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 > 地图 >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2024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推荐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

(共 184 篇)

  • 1、 最新精选:《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篇)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精选:《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一)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袁崇焕镇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二)

    在我的房间里有各式各样的书。例如《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不过要说到最喜欢的,那就得数《明朝那些事儿》了。

    要说这一本书,可不得不提示我认识到它的一个“巧合”。那是一年前在大姨家的时候,因为能使万千中小学生神魂倾倒的电子产品——电脑已经被表哥残忍的“霸占”了,我只好无聊地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翻起房间里的书来。有看着能使人睡着的历史书,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词典……看着看着,一本不同寻常的书闯进了我的眼帘,作者“当年明月”用白话文讲述大明朝三百年历史,语言诙谐有趣,吸引眼球,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我被这内容不凡的书吸引着,不停地读了下去。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成为帝王的故事一直读到景泰时

  • 2、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文)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套书叫《明朝那些事儿》,2006年起在“天涯社区”连载的一篇历史小说,耗时三年连载完毕。因网络反响强烈,作者就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据说当时还掀起了明朝热。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作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欢历史,甚至有点厌恶学生时期的历史课,因为总是死记硬背那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个“历史盲”。但这本书早有耳闻,于是趁着某次活动,在网上以优惠价买进了这套书。最近,才得空翻阅此书。

    当读到明英宗因听信王振之言,草率带兵亲征蒙古瓦剌最后导致土木堡之变时,对王振这个死太监恨得咬牙切齿,又为二十万明军惨败而痛心疾首,也为明英宗被俘悲愤交加。蒙古也先带兵大举进犯北京,为于谦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誓死保卫京城的勇气和谋略而振奋,最后却又因明英宗复位含冤遇害而悲痛,但从此却成为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九千岁魏忠贤一手遮天残害忠良、祸害天下,为曾经如此辉煌的大明王朝终于走进了最黑暗的时刻而感慨万千。卢象升求援被拒、弹尽粮绝,明知此战必败,依然奔赴战场与清军决一死战、以身报国,卸下卢象升尸体上的盔甲,底下却是为父亲所穿的麻衣,此时我已泪流满面……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是网络用语,使原本在明朝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所以读此书毫无普通史书般那么枯燥乏味。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太多历史人物与故事。相信你读完此书,必然也会喜欢此书,同时驱使你去读更多的历史……(顾治萍)

    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读完了。近三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而这样一部皇皇巨著的结尾,作者却用徐霞客的远游故事作为结尾,看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为此我也意犹未尽,总感觉这样一部鸿篇巨作不应该就这样草草收尾啊。作者难道是想用这样似乎与跌宕起伏的皇族历史毫不相关的人物来概括大明三百年风云变化吗?说不通!也想不通!不甘心的我于是掩卷深思,开卷求索。终于,当我读到作者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接近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国外登山家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总是被无数

  • 3、 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2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2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生动形象,有趣地介绍了明成祖朱棣的一生。

    漫画的最后用《明史》来概括朱棣的一生,“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文治武功都很成功的一个皇帝。

    但是不得不说,他是踏着朱允炆等人的鲜血坐上皇位的,上位后,屠杀了支持朱允炆的大臣,将其的儿子也杀死,妻女,妹妹们没入教坊为妓。成王败寇,一朝君子一朝臣。

    他不是一个好人,但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2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攒了一星期的书币,只为了一晚上读这本书,不过好在是值得的。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仅同符高祖,证明了自己,自己打下的天下自己坐稳,而且还迁都北京,奠定后世之基;六次亲征北疆,这么热爱亲征还用兵如神的君主历史上估计没几个;六派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并且是用博大的胸襟从心征服他国的;编修《永乐大典》,史上最伟大的典籍,保存中华文化,功不可没。虽然抢的建文帝的皇位,也曾大杀反对之人,不算是个好人,却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上马征战疆场,下马安邦定国,不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明朝的那些事儿是那些年执着地蹲在新华书店的墙角看的书,如今的漫画版恰到好处的幽默让我很喜欢,重点是有时会把人物画得很帅哦!

