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三国心得体会 > 地图 > 三国心得体会,2024三国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三国心得体会

(共 1783 篇)

  • 1、 《红岩》读后感500字三篇心得体会

    《红岩》读后感500字1

    《红岩》是一本长篇小说,他用一篇篇真实的故事来讲述着革命历程。其中描写了许多革命英雄,如江姐受尽刑罚,却坚贞不屈;许云峰英雄斗敌,舍己为人;华子良忍辱负重,忠贞不屈。他们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人是江姐。当我读到江姐不幸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进了她的指甲缝里,想从她口中得知地下党的秘密,这时我的心收紧,我仿佛看到了江姐那苍白的脸和血流不止的伤口,也痛恨那些“杀人不长眼”的“恶魔”。可是江姐却闭口不言,傲然宣告:“毒刑拷打只是小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但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时,我觉得英雄们的革命精神如同一轮红日,永远照亮着大地,激起一代代人的热血。

    英雄们这种不畏惊险,与敌人抗战到底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上,成长的路上都会有许多困难,它们就像一座座高山阻挡着我们的道路,我们应当去翻越它们,而不是像缩头乌龟一样把头缩壳里。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红岩》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记住:“尽管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不能忘记,我们这美好的生活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刻苦学习,长大为我国做贡献。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陈满阳)

    《红岩》读后感500字2

    《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文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江雪琴,她是个地下党员,当她正满怀憧憬的想象出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烈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但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忍受敌人的各种酷刑,但仍旧不开口,怎样也不肯透露出党的消息……另一个就是许云峰了,他是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一个地下党领导人,他经验丰富,顾全大局,多少次在严峻的关头,挺身而出,表现出顾全大局,独当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在沙坪书店敏感的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还在地窖里为同志们挖出一条道路。

    读了这本书后,江姐“竹签子是竹做的,但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明白了:我们要从小坚持正义,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越是困难的时

  • 2、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三篇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1

    有幸拜读金一南教授写的《苦难辉煌》,读后我受益匪浅。大一我们曾学习过中国近代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教科书上的字眼,很有总结性却也很空洞。从这本书中,我真正走入历史细节,贴近民族脊梁。书中细致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是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挫折、尝试,终于摆脱了外国列强的欺压和摆布,真正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诞生,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和平的年代,苦难的历史更需要铭记。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如今在和平的时代里出生和成长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对苦难很陌生,甚至有些人耻于提及过去旧中国的悲惨遭遇,喜欢追忆盛唐的荣耀,张口只谈当代中国的成就,十分可悲。如果我们摒弃苦难的历史,那我们就仿佛无根之木、无本之源,我们是丢掉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民族独立的历史大潮中,无数英雄人物涌现。而今,苦难的历史远去,难道真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我们必须铭记、传承。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而今我们享受辉煌之花。

    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们前赴后继。苦难的历史,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前进的精神源泉与动力。走向辉煌的道路上我们稳步前行,带着历史积淀下的厚重与伟人思想风帆指引下的坚定。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2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成长于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社会主义新鲜土壤里孕育长大的。尽管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我们对祖国的那份感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对于100年前旧中国的印象,今天的我只是从奶奶或者是长辈的口中了解到。对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的,到最后夺取政权的事情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细节就更是知之甚少。一个人、一个民族总是要知道自己的过去和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走弯路,不再重蹈覆辙,更是为了能使自己的未来走向辉煌。

    二十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就过于救国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那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军阀割据,谁能救中

  • 3、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两篇心得体会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1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成长,读书使我充实。一个人,如果只有物质上的东西,而没有精神上的支撑,他从此将不会再有所作为。自从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因此我有了感受,有了感受,就会喜欢上这本书,喜欢上这本书,就会有精神上的一切东西了。

    我喜欢这本书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了他的协助,刘备才得以创建帝业,如果没有了他,历史将会改写,他就是蜀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说赤壁之战,我们肯定会第一个想到诸葛亮,如果没有他的草船借箭,如果没有他的呼风唤雨,我们很难料到这场战役的胜负,因此这就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特别大。大大的减少了曹操的兵力和势力。自此,曹操也没有打过东吴。空城计,也能体会到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成功骗过了司马懿等人。事后,让司马懿等人感叹不已。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可是,时间不等人,诸葛亮最终病死在五丈原。就这样,那个时代一个伟大的人从此落幕。可是他的名字却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垂青史。

