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檀香读书笔记 > 地图 > 檀香读书笔记
檀香读书笔记

(共 3464 篇)

  • 1、 檀香刑读书笔记精选

    您是否能够让自己的读后感细腻生动呢?相信作品当中的人物为读者带来了很多的内心。读后感便可以把这些道理更好的记录下来,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檀香刑读书笔记。

    檀香刑读书笔记(篇1)

    刚读完莫言的《檀香刑》。趁着一腔热血还没冷却,记录下我最直观的感受。

    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有血性的作品了,最近充斥着我的阅读空间的不是飘渺的理论典籍,就是主人公形象高大全的革命历史经典。回顾之前自己最欣赏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些个人化的写作、心灵上的宣泄。而这部带着血腥气的《檀香刑》,让我真正体会了一场“民间的狂欢”。

    故事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德国人强修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实在的小人物:民女孙媚娘,丈夫是傻子,亲爹闹义和团,公爹是刽子手,情夫又是知县。情节围绕刽子手公爹奉命以传说中的极刑“檀香刑”来处决亲爹而展开的,各个主人公以自己的口吻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层层剥开,同时将历那些真实的风云人物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袁世凯、刘光第、慈禧、光绪,如活生生般重现。

    然而莫言描绘的最出色的还是这些小人物们。在他的笔下,冷酷的刽子手也有了性情,傻子也能道出真理,女子怀着的是最最真诚的爱情。而在我看来,最值得品鉴的还是知县一角,他高大潇洒,胸怀壮志,却又龌龊至极。我觉得他是自恋的,总给自己的行为找出一大堆热血充怀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百姓哭号叫嚷就要为民出头,袁世凯一句不经意的允诺就能送他一个黄粱梦,请愿过,上吊过,纠结过,还是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帮凶的位置上,而最终他觉醒了,结束了众人的性命,自己的性命等着被终结,可最终化身为一具铮铮铁骨。

    不自觉地会喜欢上莫言的语言,尽管之前看《红高粱》时没多大感触。那是一种热气腾腾,充斥着腥味的语言,戏文般朗朗上口,读完了却又感觉像他描绘的大肥猪一样到处泛着油腻。完全是一种民众狂欢似的热闹不已,但浸透着别样的深沉和悲壮。

    至于书中破费笔墨的那些刑法,确实很让人受不了,再此不一一列举。虽说没有到了晚上睡不着觉的地步,但是读过以后,还是会起一些生理反应,不太舒服。

    记得去年莫言来我们学校讲座,还提到过这部书。他个人似乎很欣赏自己的这部作品,尽管他看上去是个慢吞吞脾气温和的人,但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是那么的血性十足,可谓人不可貌相啊。

    书后记

  • 2、 莫言檀香刑读书笔记

    其实看完《檀香刑》已经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无从下笔,太久没有写东西了手很生疏,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很深刻,让我觉得不写点什么会很遗憾。

    首先是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莫言的认识,虽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是他的样子与电影《熔炉》里那个变态校长实在太像了,所以我对他一直都有阴影。这次阅读《檀香刑》原本也是我在朋友圈调侃:据说这本书能让人看的两腿打颤,后背发凉,最近天气有点热,我准备用来消消暑。”我之所以这样说也完全是抱着猎奇心理,很多人说这本书很变态、很血腥、很暴力,就连新京报的记者在采访莫言的时候都觉得他的小说过于残酷,《檀香刑》只看了几页就不敢看了。现在我看完了整部作品,才发现新京报的记者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信口胡诌,张口就来。就这点水平还好意思采访莫言,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从此对新京报一生黑。

    太多太多的人都是这样人云亦云,评价一位作家的时候连他的一本著作都没有完整看过就开始抨击他。很多人对文学作品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只是有“也想插上一两嘴”的朴素愿望。现如今很多人对鲁迅的评价偏差就是典型。这次《檀香刑》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所以哪怕文笔再烂也要发出一丝声音,就当是自己对误解莫言的道歉。

