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 > 地图 >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2024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

(共 1304 篇)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被许多人误以为该书内容就是中国三国时期的正史。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隐忍的老虎:司马懿读后感600字(3)篇
    隐忍的老虎:司马懿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作者的语调幽默风趣,不似一般的历史书籍,能带给我很强的画面感。从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的历史还是有比较深的研究的,里面讲述了很多跟《三国演义》相左的的说法。现在很多人都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这是错误的。不过,当时那些豪杰们的真实想法,我们也不能保证说自己想的就绝对正确。再说司马懿,他确实是个人才,尤其是隐忍,真是太厉害了。话说,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司马懿是到最后被逼的谋反的,我个人也比较倾向这样的说法,毕竟在那个时候讲究的是“忠”、“孝”。倘若曹爽能够一直保持对司马懿比较谦恭的态度,或许司马懿能带给魏国更大的江山;倘若曹爽没有咄咄逼人,或许司马懿也会在自己最后的时光颐养天年;倘若曹爽能忍一点,稳一点,慢一点,或许曹室宗亲能彻底削弱司马懿的权利……没有那么多倘若啦。司马懿这个人在三国时期算不上最聪明的,但是他会忍。在隐忍中发现机遇,一旦遇到就当机立断,这样的人确实非常可怕。但是,这一切都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身体得健康,否则,再聪明,再隐忍也没用,所以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三国最终胜利属于谁?属于活的长的,属于有后备力量(子嗣众多)的。诸葛亮生还在太晚以至于死后没有人接班(虽然指定接班人,但防守还行,开疆拓土就不行啦)。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哈哈。

    隐忍的老虎:司马懿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读起来十分畅快淋漓的一本书,丝毫没有平常读历史的那种沉闷、枯燥感觉。作者文笔风趣幽默,或是会心一笑,或是拍案大笑,整本书里充满着笑点,唯有读到诸葛归天那段时心情随之沉重。总之,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能写出这样的书,可想而知作者日常是一个多么逗比有趣的人。当然光这样还不够,还要对那段历史了解得极为透彻,才能将历史写得如此有趣,才能把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揣摩得如此透彻,才能将一段段历史信手拈来地串在一起,才能如此高屋建瓴地完成这样一部满分100分我给120分不怕你骄傲的著作。

    全书以司马懿为主线,将三国时期的历史串联在了一起,给我们一个观摩这段历史的新角度。虽然文中很多评判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历史本就难以说清孰对孰错,只要合情合理,就足以让严肃的历史研究者以外的我们大众所接受。历史无关乎真假,只是角度问题。

    对于司马懿的性格以及他的成功学逻辑,书的题目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就是隐忍。时机不到就忍,时机到了就果断

  • 2、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读后感2000字(3)篇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司马懿几乎可以算是曹操的一个效仿者,只是比曹操要更高明,更完美。这似乎有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常把司马懿跟诸葛亮做对比,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无论胜败,常常把司马懿写得稍逊一筹。但毕竟司马懿用生命的长度战胜了诸葛亮。曾经在一个读书群里,与书友交流对司马氏与两晋的看法,谈及司马懿时,产生了巨大的偏差,褒贬不一,那位书友甚至有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义愤,我则认为成王败寇这是王道,另外,司马懿毕竟促使了天下一统,尽管在其后人手里又陷入混乱,但这不应归罪于他老人家,毕竟尽管他算是长寿,也只活了七十三岁而已。其实把司马懿和曹操做对比,就能发现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司马懿和曹操都算是官宦出身,但司马懿出身将门,曹操阉竖之后,司马懿更加根正苗红;曹操带兵征战四方,胜败不馁,弱弱强强,司马懿灭蜀平吴,稳扎稳打,少有败绩,司马懿很少因为个人喜怒哀乐导致战争的胜败。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司马懿把所有人都作为对自己有益的人,无论敌友。司马懿极少用暴力恐怖手段收服人心,曹操则一语不合即血溅当场。曹操的欲望随着地位的提升不断膨胀,司马懿则是几代人蓄谋已久待时而动。曹操在儿子之间制造矛盾考察继承人,导致身死家乱,司马懿教儿子勠力同心,各用其长,家和兄睦。当然还有很多,之所以司马懿能被曹操认为有因势狼顾之相之后,没有被杀,反被曹丕曹睿曹芳三帝重用,就是因为他善于隐藏善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

