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唐太宗读后感 > 地图 > 唐太宗读后感,2024唐太宗读后感
唐太宗读后感

(共 8832 篇)

  • 1、 唐太宗读后感3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唐太宗读后感”。

    唐太宗读后感(篇1)

    前段时间偶然去书店时候看到了一本《唐太宗李世民》,我不禁满怀兴致和充满了深深好奇,因为这对于一向喜欢人物传记尤其是君王谋士传记但又以前没有系统看过唐太宗的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简略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唐太宗是那么的高深伟岸,无论是他的治大国谋远略、还是他的气量和胆魄、他的沉稳冷静、他的深谋远虑还是他的与大臣相处是那么的谦虚谨慎、对待敌人是那么的宽容宽恕、对待良臣是那么的坦诚相待、对待忠言义谏是那么的从谏如流所谓成盛世必有明君,而唐太宗无疑是君王中的明君,对他的叹服让我觉得其实人可以做的更好的!

    最叹服唐太宗的地方有好多好多。特别是他对待功臣和异己的宽仁和大度,他不仅没有象绝大部分的君主在建立新王朝后大开杀戒,没有象刘邦、勾贱和朱元璋(朱是杀功臣的最典型代表)那样兔死沟烹,更是将仇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委以重任。因此,这让我们对唐太宗的政治智慧和气度大加赞赏!唐朝的辉煌很大程度归功于唐太宗的博大宽仁政策以及海纳百川般的胸怀,总之许许多多的高明和智慧成就了一代英主唐太宗!

    唐太宗读后感(篇2)

    内容简介:本书以第一人称的笔记手法,生动再现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及其政治手腕,还原了历史本相,书中的案例无一不是当代官员的学习范本。李世民登基后,放过了为兄长出谋划策的党羽,收编过来,为我所用,顺利地化解了流血政变后的不稳定因素。唐太宗也从来不在乎官场小人,在他眼里,小人也是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驾驭得法,小人也能派上大用场。他深知那些拍马屁、说闲话、爱打小报告的官员虽然讨厌,但却可以在官场里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唐太宗最厉害的治官手法,是折腾官员,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成长,贞观盛世的一大批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恭、李靖等在唐太宗的麾下服服帖帖,任他驱使,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足见唐太宗治官之道的博大精深。

    唐太宗治官笔记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唐太宗治官笔记》里很多新颖论断并非作者哗众之论,而是有根有据,在《唐史》中多次记载,唐太宗有一个爱好,总是喜欢在闲暇无事的时候,把满朝文武挨着个儿的拎出来品评一番。这就好像一个守财奴总是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把自己收藏的奇珍异宝从库房中翻出来,细细擦洗检阅、摩挲把玩,试想一位能力超群、阅人无数而又酷爱钻研人性的皇帝,治理百官的水平岂能仅

  • 2、 《唐太宗》读后感2000字

    《唐太宗》读后感2000字

    杨婷

    当李世民与部下谋士商量并策划射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后开始了自己的帝业之旅,我也对这本书的精华做了些许整理。

    唯才是举,不计门第,提升贤良马周(被常何识中),资格厉治腐败贪污,长孙无忌降级为濮州县令,庞相寿也是发配钦州,李幼良变为庶人,为了精中择优,裁减官员还做考官条例,惊动太上皇的势力,唐太宗利用攻打突厥之意,选出攻打将领,让李渊对自己之前选出的贵族权臣失了信,结果李渊只好让唐太宗裁人。

    攻灭突厥,封李靖为光禄大夫,右仆射。处置突厥头领的情况下,突厥被囚禁期间放火烧殿,在朝臣愤怒情况下,唐太宗下令将突厥首领任命为朝中要臣。从此突厥与大唐和谐,唐太宗威震四方。

    太子李承乾无心学习,被长孙皇后责骂,结果心中暗自思忖怎样对付魏徵。

    唐太宗大兴建乾元殿,房玄龄和马周劝谏无效,马周求助魏,唐太宗面对魏徵的觐见说意见将玩耍的鸟放置在袖子中,听其劝谏的关于修宫殿的,管教太子无方的,还有禁止宫中高发髻的话很不耐烦结果鸟已经死去

    承乾举办蹴鞠,故意伤害魏叔玉,派人打伤他而且把他打的很惨自己却装疼,长孙皇后看到后为魏叔玉家送来药,魏叔玉好一阵才好

    因唐太宗认证朝臣傲视太子,很生气,魏徵劝谏惹怒唐太宗,对于宫人充塞,狩猎无时,旧弊整顿一一说来,盛怒之下,魏被唐想的变形,所有光辉的形象可以用叛国贼子来形容,还想到以前辅佐李建成的忠心,不知君臣之礼,怒气之下要杀魏,下令去杀之,这时皇后劝谏,唐才悔悟,立即赶往魏家,正在临死前还在写诤谏书的魏,劝告他的孩子需要做一个劝谏的人,辅助国家,正接受赐死,唐及时阻止了。魏没有死去,唐做了停建乾元殿,贬权万纪为齐州长史,升魏为门下省长官侍中和马周中书省副长官中书侍郎。

