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 > 地图 >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相关栏目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热门栏目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

(共 1042 篇)

  • 1、 读南瓜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感范文300字 -

    南瓜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后感3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南瓜的力量》这篇文章,我感觉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采用倒叙法入手。先从题目来看:南瓜的力量,使我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南瓜有什么力量?它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有多大的力量?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文章。

    文章开头先描写工地旁顽强存活的一株南瓜,看上去和题目似乎没关系,而它却为下文留了悬念,做了铺垫。

    之后,作者用他的感想引入正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南瓜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关于南瓜的力量的,这和主题互相照应。它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南瓜的力量有多大它竟然能承受5000磅的压力,足以可见一个南瓜的力量有多大。

    最后,作者结尾说:既然一个南瓜都能有这么大的力量,那么人类在遭遇到同样环境时,我们的力量有多大?使我们进入了沉思:是呀,我们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呢?这也许因环境而异。比如在战争时期,王二小,雨来,一个个小英雄数也数不清。而现在呢?我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娇生惯养,有那个是愿意当兵打仗的呢?此时,开头的那些疑问已经迎刃而解。

  • 2、 当时月明已不是当事人——《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历史是严肃的,历史是神秘的,历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在看待历史时总是会带着属于历史的“特殊滤镜”,但其实当我们关掉历史的“美颜”,暴露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的历史却鲜有人去真正了解,从来是史学家们身先其卒。《明朝那些事儿》以老百姓的角度但却不带有个人感情地给我们讲述了明朝大大小小的的事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几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中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带给了我们恐惧与不安,也带给了我们团结与感动,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疫情期间,广为流传的“历史的每一粒尘埃,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这句话,让我们看到每个人在抗击疫情中的努力与付出,每一滴尘埃去创造当下的历史,每一滴水汇入历史的洪流。这份厚重与感动,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明朝那些事儿》,想从那些故事中去重获信念与信心。

    《明朝那些事儿》篇首是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这便从一开始表明了作者的初心。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人物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呈现给我们的不是直观的数据事实,不是客观的规律总结,而是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在这个搭建的舞台上,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有血肉、有情感的人,在他们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信念、理想、责任与伟大,也看到了脆弱、无力和伤怀,正是这些情感的存在,才让我们在有温度的历史中,去感同身受,保有敬意。

    他告诉我们为梦想而远游。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举世壮举众人皆知,但他为梦想而生为梦想而亡的故事却需要进一步探寻。他少年时遭遇战争家破人亡,身体致残,但为了远渡麦加朝圣,他靠信念与梦想支撑,圆了儿时远航的梦想,最终在旅途中客死他乡,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坚守理想和良心的故人,也看到了一个坚守理想和良心的作者。

    他告诉我们因守护而强大。土木堡之变,大军新败皇帝被俘,外敌入侵而明朝精锐战斗力几乎全军覆没,留给京城的不过是老弱残军,国家岌岌可危。于谦,一个从未行军打仗的文官,在北京保卫战中,他也恐惧、他也害怕,但他还是战胜自己,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挽狂澜于既倒

  • 3、 明朝那些事儿

    最近,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推荐给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一听名字就知道里面讲什么的,当然也就是当年明月(笔名,这可不是日本人:)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讲述的历史上明朝的事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大概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也就是土豆朱元璋(朱亮宇给他起的外号)。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全是数字,因为如果这些人都不能去上学或者当官的话,只能以父亲的出生日期或是年龄相加起来。比如朱五四、朱重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陈九四等等,那登记户口的人就会眼花缭乱了。朱元璋这个名字也起得很特别,璋是元朝一种锋利的器具,所以朱元璋就是诛元璋,把他比作诛灭元朝的璋。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就像《明朝》(简称)里面说的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是血腥的,不是说说就行的。作战要学会两副面孔,一副是凶暴的,一副是温和的。凶暴的用来对付敌人,温和的用来对付服从自己的人。也有人曾经说过的:这个社会上,只要是敌人,是不存在退让的,不可以一味的谦让,否则的话,别人就把你打倒 历史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可是当年明月就用幽默的话语来使它变得让我们更想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我时不时还可以笑一笑,放松一下。

