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苏东坡读后感 > 地图 > 苏东坡读后感,2024苏东坡读后感
苏东坡读后感相关栏目
苏东坡读后感热门栏目
苏东坡读后感推荐
苏东坡读后感

(共 4834 篇)

  • 1、 精选《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模板8篇)

    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撰写不同的文章,借助范文是我们找到好办法的最迅速的途径。我们分析精彩范文的重心应放在其总体框架上。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意为你呈上“《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感谢您的阅读!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 篇1

    我读的《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写的传记。全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分成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与流放岁月。作者对苏东坡的生平逸事及所作辞赋进行解读,从而分析苏东坡的心理性格。

    纵观苏东坡一生,只能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这很好理

  • 2、 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通用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的“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书使我们看到广阔的世界,让我们学到知识,甚至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也许很多人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吧。说起读后感写作要点,我们只需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 篇1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产生敬佩之感,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传》以苏轼的一生为主线,他黄州四年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通过古朴的语言,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和他至高无上令人惊叹的品性,让我感触颇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满十九岁的苏东坡初次离开生活将近二十年的故乡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欧阳修阅卷时,读到一篇文风质朴而明怀太志的文章。欧阳修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予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当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作者并非曾巩,竟是苏东坡。欧阳修不禁感叹道,“三十年后,无人再知我欧阳修,只知有苏子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被欧阳修的话所震惊。欧阳修身为诗词大家,他慧眼识珠,能对年轻初出茅庐的苏东坡如此赞誉,可想苏东坡那是怎样的文采啊!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欧阳修所言,苏东坡名震北宋文坛,三十岁便成了文学大家。如此来说,苏东坡从小就与文学有法着不解之缘。

    谁知世事难料,苏东坡因诗闻名于世,却也因诗零落下狱。

    公元一零七九年,“乌台诗案”爆发,苏东坡入狱。他以为自己时日不长矣,日夜给弟弟苏辙写诗,抒发自己愁苦,悲凉的心境。苏轼一生坦荡,到此刻,对死亡也未曾有过任何畏惧。看到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苏东坡心忧天下,一心为国,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无所恨惧,两袖清风,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拟。我不禁赞叹道:“好一个苏东坡!”

    经过诸多波折,在不见天曰的黑牢中过了一百多天的苏轼,终是出了狱。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去黄州的迷茫之路。从此,他由诗人变为农民,由生活无忧变为下田耕种。但他心中却是更加坦然,将城郊的一块无的身荒地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见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我与苏

  • 3、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精选

    相信大家都有写作文的好习惯,写作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事情的重点。优秀的作文里面包含了许多技巧,你身边的朋友喜欢写作吗?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精选,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篇1】

    吾上能够陪玉帝,下能够陪卑田院乞儿。眼下见天下无一个不太好人。它是苏东坡对他徒弟说的话,话说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适当但是。

    林语堂书中的苏东坡嚣张癖好,也可以轻轻松松玩笑话,也可以再三庄重,从苏东坡的笔头流露出来的是人们感情之弦的震动。有愉悦,有开心,有梦幻2的覺醒,有听从的忍耐。林语堂自诉自身是一个乐天派,描绘苏东坡这另一个乐天派。虽然苏东坡遭受历代皇后的庇护,但他的官运一直也不顺利,屡屡贬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我钦佩苏东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洁,拥有一颗众多而仁德的心,虽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学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变法维新的情况下,他勇于逆向行驶。先不用说王安石变法的內容怎么样,可是在那么一位在当朝颇得宠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讲出抵制,这一份勇敢无畏的胆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钦佩。

    苏轼的一生能够说成艰辛动荡不安,政治上的奸险小人,为了更好地严厉打击这一代文学家,甘愿使尽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贬官,离中华更加漫长,到最终,乃至拥有元党人碑的发生,被刻上党人碑的高官,重则拘押,轻则贬放远地,非经许可,不可内徒,而苏东坡,与司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单前端。但就这样的政治上的残害,苏东坡分毫不以为然,潇洒依然。

    苏东坡过得开心,义无反顾,像一阵轻风渡过了自身的一生。在苏东坡彻底松弛下来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时,他所作的美文杂记,就具备此类香醇的风趣美。

