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玛窦福音读后感 > 地图 > 玛窦福音读后感,2024玛窦福音读后感
玛窦福音读后感相关栏目
玛窦福音读后感热门栏目
玛窦福音读后感推荐
玛窦福音读后感

(共 2179 篇)

  • 1、 《玛窦福音》读后感
    《玛窦福音》读后感

    翻开玛窦福音,细细品味福音中耶稣的言与行,我就会发现圣史玛窦笔下的耶稣,有一种长者、导师的风范。读福音后我感觉耶稣身临其境般的在我耳边细语,眼前真实般的涌现耶稣驱魔救人的画面,耶稣实在可称为我们人生的模范。在这部圣经中,我最喜欢玛:5:13—16这个章节,因为这个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耶稣在玛窦这部福音中,特别喜欢用比喻来宣讲。耶稣在圣经玛:5:13—16中说:“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使它在咸呢?他在毫无用途,只好抛在外边,任人践踏罢了。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并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

    盐是什么?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熟悉。盐是调料,它是人能做出美味饭菜必不可少的调料,并且它对人身体机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缺少了盐人的身体不会强壮,缺少盐,人也就容易生病。可见盐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但如果盐失了味我们会怎样呢?毫无疑问,扔掉,让人践踏。

    光是什么?你会很快的回答:“光是电灯、手电筒、太阳,还有其他恒星发出的亮”。那光的作用是什么?你也许会说:“照亮的,取暖的,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答案有很多种。不管是什么答案,但总离不开“为人服务”这一原则。但是如果我们把光罩起来,不让它发光、散热、照明了,那么光对于我们来说,毫无用处。

    城是什么?城市是我们的居住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但是如果把城建在秘密的地方,任何人见不到的地方。我们看不见城市,看不见我们的家,即使城市间的再漂亮,建的再广阔,我们可以说城的作用已经失去了。

    在本章节中,耶稣虽然表面上讲论盐、光、城,实际上耶稣在明确的告诉我们:做盐就应当咸,做光就应放亮,做城就应当让人看见,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他人服务。如果失去了这一原则,那么就不合格,甚至被耶稣扔掉。尤其做现代社会的基督徒,我们更应当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引导那些不认识天主的人,认识天主。做社会的良心,正义的使者,目的是“光荣在天之父”。看完这篇福音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作用:做盐、做光,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个耶稣合宜的使者。

  • 2、 约翰福音读后感

    约翰福音读后感

    耶稣是神。随着约翰福音阅读的慢慢进展,对耶稣是不是神的问题经历了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的认可。开始阅读的时候,觉得耶稣有两种可能性特性:一、祂是神;二、祂是人,且是疯子,是个非常文明,有智慧的疯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期间也阅读了关于耶稣是神的几本书籍。读完的时候,唯一的感受是想要证明耶稣是神这个命题,不是证据不够,证据足够了。问题在于我的心,我的心不够卑谦。相当于我说:证据足够了,但是我就是不能虔诚的相信!后来慢慢的开始阅读圣经、听福音营、参加周日的聚会。体会到了几件事情:1、如果没有神,生命真的没有意义;2、如果没有最后的圣洁、公义,生命也没有意义;3、圣经上神的话语有一种权柄,有力量,不是人所能。在约翰福音有很多的话语特别有神的力量,初次读和再次读的时候我对相同话语的感受不同,唯一的解释就是我的心变了,变得能接受神的话语。

    耶稣同时有人性。祂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体会我们的经历,赎我们的罪,还给了我们永生。而且祂给我们做了如何在世间当一个基督徒的榜样之一――爱。祂活着的时候,所处的环境可能与我们现在的环境相似,虽然具体表现不同,但人心相同,所行之恶亦会相同。但是我没有读到类似这样的话这些人真是恶,不值得我去为他们做出牺牲!甚至当彼得三次不认主,还要回去打渔的时候,如果是我自己,我的想法会是:彼得居然这样背叛了我!我永远都不会再理他了。我们的通常行为会是别人怎么待我们,我们也同样的待他们。或者说我们怎样待人,人也怎样待我们。我对人的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对大多数的个体我并不爱。对他人的遭遇,我能理解,但并不会触动我的心去感受。这样想想,神真的是不同,神的爱是无条件的,神是真的爱我们。对我而言只有试着把他人都试着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理解并模仿神的行为。事实上,在对他人的冷淡上,我慢慢的有点改变,但并不多。希望以后慢慢有进步。