    打开书页凤头部,第一章眉娘浪语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她深夜辗转难眠诉说着自己与县太爷的奸情,莫言用这样一个“桃色新闻”开头,抓住了人性中隐秘的恶趣味。使我嗤之以鼻,却又让我忍不住支起耳朵偷听;第二章赵甲狂言部分,详细描述了“阎王闩”这项酷刑,恐怖至极,却又使我忍不住从指头缝里偷看。当我以为残酷的部分就是高潮之时,第三部分小甲傻话我又被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就像是《西游记》一样变幻莫测又充满刺激,读罢这一章我对莫言的佩服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凤头部分完结我就像是一位听罢了艳曲儿,看罢了奇观的游客,满载着新鲜的回忆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再读猪肚部分,却又将之前那些人物在我心里的形象完全颠覆。我以为孙丙是个只会唱猫腔的戏子,没想到却是个宁死不屈的大英雄。他有着极其瑰丽的浪漫主义理想:要把高密东北乡的猫腔发扬光大,唱响全国。他有着平等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乞丐和戏子都是下九流,多有帮衬,也教乞丐唱戏,让他们多一门营生。他有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反抗精神:德军杀我妻儿,好,转头就回来报仇;要执檀香刑,好,唱一曲猫腔为自己送行。

    虽然,他想发扬光大的猫腔,因为痛失胡

  • 3、 莫言檀香刑读书笔记(优选笔记)

    其实看完《檀香刑》已经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无从下笔,太久没有写东西了手很生疏,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很深刻,让我觉得不写点什么会很遗憾。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首先是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莫言的认识,虽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是他的样子与电影《熔炉》里那个变态校长实在太像了,所以我对他一直都有阴影。这次阅读《檀香刑》原本也是我在朋友圈调侃:据说这本书能让人看的两腿打颤,后背发凉,最近天气有点热,我准备用来消消暑。”我之所以这样说也完全是抱着猎奇心理,很多人说这本书很变态、很血腥、很暴力,就连新京报的记者在采访莫言的时候都觉得他的小说过于残酷,《檀香刑》只看了几页就不敢看了。现在我看完了整部作品,才发现新京报的记者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信口胡诌,张口就来。就这点水平还好意思采访莫言,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从此对新京报一生黑。

    太多太多的人都是这样人云亦云,评价一位作家的时候连他的一本著作都没有完整看过就开始抨击他。很多人对文学作品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只是有“也想插上一两嘴”的朴素愿望。现如今很多人对鲁迅的评价偏差就是典型。这次《檀香刑》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所以哪怕文笔再烂也要发出一丝声音,就当是自己对误解莫言的道歉。

    打开书页凤头部,第一章眉娘浪语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她深夜辗转难眠诉说着自己与县太爷的奸情,莫言用这样一个“桃色新闻”开头,抓住了人性中隐秘的恶趣味。使我嗤之以鼻,却又让我忍不住支起耳朵偷听;第二章赵甲狂言部分,详细描述了“阎王闩”这项酷刑,恐怖至极,却又使我忍不住从指头缝里偷看。当我以为残酷的部分就是高潮之时,第三部分小甲傻话我又被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就像是《西游记》一样变幻莫测又充满刺激,读罢这一章我对莫言的佩服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凤头部分完结我就像是一位听罢了艳曲儿,看罢了奇观的游客,满载着新鲜的回忆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再读猪肚部分,却又将之前那些人物在我心里的形象完全颠覆。我以为孙丙是个只会唱猫腔的戏子,没想到却是个宁死不屈的大英雄。他有着极其瑰丽的浪漫主义理想:要把高密东北乡的猫腔发扬光大,唱响全国。他有着平等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乞丐和戏子都是下九流,多有帮衬,也教乞丐唱戏,让他们多一门营生。他有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反抗精神:德军杀我妻儿,好,转头就回来报仇;要