    长孙皇后已经离开,临死前不忘写女则,还劝告陛下用贤人,教好孩子,放女仆。死后被册封为文德皇后。

    由于唐思念文德皇后,杨妃失宠,特意找了武则天,唐对她一见如故,她特别大胆,不怕皇上,宠信她,她让唐立杨妃为皇后,这被魏劝谏为不妥之策。

    由于西突厥阻断商路,唐军派使臣去和解结果被西昌军所绑要挟唐军,但唐军骗西昌军放人就不攻打,最后放出唐使,被唐军歼灭。唐取消高昌国号,贬麴智盛为庶人,在高昌之地置西州,归大唐管理。

    太子与妃子的游玩被唐与李泰看见,被唐批评,太子心声怨恨,派谢大昌刺杀李泰遍放芳娃和大昌,可是失败,大昌被将军贺兰楚石杀死并取头颅,结果芳娃看到以死拼命,

  • 3、 关于唐太宗读后感范文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之为为“贞观之治”。因此有人说他是唐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另外其书法也备受好评。

    秦王李世民金戈所向,隋朝灰飞烟灭。大唐国立,三子两派争夺继位权,喋血宣武门。名帝胸怀,叛将政敌为我所用,良臣贤相鼎力辅佐。除弊政,用贤良,平蛮夷,恩惠百姓,赢来“贞观大治”、“万国来朝”的好景象。

    面对叛将政敌,是斩草除根,还是收拢人心、为我所用?太宗选择了后者,足见其开阔的胸襟。面对宗室贵族,是沿袭旧制、广封宗室,还是革故鼎新、节制宗室特权?太宗选择了后者,足见其圣明的决策。面对突厥十万俘虏,他并没有学周武王处置殷商遗民,也没有学秦将白起坑杀赵卒,而是保留其部落,顺习其风俗,足见其过人的胆识。

    太宗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总结古代君王失德的根本均在不利民。于是,均田地,抑宗室,重修《氏族志》等一大批惠民政策得到实施。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魏徵。魏徵原始太子冼马,效忠于李建成。后因玄武门政变被俘。李世民惜才如金,不计前嫌,重用了他。从猜忌到信任,魏徵以他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品格和勤于政务,劳而无怨的作风感动了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是的见证。

    宽容与刚直是我在本书中读到的亮点。唐太宗的宽容,换来了“贞观之治”的盛况;魏徵的刚直,赢得了太宗的信任与钦佩。而这两点,不正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吗?

  • 4、 《唐太宗的枕边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500字

    《唐太宗的枕边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500字:

    感冒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元神恢复,晚上翻了《唐太宗的枕边书》一口气把后半部分看完。作者竟然把管仲的思想剖析成了白话文,佩服,家里那本《管子》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正确的阅读姿势,哈!《群书治要》这么宏大的标题也被作者化解成一本枕边书,说明学习或者工作目标是可以具象化和简化的。

    作者梁冬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人花几十万去国外读工商管理学不如认真研究人性这一门深奥的学科。有点道理,因为人是商业或人文社交关系中最终指向的目标,再高级深远的理论最终都要落地回归面对眼前某个人身上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这个“人”怎么和周围发生的事情相处并解决之前或之后的问题才是值得关注的。就冲着作者这个朴素的观点我给他打九分,其中他在书中一些教女人如何驭夫的这种陈陋观点我就忽略不计了,哈哈。

    作者对管仲的管理之道总结得很好,值得一读。《群书治要》电子版已经在亚马逊购得,文言文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语言,嘿嘿。

    我配的图是墨家思想,是因为作为一个爱动手又爱搞砸的人来说,墨子是我们的祖师爷,实干精神一直是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害怕失败,不害怕在无意义的事情中寻找自己的答案,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意义。作者:梁礼静

  • 5、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一)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着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其主题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唐朝初期的开国功臣,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重大作用。

    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对于现阶段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看待。

    首先,《谏太宗十思疏》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现为领导者亦然。要做个合格的领导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 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为领导者,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率,则令出如山,部下执行不误。令人心服口服。

    再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正身以黜恶。意思是担心自己被蒙蔽,就要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畏惧谗言与小人,则应端正自己,远小人。现为领导者亦然,应该能有广阔的心胸,接纳各方面的意见。魏征就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就因为唐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才建立起强盛的唐王朝,使中国进入历史的鼎盛时期。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君王,都能做到这点,难道我们新社会的共产党干部不更应该有如此心胸觉悟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意思是:不因个人的喜怒而胡乱奖赏或者惩罚部下。现为领导者,也应该做到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尽量减少私人感情的成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的精神;这样,才能政通人和。