    祂非常的卑谦,并为我们这些罪人死了。我常想,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我应该如果做才能见证神。很多时候,处理的方法是非常人的,更多的时候是逃避。就像我上次说的觉得自己厌世,神都没有对人绝望,我却先绝望了!就算我换一个环境生活,目前的社会环境,我永远都会遇到各种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一个基督徒?神很明白祂自己的目的,专注应做的。如果我的行为还是与以前不认识神的时候一样,那我再读圣经,再明白也没有用处。只有我的行为才

  • 3、 窦寇流浪记读后感

    窦寇流浪记读后感

    这本书是去年妈妈给我买的,如今我已读了不下四五遍了。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了有一个孩子叫窦蔻,中间是窦蔻写的日记与童话,最后半部分是专家讨论窦蔻现象

    窦蔻出生于1994年10月20日,他七个半月是因家境贫寒,父母带他走南闯北,四处流浪打工;九个月会说话,能把简单的词语说得很清楚;一岁多,认识五六百个字2020,会简单的加减乘除;三岁,能自己查字2020典,基本懂得汉字2020结构;四岁半,开始写日记;五岁开始写童话;六岁,写长篇〈〈窦蔻流浪记〉〉计划13万字2020,自配插图20多篇,写至7万字2020被出版社看中;六岁半,进入南京东方中英文学校,试读小学五年级。

    如今窦蔻的日记已有1000多篇,童话63篇。

    开始,我也不相信六岁的孩子一上学就读五年级,我十岁才上四年级呀!可是等我看完这本书才知道,窦蔻的家境是那么贫寒,他的爸爸妈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调-教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啊!他们从窦蔻九个月就教他说话认字2020,为了让孩子有课本用,就用空闲的时间教窦蔻做一些工艺品,到小学门口换取别的孩子用过的课本。

    窦蔻是一个超过普通儿童的有着特殊才能的超常儿童,他在写作、绘画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他有较强的自制力,能正确的把时间用在该干的事情上。他画的画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构图新颖、大胆用色。

    想想我还不如一个六岁的孩子哪!窦蔻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三点:第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才,所谓的天才也是通过努力而得来的;第二:在孩子幼儿时,要适当的做一些智力开发;第三:教育孩子要正确使用方法,不要给我们施加压力,给我们带来负担,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从此,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听大人的教导;定下的计划一定要完成,不能开空头支票,最后一事无成。

  • 4、 《窦寇漂泊记》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你带来了一篇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窦寇流浪记》读后感

    这本书是去年妈妈给我买的,如今我已读了不下四五遍了。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了有一个孩子叫窦蔻,中间是窦蔻写的日记与童话,最后半部分是专家讨论窦蔻现象

    窦蔻出生于1994年10月20日,他七个小编是因家境贫寒,父母带他走南闯北,四处流浪打工;九个月会说话,能把简单的词语说得很清楚;一岁多,认识五六百个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三岁,能自己查字典,基本懂得汉字结构;四岁半,开始写日记;五岁开始写童话;六岁,写长篇《窦蔻流浪记》计划13万字,自配插图20多篇,写至7万字被出版社看中;六岁半,进入南京东方中英文学校,试读小学五年级。

    如今窦蔻的日记已有1000多篇,童话63篇。

    开始,我也不相信六岁的孩子一上学就读五年级,我十岁才上四年级呀!可是等我看完这本书才知道,窦蔻的家境是那么贫寒,他的爸爸妈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调-教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啊!他们从窦蔻九个月就教他说话认字,为了让孩子有课本用,就用空闲的时间教窦蔻做一些工艺品,到小学门口换取别的孩子用过的课本。

    窦蔻是一个超过普通儿童的有着特殊才能的超常儿童,他在写作、绘画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他有较强的自制力,能正确的把时间用在该干的事情上。他画的画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构图新颖、大胆用色。

    想想我还不如一个六岁的孩子哪!窦蔻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三点:第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才,所谓的天才也是通过努力而得来的;第二:在孩子幼儿时,要适当的做一些智力开发;第三:教育孩子要正确使用方法,不要给我们施加压力,给我们带来负担,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从此,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听大人的教导;定下的计划一定要完成,不能开空头支票,最后一事无成。

