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毛读后感 > 地图 > 三毛读后感,2024三毛读后感范文大全
三毛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毛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毛读后感推荐
三毛读后感

(共 1225 篇)

  • 1、 三毛读后感合集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的学习,随着自己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悟之后。我们怎样才能把读后感更好地写出来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张平乐爷爷写的《三毛流浪记》,讲述的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流浪生活。

    三毛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从小父母就去世了,没有一个亲人。三毛他骨瘦如柴,衣不遮体,吃不饱,也穿不暖,每天只能靠讨饭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要是讨不到,只能饿肚子了。他每天不止没有什么饭吃,还总是被人嘲笑,三毛看见和自己同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到晚上,三毛要找到能睡觉的地方,找不到只能睡外面又冷又饿,碰到了下雨天,就遭殃了。

    三毛还当过报童,捡垃圾卖钱,黄包车车夫,印刷匠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苦活都做过。又是干完了活,老板还故意刁难他把全部的家务干完;晚上不睡在床上,只能睡在一个有着许多老鼠的阁楼里,让他睡不安稳。

    当有一个人不小心掉了钱包时,三毛正好看到并帮他捡起来,冲上前,还给那个人。那个人非常感谢三毛,拿一些钱给三毛,三毛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看完了这一本书,我想,我一定要像三毛那样的精神学习,还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浪费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毛读后感【篇2】

    医治烦躁苦闷的良药——《三毛全集》

    曾小美

    初读《三毛全集》,我便被三毛的故事深深吸引了。

    三毛,原名陈懋平。不知为何对她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也许因为她和《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同名而让我新奇。她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在这本书中,三毛以她最清新的笔调,最平凡的文字,写出了人世间最真实也最厚重而最有份量的东西——亲情、友情和爱情。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我都在细细地品味,似乎我早已融入她的生活,随着她笑,随着她哭,荷西死的时候我也会悲伤不已。

    在她的世界里,无论是她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遇到的各式各样的艰难险阻,还是浪漫幽默的婚礼进行曲,一切都是那样的充满欢笑、喜乐,我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我找不到比他们爱得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就

  • 2、 三毛读后感(推荐7篇)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三毛读后感(推荐7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三毛读后感 篇1

    我读完《三毛》这本书,才发现,书里面的三毛有多可怜,三毛找到可以收留三毛的爷爷之后,在捉鱼的时候,日本鬼子又把他爷爷一枪打死了,三毛好不容易找到爷爷,又没有了,三毛听说北京很有钱,就走路走到北京去。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了动物在和自己的家长一起玩,三毛不由得哭了起来,说:“为什么我没有家人,多么想家人一起玩呀!”三毛继续走,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走着,突然看见了一个有钱人,但那个有钱人对三毛侧目掩鼻。转眼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三毛就用草席搭起了一个雨棚。雨停了三毛继续走,终于到了北京,三毛看见了高楼大厦,满心欢喜,可以吃到饭了,可是这里有一个坏蛋,三毛又没吃到饭……我整整看了三遍这本书,也哭了三次,实在太感人了。

    我如果在里面,多么想让他住在我们家,他实在太可怜了,比乞丐还有可怜,三毛睡在地上,没有饭吃,还被别人欺负,我多想为三毛出一口气呀!他已经无家可归了,还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我看起来都生气,但也很感人,他一个人在外面走,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爷爷和他相依为命,爷爷教三毛捉鱼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日本鬼子给一枪打死了,三毛伤心的不得了。

    我非常的同情三毛,看见三毛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我心里感觉好心酸呀!我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像三毛这样可怜的孩子。

    三毛读后感 篇2

    我读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才发现,书里面的三毛有多可怜,三毛找到可以收留三毛的爷爷之后,在捉鱼的时候,日本鬼子又把他爷爷一枪打死了,三毛好不容易找到爷爷,又没有了,三毛听说北京很有钱,就走路走到北京去。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了动物在和自己的家长一起玩,三毛不由得哭了起来,说:“为什么我没有家人,多么想家人一起玩呀!”

