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2024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大全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推荐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共 7405 篇)

  •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该书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营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及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关于双城记的读后感2024范文1500字

    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命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

    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

    西德尼卡尔顿

    就这样被感动了。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更是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爱。它就是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作者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框架,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忍受着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正如作者所说:昌盛而又衰微,笃诚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这是充满阳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阴暗失望的长夜,人们拥有一切,却两手空空。而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露西曼内特和查尔斯达尔内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这部名著亮丽的一笔。

    在小说中,狄更斯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曼内特是个深爱女儿的父亲,在经历磨难后仍宽容地把女儿嫁给仇人的儿子;露西是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为了让丈夫能看自己一眼每天风雨不改地到大墙对面站立两小时;查尔斯是个正直、豁达的贵族,与露西相爱,为了爱情甘愿放弃爵位与财产。

    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让人有点憎恶的泰雷兹德伐日。失去亲人使她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革命胜

    利之时为亲人报仇。可是等到革命胜利时,她许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复仇却失去了对象,她的愤怒之深是可

    以想象的,然而为了发泄积愤却拿侯爵兄弟的儿子及其家人抵罪,她走上了一条与那些伪贵族同样残忍的

    道路,于是她的种种行为使她一步步失去了读者的谅解。最后,恶人有恶报,她戏剧性地因为手枪走火而

    结束了自己充满仇恨的一生。也许这才是她最佳的结局。那些像德伐日那样以复仇为生活唯一目的的人,

    即使命运坎坷,也决不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而在整篇小说中,最让我喜欢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律师助手西德尼卡尔顿。他一出场就带着一身忧郁,隐去了光芒,总是灰心、失望、冷漠、凄凉。他妥协于周围环境,但有时却又显得格格不入,作为律师助手的他才华出众,却甘心情愿躲在人后,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他仿佛亲手筑起了一堵墙,隔绝了名利、社会,默默地逗留在角落里。他与查尔斯长得十分相似,也同样深爱着露西,然而两者命运却截然不同。他羡慕查尔斯,也恨他。可在经历痛苦的煎熬后,他依旧带着诚挚的祝福,愿露西与查尔斯永远幸福,因为爱比恨更为强有力得多。这个表面上懒散、放纵的无用之徒,内心却是崇高而纯洁的。

    终于,他向露西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每次读起那段话,难免感到

  • 2、 《双城记》读后感_2200字

    《双城记》读后感2200字

    《双城记》是我正式看的第一部英国小说,故此怀着对它的喜爱写下这篇读后感,力图让各位领略到这本名著的动人之处。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故事由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开篇,已经为整本书蒙上了一层思辨的色彩。这个故事始于1775年,终于1792年,由伦敦始,在巴黎终,而中心人物的数量在两只手能数过来的范围之内。若论故事的出彩性,我并不会对其太过称赞,因为通篇看来,这个单线叙述的故事还是继承了古典小说的特点:对立明显、人物形象鲜明等,唯一稍微值得夸耀的是第二部的\\two promises\\一章设置了一个悬念。但若果真如此,又何来名著之说?这就要从它的写作技法和历史背景上说了。

    狄更斯早期的风格是幽默戏谑式的,后来略微转型成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双城记》写于1859年,算是狄更斯的较晚期作品。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时他的风格,那便是:成熟。从《双城记》来看,“成熟”一是指对细节的信手拈来:全书令我动容之处,有一便是第一部\\the wine shop\\里对哄抢红酒的贫民百姓的描写。酒如血般,渗透进泥里;民如虎般,饥渴难耐。不过,若出彩之处仅在于细节,那也不足撑起大梁。狄更斯技法之妙,更在于于细微之处设置情节推动点!看过之人,也应该不会太记得第二部一章中修理工对上吊犯人的陈述,其中一句\\the water has been poisoned\\,如不细想,可知那是monseigneur对村民们的惩罚吗(犯人在泉水上被吊死,可想而知)?类似之处还是很多的。前期我之所以能对这本书的态度从心有畏惧转变为爱不释手,也要拜狄更斯不厌其烦的细节刻画和比较出彩的挖坑技能所赐。