  • 4、 《青铜葵花》告诉我们

    【摘要】《青铜葵花》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准备好了呢?小编为你整理得出《青铜葵花》告诉我们,希望可以为你解决一点烦恼,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到处都是美好的,其实还有很多痛苦。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一个故事可谓是可悲可泣。

    青铜与葵花的家虽然十分贫穷,十分苦难,但是他们快乐。故事中的场景很美,人物外表很美,人们的心灵更加美。在这一个故事中,时时有着一股爱,一股充满生机与情意的爱。作者将苦难,美和爱写得漓淋尽致。写得十分感人,以至于当我第一次读时眼睛竟会红了一圈。

    有的人也许会说: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生活那么美好,不会再发生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了。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不管你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痛苦,痛苦其实并不是只有以前或者现在才有,以后也是会有的。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应该有一种敢于正视痛苦的勇气,或是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活我们才会有可能成为一个强者,社会中的强者。

    所以,现在如果我们遇到痛苦,我们用不着为自己的痛苦而大惊小怪,更不应该以为只是从我们这一代,只有我自己才有苦难与痛苦。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要继续延伸下去。

    在这个时代,有一些孩子甚至是一些成年人会因为某种压力而选择轻生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看上去很深刻,很人性化的社会,其实所有的人都因该对其承受苦难的能力进行反思。

    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种享乐主义,那是我们在面对苦难,痛苦时的怯懦表现,是一种对生命缺乏深刻体验与理解的必然选择。

    《青铜葵花》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要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是值得我们赞美,痛苦不也值得我们去赞美吗?欢乐与痛苦不停地锻炼人类展开伟大的心魂。是力,是生,是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欢乐与痛苦都喜欢上的人,就是都不爱,只有能够真正体味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人生的甜蜜!

    《青铜葵花》告诉我们是不是为你提供了一丝方便呢?小编相信是的,希望大家马年吉祥如意!

  • 5、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寓意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我也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在狼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了它,而狼却恩将仇报的要吃了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老农民从这里经过,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老农民让狼重新钻进口袋并打死了狼。

    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愤恨狼的可恶的同时,更敬佩这位老农民。他的临危不乱,聪明果断,善恶分明的行为深深的感染了我。他看见狼之后,没有慌张,很快的想出了办法打死了狼。他让我明白,对凶狠的敌人不能盲目的仁慈,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遭到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善良和仁慈一定要有原则,看清楚对象,分清敌友,不要做东郭先生似的糊涂好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像愚昧的东郭先生那样死读书,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善良,要看清坏人的本质,要像老农民一样善恶分明,机智勇敢!

    2、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最近我和瑞瑞一起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东郭先生和狼》,讲述了东郭先生先救了狼,而后狼反过来却要吃他,最后来的老人又如何解救东郭先生的故事。

    晋国大夫赵简子带着家丁去山中打猎,有只狼挡住了去路,赵简子一箭把狼射伤了,这只狼拼命地逃跑,赵简子就拼命地带人去追。狼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路过的东郭先生,狼就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东郭先生心肠软就答应了。赵简子追上来问东郭先生狼去哪儿了,东郭先生说不知道。赵简子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但是这只狼却要把东郭先生吃掉。这时一个老人出现了,他来为东郭先生和狼评理,老人先把狼哄骗进到袋子里,而后趁机杀死了这只狼。

    瑞瑞听完故事后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说:“妈妈,狼为什么要吃人,它太饿了吗,它被打死了”。突然觉得讲这个故事给宝宝听似乎有些残忍。于是就告诉他,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对于狼这样凶恶的敌人,不能心慈手软,要不然就会害人害己,分清黑白,要看清事物的真伪善恶后再做决定,做一个好人,但是对于什么东西都一概善待那也是错误的,哎,看着他茫然的眼神,对他讲这些个大道理似乎有些为时过早了。