    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2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宿命如此生于战乱死于征途

    朱棣于他自己,是完成了一个壮志男儿的宏图大业;于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回忆。他真的是个很复杂的人,他做了很多复杂的事,在复杂的时局里周旋,可他的目标又很简单,只愿创造一个盛世王朝。

    人类或许就是这么复杂的生物,谁都不知道你现在的经历是不是触动命运改变的棋子。

    ((๑◝ᴗ◜๑)乱言乱语,不成敬意。)

  • 4、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00字

    这个星期,我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书以通俗小说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喜剧演员的幽默,来为我们展示几百年前的风风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这本书里,自始至终都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永恒的、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持着戚继光抗击倭寇,不畏困难;支持着于谦打响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延续了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支持着海瑞冒着杀头的危险,抬棺骂嘉靖------这种力量,叫做爱国!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我有责。我开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从拜读了《明朝那些事》后,我看到了张居正、徐阶、夏炎等人的爱国事迹,才真正懂得了爱国的含义,我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能喜欢《明朝那些事》。因为,我从这套书中,我不但看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间的风雨飘摇,还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灭的精神,经过历史与时间的沉淀,让后人为梦想不停奋斗、努力的精神。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生动幽默。也许有人说,历史不能幽默。但我认为,让老百姓看得懂的读着轻松的历史,才是优秀的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为你欢呼!

  • 5、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800字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或许是缘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父亲收藏的《二十四史》经常被摆在案头,可学术研究性的历史总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给我带回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就被这部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仿佛遇到了久违的知音,一口气读完了七部长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一遍读完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又再读了一遍。

    作者从元末明初的农民军队反抗蒙元统治者开始,一直写到崇祯走向那棵歪脖树。期间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与具体人物为写作背景,有条不紊地记述了从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风风雨雨与是非兴衰。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这部书幽默风趣背后也读出了一个道理。在书中出现的,无不是当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们当中,有死而后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贤之类的佞臣。魏忠贤在身后留下千古骂名,为世人所不齿,可他当时却是风光无限,权倾一时,羡慕、嫉妒者不计其数。然而,当年那位奋起反抗魏忠贤却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杨继盛,却为世人所赞叹、仰慕,流芳百世。在当时,杨继盛不过是阶下囚罢了,指不定还有人在嘲笑于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会和徐阶、张居正一样得志,坏人却常与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羡慕别人,只要自己没有错,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诋毁的话,大可不必计较,凡是历史自有公断。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我发现作者的文笔也十分了得,文中记述的王侯将相,在他笔下似乎活了:历尽磨难,矢志不移,终于一统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才高八斗、谨慎低调的宋濂;勇猛善战、忠肝义胆的徐达、常遇春;权倾一时、风光无限,死后却遗臭万年的魏忠贤;耿直忠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当年明月将帝王将相的心术、韬略刻画得惟妙惟肖。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智慧,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一举多得。

    读《明朝那事儿》令我如饮甘霖,回味无穷,那种感觉真好。

  • 6、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00字

    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

    《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

    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明朝的诞生,开国治国,叔侄反目。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奋斗。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经过许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奋斗下打下的江山,是用无数条生命铺出走向皇位的路。那么就先从朱元璋的一生说起吧。

    朱元璋从苦难的童年从一个放牛娃开始。长大后在饥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为僧,维持生计,却被人指谋反,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义军对抗元朝。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击败强大的对手 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无敌军舰殊死一搏,在易守难攻的第一坚城平江与张士诚斗智斗勇,最终将自己最大的敌人元朝击败,北伐肃清北元获得全盘胜利。朱元璋用他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将天下征服。他一直尽心尽力,想要管理好国家,打击、杜绝贪污腐败,用残酷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后明朝却成为历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朝代之一。为了保证天下永远在他的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劳心劳力,将后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测夺去兵权、斩杀许多开国功臣。但历史这个不被人力左右的编导,却让朱元璋呕心沥血铺好的路在百年内尽殆。终究,皇位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朱棣从孙子朱允炆的手上夺走了。如此,即使你机关算尽,但还是不能改变未来这个不可抗拒的结果,未来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总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却无法避免,命运之神总是出人意料。

    接下来的这个人,他在父亲朱元璋的基础上,虽然谋权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还是将大明发扬光大,成为万国朝拜的帝国,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他就是双面人朱棣。他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仁慈和善与老百姓在一起时,为他们主持正义,爱民如子;残暴嗜杀残忍荼毒一切不服从他的人。他野心勃勃,战功显赫,长期在名将常遇春、徐达、傅友德等名将中长大,对战争和死亡早就司空见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军事家。因为自己是并非是朱元璋的将来接班人的培养对象,对于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及其儿子朱允炆的偏爱而变得冷酷,对死后朱元璋传位给侄子朱允炆却没有传给他而心存愤恨,在明朝第

  • 7、 《小升初那些囧事儿》读书笔记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小升初那些囧事儿》,我看书的时候,经常小声笑、大声笑,搞得妈妈说我像个疯子,哈哈!