    三毛继续走,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走着,突然看见了一个有钱人,但那个有钱人对三毛侧目掩鼻。转眼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三毛就用草席搭起了一个雨棚。雨停了三毛继续走,终于到了北京,三毛看见了高楼大厦,满心欢喜,可以吃到饭了,可是这里有一个坏蛋,三毛又没吃到饭……我整整看了三遍这本书,也哭了三次,

  • 3、 三毛石头记读后感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其实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写出具体的心得、感受。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过程中,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不拘束特定的格式。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请你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三毛石头记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毛石头记读后感 篇1

    初中的时候我曾经疯狂地迷恋过三毛,因为那时总觉得可以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一丝与自己相似的情绪,可以去不尽地幻想与回味。原以为现在的我不会再迷恋她,因为自己似乎已经不会把梦幻和真实的生活搅混在一起了。然而当我重读《石头记》时,却有些惊讶地发现曾在自己心中徘徊荡漾的那种莫名的情感又再一次被掀起,而思绪,也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就觉得该说点什么,写点什么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三毛到港口去看船,无意间发觉一家小店竟然在卖画好的鹅卵石,样子美丽非凡。三毛看了很喜欢,就一连去买了好几颗。后来她索性去捡石头回家来自己画。有一次她到海边捡石头,差一点被海浪吞噬去。她说:“我不知不觉的一日复一日的沉浸在画石的热情里,除了不得已的家事和出门,所有的时候都交给了石头,不吃不睡不说话,这无比的快乐,只有痴心专情的人才能了解。……”

    三毛画了很多,也丢掉很多,最后剩下十一块她自己最喜欢的石头,连拿出来给人家看都不舍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这十一块石头都失去了。根据三毛自己所说,这十一块石头里面,包括“一个流泪的瘦小五,一个环着荆棘的爱神,一整座绕着小河的杏花村,还有那个一直在叫救命的微笑小女孩”。看起来,这些石头的确是很可爱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三毛发觉连其中的一块,都不再属于她的时候,她激动得“一直冲,一直冲,直到了海边,冲进礁石缝里,扑在一块大黑石头上惊天动地的哭了起来,哭了很久很久,没了气力,这才转过身,对着大海坐了下来。”

    一般人,会有三毛这样的举动吗?

    不,不会,即便有的话,也很少很少。她的那种清新脱俗,那种对生命的诚挚与热爱,是一般人很难拥有的。人们在这个空气被严重污染的城市里,每天就象是品茶一样不停地回味着痛苦与不快。浪漫?真挚的情感?似乎是上上个世纪末童话里才有的序曲。也很少有人会象三毛一样率直,善交,那样的富有同情心。她用那双温暖的双手写出一篇篇温暖人心的文章,给你引路,指点寻找快乐的方向。“她告诉朝阳把人们的希望驮在背上,让人们

  • 4、 三毛新生记读后感怎么写

    什么是读后感?无非是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字。作者在作品中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相关情节,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三毛新生记读后感怎么写,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毛新生记读后感怎么写 篇1

    我是个喜爱读书的孩子,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毛新生记》,这是张乐平爷爷写的,书中塑造了一个小英雄形象,我被书里面百变的三毛所深深地吸引着。

    说到三毛,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个又脏又臭、可怜的流浪儿,而我认识的三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是一个爱学习,爱科学的孩子了!

    在抗日结束后,三毛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不仅有饭吃,有衣穿,还有了房子住。因此,他决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流浪时爱斗蛐蛐,爱玩纸飞机的他,开始了学校生活,刚开始他对学习一窍不通,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很快就当上了班长和少先队员。每次课后,三毛总能认真完成作业,还会主动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让大家能爱上读书,并从书本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三毛开展了读好书活动,他把自己平时一分一分节俭下来的钱,全部用来买各种各样的书,然后免费发给大家看,三毛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大家,也让大家喜欢上了读书。于是,大家纷纷走进书店读书、买书,就这样,三毛就拥有了红领巾少年的称号。因此,他再也不是人们眼中那个又脏又臭的流浪儿了,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三毛还是个热爱科学的孩子,无所不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小科学家。他十分盼望未来美好的科学世界,他非常爱科学,小到水蒸气,大到原子能,他还会制作各种电动玩具、小汽车、飞机、泡泡机等。他还能为大家普及各种知识:人体细胞、动物繁殖、机械原理

    三毛也经常参加学雷锋活动。有一次,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口,却发现门是被锁上的,聪明的他就先把院子打扫干净,随后他又发现屋里的水缸里没水了,三毛灵机一动,拿来一根水管,穿过门缝把水缸罐满了,可真是一个聪明的小雷锋呀!