  • 5、 天外之音读后感

    天外之音读后感 夜深人静,我的目光聚集于书架,指尖从本本书的书脊上滑过,最终定格于《古典幽梦》。取下,翻开,嗅着那淡淡的墨香,阅着那清新的文字,我渐渐沉醉 作者因朋友的疏忽而独自于空寂陌生的海边,入了迷途。不得不坐于基石等待天明。盈耳的涛声清洗了作者心中都市的噪声杂响。作者琢磨出了涛声单调乏味,但那是不经雕琢的自然声音。感慨之余又多了一份无奈与忧愁。今日的文明不断破坏着大海,也许涛声会消失,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作者就那样坐着,听着天外之音。 依稀记得,两年前的我也坐在海边,聆听大海的呼吸。那低缓而沉重的涛声安抚着我躁动的心,为它沁入了丝丝凉意。仅仅那一次而已。 同时,我多了一份沉思。我虽无法完全理解作者心中的愁苦,但也略懂一二。在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自然界种种生动、朴实的声音正一点一点地消逝,自然气息也一点一点地淡化,而纠扰的噪声此起彼伏。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被浮华蒙蔽了双眼。 有得必有失。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享受,却少了一份来自于自然的真实。山珍海味吃多了,谁的味觉不会麻木?五光十色看多了,谁的视觉不会疲劳?唯有回归自然,才能使我们身心得以放松。但是,现在的我们,会想到这点么?多数人只愿窝在家里,面对电视、电脑,着迷于花艳俏丽的电视剧或是紧张刺激的游戏,为一位位明星或是一本本小说而疯狂。我也相差无几。 也许我该悲哀,因为我失去了真实;也许我该庆幸,至少自己还保持着一份清醒。我渐渐有些迷茫,生在这个时代,是受眷顾还是遇不幸?无从知晓。无论如何,我已难以回归自然,享受那份真实了。 合上书,我无奈叹息,淡淡的墨香依旧缭绕于全身

  • 6、 爱玛读后感

    爱玛读后感(一)

    《爱玛》中的两个重要男女主人公是爱玛和奈特利先生。他们两人在许多场合都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爱玛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还有些荒诞,它竭力为地位低下的女子寻找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蒙在鼓里,结果与她的愿望恰恰相反,闹出许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话。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正是希望引导读者嘲笑当时英国社会上那种普遍的恶习。奈特利先生则一另外的方式帮助别人,譬如在一次舞会上,他看见社会地位低下的哈利特受到轻蔑的冷遇是,自己挺身而出,维护她的自尊心,协助她度过难堪局面,对馅上欺下的恶劣行径进行打击;他重视哈利特与其地位相称的马丁之间的真情相爱,并给与恰当的协助,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喜结良缘。作者始终将奈特利先生这一角色置于比较让读者崇拜的地位,无疑希望通过这一人物体现自己一定的社会理想。

    《爱玛》没有惊险骇人的情节,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描述,但是从它娓娓道来、令人陶醉的叙述中,在他谜一般的情节中,在他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中,读者面前仿佛展开一幅优美而略带夸张的生动画卷。我们好像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能听到他们在各种背景下进行的交谈,能感觉到人物的喜悦和忧愁,当时英国社会的林林总总仿佛由读者亲身所经历。

    爱玛读后感(二)

    《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奥斯汀小说结构并不宏大,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他们或小气或大度或势利或坦荡或卑微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些人物似乎依然活在当下并且鲜艳夺目,这是简奥斯汀小说的魅力,相比《情感与理智》,《爱玛》中的人物更加饱满与可亲。

    爱玛是一个上流社会未婚女子,她具有强烈的门第观念,不需要正当职业,业余爱好是做媒,谁尊贵谁卑微谁与谁能配成一对儿,她拿着心中的那杆封建大秤在每一桩事上每一件服饰装扮上每一个眼神顾盼间都要称上一称,谁与谁份量相等,谁与谁悬殊太大,整一个势利妇女却正当妙龄也不缺善良与同情心。她发誓自个儿绝不嫁人,理由是要服侍年老体弱的父亲,其实是海的里男人没一个配得上他。