    分析一部小说,人物必不可少。sydney carton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角色。当然,鄙人第二喜欢的洛瑞先生也当的起这个殊荣,但他的稳重老练中夹着一丝可爱的个性远非卡顿这个小太阳所能比,所以还是看看卡顿。第一次出场便望着天花板的他,被上司唤作“胡狼”的他,任谁也未想到他的光芒盖过了书内几乎其他所有角色。身世背景仅有一句\\母亲早逝,父亲在他求学时也去世\\,彰显这个角色身上的阴影。而从行为上看,酗酒、不图上进,站在了gentlemen的对立面,却做出了gentlemen应做甚至不敢做之事,让人愈发好奇,他到底是怎样的人?狄更斯也早为我们准备好了答案,请看第二部“不识趣的人”一章。

  • 3、 《双城记》读后感_16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600字

    泪流满面的看完了最后一章.《双城记》是一直想要看的书。刚开始只是被书的开篇所吸引,想要知道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德尼卡顿这类人的存在或许是这个社会既好又坏的原因吧,但愿无论什么时代,爱的力量总是强于恨。 通篇阅读之后也其实也没太懂为什么这是一个兼具两最的时代,但是深深的被狄更斯的文笔以及翻译者超高的翻译水平折服。 总算领略了狄更斯对人、对事、对人性、对那个时代的极尽嘲讽,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极其细致、极具画面感而又无比恰当的种种比喻。他的比喻总是能让我惊呼哇塞这两者之间居然还有这层相似的关系,比如用海浪打在岸边的白沫来形容白衬衫的白等等。 这本书的每一处,似乎都会引我思考人性、思考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性真的是特别玄妙的存在。在最开始的部分,作者细细勾画了奢靡冷酷的贵族生活和受尽压迫、难以果腹的普通大众的日常。当看到贵族压死了新生婴儿如同压死了一只过街老鼠般随意,普通民众似乎也对类似的事见怪不怪的时候,真的对贵族充满鄙夷和恨意,也不解为何那时候人们没有奋起反击。之后德日发夫妇带领圣安东尼的人民从巴士底监狱开始反抗,一开始还为人民终于为了自己站起来了而松一口气,可是,随着时间顺延,在生活状况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状况下,人们仍然热衷于讨伐所谓失利贵族,想尽各种办法去羞辱那些未能及时逃离法国也没有及时加入暴乱的阶级。事态一直恶化,到最后只是为了顺应人民对所谓共和国的热情而每天要凑足人头送给“圣吉萝婷”,而人们又一次习惯了这样的动荡混乱的生活。大革命似乎把人性中最丑陋最阴暗的部分给激发了,并推崇着最可怕的行为。即使这不过是受够了压制而反抗,并以新一轮压制作为反抗手段的恶性循环。在这场大革命中,贵族们早就逃之夭夭,早已在社会彻底失控之前将资产顺利转移至欧洲其他国家。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早在革命前就已经受尽苦难,而在革命中又被讨伐被批判的贫弱之辈。革命似乎都诞生于暴力,暴力又最终让整个社会失控。看文章的时候会多次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里,年轻美丽的寡妇由于站错队,在战争结束后被众多嫉妒她因而对她怀恨在心的人讨伐。生活在当今和谐的年代,我没有资格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做出评判,我想我没有因为人们狠狠羞辱了曾经压榨他们的贵族而感到痛快,已是我难得的良知了吧。 在我看来,法治应该是维护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道德约束则是社会稳定的润滑