    自从我看了这本《三国演义》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读书以明白,方为读书大道。读完《三国演义》后,我还会再读很多很多的名著,用这样的方式来充实自己。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2

    寒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国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宝城计等这几个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只要他不忠,就不会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忠诚就算不一定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繁荣昌盛,但也

  • 4、 描述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就对它痴迷不已,它像一个知心朋友,与我一起成长,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三国演义真的有让我们沉迷的功能。

    学习心得体会一

    诸葛亮:这人太神了。作者刻画的他太假了,又是社稷坛求东风,又是八卦阵困司马懿的。我不太相信。不过罗贯中写了一些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就是诸葛亮不是样样都擅长。他擅长火攻。而且火攻也不一定成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准备好的火攻计划,把司马懿憋在了一个葫芦口。火攻一开始,天竟然下起大雨。呜呼哀哉

    曹操:奸而不滑,这人我喜欢。不管那个动乱时代,还是现在和平时代,这样的奸雄才能成就大事业。曹操唯才是用。身边多少的谋臣啊。荀彧,再看看刘备身边的谋臣,在诸葛亮出庐前有谁?叹哉,叹哉(曹操唯才是用比谁都大胆)

    孙权:这个人在我心里有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想法。孔融。但是再想想,如果在现在这个年代,他们混的应该不错了。孙权,接他哥的班,也会是个好集团董事的。孔融,也会是个好的集团领导人的。

    学习心得体会二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觉得三国时代的生活很苦,国家和国家还经常打仗,让许多孩子和父母都无家可归。

    我觉得他们真的很可怜。

    我想对三国时代各国的统领们说几句:你们不要再打仗了。你们这样打仗争夺地位,口上说要让天下太平,可你们这样做会让更多的老百姓失去亲人、颠沛流离,甚至失去性命。还是各国和平相处吧。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最敬佩的是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还很会用兵,帮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为国家立了不少的功劳,临终前嘱托让他手下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姜维统治三军,可谁知最后刘备那个不争气的儿子阿斗听了太监的话,把姜维给赶走了,最后姜维认为自己对不起丞相诸葛亮,自杀了。

    我认为这本《三国演义》很有看头,以后我还要再细细阅读品味。利用暑假时间我还要看其他几部名著

    学习心得体会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从我对历史有所了解后,我的朋友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了我的身旁,你想知道吗?它就是《三国演义》。

    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最喜欢赵云的形象,一个智勇双全,品格高尚的将领。

    赵云武功高强,可他并不是武夫,他还很聪明。赵云在长板坡救阿斗中表现出了他有勇有智。曹军追杀刘备的妻儿至长板坡,围住刘备的儿子阿斗

  • 5、 描写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并从中知道了许多英雄人物,但是我最敬佩的人却不是这些英雄人物,而是美丽的的貂蝉,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有时间大家一点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学习心得体会一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社会黑暗,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趁势起义。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各路势力称霸一方,互相混战。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着名的战争,曹操、孙权、刘备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形成了三国昂立的局面。在三国的局面昂立起来之后,又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战争,构筑了一个个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而正因如此,才把每个人物的形象、品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关羽的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曹操的用兵谨慎、生性多疑。。。。。。然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刘备和诸葛亮,我欣赏刘备是因为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曾,经徐庶介绍,有一名叫诸葛亮的人,人称卧龙比他的才能还高。刘备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的身份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有成功,直到第三次是好不容易诸葛亮在家却再睡午觉,刘备等人却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单凭这一点,又有几人敢说:我能放下身份去请一个身份比我低的人。更何况请了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那个人还不一定肯跟你去。恐怕在现在没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我欣赏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的忠心为国、善于用计、临危不惧。当年的空城计就是由诸葛亮精心筹划的,看似有,实是无。就在那一刹之间,假如当时诸葛亮稍有一点失误,就会让司马懿率领那十五万大军杀进城内。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这种危险的办法吗?完全拿自己的生命去赌博,而且赌的还是敌人的信任,又有几人敢说:我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假如我是当年的诸葛亮,我或许会带领着城内所剩的文官去投靠敌军。因为不管怎样,活下来才是关键。我想有一大部分的人跟我想的一样,全世界减去这一大部分人又能剩几人?口里说我能做到,但实际能做到的又有几人?那些说不能做到的有人又真的是缺乏勇气吗?我想不是的,因为他们是害怕失去富裕的生活,遭受皮肉上的伤害。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向刘备一样,成为一个谦虚向别人请教,为了自己更大的成就肯屈居于曹操篱下,隐藏自己的胸怀大志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将来才

