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 > 地图 >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2024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范文,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大全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

(共 1980 篇)

  • 1、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024范文
    如果不是有人问我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我是不会考虑看第二遍的。第二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黛西、乔丹、茉特尔,作者笔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的品性。而盖茨比更是愿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个梦想,一个其实不难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书中人物除了盖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爱恨情仇,个个都有人前人后得瑟失落多张面孔,关键是要过日子,然而盖茨比却是个不要过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寻常的过去,以及现在,看起来像世界的中心,其实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除了过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 盖茨比给黛西看衬衫算是个经典桥段,黛西两眼一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衬衫啊。盖茨比静静地看着。后来黛西当着汤姆的面向盖茨比示爱的时候,盖茨比接着书里的我的话说下去: 盖茨比还是这么冷静,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么,可是却依旧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不论如何。 再后来盖茨比死了,所谓树倒猢狲散,众人都不愿来葬礼,可是他们又不是势利小人而已,他们和你我一样,不过都是要过普通日子的,普通人。 普通的黛西为了这种生活,第一次离开了盖茨比,因为她不能等,很寂寞。后来她又一次离开了盖茨比,依然是为了生活。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和东部大概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我倒觉得,盖茨比终究是这个大多数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点缀吧。 书的故事虽然很简单,讲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壮死去的时代悲剧。
  • 2、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024范文10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采用印象派的描写手法,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把对社会百态的了解化为了文字,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笔调既热烈又冷静,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请看读后感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两篇1000字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一

    在还没有腰缠万贯时,他叫盖茨,和众多青年一样,拥有着最简单却也最淳朴的夙愿,也拥有着愿和他同甘共苦的,如雏菊般绽放着青春活力的恋人黛西。那时的他,觉得这便足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迈上了战场,踏上了征途。本以为黛西能无怨无悔执着等待他,却在归来之日发现往昔的恋人由于利欲熏心早就嫁给了成天寻花问柳的富商......

    他改变姓名,成了靠贩卖私酒而一夜暴富的商人盖茨比,在海岸边买下了一座豪宅,成了众人羡慕钦佩的焦点。每天在家中大摆筵席,人流络绎不绝,然而他却始终默默站在一旁,很少参与那些热闹中,让人觉得神秘又寂寞。

    原来,他买下这座海岸别墅只因海的那边便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旧爱的所在,他宴请宾客也只因希冀借此来吸引她的注意。他成功了,黛西的目光又一次驻足在他的身上,俩人旧情复燃,一发不可收拾。可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发现黛西已被现实打磨塑造成一副愚蠢自私,庸俗拜金的躯壳......

    内心不是没有过纠结的,但他仍旧对她怀有一丝虚妄的幻想,幻想她会重新变成纯真的少女黛西。这样的美好终究是被残忍而又决绝地打碎了,黛西在一次酒驾中开车撞死了丈夫的情妇。这还不够,她居然和丈夫一起,将这场事故嫁祸给了盖茨比,导致了最终盖茨比被死者丈夫枪杀的悲惨结局......

    魂牵梦萦的爱人黛西,就这样成功地亲手毁掉了盖茨比的一生。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这是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封底上的一句话,略显悲伤与消极,但也是对主人公盖茨比一生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穷小子盖茨出身卑微却从小热爱学习,在少年时期便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自己。为了赢回自己的爱人,他变成了富翁盖茨比,成功吸引到了肤浅的她。在我们以为他将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时,现实只是给了狠狠的一巴掌,将他逼向死亡。

