,即使有也难以长久”。这就是自由与秩序和谐统一。

    “大多数文明的历史都是一部帝国兴衰史。秩序是通过对国内的统治建立的,而不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均势建立的。中央政府统一时,秩序就稳定;统治者软弱无力时,秩序就不稳”。而进入18世纪的欧洲,“一批多元化政治单元探索用于管控自身行为、减缓冲突的中立规则,它们中间没有一方强大到可以战胜所有其他对手,很多政治单元信奉截然不同的哲学,或者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于是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建立了均势体系,也就是当下世界秩序的雏形。

    如此,权力的行使受到了限制,因为第一次以国家形态参与的各方知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容任何人称霸。“稳定的国际秩序的一个优势是各方观点一致。维护18世纪欧洲秩序的政治家是一批贵族。他们对诸如荣誉和责任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毫无二致,而且在一些基本观念上也认识一致”。面对强大的拿破仑,体系依然有效,并最终击败了他。此后的近一百年里,这一体系通过几乎是自发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同盟,把挑战者束缚在这一均势中。

    “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国际秩序的崩溃是躲避责任,甚至是自杀行为的结果。欧洲抛弃了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又不情愿使用必要的武力维护它宣称的道义原则,结果又一次

  • 4、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听刘老师上一次讲课,有一个说法吸引了我,他说:自我的内容不是本体的、本来的,都是后来的,你从来不是你自己,你也从来没活过你自己,你只不过是你爸爸你妈妈等人的心理模式在心里的共同作用,你替他们而活着。听到这一段时,我有个疑问:既然无我?那么何谈父母?这种“无我”的观念还是蛮玄妙的,一来和佛教的业报轮回之说在表面上矛盾,二来实在不容易让人想通。衡量佛教诸派是否为“正信”的客观标准就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其中,又以前两点“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最为根本,如果较真一下,真以这“四法印”为标准来衡量后来的佛教宗派,会吃惊地发现绝大多数的宗派都不是正信。因为,“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是根本否定人有永恒的灵魂的,而我们所熟知的佛教几乎无不说些什么灵魂转世、投胎转生之类的事情……n机缘巧合,马上就“遇”到了熊逸先生的《思辨的禅趣》,熊逸先生被誉为当代的“思想隐士”,他所写就的《春秋大义》和《隐公元年》,横贯中西、博览古今,并且详注出处和引文,世人多有不知其真姓名谁(甚至连力荐其书的罗胖,也从未知晓他的庐山真面目),但尽知他是一位严谨的著说者、学问家,让生性多疑的我立马拜倒在熊先生的案牍前,跟着熊大在禅佛的迷宫中想办法、找源头、站在高处往下看----以我对禅宗的零储备,看不明白,先撕开脑洞的一点点缝隙,让真知的阳光照射进来,观个热闹罢,哈哈!n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n禅宗学渊的复杂性、凌乱性,还真是小可非同!想要颉取“本真”,就如同在混沌的历史长河的污泥中探求清流,猛浪翻卷一阵阵拍打,模糊了五官,晕沉沉觅不到方向啊。先说禅宗代表慧能,他的六祖身份和奠基理论《坛经》(或称六祖坛经),首先就已经遭到胡适先生经过小心考据的质疑:早期的禅宗史其实是慧能弟子神会编造出来的一部伪史,慧能的六祖身份也是被连蒙带骗地硬捧出来的。这一结论,屌炸了天啊!不但挑战了人们的常识,还挪动了“信仰”这块奶酪,让充满信心的人们情何以堪???n禅宗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然而在《坛经》开篇就讲: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时,却令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就这不免令人起疑: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呢?如果我要学禅,该不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读了,那么,按照“不立文字”的

  • 5、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文明冲突”

    参考消息 今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范围内并存的主要文明之间的冲突很可能成为世界政治的主要矛盾。这一观点成为西方国际政治界观察后冷战时代世界主要矛盾最具影响力的论断之一。

    然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文明冲突论”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在中国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看来,“文明冲突论”在看待文明时过分倾向于“你强我弱,此优彼劣”的二元对立角度。