    看古思今,审视自我,对古人的评说,无论对错,似乎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敬不妥。人无完人,何必吹毛求疵在牛角尖上耍巴式,何必自寻烦恼在鸡蛋里挑骨头。有益的就是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糟粕的就一笑了之,引以为鉴。历史不可复制,智慧源远流长,做人做事的智慧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尽管时代在变,但人情世故不变。

    读书要能进得去,还要能出得来,做到看古人的事,做自己的人,我想我们每读一本书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你说呢?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司马懿自幼研读古经典籍,观其一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其决策、行动和对时事的判断都有这些古籍(如《易 经》、《道德经》、《太公兵法》、《论  语》、《孟子》、《荀子》、《管子》、《孙子兵法》、《鬼谷子》、《史记》、《汉书》等)为理论依托,从而无往不胜,不禁感佩这些古书中所蕴含的极高

  • 3、 司马懿的智慧读后感600字(3)篇
    司马懿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字,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城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中。

    司马懿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第(2)篇

    司马懿——这个人物一直默默无闻地隐藏在曹操身后的阴影中,从29岁出仕到曹丕称帝,被压制了整整10余年;曹操、曹丕相继亡故,他崭露头角没多久便被朝廷贬黜;虽然后来得以官复原职,但紧接着又被半仙诸葛亮一次次打得左支右绌。好不容易拖死诸葛亮,却被政敌曹爽再次排挤出权力中心,又是长达10年之久……73年的生命,44年的仕途,居然绝大部分岁月都在不如意中度过,但是他一直熬啊熬,还真熬出头了。熬死了曹操,司马懿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五年内一路擢升至内僚第一重臣,在魏国董事会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才死了一任主子,后面还有俩,第二任主子曹丕,即位六年后崩了。这家伙对司马懿够意思,临终时任命他和陈群、曹休、曹真为辅政大臣。后来在司马懿七十岁高龄时,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有关司马懿何时起了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史家并没有定论。我们只知道,“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的弟弟和儿子,是整盘棋中的关键人物。说到这就要说说基因优势了,司马懿自己也活了73岁,弟弟司马孚,更是以93岁的天文数字,位列三国高寿榜。看来在历史中活得久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熬死对手,也是一种胜利,活得久,才能遇上人生的下一个路口。​​​

    司马懿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又看了一遍,这次感悟最深的是:司马懿最厉害的就是身体太好了。曹操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儿子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孙子死了,他还是没死。打不过诸葛亮,但把诸葛亮熬死了,最后三国归晋完成一统中国的伟大梦想。

    所以一个人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别光有目标有理想有能力有人脉有金钱,结果没有身体了,白岩松说得很好,储蓄健康要比储蓄钱管用---今天年后初七,又开始上班了,并以此献给努力工作,却不懂得保养或不注重养生自己的同仁们[握手][拳头][ok]

  • 4、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书名太大了,应该是少年司马懿或未仕司马懿。

    司马懿胸怀大志,居心叵测,极善于掩饰自己,没有表情,不显喜恶,没有人能猜透他。这样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才能,还拥有无可匹敌的自制力,他活得更像一只政治机器而非一个人。