    在苏东坡临终前,他曾轻轻地说过一句话:灵山或许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脱之道取决于与当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苏东坡连遗教都没对孩子说便来到。

    苏东坡的肉身虽已化作灰尘,但他的精神将永恒不变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将把他的精神弘扬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里。

    《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篇2】

    恃一腔文采,染一季辉煌。——题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浩荡的长河中一点一点沉淀,当我们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往事如烟,逝水流年,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

  • 4、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模板

    以文章的形式组织思想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书写范文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用处。同时也要明白参考范文是为了让写作变得更好,而不是一模一样。以下是读后感大全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受 篇1

    认不认识一个人其实并不在于是否与他同时代,而是站在当时理解的角度上,借着他注入作品的情感了解他的内心。读传记,就好似看一场别人的人生之戏,我们身处戏外,所有的激烈斗争或是寂寥悲怆都变得平淡而娓娓道来,最后不免要与自身联系起来。

    苏东坡的伟大人格十分鲜明突出,这得归功于他的作品数目之多,资料的详细,因为在那个时代,他就受人追捧,知名度不亚于今天的当红明星,即使是金人,在攻下京城后也特别爱搜掠苏东坡的作品。苏东坡的诗词和散文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源于他对写作和文体的看法,他动笔,收笔都“行云流水”,没有特定规矩,他认为用笔表达出一切情思脉络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刻。他如此热爱写作,即使知道他大部分麻烦都是文章带来的,可是仍然觉得文章如金玉珠贝,不易鄙弃。热爱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是因为自由创作给作者带来满足,给读者带去快乐,这也是文学价值所在之处吧。

    现今,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规定的命题下写作,自然,这仅仅是作的文,很难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大部分人认为我们阅读太少,生活经验不多,看待社会的角度狭隘,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思想的成长,不曾收集那宝贵的灵感,我们在生活的洪流中,习惯地忙于身外的事,忘了给自己的心留一段时间审视思考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想法是无价的,是真诚的,是意义非凡的。因为真正意义上人的一生不是学识的增加,财富的积累,权力的攫取,而是我们过完人的一生,经历过所有,感悟到所有,去热爱我们的热爱,去追求我们的追求。所以说,当你翻开自己的记事本,没有任何功利性去描绘生活中的自己,这文章的价值才是“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的。

    苏东坡先生的命运如海燕,仕途生涯惊心动魄,而且他的福祸基本上与王安石紧密相连。林语堂先生说:“许多事情由于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的必然性,而有了往后无可避免的发展。”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用诗歌来表达民间的疾苦,最要命的是他爱用自由一发不可收拾的文风来写,即使知道这诗篇会达京师,也毫不在乎。那时候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人都避开这敏感的话题,苏东坡却不顾后果,他嫉恶如仇,遇到邪恶,就如食中有蝇

  • 5、 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模板

    即使是一本再简单的书籍,不同的人在读完之后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在读了作品,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让人值得反思。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苏东坡传读后感高中范文(篇1)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产生敬佩之感,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传》以苏轼的一生为主线,他黄州四年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通过古朴的语言,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和他至高无上令人惊叹的品性,让我感触颇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满十九岁的苏东坡初次离开生活将近二十年的故乡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欧阳修阅卷时,读到一篇文风质朴而明怀太志的文章。欧阳修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予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当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作者并非曾巩,竟是苏东坡。欧阳修不禁感叹道,“三十年后,无人再知我欧阳修,只知有苏子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被欧阳修的话所震惊。欧阳修身为诗词大家,他慧眼识珠,能对年轻初出茅庐的苏东坡如此赞誉,可想苏东坡那是怎样的文采啊!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欧阳修所言,苏东坡名震北宋文坛,三十岁便成了文学大家。如此来说,苏东坡从小就与文学有法着不解之缘。

    谁知世事难料,苏东坡因诗闻名于世,却也因诗零落下狱。

    公元一零七九年,“乌台诗案”爆发,苏东坡入狱。他以为自己时日不长矣,日夜给弟弟苏辙写诗,抒发自己愁苦,悲凉的心境。苏轼一生坦荡,到此刻,对死亡也未曾有过任何畏惧。看到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苏东坡心忧天下,一心为国,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无所恨惧,两袖清风,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拟。我不禁赞叹道:“好一个苏东坡!”