  • 4、 读《檀香刑》有感

    读《檀香刑》有感

    这部小说是莫言的代表作。此乃网络语,如有差错,敬请谅解。

    但是我坚持认为,这部小说写得很好。从我的认知角度分析,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语言运用技能高超

    看过他的几篇短篇小说之后,再看这部长篇小说,觉得他写这部书的时候,心情是洒脱或者愉悦的;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只能说,他太擅长于化悲愤为苦笑了!全篇语言充满了轻快的讽刺,和化重为轻的无奈。

    他喜欢用互文和顶真的手法,结合猫腔曲调和节奏,大大不同于我所见过的散文和小说所惯用的手法。

    他还喜欢用一唱三叹的手法,也许仍然和地方戏的曲调节奏有关。能够将地方戏曲,用如此熟练的词句来表现,仍然掩不住他语言上的高深工夫!

    对于故事发展、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以及环境细节描写,他非常用心。若没有丰富的词汇,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写不出来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的样子、环境和事物的情况,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呈现出来。

    对于人物的描写,他也是别出心裁。除了栩栩如生以外,在创意上,他打破了坏人长得坏的俗套,想要给人设计什么样的容貌就设计什么样,全凭他自己高兴,刻画出一个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

    二、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读这部小说,是同事推荐的。对于故事梗概,我完全不知,甚至看到第三部分,仍然有点疑惑。所以有种冲动,要快点把故事看下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的时候,心里无比愤懑。一边愤懑,一边想要看看究竟以什么样的进程继续下去。

    随着故事越来越接近高潮,越来越让人心里发怵,也越发地紧张,当然也越发无奈。结合小说故事的背景,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合乎当时情况。

    特别是大牢换人这一出,看着这些稳如泰山的文字,脑海中浮现出一幕一幕令人紧张的情形,似乎这些文字,变成了人、黑夜、大牢、枪支和鲜血,按照故事的情节在狂奔。

    三、充斥着重重矛盾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如果以眉娘为主角的话,眉娘自己、眉娘的丈夫、公爹、父亲、情人兼干爹的知县、知县夫人、街坊、随从、猫腔团,都是矛盾体的化身。

    具体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总体来说吧。总体来说,这些人,一方面痛恨朝廷,一方面痛恨侵略者;一方面背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方面按照规矩做足表面功夫。特别是眉娘的父亲和知县,他们的矛盾特别集中。

    眉娘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是不称职的。卖唱为生的同时,还去寻花问柳,造

  • 5、 莫言《檀香刑》读书札记
    莫言《檀香刑》读书札记 颇黎 近来收到小周同学的《檀香刑》的读书札记,刚好我也正在读这本小说。既然学生都如此用心撰写,我也就悻悻打消了在微信发“百字札记”的念头。昨晚读完后记,不禁掩卷长思,一个花季的小姑娘在读到“阎王闩”、“凌迟”、“檀香刑”等残忍情节时,内心会是怎样的战栗呢?然而,她没有书写,我也终究无法得知那种暴力会怎样左右她的心神。 《檀香刑》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背面介绍有这样一句“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十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毛骨悚然与柔情万种自是有的,而且淋漓尽致,但是故事本身并没有“千头万绪”般复杂,毕竟小说脱胎于莫言早年的猫腔《檀香刑》,自然情节会更为紧凑,时间线也分外明朗。小说的主体情节是孙丙抗德,被俘后英勇就义。其余人物围绕着抵抗,请命,围剿,行刑而穿插其中,又围绕着他们的经历为情节恰到好处的增补了枝节。“刽子手赵甲是孙丙的亲家,高密县令钱丁是孙丙的缉拿者也是他痛苦的终结者,眉娘是孙丙之女,赵甲儿媳,也是钱丁的情妇。小说就是以眉娘这个亦刚亦柔的女性角色将众多男性角色一并串联起来。情节的骨骼虽简,但是莫言用大量精细的心理独白为其覆上了血肉与筋络,使这部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灵魂。而且莫言能够准确拿捏每个人的背景与性情,独白语言本色当行,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值得称道的一处。 诚如先前所说,本没有写长篇大论的预谋,所以只能仓促间捡几丝偶尔探头的思索萌芽来简短说说。 一、值得玩味的姓名密码 读罢小说,相信每个读者或多或少都会对人物的姓名感到好奇甚至是疑惑。“赵甲”、“赵小甲”、“孙丙”、“钱丁”,这些姓名看似十分随性,但要细细追究起来,思路便会因龃龉而艰涩。其一,按照《百家姓》和天干地支来排列,“赵钱孙李”、“甲乙丙丁”,一对照就会发现矛盾,按例讲应该是“赵甲”、“钱丙”、“孙丁”,相信以莫言的学识不至于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其二,县令钱丁,两榜进士出身,不可能没有个成体统的大名和表字,取名如此,肯定不是作者的敷衍。其三,“孙丙”的原型人物为抗德义士孙文,化名为“丙”显然自有用心。那这样诸多看似不合理的刻意为之又有何深意呢? 首先,我想是因为作品脱胎于地方戏剧——猫腔,这样取名符合戏剧亲民的特征。同时作品有真实历史人物原型,加工为化名,也暗示了小说的虚构性。但是这样只能解释人名为何浅白,
  • 6、 《檀香刑》赏析(7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读好书,好读书,一直都是长辈教导我们的至理名言。在阅读过一篇文章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那么,读书心得有哪些可以参考的优秀模板呢?下面是小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檀香刑》赏析(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檀香刑》赏析 篇1