    尽管9·11事件后,西方国家的反恐行动逐步指向极端伊斯兰主义,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异化为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博弈,这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亨廷顿的观点。然而,伊拉克战争之后中东乱局接踵而至,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祸不单行,全球恐情愈演愈烈,叙利亚危机、欧洲难民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吴思科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公认的共同敌人。但是把恐怖主义同特定的宗教、特定的民族联系在一起,显然有失偏颇。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特定宗教联系在一起。

    “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和不同特色。我们讲的是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吴思科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以“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一整套思想、理论、理念、倡议,呈现出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冲突论”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吴思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我们基于中国方案向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五年来,从倡议的提出,到理念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他表示,中国与上述地区各国能够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秘诀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相互尊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中方着力坚持的原则立场。

    这一切,正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有关国际关系的著作,启发性很强,或者说可确认的预言性很强,

  • 6、 读基辛格《世界秩序》有感

    读基辛格《世界秩序》有感

    孙立标

    在阅读中与智者对话,在思考中和高手过招。

    ——读基辛格《世界秩序》有感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温暖而且充满力量的元旦献词,细心的观众发现,总书记的书架上有本名为《世界秩序》的书。其实,去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欢迎晚宴并发表演讲时,就引用过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值得总书记研读、引用并且收藏呢?恰好最近读了这本书,总的感觉是很有收获、深受启发、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在他的推动下,尼克松总统踏上了前往中国的"破冰之旅",实现了中美建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进而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高手,在自己90高龄的时候,将自己的毕生智慧和深刻思考,凝结成这本书,它很有可能是基辛格先生的收官之作和告别演说。

    这本书围绕"世界秩序"这个历史久远、空间广阔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阅读我们就会发现,世界那么大,问题这么多,但还是有脉络可循,未来是可以把握的。

    欧洲国家,通过建立均势避免一个国家占据主导。欧洲各个国家在长期的斗争、妥协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共识,按照均势建立了一个不太稳固的国际秩序,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和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任何试图打破这种均势、把自己想法强加到他国头上的努力均告失败,包括拿破仑等多位强人,即使一时得逞,也难逃失败下场。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自古以来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强大的中国,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还体现在文化的教化功能。从位于世界中心的中国首都向外辐射开来,所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是这一体系的一部分,根据各个地方对中国典籍和文化制度的熟悉程度不同,被划分成为开化程度不同的蛮夷。中国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吸引周边国家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伊斯兰世界,憧憬建立一统天下、消除战乱的政教合一国家,弘扬宗教与扩展版图一直相伴而行。7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等伊斯兰势力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广大地区,不断征伐与扩张。正当欧洲建立一个基于多国均势的秩序时,奥斯曼帝国一统中东,并将势力扩张到中东欧,意图用自身的优势统一欧洲。

    美国,是一群清教徒在进行"荒野之旅"的过程中,建立的"山巅之城".基辛格先生用充满自豪的美式语言,诠释

  • 7、 心的重建读后感

    今天简单粗略的读了这样一本高大上的经典书籍,受益匪浅。 本书介绍了当人们遇到失业、失独、失恋、离婚、流产、不孕及意外时的应对方法。 当我们品读此书时,就仿佛在与一位能包容万物烦恼与痛苦的智者交谈,我们可以向他敞开心扉,并获得他对我们的理解与宽恕。通过本书,我愈发明白: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从内心里先爱自己,认可自己,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做一个离了谁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且生活的很好的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疗愈自己,学会原谅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话,当他人一旦离开,我们便会陷入崩溃乃至绝望的境地。 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会经历痛苦,但我不会深陷其中。 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对自己有利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即便遭遇挫折与痛苦,我们也是一定能走出来的,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如果我们本身不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我们是自尊水平很高的人,拥有一个很强大的内心,我们的人格尊严、我们的幸福指数完全都不依赖于他人的话,那他人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就不会太大。 我们要努力学着放下消极的想法,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暗示。一定要去经常性的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自己救自己,自己为自己寻找逃离痛苦与绝望的出路。要能够放下所有的批评与悔恨,去发现痛苦这件事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在这之后我们便能获得成长、获得更大的力量。我们要始终相信:我们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疗愈自己的内心。