    经过诸多波折,在不见天曰的黑牢中过了一百多天的苏轼,终是出了狱。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去黄州的迷茫之路。从此,他由诗人变为农民,由生活无忧变为下田耕种。但他心中却是更加坦然,将城郊的一块无的身荒地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见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我与苏东坡相识在《水调歌头·明

  • 6、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1500字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由祝勇所著,这是一本散文著作,苏东坡的诗、词等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在今天,也是广为流传的,更是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一找他的生命痕迹。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1500字。

    今天终于把《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完了,九月末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后,它在我的书柜里整整蒙尘近一个学期,学期结束,寒假开始,才被我翻开阅读。纸质真的不错的一本书,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我,比较两本书的不同后,发现这本书更加接地气,让我更加近距离去品味这么一位千古英雄。

    因为宋朝已经灭亡,苏东坡生活的时代离此时也已过去千年,就算人人都交口称颂苏轼,终究对我来说还是虚无缥缈有点远啊。

    但是本书的不同,或者说接地气的地方在于寻找二字,而且是在实实在在立在北京的故宫去寻找,仿佛在我与苏东坡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于是当我们看着博物馆里的苏轼的书画,看着与他同时代的人的作品,我细细品味其中的故事,很惊喜地,我离苏东坡近了。

    我还没去过故宫,若是从前,我只觉得可惜,但是如今,我却想的是:幸好!

    幸好我从前没去过故宫,没有参观过故宫博物馆,因为在单薄的知识基础下,博物馆的展品无论多么流光溢彩、惊心动魄,我怕是只能走马观花,如黄粱一梦啊,即使有解说员和解说器,也会缺乏文化的共鸣。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照应书名,全书很多图版,都是苏轼以及与他相关的书画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原版就藏身在故宫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

    我是个不懂书画的人,自己不懂怎么书怎么画,也不懂欣赏别人所书所画,但是在阅读时这些并不那么重要。因为许多人都不懂书画,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懂美。

    我看不懂苏轼的书法究竟反映了他动荡的内心还是沉着的心态,但我看得懂他的书法中的美,这种美是苏轼起舞弄清影所书写出来的美,它呈现在纸页上,隔着千年的时光,仍然吸引着我。苏轼曾有一言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前半句是谦虚,后半句是实话,于是好友吴道子就回道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当我在书中注视着苏轼那篇《前赤壁赋》时,脑中犹自回想起吴道子的话。