    《爱玛》主要讲述三个女人的故事,爱玛、琪恩和海丽埃。爱玛和琪恩年龄相当,都美貌如花才情横溢,相比较而言,琪恩更具才气,这个贫穷人家的女儿被寄养在上流社会家庭里,养尊处优中练就了优雅高贵的品性,待到谈婚论嫁时琪恩显然已有高不成低不就尴尬趋势。爱玛有时候羡慕她的品行妒嫉她的才情,

  • 7、 玉观音读后感
    玉观音读后感 玉观音,是海岩的巨著,我不愿意先看电视,我选择了先看书。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可以坎坷到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境地。 我说的就是书中的女主角安心,她一生遇到了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很复杂,首先是她的老公铁军,铁军在海岩的描述下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并且对自己的家庭,老婆还有孩子来讲都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很遗憾的很早就死了,我对这个人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比较深刻的就是第三个人,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海岩是从他的角度来描述的,所以讲他的比较多吧。 杨瑞是一个长得很帅的花花公子,从他和他的朋友身上我看到了男人的很难相信,尤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xzh的影子,我觉得xzh也应该属于那种人吧,哈哈哈,转回正题。但是,男人一旦对某个人用心了,就真的是会一心一意的。就比如钟宁对杨瑞够好了,贝贝对杨瑞也够好了,但是呢,真的得到杨瑞真心的只有安心。这也是我打算真的放弃xzh的一个原因吧,一个男人要是真的不喜欢你,即便你死缠烂打追着不放,最后还是不会有结果的。我想要是我自己坚持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吧。所以说安心是很幸运的,我看着安心,就觉得要是自己很幸运的也是那个可以让xzh一心一意的人,那该有多好呀。 因为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太多,最后杨瑞和安心没有在一起,但是,杨瑞决定等安心,要是我很幸运的也遇到了这样一段感情,那么...... 哎,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我看书或者是看电视,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东西,不知道我会不会很幸运的在2014年就遇到那个人呢?
  • 8、 《伊玛果》读后感

    爱情是一个唯美的话题,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都有无尽的发挥空间,不论你是学者、作家、科学家,抑或是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定义。

    “我宁愿痛苦、空虚、悲伤、忧郁,但是我会因为你快乐!”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追求也是至高的理想,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拒接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坐在椅子上,旁边放了一杯热水,看着维德这个异乡人回到故土。有时,我真心的觉得维德很幸运,能够在故里遇到了一个自己爱慕的人,不由自主、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同时,我又觉得他可怜至极,他爱上的是一个魅力年轻幸福美满的已婚女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对那些“惦记已婚妇女”的人痛恨至极。而维德并不在乎这些,甚至有些狂妄的念头。所以,人们才会说“爱情真是奇怪。”

    每个人不是维德,但维德的身上也有一些我们的影子。假如你真的经历过爱情,我想,在那之后,你便会懂得,维德的自大与现实圈子的挫败、爱情的惩罚,经历一场梦幻般的疯狂,了解真相后选择离开,他明白了爱只在自己的意念中,与现实是分离的,石头小姐对他的爱他却视而不见。我来到书中的火车站,看到了火车站送别的哭泣的身影,她爱他,他爱她,世上的爱情总是如此,折磨这那个施与爱的人。文中对于爱情内心状态的描写很生动,矛盾、挣扎、荒诞、疯狂、分裂、勇敢等状态的象征,他陷入爱情,丧失理智的追逐。到头来不对的爱情始终是灰飞烟灭的。

    爱情,是微妙的,是有力量的,是奇妙的,是不可拿捏的无生命状态的某种元素。人会渴望爱情吗?当然会,爱情是多么美妙的滋味,给每个爱与被爱的人都留下了刻苦铭心的回忆。无论是妇好与武丁的爱情,还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爱情,都是令人羡慕的琴瑟和鸣。不禁感慨,能够拥有爱情的人很幸福。当你真的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想,你的眼中除了他,整个世界都不存在!

  • 9、 花开的声音读后感

    花开的声音读后感(一)

    星期五下午,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书,书的名字2020就叫做:《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但耳听为虚,眼看为实。《花开的声音》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我简单地翻了一下书,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花开的声音》其实是一本作文书,然而,此书中所有作文均由我校学生写作而成。此书也是由学校老师编辑而成。全书收录的作文类型范围很广,大到穿越时空,小到玩耍电脑。就算你的作文自成一家,老师们也照样分类,收录入书。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好,正封上有一棵爱心书,树上结着爱心果。其余的封面上印着学校的业绩。当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就立即看了起来,同学们一个个也目不转睛地翻了起来。一页页地过去了,一页页都那么精彩。我专心地读着,有些忘乎所以了!