    第一次阅读莫言作品就是《檀香刑》,感觉确是别具一格。

    一是叙事方式奇特。每个章节都是书中主角们的独白,似乎各说各话,却相互关联,彼此呼应,连接起来正是一部逻辑严密、情节跌宕的小说。

    二是语言风格特别。由于叙事由独白铺开,小说语言明显口语化,夹杂着人物的情绪、想法,离奇又不失条理。这种叙事方式让小说更像话剧,而其实本书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模仿猫腔体(据说那是高密东北乡的传统戏剧)。语言如戏,情节如戏。

    三是人物故事怪异。主要人物中有一位侩子手,在我所看的文学作品中,这是第一次这么细致、这么全面地展示了侩子手鲜为人知的世界,新奇中不乏刺激,这种刺激源自他们特殊行当的神秘。

    平常人觉得极其残酷的行刑,在侩子手赵甲看来,却是其追求职业完美、维护法律尊严的神圣使命,他以行行出状元自勉,把自己当作侩子手行业的状元。书中大篇幅描写了凌迟、檀香刑等惨绝人寰的死刑场面,那么形象、那么细致、那么逼真,就算再没有想象力的读者也会觉得恐惧恶心。有一个晚上我看了竟会做噩梦。这种写法也许就是暴力美学吧,直抵读者的神经与感官,引起非同寻常的震撼。我不由想起余华的《兄弟》,此书对宋凡平被群殴致死的场面,也是不惜篇幅、无比细致地描写,让人鲜明地感觉到那种惨烈。

    《檀香刑》赏析 篇2

    说实在话,我对作家莫言并不是特别了解,直到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形形色色的评价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受一位朋友的推荐,找到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抽空读了它。

    一段行刑场面的回忆,一场血雨腥风的起旋,令人毛骨悚然,这样的开头,竟然插在凤头部分,我不太理解,随着故事的深入,仅用粗俗淫荡作评价显然是冤枉了这部作品,至于黑色幽默倒是有点。因为写实,所以震撼,我终于鼓足勇气看完了这部饱含血泪的作品。

    眉娘的浪、小甲的傻、知县的伪共同支撑着作品前半部平衡而又稳定的生活格局,偶尔的小风小浪不外乎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地方乡绅的礼尚往来和乡野村民的哭笑唱跳,他们总体封闭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折射的是清朝晚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生活状态。然而

  • 7、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一)