    这本书主要写得是晨晨姐姐在小升初阶段发生的校园故事,非常有趣,幽默。苏子莫、炎褚祤、陈锦哲、乔千琪四个人。我觉得,苏子莫和炎褚祤不知道分在同一个班里,他俩简直就是一对冤家。但是在老师眼里,炎褚祤永远是好学生,就好像我的逗逗哥哥差不多,只知道玩,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

    我嘛,和苏子莫差不多,属于玩转学业型,学习、玩乐两不误,只不过遇到奥数、奥英,看着就头晕,呵呵!

    看完这本书,我真是佩服这些同学们了。乔子琪能把歌词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听成你出生在我死的那一夜、把韩文抒情歌当做是美国的摇滚来听上半天;拽得无法无天的炎褚祤,说苏白痴,我会非常耐心地等你有一天来超过我的;虽然有一颗男生般不羁的心,却怕黑的苏子莫

    在这本书中,炎褚祤一直都认为苏子莫是一个白痴、疯子,但是这本书讲到最后时,提到炎褚祤发现苏子莫也有善良的一面。苏子莫的周围围着一群流浪的小狗狗们和小猫咪们,它们一生下来,都是有主人的,可是因为主人认为它们可能弄坏地板、啃椅子磨牙之类,所以把它们都抛弃了,苏子莫经常照顾它们,看到这儿,我不由得被感动了。

    炎褚祤想起,他以前也养过一只小狗叫诺比,因为他们一家要搬新家,害怕小诺比会把地板弄坏,所以送人了。其实不是送人了,而是他的妈妈把弄丢了。我也养过狗,第一只小狗因为得了狗瘟,死了,当时我才上二年级,哭得稀里哗啦的;还好我现在又养了一只哈士奇,他非常地健康、活泼我想,我会陪它一辈子,不让它孤苦伶仃的。

    正所谓读好书,读书好,精彩的一本书,相信你也会喜欢看的!

  • 8、 《这些人,那些事》读书笔记
    翻开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每读一个故事都会不由得掩起书卷,静静的坐一会,那片刻的心境是未有过的满怀慈悲。 记忆中父亲柠檬香皂的气息和台北的最后一场电影;在我的婚礼上,母亲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至几乎站不起来,只为还愿我可以平安长大;弟弟不堪生活的重压自杀,留下的遗书几个字就写满了整张纸,那句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才知儿时相命师说过的长大以后,这个弟弟是要替哥哥提皮包的,他们同时记住,同时回避,却终是一语成戟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的从容中,人间世事,情谊深浅就都在文字间,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这是第一次读吴念真的书,得来偶尔。同事在当当上买技术书,可以报销,拉着我也买一本,我玩笑说那我也买一本可以报的吧,看到吴念真的这本《这些人,那些事》,我说好,可称人事类。因为没有特别期待,所以到了也没急着看。这晚只是万般无聊,看小说太累,于是信手拿起。我曾戏语,找中国的文化怕是只能去台湾了。此时读到吴念真,心中沾沾。 吴念真是说故事的高手,寥寥数笔,文字看似毫无锋机,却在掩书的刹那,如中了传说中的化骨绵掌,寒气从手心开始缕缕往上行,最后到达心窝,无可救药。只是此时不是寒气,是携裹着那些潜伏在卑微人群之中的善与痴,那一切于琐碎之处而蕴含的绵绵温情,在血液中汩汩而行。 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回忆的东西,若是赤裸裸的拿起来就说,难免不会夹杂着个人的私念,说得不好就成了闲话,所以年青的时候不善回忆,而到六十岁若无吴念真这般笔力和心境只怕是也道不明生命中曾承受之重。 有一次姐姐戏言,我们离五十也就十几年的光景了,当时顿感后背冰凉,不敢回头看,亦没有勇气往前看,参不透的贪、嗔、痴,悟不出的戒、定、慧,又怕是遑遑中十几年的光景刹那过,哪敢再忆?有如重逢中,他事业失败,开计程车又怕碰到熟人,只好躲在机场,以为会碰上前妻也可看到孩子,哪知偏是邂逅昔日的恋人,当时只想他不被认出,又纠结着是否要打个招呼,最后是什么不敢,默然开车,而她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电话,打给家人,给公司,给朋友,车到终点,他依然不知如何,没想到女人忽然开口,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
  • 9、 《就这点事》读书笔记
    读完《就这点事》这本书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是因为当父母为我做每一件事时,我很少说谢谢,但是现在我一直在想:难道说一声谢谢就这么难吗?当然我心中也有感叹,文中第六章有效学习让我知道如果要拥有一份让自己满意的成绩,都是用勤奋、认真、仔细换来的。不仅如此,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方法,它让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父母。这本书也让我知道有好的品德陪伴你的一生,那人生一定是完美的。这本书还让我有些勇敢,因为危险一刻让我学会自救,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我知道了面对困难,无论困难是大还是小,最基础的做法就是我们一定要镇定、冷静,千万不要紧张。 我同时明白了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目标。如果人生没有了目标,犹如马路上没有了维持秩序的红绿灯;如果人生没有了目标,犹如一个通往地狱的旋转楼梯,让你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人生没有了目标,犹如世上没有了主持正义的侠士;如果人生没有了目标,犹如 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别人的机会总是很多!抱怨上苍的不公平!如果当机会降临在你们的身边,有几个人是牢牢把握住的呢?但是机会失去了常常有人会说:如果时间能倒流该有多好。所以我们不要让身边的机会流失,好好利用。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那么不要让下一个机会在你的身边再次溜走。 以上几点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如果你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你会发现更多潜在的做人的深刻道理。