    读完《三毛新生记》这本书,他那种认真学习的态度,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聪明机灵的小脑瓜,深深地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学习。

    三毛新生记读后感怎么写 篇2

    《三毛新生记》虽说是一本漫画,但它却能教育人,培养人,感化人。这本书的作者是张乐平,他是个漫画家,他画的这本《三毛新生记》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三

  • 5、 [精品范文]三毛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集锦7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精品范文]三毛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集锦7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三毛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篇1】

    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对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钟爱的,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还是会选择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适合安顿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

    我想曾经甚至是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沙漠,开始对流浪产生憧憬。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我想正因为不知道和许多的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会心生羡慕。

    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

  • 6、 小编分享:三毛全集读后感精选(8篇)

    读书,是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书籍虽不一定能使人致富,但一定能使人明理!高中学生适当地读一读课外名著,反而对自己有好处,当然,书籍中的蕴理,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专研、领会!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编分享:三毛全集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毛全集读后感(篇一)

    今日,我读了一本书《三毛流浪记》。

    三毛是个流浪儿,也是个孤儿。天天在大街上流浪。

    三毛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不知受了多少辱骂、多少的苦。。最终依然孤独。

    三毛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有一次,一位老人滑倒时,旁边的人都笑他,三毛看见了,就帮这位老人扶起来。老奶奶很饿,他就拿出一半的包子给老奶奶吃,之后又把剩下的一半也给了他,自我却饿的肚子,他做过报贩、擦过皮鞋,但他靠自我的意志,克服困难,一向没有放弃、

    每当三毛十分饿的时候,他都趴在肉店的窗户上,流着流口水,可是他没有钱,旁边是小吃街,有的卖油炸,有的卖包子,还有的卖臭豆腐。他摸着自我的肚子闭着眼睛往前走,眼前不断的呈现食物,想明白三毛多饿呀,他多么需要食物呀,可是他却没有钱买,只好饿着肚子。你想,他是多么的可怜,是多么的需要帮忙呀。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三毛是很可怜,但他很坚强。,在季羡林的文章中说过,没有母亲的孩子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三毛也正是如此,但他很坚强。。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珍惜时间。我们要学学三毛坚强的意志。要是三毛还在这个可爱的地球里的话。我多么想将自我得到的和他分享。

    我多么期望每人多一份这样的爱心,关心像三毛这样的的流浪儿,给他们一份温暖。看完这本书后,我十分期望那些在街头流浪孩子们早日走出黑暗,迈向光明。

    三毛全集读后感(篇二)

    这是完整的读下来的第一本三毛的书,以前零散的看过一些文字,如沙漠观浴记一类的,但是我肯定是可以归类为“只看过很少三毛作品,并了解也很少”的那一类人。

    所以这里也只是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其实是无关“评论”二字的。

    这本书是三天读完的,在国大午正午安静的阳光里,填饱肚子拿着自习的书本跑到中文图书馆,然后在书架上翻出这本书,继续安静的读下去。

    因为书的内容也并不完全连贯,在我的观感里,前面都是三毛讲自己的感情,最开始几篇小文里是对父母的爱,对朋友,对世界的爱。后面大段大段梦境和现实,全是围着荷西转的,那已经不是当下

  • 7、 [读书感悟]三毛散文读后感800简短(6篇)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三毛散文读后感800简短(6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毛散文读后感800【篇一】

    《胆小鬼》是三毛专门为《幼狮少年》的读者写的一篇散文。文长三千五百字,描述她小时候偷钱的故事。

    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对人物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详实细致的心理描写,活灵活现的神态描写,细腻的动作描写,也是本文的闪光点。尤其是在第一段的叙述中,为读者留下了悬念;而最后一段,又给予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段中,作者举了一个事例:一朋友投前后独自一人去台北流浪了两天,钱用光时才回家,却得到最轻的处罚。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我们童年时的顽皮。而父母的爱也同样蕴含于其中。

    十六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从“涨红”“挣扎”“喊”这几处细节描写中,我体会到文中的“我”非常的紧张和害怕,这也从侧面看出了我的性格:胆小。