  • 6、 读《蚂蚁告诉我们》有感

    今天,我、张佩茜、吴晨歌、卢望野四个好朋友聚在一起看《托起心中的太阳》。当看到《蚂蚁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们四人几乎是同时发起疑问:蚂蚁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四人就带着这个疑问,阅览了全文。读完后,我们又异口同声地赞叹蚂蚁那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我们灵机一动,学习电视里的谈话节目,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开展一个座谈会,一是为了了解大家对蚂蚁的看法,其二,就是让大家学习蚂蚁的精神,一举两得嘛。目标明确,那就开始准备吧!大家一致认为我能胜任主持人这个角色,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当主持人喽,张佩茜,吴晨歌,卢望野她们就成了我的嘉宾了。时间紧迫,我们的节目要开始了,仔细看吧!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动物世界栏目。今天我们的主题不是名贵的东北虎,也不是恐怖的毒蛇,而是我们常见的毫不起眼的小昆虫蚂蚁。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这一个个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可是,总有人在轻视蚂蚁,把蚂蚁看得如此渺小,如此卑微。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位嘉宾为大家讲讲蚂蚁的故事,谈谈对蚂蚁的看法。请!张佩茜:我在发表意见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85年,英国动物学家的实验证明了蚂蚁能救火的结论。他把蚊香放进了蚁巢,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这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终于将火扑灭,保护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大家看来,蚂蚁的生命很渺小,死不足惜。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不是看它的体积,而是看它的精神。这不就是指蚂蚁吗?不就是指蚂蚁那种知难而进,团结向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吗?说实话,我们有些时候还真的不如一只小小的蚂蚁呢?有些人虽然有强壮的肉体,可精神上,思想上呢?蚂蚁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可有些人还不一定懂呢?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能象蚂蚁一样,组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只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才能百战百胜。谢谢!吴晨歌:没错,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它的意思就是说千里长堤,可以因为蚂蚁洞而溃决。也许有人不相信,可这是真的,有些小事你一不留心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在《韩非子?喻志》里也曾记载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诫大家几句,不要轻视任何东西,包括那些弱小的,也许它们会发

  • 7、 南瓜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后感 (3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南瓜的力量》这篇文章,我感觉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采用倒叙法入手。先从题目来看:南瓜的力量,使我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南瓜有什么力量?它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有多大的力量?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文章。

    文章开头先描写工地旁顽强存活的一株南瓜,看上去和题目似乎没关系,而它却为下文留了悬念,做了铺垫。

    之后,作者用他的感想引入正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南瓜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关于南瓜的力量的,这和主题互相照应。它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南瓜的力量有多大——它竟然能承受5000磅的压力,足以可见一个南瓜的力量有多大。

    最后,作者结尾说:“既然一个南瓜都能有这么大的力量,那么人类在遭遇到同样环境时,我们的力量有多大?”使我们进入了沉思:“是呀,我们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呢?这也许因环境而异。比如在战争时期,王二小,雨来,一个个小英雄数也数不清。而现在呢?我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娇生惯养,有那个是愿意当兵打仗的呢?”此时,开头的那些疑问已经迎刃而解。

    编辑推荐:

  • 8、 品味《明朝那些事儿》

    品味《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在它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时间里,诞生了一个个伟人,发生了一件件奇事,这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一个人才辈出的王朝,一个无与伦比的王朝。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劳模”朱元璋、“造**家”朱棣、懦弱的建文帝、贪玩的朱厚熙,不求富贵名利的政治家、野心家姚广孝,以诸葛亮自喻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等等,他们一个个从书里栩栩如生的走进我的视线,并让我记忆深刻。

    个人见解,我认为明朝里最伟大的皇帝是朱棣。他自幼随父亲四处流浪,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小小年纪就展示出超人的军事才能。为了争夺政权、夺取皇位,不惜一切代价,却任用贤才,他打来的江山,有一半是姚广孝替他得来的。姚广孝那句:“我要给大王送一顶白帽子”,让朱棣即兴奋又恐惧,要知道朱棣除了自己的父亲再就没有第二个害怕的人了。当然他的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打败了n多个人之后,却与铁弦、盛庸等名不见经传,但宁死不屈、非同小可的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是一个成功的藩王,也是一个伟大的藩王。

    更是他,在成为皇帝后,为国家献出了一切。为了大明朝的江山,他不顾自己的辛苦劳累,一次次亲征,打败了久久困扰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蒙古各部落。战争总是残酷的,但对享受它的人,或许是一个展示自己命运的机会。一代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开创了“永乐盛世“,使大明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朱棣的一生,生于兵荒马乱,又亡于御驾亲征的途中,或许他喜欢这种金戈铁马的生活,或许这是他的命运,也或许这是他最好的归宿。为了皇位,他不惜一切代价,违抗圣意造**,不顾他人安危。他实在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这个伟大的帝王如流星般陨落,大业未成,他的遗憾、他的坚持不懈、他的忧国爱民,实在是让我感到可惜、可叹、可敬!