  • 6、 读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一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学习心得体会二

    今天,我又一次读完了《三国演义》。这已经是我第九次合上这本书了。但我无论看多少遍,都看不厌,都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对诸葛亮这位大智大贤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精通三韬五略,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神机妙算,只可惜他没有统一中华,复兴蜀汉,这当是他一生的最大憾事。

    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少不看红

  • 7、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现代化教育应该怀揣敬畏之心,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

    有幸暑假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比如: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课堂上不规整的可爱;每一分都值得珍惜;由放风筝想到的;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是好老师;只要拿起书就是成功......下面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一.怀揣敬畏之心,用爱照亮明天

    张居正曾经说过:慎则思,思则通微;慎则慎,慎则不败。这句话很适用于教育。教师不仅一份职业,还是一份伟业,因为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塑造孩子心灵的工程师。我们教师扮演这个角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稳定和繁荣,甚至还关系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和进步。肩挑如此重要的担子,教师怎能不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呢?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对专业学科知识精益求精,还要善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为了播撒阳光,我们要时刻心怀敬畏之心,我们要有原则地肯定学生的个体价值,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祖国花朵。教育是爱的事业,关爱学生不是只爱自己喜欢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公平地给予每个孩子应有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鼓励并帮助每个孩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蔚蓝天空。教育的爱是从师生良好的关系开始,这种关系指向感情,而情绪是感情的外显和表达渠道。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只有照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接纳与爱,老师的爱才有意义和价值。

    二.有条不紊教学,循序渐进育人

    教育需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艺术。急功近利是当前教育的弊病,也是教育的死敌,当前教育诸多问题就源于教育的急功近利。只有站在人终身成长的需求来看待教育,我们现在眼中好多重要的教育节点、教育要求或许就没有这么重要了,充其量不过是阶段目标、单方面要求而已。带着这种心态去帮助学生,老师、家长可能会少些火烧眉毛和别无他路的焦虑之心。

    教育的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在于给教育多一些可能和后劲。教育最大的忌讳是一锤定音式的、当场结算式的绩效观。评价、考核、舆论等无不为塑造大量的名校名师推波助澜,这极大地使真正的教育禅让于短平快式的教育。

  • 8、 有关三国演义心得体会模板

    读后感大全专题“三国演义心得体会”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当我们心中有一些收获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动笔写一篇细致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写好你的个人心得体会呢?也许"三国演义心得体会"就是你要找的,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篇1

    这个假期,我读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和事让我感触很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兵少,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关羽、张飞在征兵的过程中相识,三人志同道合,又都想为国家出力,都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在桃园内设宴,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三人开始了报效国家的旅程。

    读完了这一回,我不仅感受到了刘备的博学多识、关羽的忠义、张飞的粗犷豪放,还感受到了三兄弟的团结和讲义气,他们不需要什么按指纹、找证明人、签合同来是对方信任自己的,而是凭自己的为人、处事来获得对方的信赖,只有大家都一心为对方、团体着想,大家才能团结,大家团结了,团体自然也就强大了。

    关于团结,生活中有一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帮互助的力量。在军训期间,我肚子不舒服,搞得上吐下泻的,同宿舍的同学们都帮助我,这个帮我拿药,那个递给我纸巾。在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团结“这两个字的含义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自负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等英雄好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了。但他们的故事让今天的我们来阅读、来细细品味还是很有价值的。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篇2