    “一旦必然的逻辑不可逆转,只需静待时间把它变成事实。赶尽杀绝,源于对时间的恐惧;克制隐忍,则源于对时间的期盼。于是,匍匐在地上看起来诚惶诚恐的人,却能让高高在上的人形同傀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常人畏果,圣人畏因!”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收获颇多良才,但也导致其身边太多才俊心向汉而不向曹,因而班底不忠不牢,使司马篡魏几乎没有阻力。

    司马篡魏用时极长,而国祚短,很大程度上也是面临王莽、曹氏篡汉时的问题,以儒以德立身服人却行谋逆之事,自伤根基,没有道义的支撑,没有忠诚的班底,靠的是一时权势通天。

    其实看完之后到不觉得多么喜欢和了解司马懿,却很佩服曹操。突然想到曹操的那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世上这些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不放在心上。世上都说我是奸雄,可又都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报复的奸雄。”

    很多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肆机等待自己的机会,连司马懿也一样,每一步都谨小慎微步步为营。也许为自己谋个前程并不容易吧!也许他们只是在寻找可以共事的人,毕竟什么荣华富贵都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可以看得出,当司马懿看到陈群,蒋济等人时,那是一种内心真正的喜悦,因为这是外在任何条件也激不起的一种心灵的动荡吧!

    愿你能明白,你越想得到这种心灵的沟通,越要让自己更好。即便你要忍受很多很多,像司马懿一样装病七年。七年的意志有多么坚定呢?

    看不清局势的时候,要听别人言。比如曹操的得势,再比如袁绍的失势,和周齐的小肚鸡肠。很多时候不要太自我了,你要学会判断对错,分析好坏。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去问比你优秀的人,看他们的选择,然后再做定夺。而不是一味地想和别人不一样,让自己身陷囹圄。

    关于司马懿的妻子,其实很心疼她。但又何尝不像现在的女子呢?身为司马懿的妻子,对她而言,是好是坏?

    好了,这周的感受就到这里了,其实还有很多。

    书中有几个好玩的地方

    一个是司马对曹操的看法。对比一下郭嘉和司马。郭嘉有才能想建功立业,他与曹操结为知己,行同骑乘

  • 5、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周雨奇

    今夏,热播了一部三国题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该剧抒写了魏国政治家司马懿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波叔演绎的司马懿,睿智深邃又不失饱含人情味的幽默,折服了广大观众。因为这部剧,我对司马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个人钟爱历史类题材的,于是找到这本《司马懿吃三国》。

    该书共有5部,每部评分都在7分以上,值得一看。由于司马懿本身就是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所以小说一定不会枯燥,五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全书从司马懿出生写到73岁去世,在一定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还原了他传奇的一生。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历史褒贬不一。有人说他鹰视狼顾,阴险狡诈,是王莽、曹操、刘裕的一类的阴谋家。又有人说他雄才大略,心系天下,同时懂得隐忍、藏器,在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笑到了最后,成为最大赢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一切是非功过都会被湮没,而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更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做到以史为鉴。

    谈起成功,司马懿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但是那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天才,曹操、荀彧、郭嘉、孙权、周瑜、诸葛亮、庞统、陆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天才们大多不甘寂寞,尽可能地施展抱负,智慧与权谋的较量注定少不了。而年轻的司马懿却选择收起锋芒,如"冢虎"一般默默地等待着,注视着。读过另外一本书,王岐山书记离任北京市长时向同僚推荐的《大清相国》,书中主人公陈廷敬从年轻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始终牢记五个字:等、忍、稳、狠、隐,最终位极人臣,并能在晚年从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跨越时代的长河,这五个字在司马懿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修炼过人的本领固然很难,能做到"潜龙勿用"更是难上加难。陈廷敬做到了,司马懿同样也做到了,所以他才能权倾天下,将三国归于囊中,而同时代的其他天才们只能像流星一样短暂地划过天际。另外,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三岁,陈廷敬同样也活了七十三岁,在古代是非常长寿的,健康的身体对于成功也是尤为重要。