    盖茨比一直在充满涡流的水中奋力前行着,不停挣扎,试图逆流而上。可即使他在充满涡流的水中奋力挣扎又怎样,即使他已经望见了

  • 3、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3)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印象中还是觉得英文原版更胜一筹,很多经典的片段,也只有英文才有的韵味。对于这部小说,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才知道它的可贵之处。小说没有特别的情节,平淡的就好像黄金档的电视剧,很少评论爱情小说,穷小子喜欢上富家小姐,后来天各一方,穷小子也逆袭,最后却发现只是一场梦,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与人之间,都以为会天长地久,厮守一生,但一转身,也就转角遇到爱,物是人非,回头也是一场空。我们不能怪谁薄情,更不能怪谁负义,新欢旧爱,人之常情。前提是,所有的感情都是正当的开始,出轨劈腿,另当别论。话说回来,作品的背景是一战后,“美国梦”从一开始落地生根,一直是美利坚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它本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却何以会走向了幻灭。当金钱代表一切的时候,美国梦中原来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经不在。物质的美国梦虽然并不尽然是一个全部表达了美国精神的梦想,但美国梦的物质的一面给予人们这样的思考:在美国梦的物质梦想实现以后,究竟应该如想的精神梦想,其内涵究竟应该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原则。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仅仅依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人究竟要过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这恐怕是一个有关人类生存意义的根本性的问题,包含对物质追逐的梦想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梦想,是终将会幻灭的梦。以向他人炫耀、希望得到虚荣和声望为特征的消费文化观使个人难以成功。成功人士要炫耀自己,就要体现出比别人高出一筹,也就是比别人更有钱,更有地位,更有智慧,甚至不惜夸大事实。他们希望其他人对自己卑躬屈膝。但下层人物面对这种虚伪的炫耀,有的会尽量回避,不愿意示弱;有的会产生歆慕,甚至嫉妒;有的会看不起这种虚伪的表现,而且会极力诋毁,在合适的时候把他们击倒。上层人物更是不愿意有人与他们平起平坐,对这些人百般打击。盖茨比编造自己的过去就体现了这种自卑感,这使得他们只能在上流社会中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归属。而这种自卑感令他们永远难以摆脱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给他们带来种种的不适,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上流社会。盖茨比可以模仿,但却难以弥补与上流社会的差距。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梦想的破灭,“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当时的美国社会,

  • 4、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8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00字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高度评价过的,说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带着崇拜的心理翻开书的扉页。原本以为是励志文,但提前看到了书中故事简介,整本书的场景都是在脑子里提前勾画好了的。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仇视剧透、书透了。         泡沫经济下,人们戴着虚伪面具生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更像是一具具行尸走肉,用酒精和欢愉麻痹自己,肆意挥霍着时间和生命。盖茨比不免于俗,他乐意为放纵的人们提供免费的欢娱场所,除了她、别无所求。         盖茨比是带着光环出现的,人们好奇他的财富、他的出身、他的际遇……他是当时社会有些另类的存在,他花钱大方、洁身自好,没有富豪身上常见的吝啬、好色。他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忠于自己心里那段五年前的感情,为了他心目中的那个她。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他想象中的完美恋人,是个不真实的女人。         盖茨比的个性不是完美无缺的,他虚荣、倔强、要强,他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但他痴情、忠诚、慷慨,他愿意相信真心,愿意相信爱情。他严格自律,有自己的目标和信仰,他是幻想型人格的代表,在他身上发生的奇迹是必然的,因为他有耐心、有真心、有上进心,值得被命运特殊关照,值得被命运文明对待。         盖茨比是那个时代有礼有节的绅士,前途一片大好,如果不是她,他也许会有更大的成就。但他也许并未后悔,她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他奋斗的目标,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余生与之共度。他也许看破了名利场尔虞我诈,只希翼与钟情人厮守终生,他又像个傻乎乎、纯纯的小孩儿。         作者作为盖茨比最后唯一的朋友,见识了他挥金如土的洒脱,见证了他满心欢喜的付出,他是作者留在当地最珍贵的理由。从盖茨比身上,作者看到了不遗余力的付出,毫无保留,满心相信。像盖茨比一样地活着,也许很傻,但也会很真吧~

  • 5、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6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600字

    看完小说才能更深切的理解盖茨比的伟大

    在那个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的爵士年代  活在用金钱堆砌起的生活里的人们是那么的虚伪 自私 道貌岸然又令人作呕