    二十二段中,从“哭了一会儿”到“松了一口气”,我深切地感受到:刚开始“我”极为紧张和害怕,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但后来发觉是工人玉珍在给我洗澡,这才松了一口气。

    《胆小鬼》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许多人共同的体验,在三毛的笔下,如同演电影一般,一幕幕真实上演。故事虽然平平淡淡的过去,却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三毛散文读后感800【篇二】

    我捧起了被奉为经典的《三毛散文集》,读过了《撒哈拉的故事》,读过了《倾城》《闹学记》,在一本又一本的三毛文集中,我看到了那个叛逆,爱逃学,渴望二十岁的小女孩,那个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善谈又爱交朋友的年轻女子。尽管一生短暂,尽管老早就失去爱人,但她的一生却是无与伦比的精彩。这个女子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就为自己改名,初中便是一个逃学的老手,更甚再后来便早早辍学待在家里。她说自己干什么是没有目的的,她是一个随性所至之人。但她一直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要得到什么,并一直为之而努力着。

    少时的她有些叛逆,她会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拾荒者;会在上学期间独自一人跑到坟地里啃书,只为获取片刻安宁;会看着活狗被杀死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这些是如此的离经叛道,

  • 8、 有关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篇)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在没有读三毛的文字之前,早就听说她是个洒脱的女子了,而我恰恰最欣赏的就是洒脱之人,所以对《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说是充满了期待。

    但是说实在,有些失望了。里面的女子并不像我想象中三毛该是的样子。

    她更像是个有些任性、有些固执、有些矫情、有些自我,但又有血有肉、平平凡凡的女子。

    从把爸爸给的钱放在枕头套里这件事,我就忍不住猜疑,三毛口中“这么多国家单独的流浪”,是否可以称之为真的“流浪”?还是该说作有钱的“流浪”?

    那时候的三毛,所谓的洒脱,更起来更像是由金钱堆砌起来的洒脱。

    从初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时候看,三毛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不谙世事,还有些傻白甜的女人。

    真的感觉如荷西所说的,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是一件表面倔强而内心冷漠的事件。可以说,如果不是荷西的推动,不是荷西的陪伴,不是荷西的鼓励......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三毛不会坚持太久,那也就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也就不会有那个被过于美化的洒脱三毛。

    可怜的是,即使付出了那么多,三毛对荷西的爱,仍不像是爱情的爱,而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习惯。像是在那片陌生荒芜土地,唯一可以紧紧握住的绿洲。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内容都是很多的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买的一本书,一直断断续续的看。刚好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让我又有了静下心看书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我就产生了很强烈的要去旅游的欲望。当然,也想去沙漠,撒哈拉是不太可能了, 我想去西藏,神秘;我想去内蒙,有大草原;我想去北京,闺蜜在那里工作;我想去厦门,好朋友说鼓浪岛很美;我想去云南,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我真的很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地方是此刻能去得成的。

    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条件艰苦,萨哈拉威邻居们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却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画, 一个艺术馆,她也能和邻居们相处融洽,她能开着他们的”白马”横穿撒哈拉,她能从沙漠中,从萨哈拉威身上发现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不禁让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真的能决定很多事情。要觉得生活是完美的,世界是完美的,我们就能经意或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期望。我向往的不仅仅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我向往的还是三毛对生活的那种态度,还有她生活的

  • 9、 必备!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30字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看完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我很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去了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在撒哈拉租了一个房子,在哪儿和邻居发生的;和撒哈拉威人发生的;和沙漠军团发生的;三毛和荷西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三毛的文笔很幽默,特别是第一章,看得我哈哈大笑。三毛的描写也很细致,一个小表情,一个小动作都写上去了,这点我们要学习。

    看了《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故事,我也对在撒哈拉居住的人有了简单的了解。他们叫撒哈拉威,如果别人用语言伤害了她们,她们就会说: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撒哈拉大沙漠很缺水,迎接他们的只是黄沙。但三毛、荷西还是要坚持,面对这么不好的生活,还留了下来。他们把自己的家装扮的很漂亮、很有情趣,别人都说他们建成了艺术宫殿。三毛和荷西在那里结了婚。也成了名人,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身上有新奇的东西,都跑来跟她借,如:红药水、刀叉、肥皂……借了也不还,不借还要骂你。撒哈拉威人有很浓的体臭,那些人几乎四年洗一次。有一次,三毛找到一个洗澡的地方,叫“泉”,结果里头臭气熏天,虽然被人热情接待,但是根本受不了,三毛还是在家里洗澡。一直这样,三毛、荷西一直住在沙漠。