    《花开的声音》这本书是家校相连的纽带,是师生风采的窗口,是学校建设的论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

    花开的声音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花开的声音》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思绪万千,深受感触,但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我去看桃花,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我过了许久才发现她双目失明了。山上的桃花很稀疏,可小女孩妈妈的话却让我吃了一惊:孩子,这儿有好多好多的桃花正在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想告诉她这山顶上没有成片的桃树,更没有茂盛的桃花。可是,我实在是不忍心去打破她心中那方完美的世界。但当我看见小女孩乐观向上的精神,我的心情也变得喜悦起来。这稀疏的桃花也一下子变得鲜艳多姿了。

    小女孩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啊,让我听听哟,好多的花在开哟!妈妈,你听,到处都是花开的声音!这声音好美,好美,它轻轻的,柔柔的我的心里真的好难受。这满山稀疏的桃花,竟然被一个盲童说得那么美!她虽然身体有些残疾,但是她的心灵却那么美,她渴望美好的事物,她爱美好的事物,她坚强乐观,她是美的化身。虽然她有缺陷,但没有缺陷的美是不真实的,不存在的。

    小女孩有个慈祥的妈妈,她撒了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开心、高兴、坚强。所以,这个伟大的母亲让我们敬佩。她不但没有打破孩子心中那方美好的世界,还告诉她,山上的桃花开得茂盛。多么好的妈妈呀!

    许多人都认为残疾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但是我想说:残疾人也会努力,也一样会成功!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虽然耳朵聋了,但他通过努力,不曾气馁过。因此,取得了成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身体有残疾它只是你

  • 10、 最美的声音读后感

    最美的声音读后感(一)

    最美的声音,是鸟儿动听的歌声,还是美妙的音乐?我带着疑问读起了《最美的声音》这篇文章。

    原来,故事是说一位同学远离家乡在外读书,同学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只能通过书信和父母联系情感。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他养大,在这期间,受过不少的白眼冷遇,但为了他,父母都忍住了。父母努力给他最好的条件,宁愿自己受尽委屈。这位同学感到很内疚,把父母的呼吸声录了下来,每天躲在被窝里听着,好像父母就在他身边。我被震撼了!震撼于父母无声无息的爱,也震撼于那位同学的感恩之心。想想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就跟父母闹矛盾,让父母伤心,现在想想,难道这些小事比父母还重要吗?而父母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依然对我微笑,我们都不知道在这笑容的背后,父母为我们受了多少的苦呀!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父母柔柔细雨般的爱,父母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只为我们。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我们也会互相牵挂着对方的。

    最美的声音读后感(二)

    翻开贝多芬的生命之乐,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愤怒,他的悲伤,和他用痛苦换取来的欢乐。全场欢乐的音乐,正如他的人生一样在不停的跳动。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将会失去这世界上唯一能永远陪伴自己的音乐时,他绝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他的心在这一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胀,音乐将他的血管燃烧至沸腾。

    但是世界永远不会根据人的意志来运转。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在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

    贝多芬的一生,是苦难的,但却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奋斗了,虽然最后天不遂人愿,但是他那激昂的斗志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弦之上。

    轻轻的将书合上,静静的思考着。贝多芬在生命将要终结时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他这样一个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人尚能如此,我们这些幸福的人们却每天都在抱怨着,总是觉得上天对我们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祷着,希望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机会。可是谁又为那些残疾人想过,他们每一天都在努力着,都在奋斗着,从不肯放弃自己。

    在看完这一本书的那一刻,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像贝多芬一样,努力的去奋斗,为的不是别的,只为我们心中同样的不甘,同样的不愿这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23

  • 2023-02-26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9-18

  • 2023-01-25

  • 2022-04-08

  • 2019-09-19

  • 2019-11-12

  • 2023-03-17

  • 2021-04-3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0-22

  • 2021-04-29

  • 2023-03-17

  • 2019-09-25

玛窦福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玛窦福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玛窦福音读后感、2024玛窦福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