    司马懿和陈廷敬的隐忍体现在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身上,就是"扎根一线、脚踏实地".他们没有周瑜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诸葛亮的"隆中三分天下计",更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的只是一天一天的等待与默默付出。

    而我们,在等待的日子里,收起学生时代的骄傲,摒弃浮躁,厚积薄发,沉下心跟着师傅学习专业技能,进一步丰富理论

  • 6、 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

    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

    荆棘鸟

    吴秀波主演的这部电视剧刚上映时,我根本没有留意到,当然平常我本就极少看国产的电视剧,而这个像网游一样的剧名有些让人不好理解,改成《大军师司马懿之纵横捭阖》之类可能更恰当。

    后来,随着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慢慢开始在网络上积累出来了良好的口碑,我便跟风也追着看完了。坦率说,这部投资4亿,历时333天拍摄的电视剧,虽说像网络上某些专家指出的那样,有很多“历史错误”,但仍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里难得的佳作。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布景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统一三国的司马氏家族为核心,重新梳理了自东汉末年至三家归晋这段历史,司马懿过去一直以老谋深算的反面形象著称于世,剧中基于史实,对司马懿有所“洗白”。当然,有些角度将司马懿的阴暗面也有所掩盖。

    周末,趁着看电视剧的热情,我又读了李浩白几年前著的《司马懿吃三国》和方北辰著的《历史不可戏说: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中虽然主人公们在政论时也引用有大段的古文,但读来就像这部电视剧一样,虽说也是基于史实的,但演绎的成分更多些。而《历史不可戏说: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的作者方北辰教授,曾任四川大学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过多本“三国”方面的研究专著,所以更贴近史实。

    司马懿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罗贯中著的话本小说《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以恢复大汉,诛灭曹操为己任,所以对司马懿自然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塑造的,自然是有意无意地贬低,而历史上的司马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需要研究历史资料后才能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读相关的历史专著。

    唐代官修的《晋书》中载有一篇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的专论,评价可能更加的客观些,抄录于下,仅供参考。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以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指司马懿,司马炎称帝,追尊懿为宣皇帝)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

  • 7、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

    徐涵 六三班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本热闹的三国,最终掌控在沉默的司马懿手中。但这是为何呢?要说司马懿,论奸诈,论胆量都不及曹操;论智谋不及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 吕布 和张飞等人 哪一个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杀了司马懿?但他能在如此乱世活下来,难道没有什么绝招?答案是肯定的,他能活下来,并成就一番霸业,全靠一个字————“忍”!

    纵观司马懿一生,是多么起起落落,坎坷无比啊!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无奈家道中落,只好投身于权倾朝野的丞相————曹操帐下。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为了实现自己家族的大计,而不断的忍耐!在曹操死后,曹丕上位,但曹操遗嘱:“切莫让司马懿掌兵!”最后曹丕也死了,他终于掌兵。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南征北战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也招来了曹氏一族的怀疑,于是他佯装病危,暗中布局,政变夺权。在他死了二十四年后,被追封“晋宣帝”!

  • 8、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400字2024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本热闹的三国,最终掌控在沉默的司马懿手中。但这是为何呢?要说司马懿,论奸诈,论胆量都不及曹操;论智谋不及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和张飞等人哪一个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杀了司马懿?但他能在如此乱世活下来,难道没有什么绝招?答案是肯定的,他能活下来,并成就一番霸业,全靠一个字————“忍”!

    纵观司马懿一生,是多么起起落落,坎坷无比啊!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无奈家道中落,只好投身于权倾朝野的丞相————曹操帐下。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为了实现自己家族的大计,而不断的忍耐!在曹操死后,曹丕上位,但曹操遗嘱:“切莫让司马懿掌兵!”最后曹丕也死了,他终于掌兵。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南征北战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也招来了曹氏一族的怀疑,于是他佯装病危,暗中布局,政变夺权。在他死了二十四年后,被追封“晋宣帝”!

