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 > 地图 >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相关栏目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热门栏目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推荐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

(共 6387 篇)

  • 1、 [荐]老电影那人那山那狗合集7篇

    常言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书,多数老师会让我们记录下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想,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后感有一定的深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荐]老电影那人那山那狗合集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电影那人那山那狗(篇1)

    昨天,领着学生观看了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情节简单,但片中那山那人那狗,那淳朴的乡情,那浓厚的父子亲情,那一路美丽的景色深深的打动了我。

    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洒下一路无声的爱。那被风刮起的书信,儿子紧紧抱住邮包,父亲和老二扑向那书信的情景,父子的责任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看望孤苦伶仃的五婆,念着无字的书信,善意的谎言寄托着五婆对孙子无限的牵挂,也表现一对父子拳拳的爱心,虽然天各一方,但关爱相连。纯朴善良的车娃,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爱,对面山上传来的声声呐喊也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邮路,一条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

    一条邮路,爬不完的山,蜿蜒曲折,下不完的坡,忽上忽下,高低错落;青翠的树叶,高挺的松树,弯曲狭窄的山路,镶嵌在山路上泛着亮光的台阶;那石桥,那清澈透亮的小溪,那水边不断翻转、高大而又古朴的水车;那湘西的小屋,那红红的灯笼,那飘飞的纸飞机;那晨晖下的恬静乡村,那夕阳下的碧绿的稻田;还有那美丽的侗族姑娘,那善良的车娃,那欢快懂事的老二,那一前一后的父子

    一条曲折的邮路,一路美丽的乡村美景。

    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邮路,一首淳朴乡情的生命赞歌。我爱那山、那人、那狗。

    老电影那人那山那狗(篇2)

    评《那人那山那狗》

    由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以乡村为背景,勾勒出一位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为之细细的涂抹上,如老榕树一般浓郁的绿,穿插罅隙间明亮而不张扬的光。

    父亲着一身朴素衣裳,走了几十年邮路的腿不再灵活自如,持续的疼痛阻碍着他前进的步子。可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滞留原地,绿野青山、一沙粒一砾石,都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忱。

    他的状态,是当今许多中老年人的缩影。执着,保守,质朴,踏实,工作

  • 2、 读《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范文30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 3、 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

    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无不充满了相互爱戴,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影片中压根就没有浮华的镜头,但它却又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纯朴乡野风情才是打动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的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些东西之上。

    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

    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 4、 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 5、 读后感979字:那刹时间的回眸

    湛蓝色天空中绽放着“白云花”,凝视着远处被雾隐约遮住的青山,眼圈泛红了,泪水涌上,心中被一股暖流包围着,回忆起那刹时间的回眸……

    ——题记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一页一页,一张一张,都是他毕生的心血,那面快被我翻烂的《背影》,更是令我永难忘怀……

    一个普通的场面,一个简单的动作,触动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弦,大家被这平凡的父亲深深打动……

    朱自清在回北京时,父亲来送他,火车还没有开走,父亲让他等等,去买几个橘子。朱自清靠窗坐着,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湿润了。然后,父亲抱着橘子回来了。过月台的时候,因为身子微胖,爬得很努力。父亲蹒跚地走了过来,把橘子放下,嘱咐朱自清好好照顾自己,然后慢慢地走了。他看见父亲远去的背影,流下了眼泪。

    世间的每一个父母都是这样,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我们是不是应该懂事一点?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呢?想想当年,他们耐心教我们系鞋带、梳头、写字……一步一步教我们走路,从不厌烦我们咿咿呀呀的学语。而现在,我们长大了,可开始恼他们的唠叨。有时回头想想,自己真的不懂事,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而我们却没有给予他们一丝的关心,身为人女,怎可以这样!

    是啊!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回眸同样令我有一样的感受:我的妈妈长期不在我的身边,因此,我非常想念她。前不久,妈妈回来了,我和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几天后,妈妈又要走了,尽管有些不舍,却还是没有让泪水滴落。我随妈妈来到了车站,她头也不回的上了车。我赌气的坐在车站,注视着车上随人流走动的妈妈。紧咬着唇,不愿意让妈妈看见我的泪水。车渐渐开走了,妈妈转过头,给我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看着这温柔的回眸,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一滴一滴落在衣服上,望着往远方驶去的车,我狠狠擦掉挂在脸上的泪珠,笑了!