    在淡淡的暖色黄灯的照耀下,这一书页上苏轼的书法仿佛刚刚挥就,墨迹犹未干透,流光溢彩,千年过去了,仍然惊艳啊。

    全书毫无意外地出现了许多苏轼的词,但与九年义务教育出现的不合时宜相比,此时此地的出现实

  • 7、 纪录片《苏东坡》第六集观后感

    纪录片《苏东坡》第六集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苏东坡》第六集,为他和王朝云的惺惺相惜不胜唏嘘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然而,更让人心中一动的是苏轼人格魅力上的两个闪光点: 一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 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指苏轼被贬官后,没法买羊肉,就买来羊骨头,自己动手发明了一道美食烤羊脊骨的事情。 二 在一个就面对生死时的豁达和现实态度,是常人不可及的 苏轼在常州病重之时,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所以不会下地狱的。我心里毫无畏惧,你们也不用为我而心里难过。 在家人面前,他是慈祥开通的长辈 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苏东坡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维琳方丈的意思是说,你不是信佛吗,你苦了这么长时间,现在要走了,你嘴里念叨念叨自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就真的能去了。 然而苏东坡的回答,却很让人意外,在苏东坡看来,西方极乐世界和我的现在不是分离的。如果我曾经用心的过了每一天,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生命结束了,要往生到一个独立的西方极乐去! 在世人面前,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者! 在家人面前,他把实事务虚以宽慰亲人, 在好友面前,他又把虚事务实以坦然面对寂灭的轮回。
  • 8、 苏东坡全集读后感
    书海行舟 --苏东坡全集读后感 太仓市实验小学 张一清 翻开《苏东坡全集》,《前赤壁赋》映入眼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蓦然想到我们不就是乘着橡皮筏航行在大海中的人吗?这片海出奇的宁静,极少有礁石,也不会和恶风大浪相遇,它出奇的美丽,浮满了每只都不相同的漂流瓶。 我捞到一只漂流瓶,它装了一本袖珍的书,里面有插图,虽然寥寥几页,却让人想象不尽。这难道不像幼儿时看的连环画、小人书吗?我曾指着那些字儿一个个地读,从此,《精忠岳传》成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拿起渔网,我又捞起两只漂流瓶,其中一只唤醒了我五六岁的童年,那是我读古文经典的时候。我想起了“绿柳对红桃”的启蒙,也想起“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劝戒,更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言……打开另一只却把我带回了十岁的那年,我沉浸在武侠小说中,仿佛被磁铁吸住一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读着。这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拉回记忆,我终于体会到书并不仅仅是拥有纸和油墨的外表,而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只要能够获取的更多,就算说明书和消防手册都可以汲取。随手翻开一本,你都会明白你曾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你从不了解的领域,认识你还未认识的世界。 指导老师 吴宏英
  • 9、 观《苏东坡》有感1000字《苏东坡》观后感范文

    观《苏东坡》有感1000字 《苏东坡》观后感范文

    这首《念奴娇》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和友人坐船夜游赤壁之时。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也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以前对苏东坡的作品感受多的是他的感慨,今年春节,在观看了央视人文纪录片《苏东坡》后,对苏东坡的作品和他的人生有了全面的感悟和认知。纪录片从苏东坡贬谪黄州开始,讲解了他一生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了他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大彻大悟的,更多的都要经过"凤凰涅槃".秉性乐天的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文人志士对苏东坡的评价都很高。苏轼在二十岁考取进士,欧阳修在看过他的作品后对苏轼寄予厚望,认为三十年后会取代自己。仕途平坦,意气风发的苏轼也有过少不更事,陈希虎让他写的《凌虚台记》暗含讽刺,却没成想被一字不动的刻在石碑上。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节奏之快,苏轼的辞官隐退也有着文人的"清高".但"乌台诗案"使他深切地领略了朝廷的黑暗,经历了精神的炼狱。那时的他是感性的,面对生死,再清高的人也会折腰。黄州是他的精神地标,一蓑烟雨任平生给了他喘息的机会,领悟了道家和佛家的智慧,使他的精神世界多了宗教的宁静和超脱。

    解决了思想困扰的他,耕种着东面山坡田地改变着经济困境,并从此以东坡自居。深夜出城,喝酒吃肉,寺庙夜谈,发明"东坡饼",后来的"东坡肉",火烤羊脊骨,"东坡笠"足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却让贫困生活多了兴趣盎然的境界。面对逆境,他将别人嘲讽转化为人性的宽容和温暖。他任由大自然变化,定风坡的雨使他将自我突破和超越。

    有人说苏东坡是流行歌的先驱者,他改变了北宋"流行曲歌王"柳永的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对词赋予了自由洒脱的定义。他的人生是可乐的,夜游赤壁问自然,大自然的回应使他发怵。半夜敲门不应,重回江边的《临江仙》,使他的监管官以为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些乌龙也是他在死亡边缘获得重生后的了悟。

    四十六岁他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难在不粉饰、不卖弄,自由准确的呈现人的内心世界。《枯木怪石图》,成竹在胸成就了他绘画的成就;柔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给了他全新的价值观;对朝云写的词和墓志铭抒发了他的眷爱和感激之情;王安石的江边相迎、彻夜长

  • 10、 苏东坡传中的阅读心得5篇

    《苏东坡传》虽然与一般传记作品相似,从人物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的生活历程。以下是小编整理苏东坡传中的阅读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苏东坡传中的阅读心得(1)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我对苏东坡永远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3

  • 2019-10-0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7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苏东坡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苏东坡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苏东坡读后感、2024苏东坡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