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实践论心得体会 > 地图 > 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心得体会

(共 1083 篇)

  • 1、 实践论心得体会系列

    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比如颁奖典礼时。若是有话语深入人心,受到了触动,就可以写一篇感言,感言可以很好的反映了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秀的感言呢?读后感大全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实践论心得体会 ,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实践论心得体会 篇1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主席在1937年撰写的两部重要著作,它们的写作目的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它们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毛主席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毛主席在两部著作中通过列举大量事例,阐述了深刻的哲学原理,有理有据地批判了教条主义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完两部著作后,我受益匪浅、若有所思,但由于自己的阅历有限,且文中的知识点太密集,难以整理出条理清晰的思路,接下来想尝试用浅显的方式复习一下著作中的部分内容,帮助自己理解并加深记忆。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换言之,烹小鲜也若治大国,今天就以学习做菜为例,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

    一、善于观察,抓住阶段性主要矛盾

    当局者迷,在我刚刚开始学习做清蒸罗非鱼这道菜的时候,脑子里是乱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静下心来想,矛盾是有普遍性的,每个阶段都有矛盾,而且矛盾也是有特殊性的,不同事情、不同时期的矛盾也都不尽相同。在初步学习做这道菜的阶段,主要矛盾就是要把鱼做熟、能吃就行。确定了主要矛盾,就需要具体开始构思,做好这道菜需要哪些步骤,哪些内因、外因会影响这道菜。内因是根本的,就像食材的选择,选对食材、选好食材才能做出一道好菜,所以就要去买新鲜、质量好的罗非鱼、葱、姜等原料。

    二、发展眼光,及时关注矛盾的变化

    在学习做清蒸罗非鱼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阶段,初学的时候只要把鱼做熟就能填饱肚子,也就解决了主要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做过很多次清蒸罗非鱼之后,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主要矛盾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能否做熟变成了能否做得美味。读后感·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矛盾总是在动态的改造和转化的,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判断,去分析,去学习,从而找出最适合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只会照搬照抄,只会遵守教条。

    三、忠于实践,探寻真理性的标准

    当然在学习做清蒸罗非鱼的过程中,我们会去学习很多的理论,收集很多的攻略,也可能会因此陷入光说不干的错误泥沼中。但是,

  • 2、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团委组织公司团员举办读书活动,推荐《实践论》与《矛盾论》两本书,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认识有重要作用。《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就的,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错误的思想使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为了揭露两种思想的危害性,特别是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重要的《实践论》做出了正确的思想批判,最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国革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部着作《实践论》不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还是在当下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思想指导,都是极其正确和重要的。《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认识的深化运动的深刻理解,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它包括人们通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等)获得一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实践才能对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判断。通过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强调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对待某一问题。

    《实践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实践论》的方法,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人们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实践论》,能够深刻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重要关系,而且更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让我们年轻朋友都能学习到《实践论》的精髓,真正的在实践中

  • 3、 《实践论》心得体会6篇

    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本文是《实践论》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实践论》心得体会一:

    《实践论》学习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通读《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年轻人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步的一个最好手段。所以,在实践中进步,从现在开始。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人的勇气与信心与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规律性的了解程度直接相关。这对于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年轻人,我在学习、工作、生活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加深认识,才能增加对各项实践活动的信心。

    在进入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之前,我对我国的民政事业,尤其是社会福利事业认识不全,了解不深。通过在一线岗位的实践,使我对民政工作

  • 4、 实践论心得

    经过整理,编辑为你呈上实践论心得,当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若是有话语深入人心,受到了触动,就可以写一篇感言,感言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挚,让心灵得到抚慰,优秀的感言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呢?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实践论心得 篇1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着作,写成于1937年(丁丑年)7月。它诞生的岁月并不和平安定,但却到来的无比和谐。当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毛泽东同志为了批判和揭露此种错误思想,消耗时间与精力并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为全党在思想认识上指明了方向,照亮了道路。