    这就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这就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大家一定要去看哦!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在没有读三毛的文字之前,早就听说她是个洒脱的女子了,而我恰恰最欣赏的就是洒脱之人,所以对《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说是充满了期待。

    但是说实在,有些失望了。里面的女子并不像我想象中三毛该是的样子。

    她更像是个有些任性、有些固执、有些矫情、有些自我,但又有血有肉、平平凡凡的女子。

    从把爸爸给的钱放在枕头套里这件事,我就忍不住猜疑,三毛口中“这么多国家单独的流浪”,是否可以称之为真的“流浪”?还是该说作有钱的“流浪”?

    那时候的三毛,所谓的洒脱,更起来更像是由金钱堆砌起来的洒脱。

    从初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时候看,三毛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不谙世事,还有些傻白甜的女人。

    真的感觉如荷西所说的,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是一件表面倔强而内心冷漠的事件。可以说,如果不是荷西的推动,不是荷西的陪伴,不是荷西的鼓励......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三毛不会坚持太久,那也就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也就不会有那个被过于美化的洒脱三毛。

    可怜

  • 10、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五篇(优质范文)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大全1000字五篇1

    自由,自由,我们每个人对自由都有或多或少的向往。撒哈拉,撒哈拉,它是一片茫茫的沙漠。自由与撒哈拉沙漠在一起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www.dhb100.com/

    初看书名时,第一直觉这本书会有些许无聊,就是关于沙漠的故事,除了当地风土人情与黄沙遍地,也就不会其他有趣的故事了,完全当做一本旅游风景书进行阅读。但是通读完后,内心却一直难以平静。有时甚至被三毛那细腻的笔锋所感动。

    在读到《哑奴》的部分时,自己的泪水突然不受控制的留了出来,一直难以收住。放下书,站在阳台前,凝望着远处,脸上依然有淡淡的泪水,思绪似乎也飘向了远方。

    父亲看我到的样子还说,怎么看个书还哭成那样。我觉得不是因为写得有多感动,而是因为我与她产生了共情。

    在我读这本时,特意上网搜索了作家三毛,了解了她的生平简介,看了她的一些视频与采访资料,她那甜美的声音不停的在我脑海里播放。

    网上很多人对她的评价是与众不同的女子,她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直在流浪。

    在读她的作品时,她似乎慢慢流浪到我的内心,似乎是在我身边,亲口为我讲述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那种感觉很奇妙,让我感觉身处其中以第三人的视角去看发生的事情,去体会里面的人情冷暖与人生道理。

    她在沙漠中的那些故事,让我深深的着迷,她的自由与洒脱着实让我羡慕的。

    我最爱的篇章就是《哑奴》了。

    一个没有离开过撒哈拉的黑奴,他知道带人真诚,懂得感恩,知道许多科学知识,爱自己的家人,对家人不离不弃。当作者让他逃跑的时候,他放弃了,他爱他的家人,有他们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即使生活在艰辛,他也认为自己是自由的。

    “虽然我的人在这,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这句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当我读到这时,我就会想到,“我们真的自由吗?”

    看似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不用经历战争与饥饿,但是我们变的越来越麻木,我们看似自由,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无形的枷锁。这些枷锁困住了每一个自由的灵魂。

    枷锁的来源是焦虑,在我们社会中大人们为了生活与家庭,套上了枷锁。

    女孩子们焦虑着身材与外貌,套上了枷锁。小孩们为了所谓的未来与出人头地,套上了枷锁。这些枷锁充斥着焦虑。

    我们每天刷着手机,想了想还有好多任务没有完成,顿时就会产生一股焦虑,我们会觉的生活好无聊,自己不够快乐,不像别人一样自由。

    焦虑的原由,

  • 2021-05-21

  • 2021-03-20

  • 2019-11-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三毛读后感,三毛读后感大全,三毛读后感2024,更多三毛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