    那一个蹒跚的背影,那一次温柔的回眸,无一不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望着打开的书,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 6、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日本动漫开始在中国风行已是毫无新闻价值的陈年旧事了,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潮流的兴起往往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中国人喜欢日本动漫似乎不是一种潮流,更像是一种大众化了的习惯,根深蒂固,尤其是年青的一代。小学生看《奥特曼》,《蜡笔小新》,中学生沉迷于《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大学生则对宫崎骏倾慕不已,《天空之城》,《千与千寻》中邪了一般把所有他导演的片子都看了个精光,还意犹未尽。他们反观国内的动画片,只觉得幼稚之至,索然无味,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失落中夹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自愧。也是,日本动漫再好也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他的家长还和我们有着新仇旧恨。

    我们总是听到日本的东西在中国畅销,而中国的东西似乎还不够资格进入日本市场,更别提受到日本人欢迎了。确实,那些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能入日本人眼的少之又少。在影视方面就更是了,在我浅薄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的那部影片受到日本观众青睐的,我甚至怀疑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会拍电影吗?好在事实证明我是一只井底之蛙,令我欣慰的那部影片便是《那山那人那狗》。

    很久以前我似乎在哪儿看过其中的一个片段,最近偶然想起了它,便在这无所事事的清明假期里把它看完了。每看完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我都会百度一下它的基本信息,想增加对它的了解。这次没有例外,而且我发现了始料未及的惊喜内容。这部片子竟然大受日本民众欢迎唉!当初以8万美金购入的《那山那人那狗》竟然产生了80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它以浓厚而质朴的情感打动了日本人,他们对这部影片评价甚高。

    颇为奇怪的是这部片子在国内却遭到冷遇,虽然男主演因它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人们却冠以故事老套,情节单一等评语将它轻视,以至于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这些年经常能听到人家抱怨:中国人总把最差的留给自己,把最好的出口到国外去;而外国人总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差的才拿去出口。原因何在,一来是因为中国的差东西根本达不到人家进口的标准,只有拿好的上了。再者,就算把好的留在国内,又有几人乐意去消费它们呢。在物质上,中国人没有外国人富裕,在修养上,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不如外国人,既然院子里的人不懂得赏花,那盛开的红杏便只好出墙了。

    一部影片能否长久打动观众,关键在于它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些毫无内涵的动作片惊悚片也许能使观众当场热血沸腾,拍手叫好;但没有人乐意去看第二次,因为它

  • 7、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30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 8、 那人那山那狗的读后感

    那人那山那狗的读后感(一)

    电影的名字2020叫《那山 那人 那狗》,从开场我就一直被影片中的湘西风景所吸引,不自已地说了好多句好绿,好美。青山绿水,农舍人家,小桥流水,驿路山乡,穿过寂静的小巷,踏着湿漉漉的青石地板,阶阶步步盘山而上,沉重的邮包压不慢的脚步,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脚印,记录初行的踪迹。脚印后面,是忠心懂事的老二狗,和抬着头看着前面那高大身影会心微笑着的父亲。

    父亲在大山深处送了几十年的信,老了,该他来接-班了。这是他的第一次,父亲不放心,要带他走一次。

    从小没有多少时间相聚在一起,他们父子之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父亲有些嫉妒似的抱怨他妈,妈,叫的亲。路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话。他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跟着。年轻的脚步在初行的兴奋中显得快了几许,父亲是老了,跟不上儿子的大脚步了。