    人性善恶

    邵啸

    从阅读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开始,到后来的《蛙》,再到近期阅读的《檀香刑》,我时常在想,为何莫言笔下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会成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猛然间想起老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刻的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的确,老人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会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自己的父母,当地传说中的英雄,这些来自于个体的人物,经过老先生巧妙的加工,让这些人物在瞬间升华,最终垒砌成为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总说他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来感受事物,把握生活。他的生活与记忆,就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他的眼里不断闪现出火车呼啸而过及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便成就了这本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檀香刑》。

    《檀香刑》的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应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创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样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喜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故事叙事看似杂乱无章,但莫言以孙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小说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在小说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小说以四人在孙丙抗德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孙眉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刽子手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个自认为的伟业,小甲唯父是从,而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方面深爱着眉娘,同时关爱东北乡的村民,内心深处并不想抓眉娘的父亲孙丙,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同时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不得不抓住孙丙。这二者矛盾始终在后者冲撞,一开始释放了孙丙,但之后却迫于朝廷与列强的压力,再次逮捕孙丙,并协助赵甲完成这一其自认为伟业的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孙眉娘热烈、坚定、执着,赵甲阴险、毒辣、狡诈,小甲

  • 8、 《檀香刑》读后感

    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檀香刑》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

    《檀香刑》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经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欢他是正确的,哪有用这样的语言写小说的,说得不好听是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炫技吧,用围棋术语来说是力战派,非最高境界。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还是被小说吸引了,被小说里营造的炫丽世界所吸引。这部小说营造的世界一看就是虚构的、编造的、愚弄人的,名字就假得可以,赵甲、钱丁、孙丙、孙媚娘,赵钱孙李地胡编的姓嘛,甲乙丙丁的胡编的名嘛,媚娘——没这个女人也,里面的情节也硬伤不少,假得可以,但是,作者编故事以及塑造人物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就是说一些细节非常典型和真实,这样,就像中国的喜剧,明知道现实生活中人物是不会那样唱的,但喜欢看,这也是莫言的高明之处。

    《檀香刑》对于酷刑的迷恋是非常令人作呕的,几乎达到赞美和歌颂的地步,让人怀疑作者对于法家的推崇,这是不是跟莫言从军的经历有关。小说对于德国军队的仰视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有批判的意识,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溢于言表,是不是向诺奖献媚呢?

    《檀香刑》对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诺奖给莫言的赞美地方之一,或许莫言当年的向魔幻转向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诺奖情结,这种非中国本土化的写作方式让他的小说以前在普通中国百姓中读者并不算很多,但却深得西方人的钟爱。

    因为《檀香刑》是比较早的作品,为了了解莫言小说更多的东西,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获奖,我于是继续读他的《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也获过很多奖,读了开头几十页,感觉语言没有那么装模作样的恶心了,平实很多,写作手法上却开始更露骨地模仿魔幻现实主义了,并融入中国古代的转世轮回民俗传说。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 9、 读《檀香刑》有感800字

    初看这本书时,感觉是荒诞不经的。

    第一篇《眉娘浪语》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不如何的好,只是一个放荡的妇人对她眼中的那个时代的叙述。所以开头可以说是我耐着性子看下去的。但是越往后看,你才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具。就像你看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是那种可悲的可笑。

    文中笔锋多变,所叙写的寥寥数个人物,便是那个社会的缩影。

    可以说,全书中最可悲的,便是孙丙。他只是个戏子,在妻子被调戏的情况之下,杀死了德国的技师。此后他的一生就变得颠沛流离。在他造反被擒之后,行刑前后,剧情被推向了最高潮。所以说孙丙的“戏”是悲剧的,他悲剧的使然不仅在于群众的愚昧,更是因为那摇摇欲坠的王朝对洋人的妥协,尊严与良知的泯灭。虽然孙丙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却是有那种“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亿万的人民,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英雄。