  • 4、 《双城记》读后感_900字

    《双城记》读后感900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岁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老得像夏娃一样的法式淑女”露西马奈特在编织金线,“老得像亚当一样的英式绅士”贾维斯洛瑞在她身边。法国侯爵查尔斯爱弗瑞蒙德死了,又以英国教师的身份复活;好医生马奈特先生死了多次,死时是巴士底狱北楼一零五号的好鞋匠,他又复活多次,活成了把爱女嫁给仇人之子的最好医生马奈特;英伦浪子西德尼卡顿死了,只死一次,但他将以西德尼达内之名复活无数次,那些新生的婴儿,必将怀着无限的憧憬与感激,走上他走过的道路。“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狂风吹着野火一样的女公民”泰雷斯德发日编织着毛线,“野火被狂风吹着一样的男公民”雅克、雅克一号……雅克两万五千号……在她身边。伦敦密探所罗门普罗斯及其朋党罗杰克莱没死,巴黎狱羊约翰巴塞德及其朋党“死了”;诚实正直的巴黎妇女无名氏及其伙伴没死,罗织罪名的圣吉萝亭信徒复仇女及其伙伴“死了”;前途无量的斯特里弗律师及其同类没死,纯洁善良的斯特里弗律师及其同类“死了”; 贵族凭血统凌驾众人之上的巴黎死了,公民凭努力共建美好明天的巴黎还没有复活,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暗的黑暗,在极黑暗中,有光。巴黎正混乱,伦敦已垂死,作者深受触动,发出呐喊,当权者若仁慈、悲悯、守礼节、知进退、少行恶事,鉴古知今,等他们失势了,喊着“那姐姐是我的姐姐,她丈夫是我的姐夫,那没出世的孩子是她俩的孩子,那兄弟是我的哥哥,那父亲是我的父亲,那死去的全是我的亲人,现在为他们讨还血债的责任落在我身上了”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就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双城记》是双声复调的救赎之歌。宋兆霖先生准确地把握了查尔斯狄更斯的用意与结构,译笔流畅优美,淳厚雅达,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推荐阅读。

  • 5、 《双城记》读后感_800字

    《双城记》读后感800字

    “我看到巴塞德、克莱、德发日、复仇女、那个陪审员,还有那法官等一大批从旧压迫者的废墟上兴起的新压迫者,在这冤冤相报的机器被废除之前,一一被它消灭。我看到从这个深渊里升起一座美丽的城市,一个卓越的民族。经过未来的悠悠岁月,在他们争取真正自由的斗争中,在他们的胜利和失败里,我看到前一个时代的罪恶,以及由它产生的这一个时代的罪恶,都逐渐受到惩罚,消亡殆尽。 “我看到我为之献身的人们,在我再也见不到的英国,过着宁静有益、富裕幸福的生活。我看到她怀抱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孩子。我也看到了她的父亲。他老了,背驼了,但已恢复了健康;他无忧无虑,在自己的诊所里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我看到那位善良的老人,他们家多年来的老朋友,十年之后,他安然长逝,把所有遗产全给了他们。 “我看到,在他们心中,在他们世世代代的子孙心中,我始终占有神圣的一席之地。我看到她成了一位老太太,可每年的今天她依然要为我哭泣。我看到她和她丈夫走完了他们的人生旅程,并排躺在永久的安息之地。我知道,他俩彼此在对方的心中深受尊重,视为神圣,可我在他们心目中,更受尊重,更为神圣。 “我看到她怀中那个以我名字命名的孩子长大成人,沿着我曾经走过的生活道路奋力攀登,我看到他取得了成功。他的辉煌成就,使我的名字大增光彩。我看到我在自己名字上留下的污点都已退尽消失。我看到他成了一位杰出的公正的法官,备受人们尊敬。他带了一个和我同名、长着我所熟悉的前额和金发的男孩来到这儿——到那时,这儿的一切都变得非常美好,不再有今天诸多丑恶的丝毫痕迹——我听到他用温柔发颤的声音,给那男孩讲述有关我的故事。 “我现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好、极端好的事情;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极端安宁的休息。”