    年轻的脚步突然停下了。因为他意识到,父亲不见了。焦急地等了片刻,他慌了,扔下邮包,向来路赶了回去。来路上,只有狗还在,他问狗,我爸呢?狗没听懂,只晃了晃身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慢悠悠地从山路上走下来了。他的心终于放稳妥了。他担忧的是父亲的安全,父亲却担忧邮包的安全,对他发了脾气。他说,他很少见父亲这么急过。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河,河水不深,刚没小腿。但水很急,河很宽。河上没有桥,他们需要下水涉足。父亲教他把邮包顶在头上,挽起裤腿,脱下鞋子。他先淌水过了河,将邮包放好,回头去背父亲过河。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还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他,结果小学没毕业,个子就比父亲高了。他背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淌着河水。背上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儿子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儿子的背上,结果眼泪就不自主地涌出来了。

    上一秒,我还在跟予苏聊说影片拍摄河水的角度,使得河水壮丽美观不已。下一秒,我流泪了。我问予苏,奇怪,怎么我也流泪了。予苏看着我,笑了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美丽如画般的镜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夕阳里,大山深处,密林参天,田埂上映出片片金光,一狗两人依序而行。一个本来黑暗的画面,有了几束阳光的关怀,天空中飞翔的一群蜻蜓也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忽隐忽现。面对这样一幅动态的油画,我竟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的画面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一摸,却是清泉浸湿了双眸。

    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没有流过真诚的心甘情愿的泪了。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

  • 9、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经典

    电影和电视剧通常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其情节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时写一篇观后感最合适不过了,你是否也有关于写观后感方面的疑问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相关资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1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

  • 10、 关于那人那山那狗的读后感

    那人那山那狗的(一)

    电影的名字叫《那山 那人 那狗》,从开场我就一直被影片中的湘西风景所吸引,不自已地说了好多句“好绿,好美”。青山绿水,农舍人家,小桥流水,驿路山乡,穿过寂静的小巷,踏着湿漉漉的青石地板,阶阶步步盘山而上,沉重的邮包压不慢的脚步,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脚印,记录初行的踪迹。脚印后面,是忠心懂事的“老二”狗,和抬着头看着前面那高大身影会心微笑着的父亲。

    父亲在大山深处送了几十年的信,老了,该他来接班了。这是他的第一次,父亲不放心,要带他走一次。

    从小没有多少时间相聚在一起,他们父子之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父亲有些嫉妒似的抱怨他“妈,妈,叫的亲。”路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话。他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跟着。年轻的脚步在初行的兴奋中显得快了几许,父亲是老了,跟不上儿子的大脚步了。

    年轻的脚步突然停下了。因为他意识到,父亲不见了。焦急地等了片刻,他慌了,扔下邮包,向来路赶了回去。来路上,只有狗还在,他问狗,我爸呢?狗没听懂,只晃了晃身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慢悠悠地从山路上走下来了。他的心终于放稳妥了。他担忧的是父亲的安全,父亲却担忧邮包的安全,对他发了脾气。他说,他很少见父亲这么急过。

    ……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河,河水不深,刚没小腿。但水很急,河很宽。河上没有桥,他们需要下水涉足。父亲教他把邮包顶在头上,挽起裤腿,脱下鞋子。他先淌水过了河,将邮包放好,回头去背父亲过河。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还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他,结果小学没毕业,个子就比父亲高了。他背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淌着河水。背上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儿子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儿子的背上,结果眼泪就不自主地涌出来了。

    上一秒,我还在跟予苏聊说影片拍摄河水的角度,使得河水壮丽美观不已。下一秒,我流泪了。我问予苏,奇怪,怎么我也流泪了。予苏看着我,笑了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美丽如画般的镜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夕阳里,大山深处,密林参天,田埂上映出片片金光,一狗两人依序而行。一个本来黑暗的画面,有了几束阳光的关怀,天空中飞翔的一群蜻蜓也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忽隐忽现。面对这样一幅动态的“油画”,我竟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的画面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一摸,却是清泉浸湿了双眸。

    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没有流过真诚的心甘情愿的泪了。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

  • 2019-09-23

  • 2022-12-22

  • 2023-01-18

  • 2023-05-26

  • 2022-12-2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1-20

  • 2019-09-28

  • 2023-02-0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5-10

  • 2019-11-08

  • 2019-11-23

  • 2019-10-24

  • 2019-09-23

  • 2023-05-10

  • 2019-11-08

  • 2023-05-3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4-12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24

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2024那山那人那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