    读了这本书,我我感触颇多。司马懿的“忍耐”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如今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我们在题海中遨游是可能会感到撑不下去了,但一定要忍耐。我们应该想想司马懿,他不惜装病,装傻,装疯,装瘫来迷惑对手。正是靠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才得以活命。我们又为何不能尝试着忍耐呢?只要咬咬牙忍耐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感悟到许多的人生道理,学会忍耐,一定能海阔天空。

  • 9、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一)

    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这个人《孔明智退司马懿》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诸葛亮在西载县带着五千兵马搬运粮草,但是遭到了司马懿和他们十万大军的围攻。于是他把城门大开,自已坐在上面弹琴,用疑兵计赶走了司马懿大军。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可以利用别人多疑的心理巧施计谋,就可以化解身边的危机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个人,在将来的竞争中便可占据有利情势。

    以后,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人心,知人愿,做一个很优秀的人。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完以后,我对孔明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章主要描写了孔明派兵去运粮草,得到司马懿大军前来攻打的消息,冷静地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的大军的故事。

    面对大军压境、城内没有守军的危急形势,诸葛亮表现得十分镇定,用悠闲的琴声迷惑了多疑的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阻挡了敌军。如果诸葛亮没有冷静,和其他文官一样慌张,那后果将会怎样呢?结果会是:孔明被杀,城池失守,蜀国不久就会灭亡。可见得,在关键时候,冷静是多么重要啊!

    假如你在碰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才会可能渡过危机,如果慌张,往往就会一败涂地。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冷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个人碰到了熊,慌张逃跑可能难逃熊口,如果冷静下心来想一想,熊是不吃死人的,最明智的人马上会选择装死,才能保住自己一命。

    另外,脑子能随机应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要是不会分析形势,和司马懿打硬仗,结果就是必输无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应该多把握机会锻炼自己,要战胜自己的缺乏生活经验的缺点。

    《三国演义》里那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战争里,其实里面却蕴含着许多道理,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三)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孔明智退司马懿》。这篇文章讲述了再三国时期,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在一个城中,即将擒获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成功运用了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保住了自己和一帮文臣﹑全城百姓的生命。

    诸葛亮真是有勇有谋。未动一兵一卒,边让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不战而归,创下了一段绝世佳话。诸葛亮之所以能运用空城计来迷惑司马懿,让他不战而归。是因为诸葛亮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其次,是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空城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的司马懿晕头转向,不只是退还

  • 10、 《司马懿吃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司马懿吃三国》读书笔记500字范文:一个字——谦,给了现在的我当头一棒!

    书中看到太多成功的英雄豪杰,沉勇有谋的杰士,却个个谦虚过人,明明已经才智过人,英气可以外放,却依然内敛恭敬。

    想到自己不过多看几页书,喜爱观察感悟一些事罢,在对自己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满意自己的时候渐渐不由的生出强烈的傲气,咄咄逼人,对那些普通又平凡的人嗤之以鼻。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爬过一座高高的山峰,征服它的成就感被满足,于是过喜,过骄。等到喜悦过后,可否看到远处更高的山峰,是原地坐下接受来自挑战失败人士的赞赏,还是待疲劳散后,沉下心下山开始准备奔向远处更大的挑战,读书笔记在那个山脚下不会有人知道你之前爬过什么,有多辛苦,只知道你跟他现在是同一个目标,只有自己清楚知道心里装了几座已经爬过的山,积累的经验与体力便是甩开众人一路高登的资本。

    现在的我就像站在山顶上,目光短小的盯着来自他人的崇拜和仰慕,享受着被夸赞填满的虚荣心,却被天外之物狠狠的砸了脑袋,抬头追寻是来自哪个方向时却发现了更多傲立的山峰与那些坚韧的登山者。

    是了,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后的产物。”作者:boyka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4-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11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
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有哪些呢?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2024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三国演义读后感司马懿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