    说道孙丙的死,和他的行刑人是分不开的。行刑人是他的亲家,赵甲——一个当了十余年“姥姥”,内心早已扭曲的刽子手。“檀香刑,多么典雅,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这是他,对这种残忍至极的刑罚的评价。他已经把杀人看做一种享受。他在小甲行刑时,他没有对孙丙的一丝怜悯,而是在想如何将他折磨得久一点。他就是那个时代残酷刑法的象征。他已经将杀人看做一种艺术——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文中引用了克罗德说的“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法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这是多么的讽刺啊。所谓的刑法,已经变成了对人尊严的毁灭,和对肉体的摧残。这样一个时代,又如何能长久呢?在赵甲眼里,行刑时的自己是神圣的。他自以为象征着严明的律法。也正是这律法,是清朝走向衰亡。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赵小甲这个人物。小甲就完全是半痴半呆的。他就这样天真的想,自己以后杀的人要和他父亲一样多。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最后他在即将死去的孙丙面前为他挡了一刀。他的心是最淳朴而善良的。他的一生就像是底层的平民一样,无知,受人摆弄。或者说他就是一个对于现实无能为力的看客——一生都被蒙在鼓里。但是时代的推进,与这样一个人群也是密不可分的。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知县钱大老爷,钱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却是归顺了清廷,当了清政府和德国人的走狗。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罢了。他为官的目的是好的,他愿意做一方的父母官,使得高密县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但他仍是默许着这腐败的统治。他想在行刑前杀死孙丙,

  • 10、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从图书馆借回后就开始看,看了几章后,感觉不怎么样,语言很有当地特色,但内容感觉很粗俗,就没再接着看。去看一起借回来的另一本书了。后来因为孩子住院,我请假在医院全天陪着,就又拿起来细读。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书如同人一样,人不可貌相,书也要细读;书也跟人一样,不能因为刚接触时第一印象分不高,或是只通过一件事情就否定一个人,都是太武断的行为。读书如读人,要静下心来,不带任何杂念,任何急攻近利、囫囵吞枣、虎头蛇尾、走马观花的读法都是对作者的一种亵渎。 檀香刑,是一种古老的刑法,极其残忍,极其惨烈,极其悲壮的一种死法。是用一根檀香木将人从屁股那一直插到肩膀上,然后将人固定在木板上,整整折磨五天五夜才让其死去。当死亡都成为一种困难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的悲哀,体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正如书中的德法人讽刺地说,中国什么都落后,唯独这折磨人的各种死法却是如此先进。故事讲述了1900年德国侵略者占领山东,并修建铁路时发生的事情。干爹审公爹,公爹斩亲爹,真的是三爹会审。整个故事读来,感觉很悲壮,也很悲哀。从中读到了鲁迅笔下孔乙己式的悲哀以及阿q一样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精神。总的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捶死挣扎,苟延残踹;是一种民族的落后愚蠢、麻木不仁;是几个家庭的妻离子散,恩怨情仇;是一个个人性在那种封建王朝统治下,落后迂腐文化的熏陶下,关于善与恶、美与丑、道德与仁义、责任与良心、家与国、罪与罚的扭曲与挣扎…… 莫言文笔流畅,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其中一些猫腔非常押韵,甚至可以用唱来代替读。有一段我竟然读出了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周星驰拿着筷子边边唱的感觉。从文字文学的角度来欣赏,感觉是行云流水般的痛快淋漓;读后直击灵魂,拷问灵魂。每个人物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富有特色,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与国外诸多名着,如《红与黑》等媲美,有过及之而无不及,毫不逊色。真的是行行出状元。多年的文学研修,多年的文学创作,多年的奋笔疾书,在中国诸多文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家擦肩而过后,终于花落莫言。从不相信任何行业的所谓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传奇,始终相信老话,厚德载物、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让我再一次想起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结尾的一句话:当你追求卓越时,成功就会找到你!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1-09-13

  • 2021-12-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0-09

  • 2021-11-09

  • 2019-09-20

  • 2021-11-24

  • 2021-09-14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1

  • 2021-09-25

  • 2021-09-29

  • 2021-11-02

  • 2021-09-29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0-09

檀香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檀香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檀香读书笔记、2024檀香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