    然而盖茨比却是鹤立鸡群的那一个  他的夜夜笙歌 他的挥霍无度为的只是一个戴熙 他可以为了等待戴熙的到来容忍那些飞蛾般的客人在他的房子里花天酒地 肆意妄为他也可以为了戴熙而谢绝所有访客 解散所有仆人

    他虽活在纸醉金迷里 但他却活的清醒 从不沉醉 也不迷惘 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     盖茨比的伟大正在于此 他能在那个浮华虚妄的时代保持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  他能一直追随自己的梦想 不管前路如何 只是一往无前  他用无数金钱创造出一个个华丽的夜晚 但那无数个夜晚他都置身事外 冷眼旁观 等着自己的心上人 或着一个认识她的人  他为之付出了一切  包括自己的生命  虽然最后他死的悲戚 最终只有尼克  自己的父亲 司机 管家以及那位猫头鹰眼镜先生来参见葬礼 但是正如尼克所说的 所有人都烂透了  他们全都加起来也比不上盖茨比高贵 包括盖茨比魂牵梦萦的戴熙   所以呀 许多所谓上流社会的人啊 只不过是拥有一个看上去光鲜无比 倍加荣耀的身份而已  他们的灵魂深处说不定早已腐烂 散发着不敢恭维的恶臭   而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那个凭自己的努力发迹  一直用一颗赤子之心追逐自己梦想的特里马乔

  • 6、 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3)篇

    1,现代西方小说都喜欢设一个讲述者,由他的行踪来串起故事并观察记叙。可这个人需要既是女主的远房亲戚,又要在女主婚前就认识了她的老公,还要凑巧成为男主的邻居……这一切难道不是太巧合了一点嘛?

    如果说是为了客观性的需要,这个视角设置也未必就能全程保持客观。它需要严格限制在讲述者的视角之内,不能去碰那些讲述者所看不到的人物的内心 —— 哪怕是不直叙内心,而只是在描写动作或神情时无意勾勒出来的内心也不行。能全程保持克制的作者,那简直接近于神了。

    假如万一碰了内心,那就必须是讲述者个人所认为的对方的内心。这种旁观者管窥的内心,和本人真实的内心形成对照反差才会更有意思 —— 而这一点又恰是旁观者视角的小说无法去做对比的,那就还不如用上帝视角了。

    2,安娜卡列尼娜是靠必然性推动的。就像忘记了哪个评论里说的,看安娜卡列尼娜就像看一辆按照节奏缓慢行驶的火车,到了结尾安娜将要卧轨的地方,却呼啸而过,已经刹不住了。是安娜本人的悲剧性格决定了她必须死,决定了故事必须这么走。但在盖茨比这本书里,很多事情好像只是巧合而已。虽然也是个悲剧,但不如必然性的悲剧更有力量。

    3,或许出于对一种偏执之爱的个人阴影,像呼啸山庄,霍乱时期的爱情,纯真博物馆等这种男主角暗戳戳蓄积了一辈子爱恨情仇放不下的书……几乎全都怀着抵触情绪打了低分。(好像除了巴黎圣母院还好一点,因为男主毕竟没有怎么强行涉入女主生前的生活,可以让我完全从心灵和神性的层面去理解。)

    但是,往往在看过很久之后,又会偶然间被这些书里的片段击中,重新或者说全新感受到那些故事或情感或文字中的力量。或许那时才是“我”自己退出,不再出于道德经验或个人视角而指手画脚妄加评判的时刻吧。我不知道这本书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刻。于是先打个两星,放在这儿等一等。

    4,微信读书没有电脑版真是不方便啊!!!!