  • 6、 《双城记》读后感_600字

    《双城记》读后感600字

    完。大家如火如荼进行备考的时候,我却还沉溺在课外书中,甚是罪恶。全文:

    马奈特医生,即使受过那么大的伤害,可还是放下仇恨,以爱成全爱,真的很难得,很难做到,可他做到了,他真心爱着达内,并且在达内被投进监狱时尽一切努力救他。

    达内,出生贵族,可却没有那个时代贵族的败坏,他善良儒雅,深爱着露西和医生,可在那个时代,贵族出身成了他的原罪,他重返法国并没有错,昔日的下属因为他身陷囹圄,他不能不救,他没想到这个决定会给这个家庭带来这么大的痛苦,更没想到卡顿为了救他牺牲自己。

    卡顿,一开始并不太喜欢他,吊儿郎当还老爱喝酒、自大,可是,在他对露西的这份爱中,他的形象变得如此高大,他不表露他对露西的爱,甚至从不呼唤她的姓名,可是他对她的爱却处处渗透在她的周围,爱她、爱她所爱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来换取达内日后能陪着露西继续生活下去,安排好一切,然后从容赴死,到文末,我爱上了这个律师。

    这本书勾起我对法国历史浓厚的兴趣,大革命时期,这样毫无依据、随意定罪处死了多少人,被压迫的阶层反抗起来让人看到的只有杀戮、复仇,享受着宣泄愤怒带来的快感,可他们所做的,正正就是他们所憎恨的败坏贵族所做的,只是调换了位置罢了。并且,社会中各种混乱现象,让我再一次感谢我活在一个有规则、法律至上的时代和国家。

  • 7、 双城记读后感1800字欣赏

    《双城记》一书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这是一本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书籍,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着对贵族的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大革命。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双城记读后感1800字欣赏。

    假期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读两本中文书,两本英文书,回来后分享。开始,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点事干,后来发现,他们选书还真是五花八门,有经典著作,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时尚励志,甚至还有言情小说

    我这个人呢,为了跟学生同步,自己也找了几本书看,有一本是十几年前买的双城记,英语专业的学生嘛,老师让多看原版书,我首先是买了一堆,看不看的再说,买了就当看了。过年回家收拾东西,翻出了这本泛黄的快散架的书,纯粹是因为aging,我应该是除了写名之外再没有动过。因为已经扔了太多东西,这一本书就留着吧,然后从山东跑了这么多路又带到上海。马上开学了,心想还没有完成任务,于是翻出来,用几天的通勤时间看完了。

    一开始想错了,以为是那本两个人互换身份的小说就是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那个情节,没想到开篇就是阴沉沉的场面,要不是没带别的书是真看不下去了。但是呢,考虑到很多经典著作开篇都是莫名其妙的,总要看个两三页才能进入剧情,也就忍了。毕竟大学毕业这么多年,原版小说看的少了,想当年学英美文学的时候,还看了很多小说,基本囫囵吞枣了,为了应付考试还背了很多作家作品,随着考试的结束也都还给老师了。(想想跟自己的学生也没啥大的区别)

    继续看,里面人名还挺拗口,看了一章后对于出场人物的关系还没太搞清楚,但是看出点情节来了,加上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也就继续往下看了。再往后,出来了主要人物darney,carson,这两个长得很像的青年。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酒鬼律师,后者成功的把前者从叛国的罪名中救了出来,也都被跟随医生父亲出庭作证的lucie的美貌善良所吸引。再往后两人的关系也很奇特,没有成为实质上的情敌,因为carson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lucie,而随着交往的深入,darney获得了姑娘的芳心。但是结婚前仿佛要对老丈人,也就是被从狱中解救出来的医生吐露点什么心声,被医生拒绝了,说要等到结婚时再听。carson也在一次跟lucie的谈话中坦露了他的爱,说愿意为lucie或是她的爱人献出生命。当时看到这就觉得将来肯定是要这样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的剧情发展很紧凑,一晃lucie就结婚好几年,有了可爱的孩子