    历史已经过去,但当年的明月,依旧挂在那高高的天空,明朝那些事,却留在我的脑海的深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指引着我、警示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 9、 南瓜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后感3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南瓜的力量》这篇文章,我感觉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采用倒叙法入手。先从题目来看:南瓜的力量,使我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南瓜有什么力量?它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有多大的力量?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文章。

    文章开头先描写工地旁顽强存活的一株南瓜,看上去和题目似乎没关系,而它却为下文留了悬念,做了铺垫。

    之后,作者用他的感想引入正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南瓜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关于南瓜的力量的,这和主题互相照应。它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南瓜的力量有多大它竟然能承受5000磅的压力,足以可见一个南瓜的力量有多大。

    最后,作者结尾说:既然一个南瓜都能有这么大的力量,那么人类在遭遇到同样环境时,我们的力量有多大?使我们进入了沉思:是呀,我们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呢?这也许因环境而异。比如在战争时期,王二小,雨来,一个个小英雄数也数不清。而现在呢?我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娇生惯养,有那个是愿意当兵打仗的呢?此时,开头的那些疑问已经迎刃而解。

  • 10、 读《神笔马良》的思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推荐4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阅读洪汛涛写的《神笔马良》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写好一篇《神笔马良》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神笔马良》的思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神笔马良》的思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篇一】

    星期六的早上,我看了一本书,叫《神笔马良》。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家很穷,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而他就被卖到了一个商店里去。虽然如此,马良这个孩子很有骨气,他很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努力。他每一次上山砍柴时,都会利用休息时间用木棍子在土地上画一会。马良很努力学画画的事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想送一根神笔给马良。一天晚上,在马良由于砍柴很累躺下睡着时,突然看见一道光从天上射下来,然后,一位白胡子老人出现在他面前,手里捧着一根神笔,对马良说:“这是上天送给你的神笔。”接着就把神笔给了马良,老人一下子就不见了。马良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用神笔画了一只兔子,那兔子一下子蹦了出来。从此,他就给贫穷的人画画,想要什么就画什么。这个事情一直传到了商店的主人的耳朵里,店主就很想得到这支神笔,他就叫人把马良抓了起来,想要抢马良的神笔,但聪明的马良利用神笔摆脱了很多困难。但是,麻烦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件事也被官府知道了,官府同样把马良捉了去,要马良画他们想要的摇钱树。但是,马良只画了一片海,然后在远远的岸上画了一棵摇钱树,他们又叫马良赶紧画一条船,马良给他们画了一条小船。他们坐在船上但却因没有风船不能动,于是又叫马良画大大的风,马良就一直画大风,最后大风把小船吹翻了,他们全部都被淹死了。从此以后,马良又可以继续给老百姓画画了。

    这个故事真感人!我觉得马良有一颗善良、勇敢、坚强的心,而且乐于助人。这些优点永远都在他身上闪烁着,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读《神笔马良》的思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篇二】

    读完《神笔马良》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神话故事,我深深地被问中马良那种刻苦学习,帮忙穷苦人和不怕坏人的精神所感动了。

    马良从小家里穷,买不起笔,有一天,马良看见画师拿着笔在给大官们画画,就不知不觉地走了进去。说:“能不能给我一支笔,我想学画画。”大官和画师笑得合不拢嘴说:“穷娃子也想学画画?”说完,大官和画师把马良轰出去。马良气呼呼地说:“我就不信穷娃子不能学画画。”从此马

  • 2022-07-02

  • 2022-07-04

  • 2022-07-18

  • 2022-07-16

  • 2021-04-08

  • 2022-06-09

  • 2019-09-28

  • 2021-10-01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1-21

  • 2023-01-29

  • 2019-09-28

  • 2022-04-18

  • 2019-11-12

  • 2022-07-13

  • 2022-07-08

  • 2019-09-20

  • 2022-04-14

  • 2022-07-10

  • 2021-08-0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8

  • 2021-11-09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1-10-0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2-25

  • 2022-07-14

  • 2023-01-12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精选《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经典《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们的道理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