  • 10、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
    认真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很想写段读书笔记。许是书写的太精彩了,忍不住想写几句。一段几百年的明史,却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第一部里记忆犹新的是那段八股科举考试,最佩服的是那几百年间就出现的寥寥无几的三甲状元。张居正也着实厉害。庆幸的是当年黄观投河自尽,否则以他的气节岂不比那方孝孺等人下场更惨。最想解开的迷便是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难不能被火化成了灰?最狠的人非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朱棣莫属,为了保全皇帝位,杀了身边所有的人,宁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格外觉得朱棣爱记仇。最现实的人非李景隆是也,墙头草,两边倒。做不成军事奇才也罢,却成了内奸。看完第一部后觉得老天格外厚爱朱棣,穿了朱允炆的防弹衣不说,连沙尘暴都格外青睐朱棣一方,那几仗胜利的更外惊险和侥幸。(其实也许是书里故意这么写的,但是那四年的风风雨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朱棣的强大,敢弑君夺位,比起宁王那些人,让我佩服不已。至少他不那么做,肯定会被朱允炆贬为庶民。那段洪武年间,那个风雪之夜,便已经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一个怎样有隐忍之心的男人。也可以感受到朱棣装疯卖傻背后的豪情壮志、说他是社会青年,我觉得并不完全符合。早年跟随父亲征战,可能是父亲疏忽了他,倒也罢。正因为有这样一段不寻常的乱世之战,才成就了后来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永乐皇帝。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朱棣和朱元璋都有个共同的地方,狠起来,会绝到底。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但是他们的两位长子又与其相反。朱标若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应该是位仁君。宋濂天天教他的都是做皇帝要宅心仁厚,善待百姓。而那位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似乎也是比他老子厚道许多。同样的老子生出来的儿子们可真是性格迥异。 最喜欢书里写的金戈铁马的场面,不算宏大,称不上写的精致,却颇有戏剧化。无论是对战陈友谅火烧那些铁索战舰,还是对战那些前朝元人在那个漫无边界的沙漠里寻找敌人,或是盛庸在追杀北军时突然帅旗刮倒,都觉得充满了戏剧化。正是因为如此,战争才能写得如此精彩。第一次发现即使没有爱情的小说故事里,也能让人看得如此投入。无论是从哪位强大的将军身上,都隐藏着这样一句话。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有人说这些事儿,不够真实,其实在我看来,假假真真也好,这段历史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写的如此深刻,已觉得不易,何必要做到绝对真实呢,本来历史就没有绝对的真实,即便是正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4-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1-11-27

  • 2022-10-16

  • 2022-01-14

  • 2019-09-20

  • 2023-02-18

  • 2021-12-01

  • 2019-10-11

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2024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摘抄,明朝那些事1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