            其实原本就没有什么杰伊·盖茨比,至始至终都只是詹姆斯·盖茨。盖茨比只是他极力想要扮演的一个角色,一个配的上那个梦的人物。只是那个梦,就像对岸那盏绿灯,在蒙蒙夜色中若隐若现,似乎唾手可得,其实遥不可及。

          正因如此,盖茨比的言行才始终表现的如此的不自然,如此的格格不入。他极度缺乏自信,用穷奢极欲,用纸醉金迷来印证他的成功。他还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绅士”,出身、履历、学识,还有什么?对了,还有“绅士”的言谈举止。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那个梦,

  • 7、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3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300字

    大一的时候舍友就有这本书,当时囫囵吞枣似的,并没有看下去,直到今晚。才把这本并不是很厚的书看完,但并没有画上句号,因为它会影响我很久很久……这本书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繁荣,纸醉迷金到经济大危机到来前20年的美国的“爵士时代”。在那样浮躁,喧闹,逐利的年代中有人保持了内心清醒,有人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这本书正是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汽车,电话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物内心奢靡,拜金的风气),又能通过一厢情愿的爱情故事把其中每一个主人公刻画的淋漓尽致。

    只有完整的看完这本书,才发现用“了不起”这三个字去形容盖茨比并不为过,或许他并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但从其最后的抉择,对于爱情的执着。他就值得这3个字。书中码头上的绿灯似乎是黛熙的一个化身,盖茨比身无分文时,看到码头的绿灯竟然如此遥远,缥缈,就像黛熙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后来“接近”码头上的绿灯,最后盖茨比之死又升华了对黛熙的爱,在这时,绿灯也升华了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一种无怨无悔,一种洒脱。盖茨比的一生似乎都在为黛熙而活,就像文章中所说

    “他的要求居然这么简单,这让我很吃惊。他等了整整五年,买下那座华厦,把星光施舍给那些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的飞蛾——他费了这么多心血,只是为了能够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家里“坐坐”

    只是为了让自己与黛熙在“陌生”人家中坐坐,看看她,关心她,或许对他来说就足够了吧。然而他又是可怜的,他多年来依然坚信黛熙就像他爱她那样执着。可惜黛熙所处的又是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势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轻歌曼舞尽日不息,声色犬马终年无休。萨克斯管彻夜吹奏着如泣如诉的“毕尔街蓝调”,上百双金色、银色的舞鞋踢起闪亮的灰尘。黛熙早已改变,所以在最后的摊牌时,他才会那么的歇斯底里

    你的太太并不爱你,”盖茨比说,“她从来没有爱过你。她爱的是我。”

    她从来没有爱过你,你听到了吗?”他大喊,“她会嫁给你,只是因为当时我很穷,她又不想等我。这是个可怕的错误,但在她心里,她从未爱过别人,她只爱我!

    正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那些黛熙们”

    我认为黛熙只是那个社会的一个代表,也是我们这样社会的代表。生活在这样快速的,来不及听到自己心跳的时代,满眼的都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满耳都是管弦乐队,怎么还能记得自己曾经还有一个初恋情人?怎么还能记得除了

  • 8、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1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1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绝大多数读者早已耳熟能详,尤其是在2013年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重新演绎以后,更多的人知道了这部文学名著,认识了盖茨比这个经典文学人物。

    在小说开篇的叙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讲述”和“回顾”手法。作者便借用尼克.卡罗威的视角,告诉读者他要讲述盖茨比的故事,然后娓娓道来。故事中,尼克既是叙述者和评论者,又是事件的亲历者。

    在尼克的叙述中,盖茨比从一个传说中的来历不明的神秘人物,到慢慢真实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进而对他曾经参过军(而且是军官),在牛津接受过教育等等辉煌历史逐一加以验证。他一步一步让本来怀疑他巨额财富来源的尼克相信,他说的话都是真实的,用来证明自己的信物都是真实的。真实在小说中被提升无以伦比的高度,其实它正是作者想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尼克看到盖茨比的奢华宴会,从各地而来的不明宾客,他们对盖茨比的热情与攀附,其实都是浮华虚幻,因为在盖茨比死后,葬礼上竟然没有一个朋友。