    《实践论》一文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该著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于外行人看来,它那生僻晦涩的文字内容和冗长繁琐的理论篇幅自然无愧于经典一词,而于内行人看来,文字的篇幅长度和语言复杂度自然不影响作品的可读性,重要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深度。内外行人截然相反的观点,恰恰说明该著作可供千万人阅读,不同阶层的人也能从书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此经典中,别具一格的精彩句子难免会熠熠生辉,犹如春天最初绽放在树枝的花儿,一枝独秀。我也不免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该著作中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确,一点点火星,便可以点燃一整片森林。在革命者的心中,只要有信仰并为之奋斗,他们就一定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即使希望渺茫,即使未来不可期,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哪怕前方只有微弱的光芒,他们都会一直向前。一个人渺小的力量或许不算什么,但如果是十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甚至是一万个人呢?他们的星火燃烧起来,竞相呼应,汇聚成巨大的火团,这已足够摧毁敌人的堡垒了。

    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错,革命党人不畏惧任何敌人,哪怕对方实力强劲,拥有外援,我方革命者也不动声色。最厉害的角色也会有破绽,我方领导者高瞻远瞩,用“纸老虎”一戳就破的形象说法为整个人民军队提气,最终找出弱点,制定方针,一击击破。

    最理智的一句话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强大起来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

  • 5、 有关实践论读书心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人如字,事如书,让读书回归生活,让有字与无字合一,便是读书的意义。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什么样的读书心得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实践论读书心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实践论读书心得 篇1

    摘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提纲:首先简述毛泽东《实践论》的大体内容,再讲清楚实践与理论联系的关系,然后以此为依据猜测在作者写作目的。接着写自己读完《实践论》的感受和一些理解,最后总结一下。

    《实践论》中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从实践论中,可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两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论离开了实践,那理论的正确性便无法知道。当然实践也不能没有了理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没有了理论的实践,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理论只是人们根据前人的经验,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伪,必须自己动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泽东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写出《实践论》。想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从中我明白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实践要注意方法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实践论》让我懂得对待

  • 6、 读实践论有感

    【篇一:读《实践论》有感】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实践论主要论述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念和理论,是指导现当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伟大成就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今天,对于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就更应该研读这篇文章,从中学习辩证唯物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生产活动中得到的,然后再用这些认识来解决人类生活问题。这就是人类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比其他理论先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同志正是学习了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则,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相结合,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论述到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要想知道自己的认识或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就好比如我们做应用题一样,要想知道我们做的是否正确,就必须把我们的结果代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这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所以,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还论述到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该觉阶段。第二部,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实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是

  • 7、 实践论读后感700字:实践论读后感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我的经验认识,用自我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决定,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透过理解外部信息,透过主动观察,构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必须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构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此刻、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好处。

  • 8、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 9、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一: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对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

    1)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观察事物的内在特性:探寻事物内在特性,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特性的各个要素。

    3)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

    4)观察手段:从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带有推断性、结论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6)观察事物外在联系:描述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互动的。

    7)技术方法:矩阵法,关系图,时间轴。

    8)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

    【篇二: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对经验主义进行了批判。正如我们经常说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办事。的确如此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处理事物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有时执着的一味的相信经验,而不会去变通的话,可能会把我们带入歧途,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者还可能犯错误。所以要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实践论》也对教条主义也进行了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不要把教条的东西神圣化,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教条的束缚,走创新的道路,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这样才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和促进事物的自我完善。

    同时我

  • 10、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一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着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12-09

  • 2019-11-12

  • 2022-04-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5-3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26

  • 2023-05-16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07-09

  • 2023-03-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12-23

  • 2023-05-17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3-02-09

  • 2023-03-22

  • 2023-01-12

  • 2022-02-26

实践论心得体会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实践论心得体会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实践论心得体会、2024实践论心得体会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