  • 8、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读后感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狄更斯以这样的句子,拉开了《双城记》序幕。 美丽的马内特小姐在成人以后,突得知其父仍活着。一直以来处理她父辈家庭事务和财产特尔森银行职员贾维斯。洛里先生陪着她一同去接父亲。在返程的路上失而复得的父亲受到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在从法国回英国的邮船上,一位同行的查尔斯。达奈先生给予在甲板上休息的父母提供了帮助,初识,双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查尔斯。达奈第一次受审时,马内特小姐作为证人,后经卡顿先生的帮助,查尔斯。达奈脱险。他们三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痴情的查尔斯。达奈向马内特医生诉说他对马内特小姐爱的衷肠,刚读时,我觉得他聪明,知道的关键,全书读完后,我明白了马内特先生对女儿的祝福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眼前的求婚人正是让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元凶的后代。当他感受到女儿对查尔斯。达奈的爱后,给了两位新人最圣洁的祝福。夫妻相爱,父女情浓,孩子健康,朋友忠诚,天堂也不过如此模样。“不消说,由于她勤俭持家,既精打细算,又安排的很雅致,一家过得富富裕裕,毫不浪费,他们这个和美的家哪怕最轻微的回声,对她都像音乐一样美。不消说,她的父亲多次告诉她,他觉得婚后比未婚时更孝顺他(如果可能更孝顺的话),他的丈夫多次跟她说,尽管她有种种操心事,要尽种种义务,似乎并未分心,影响她对他的爱,对他的帮助,便问她,“我们都把你看得重于一切,好像我们就一个人,而你似乎从不手忙脚乱,也不太劳累,你这戏法有什么秘诀呀,亲爱的?”” 卡顿源于对马内特小姐的爱,诉说一生的遭遇和对她的情谊,是如此庄重、如此高洁。马内特小姐也给了他最美好的友情。“难道没有情意,我就无法挽救你,卡顿先生?我就无法使你振作起来----再次请原谅!---走上正道?我决不能报答你的信任吗?我知道这是信任,。”她的真诚,赢得了朋友的爱戴,拯救了她的爱人和家庭。 一封信改变了这个家庭,不辞而别的丈夫,生死未卜。查尔斯。达奈自动投进如火如荼的法国,被关在监狱。一直被女儿照顾的父亲转变成了整个家庭的保护者。没有法律的法庭及审判,血流成河、嗜杀、复仇。任何一个小风波都有可能葬送一条人命、毁了一个家庭。丈夫被关押时,马内特小姐风雨无阻去守侯在丈夫有可能看得见她的地方。查尔斯。达奈第二次审判,死
  • 9、 读书感悟《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读书感悟《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故事梗概:

    故事要从马奈特医生说起,一日,马奈特医生被强制出诊,去救治被侯爵兄弟虐待致死的一对姐弟。在救治过程中,知晓了侯爵兄弟的残酷事迹。医生向朝廷写信告发侯爵兄弟,信却落入侯爵手中。因此,医生被关入巴士底狱中,与世隔绝。

    医生的妻子,两年后离世,临终前,她委托台尔森银行作为幼女路西的监护者。银行家洛瑞将路西接到伦敦,并雇佣了女仆普洛斯,照顾路西的生活。

    18年后,马奈特医生获释,却神志不清,被旧日的仆人德发日(现一家酒馆老板)收留。银行家洛瑞告知路西此事,一行人专程接马奈特医生来英国居住。渡船的过程中,遇到了达内(侯爵的儿子)_达内憎恨自己的家族,放弃了遗产继承,改名换姓,来到伦敦工作生活。

    这一次的邂逅,露西与达内对彼此产生了情愫。一年后,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法国大革命期间,达内收到了一封过去管家的求救信。他本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善良的本性告诉他,他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迫害。

    他到达法国后不久,就被当作贵族后代处理,关押牢房。医生马奈特得知此事后,携着女儿露西赶往巴黎,希望借助自己曾在巴士底狱长期监禁的经历,获得法国民众同情,从而使女婿获救。

    这项计划已经成功了,可是,医生在巴士底狱留下了一封对侯爵一家的控告文件,又将女婿送进了牢狱中,这一次,女婿达内被判了死刑。

    那么,女婿达内有没有被执行死刑呢?