    魏征,虽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但其观点,在现社会,还是有许多积极方面,可取之处。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企业的领导如能借鉴其先进之处,针对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定能带领我们广大员工积极奋拓、进取,重振企业的辉煌!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二)

    读罢此文,我感悟良深。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论述富于哲理,吐词发乎深心,气势雄健,至今仍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光芒,对于现实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来对待。十思的反省正如今日的八荣八耻,要我们时刻记得居安思危,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明君治国应积德,明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固,德不可不厚的道理。如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长治久安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

    《谏太宗十思疏》首先

  • 6、 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第2页

  • 7、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最新(系列6篇)

    读后感,所谓“感”,主要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作者写的作品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心灵净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最新”,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最新 篇1

    为今领导者谏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诫唐太宗要广积德义的,并提出了十思以作为人君的行动准则。这十思却也不只针对唐太宗一人,它早已超出了时间、空间、个别,给后世的为官者或位尊者以警戒,拿它来给当今的领导者上课也是一个好的教材。

    今之领导者想必也苦熬过当初的基层锻炼,善始者实繁而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绝不是指斥大多数领导者,但得志后,心态情绪不变的人几乎没有。处于更高一级,则要表现出更高一级的风度、体面:当年的阿三如今己是xx长,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外观举止当然要潇洒一点才是。可是这一改变的尺度是不容易把握的,且往往做得过了头。想换部好点的汽车就买了奔驰,于是一个乡长就开着奔驰去旅游观光了。钱从何来呢?那微薄的工资是不够的,那就先从国库里借一点吧。(注:借是有借不还的借,与偷是有区别的)。欲望之壑是无法用物质追求填满的,等到东窗事发后才明白,知足是多么的重要。

    而十思的开头就明言要敛欲,敛欲后才能保持谦和冲淡,相反纵欲的后果是不停地汲取国家养分来滋养小我,自高自大,盛气凌人。只敛欲是小行的,关键还在于要加强自我修养今之领导者要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人民欣赏的不是你的外在,而是你的实际办事能力。你的架子只会疏离了大众,孤立了自己。

    只希望今之领导者们三思而行。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最新 篇2

    最近,喜欢翻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隔空与古人交流,深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必要性。我们不能丢了老祖宗留下每一寸土地,也同样不能丢了老祖宗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毛泽东说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说得非常精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文中有这样观点:积德义保平安。我认为这个观点非常正确,在现实生活中积德义确实有远离危险功效。积德义就会远离恶习,远离恶习也就远离了危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觉提高自觉修养,防微杜渐远离恶习,就能够得到平安结果。如果内心浮躁追求刺激,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我们要听从古人告诫,积德义保平安。

  • 8、 常修为政之德——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常修为政之德——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近日,我又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受益良多,既为作者忠谏和智谏的精神所感动,又为文中对为政之道的哲理性分析所折服,这是一篇警世妙文。魏征已远去,但其阐述的一些为政的要义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贯穿于劝谏始终的“德”字,如果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用来警戒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很大的裨益。德不仅是修身之本,而且是为政之基。共产党人除了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立德修身为政,如此,我们的人格才会日臻完美,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一要修忠诚之德。魏征能够做到长期忠谏和苦谏,源于他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虽然愚忠不可取,但其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虔诚心维护党的形象,做好党的工作;以爱心对待群众,多办利民之事;以执着心对待事业,爱岗敬业。 二是要修爱民之德。古人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共产党执政者德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用实实在在的亲民、为民、富民行动换取人民的拥护。 三要修团结之德。要把团结当作一种修养本资料权属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网更多资料、一种境界、一种准则、一种形象、一种文化。“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做到团结和谐,关键的是以真心待人、以真情暖人。 四要修公正之德。“魏征说:“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公正树威,使功者赏、过者罚,使君子皆至、小人皆退。 五要修奉献之德。对人民、对事业,我们党员干部要恪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理念,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升迁去留,以进取心对待党的事业,坚持不图名、不争誉、不居功、不贪利;精心谋事,潜心做事。 六要修勤奋之德。“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一个人大凡到一个新的职位,开始都雄心壮志,能做到勤奋敬业,但时间一久,懈怠之心常生。唯专心致志始见成效。当前,“美而富、和而强”的目标已经确定,关键是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善始善终,以夸父追日的精神不断追赶目标。 七要修务实之德。虚名有损于实学,不可不戒。我们共产党人要把忠诚、爱民、奉献、勤奋、公正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以务实的态度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不可为“应景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 八要修谦
  • 9、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10、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唐太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唐太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唐太宗读后感、2024唐太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