    《三国演义》是明朝大作家罗贯中所著,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最终之所以被气死,是因为他心胸太狭窄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诸葛亮恰恰利用了周瑜的这个弱点,才把他置于死地。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一点,结果就不是这个样貌了。我们做人不能像周瑜那样嫉妒别人、动不动就发火,应当相互体谅、互相宽容。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

  • 9、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国四大名著已经扬名海外,被不同国家的人阅读、观看,相信极大部分人只是看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而没有阅读过书籍,书的表达是细腻的,需要依靠读者个人想象力和人生阅历来理解书的内容。就算没有完全明白名著的内容,哪怕有一丝感悟也是有所值的。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三国演义心得体会怎么写,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篇1)

    寒假里我帅帅哥哥送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我高兴得不得了,我翻开书,在扉页写着一行字:

    赵雄伟:文海漫漫,暂取一瓢赠与,望共勉之。

    辛卯

    正月初八

    随着就有一种强烈看书的想法油然而生,是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书,我打开书后,看了看,真赛,还是文言文的呢!

    这本书我半年才看完,看完以后,我为曹操八万精兵大败袁术的几十万大军而惊叹,为吕布这个天下无双的英雄的死亡而叹息。樊城之战告诉我:打仗不在兵多将广,而在于计谋,就算有天大的勇气没有谋略也是没有用的。

    “赵云单骑救主”告诉我要有勇有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告诉我勇和谋缺一不可。曹操虽然奸诈,但是他的才华是前古没有的,是举世无双的。吕布虽然勇猛但是他还是死在了自己部将的手里,刘备一开始只有几千人马,但是几年以后,刘备竟然发展成了一个国家。这告诉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许褚裸衣斗马超”足以证明他的忠心,董卓的遭遇告诉我们:正义必定能战胜邪恶。

    我们要吸取这本书的教训,曹操的计谋,吕布的勇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篇2)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刻意将刘备描写为一个理想化的统治者,作为一个“仁政”的代表,将其视为正统汉室。而与之相反的是曹操,他被视为汉贼,在正史中对于统一北方的重要作用被作者忽略不提。为了衬托刘备,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写曹操,反而让其成为整本书特点最为突出的人物。

    曹操能够在东汉末认识和看清各个集团的长处和弱势,又善于发现人才,使用和爱惜人才。为了让刘备和关羽为他所用,甚至不惜放虎归山。他能在官渡之战中,使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扩大袁绍的战术失误,用七万人打败了七十万人,以少胜多。从这些事件可看出他既有谋略又有才干。

    但在他身上,狡诈,残暴,狡诈得到特别深刻的体现。他出于猜忌,杀了吕伯奢一家,又为了报父仇,攻打陶谦的徐州之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自己下令“以小斛分散”,引起军心不稳,后面又杀管理粮食的

  • 10、 读三国演义有感心得体会

    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巨著_读《三国演义》有感心得体会:

    假期里,我第一次深入阅读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真是感触深刻,大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之感。

    这部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开篇一句这样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深刻精辟。回望历史,周末齐国纷争,但被秦统一;等到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被汉统一全国……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但《三国演义》最吸引我的还是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无数的军事谋略,还有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我的心里。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庸主刘禅,有勇无谋的吕布,善于倾听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勇者关羽,宽厚的鲁肃……各个无不极尽其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怪不得这上百个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宠爱”。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过人、才智超群的诸葛亮。我先说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2.处事不乱、坚贞不移,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3.忠君爱民、具有高尚的人格。这些特点足以表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鲁迅曾言:“状诸葛亮之知而近于妖。”鲁迅高度评价诸葛亮,使我对诸葛先生的敬佩又深了一步。诸葛亮这种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好榜样!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启发了我反省与思索,教会我做人做事: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地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我明白了做人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吴国大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读后感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19-10-29

  • 2023-03-19

  • 2022-07-23

  • 2019-10-28

  • 2023-03-05

  • 2023-03-2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2-09-2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31

  • 2019-10-28

  • 2022-11-1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7-04

  • 2023-04-12

  • 2019-10-28

  • 2022-09-27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2-07-0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三国心得体会
三国心得体会怎么写?读了这本书相信你也有不少的感触和启发吧,三国心得体会栏目给大家带来三国心得体会、2024三国心得体会、三国心得体会范文和三国心得体会大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