  • 8、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

    《教育的重建》一书精选了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近年来的教育演讲。作者联系实际,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应试竞争、家庭教育、生活教育、大学精神、高考制度改革、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变革的路径和动力等不同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的价值,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其清晰的思想、清新的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表达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这个世界会好吗”?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梁启超到梁漱溟等知识分子,在社会、教育等领域理论与实践屡战屡败之后留下的喟叹。一本书、几篇文章真的能够改变什么吗?改变传统、现实、体制谈何容易。然而,社会正是在这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中慢慢改变的。 “这个世界会好吗” 的喟叹什么时候才能谢幕?书中给予了积极的回答。

    1

    教育观念的瓶颈

    十年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坚持“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传统始终没有突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接受了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强调树立典型、竞争和选拔、培养少数尖子生、优秀生,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一脉相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权利和个性发展,但现实并不令人乐观。今天全世界已经进入了全民教育、大众化、互联网的新时代,然而,我国教育的主流依然是名校崇拜、培养尖子和“精英”、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2

    应试教育的瓶颈

    违背教育规律的现实在许多学校愈来愈猖獗,导致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目惊心。陶行知先生将死读书、读死书,培养少爷、小姐、书呆子的科举教育的传统称之为是“大规模消灭民族生存力”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在今天依然非常普遍,而且愈演愈烈。现实生活中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学习的压力而自杀的现象,在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3

    教育公平的瓶颈

    教育公平得不到有效落实,使得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不满,对优质教育有着越来越多的期盼。一些所谓的名校,积聚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和教育资源,利用自己特有的招生政策、师资调配的政策等做文章,导致了同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城乡学校办学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穷人和富人在入学机会上的巨大差距,“精英”和普通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巨大差距,等等。这种“筛子现象”不仅带来了教育领域的等级划分,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给许多未成年人的心灵从小就蒙上了负面的阴

  • 9、 阅读《世界秩序》读后感2500字

    阅读《世界秩序》读后感2500字:

    读完《世界秩序》后,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又买了基辛格博士的《论中国》,回来看的兴趣盎然,一口气居然读完了。之前觉得像这种动辄四五百页的书,读起来会非常“艰难”,而当你感兴趣的时候,每次阅读就是几十页,半个月可以读完一本书。

    基辛格博士对于中美关系而言,至关重要。他见证了毛邓江胡四代领导集体,现在依旧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作用。为什么一位美国官员,最高职位只是国务卿的官员,居然可以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基辛格博士之所以成为中美关系的常青树,恰恰是因为他最高只做过国务卿,而没有做总统。总统都受其所在政党政见的限制,政策很难有连续性,受美国政治周期的影响(四年一个任期)。而基辛格博士,却可以作为政策顾问,长时间地参与中美关系的发展(他肯定也参与了美国的其他外交政策)。最后一方面原因,则是他参与中美建交时尚年轻,且身体好,长寿是“常青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基辛格博士还是位学者型官员,学者的身份使他可以不断地思考政治关系,一直参与到美国外交与世界秩序的构建。

    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世界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可以说是美苏的对抗。而美苏对抗的直接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标榜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互相敌视。苏联要支持所有的国家发动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美国眼里,这就是一种颠覆政权的破坏。

    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结束,美国大获全胜,以苏联标榜的社会主义制度被美国和平演变。此时的中国,也曾发生骚乱,但还是控制住了大局,不仅维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还与美国达成谅解,争取到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机遇。

    苏联解体10年后,911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世界。恐怖主义越来越嚣张,而中东的伊斯兰世界,则更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当美苏争霸结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歧暂告一段落,可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却又席卷世界,成了世界秩序的最大威胁。

    不论是美苏争霸,还是参与伊斯兰国家的事务,美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前有人调侃说美国是世界警察,刚开始我还不能深切的体会到,现在真是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

    美国做为世界上的头号大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最强大的。而美国的理想主义情怀,让美国上到总统下到公民,都认为应该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那些美国认为的非民主国家里传播他们的民主思想,或对别国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这就是美国的逻辑,我自己很发达还不够

  • 1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特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创造的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特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而且,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叫醒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这就是成人与儿童的不一样。

    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

    今天我就想谈谈成人与孩子的冲突。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正如许多人迫不及待地教小孩子识字,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成人的快节奏或者成人的虚荣心理强加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节奏,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心灵。

    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适应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10-20

  • 2021-11-08

  • 2022-04-15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3-06-05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1-16

  • 2021-11-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1-04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11-1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02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教您怎么写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