    读后感心得体会:

    关于这本书,争议很多。歧义在于,它是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个人的理解,不能算是历史小说,虽然有些事迹确实有迹可循,可是,小说本身还是有过分夸大嫌疑。

    因为,读过书之后,会有深刻地体会,书中的词句,非常地夸张,且讽刺的太过明显。这会导致读者阅读过程中也带有偏激的想法,并不能客观看待这一次事件。读后感

    ·

    故事里,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西德里·卡顿。他在书里是一个小人物,没有多少的篇幅。但是只要关于他的描写,都非常的有意义。

    他爱慕露西,却深知自己配不上她。在露西与达内结婚之前。他向露西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只是他只想默默守护着露西,不会打扰露西的幸福生活。

    他对自己的定义_碌碌无为,没什么才能,不够上进,这样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却意外的让人感动。这里引用他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作者:野清子

  • 10、 《双城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双城记》的开头如此经典,几乎可以概括所有历史时刻。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我以前读过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算是对这一时代有些初步的认识,但以学者的角度看待一个时代不过是三维物体在二维空间的投影。狄更斯生活在大革命发生后不久的英国,这让他可以以一个熟悉的旁观者身份看待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伦敦与巴黎,两座城市的联系如同英法关系的缩影。死对头、亲兄弟。

    革命,浪漫而狂暴的一个词语。自由、平等、博爱是大革命留到今天的遗产,塑造了今天的普世价值观。但是革命这一词语又是和普世价值观如此相悖,通过剥夺他人的生命,剥夺他人的自由;剥夺个别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的生命,将平等一词的解释扭曲成一些人比一些人更平等;博爱,是对同样平等的人博爱,而将不被爱的人消灭。无怪乎狄更斯会在「自由、平等、博爱」后面加上「或死亡」。这四个互相矛盾的词语,只有在革命时期才能完美融合,也只有在革命时期必然融合。

    大革命后,拿破仑崛起,法兰西的集权远比路易十六时期更甚。共和,是到大革命结束百年之后[1]才稳固。革命,将一个摇摇欲坠的社会轰击成一摊散沙,难道不更是适合枭雄集权的时刻吗?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很多革命,无一例外的是,它将凝结社会的力量击碎,进而产生一个更加集权的政体。往往越成功的革命,越适合独裁者。元末的农民起义将朱元璋送上权力的巅峰,将丞相挤出历史的舞台。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古拉格复制奥斯维辛的悲剧。文化大革命……

    我丝毫不怀疑,革命初期领导人们站起来的领袖的初心,他们思想的理性让无论任何时候的人折服。我也毫不怀疑,社会底层的人生活疾苦让他们

    无法容忍。改变现状的决心有多大,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就多严重。铡刀落下,人头落地,人类的动物性被鲜血喂养得更壮大。要流多少血才能让人回归人性?没人知道。

    如同任宁兄在这里[2]所言,改革而不是革命,以时间而不是流血为代价,或许是更自由、平等、博爱的方式。我当然也知道,在特定历史时刻,革命如同早已被历史安排那样不可避免,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并不是所有变革都要在一朝一夕完成,柏林墙的推倒虽然只用了一夜,可酝酿推倒的力量用了几十年。

    我很欣慰地看到,狄更斯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卡顿对露西的无私的爱,即便这爱有如此惨痛的结局,但结尾那句升华又是那么美,那种梅花在苦寒的挣扎中重生的美。狄更斯借由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09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大全,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2024,更多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