    尼克的表妹黛西,五年之后再次见到他时,一头扎进她从来没有穿过的奢华衬衫堆里嚎啕大哭,因为她以前从来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衬衫。盖茨比用生命替黛西付出代价,但这个“声音充满金前”的女人却逃之夭夭。陌生人的友善是虚幻,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是虚幻,盖茨比挤身上流社会,最终得到的还是一场空。

    而对于尼克,他和乔丹的感情也是一场虚幻,那个总是粘着他的女人,转眼就和别的男人订了婚。汤姆和他的情妇玛特尔之间,同样是因金钱而带来的奢靡生活中的一段插曲,玛特尔最后被丈夫囚禁,逃跑时被黛西误撞死,她心中的美梦也同样幻灭了。而盖茨比的父亲,曾经为了不拖累儿子成为大人物而断绝关系,到头来却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心中的希望同样化为乌有。

    友情、爱情、亲情,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感情都在美国东部虚幻之地——西卵村、东卵村得到了最极致的表演。在那个经济飞速前进的时期,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成为了物质的然而却不真实的世界。

    盖茨比的美国梦随着他心中最真实的那份爱幻灭了,故事中所有的人也都被剥去了金钱的外衣,再“了不起”的人,也被淹没在追逐金钱的浊浪之中,销声匿迹。或许这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能够成为经典作品的缘由,因为它一次又一次敲响的,正是那让人们心中美梦幻灭的钟声。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

  • 9、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5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

    读书笔记

    书名: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时间:2019.2.26

    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于2013年5月1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影片讲述了未成名作家尼克·卡罗维深受这个纸醉金迷的上流世界及其中的幻想、爱情和谎言吸引,他目睹这种世界内、外的一切,于是决定写一个关于一段无缘的爱情、不灭的梦想和让人心痛的故事,并反映出当前的时代和挣扎的故事。

    书句摘抄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

    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因为你越强调自尊,越对你不利)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7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700字

    故事内容不算复杂: 盖茨比出身贫民,却有幸见识到大家闺秀黛西,更对之产生情愫。于是,为了得到黛西的爱情,终其一生努力掌握金钱和地位,小心翼翼地融入上流社会,不惜为黛西扛下杀人的罪责。然而结局却是盖茨比被暗杀,一无所有地躺入棺材,葬礼上,所谓的朋友除了尼克一个都没有来,甚至于连最爱的黛西也没有寄来一句哀思。

    盖茨比的确了不起,为了一个理想奋斗一生,凭借自己的头脑达到令人羡慕的成就。然而就算他足够富有又怎样呢?参加他宴会的人“喝着他的酒猜测他卑劣的行径”,无人真正感谢他或者将他作为朋友,终究上层社会的人只当他是个低劣的暴发户。

    也许盖茨比并不是分在意其他人怎么看他,他最在意的还是黛西。然而他追求的黛西也是他回忆中的、期待中的、幻想中的人,真实的黛西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洁白无瑕。黛西安于富足安乐的生活,喜欢被男性包围倾慕的虚荣。她给盖茨比看自己的女儿时的骄傲,她知道盖茨比卑微出身时的失望,她知道盖茨比在通宵等她消息时的沉默……这些都是伤害盖茨比的时刻,但盖茨比对这些置若罔闻,也许是他不敢看到真相吧,如果发现自己苦苦追寻了一生的黛西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虚荣的,对他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说实在的,个人没有看懂书中部分尼克的内心独白,作者喜欢使用类比来反应对一个人,或行为,或事情的评价,显得有些晦涩我总要多读几遍才知道人物真正的内心世界。(本来就是看电影有些看不懂才来看小说的[撇嘴])而且个人对当时美国社会背景不了解,有些作者的隐喻也没能理解到。  尽管如此,书中丰富的细节,浓厚的讽刺,深邃的思想还是十分吸引人,的确是本要多读几遍的佳作。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范文,了不起的盖茨比高中生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